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8月26日 星期五

麻疹

麻疹會有哪些臨床症狀?
典型被感染的病人經10-12天左右的潛伏期後,進入前驅期,先出現24天的高燒、咳嗽、結膜炎、鼻炎等呼吸道症狀;結膜炎出現之後1-2天,在口腔的頰側黏膜上可發現柯氏斑點,再1-2天後身上疹子開始出現,最先在面頰及耳後,隨後散佈到全身及四肢。疹子為紅斑丘疹,會有融合現象,在4-7天後再依序消退;紅疹出現後1-2天,熱度即開始減退,而皮疹退了以後,常留下細小粉糠狀皮屑與暗色沉著斑。

痲疹會產生哪些併發症?
約有5%-10%的患者因病毒本身或細菌次發性感染而產生併發症,包括中耳炎(7%-9%)、肺炎(1%-6%)、腦炎(每1000-2000例中一例)等。其中以一歲以下之病例死亡率最高,死亡病例多因肺炎引起呼吸衰竭所致。嬰兒、營養不良的兒童以及大人得到麻疹時,病情較嚴重,致死率可達到5%-10%

如何診斷麻疹?
麻疹的報告病例定義為符合以下三條件者: 1)全身出疹三天以上 2)發燒溫度超過38.5 3)至少具咳嗽、流鼻水、結膜炎(或畏光、流眼淚)三種症狀中的一種。

要如何預防?
注射活性減毒麻疹疫苗,其效果可達到95%以上。目前之預防接種政策對滿九個月大之嬰兒接種一劑,滿十五個月時再接種一劑MMR疫苗(含麻疹、德國麻疹、腮腺炎混合疫苗)。
發現任何疑似麻疹病例,應採取防治措施如下: 1)接觸者若未得過麻疹或未接種過麻疹疫苗,可在72小時內接種活性減毒麻疹疫苗,可以預防麻疹的發生。 2)托兒所、育幼院、幼稚園或學校若出現麻疹病患,則患者應先行隔離,發疹四天後才能返回學校。病人於發疹時,需實施呼吸道隔離以避免麻疹散播。 3)一歲以下嬰兒、懷孕婦女、正使用腎上腺皮質素及抗癌藥物者,以及免疫機能不全的人,在接觸麻疹患者的6天內予以施打免疫球蛋白,可以避免嚴重散佈性感染的發生。

麻疹的就醫及治療原則為何?
主要是支持性療法以及避免併發症的產生。當患兒出現上述典型症狀後,可抽血作麻疹抗體(Igm)的檢測,或以咽喉擦拭作病毒培養來確定診斷。在發燒期間最好臥床休息,飲食視其忍受程度而給予流質或軟食。當小孩退燒且厭食消失時,可開始規律的室內活動和飲食。鼻炎是不會因治療而影響,且可自癒。一般來說,鼻滴劑是無效且不必要的。不過鼻孔周圍的皮膚應該擦拭凡士林油保護,眼臉應以溫水清洗以除去分泌物或結痂,眼角膜應檢查看有無潰瘍,若有畏光發生,則應避免亮光。如果是發高燒的嬰兒以及頭痛的兒童,應以適當劑量的阿斯匹靈或其他退燒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