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7月14日 星期四

邏輯思維的被動成長

一談到“被動成長”,相信所有的父母一定都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處於被動成長狀態。然而“被動”就像普羅克汝斯特斯的床,在不經意中,父母就將自己的孩子置于這個境地 “被動成長”中。

  在希臘神話中,有一個“普羅克汝斯特斯之床”的故事。

  普羅克汝斯特斯是一個臭名卓著的妖怪,他利用他的床殺死過往的旅客。最初他看起來是友善的主人,他將所有路過這裡的人請到家裡,讓他們放鬆一下疲憊的筋骨。但當客人入睡後,普羅克汝斯特斯就開始折磨他們。他要求客人與床的大小正合適。如果客人的腿或腳搭在床沿上,他就將其砍掉;如果客人太矮,他就將客人拉長,直至將人折磨而死。

父母導致孩子“被動成長”的常見培育現象:
 
孩子在興致勃勃地玩玩具……媽媽:不要把玩具放在嘴巴裡,多臟呀! 們不玩了,寶貝過來,媽媽抱抱……
孩子在床上安靜而自由的躺著…… 媽媽:寶貝,來!我們現在練習爬,好的,再來一次。孩子爸爸!你看寶貝會爬了,寶寶再爬一次,給爸爸看看。 
孩子自己坐在小車裡玩…… 媽媽:寶貝過來,媽媽抱抱,我來給教你念兒歌。
媽媽帶孩子參加早教課程…… 媽媽:寶貝坐好,你看老師在幹什麼呢?我們也學老師一起穿珠子吧!來媽媽教你。你要是不穿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孩子在專注著開著周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媽媽給孩子指著天空) 媽媽:寶貝,看,那裡有只鳥。快看快看,那邊的樹開花了,多漂亮呀!看,天上飛過去一架飛機。好了,寶貝渴了,喝點水吧!


請父母仔細想想,其實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出現的類似情況會非常非常的普遍。父母之所以出現上述行為,其出發點不外乎:
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呀!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不就是讓他們多看看、多了解了解、讓他們多學學。
一切以確保孩子的安全、衛生為前提。……
我們說,父母的出發點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出在幫助孩子的方法上。因為上述父母在幫助孩子的時候,沒有以打斷和不依從於孩子的興趣與關注點為特徵,只是以單純的“幫助孩子”為目的,主觀的教授而已,促使孩子在此過程中完全處於被動狀態,阻斷孩子的資訊採集過程,從而有可能形成孩子不良的資訊採集習慣。
 
造成父母被動培育行為的本質原因是什麼呢?
從普遍規律上講,成年人在正常的社會生存中,因為生存目的需要呈現出兩種具有普遍社會
 
特性的習慣性邏輯思維外在表現:
一種就是俗語說的“人往高處走”。也就是在人類邏輯思維成長到使用期後,會不自覺呈現出邏輯思維外在表現的傾向性,即平視性、仰視性,這種表現是基於成年人圍繞著目的的實現而想獲得更多的“得”所產生的。
 
  成年人這種習慣性邏輯思維行為表現有:
  成年人會為接見尊貴的客人而精心籌備;
  成年人會追隨自己喜歡和崇拜的名人;
  成年人熱衷於與志同道合的朋友看看而談;
  ……
 
 
■教育關鍵在於父母度的把握■   
父母會發現,自己的這種習慣性邏輯思維也會用在“教育”孩子身上。因為在父母看來,孩子是弱小的,需要照顧、知道和幫助,因此成人會不自覺地把孩子擱置於俯視和弱勢位置,把自己放置於強勢的位置而履行教育職責。父母在這種培育視角下實施教育就有可能給孩子帶來不良的培育後果,比如“被動成長”、“強迫症”、“非病理性自閉症”、“邏輯思維障礙症”等等。當然這種教育是人類傳承的需要,勢必也會對孩子的成長有積極作用,關鍵就在於父母“度”的把握。
 
在學前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也能夠發現小孩子喜歡親近大孩子,喜歡嘗試和大孩子進行主動的溝通,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等等。這種邏輯思維外在表現是孩子為了能夠良好地編織“目的性邏輯思維”,更多地在為“得”(也就是為實現更多的資訊的採集與交換)進行努力的表現。
 
另一種就是邏輯思維外在表現的總結性。作為邏輯思維使用期的成年人,在相對時間和相對空間,正常情況下,一定是以已經儲存在“記憶溝”中的豐富的生活類資訊、社會類資訊和科學知識類資訊為基礎,針對某種行為目的,對比編織出相對合理的目的性“複合邏輯思維”,從而再進行總結性外在表現的。

例如父母告誡孩子: 不要去動插銷,不要去動熱水器、不要離開父母亂跑、不要跟陌生人說話、 不要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要攀爬很高的地方, 不要……
這些都是父母在考慮到孩子安全和對其成長不利等前提下所表現出的總結性的外在表現現象。而這種外在表現往往會導致孩子大部分的成長時間處於被動狀態。
這種總結性的外在表現現象是父母在自我成長過程中長期大量的資訊堆積而最終形成的。而這種總結性的外在表現如果在培育孩子過程中不加篩選地頻繁使用,往往會導致孩子在積極地採集、整理和儲存資訊過程中受到肆意的阻隔,造成孩子大部分的成長時間處於被動接受教育的狀態。這種狀態會導致孩子未來形成不良的惰性邏輯思維習慣,例如:
等待父母講不安全因素排除後再行動;聆聽並遵從父母的各種要求、指令;遇到問題和事情等待父母的意見和反映;當父母沒有領悟到自己意圖的時候苦惱發脾氣;在離開父母時,表現出異常的緊張和不安;對父母的意見非常警覺和敏感;......
 
 
■邏輯思維外在的行為表現■   
關鍵問題:為什麼說父母“征服性邏輯思維”會促使孩子大部分的成長時間呈現為“被動成長”?
通常情況下,成年人在邏輯思維使用期往往會“自覺”地編織出一種本能的“附生性邏輯思維”程式,這種“自覺本能”編織的“附生性邏輯思維”程式,我們稱之為“征服性邏輯思維”。
“征服性邏輯思維”程式往往附生於“總結性外在表現”的表現過程中,從而在培育孩子過程中逐步從非自覺過渡到自覺的剝奪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主動性,致使孩子在邏輯思維基本結構創建和豐富成長的過程中,在大部分的成長時間裡呈“被動成長”的狀態。
帶有征服性的“總結性外在表現”往往會使部分父母在幫助孩子邏輯思維基本結構創建和豐富成長過程中,逐步從非自覺過渡到自覺的暴力性外在表現,而這種暴力性外在表現可能會導致孩子的“心理健康”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很大的影響。
被動成長會導致孩子在邏輯思維基本結構創建和成長過程中什麼樣的結果呢?
邏輯思維的完整性無法得以實現,從而抑制了孩子成長的自我能動性,也就是抑制和阻礙了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自我延伸性。
被動成長造成的部分邏輯思維外在行為表現:注意力不集中;對學習沒有興趣(厭學);事無所終;孩子進入小學四五年級出現學習障礙;造成未來心理障礙主要原因之一;孩子進入第二逆反期和父母出現代溝/溝通障礙;……
孩子邏輯思維的被動成長會直接影響到未來孩子在社會生存過程中邏輯思維良好的使用性,父母應當高度重視成年人這兩種邏輯思維外在表現的普遍性傾向,從而儘可能實現孩子在邏輯思維結構創建期和豐富成長期的主動性;儘可能減少“征服性附生邏輯思維”的外在表現,從而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獲取更多的主動性。



■培育孩子倡導的自由的意義■
在培育孩子過程中所倡導的“自由”的實際意義
近代諸多教育理念都大力倡導在學前培育孩子過程中的“自由”,因為他們發現了孩子因為在成長過程中因缺失“自由”而導致了心理、行為等方面的惡果。然而,在這種倡導下對孩子實施“自由”的父母,有很多又因追隨和滿足孩子的“自由”,而最終失去明確的培育目標變得苦惱不已。如:孩子的異常“自由”行為、孩子進入小學階段學習障礙等等。那麼,如何理解“自由”,如何在培育孩子過程中合理的實施“自由”呢?
所謂“自由”,其中所蘊含的資訊範疇非常廣泛,用幾句話去定義和描述“自由”,不是每個父母都能夠表述清楚的,那麼通過給孩子如下的培育行為是否可以幫助孩子在未來獲得父母所期望的“自由”呢?
給孩子自己吃飯的自由;給孩子躺在地上打滾的自由;給孩子放縱遊戲的自由;給孩子拒絕參與老師安排活動的自由;給孩子拒絕睡覺的自由;給孩子自我選擇的自由;……
然而,我們都知道“自由”是辯證的,不存在沒有約定前提的“自由”。因此在孩子實現這方面“自由”的同時一定失去了另一方面“自由”,另一方面的自由也許當前看不到,但是在孩子的“明天”一定會看到。因此,作為父母,如果想要孩子未來獲得所期望的“自由”,那麼首先應該培育的是他們強大的“分析能力”、“主動思維能力”、“自控自抑能力”、“責任感”等,符合父母對“自由”的明確培育內涵,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獲得更多的真正意義上“自由”。
  
為什麼在農村也能培育出優秀的孩子呢?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城市和農村都存在著利於孩子成長的積極條件,但又有差異,其本質差異是:
其一,農村孩子在邏輯思維基本結構創建和豐富過程中很少被“阻隔”,也就是說因為農村父母遠不及城市父母對培育問題關注,這反而導致農村孩子最大限度獲得了“自我”主動成長的機會,這是城市孩子很難實現的;
其二,農村孩子每天的生活流程比較單一,其成長環境,也就是說資訊環境比較單純,這樣就很好規範了採集資訊範圍,排除了多範疇多領域其他資訊的干擾。而城市裡的孩子資訊環境豐富,需要面對太多的干擾、太多的誘惑、太多的嘗試和背負父母太多的期望。
其三,農村是一個充滿生動類資訊的世界(小樹發芽成長、小雞生蛋報窩、小魚河中暢遊……)。因此生活在這個世界的孩子,如果能夠合理地進行這類資訊的收集、採集和儲存,會很好地在針對事物進行表現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創想能力”、“分析能力”和“主動思維能力”。具備這樣能力的孩子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初、高中和大學的農村孩子能夠得高分的現象了。

相對農村而言,城市是一個充滿機械類資訊的世界(電視、電腦、書籍、樓宇、整齊劃一的街道和綠化帶、過早的進入聽媽媽和老師講述、辨識抽象符號、應付各種技能的學習和功課等等)。因此在這個世界成長起來的孩子,如果能夠合理的採集和儲存這類資訊,就會很好地在針對事物進行表現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秩序性、嚴謹性和持續性。具備這樣能力的孩子具有良好的社會道德規範,綜合素質比較強。
因此可以看出,成長在農村的孩子同樣能夠培育出未來社會需求的優秀人才。
結論:孩子最佳的成長環境應該是二者的完美結合。

資料來源  http://www.babyhome.com.tw/calendar/0,o1de,mid1153335,cid126815383.htm
http://tw.myblog.yahoo.com/nanny06annie/article?mid=436&prev=437&next=435&l=f&fid=8






*******************************************************************************

提升寶寶智力的40個簡單方法

.提高寶寶邏輯性
1
、考推理
你和寶寶準備一起吃早點了,但還沒有把早飯盒揭開,父母可讓孩子猜一猜:猜猜看,咱們今天早點吃什麼?”“你希望是牛奶還是豆漿?”這種方法可提升孩子的數學邏輯智慧。
2
、數數樓梯的臺階
上 下樓梯會讓孩子感到疲倦而無味,但倘若這時父母用一些有趣的方法,不僅能讓寶寶智慧有所提升,而且寶寶吵鬧著要大人抱自己上樓梯的狀況也將會大大減少。父母可帶領孩子一級臺階一級臺階、一層一層地數數樓梯的階數,在不知不覺攀爬樓梯的過程中,孩子的數學邏輯智慧也會有所提高。
3
、認路、數門牌
帶孩子出門後,可利用回家的一段時間,因為回家的路上時間很充足,孩子的心情也大多比較放鬆。這個時候,面對四通八達的各條馬路,讓孩子分辨並記憶,找出各條路的特點及不同之處,學會利用參照物來認路,能夠提高孩子的觀察力。
在回家的路上,還可以指導孩子數門牌號碼,分清哪邊是偶數,哪邊是奇數,能強化孩子的數字概念,對提升數學邏輯智慧很有幫助。
4
、尋找節目時間表
晚上看電視的時候,孩子最愛看的節目是在什麼時間播出呢?可以在電視報上找出那個時間,教孩子認識時間。這可以培養孩子的數學能力,而且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還能學會一些漢字。
5
、和孩子一起數玩具
晚 上睡覺之前,要讓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收拾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過,父母可以從旁協助,借此機會幫助孩子學到新本領。最開始的時候,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大聲數玩具,數完一件放好一件。孩子通過模仿就能知道數數的順序,以後就可以讓孩子自己數和放玩具了。這可以培養孩子的數學智慧。
6
、看商品標價
逛商場時,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看看商品的標籤,讓孩子知道每樣商品都有它的標價。然後再和孩子算一算,買兩件要多少錢,媽媽有10元錢,夠買幾樣……這能使孩子對金錢有個最初的概念,也能提升他的數學智能。
7
、增減衣物學數學
天 氣暖和了,衣服要減少;冬天天氣冷,衣服要相應地增加。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和孩子一起數衣服的件數,夏天穿單衣1;秋天穿內衣+毛衣+外套共3;冬天 穿內衣+毛衣+外套+防寒服共4件。寶寶在此過程中就會把天氣冷和要保暖及穿厚衣服,天氣熱和要涼快及穿薄衣服聯繫在一起,讓孩子從具體的生活經驗中提升 本體感覺,認識自然。
在穿脫衣服的時候可以讓寶寶自己系紐扣,從上往下系,或是從下往上系,讓寶寶的數學邏輯智慧得到提升。
.增強與人交往能力
8
、與人打招呼
教孩子向遇到的熟人打招呼,向他們問好。打招呼的時候教孩子用不同的禮貌稱呼,如叔叔,阿姨,奶奶等,還要教孩子使用禮貌的招呼用語您好您去上班嗎等等。這可提升孩子的人際智慧。
9
、讓孩子進行自我介紹
到別人家做客的時候,讓孩子簡單地自我介紹一下,不必說得太多,如果孩子害羞,只要介紹一下姓名、年齡就可以了,這既能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也能提升他的內省智能。
10
、到有相仿年齡小朋友的人家做客
爸爸媽媽有時候也要挑選一下做客的物件。到有小孩子的人家去做客,能為孩子創造與人交往的時機。與小朋友一起玩耍時,也能培養孩子合群及合作的意識。
11
、讓孩子來幫忙
爸爸媽媽可以假裝自己有困難,讓孩子來幫一下忙,如幫忙搓一下抹布等。通過勞動,孩子能建立自我服務及服務他人的意識。父母的幫忙請求能讓孩子有參與感,並能訓練他最初的合作性,對他的人際交往有好處。
12
、讓寶寶去問路
媽媽可以經常帶孩子上街,在街上時,媽媽要鼓勵寶寶去問路,這可以提升他的人際智慧,因為向陌生人詢問道路,可以充分鍛煉寶寶的人際交往能力。
.提升空間智能
13
、認方向
路上教孩子注意認路、辨別方向,如以建築物為識別標記等。尤其到十字路口等複雜地形,可讓孩子觀察上、下、左、右、前、後各個方向。這可提升孩子的空間智慧,讓孩子熟悉道路。
14
、辨認東南西北
教孩子利用周圍景觀來認路,例如用陽臺、樹葉方向、路牌等等來幫助辨認東南西北,對孩子方向感的訓練很有幫助,還能提升孩子的空間智慧。
15
、給寶寶下指令
媽媽可以讓寶寶做個小幫手,給他適當地下指令,如幫媽媽去拿放在裏面的那罐牛奶,或指示他看看你的背後往左邊一點等。對寶寶說話,媽媽要多用以下字眼:在裏面、上面、下面、前面、後面、最上面、最下面等等。這能提升寶寶的空間智能。
16
、觀察樹葉的變化
季節交替,植物的變化最明顯。生活中,可以觀察樹葉一年四季的變化,讓寶寶瞭解季節的概念,同時提升寶寶的視覺空間智慧。
夏天樹葉的顏色是翠綠色的,到了秋天就變黃了,而到了冬天就落光了,只剩下孤零零的樹枝,但春暖花開時,嫩綠的樹芽又冒出了頭。爸爸媽媽可以帶寶寶觀察同一棵樹,觀察1年,並為寶寶講解其中的道理。
樹葉顏色的變化、生長和枯萎在寶寶的視線裏不斷交替,提升了孩子的空間智慧和自然智慧。
17
、看地圖找方向
準備出遊前,最好先買一張旅遊目的地的地圖,當然也可以在到達目的地再買。別小看這張地圖,它可是你提升寶寶空間智慧的有效工具。
告訴寶寶你們下一個目標,讓寶寶在地圖上找到你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和目的地位置,並找到前進的正確方向。前往目的地的路上,爸爸媽媽還要提醒寶寶看路標,到達目的地後,再拿出地圖讓寶寶確認目標是否正確。
這個過程看似複雜,但對提升寶寶的空間智慧非常有效,同時寶寶的方向感。空間想像力以及執行能力也都得到了訓練和培養。
18
、學名稱、認識沿途景物
指著路上的街道、車站、建築物,告訴孩子它們各自的名稱、建造年代。可提升孩子的語文智慧,增長孩子的知識。
可讓孩子觀察沿途的自然景觀並向孩子作介紹,告訴他各種景觀的名稱、特點、功用、季節變化等,提升孩子的觀察能力
.鍛煉說話能力
19
、讓孩子形容他最喜歡的動畫角色
孩子對自己喜歡的角色印象一定很深刻。可以讓孩子形容給媽媽聽,他喜歡的角色長得什麼樣,是一隻小鴨子,還是一隻大笨熊,它的嘴是什麼顏色等等。這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0
、邊走路邊唱兒歌
父母帶孩子走在路上時,有許多增加孩子知識的機會,可以給孩子猜測如麻屋子,紅帳子,裏面睡著白胖子之類的謎語,孩子不一定能猜出來,但對這種形象生動的兒歌會感興趣,有利於孩子的語言智慧。
21
、描述物品特點
媽 媽可以拿著一個寶寶感興趣的物品,為他描述這個物品的一個或多個特點,如談談它的顏色(是草地般的綠色);或是它的形狀和大小(小圓球);數量的多寡(兩 個桔子);或是它的質地(柔軟的或是硬的);或描述它的聲音(電視的聲音很大,很吵)。也可以讓寶寶試著描述一下這個物品的特點。
寶寶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運用語言和組織語言,他的語言智慧也就能得到提高。
22
、一起決定買什麼
在 購物的過程中,可以讓寶寶的注意力集中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如正在挑選麵包,你可以和寶寶討論一下你的想法,也讓寶寶說說他的想法,他一定會說為什麼要買這個麵包,也許是樣子好看,也許是聞起來很香等等。最後做出一個大家都滿意的決定,寶寶在發表他的意見的同時,大大提升了他的邏輯智慧和語言智慧。
.培養藝術細胞
23
、唱歌
讓孩子在路上唱幼稚園老師教的兒歌,能調動孩子的情緒,因為在幼稚園裏,不是每個孩子都有單獨唱歌的機會,如果能讓他單獨唱,他對音樂一定會感興趣。
24
、聽著輕鬆歡快的音樂勞動
你是不是每週都進行一次全家大掃除呢?可以讓孩子和你一起,一邊大掃除,一邊聽歡快的音樂。這能提高大家的勞動情緒,孩子也會覺得這是個快樂的時間,有助於養成他熱愛勞動的好習慣,也提升了他的音樂智慧。
.訓練觀察力和記憶力
25
、辨認蔬菜
讓孩子辨認青菜、菠菜等蔬菜,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和各自的特徵,能提升孩子的自然觀察智慧。
26
、觀察菜的顏色變化
在媽媽做飯時,讓孩子練習判斷菜什麼時候熟了,找一找生菜和熟菜顏色上的不同,可訓練孩子的觀察能力。
27
、觀察做菜的順序
媽媽做菜時,讓寶寶在旁邊仔細觀察媽媽做菜的工序,做好之後,讓他說出某一道菜的步驟,如做芹菜炒肉絲時是先炒肉絲還是先炒芹菜等,這樣能訓練孩子的記憶力,增長孩子的生活常識。
28
、介紹營養價值
在陪寶寶吃飯時,父母先說每道菜的營養價值,接著看孩子能記住多少,既增長了知識,又訓練了記憶力。
29
、畫出自己喜歡的角色
讓孩子照著電視中的樣子畫出他喜歡角色的樣子。電視的畫面不是固定的,因此這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而且還能訓練他的記憶力。
30
、說出玩具的顏色
可以讓孩子先說出某件玩具的顏色,然後再說出哪些玩具顏色一樣,這可以教孩子認識顏色,還能培養孩子視覺分辨力和觀察能力。
31
、教孩子找出相同材質的玩具
可以教孩子把不同材質的玩具放在一起,比如有的是塑膠玩具,有的是絨毛玩具,還有的是木頭做的玩具等等。這可以培養孩子的觸覺感知力和視覺分辨力,讓孩子學會分類。
32
、辨認顏色
爸 爸媽媽可以利用機會,讓孩子學習辨認各種顏色。如葉子的顏色,有綠色的,也有黃色的,還可以問問寶寶我們家裏有哪些東西是黑色的,哪些又是紅色的等 等。 室外還有許多花草顏色各異,可以教寶寶分辨花的種類和色彩,如菊花的品種就很繁多,顏色也是多樣的,是很不錯的自然教材。在辨認顏色的過程中,寶寶的視覺智慧不斷地受到刺激,充分發揮他的視覺能力,培養他的辨別和觀察能力。爸媽在他進行顏色辨認時儘量不要加以暗示,要讓寶寶 自己去觀察身邊的東西,認出所要尋找的視覺物件。
33
、辨認聲音
帶 寶寶到一個接近大自然的室外環境時,接觸自然界聲音的機會大增,爸爸媽媽可以告訴寶寶注意聽某種聲音。 例如動物的叫聲、溪流的水聲、風聲和雷聲,都可以用來提升寶寶的聽覺能力。我們生活的城市裏還有許多聲音,如:機車啟動,汽車按喇叭,消防車的長鳴,蓋高樓的敲擊聲等等,都可以用來刺激寶寶的聽覺。 在寶寶對這些聲音有了記憶之後,可以讓他聽到聲音後馬上辨認。通過刺激寶寶的聽覺會讓他的感覺更敏銳,變得更機靈。
34
、觸物猜名
在 室外活動時,爸爸媽媽可以利用室外遇到的各種材質、形狀、大小等都不同的東西提升寶寶的觸覺能力。 先讓寶寶把手放到背後掌心朝上,家長把撿到的各種小東西放到寶寶的掌心上,讓他先形容一下手中的東西觸摸起來的感覺,然後再說出他猜到的答案。例如寶寶可以觸摸家長放在他手中的鵝卵石,說:我摸到一個硬硬的、滑滑的、冰冰的、重重的東西,覺得好像是一塊石頭。然後讓寶寶拿到面前看看自己猜得對不對。 進行這種智慧提升活動時除了用靜物,還可以用動物。看看寶寶能不能猜出他正觸摸的是一隻蠶寶寶,或是一隻螞蟻。
.增強內省智能
35
、故意說錯一件事情
與孩子談心時,故意說錯一件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或說錯一個故事,例如今天豔陽高照,而你卻說今天天氣不好,看孩子的反應,這樣能提升孩子的內省智慧、邏輯智慧。
37
、表達心情
全家人在一起聊天,突然讓孩子判斷家裏其他人是不是高興,高興的程度如何;或者講一個故事,讓孩子練習表達喜、怒、哀、樂等情緒,以提升孩子的內省智慧。
38
、讓寶寶參與出遊前準備
在出遊前,爸爸媽媽都會進行物品準備,千萬不要認為這是大人的事,與寶寶無關,其實讓寶寶參與出遊前準備是有效提升他邏輯智慧和內省智慧的機會。
讓 寶寶想想出遊要準備的物品,也許有他特別希望攜帶的東西父母沒有記得。在準備的過程中,從起居到飲食,一項一項考慮進去,鼓勵寶寶充分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會讓寶寶的邏輯智慧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同時也要尊重寶寶的意見,讓他感受到自己的需要,這對培養他的內省智慧很有效。
.提高運動能力
39
、讓孩子自己收拾玩具
在開始時,可以讓孩子幫助你來整理,漸漸地讓孩子學會自己收拾。當孩子自己動手做的時候,要鼓勵孩子,即使他做得不是很好,也不要責怪他。這可以訓練孩子的動手能力,也讓孩子明白,小孩子應該學會做力所能及的事。
40
、遠距離溝通
爸爸媽媽可帶寶寶到一個較空曠的草地或廣場,爸爸、寶寶、媽媽3個人之間間隔一段距離,爸爸用語言加手勢把一句話表達清楚,寶寶看到後再學著爸爸的樣子把這句話傳給另一邊的媽媽。
這個活動可以鍛煉寶寶的表達能力(語言表達和肢體表達),在有趣的遊戲式活動中提升寶寶的語言智慧和肢體運動智慧。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lele3109/article?mid=46526&prev=46626&next=44391&l=f&fid=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