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7月4日 星期一

嬰幼兒啟蒙


相關資訊可以進入下列網頁搜尋:
2005.6月育兒生活
Smart Baby 啟蒙教室
嬰幼兒聽覺啟蒙
http://www.tat180.com.tw/
採訪/許揚昕
諮詢/高雄市樂仁啟智中心董事、廣宣全腦開發出版社社長 陳世文
寶寶都喜歡安靜無聲的環境嗎?那可不!由於子宮內的環境相當吵雜,充斥著孕婦的血液流動、心臟跳動、胃腸蠕動等各種聲音,所以如果給予太安靜的環境,初生嬰兒反而會不習慣,所以建議媽咪經常和寶寶說話,藉以刺激其聽力發展。

聽覺靈敏度會隨著孩子的月齡而持續退化,因此,聽覺的啟蒙愈早愈好。此外,聽覺啟蒙也與孩子的語言發展有絕對的關連性,媽咪可以趁孩子的聽覺靈敏度還很高的時候,進行聽覺智能提升與語文發展訓練,常播放母語與各國童謠讓寶寶聽,那麼孩子的語文能力才會呱呱叫唷!


聽覺啟蒙 從胎教開始
寶寶的聽覺發展從媽媽肚子裡就開始囉!陳世文解釋,在胎兒時期,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時(約5個月大),就可以感受到子宮內的各種聲音;成長至7~8個月大左右時,就可以隱約感受到外界的聲響。而在出生後,則會對聲響有更大的反應。

* 0~1個月:由於子宮內的環境較吵雜,所以寶寶會喜歡高音、稍微吵雜的環境;而且可以分辨部分音素及其特性;對於媽咪的聲音及鈴聲會有反應。能分辨鬧與靜,對突然的聲響會有驚嚇反應。

* 2~3個月:此時寶寶已有基礎的辨音能力,能分辨出兩個聲音的時間差及節奏,能辨別聲音的來源,並隨著聲音轉動眼睛和頭部。

* 4~5個月:可以辨識熟識者的聲音並有激動反應,可以隨著聲音模仿部分音,及辨識不同音階。

* 6~7個月:寶寶已經可以專心聆聽,會尋找視線範圍外的聲音,聽到自己的名字會有反應。

* 8~9個月:寶寶開始牙牙學聲,能模仿簡單熟悉的聲音,如:咳嗽聲、狗叫聲,會隨著音樂擺動,對於不同情緒的聲音會有不同的反應。

* 10~12個月:展現出較佳的語音聽覺能力,聽的懂”過來”及”不可以”等辭句的意義,能配合聲音指令行動與正確指出生活用品,喜歡聽故事、樂曲和兒歌。


1歲以下聽覺啟蒙重點項目
當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啟蒙遊戲就要開始囉!孕媽咪如果能經常與腹中的胎兒進行「子宮對話」,或許能給寶寶最佳的聽覺啟發唷!

媽咪可以錄製「通訊錄音帶」(內容如:親切的呼喚寶寶、愛的叮嚀、閒話家常、心情故事、唱兒歌、唸唐詩、講故事、聽音樂、安眠曲),定時播放給胎兒聽,建立親子親密關係,啟蒙胎兒心智發展,並讓寶寶及早認識外面的世界;或者也可以坐在搖椅上,一面輕鬆地和胎兒一起享受搖搖樂,一面聽著美妙的巴洛克音樂和流水、海浪等的自然音,放鬆心情,安撫胎兒。

7~9個月

* 項目1──愛的組曲:
媽咪可以在不同的時段播放特定的輕快音樂,讓寶寶快樂的成長。像是遊戲音樂、用餐音樂、睡眠音樂及活化大腦的音樂,讓寶寶產生快樂的感覺,如此對於大腦及身體發育都有助益。

* 項目2──詩詞歌賦:
在語言中增加詩詞歌賦,如:唐詩、宋詞、三字經、弟子規等都可提升孩子的語言智能;或者媽咪也可進一步朗讀創意童詩給孩子聽,以增加對左右大腦語言區的刺激。

10~12個月

* 項目1──耳提面命:
多使用「你肚子餓了嗎?」、「要不要和媽咪一起唱歌?」、「寶寶要乖哦!」等問句及祁使句來和寶寶溝通,並引導孩子對話,如說「我餓了。」、「好啊!」接著再讓寶寶邊聽邊動作,除了可以訓練孩子的語言能力外,還可以增進親子感情。

* 項目2──名曲欣賞:
醫學證明,不同型態節奏的音樂,會刺激大腦產生不同的腦波,呈現不同意識形態的運作。讓孩子欣賞各式名曲,不但有助大腦發展,有益身體健康,更能培養其音樂素養。


4歲前啟發關鍵期
聽覺的啟蒙在幾歲開始才恰當?陳世文老師說明,從胎兒5個月開始至4歲是最佳的啟蒙黃金期,在這段期間內,如能儘量給予各種聽覺刺激和不同系統的語言,孩子的聽覺智能與語言發展將會更趨於完善。

此外,由於聽覺系統的靈敏度在出生後會不斷地退化,因此,在出生後至4歲時,應儘量地給予絕對音感的刺激,才能讓聽覺持續發展。

不過,啟蒙時有些注意的事項家長也別忽略了。陳世文強調,家長可以在不同的時段播放或講不同的語言給孩子聽,但在同一個時間內應儘量給予孩子同一種的語言刺激,即所謂的單語教學,唯有區隔時段,才能避免孩子產生混淆。

剛開始在孩子出生至4個月大的時候,可以給予1~2種語言,5~6月大時,再逐漸加入多種語言,以免一次給予太多刺激,使孩子的語言發展產生量多而質不佳的結果。
(取材自2005年6月號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
相關資訊可以進入下列網頁搜尋:http://www.tat180.com.tw/






********************************************************************
啟蒙教育~給寶寶最好的聽覺刺激
採訪/黃麗煌
諮詢/信誼基金會副執行長 黃美湄 / 快樂堡園長 楊喻雯


關於0歲階段的聽覺發展……
出生開始
1.會對小響板的聲音有反應。
2.無法同時感受太多種聲音。
3.母親的聲音具有安撫的作用。

4個月以後
1.懂得找尋聲源。
2.開始學習用聲音與人溝通。
3.能從音樂中逐漸建立韻律感及節奏感。

7個月以後
開始瞭解聲與物的關連性,例如媽媽的聲音、小鼓的聲音,或小鋼琴的聲音等。

10個月以後
1.會專注地聆聽大人的話,並從更多的角度去暸解其中的含意。
2.懂得使用聲音傳遞所想表達的訊息。

對於0歲階段的孩子而言,看與聽是他探索世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其中在聽覺方面,由於寶寶會開始將母親的聲音與他人做區分,所以在學習辨識聲音的過程中,不只寶寶的腦部機能與智力都可獲得有效的刺激,而且也是日後寶寶學習語言的基礎。

快樂堡園長楊喻雯提到,這時美妙的音樂就是絕佳的聽覺刺激方式,只是須注意曲子的選擇不可太多、太繁複,因為過於多元化的聽覺刺激,寶寶反而無法吸收;此外,再貴再好的玩具都比不上父母的輕聲細語,這不只可以刺激孩子的聽覺發展,還可以建立孩子的安全感,是一舉兩得的最佳選擇。

(取材自育兒生活雜誌)



啟蒙教育~0歲寶寶的聽覺啟蒙妙招
採訪/黃麗煌 攝影/劉美津
遊戲諮詢/信誼基金會副執行長 黃美湄
     快樂堡園長 楊喻雯


一、優美音樂欣賞
適月齡:出生開始
選擇音調優美的音樂(童謠亦可),在孩子喝奶時或入睡前播放,可以使寶寶將「音樂」與「滿足感」相連接,以後寶寶情緒不佳時,只要播放這個音樂,便可以安撫寶寶的情緒;但切記每次只能固定播放12首曲子,約三天至一週後才能更換其他的音樂,否則刺激太多元便會失去效用。


二、聲音躲貓貓
適月齡:9個月開始
利用沙發、房門等遮蔽物,與孩子玩聲音躲貓貓遊戲──躲在遮蔽物後面,略略探出頭來,並一邊呼喊寶寶的名字,讓寶寶爬向你的位置,直到他找到你為止。
 

三、媽咪碎碎念
適月齡:出生開始
媽媽的聲音是寶寶最喜歡的,所以當你與寶寶相處時,建議可以經常地和寶寶說話,例如「媽媽在泡奶奶,要給寶寶喝喔!」「好不好喝啊?」「媽媽最喜歡你囉!」等等;但要注意的是,起先必須在面對寶寶的角度對他說話,等他開始能尋找聲源後,再漸漸從他看不到的地方和他說話,讓他從聲音學習找尋你的位置。

四、小小音樂家
適月齡:6個月開始
可以為孩子選擇各種樂器玩具,例如小鼓、小木琴、波浪鼓等,讓寶寶自己敲敲打打,在不同的聲音中培養節奏感。

變化→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逐漸能將聲音與事物連結;所以你可以對著貓咪的圖形發出「喵」的聲音、或對狗的圖形發出「汪」的聲音,讓寶寶學習對聲音的認知。



(取材自育兒生活雜誌)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5361&prev=15362&next=15360&l=f&fid=67






*********************************************************************************

嬰幼兒前庭覺啟蒙



                                                                                       相關資訊可以進入下列網頁搜尋:http://www.tat180.com.tw/

前庭覺是什麼呢?簡單說,前庭覺掌管人的平衡感,能避免孩子在移動時跌倒,並自我保護。前庭平衡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不論行站坐臥、吃飯洗澡、搭車開車到讀書寫字,都需依賴前庭覺的協調。由於前庭系統與大腦在1歲前的可塑性極高,因此,家長不妨針對不同月齡孩子的需求來設計活動,藉此增加孩子的前庭感覺經驗,培育出平衡感佳、動作敏捷、反應靈敏、學習快速、情緒穩定的小寶貝。
採訪/陳雯琪
諮詢/陳世文  高雄市樂仁啟智中心董事,廣宣全腦開發出版社社長
原載/育兒生活雜誌
內文:

前庭系統是感覺系統之一,負責掌管人的平衡感,主要的功能為偵測地心引力;而孩子的前庭系統早在胎兒期時就已經開始發展運作,因此,愈早給予適當地刺激,對於小寶貝的平衡感、反應靈敏度及動作敏捷、情緒穩定都有所助益。透過簡單的遊戲來啟蒙,孩子一點也不會感覺到壓力,是最好也不過的了。 

前庭覺  人體平衡感關鍵

高雄市樂仁啟智中心董事、廣宣全腦開發出版社社長陳世文表示,前庭覺是人體七大感覺系統之一,由於地球一直存在著地心引力,人的一生都難以脫離它的影響。舉例來說,當人對於環境給予的重力反射訊息無法做出有效的處理時,人的平衡感及空間感應力就會受到干擾,它的重要性,可見一般。

                  前庭覺的運作幫助我們保持身體姿勢的平衡與有效率的運動。當個體進行加速或減速活動時,前庭會調整頭部的相對位置,以維持身體的平衡,在撞到東西或跌倒時能即時反應,以保護身體。

                  前庭覺掌管人體的平衡及空間方位的感應,有如一架飛機的方向陀螺儀,若發展不佳,可能會使人在不同的空間中迷失方向。那怎麼說呢?因為光靠視覺人是無法精準地判斷空間方向的唷!必須結合前庭三半規管所提供的重力訊息,才能使我們對所看到的景象賦予正確的詮釋。

                  前庭覺的有效運作,有助於維持人體各種姿勢的平衡與協調,大幅提升生活作息的品質;前庭搭配其他的感覺系統,人才可以精準地判斷空間,並保持個體運動時的平衡,如此兒童才能做的輕鬆,玩的開心,學的快樂。

                  小朋友最喜歡跑跑跳跳了,而在追趕跑跳碰的同時,如果沒有良好的前庭覺做基礎,孩子可能會經常跌倒,就很難快樂的起來。

                  前庭覺與其他感覺系統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諸如:眼球的追視能力、專注力、閱讀力、音感能力、觸覺傳導等;而前庭同時引導肌肉張力的正常發展,牽動著筋肉關節的活動,進而影響到姿勢機能的統合。

                  前庭系統與兒童的語言發展關係密切。由於語言的發展牽涉到視、聽、觸覺,以及嘴、舌、喉部、聲帶、腹部等的肌肉運作,都與前庭的平衡反射關聯在一起,因此當前庭系統發展不良時,孩子的語言發展會受到影響,而產生遲緩或障礙。

                  前庭覺刺激過與不及都是不恰當的喔!若發展不佳,孩子的平衡感就會出現問題,不能精準地計算距離與測量高度、沒有危險意識、大腦神經抑制功能失常、身體手眼無法協調等發展問題。但若過於敏感,孩子也可能會出現懼高膽小、容易暈車暈船、噁心嘔吐等現象。

                  一般而言,前庭覺發展不良、平衡反射失常時,孩子會有好動不安、喜歡捉弄人、經常跌倒、愛旋轉爬高飆速或懼高怕快易暈眩;視知覺空間感應失常、容易碰撞桌椅、方向感不分、眼球追視能力弱、專注力差、不喜歡閱讀寫字、數學與理科學習嚴重困難;聽知覺音感能力不理想、對聲音反應過敏易驚慌、語言發展遲緩;本體運動覺不佳、身體雙側協調困難、動作計畫不當;甚至有腦神經抑制功能失常,引發情緒障礙等。 

   
刺激足夠  前庭發展絕佳

想要及早啟發孩子的前庭覺,就得從胎兒期就展開積極培育計劃,陳世文說明,在胎兒8~9周大時,受孕情況穩定,就可開始刺激其前庭發展;並在嬰兒出生1歲左右,按月齡成長依序逐漸增加前庭感覺輸入,以大幅度的增進寶寶的前庭平衡統合能力。因此,家長應從胎兒期就開始積極地給予刺激。

*胎兒期~「魚兒水中游」

胎兒所感受到的前庭刺激,主要來自於母體的活動。從胎兒期8~9周大開始,媽咪就可以與寶寶玩「魚兒水中游」的遊戲。玩法很簡單,只要孕媽咪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即可,不必因為懷孕就刻意減少活動,如此才能刺激羊水運動,給寶寶足夠的前庭感覺,增進其平衡感。也可與寶寶來一場親子共舞,以增加胎兒的前庭刺激,不過,還是要提醒孕媽咪,如果身體不適,就別勉強,安全最重要。

針對上班族及有流產危機的孕媽咪,陳世文也提出一個更簡便的刺激法。即每天1~2次坐在安樂椅上,放鬆心情,搭配輕柔的音樂,輕搖10~15分鐘。



*新生兒時期~「抱抱親親」

抱抱親親對新生兒來說就是最好的啟蒙方式囉!讓小嬰兒從熟悉的海洋世界(羊水),適應充滿地心引力的新世界,及學習新的動作反應是十分重要的。由於羊水裡充滿了搖晃的刺激,所以在寶寶出生之後,媽咪可以輕柔地抱著寶寶親親他並輕輕搖晃,讓他重溫羊水世界的熟悉感覺,藉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前庭覺是人體最早發展的系統,若刺激不足,胎兒的體重及筋肉發展會較差,適度的搖晃可以刺激胎兒大腦及肌肉的成熟。尤其是對早產兒及體重較輕的嬰兒而言,適度地搖晃對於孩子體重的增加也有幫助,媽咪不妨將寶寶抱在懷中或放在搖籃裡輕搖5~10分鐘,每日三次。



出生1~3個月~「搖搖樂」

Baby的前庭持續在強化當中,而適度地將搖晃的感覺輸入,就是促使前庭系統正常化的最佳利器,所以搖籃就是嬰兒期最好的育嬰用品啦!

媽咪不妨於臥室內播放巴洛克音樂或是自然音樂,再將寶寶置於搖籃中,輕輕地搖晃,讓寶寶在悠揚的樂音中愉快地享受前庭感覺刺激。此外,搖籃還有一個神奇的功效,就是安眠的作用。當寶寶似睡非睡時,媽咪只要將寶寶置於搖籃中輕搖,大腦慢慢地就會進入休眠狀態,寶寶自然容易入睡。

不過,為免孩子產生搖晃症候群,搖晃幅度嬰兒不宜超過5度,一歲以下不宜超過10度;且時間不宜過長(一次5~10分鐘為宜)。



出生4~6個月~「忽上忽下」

人體左右內耳均含有一對三半規管,主管人的前後、上下、左右不同維度的重力平衡狀態,與其間交錯的空間方位,包含三度空間靜態與動態的加速度、旋轉等任何頭部的重力刺激與平衡反射。當人移動或晃動時,內耳的三半規管會統合前後距離、左右方位、上下高度,使人感受空間變化,並做出適當反應。

做「忽上忽下」遊戲啟蒙時,媽咪可將寶寶以水平的方式抱起,並且慢慢地上下移動,讓寶寶感受上下不同的空間感。之後再改換以一手托住寶寶的臀,另一手托住寶寶後頸和頭部的方式(即坐姿)平順地上下移動,有時托高一點,有時托低一點。



    出生7~9個月~「顛倒乾坤」

此時期的寶寶平衡感已經較為成熟,可以接受來自不同的方向的前庭刺激,以及複雜的重力、空間變化。

媽咪可以一手托住寶寶的臀,另一手托住寶寶的頭頸部,使其呈現水平仰躺狀,之後再慢慢地讓孩子的腳上頭下,頭上腳下,使其有頭腳位置的變化;或是先讓孩子仰躺在床上,用手輕輕抓住孩子的兩隻小腳,平順而自然地將孩子倒提起來,接著模仿老爺鐘的鍾擺的方式,將孩子左右輕搖5~10次, 若孩子出現驚慌的表情,則不宜再進行。

再來,媽咪也可以讓寶寶俯趴在大枕頭上,然後用手抓住並台起寶寶的小腳(呈頭下腳上的動作),停留約10~15秒,接著再放平。



出生10~12個月~「天旋地轉」

前庭系統還有促進其他神經系統發展的功能!內耳的三半規管裡充滿了與神經細胞相連結的絨毛,當外在刺激產生時,神經細胞就會獲得訊息,並做出反應。而旋轉可以促進三半規管內液體的流動,刺激管壁的絨毛,傳遞多面向的重力平衡感覺,活化前庭感覺系統,可強化筋肉關節張力,有助於幼兒站立與行走平衡感的發展。

家長可讓孩子俯趴在被單上,接著拉起頭部方向的被角,然後慢慢地將被單沿順時針方向轉1~3圈,稍作停留後,接著再逆時針轉1~3圈,藉以活化孩子的前庭覺。其次,也可以讓孩子趴在大人的肩膀上,由家長托起孩子的雙腳,接著大人先順時針自轉1~3圈,稍作休息後,再逆時針自轉1~3圈。如果家長本身平衡感不佳,抱著寶寶坐在搖椅上玩,也是很好的刺激。



Box:爸比、媽咪  前庭覺健全發展小幫手  

前庭覺既然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家長在啟蒙時需要注意哪些要項呢?陳世文提醒,前庭覺的刺激需要有足夠的空間與安全保護措施,並依孩子的月齡發展給予適切地刺激,溫和緩慢地加強神經抑制功能。其他的注意事項還有:

    在嬰兒腦部發育尚未成熟時,不可給予大幅度的搖晃,並避免因空間不足碰撞到物品,使得腦部受傷、或神經纖維破裂,造成四肢麻痺、認知障礙,或發展遲緩。

    寶寶需要足夠的地心引力刺激才會有良好的前庭覺喔!因此,家長應適度地讓寶寶活動,不要老是將孩子抱在手上或放在嬰兒車裡,以免影響他的身體發展及認知反應。

    搖籃是很好的育嬰用品,它不僅可以啟蒙孩子的前庭覺促進平衡感,更可強化神經抑制功能,安穩情緒。選用搖籃以可以自行控制搖晃幅度的傳統式手控式搖籃最為恰當,避免使用電動搖籃和彈力搖椅。

    若能組合其他感覺刺激,對孩子而言,將有更大的效果。但要注意,由於前庭感覺輸入屬於較強烈的感覺刺激,因此,在小朋友精神狀況不佳、身體有病痛,或是臨睡前、飯前飯後1小時都不適宜進行。

    若孩子有腦波異常狀況,如:顛癇、抽蓄等應避免給予旋轉刺激,以免使腦神經過度興奮,引發腦部異常放電,影響病情。


相關資訊可以進入下列網頁搜尋:http://www.tat180.com.tw/







**************************************************************************************************


  • 平衡感來自前庭系統-保護寶寶頭部免於受傷的關鍵


  • 摘自2009.5學前教育雜誌
    文/高麗芷(台北市立萬芳醫學中心精神科顧問、高麗芷感覺統合潛能開發學苑執行長)
    整理/黃美湄(資料來源/感覺統合-信誼出版)
    小霆在嬰兒期總是喜歡在輕緩地搖晃中進入夢鄉,可是令媽媽惴惴不安的是,有的醫師叮嚀父母,搖晃嬰兒可能導致腦傷。在兩難中,媽媽還是順著小霆的需要,提供讓他腦神經放鬆、順利入眠的前庭刺激。
    哥哥小雷每次出門坐車,上車才晃兩下,他就睡著了。不過到達目的地,車子一停,他就自動醒來,下車後生龍活虎到處玩。媽媽發現,有的孩子對溜滑梯、盪鞦韆敬而遠之,有的孩子雖瘋狂喜愛但容易因莽撞而受傷,小雷卻能小心翼翼地玩得滿心歡喜。看著小雷的成長,媽媽對照顧弟弟也增添了一份信心。

    絕大多數的孩子都喜愛搖晃、加速度、旋轉的活動和遊樂設施,因為這些活動提供的前庭刺激,刺激量少時讓孩子情緒平緩、量多時讓孩子情緒興奮。
    其實影響更深遠的是,透過這些前庭活動,可促進肌肉張力、平衡反應等最基本功能的建立,對保護腦部減少受傷的機制,十分重要。
    究竟「前庭刺激」是什麼呢?

    善用前庭刺激帶來安定或興奮
    凡牽涉到頭部移動的活動,無論是局部動作或全身性動作,都會產生大小不等的前庭刺激。依動作性質的不同而分類為:局部動作,如抬頭、轉頭、搖頭等,或是全身動作,如搖晃(前後、左右、上下)、翻身、爬行、攀爬、下滑、行走、跑步、跳躍、旋轉等。
    有些活動讓寶寶興奮,有些則可以幫助他鎮靜、安定,爸媽可以視情況提供孩子強弱不同的刺激,把握「愈快速則愈興奮、愈慢速則漸趨鎮靜」的概念,提供孩子適當的活動來幫助孩子發展前庭平衡覺。
    Ÿ        慢速、幅度小、持續性的活動
    提供緩和的前庭刺激,可達到鎮靜神經的效果,主要由耳石器官負責接收這類的刺激,例如:躺在搖籃裡、慢速盪鞦韆、坐在慢速且穩定行駛的車子裡,都有鎮定作用。
    Ÿ        快速、幅度大、瞬間、動態的活動
    提供強烈的前庭刺激,可達到興奮神經的效果,主要由半規管負責接收這類的刺激,例如:溜滑梯、玩旋轉地球、快速盪轍睡,都會產生興奮的效果。

    前庭系統主要掌管身體平衡感
    人類腦部員責偵測地心引力的感覺神經系統,就叫作前庭系統,它包含接收器、前庭核,以及與中樞神經系統其他部位(大腦、小腦和脊髓)聯繫的神經束。接收器位於內耳的半規管與耳石器官,具有感知頭部與地平面的關係,以便及時平衡身體,免於跌倒,或在即將跌倒的瞬間,調整頭部與地面的角度,以避免撞擊,使傷害降到最低。
    對於一般健康的大人,前庭系統總是默默地運作,讓人根本忽略它的存在;但是嬰兒喜歡抬頭看、側頭聽、蹋腿、揮手和搖晃身軀等活動,都是因為可以體驗感覺輸入腦部的喜悅,於是嬰兒會不斷反覆這些動作;而且藉著積極的活動,不但豐富了孩子的經驗,也活化了他們的腦,對成長中的嬰幼兒來說,前庭系統在整體的發展上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依照分齡提供寶寶適當的前庭刺激
    所有感覺神經系統中,前庭系統最早發展,約在媽咪懷孕1個月就開始。所以媽咪在懷孕期間,除了要保持正常的生活步調(如走動、坐車等),還可以在懷孕2個月開始,坐搖椅使羊水輕輕晃動,讓胎兒如同在搖籃、母親的懷抱中搖晃一舨,促使寶寶前庭平衡覺適度發展。而寶寶出生後就可以依著年齡提供適宜的活動,幫助寶寶發展。
    Ÿ        適合0-1 歲的前庭刺激
    寶寶出生之後,可在他想睡卻睡不著時,用搖籃或以手支撐著實實的頭頸部抱著他,輕緩搖晃幫助他入眠;等寶寶頭頸部位發育好能支撐挺起後,在寶寶清醒時,可抱著他旋轉或將他舉高,或是趴在抱枕、大海灘球上,輕輕晃動抱枕或球,使寶寶感受到搖晃的刺激,但請爸媽注意,不要玩得太激烈。
    Ÿ        適合1----2 歲的前庭刺激
    1歲會走路以後,孩子雖然依舊喜愛爸媽的擁抱,但享受夠了,就從大人懷中掙脫下來,四處探索。這個時期,爸媽可以引導孩子走走斜坡、爬爬桌子、騎騎搖搖馬,或是把孩子抱起來舉高、轉圈子,讓他被動地接受前庭刺激,絕大多數的孩子都非常喜歡這種玩法。爸媽平日陪這個年齡的孩子玩耍時,不要限制他太多,但需要在孩子後面跟緊一點,以防頭部撞到、腳踩空等意外。
    Ÿ        適合2-3 歲的前庭刺激
    去公園或兒童遊樂場玩,都是2~3歲寶寶最興奮的事了。無論是溜滑梯、盪鞦韆、攀爬架、蹺蹺板等,都是培養平衡技巧與雙側動作協調的好機會。此外,建議爸媽用身體當做運動道員,進行親子體能遊戲,更能增進彼此的感情,例如:爸爸媽媽可當馬讓寶寶騎著玩,或是讓寶寶坐在爸媽腿上左右搖晃當小船。
    Ÿ        適合3-4 歲的前庭刺激
    這個年紀由於孩子的動作反應更協調,喜歡更刺激的前庭活動,其中以溜滑梯為最愛,甚至嘗試用坐、躺等各種姿勢,體會不同強度的前庭刺激。只要能注意到安全,遊戲時能遵守規則,不和其他孩子產生衝撞;爸媽應多帶孩子到公園,鼓勵他爬高、翻滾、溜滑梯,滿足孩子對前庭覺刺激的需要。
    Ÿ        適合4-5 歲的前庭刺激
    當孩子對身體的操控更上一層樓時,他可以在團體遊戲中獲得豐富的前庭刺激,例如玩老鷹抓小雞遊戲時,在快跑中可及時煞車、轉向,在盡情奔跑與瞬間控制中,充分滿足前庭覺。爸媽應多鼓勵孩子嘗試各種運用身體的遊戲,如翻筋斗、跳躍、走吊橋。
    適合5"-"-6 歲的前庭刺激
    全身性的動作,如騎單車、鑽拱橋、爬攀爬架、在單樓上翻轉身體等都很適合,孩子能體會頭部在不同位置的前庭覺,並使用雙手、雙腳控制身體的平衡。多給孩子身體位置變化的遊戲,不但挑戰孩子的動作運用技巧與膽識,也是左右腦資訊整合的理想活動。爸媽可引導孩子先做旁觀者,然後在安全保護下鼓勵孩子逐步嘗試。

    除了平躺以外,絕大部分的時間前庭系統都在執行任務,它與許多神經系統的運作息息相關。爸媽能夠從懷孕期開始,提供寶寶良好的前庭刺激,並在寶寶出生後,能夠持續帶他做適當的活動,寶寶不僅會發展得好,也會更安定而容易照顧呢!
    資料來源http://kp6355.pixnet.net/blog/category/1362886





    *********************************************************************************

    嬰幼兒本體覺啟蒙
    採訪/許揚昕
    諮詢/高雄市樂仁啟智中心董事、廣宣全腦開發出版社社長 陳世文
    本體覺指的是什麼呢?所謂的本體覺指的是,運用及整合來自肌肉、關節、骨骼等較為深層組織的感覺,可以幫助人感覺來自身體的各種訊息,告知大腦目前身體所處的姿勢型態與生理狀況,是人體七大感覺系統之一。

    雖然嬰幼兒本體覺啟蒙固然是愈早愈好,但提醒父母,在啟蒙之前應多方閱讀相關資訊及書籍,先著手了解寶寶的身心理發展情形,漸近式啟蒙;其次,為免弄巧成拙,採行的方法也需經醫學、科學証實,如此才能達到最大的功效。

    發展本體覺 幼兒自信一百
    別小看本體覺的重要性!高雄市樂仁啟智中心董事、廣宣全腦開發出版社社長陳世文強調,當本體覺啟蒙不足時,孩子對於身體的概念會不清楚,也就無法發展出身體與外界事物的關係,自然就沒辦法成功邁開人際互動的第一步,使其人際關係受影響。

    除此之外,本體覺引導著身體的各種運動與操作,如果缺乏本體覺,我們的身體會變得笨拙、無效率。人的走跑、搬物、運動等都與本體覺有關,當孩子的本體覺刺激不足,可能會出現手腳不靈活、經常絆倒、碰撞身體,甚至是無法正常使用玩具、工具和文具,情緒也會有不穩定等情況,讓媽咪大感傷腦筋!您能說它不重要嗎?

    本體覺系統幾乎與觸覺系統一樣龐大,同時也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陳世文指出,本體覺有助於孩子進行肢體動作的模仿、計畫、執行、協調等活動,藉由本體覺,幼兒除了可以學習構音塗鴉、表達需求、人際溝通外,還與日常吃飯、洗澡、取物、穿戴衣物有關,當本體覺發展順利,孩子就可以自己依照順序地解開衣服釦子、穿戴脫衣褲,甚至是拆卸、組合玩具。

    陳世文說明,本體覺的運動也與四肢發達及頭腦靈活度有關,諸如俯臥、翻身、爬行、走路、跑步、跳躍、攀登等動作能刺激人的大腦皮層,增進神經網路的連結與傳遞,並能提升大腦涵氧量、活化腦神經細胞。而上述的本體覺處理能力,可以使孩子在探索過程中,學習控制肢體或動作的前後順序、力道輕重、速度快慢,及建立自我身體形象概念。

    因此,日常的身體伸展不但可強化幼兒對控制肢體動作的能力,還有助於紓解情緒。而本體覺與其他感覺系統的統合,能整合頭腦與身體間的互動機能,如感覺統合會活化腦幹,蠕爬能增進橋腦與中腦控制語言構音的機能,協調動作則活絡間腦,翻滾促進小腦的平衡功能。
    一般而言,本體覺不良的兒童,身體概念遲鈍、缺乏信心、容易自卑、手腳不靈活、動作笨拙、學習技巧性的遊戲或活動有困難、語言發音不佳、口吃、壞脾氣、記憶力差、拒絕看書寫字等。而本體覺發展良好的孩子,能發展出較佳的自信心及自尊心,能有效順應所處的物理環境,日常生活井然有序,肢體動作敏捷,人際互動和諧順利。

    啟蒙本體覺 不宜操之過急
    啟蒙孩子的本體覺不能太急躁唷!陳世文表示,在啟蒙孩子的本體覺之前,家長應先做足準備功課,詳閱各種相關書籍,了解孩子的各項發展,再依循其成長軌跡及身心靈成熟度,循序漸進地以經由醫學、科學實證的方式來啟蒙,如此才能達到最大的功效。

    * 給孩子正面積極的印象!
    由小可以觀大,因此,家長應把握啟蒙先機,從孕期至嬰幼兒時期都應積極地給予孩子啟發,將孩子的發展導向正面。以嬰兒期而論,重點應著重在孩子的身心靈是否正常,並給予大量的強化運動,藉以增強幼兒的本體、自我形象及對外界的認知。

    如果父母老是擔心孩子跑跑跳跳會受傷,而禁止孩子活動,那麼無疑是剝奪孩子學習爬行的機會,孩子可能在身體雙側協調性及粗動作的發展出現問題,且因手部在探索不足的情況下,影響了日後精細動作的發展。也就是說,家長應抱持更積極的態度,營造安全且適合的啟蒙環境,讓孩子盡量活動身體四肢,使本體覺得到充分的刺激,不必過份干涉與保護。
    * 運用大自然的環境刺激!

    大自然是寶寶最佳的學習場所,因此父母也不要吝於帶小寶寶至戶外活動唷!寬廣的自然環境可以給足寶寶不同的刺激,是本體覺最好的啟蒙場所囉!同時也可以讓寶寶學習身體要如何運動,才能順應不同環境的空間變化。

    除此之外,均衡的飲食也同等重要唷!有了充足的營養,才能提供寶寶骨骼及肌肉等成長的要素,充份提供本覺發展所需的能量。

    * 適度挫折,學習成長!
    一帆風順的成長歷程,對孩子不見得是有益的唷!適當的挫敗反而能給足寶寶面對挫折的勇氣。當孩子跌倒時,媽咪不必急於立即將他抱起,過度的呵護,反而會使孩子產生消極、退縮等行為。足夠的挫折刺激,才能讓孩子修正行為及反應,避免重蹈覆轍,迎向生命的種種挑戰。明智的父母們,請停止過度呵護子女,賜給他們足夠的挫折吧!

    把握啟蒙佳機 適度引導
    幼兒神經發展包括結構與功能兩方面。在結構上主要是神經元、神經纖維神經網路與髓鞘化等發展;功能上則又包含一般神經生理功能(如本體運動與感覺、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與高層次的大腦神經功能。陳世文指出,從出生至1歲間幼兒,神經功能會由簡單的反射動作,發展出結構化的動作基模,再衍生出複雜的動作計畫。

    在生物演化方面,人類以包括胎兒期與嬰兒期在內,短短一年十個月的時間,完成生物界億萬年的進化過程(由水生而陸生,由爬蟲類、貓犬類,到猿猴類,再進化到人類)。因此,家長應準確地掌握孩子本體覺的啟蒙階段,給孩子足夠的刺激,當然玩遊戲就是最棒、最有效率的方法囉!

    (詳文請見2005年12月號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
    相關資訊可以進入下列網頁搜尋:http://www.tat180.com.tw/






    *********************************************************************************************************


    認識嬰幼兒視覺發展
    *文/李佩璇 採訪諮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眼科主治醫師賴信興 

    保護寶貝的靈魂之窗!
    許多人都喜歡拿玩具逗弄小嬰兒,但有的寶寶卻沒什麼反應,其實,不是孩子不願意和大人互動,對於剛出生幾個月的小寶寶來說,眼睛的功能還沒完全發揮,因此無法分辨物體的顏色和形狀。到底孩子什麼時候才看得見爸爸媽媽?又該怎麼保養孩子的視力?本文告訴父母親一些基本的概念。

    1歲前幼兒的視力發展
    要能清楚地看到東西,除了眼睛的器官功能完善,還牽涉到眼睛視網膜、視神經及腦部視覺系統的發展,視覺系統在媽媽的肚子裡就成形,但是新生兒的腦和眼睛比成人小,視覺能力也尚未成熟,也就是說,眼睛雖然發育完好,但是視力低下、也沒有立體的視覺,這些能力必須靠出生後,透過適應環境和刺激,使整個視覺系統發育成熟,才能達到成人的視覺功能。

    新生兒看得有限
    出生1個月內的寶寶,其實視力還不好,只能看到光線,有時候他的眼球會轉動,大多是沒有目標的眼球掃視,還沒辦法平穩地注視某個目標。到了12個月大,大約可以看到20公分內的物品,對於光線的明暗、對比強烈的物體較有反應,已經能注視移動中的東西(稱為追視),但沒有辦法維持很久。4個月大時,大多數寶寶已經有分辨遠近的能力,會看自己的手腳,或是伸手摸看到的東西。

    6個月後開始會認人
    當寶寶56個月大時,大人拿顏色鮮豔的東西在眼前晃,孩子比較會有伸手抓、眼神追視的反應,而且到了6個月之後,漸漸有深度和立體感,慢慢能分辨人臉的長相,有的寶寶對熟人和陌生人會有辨識的能力,所以說,有些媽咪覺得奇怪,為什麼小時候沒事,反而長大後給不熟的人抱就哭,那是因為寶寶的眼睛看得到,已經開始會認人囉!

    6歲左右視覺功能發展完全
    寶寶在每天的遊戲和日常生活中,會訓練自己的視覺能力,到1歲左右才能順利控制雙眼,不過眼睛的功能還沒成熟,因此在顏色、深度的判斷上還不如成人。

    大概3歲的寶寶,能培養出手眼協調的能力,約有0.6的視力,喜歡閱讀圖畫書,並且能學習辨認圖案,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眼科主治醫師賴信興建議,3歲的寶寶在視力和表達能力上都有一定的程度,因此是檢查視力的好時機。

    平常可以在家用視力檢查表和寶寶玩遊戲,教導寶寶用手比出缺口的方向,有些幼兒園也會幫4歲以上的孩子測量視力,若媽媽想要更仔細的檢查,建議可以到醫院找專業的眼科醫師,看看孩子的視力發展是否正常。至於要完全發展到和成年人相近的視力,則要到6歲左右才有約1.0的視力,爸爸媽媽不要太緊張。

    嬰幼兒常見的視力問題
    因為嬰幼兒還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眼睛不舒服時可能以哭鬧來表達,或是大人發現孩子老是偏著頭、用某一眼看東西,就要注意是不是有視力發展上的問題。

    先天性遠視、近視和散光
    近視的成因很複雜,有環境和遺傳兩種因素,其中環境因素又占了大多數,也就是說,如果後天沒有好好保養眼睛,近視就可能找上你。和近視比較起來,嬰幼兒先天性的遠視和散光比例較少,當父母發現寶寶看東西時,會有鬥雞眼、瞇著眼看,或頭會傾斜、側偏,就要帶去眼科給醫師檢查,確認視力是否正常。

    各種成因的弱視
    嬰幼兒期間的弱視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目前弱視的定義為,用任何光學矯正視力,無法達到正常標準,而眼球本身並無病變者。常見的弱視成因有4種,分別是斜視性弱視、屈光性弱視、不等視弱視和廢用性弱視,都是因為無法順利在視網膜上形成影像,導致眼睛停止發育而達不到正常的視力,所以家長們要留意寶寶看東西的樣子,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早就醫診察。

    斜視性弱視
    單眼或雙眼都可能發生,是造成弱視常見的原因。斜視可分為內斜視、外斜視、上斜視、下斜視,其中以內斜視佔大多數,無論是哪種斜視,都是指孩子的雙眼無法同時注視同一物品,因為雙眼會分別朝向不同的方向看,大腦接收到的影像差太多,無法組合為一個成像,就會壓抑其中一邊眼睛所看到的影像,變成只使用一隻眼睛來看東西,久而久之,常被大腦所抑制的斜視眼睛,視力發育就會遲鈍或停頓,因而形成弱視眼。



    屈光性弱視
    在正常情況之下,視力的發育必須依靠清晰的視網膜投影才能刺激視力發展,若在嬰幼兒時期因為高度近視、遠視或散光的影響,卻沒有及早得到矯正,視網膜無法得到清晰的視覺訊息,便會阻礙視力的正常發育而形成弱視。

    不等視弱視
    雙眼屈光不正的度數若超過200度以上,則叫做兩眼不等視。此弱視以單眼發生較多,也較容易被忽視。因為度數較輕的眼睛看得清楚、影像較為清晰,所以寶寶會比較喜歡使用那一邊,度數較深的眼睛,容易因為久而不用的關係而造成弱視。

    廢用性弱視
    也可稱做剝奪性弱視,此類弱視所造成的原因有先天眼瞼下垂、先天性白內障、角膜混濁等,因上述疾病會阻礙光線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影像,或是一些外傷造成視覺刺激被阻斷,造成視力退化形成弱視。

    替寶寶的視力把關
    賴信興醫師表示,6歲之前的視力發育可塑性很強,為視力發展的關鍵期,若能及早發現針對病因及早矯治,尤其是弱視的孩子,視力多能繼續發育,甚至恢復正常;但如果延誤到了78歲以後才發現,因為已經過了視力發育的關鍵期,多半無法再擁有正常的視力。視力問題不單單只是看得清楚與否,還可能造成學習障礙,影響幼兒的行為發展。因此,6歲之前是寶寶視力發展的黃金時期,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把握。

    營養均衡‧多運動
    關於眼睛保養的秘訣,相信大家從小聽到大,已經是老生常談了,建議家長,愈早得到近視,度數增加得愈快,愈容易成為高度近視。在吃的方面,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在選擇副食品時,可以挑選富含DHA、葉黃素、玉米黃素和β-胡蘿蔔素的食材,如:菠菜、甘藍、綠花椰菜、紅蘿蔔、深海魚肉等。

    在美國統計研究中,即使每天用眼的程度一樣,有固定運動的孩子還是比較不容易近視,所以爸爸媽媽要培養幼兒運動的習慣、養好視力。

    ~原文刊載於20111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詳細文章內容,請至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站www.mombaby.com.tw閱覽









    ********************************************************************

    嬰幼兒視覺啟蒙
    2005.5月育兒生活
    Smart Baby 啟蒙教室
    嬰幼兒視覺啟蒙-1
    採訪/許揚昕
    諮詢/高雄市樂仁啟智中心董事、廣宣全腦開發出版社社長 陳世文
    以幼兒的學習能力而論,視覺的影響力約佔80%以上,因此如果能適當地給予視覺刺激,並結合其他的發展,那麼對於提升幼兒的學習能力將有加乘的效果。

    人的大腦在出生的一年間可以成長到成人的70%,所以如果在一歲之前沒有給寶寶足夠的刺激、提升大腦的能力,是十分可惜的,特別是大腦視覺皮層在胎兒六~七個月大時,即開始接受處理視覺訊息,一般來說,初生兒的視力約在30公分左右,兩歲時可發展至0.6,三歲前可達0.8,因此,我們可以說零~三歲是幼兒視覺啟蒙的黃金時期。



    視覺智能 精彩人生關鍵

    視覺能力對於幼兒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高雄市樂仁啟智中心董事陳世文老師指出,視覺啟蒙關係到幼兒的認知、判斷、辨識、觀察及記憶等重要技能,如果發展不佳,將使幼兒各方面的發展受到限制。

    其次,以多元智能理論而言,也可以驗證視覺智能的重要性。多元智能教育主張每個人都具備八大智能,而其中視覺就占了兩項,分別為:自然觀察智能及視覺空間智能,其他如邏輯推理智能、語文智能、人際智能也與視覺有所關聯。


    陳世文解釋,如果視覺智能能獲得良好的發展,那麼幼兒不僅可以看得快、看得多、看得精,還可以記得準、記得牢,在成長過程中,自然佔有絕對的競爭優勢。


    上述的論點,我們也可以由歷史人物得到驗證。舉例來說,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偉大抽象派畫家畢卡索、「上帝創造亞當」的巨型室內天頂畫作者米開蘭基羅、天文學家伽利略、「生物進化論」作者達爾文、青黴素發現者弗萊明、以及閱讀能力特強、一分鐘速讀一千個英文字的美國前總統甘迺迪等人,都是因為具有優秀的視覺智能,才能藉由精細的觀察能力及語文閱讀能力,發展出優於常人的精彩人生;而被譽為「最偉大的頭腦」、「曠世奇才」達文西,則是這方面的佼佼者。



    0~6個月寶寶視力發展全記錄

    寶寶一出生,就可以分辨各種顏色了嗎?其實不然!剛出生嬰兒視力範圍約為25~30公分左右,到了三個月左右,視力才會急速擴張。

    * 1個月:

    新生兒在一個月後期視力可及範圍約為40公分;二個月後期視力範圍則可增至60公分。此時的視覺發育仍不成熟,只能分辨明暗、黑白,並感受到遠處有物體靠近,注視能力約只能維持五秒。

    * 3個月:

    三個月大時,視力範圍則快速擴張至250~300公分,且可以清楚地看清物體,視線能從物體外緣往中心聚焦,也可靈活地跟隨物體做180度移動。比較喜歡複雜的圖案,可以辨視人及物體的輪廓,喜歡看媽媽的臉及自己的手。
    到了四個月左右,視力已有顯著的進步,如:兩眼的焦點可以集中,顏色視覺開始發展。

    * 5個月:

    視力有長足的進展,可以識別人和物,且會注意他的小玩具及分辨更多的色彩,可以聰明地辨識媽媽及陌生人的臉,並專注於別人說話的表情,喜歡伸手拿東西。


    0~6個月視覺啟蒙遊戲

    啟蒙孩子的視覺發展,得依寶寶的月齡及成長階段來著手,才不會費白功。許多家長會認為,買愈精美的玩具給孩子,啟蒙的效果就愈佳。但其實這是不對的觀念,陳世文強調,如果沒有依寶寶的視覺發展來選擇適合的啟蒙工具,效果並不如您想像中的好,他也依寶寶的月齡設計一系列的活動,供媽咪啟蒙時參考。

    ◎新生兒發展遊戲:

    遊戲1:
    此時期的寶寶對於明暗有反應,最適合做明暗訓練。媽咪可利用自然光源,讓孩子了解一天明暗的變化;如果沒有辦法接觸自然光線,也可利用電燈來做。不過要注意,別讓孩子一直接觸單獨的光,以免孩子感受不到變化,通常開燈30~60秒後,就需關燈30~60秒,約重複5~10次,一天約進行2~3次,避免讓光線直接照射嬰兒。此外,嬰兒床要經常調整位置,接受不同視覺刺激。

    ◎3個月發展遊戲:

    遊戲1:
    由於此時期的寶寶已可以辨識物體的輪廓,因此,媽咪可拿取厚紙板,在上面畫上一個微笑的臉譜,藉以吸引寶寶的注意。或是在厚紙板上繪上兩個水平方向頂點對頂點的邊長約5公分的正三角形,讓寶寶看。

    遊戲2:

    媽咪可以拿鏡子給寶寶看,讓寶寶認識自己的臉。
    遊戲3:
    在寶寶的手上繫上黑白相間的手鍊,或戴繫有鈴鐺的黑白相間的手套 ,當寶寶舉起手時,就可以看見;或是找一個有黑白圖案的「聰明寶寶毯子」,讓寶寶趴在上面。

    ◎5個月發展遊戲:

    遊戲1:
    此時期的寶寶視力發展已經到達認識彩色階段,所以媽咪可以製作彩色的圖卡讓寶寶辨識,不過每張卡片最好為單一主題,背景為白色,以免寶寶混淆。將圖卡以類似放幻燈片的閃卡方式,一張張讓寶寶看。

    遊戲2:

    準備三菱鏡,讓光線透過三稜鏡,再牆上映造出七彩光影,和寶寶玩光影遊戲。
    視覺啟蒙在家做
    除了依照寶寶的年齡來設計活動之外,陳世文老師也發展出另一套好玩的啟蒙遊戲,建議媽咪在家不妨多陪孩子練習,才能有效刺激寶寶的視覺發展。
    ‧搖籃遊戲:(適用三個月起)
    功用:強化孩子的迷路神經反射與前庭平衡功能,有效發展眼球的空間感應、定焦與平順追視能力;以及訓練大小肌肉張力,發展手腳協調的能力。
    玩法:讓寶寶躺在搖籃內,或是趴在大彈力球上,左右、前後規率且輕柔的搖動。到了孩子一歲半時,則可嘗試讓孩子坐在鞦韆上,輕微的搖動,讓孩子感受不同的地心引力。讓寶寶多翻身、多爬、多運動。
    (取材自2005年五月號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

    相關資訊可以進入下列網頁搜尋:http://www.tat180.com.tw/





    ***********************************************************************************************************

    你的寶寶視知覺能力發展及格嗎?

                                    撰文   陳詩婷
    各位家長們!你的寶寶視知覺能力發展及格嗎?「為什麼我的孩子已經兩歲了,卻還不會叫爸爸媽媽?為什麼寶寶已經三歲了,還分不清顏色?為什麼我的孩子連簡單的形狀配對都還不會?」種種的為什麼,讓許多家長好傷腦筋,你知道問題出在哪嗎?答案就是:孩子可能缺乏「視知覺能力」的培養喔!
    兒童職能治療師張旭鎧說,孩子的視知覺能力如果沒有發展好,就會對周遭環境探索能力的不足,對外在的刺激也不會出現適當的反應,除了會影響孩子未來人際溝通、互動等的能力,進而使日後的動作和認知的發展受限,所以視知覺能力的培養,對寶寶可是重要的不得了呢!看到這邊,各位家長一定想知道:「那要怎麼培養孩子的視知覺能力呢?」
     寶寶03個月大 
    相較於聽覺、觸覺、嗅覺及味覺,寶寶視力發展算是比較慢的。兒童職能治療師張旭鎧(阿鎧老師)說,因為剛出生的寶寶,視神經與與腦部的聯結尚未發展完全,因此這個時期的寶寶的視覺僅能對明暗、光線強弱對比較有反應;此外,也會注意移動中的物體,但眼睛無法隨著物體的移動而調焦,所以也認不出爸爸跟媽媽。不過,阿鎧老師說,03歲寶寶視力發展是寶寶人際關係發展的第一步,所以啟蒙03歲寶寶的視力,對於爾後的人際發展可是大有關係喔!
    ※遊戲時間/黑白圖卡
    所以啊!爸爸媽媽要啟蒙03個月寶寶的視知覺能力,有什麼簡單的遊戲可以在家玩呢?阿鎧老師建議:爸媽在抱寶寶時,不坊可以多變換姿勢,讓寶寶可以有更多機會可以探索環境的光線變化;此外,利用波長較長的色卡,如:黑、白圖卡,定點放在寶寶前2030公分,一邊跟寶寶說話,一邊讓寶寶注視色卡,也可略略移動圖卡,讓寶寶的眼睛跟著圖卡而移動,為接下來的寶寶的「追視能力」做準備!
    ◎疑問BOX:用閃光燈拍照會傷害寶寶的眼睛嗎?寶寶多大才能用閃光燈照相呢?
    很多家長都想為寶寶留下可愛的瞬間,但又害怕閃光燈會傷到寶寶的眼睛,阿鎧老師說,研究指出,寶寶要直視像太陽般的光,長達三小時以上才會構成傷害,所以短暫的閃光燈並不會傷害寶寶的眼睛,請各位家長放心!不過,若家長還是擔心,可以使用外接的閃光燈「跳燈」,避免閃光直射寶寶的眼睛。
      寶寶36個月大 
    寶寶長到4個月大,漸漸開始發展遠近的差異,而立體感也在此時開始發展,會對凹凸不平物體有興趣,比如:人的五官、立體玩具、會動的東西等,所以寶寶這個階段開始會認父母、認玩具了,也開始看得到顏色,追視能力也大幅成長。此外,36個月大的寶寶,開始懂得「物體恆存」的概念。
    ◎疑問BOX:什麼是物體恆存?
    嬰幼兒對於一個不在眼前的東西,知道它仍然存在,而不是沒有了。舉例來說,當用手帕蓋住寶寶眼前的玩具,寶寶曉得玩具只是被蓋住,並不是不見了,會動手翻開手帕,找出玩具。
    ※遊戲時間/猜猜我還在不在!
    爸媽可以跟寶寶玩「猜猜我還在不在」游戲,手遮住自己的臉,假裝自己不見了,接著移開手,露出大大的笑臉,寶寶會回你燦爛的笑喔!此外,爸媽也可以真的躲起來,然後再出現在寶寶的面前,寶寶若學習能力夠強,還會自己學爸媽躲起來,又笑嘻嘻的探出頭來喔!
      寶寶69月個月大 
    這個時期,寶寶從躺著到會坐立,同時這也代表寶寶的視力範圍從左右,擴充到上下,對寶寶來說,他們的視野完全不同了。同時,他們懂得順著大人的手勢看,阿鎧老師說,這是分享式注意力的表現,是孩子發展注意力的第一步。此外,寶寶也能夠分辨人物的細微差別,因此可以分辯爸爸、媽媽、生人及熟人,視力也逐漸達到正常人的視野範圍。
    ※遊戲時間/指什麼、看什麼
    此時,給予寶寶的刺激,可以讓寶寶順著爸媽的手勢,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同時給予顏色繽紛的玩具,給寶寶新的視覺刺激,帶寶寶認識、觀看周圍的環境,既能激發孩子好奇心,也能發展他的觀察力。
      寶寶912個月大 
    9
    12個月大的寶寶,比較能夠長時間注視人、物活動,也開始會觀察爸爸媽媽的表情及行為,同時也會以丟東西的方式來感知距離,此外,立體感會這個時期會快速發展,是寶寶發展深度視覺的關鍵期,眼睛的焦點開始能夠調節遠近,能夠由近看遠、由遠看近。
    ※遊戲時間/立體物品摸摸
    此時期,阿鎧老師建議家長們,可以給孩子物體多元化的刺激,不要只限於平常玩的玩具,此舉對於孩子往後的認知發展很有幫助。
      寶寶11.5歲大 
    1
    1.5歲的孩子已經開始會記憶了,比如問他們:「玩具在哪裡?媽媽在哪裡?」他會用眼神望過去,或用手指指向玩具或媽媽的方向。
    ※遊戲時間/「藏東西、找東西」
    這個時候,家長們就可以跟寶寶玩「藏東西、找東西」遊戲。比如:「爸爸的眼鏡在哪裡?」「幫爸爸拿車鑰匙好不好!」從小訓練就孩子記憶力。
      寶寶1.52歲大 
    寶寶開始會形狀配對了,他們可以將兩個一樣的東西配對在一起,比如一堆玩具,有:圓形、正方形、三角型等,他們會傾向找出兩個都是圓形,或兩個都是正方形的形狀,但此時還說不出顏色,因為這個時期的寶寶對於抽象的顏色,尚未建立認知。
    ※遊戲時間/形狀配對
    所以,如果可以讓寶寶玩不同形狀配對的游戲,輔以不同顏色的玩具,有助於他們建立正確的認知,還可以為接下來認顏色的階段做準備。
      寶寶22.5歲大 
    這個時期,寶寶可以說出簡單的顏色了!比如:黑、白、紅等顏色,其中,紅色是研究統計中孩子最喜歡的顏色,因為紅色對寶寶的視覺刺激是最大、記憶也是最強的。
    ※遊戲時間/好多顏色好好玩
    但阿鎧老師叮嚀,如果孩子偏愛某種顏色,就不一定要照本宣科一定得先教孩子紅色,如果從孩子偏愛的顏色教起,反而會增加孩子的學習動機喔!
      寶寶2.53歲大 
    小朋友會數數了!這個時候寶寶會指著物體1234的數,但還不能點一個數一次,可能點到第二個物體時,就已經數到三了。
    ※遊戲時間/一起來數數
    這個時候,家長們可以給小孩顏色繽紛的積木,跟著孩子一起數數,隨著積木數量越來越大,數數的難度也越來越增加,從小建立孩子數學數數的概念。






    *********************************************************************************
    嬰幼兒視覺啟蒙
    陳世文

    寶寶一出生,就可以分辨各種顏色了嗎?其實不然!剛出生嬰兒視力範圍約為2530公分左右,到了三個月左右,視力才會急速擴張。

        1個月:
    新生兒在一個月後期視力可及範圍約為40公分;二個月後期視力範圍則可增至60公分。此時的視覺發育仍不成熟,只能分辨明暗、黑白,並感受到遠處有物體靠近,注視能力約只能維持五秒。

        3個月:
    三個月大時,視力範圍則快速擴張至250300公分,且可以清楚地看清物體,視線能從物體外緣往中心聚焦,也可靈活地跟隨物體做180度移動。比較喜歡複雜的圖案,可以辨視人及物體的輪廓,喜歡看媽媽的臉及自己的手。

    到了四個月左右,視力已有顯著的進步,如:兩眼的焦點可以集中,顏色視覺開始發展。
    啟蒙孩子的視覺發展,得依寶寶的月齡及成長階段來著手,才不會費白功。許多家長會認為,買愈精美的玩具給孩子,啟蒙的效果就愈佳。但其實這是不對的觀念,陳世文強調,如果沒有依寶寶的視覺發展來選擇適合的啟蒙工具,效果並不如您想像中的好,他也依寶寶的月齡設計一系列的活動,供媽咪啟蒙時參考。


    新生兒發展遊戲:

    遊戲1:此時期的寶寶對於明暗有反應,最適合做明暗訓練。媽咪可利用自然光源讓孩子了解一天明暗的變化;如果沒有辦法接觸自然光線,也可利用電燈來做。不過要注意,別讓孩子一直接觸單獨的光,以免孩子感受不到變化,通常開燈3060秒後,就需關燈3060秒,約重複510次,一天約進行23次,避免讓光線直接照射嬰兒。此外,嬰兒床要經常調整位置,接受不同視覺刺激。



    3個月發展遊戲:

    遊戲4:讓寶寶看外廓定型卡〈用黑色海報紙剪成的簡單幾何圖形,貼在白色厚紙板上〉。


    嬰幼兒看黑白視覺卡相關影片:
    鐵媽定時都會讓小鐵看黑白圖卡,訓練專注力。當然也是不能看太久 ~~~   引用自:http://www.youtube.com/watch?v=ISPhJZac-Yo


    sfyen1977
    西元20090604
    引用自:http://www.youtube.com/watch?v=5vkflB0w5cc
    熊仔很認真的在看視覺刺激卡喔!眼睛會隨著卡片左右上下移動耶! 引用自:http://www.youtube.com/watch?v=HI_Kbfi-w9I

    相關資訊可以進入下列網頁搜尋:http://www.tat180.com.tw/
    遊戲5:媽咪可以製作各種顏色的五彩旗布,分別舉起讓寶寶辨識,藉以刺激寶寶的顏色視覺發展。
    遊戲3:在寶寶的手上繫上黑白相間的手鍊,或戴繫有鈴鐺的黑白相間的手套 ,當寶寶舉起手時,就可以看見;或是找一個有黑白圖案的「聰明寶寶毯子」,讓寶寶趴在上面。
    遊戲2:媽咪可以拿鏡子給寶寶看,讓寶寶認識自己的臉。
    遊戲1:由於此時期的寶寶已可以辨識物體的輪廓,因此,媽咪可拿取厚紙板,在上面畫上一個微笑的臉譜,藉以吸引寶寶的注意。或是在厚紙板上繪上兩個水平方向頂點對頂點的邊長約5公分的正三角形,讓寶寶看。
    遊戲3:媽咪可拿取具有聲音或黑白相間的玩具掛在嬰兒床上方給寶寶看,過一段時間後,再變換玩具的位置,或是讓寶寶碰觸;也可與寶寶面對面相凝視,對看微笑。
    遊戲2:準備白底的厚紙板,在上面繪製黑白相間的方形(規格為:7cm*7cm,約4格;6*6cm,約46格;5cm*5cm,約68格);或條形(規格為:20*5cm4格;8*4cm,約46格);或圓形(規格為:直徑7cm1個圓點;再依序縮小為直徑6cm2個圓點;直徑2.5公分的46個圓點,上下排列)或等腰直角三角形(規格為:7.5cm6cm46個不等)。
    先將大型圖案置於寶寶的視線範圍內,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後,再緩慢項左右移動各約15公分。 待寶寶適應大圖案之後,則可以使用小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