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7月4日 星期一

常見的小兒外科疾病 談嬰幼兒腹股溝疝氣

文/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中心診所醫院家醫科主任、中華民國旅行業經理人協會首席醫療顧問譚健民醫師


臨床上,一般人俗稱「腹股溝疝氣」為「小腸氣」或「脫腸」,常發生在嬰幼兒身上,而大約80%的個案是發生在出生後的三個月以內的男性嬰幼兒身上。

事實上,根據胚胎發生學的研究,發現男胎兒在睾丸下降到陰囊的過程中,其周圍腹膜也隨之下降,而在腹股溝內環處形成腹膜鞘狀的突出構造,而睪丸在經過腹股溝內環穿過腹股溝管最後則到達「陰囊」。雖然女嬰兒亦有腹膜鞘狀突起,但其在穿過腹股溝是到達大陰唇內。

事實上,約有80%的個體其腹股溝內環腹膜鞘狀突起在出生時尚未關閉,再加上此時腹腔內壓增加,而使腹腔內的內容物如腸管被壓擠進入腹股溝內,甚至到達陰囊內;此外,女嬰的卵巢及輸卵管亦有可能滑入疝氣囊內。

一般而言,在身體檢查時或許僅發現在腹股溝處或陰囊內可以觸摸到腫塊的感覺;而當罹患個體在站立、哭鬧、運動、解便甚至咳嗽時,會使得腹腔內壓增高,並促使腹腔腸管滑入腹股溝內,此時在腹股溝表面就可以摸到腫大的硬塊,有時罹患個體在臥床休息或睡覺後,自行消失平躺後腫塊或許亦會消失。

罹患腹股溝疝氣的嬰幼兒,倘若突然出現哭鬧不安,或以手按住腹股溝處,同時並伴有嘔吐的急症時,則要高度懷疑是否可能已衍生嵌頓性疝氣(即腸管在腹股溝內環處被嵌住,而不能回復腹腔內),假若此時無法立即發現並做緊急處理,則時間一久被嵌住的腸管會逐漸衍生水腫,甚至壞死或敗血症等不可逆的病變,而此時則必須立即接受緊急的剖腹手術治療,才能挽救幼兒的生命。

在臨床上,某些腹股溝疝氣罹患者在年齡稍長時亦會自然癒合,倘若不發生「嵌頓」的急症情況,則嬰幼兒在六個月齡以後,才來決定擇期接受疝氣修補手術治療的時間。


本文著作權歸 譚健民醫師所有

作者簡介:
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中心診所醫院家醫科主任
中華民國旅行業經理人協會首席醫療顧問
三商美邦人壽北區部 首席醫療顧問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線上諮詢醫師
家庭醫學科(著重於臨床預防保健規劃工作)
旅遊醫學科(旅遊前的健康規劃)
老年醫學科(成年人慢性病的診治)
肝膽胃腸科(肝膽胃腸疾病如肝炎、肝硬化、消化性潰瘍)
保險醫學科(協同壽險從業員提供壽險客戶實質的家庭醫師服務的觀念)

譚健民醫師醫療服務網棧 www.98.to/tamkm
本文作者【譚健民醫師】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