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10月6日 星期四

寶寶爬得好才能走得好



爬得好才能走得好
8個月大的萱萱很喜歡到處爬,還會抓起地上的東西就吃,連忙把她抱進學步車內是奶奶的緊急處理方式,但是限制孩子爬,對以後走路的發展並不好,媽媽想趕緊找個方法告訴婆婆。
發展小百科
匐匍前進學會手腳交互向前維持身體平衡順利爬行
67個月的寶寶開始會用肚子貼地,像毛毛蟲似地匍匐前進,有的寶寶還會以手肘頂地拖著身體前進。剛開始爬行時,常會倒退爬,或在原地打轉,那是因為寶寶還未 能掌握腦和肌肉的協調性,也還沒有方向感。但慢慢地就學會手腳交互向前,以維持身體平衡,大約910個月的寶寶就可以熟練的在家裡四處亂爬了。
學步車影響大動作發展
許多家長擔心地板髒,怕孩子抓地上的東西吃,於是讓寶寶坐在學步車或遊戲床裡,既安心又可以做些家事,但是這樣對孩子的發展好嗎?
邱南昌醫師指出,有些家長為了方便,將還不會坐的寶寶放在學步車裡,結果寶寶整個身體縮彎成「一坨」在車內,沒有機會運用身體的力量學習坐穩,以及減少孩子學習爬行的機會與訓練,嚴重影響孩子的大動作發展。 外,有些家長還怕地上髒,調高學步車,讓寶寶的雙腳不沾到髒東西,而孩子則會以踮腳的方式來搆著地板、四處走動,影響腳跟與小腿之間的阿奇里斯肌腱的發 育,造成踮腳走路的姿勢。家長切勿貪圖方便,而讓寶寶坐螃蟹車,只要將地板清潔乾淨,設一個安全的區域,孩子就能安全自在的學習爬,奠定良好的大動作發 展。
爬,奠定走路的基礎
看著萱萱自由自在的在地板上爬,還不時抬起頭來跟媽媽笑,媽媽也跟著心情開朗了起來。雖然初學爬的時候,萱萱的動作很笨拙,手腳僵硬、協調能力也很差,常常小臉啪噠著地,小身子貼倒在地上,但是這些挫折都不會阻擋她爬行的樂趣。
爬行不僅可以加強寶寶頭部、軀幹、腰部、手臂、腿部的力量,奠定以後走路的良好基礎,寶寶的手掌也可因爬行四處探索時,增加觸覺辨別能力,提升精細動作的協調能力,並能增加寶寶的學習能力和成就感。 不要小看幼兒的爬行動作,這可是需要大腦皮質對手和腳上許多肌肉做複雜的協調和控制,這個歷程是漸進式的,由肩膀、手臂到腿和腳,是寶寶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發展里程碑。
跳過爬行階段的孩子
孩子跳過爬行階段,對發展有什麼害處?
美國研究發現,墨西哥因為天氣炎熱、經濟落後,一般家庭沒有適當的地方讓幼兒爬行,當地的小孩大多在吊床上度過幼兒期,導致他們的大動作發展,比美國孩子落後許多。
這些沒有經過爬行階段的孩子,雖然後來還是會走路,但是主掌走路的基礎神經肌肉,沒有經過爬行的磨練,肢體大動作無法純熟,容易造成日後平衡不良、走路不穩或容易摔倒的情形。
給寶寶一個優質的爬行空間
寶寶開始會爬時,提供一個乾淨、安全的空間是非常重要的,爸媽需先檢視家中的環境,才能讓寶寶爬得更安心。
Step1 先蹲下來,用寶寶的角度來檢查家中的環境和家具、裝潢布置,是否乾淨、安全。
Step2 幫電線插座套上安全防護蓋,妥善收拾好雜亂的電線,不要讓幼兒拉扯玩弄。
Step3 徹底檢查地板上、低矮櫃上,是否有可能被寶寶撿食的物品?例如:小釦子、小物件要隨時撿起。藥品、殺蟲劑、清潔劑都要放在寶寶拿不到的高處,並將櫃子上鎖,樓梯口也需設置柵欄,以免發生危險。
爬行遊戲好好玩3 Tips
寶寶熱衷於爬行時,爸媽可以適時引導,提升練習爬行的興趣。雖然說爬行是幼兒重要的發展階段,但每個幼兒發展的順序和快慢都不相同,大多數的幼兒先會爬才 會站,但也有的寶寶是先學會站,再回過來學爬,寶寶想站,就表示他手臂和膝蓋的力量已經足夠強壯,可以靠自己的四肢扶著東西站起來,爸媽不要因此而過度擔 心。
Tips1 當寶寶還只會坐著或趴著時,可以用他喜歡的玩具吸引他改變姿勢、向前移動身體。
Tips2 當他開始向前爬行時,誘導他向後轉身爬回來。
Tips3 到寬闊的沙灘、或在軟軟草地鋪上墊毯,讓他爬一段遠距離,可訓練他爬行的能力。
(學前教育雜誌6月號)
台北馬偕醫院小兒神經科主任







**********************************************************************
寶寶的毛毛蟲爬行~談爬行動作發展
四肢並用的寶寶,爬起來的速度可是相當快呢!從他只會用手撐起身體、然後同手同腳地緩緩移動手和膝,到手膝交錯沒有任何困難,爬行,對寶寶來說,就像是長了一對新翅膀,有了自己行動的能力。 爬行動作的發展   大約在610個月之間,寶寶開始會用不同的方式移動自己的身體,對小寶寶來說,爬行是最常被運用的方法。通常,在寶寶可以不用支撐物就獨自坐得穩穩的之後,他的頸部肌肉及手臂肌肉也慢慢發展有力;此時,當他趴著時,就能夠將自己的身體撐起來東張西望,觀察四周的新鮮景況。而或許是想要抓自己前方的玩具、或許是想要趕快去媽媽那裡,經常是在一個不小心的狀況下,寶寶發現原來放開手向前移一步並不可怕!但是,他還是需要一段時間學習維持平衡,練習如何不讓自己趴跌在地板上。接下來,寶寶就有機會體會向前向後移動的不同,進而調整姿勢和方向。 如果寶寶不會爬?   有些寶寶會幾乎沒有經過爬行階段;他或許在體驗爬行好處之前,就知道站起來的感覺有多美妙刺激了。因此,雖然大家都說,七、八個月大的寶寶就要能坐能爬,但並不是必然的。也許你會發現,不願趴下來爬行的寶寶,偶爾會想要從坐姿站起身來呢!不過,基於爬行對發展上的幫助,爸媽最好還是盡量鼓勵寶寶多爬,不要太心急唷! 如果寶寶向後爬?   爸媽別擔心,寶寶還在實驗當中喔!他必須親身體會各種「力道」所產生的不同,進一步練習讓手腳之間的力度互相協調,才能真正朝向自己想要的方向前進。這個階段,寶寶發展重心是自己的行動能力,並在移動的過程中,轉換視野角度、探索周遭事物,至於是藉由什麼樣的姿態、形式,是會有個別差異的。 如果寶寶到處爬?   既然寶寶喜歡爬,倒不如就藉此促進寶寶更進一步的發展吧!爸媽可以用寶寶心愛的玩具當誘餌,放在寶寶伸手不可及的地方,引導寶寶向前、轉彎、後退。也有專家建議,可以在途中用枕頭、軟墊、小紙箱當作「障礙物」,營造一個有趣的挑戰環境,讓寶寶運用不同姿勢、不同部位的肌肉。這是鍛鍊體能、同時刺激寶寶知覺的好機會喔!   當然,安全的環境還是爸媽的首要任務,尤其是當寶寶還不能精確控制自己的方向的時候。除了樓梯間加裝護欄、家具盡量靠牆、地板上不要有小東西,桌腳椅腳也要記得包起來。最好固定在一個較大角落裡,作乾淨、無障礙的佈置,這樣就可以讓寶寶無所顧忌地到處爬行,享受四肢並用的樂趣了!







**********************************************************************
寶寶學走Q&A
來源:http://www.atlaspost.com/landmark-284323.htm 
資料來源http://sitetag.us/babytree/&b=110




走路跌跌撞撞怎麼辦,早走晚走有什麼關係?就讓我們來告訴你關於寶寶學走路的疑問。

Q1:早走路好嗎?
A:不能單純地說早走路好或不好,如果寶寶的身材比較輕盈靈巧,那麼早些走路不會對寶寶有多大影響。而如果寶寶還沒有達到走路的月齡,但爸媽希望寶寶早走路的心情又比較迫切,很早就訓練寶寶學步,那對寶寶的腿、腳發育是不利的。

Q2:不經爬行直接就學走路?
A:現在的觀點是,如果寶寶缺少爬行的鍛鍊,寶寶雖不會因此而不聰明,但對他的大動作發育將可能有延遲作用。因為寶寶的爬行會促進他的大腦發育,特別是對剖腹產的寶寶,更能促進他的前庭發育。

Q3:頭大、肥胖寶寶走路晚?
A:年齡小的寶寶的腦袋和上身相對都比較大和沈重,頭圍較大和體重較胖的寶寶更是如此,所以這樣的寶寶走路晚也是很正常的。遵循寶寶自身的發育進程,控制寶寶的體重,就不必太過擔心。爸媽對頭圍較大的寶寶更不能過於心急,要多聽取小兒科醫生的意見。

Q4:為學步寶寶選擇鞋子要注意什麼?
A:為寶寶準備一雙合適的鞋子也能為寶寶順利行走加分。鞋子除了要合季節之外,還要合腳、止滑。鞋內長度才是寶寶的實際腳長,鞋子要比寶寶的腳長0.5公分~ 0.8公分才比較合適。鞋的底要硬一些,寶寶走路著力會更好,鞋面是棉料或皮質的,寶寶的腳才不會不透氣。

買鞋要試鞋才知道合不合腳,鞋子的包覆性要好,不要刻意買太大的鞋子,對寶寶學走會有不好的影響。

Q5:服裝上也需要特別注意嗎?
A:如果把寶寶裹得像「粽子」一樣,或衣服不合身,寶寶開步就不會輕鬆自如。

所以選擇寬鬆舒適的衣服能讓寶寶在不受束縛的狀況下學好走路。衣服的領口、邊及下擺應該不勒著寶寶的皮膚,連身衣服要容易穿脫,因為寶寶一活動起來非常容易出汗,所以衣服需要經常更換。上下分開的衣服,褲子的腰頭要鬆緊合適,否則寶寶的小肚肚很容易起一圈紅印。

Q6:寶寶有O型腿怎麼辦?
A:這是一種生理現象,通常1~3歲會逐漸消失。但如果爸媽過早訓練寶寶走路,寶寶的下肢還沒有強壯到可以支撐自己身體的程度,極易形成「外八字」,可能以後真的就會發生腿彎彎的情形哦。

Q7:寶寶有扁平足?
A:很多寶寶小的時候都有扁平足的感覺,但在二歲前建議先觀察,尚不用特別治療,多半長大後足弓就會出現。如果兩歲、三歲都還有扁平足,可找小兒骨科、小兒科醫師檢查。

Q8:寶寶為什麼一走就走不停?
A:這和寶寶會站時一站就站很長時間有點類似,寶寶可能不知道怎樣讓自己停下來。爸媽要當心寶寶別被障礙物給絆倒了,也許過不了幾天,寶寶發現停下來的技巧,就會嘗試走走停停的方法。

Q9:寶寶走路跌跌撞撞,身體姿勢很奇怪?
A:寶寶剛開始學走路,當然是不穩的啦。他要控制自己的身體平衡,所以看起來是有些側著行走,雙手會舉起,有時肩膀也會聳起。但只要寶寶的步伐並不是歪歪斜斜地失去方向,沒辦法到達目的地,爸媽就不用太過於擔心。而如果寶寶長時間一直無法控制好自己的行走方向,爸媽則要考慮帶寶寶就診。

Q10:走路要不要限定一個時間,以免太累?
A:不需要。寶寶如果覺得累的話,他自己會表現出來,如蹲下來不願意再站立,或者索性就坐在地上;如果爸媽牽寶寶的手讓寶寶行走,寶寶也會轉回來抱住爸媽的腿,而不再向前走。






******************************************************************************

抱多動少 半數6月嬰不會爬

爬行有助大動作發展 「家長別過度保護」

引用蘋果日報2011年 05月24日
【甯瑋瑜╱台北報導】衛生署最新調查發現,六個月大的寶寶多數已能翻身、發出笑聲,卻不到半數能肚子貼地爬行,不符合半歲時應達到的發展里程碑。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長邱淑媞指出,家長總讓寶寶躺著或抱著,致寶寶沒機會到處爬,建議應讓寶寶多趴著玩。
衛生署二○○五年起,追蹤近兩萬五千名嬰兒進行「出生世代調查」,預計追蹤到成人,最近完成三歲以下的發展里程碑分析。不同年齡層有不同發展里程碑,如半歲有五項里程碑,包含翻身、貼肚爬行、將物品由一手移到另一手、發出笑聲,看到主要照顧者會主動微笑。

一歲半會喊爸媽

調查發現半歲寶寶僅約四成五可貼肚爬行,另四項里程碑則皆有八、九成達成率。邱淑媞分析,貼肚爬行屬大動作發展,可能是家長總讓寶寶躺或抱著,建議家長別過度保護,應讓寶寶多趴著玩。」半歲寶寶還要能對照顧者微笑,若不會注視,須留意是自閉症。
調查也顯示,九成五的一歲半寶寶能拿筆亂塗、有意義地喊爸媽;三歲幾乎都能模仿大人說話動作,自行走路不會跌倒,還會到不同地方找東西。
童綜合醫院副院長遲景上說,發展里程碑指兒童特定年齡時,應表現出的身心發展,如動作、語言、認知、社會適應等,動作分粗動作與精細動作,粗動作指站立、走路,精細動作與手部操作有關。
兒科醫學會秘書長李秉穎說,政府提供七歲以下兒童七次檢查,家長務必帶孩子讓醫師評估生長發展是否符合同齡進度。

早療把握三歲前

遲景上提醒,家長應密切觀察,在兒童健康手冊上勾選、確認是否符合指標,三到五歲腦細胞分化能力最強,若有發展遲緩,可趕在三歲前黃金期治療。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PGtHvhiQERVl7BGoAIk4YBh5/article?mid=5514

http://tw.myblog.yahoo.com/babysitter882057-mamalin882057928/article?mid=1301&prev=1432&next=1082&l=f&fid=54







**********************************************************************
鼓勵寶寶爬行 發展一極棒
每當舉辦寶寶爬行比賽時,看見眾多小娃兒努力往前爬、爸媽們使出渾身解數拚命吸引寶寶的模樣,真是熱鬧又有趣。其實,爬行除了是趣味活動之外,對於寶寶發展也很有幫助。
【文/高子茗;採訪諮詢/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葉淑寧】
每當舉辦寶寶爬行比賽時,看見眾多小娃兒努力往前爬、爸媽們使出渾身解數拚命吸引寶寶的模樣,真是熱鬧又有趣。其實,爬行除了是趣味活動之外,對於寶寶發展也很有幫助。
「七坐八爬」大多數寶寶約在79個月大左右,會開始出現爬行的欲望及能力,不過,因為每個孩子的發展不同加上生長環境也不一樣,所以,有的孩子學爬行的過程很順利,很快就變成爬行高手;但有的孩子對於爬行卻是興趣缺缺,爬幾步就坐下或趴下或是呼叫大人抱他,不願意爬行。
輔助想爬的念頭
當寶寶想學爬時,爸媽該如何輔助呢?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葉淑寧表示,原則上,7個月過後孩子就會逐漸發展出爬行的能力,所以,7個月之前父母尚不需要急著教孩子爬行,到了78個月左右,父母可以在家中設計一個適合爬行的安全地方,並鋪上地墊嘗試讓寶寶趴著,前方再擺放一些玩具,孩子就會開始出現想要爬行的念頭。

姿勢篇
爬行姿勢不標準?
孩子剛開始學爬時,動作會比較笨拙。葉淑寧醫師表示,寶寶多半是腹部貼著地面或床面,四肢不規則挪動,而且因為手臂力量及控制力比腿部好,所以,很可能一開始是先向後退或是原地打轉。
至於孩子的爬行姿勢有很多種,有匍匐前進、半坐半挪動屁股爬行、後退爬行、拖著一條腿爬行等等,這些姿勢在學習爬行時都是正常的現象。
Doctor said~葉淑寧醫師指出,寶寶爬行時,必須能夠撐起頭部及身體、手腳還要協調配合、要運用關節的力量等,所以,寶寶多半無法馬上將手腳控制得當,隨著爬行機會及時間越來越多後,爬行姿勢才會越來越符合標準的手及膝蓋爬行法,只是,可能有些寶寶已經習慣用怪怪姿勢來爬行,而不願意聽從大人的指令,轉換爬行姿勢,基本上,只要確認肢體發展沒有異常,有些時候無需太刻意強迫他改變姿勢。
沒有學爬就想學走路
有少數的孩子,幾乎沒有經過爬行的階段,就開始出現學站、學走路的現象。葉淑寧醫師表示,目前醫學上的觀察,沒有學爬的孩子,將來還是可以達到合理的智能及體能發展,並不會因此就發生異常問題,家長不需要太擔心。
Doctor said~葉淑寧醫師表示,前文介紹過爬行的多種好處,對於沒有經歷過爬行的孩子,確實會缺少些刺激的機會,此外,爬行能讓寶寶提早主動探索環境,提高寶寶的認知學習,所以,如果可以還是建議家長多給寶寶爬行的機會及環境。
孩子不會爬、不喜歡爬的干擾因素
孩子不愛爬或不會爬經常是有原因的,如果是這些原因造成寶寶爬行受阻,家長應該盡量想辦法克服問題,讓寶寶有機會爬行。
以下列舉5點都會阻礙寶寶學爬,爸媽要盡量避免喔!
1.
怕地板太髒、怕孩子受傷,多半都抱在手上或讓他坐螃蟹車。
2.
家裡活動空間太小,寶寶沒有盡情爬行的場所。
3.
寶寶太胖了,很懶得動,爬沒幾下就放棄了。
4.
衣服穿太多,尤其是冬天,造成四肢活動不靈活。
5.
地板太冰冷或太硬,膝蓋接觸地面的感覺不舒服。






********************************************************************
爬行好處多多_物理治療師 江長奇
爬行在寶寶的動作與知能發展占著蠻重要的地位,在爬行的過程中除了手腳接觸地面得到不同地面給予四肢不同的觸覺刺激,同時四肢與軀幹亦需有足夠的肌力發展對抗寶寶自身的體重。對認知而言,爬行是寶寶身體有能力自主且準確移動的第一種方式,也是寶寶開拓視野的第一步,對於寶寶的認知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寶寶的爬行中,由於需要手腳合作才能將身體往前移動,藉此大量練習手腳協調運動,而在爬行時的心肺消耗是翻滾時所需消耗一倍以上,可以增加心肺耐受力,以期達到未來站立及快走時所需的心肺需求。
寶寶七個月時會先學會獨立坐在地上,對周遭物體有興趣時會將身體轉為移向物體,因為手支撐力量不足會轉成趴在地上抬頭直視物體,以手抓地的方式企圖將身體移向物體這是寶寶開始學爬的第一步,但是因為手腳力氣不足,因此會看到寶寶空晃手腳身體卻無法前進,到七個月半時開始發展爬行,通常一開始因為是大腿貼地,所以大腿收縮時身體會後退,加上手臂伸直的力氣發展較早,因此一開始爬行通常會先向後爬,之後等到手腳有足夠的推力時再往前爬。早期寶寶爬的方式是肚子貼地採匍匐前進,等到身體軀幹有足夠的力氣支撐身體重量且手腳可以一同將身體撐起時才開始採取肚子離地的爬行方式。
每個寶寶開始爬行的時間不一致,有的比較早有的比較晚,通常六到十個月開始爬行是可以接受時間範圍,有些寶寶在學習站立之前並不經過爬行的階段,而選擇直接站立,這也是容許的生長歷程,有些家長認為寶寶不經過爬行會對未來造成不良的影響,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這兩者有相關性,但是不否認的爬行對寶寶的感覺動作與認知發展有助益,如果寶寶不排斥爬行的動作是可以多鼓勵寶寶在站之前多爬行。
在此提供幾點原則讓家長鼓勵寶寶進行爬行運動: 不要太急迫讓寶寶進行爬行運動,先觀察寶寶的頭部控制是否成熟趴著時是否會以手肘撐地觀察周圍,對好奇的物體是否會想以雙手擺動企圖前進。
不要強迫性押著寶寶趴下,並推他向前進,這樣會令寶寶引起不舒服的感覺,應多以玩具誘導,將玩具漸漸遠離寶寶身邊,讓寶寶企圖以手腳擺動接近物體。
剛開始學爬行運動時,寶寶因為腳的力氣較為不足,因此爸媽可以將手掌貼近寶寶的手掌,跟著寶寶出力的節奏在寶寶腳一蹬時跟著出力輕輕從出力的腳推寶寶一把,讓寶寶瞭解這樣的出力方式是可以讓身體前進。
在寶寶願意爬行時進行爬行運動,當寶寶感覺累時就給予休息,不要勉強,尤其在剛學習爬行運動時。
可以分段跟寶寶進行爬行訓練,每次10~20分鐘,每天進行四次,一邊玩遊戲一邊進行。
爬行運動可以給予寶寶感覺刺激、肢體動作學習與增進認知發展,但是不是每一個寶寶都必須經過爬行才會站立,家長不可著急或急迫,每個寶寶都有其獨特性,務必在寶寶願意的情形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