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收集的資訊很多,最近都將相同的類似的,合併貼在同一文章裡,方便一次搜尋與參考,所以還是有不斷新增許多好文分享喔!!!(((網頁內收集之轉貼的文章及圖片資訊,如有觸及侵犯到原作者著作權,拜託請告之,將立即作修改處理!謝謝您的指教與分享,感恩!)))
網頁
▼
2011年7月14日 星期四
預防嬰兒瘁死症
趴睡
胎兒在母親的子宮內就是腹部朝內,背部朝外的蜷曲姿勢,這種姿勢是最自然的自我保護姿勢,所以寶寶趴睡時更有安全感,容易睡得熟,不易驚醒,有利於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趴睡還能使寶寶抬頭挺胸,鍛鍊頸部、胸部、背部及四肢等大肌肉群,促進寶寶肌肉張力的發展。趴睡還能防止因胃部食物倒流到食道及口中引 發的嘔吐及窒息,消除脹氣。
嬰兒趴睡時,媽媽們需要注意的是:
●哪些寶寶不適合趴睡:患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喘鳴、肺炎、感冒咳嗽時痰多、腦性麻痹的寶寶,以及某些病態腹脹的寶寶,例如患先天肥大性幽門狹窄、十二指腸阻塞、先天性巨結腸症、胎便阻塞、壞死性腸炎、腸套疊和其他如腹水、血液腫瘤、腎臟疾病及腹部腫塊等疾病的寶寶,不適合趴睡。
●哪些寶寶很適合趴睡:患胃食道逆流、阻塞性呼吸道異常、斜頸等的寶寶,可以嘗試趴睡,以幫助緩解病情。下巴小、舌頭大、嘔吐情形嚴重的小孩,必須趴睡。另一種狀況要特別注意,幼兒有痰時,常常會嘔吐,一旦有嘔吐,要讓幼兒趴下,使食物流出,才可再躺下,否則容易引起窒息。
●環境:一般認為,嬰兒在兩三個月時頭部的控制還不是很好。若頭部的周圍有柔軟的東西(例如棉被、枕頭、玩具等)遮住或壓住鼻孔,嬰兒容易因為沒有能力抬高頭頸部轉個方向換氣,因而讓被褥堵塞口鼻引起窒息。所以床舖不能過軟,周圍也不可以放置任何毛巾或玩具,更不可以用所謂的嬰兒專用枕頭(即中央凹陷狀似甜甜圈的枕頭)讓嬰兒趴睡,以免發生意外。
仰睡
仰睡可以使肌肉放鬆,對心、肺、胃腸和膀胱等全身臟器不會形成壓迫感,還可以讓家長直接觀察到寶寶睡覺時的臉部情況。
但仰睡也不全然沒有危險。有些新生兒仰睡,會使得已放鬆的舌根後墜,從而阻塞呼吸道,出現呼吸費力的現象。另外,新生兒的胃都是水準的,喝奶時寶寶常會吸入一部分空氣,胃部空氣要排出來,往往會溢奶。仰臥的寶寶發生溢奶現象很危險,嘔吐物很可能回嗆阻塞呼吸道,甚至吸入肺部。所以每次給寶寶喝完奶,應該輕輕拍打寶寶的背部,幫助他排出胃部空氣。然後可讓寶寶趴在大人肩上睡一小會,促進奶水更快進入小腸,減少胃食道逆流造成嘔吐。
研究人員建議,晚上睡覺時,最好讓寶寶躺著睡。白天午睡或有大人照顧時,可把睡姿調整成趴著睡。睡覺房間最好保持適當溫度、濕度、光線,寶寶才會睡得香甜。
側睡
許多醫生都提倡寶寶側睡。對消化道未健全、吃奶後容易溢奶的嬰兒來說,側睡可以更好地避免溢出的嘔吐物進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側睡時脊柱略微彎曲,肩膀前傾,兩腿彎曲,雙臂自由放置,全身肌肉處於鬆弛狀態,血液迴圈暢通,嬰兒睡得安穩。
向右側臥比向左側臥更佳,因為左側臥心臟受到一定程度的壓迫,常會自我感覺到心跳,難以入睡。右側臥不但不會壓迫心臟,位於右上腹部的肝臟也能得到較多的血液,幫助嬰兒胃中的食物向十二指腸運送,使消化功能得到充分發揮。
不過側睡也要注意嬰兒的枕頭不可太柔軟,以免頭部陷入枕頭,堵塞鼻子。另外,長期朝同一個方向側睡,可能會使頭部及臉部左右形狀產生大小不對稱。
特別提醒
歐美國家及澳洲的學者研究指出,趴睡的嬰兒發生“嬰兒猝死症”的機會,要比仰睡的高出3.5-5倍。
嬰兒猝死症指的是嬰兒突然且無法預期的死亡,多發生在寶寶睡覺時,且以2~4個月大的小孩最容易發生嬰兒猝死症。氣溫太高或天氣冷時,孩子裹著厚重的棉被也易造成嬰兒猝死。
不過,趴睡雖可能與嬰兒猝死症候群有關聯,卻不是絕對的因素。
到底哪種睡姿最好,醫學界目前沒有給出唯一的標準答案。寶寶的睡姿可自行選擇,不必固守于某一種,可視父母的喜好和寶寶的習慣或特殊需求來決定。不過請記住,寶寶睡覺時一定要有大人在旁看護,才能確保寶寶的安全。
剛出世的寶寶,除了喝奶之外,大部分時間就是躺在床上睡覺。大約在四、五個月大的時候,寶寶才會翻身,找到自己最舒服的姿勢,在此之前,都是由爸爸媽媽來擺放。
在美國,嬰兒猝死症(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是一個月到一歲嬰孩最普遍的死因,造成猝死症的原因至今仍是個謎。但美國小兒科學會從1990年提倡“仰睡計劃”,已減少了40š„猝死率。據研究,英國和紐西蘭的嬰兒死亡率較低,和他們習慣讓嬰兒仰睡也有關。
此外,寶寶趴睡時,若是臉直接正面朝下,當臉動來動去時,下顎會突然受壓迫,一旦壓迫到後方,喉嚨的氣管塞住,就可能造成“氣道閉塞”。所以,讓寶寶趴睡時,一定要有人在旁時常看一下。
最新的研究顯示,仰躺最安全、側睡次之、趴睡時有些風險。因此,專家建議,晚上睡覺時,最好讓寶寶躺著睡。白天有大人在旁照顧時,可將姿勢調整為趴睡的狀態。
讓寶寶一天24小時都有機會仰躺或趴睡,才不會把頭睡得扁扁的,但又能將危險降到最低。
由於嬰兒猝死症大多是突然發生,唯一的治療只 有急救,然而即使僥倖救治存活,也柱往因缺氧而留下嚴重的後遺症。還要給予早期物理復健治療,才能減輕神經殘障的嚴重度。
嬰兒猝死症的發病年齡,以二至六個月之間最為常見,少數是發生在出生後二個星期內或超過六個月大的嬰兒身上。男嬰的發生率較女嬰高,男女比為三比二左右,大多數發生在冬天、午夜至清晨六時之間;然而一年四季之中,嬰兒猝死症的病例卻時有所聞,所以家有嬰兒的父母親可輕忽不得。
疾病相關因素
這種疾病的發生,根據研究,可能和下列因素有關:
1.母親年齡:母親年齡越小,嬰兒猝死的機率越高。
2.生產胎次:懷孕在四次以上,嬰兒猝死症的發生率為千分之二十九。
3.家族史:兄姊有過嬰兒猝死病例者,小嬰兒本身的發生率為千分之十左右家中有一個孩子發生此症則下一個孩子的發生率為般人的五至十倍。
4.個人病史:早產兒患有支氣管、肺發育不良者,機率為千分之一一五。
5.母親用藥史:母親曾有服用鎮靜劑記錄者,機率高達千分之一七○。
6.人種:東方人的發生率為千分之零點五;白種人為千分之一點一‧三;黑人為千分之二點九。
致病原因
至於發病的真正原因,醫學界仍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可能致病的因素,歸納文獻的報導,大致如下:
1.感染:某些嬰兒死亡以後,在體內可培養出病毒感染的蹤跡,特別是呼吸道合體病毒。
2.心臟:傳導系統異常及心律不整、突發性心跳過速或過緩、或心跳暫停都有可能致死。
3.呼吸功能異常:早產兒呼吸暫停、陣發性呼吸都可能引起心跳漸緩、動脈血中含氧減少、組織缺氧,而造成猝死。
4.急性呼吸道阻塞:因塵埃或牛奶過敏而引起咽喉痙攣及支氣管收縮,引起呼吸道阻塞。
5.神經、內分泌因素。
6.腦部先天構造異常:例如腦血管瘤爆裂,引起呼吸暫停。
7.睡眠異常:有人認為中國嬰兒猝死症較少和父母習慣讓嬰兒仰睡有關。
8.預防注射:曾有報導注射三合一疫苗後,發生嬰兒猝死的案例。
有一個重要的觀念,若是在嬰兒死亡後病理解剖能找到死因者,就不可稱為嬰兒猝死症。因此凡是因窒息、嗆奶或食物逆流致死者,皆不可稱為嬰兒猝死症。由於嬰兒猝死常是在倉促之間發生,家屬往往難以接受,且醫師常又提不出適當合理的解釋。往往釀致醫療糾紛。
結語
現代父母,育兒數不多,故對每一個小生命的重視更勝以往。一旦發生嬰兒猝死的意外,家長常無法面對事實,而造 成對 醫師或保母的誤解,甚至引起醫療或法律糾 紛。雖然近年來,許多研究試圖尋找可能的原因,但仍未獲結論,做父母的最好平時就學會窒息的基本急救措施,一旦寶寶發生危險時,便能施予救援,以避免不幸的發生
引用: http://tw.myblog.yahoo.com/jw!eSNU.sOTSEJRgHcgT6lH/article?mid=398&prev=405&next=349
http://tw.myblog.yahoo.com/jw!751ff.eUGRjzBJPRJErh82WRqEw-/article?mid=57838&prev=57967&next=57783&l=f&fid=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