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10月5日 星期三

親子共玩 玩出孩子的大能力 爸媽是寶寶最好的玩具

@孩子的童年需要甚麼?
    還記得自己的童年是如何度過的嗎?有甚麼特別的深刻的印象嗎?孩子的童年應該是由許多故事和童話編織而成的。以前的孩子隨手取材利用自然物製作玩具,令人回味無窮。現代孩子的遊戲空間已經從野外搬到室內,需要用錢買玩具來充實童年,但是爸媽不知該選甚麼玩具給孩子,讓速食店兒童餐的玩具、電動玩具和粗糙的益智玩具成了現代孩子童年的大部分;而才藝課程和學業成績的壓力更讓孩子的童年只能在各種教室中度過。

@孩子的關鍵能力
    在全球化和少子化的影響下,全世界都在談論如何培養孩子的關鍵能力。美國學者迦納(Howard Gardner)提出多元智慧的觀念,認為每個人都有語言、邏輯和數學、空間、肢體和運作、音樂、人際、內省、自然察覺等八種基本智慧,其中「空間智慧」是指空間感覺的敏銳度及空間表現的能力;「肢體運作智慧」是指運用身體來表達感覺與想法,以及運用雙手靈巧製作事物的能力,這八大多元智慧,也代表八種不同的潛能,只有在適當的情境中才能充分發展出來。而台灣天下雜誌所提出培養孩子未來的關鍵能力,包括:學習知的能力(Learning to Know)、學習動手做(Learning to Do)、學習與他人相處(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和學習自我實現(Learning to Be)
    為了培養孩子的關鍵能力,台灣父母是最用心的,但是也因為過渡相信課程廣告,而成為「直昇機父母」。對孩子而言,坐在教室聽老師上課,並不是最合適的學習方式,因為孩子們是「透過遊戲」、「用感官」、「直接體驗」、「經由模仿」等方式來學習的。若將上述的觀念全部融和在一起,會發現「玩」這件事,既能啟發孩子的潛能,也能滿足孩子學習上的需要。

@認識孩子「玩」這件事,孩子為什麼要玩?
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他們享受玩的樂趣,所以他們抓住機會就想玩。「玩」會隨著孩子的發展而改變,也反應出孩子現在的發展。孩子在每一類型的遊戲中都是持續漸進的,每當一種新的遊戲進入孩子的生活中,其他遊戲類型仍然保留著,不會消失,只不過所佔據的時間較少而已。
孩子是好奇的,他們喜歡探索新事物,喜歡驚奇的感覺,而愉悅的心情激起孩子去嘗試更多新鮮的事物。從孩子的觀點來看,「玩」是一件不必做得好,又充滿趣味的事情,「玩」提供許多零風險的機會,讓孩子磨練技巧及接受挑戰,孩子感興趣的是玩的過程,而不是事情的結果。
「玩玩具」是孩子生活的本質,和所有我們希望孩子學習的事物都有關,可以讓孩子找到適合自己能力的挑戰,也提供了孩子邁向成功經驗的機會。透過玩玩具的過程,孩子必須學習選擇玩具、探索和操弄玩具、找朋友一起玩、遵守玩玩具的規則、、、等。

要玩甚麼?如何玩出大能力?

    拼圖
    1760年,英國的地理老師史皮爾斯柏力,為了訓練學生的判斷力和思考力,畫了一張英格蘭威爾斯地圖後,將地圖剪成許多不規則的小塊,然後讓他的學生拼湊完整。這種手腦並用的學習方法,深獲學生的喜愛,因此漸漸地傳開,成為一種休閒娛樂。玩具商發現了這種娛樂方式,便將拼圖內容改為各式各樣的彩色圖案,製成拼圖玩具出售。現在市面上的拼圖從平面到立體,從一對一的鑲嵌到需要觀察判斷,應有盡有。
拼圖的過程可以讓孩子從一堆紊亂中建立起秩序,從雜亂無章中理出頭緒,無形中可以增強孩子的視覺辨識力、邏輯推理力和思考力等,這些都有助於他將來的閱讀活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父母在和孩子一起玩拼圖時,要控制自己的衝動,讓孩子自己動手,學習適時幫助孩子,也要學習適時放手,給孩子時間,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組合式玩具
常見的組合式玩具如樂高、雪花片、智慧片、積木、、、等,通常只有幾種不同式樣的獨立單元,有一定的比例和規格。孩子可以透過觀察和反覆排列組合的過程,把零散的單元隨心所欲的組合創造自己想像的事物。組合式玩具可以讓孩子在自然的情境下覺察到空間的位置、部分與全體的關係、增進手部小肌肉活動和手眼協調的功能,這種第一手的經驗,建立了孩子自信心和認識自己能力,所以很吸引孩子。
父母陪孩子玩組合式玩具時,可以先做組合的示範,然後讓孩子自己玩玩看。組合式玩具的自由度很高,只要孩子做出一個「東西」來,就給他鼓勵,避免要求孩子要做出具像的事物。只要能經常反覆的模仿和創作,孩子終能做出符合他心智的事物。

    裝扮遊戲的玩具
裝扮遊戲是指模仿社會人、事、物的遊戲,辦家家酒就是所有孩子最早開始,最生活化的遊戲,也是他們的最愛。一歲半左右,孩子就會用玩具杯子假裝喝果汁,接下來會拿給媽媽喝;兩歲左右,他會拿給娃娃喝,三歲時,甚至會移動娃娃,想像著娃娃自己喝果汁的情景。慢慢他會找玩伴一起玩家家酒的遊戲,但是經常是一個人扮媽媽,另一個也扮媽媽,兩個人偶有交集,但是多半是各玩各的,我們稱為「平行遊戲」,之後的遊戲方式才進入大家分擔任務,合作式的「家家酒遊戲」。
辦家家酒,可以反映出孩子所接觸到現實生活中的情景,如父母或家人平常的舉止,父母要求或鼓勵的行為,有時孩子也會在扮演中散發出被壓抑的感情。
父母在陪孩子玩或者和孩子一起玩時,可以配合孩子想做的情節,不要多嘴主導遊戲的進行。只有當孩子有破壞東西、會使父母親和自己受傷、或不衛生的動作時才限制孩子。但是,當孩子出現我們不能接受的行為時,我們一定要藉機反省,他是如何學到這個行為的,或者是不是我們沒有教過他正確的做法。

    粗動作玩具
這是指可以幫助大肌肉活動(或稱運動)的玩具,如各式球、推拉玩具(如咕姑雞)、搖馬、輪類玩具、沙包、、等。孩子成長過程中,最早發展的是粗動作,如抬頭、翻身、爬、坐、走、跑、跳、丟、、等,這些動作是成就孩子學習細微動作和身心健康的關鍵,也是建立孩子運動能力的基礎。從初生開始,任何能夠幫助孩子粗動作發展的玩具,都值得使用,如吸引孩子抬頭和爬的彩色布球,支持孩子走的咕姑雞,可以增進孩子心肺功能和運動的各式車和球。
一歲多的孩子已經可以做些互動的動作,所以父母可以引導孩子玩滾球、捉迷藏等活動;兩三歲的孩子會開始喜歡玩遊樂場的滑梯、鞦韆、搖馬、旋轉器具,父母需要的是協助孩子正確的使用器具,並隨時注意孩子的安全;五六歲以後,輪類玩具成了他們的最愛,孩子可以一個人自己玩,但是有朋友一起玩會更好玩。此時,孩子會開始找朋友玩追跑的遊戲,也喜歡有清楚遊戲規則和使用技巧的球類活動。孩子的運動量大增,大小意外也經常發生,父母需要更提高警覺注意孩子的安全,但也不要太過保護,讓孩子沒有學習自我保護的機會。

@認識「親子共玩」中的成人角色
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最難抵抗的是標明「啟發孩子潛能」、「增進孩子IQ」、「讓孩子成為小天才」或「培養孩子的    力」等,以益智為訴求的玩具。其實,任何一種玩具都可以滿足孩子發展的需要,使孩子的感覺更敏銳、促進大肌肉動作、穩定情緒、激發想像力,和建立人際關係。許多在社會上事業有成者,他們會說自己小時候,甚麼玩具也沒有玩到,但一樣很聰明,任何關鍵能力都不缺,再追問,可能會發現,這些人雖然當時沒有玩具玩,但是他們會自己做玩具,幾片葉子,幾塊石頭和泥巴,他都會玩得很起勁,很有心得,所以孩子玩玩具的重點在於如何玩。
既然孩子和玩具是天生一對,以「玩具」為媒介的「親子共玩」方式,是最自然的互動方式。此時,父母的任務在提供適當的玩具和環境,讓孩子可以自由挑選「玩」的時機和「玩」的組合,孩子就可以從玩玩具中自我挑戰和學習。親子共玩時,孩子需要「人在心也在」的大人,會隨時敏銳回應的大人。在陪孩子玩時,不是看著他玩,也不是指示他該怎麼玩,而是和他一起找出玩這個玩具的樂趣。
由於台灣父母本身對玩玩具的經驗不足,再加上體力不足、創意不夠、不能像孩子一樣無里頭的玩,或像孩子一樣自編自導自演,所以經常看見的是「陪恃在孩子身旁的大人」或付錢安排課程讓孩子去玩,親子共玩的觀念仍有尚待開發。賺錢買玩具滿足孩子慾望,已經不是最依逗的父母,成為孩子童年的大玩具,才是現代父母最重要的一部份。「快樂的童年」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孩子會長大,透過「親子共玩」做個不妨礙孩子自動自發的父母,也讓孩子玩出大能力。
(本文載於世一出版社親子刊物)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rjB8c9aGHw5rwlbrSXN5aMPJSX9gdA--/archive?l=f&id=18






***********************************************************************
爸媽是寶寶最好的玩具 **兒子的大玩偶**
  市場上玩具的種類越來越多,可是任何玩具的功效都比不上爸媽對寶寶的影響。不要只是丟玩具給寶寶就了事,別忘了你才是他最好的大玩偶。
  
  「玩耍是寶寶的工作。」玩是寶寶與外在世界溝通的橋樑,透過玩不但可以幫助寶寶發現自我、探索問題,也滿足了寶寶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讓他們有機會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及態度。於是爸媽都習慣給寶寶買很多的玩具,那麼是不是這樣就可以滿足寶寶的需要了呢?
☆爸媽是寶寶最佳的「玩具」:
  專家指出,03歲嬰幼兒最好的玩具其實是「人」,寶寶們最需要的並不是那些很貴的玩具,而是皮膚有溫度、能陪著他們一起玩的人。玩具只是玩耍中的輔助物,如果沒有人陪著寶寶玩,他們不會玩得很長久,所以可以看到很多寶寶對玩具總是一時興趣,隨後就置之不理了。所以,年輕的爸媽不管你有多忙碌,都有必要經常陪寶寶一起玩。
    ★box:爸媽能做的事
幫助寶寶發展各階段的基本動作。
培養寶寶的學習能力。
引發並培養寶寶的好奇心、探險性。
讓寶寶獲得滿足感及成就感。
幫助寶寶用言語表達意思或發洩情緒。
培養寶寶良好的習慣。
◇如何當寶寶的「合格玩具」?
  當爸媽主動參與寶寶的玩耍時,可以根據寶寶的月齡,陪寶寶做運動遊戲、想像遊戲、扮演遊戲及說話遊戲等等。下面一些小技巧提供給年輕的爸媽。
1.配合玩具吸引寶寶:
  從出生到一歲左右的嬰兒,大致是靠聽、看、觸摸等感官知覺來認識他所生活的環境。一歲以內的寶寶,可以採用床邊玩具、手搖鈴、固齒玩具、按壓玩具和發聲玩具等,以刺激寶寶的感官和肢體發展。但不是把這些玩具丟給寶寶就了事,玩這些玩具時特別需要爸媽用自己誇張的肢體動作、表情和語言來引起寶寶的興趣。
2.引導寶寶發揮創造力:
  積木玩具是一種建構性的玩具,爸媽可以陪著寶寶一起建築屬於自己的城堡,引導寶寶拼出各種形狀的動物和建築,這對培養寶寶的創造思考力很有好處,透過此類遊戲還能讓親子溝通更和諧。
3.做寶寶遊戲中的人物:
  1歲以上的寶寶,在玩家家酒的遊戲時,通常會把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見的事物重新呈現出來,並配合語言,從中學習與人溝通的技巧,並獲得角色學習和角色認同的機會。爸媽可以變身為寶寶遊戲中的某一個角色,刺激寶寶模仿和說話的能力,在和寶寶互動中讓其意識到家庭的組成結構,另外,不要拼命灌輸自己的想法,要讓寶寶來控制整個遊戲的局面,因為玩耍的時,他們才是遊戲的主宰者。

4.做寶寶的鎮靜劑:
  當寶寶情緒激動或無法入睡時,有些爸媽會讓寶寶抱柔軟的填充玩具幫助寶寶把原本興奮的情緒逐漸鬆弛下來,其實爸媽完全可以替代這些填充玩具,因為有體溫、有心跳的「真人玩具」對寶寶來說才是最佳的鎮靜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