網頁

2011年6月30日 星期四

酷熱夏季來臨 小心環境性熱疾病

酷熱夏季來臨 小心環境性熱疾病

報載全台連日來的酷熱,不但用電激增,甚至已經熱死人。嘉義縣已經連續三天發生老農被熱死。此三人共同點都是八十歲左右老人,在日正當中獨自於田裡工作,被曬昏倒地後無人及時搶救,活活被熱死。
由於「環境性熱疾病」來勢洶洶,根據氣象專家報導,全球氣溫正逐年向上攀升。而美國疾病管制局的統計也顯示,從1979到1999年期間,光是美國就有8,015人死於環境性熱疾病。進一步的年齡分析並發現,75歲以上的老人約占28%,4歲以下的孩童則占了4%。由於高溫環境所造成的種種熱疾病,在很多情況下是可以事先加以防範或事後有效處理的。

什麼是環境性熱疾病
人體的正常體溫一般都只維持在36℃到38℃之間,當體溫高於40℃的時候,體內原本的溫度調節系統往往就會出現問題。這種生理上或心理上對周圍熱環境的不適應所造成的熱疾病,在程度上從非常輕微到危及生命都有可能發生。一般環境性熱疾病的種類包括熱暈厥、熱痙攣、熱衰竭、中暑等。因此,如何透過事前的預防和及時有效的處理來避免熱傷害,是保障自身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知識。

環境性熱疾病的即時處置
 熱暈厥、熱痙攣或熱衰竭的病人:應盡快移送到陰涼處所,躺下休息。足部稍微抬高,並鬆脫身上衣物。意識清醒者可給予含鹽的冷開水。熱痙攣病人不可強力按摩或拉扯痙攣的肌肉,以免反而造成傷害。事後最好能休息1至3天,持續補充鹽分並避免劇烈的運動或工作。熱衰竭病人則應送醫接受進一步的醫療照顧,必要時由靜脈補充電解質及水分,並觀察轉變成中暑之可能性。
 中暑的病人:必須盡快送醫。在轉送的車上盡量將空調開到最低溫度,必要時可使用15℃的冷水撥灑在脫去衣服的病人身上,並以電扇強力吹風。或將冰袋置放於頸部、腋下和鼠蹊部。身體盡量保持側躺或膝胸臥姿。同時特別注意:千萬不可自行服食一般的退燒藥(如普拿疼、阿斯匹靈等)或採用酒精拭浴,因為兩者非但無益還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由於中暑是一種體內溫度調節機制失控,可能隨時危及生命的緊急狀況,死亡率高達10至75%,因此必須在最短時間內(最好在1小時內)將體溫降至40℃以下,才能減少腦部、心臟血管、肝臟以及腎臟等器官嚴重併發症的產生。把握時間緊急處理並快速送醫,會對病人的預後帶來極大的助益。

環境性熱疾病的預防與高危險群

高危險群包括:(1)75歲以上老人(2)4歲以下兒童(3)慢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高血壓等(4)使用某些藥物者,如抗平滑肌痙攣劑、利尿劑以及部份心血管疾病或精神病等用藥。(5)有中暑病史者(6)肥胖、脫水或酒癮者(7)可能影響汗腺分泌或其他散熱功能的全身性皮膚疾患(8)可能增加體內熱能產生的疾病,如甲狀腺機能亢進或巴金森氏症等(9)運動員(10)高溫環境工作者。
驚聞嘉義發生農民在噴灑農藥時使用口罩與全身膠製防護衣,卻因中午太熱,不幸身亡。農民在噴灑農藥時雖懂得保護自己,如果在夏天,因選擇氣候涼爽的清晨或傍晚,使用適當的防護設備噴灑農藥,避免中暑或熱衰竭。國民健康局呼籲農民,由於安全與傷害僅一線之隔,必需依照農藥特性選擇合適並正確使用防護設備,應避免在中午時段及高溫環境下作業,以保護自己的健康。
國民健康局亦提醒一般民眾,在高溫高濕的氣候環境中,應該注意穿著寬鬆而較淡顏色的衣服,避免直接在大太陽底下運動或活動。飲食方面,水分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務必要充足,蛋白質的比率可以視情況減少一些,酒精則應當盡量避免。另外也應注意於密閉空間內的受熱高溫問題。如在緊閉門窗的車子,經10分鐘的日曬,車內的溫度就可能高達54到60℃,因此原本對熱度比較敏感的嬰幼兒,即使只是短暫時間的留置其中,往往也會受到出乎常人意料之外的嚴重熱傷害。
酷熱夏季來臨,面對愈來愈熱的天氣,民眾應重視環境性熱疾病,必須做好事先的預防,及有效的處理,以避免相關受傷悲劇一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