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12月8日 星期四

帶領孩子愛上數學

2005.12月育兒生活
Smart Baby 啟蒙教育--帶領孩子愛上數學!
採訪/洪憶文
諮詢/台北長庚醫院復健科心理治療師 謝明慧
   國立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副教授 鍾志從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是所有父母共同的心聲。尤其是家長認為數學難度較高,更恨不得及早展開啟蒙教育!不過成人所認識的數學,和幼兒認知有一大段差距,父母千萬不可操之過急,將他能力所不能及的知識強加在他身上,這只會使孩子產生排斥心理。

按部就班~建立良好數理觀念
國立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副教授鍾志從表示,幼兒邏輯推理觀念必須到小學時方可成熟,因此就幼兒數理啟蒙而言,數學可分為正式數學及非正式數學兩大類。在幼兒階段,應以非正式數學為主,待進入學齡階段後,再學習正式數學。

所謂的非正式數學,指的是:
1.唱數:即口頭數1、2、3……。唱術與數的概念是兩件事,孩子雖能在重複的練習後學會,但並不表示他能夠理解數字代表的意義。
2.(計數)點數:指著東西數數。
3.基數概念:即「How Many」數量的含意。
4.序數概念:即能夠判別數字何者為多,何者為少。5.簡易的加減及計算,即「給你一個、再給你一個,你知道總共有幾個嗎」的練習。但這與認識數學符號及運算是不一樣的喔!

正式數學則包括數字的讀寫、加減符號的認識,到數學運算表、直式加減等等。學齡階段的孩子,一方面小肌肉發展完善,一方面已經有了非正式數學的基礎,因此對於數字的讀寫,及簡易的邏輯觀念,比較能夠理解並加以運用。

台北長庚醫院復健科心理治療師謝明慧認為,完整的數理觀念發展應為:
★嬰兒時期—追視能力&手眼協調
試想一個人若缺乏基本的觀察能力,相對無法達到識別及理解的目標,所以視覺發展可說是認知學習的開端。從嬰兒時期開始,家長可多給他看不同的圖片,增加視覺的刺激,間接培養他的觀察力與追視能力。這個階段是父母與小孩最親密的時候,多與他面對面的玩耍,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讓他覺得跟你相處是一件快樂的事,日後要進行任何活動,自然順利的多。
當寶寶能將東西拿起來玩時,便可以著手訓練他手眼協調的能力。例如把小玩具放到杯子裡,或者是拿出來的小遊戲。雖然孩子不能馬上就做得很好,但一段時間過後,他的動作便會越來越熟練了。在訓練的同時,也可以連帶培養他的專注力。

★1歲後—配對&分類
一歲後的孩子,已具備些許的語言能力,也大略能夠理解話裡的含意。家長可將許多小東西混合在一起,然後要孩子將相同的東西分別挑出來,如小汽車放一邊,或糖果放一邊,此即為「配對」的概念。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觀察到什麼是一樣的,什麼是類似的,及其相關特徵等。
如果孩子已能清楚的將相同的小東西配對,那麼就能進行簡單的「分類」遊戲。像是在相同成堆的物品裡,找出同是紅色,或者同是方形的物品。從「配對」到「分類」,不僅是一個百玩不膩的遊戲,尚能從中考驗孩子的觀察力與認知能力。此外,亦有助於日後抽象觀念的建立。
1~2歲的孩子,正值牙牙學語的時候,父母一聽到他會說「爸爸」、「媽媽」,便迫不及待地教他唸123,雖然部分比較聰明的孩子,可以在你重複的刺激下而琅琅上口,然而就學習上來說,不具太大意義。許多父母常忽略前面的準備工作,只是不斷地要孩子跟著你唸數字,久而久之,反而讓孩子一聽到數字就感到十分厭煩!

★2~2.5歲—點數&總量
2~2.5歲大的孩子,認知能力有明顯的進步,正可適時在生活中加入「點數」及「總量」的概念。「點數」指的是孩子能夠指著1個糖果知道是1,數著兩個糖果說2,知道前後數字的進展。有些孩子常常會指著1,狂唸123,這便是他尚無法瞭解「數」的概念。「總量」則是當孩子數東西數到3的時候,知道總共數量為3。有了「點數」及「總量」的的概念,之後才能逐步理解「加減」的含意,邁入正式數學的學習階段。

★3歲後—辨識數字
根據統計,3歲的孩子基數概念發展至5,此時方能將數字及它的造型連在一起。4歲的孩子增加到7,5歲的孩子則可增加到10,通常50%的孩子在5歲的時候,都能成功地辨識1~10。由此可見,父母的期望,與孩子實際的發展有很大的落差。父母若一開始便將焦點放在數的辨識或加減上,那可說是完全悖離孩子的成長進程!

數數強的孩子比較聰明?
數數強的孩子比較聰明?那可不見得喔!因為數學內容多元,不僅僅是加減乘除而已,在進階數學中,尚牽扯到邏輯觀念的強弱等。有些孩子在父母不斷地刺激下,運算能力較強,可是一旦遇到高深的推理方面的題目時,往往表現不如預期。

邏輯思考代表的是從一件事裡找到它的規則,而推理則是能將邏輯運用在其他方面,以幫助自己瞭解、判斷未知的事物。所以我們只能說,一個邏輯、推理很強的孩子,也許他語言、數學推理的能力也比較好,但能否擁有好成績,還需要後天不斷地努力和練習。

每個孩子都有他的長處,父母應該因材施教,適應他的特質,讓孩子能夠適性發展!家長不要因過度在意成績,而忽略了孩子所需要的關愛,這種捨本逐末的行為對孩子反倒無益!除了學業之外,也應多開發他的潛能及其他專長,並學著欣賞孩子的優點。

 
(詳文請見2005年12月號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
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1_35.asp
資料來源http://blog.yam.com/peggyv168/article/23435268






**********************************************************************
文/張月鶯 前信誼課程發展中心主編,本文改寫自《學前教育》
上小班的樂樂放學後總是開心地唸唱著新學的手指謠:「1根棍子輕輕打,2雙筷子裡外扒,3人小組愛說話,4個小兵不害怕,5個朋友力氣大。」
4歲的小風最近迷上101高樓,每天吃過晚上小班的樂樂放學後總是開心地唸唱著新學的手指謠給爸媽聽:「1根棍子輕輕打,2雙筷子裡外扒,3人小組愛說話,4個小兵不害怕,5個朋友力氣大。」
5歲的小瑜喜歡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買東西,媽媽常請小瑜幫忙:「小瑜,幫媽媽拿2顆蘋果……幫媽媽拿最下面那一層架子上的醬油1……」最後,小瑜還幫忙付錢。
您和孩子的日常生活當中,是不是也常發生上述的情形呢?您的孩子正在自然地萌發對數學的感知呢!
讓孩子自然地萌發對數學的感知
孩子上了幼兒園,別急著每天放學後考驗他數學能力增進多少。想要培養孩子未來的數學能力,得先讓孩子從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喜歡數學!
當樂樂邊唸唱兒歌,邊用手指頭比出123 45的數量時,他已慢慢連結了唱數與數量的關係;當小風用積木搭建各種造型時,他正思考積木形狀與造型特徵的關係,並透過堆疊操作,體驗空間位置的概念;當小瑜依從媽媽的指示,找到正確的位置、拿好正確的數量,便是在理解數學的語言(2顆蘋果、最下面那一層)、經驗空間位置和數數的概念,而幫忙付錢時,也正嘗試認識貨幣和計算。對孩子來說,如此自然的體驗數概念,一點也沒有學習負擔,還能慢慢體會數概念在生活中的作用。 幼兒學習,強調生活數學
生活數學到底是什麼呢?顧名思義,生活數學=生活+數學,也就是「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就幼兒數學來說,更是強調以生活題材來建立孩子的數概念,並能讓孩子將數概念運用在生活中。
因為在幼兒時期,孩子智能處在未分化的狀態,如果將數概念從生活中抽離出來,直接講解給孩子聽,孩子是很難理解的。因此,應將數概念融入生活之中,從具象的事物來應證抽象的數概念,孩子才能真正的感受到每種概念的意義,也才能用之於生活。
累積數學能力,而非數學知識
許多大人常覺得奇怪,孩子會唱數或認出數字,為何數數老是有問題?其實孩子會唱數或認出數字,並不一定代表孩子懂得數字符號所代表的意義,他可能不會對應到數量,不知道數字「3」是「3個」,而「5個比3個多」等。
數學並不只是計算,還包括數、量、圖形與空間、邏輯與關係四大領域,著重操作、探索、和思考的過程,以培養解決問題、分析、邏輯推理、溝通的思考力,也就是所謂的數學能力。當孩子能將數學概念運用到生活中,才真正成為一種推理、分析、連結、解決問題的能力。
提升能力,得先讓孩子喜歡學
孩子是透過遊戲的方式來學習,因為孩子都喜愛玩遊戲,快樂的學習是最有效率的學習,如果希望提升孩子的數學能力,就要讓孩子喜歡數學。尤其是在幼兒時期,千萬不要強迫孩子做過多的練習,以為能贏在起跑點上,卻可能扼殺了孩子欲萌發的興趣。
當孩子在玩數學遊戲或益智玩具時,應該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讓他自由的探索,多嘗試各種可能的玩法,不要以主觀的意見糾正孩子怎麼玩,或急著想直接給答案,要有耐心和信心去等待。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會洩氣、不想玩了,應多給予關懷、鼓勵與支持,讓他知道您了解他的感受、相信他的能力,當他需要的時候,會幫助他,但不會幫他做,並鼓勵他再試一下。
和孩子FUN輕鬆玩數學
既然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請和孩子一起輕輕鬆鬆,尋找數學的蹤跡。
※用餐時間
‧吃飯前,請孩子幫忙擺放碗筷,再和孩子確認是不是每個人都有1個碗、1雙筷子、一個杯子? ‧生日吃蛋糕時,可以請孩子幫忙分蛋糕給每一個人,先數一數有幾個人?想一想要怎麼切,每塊蛋糕才會一樣大?
‧給孩子糖果時,請孩子先數一數總共有幾顆糖果?有幾個人?想想看要怎麼分才公平?一顆一顆分,還是兩顆兩顆分?最後每個人分到的糖果一樣多嗎?
‧製作餅乾小點心時,讓孩子當小幫手,簡單的告訴孩子食譜中的步驟,讓孩子漸漸了解先後順序。
※遊戲時間
‧幫孩子量身高時,讓孩子互相比一比,看誰比較高或誰最高?也可以和孩子比較手掌或腳丫,看看誰最大?誰最小? ‧玩益智玩具時,從旁問一些問題讓孩子思考,比如孩子用樂高或積木組合好了造型,可以問問做的是什麼?長長的尾巴是用什麼形狀的積木拼組的?有幾個方形積木?紅色的積木有幾個?還可以怎麼組合?。
‧盤面遊戲通常是包含多概念的益智玩具,還可以全家人一起玩,比如大富翁遊戲,可請孩子數一數骰子的點數有幾點?要向前向後走幾步?買房子要給多少錢?下一個輪到誰玩?
‧收拾玩具時,可以和孩子一起依玩具的種類來分類放置,如:車子、玩偶等,再慢慢增加分類的條件,如:兩個輪子的車子有哪些?
※外出時間 ‧帶孩子散步時,看看樹上有什麼?樹下有什麼?說說自己家住在幾樓?在哪裡?左右鄰居各在哪裡?隔壁大樓有幾層樓高? ‧到公園玩時,請孩子比較形狀、顏色等特徵,辨識哪些落葉是同一種?;玩沙時,用不同大小的容器裝沙,想一想哪個容器裝的比較多?不一樣的容器要怎麼來比較? ‧帶孩子去商店、超級市場買東西,說說東西在櫃子的第幾層?左邊還是右邊?也可以讓孩子自己買一個10元以下的東西,付錢時,如果錢數不大,也可以請孩子幫忙拿出正確的錢數喔!
想知道讓更多培養孩子數學力的方法,請見10月號學前教育雜誌>>
資料來源http://kp6355.pixnet.net/blog/category/1362885






**********************************************************************
嬰幼兒八大智能啟蒙~數學邏輯智能篇
採訪/陳姵樺
諮詢/廣宣出版社&TAT全腦開發中心創辦人  陳世文
             蒙特梭利兒童教育學會講師  楊秋仁

數學邏輯能力是一種思考能力,也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一種能力,並非只有一般人印象中的算術而已。生活中到處都是教材,只要爸媽稍用點心,培養數學邏輯智能佳的孩子,一點也不難!

在談到數學邏輯智能時,有些家長會將此智能窄化在算術能力上,事實上,根據特殊教育專家阿姆斯壯(Thomas Armstrong)在《經營多元智慧》書中,對於數學邏輯智能的描述是:有效地運用數字和推理的能力,這項智慧包括對邏輯的方式和關係、功能和其他相關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

第一個提出多元智能理論、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豪爾.迦納(Howard Gardner)也在《多元智能》書中指出,數學邏輯智能的兩個基本事實,也就是這項智能優異者,遇到問題解決的過程往往相當快速,而且解決問題的方式,可在它被說出來之前就已建構完成。

數學邏輯智能發展好的優勢
蒙特梭利兒童教育學會講師楊秋仁指出,數學邏輯能力是一種思考能力,也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一種能力。數學邏輯智能發展好的孩子,學習或做事比較有條理、有秩序感,也比較精確、仔細,相對的解決問題、適應生活的能力也較高。

TAT全腦開發中心創辦人陳世文表示,數學邏輯智能是一種要求有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除了理解度高、計算能力強、擁有學習優勢與較高的學業成就智慧外,此能力也在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因為在生活上我們對許多人事關係的理解與處理,需要有邏輯性、因果關係的推斷,這都跟數學邏輯智能密切相關。

至於此項智能發展較弱者,在求學的過程中挫折感會較多,導致對學業信心不足,日後與數學邏輯相關的科目,例如物理、化學、自然科學等學習上會比較辛苦。生活上也可能因空間感不足,對距離、方向的判斷力差,導致經常迷路;或是觀察力不足造成人際方面的障礙;或是邏輯與序列感較差,把生活與工作的時程弄得一團遭,此外,在職業的選擇上也較狹窄。

寶寶的數學邏輯發展概況
陳世文針對不同年齡寶寶數學邏輯發展概況分述如下:
34個月
擁有專注某樣事物的能力,能分辨事物的相異處,例如可以分辨誰是媽媽,誰不是媽媽。

67個月
能分辨熟悉與不熟悉事物,對於新鮮的東西感到好奇,對外界已有明顯的分辨能力。

1018個月
這時已經可以理解最初級的數學概念,能籠統的感覺出物品的大小、輕重、多少,像是能感覺糖果的多與少。

1822個月
已經可以掌握初級的數量概念,此時也是語言發展的重要時期,因此可將數字唱出來或說出來,多數孩子可以學會口頭數數123,有些孩子可以學會10以上的數數。

2歲半~3
已有初級計數概念,可以指著物品將數量數出。可以區分物品明顯的特徵,例如形狀、顏色、名稱,也有分類的概念,經由大人示範,可將同類型的東西放在一起。

34
具有明確的計數能力,能指物數數,並說出總量;有明顯的對應、分類能力,例如大人可以用說的方式,讓孩子按照顏色、形狀或性質分類;有較明顯的度量衡概念,例如能區分高矮、胖瘦、長短、輕重、粗細。

45
此階段是幼兒發展運算與綜合數學能力的時期;能認識數字,瞭解數與量的實際涵義;有排列組合的能力;具有半抽象的概念,例如白天晚上的變化、冷熱的概念;具有物體恆存概念,例如將物品用布蓋上,知道物品還在原處沒有消失。

56
能進行簡單的數學運算;能看鐘錶,辨認時間;會辨認貨幣,瞭解幣值與用途,能在大人協助下計算用錢買東西;能進行簡單的測量,例如用量杯測度水量,用繩子量距離。

各階段數學邏輯發展表

(蒙特梭利兒童教育學會講師楊秋仁  提供)
 
從生活中強化數學邏輯智能
陳世文表示,嬰幼兒階段是智能發展的重要時期,雖說智能約有60%是先天遺傳,40%是後天養成,但在大腦的研究上,後天的養成更為重要,因為經過不斷給大腦刺激和磨練,可讓大腦神經做有效的連結,智能可因此被啟發。而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運用周邊的東西培養孩子的數學邏輯能力,現在就各種能力的培養方式做說明:

數數與認數
數數是一個很好的活動,我們的身體就是一個很好的數數練習場,兩個眼睛、1個鼻子、5根手指頭、還有牙齒的數量等等,從本體感覺開始再延伸到家中成員人數、吃飯的碗筷盤子有多少、積木的數量,且爬樓梯也可數數,以及吃水果時也可數數有幾顆。

到了大約23歲就可以嘗試看居家的門牌號碼、進電梯要按哪個數字才能到住家的樓層、唸自家車牌號碼,甚至可以請孩子找出有3這個數字的車牌。而當孩子看喜愛的卡通時,也可以請孩子看開演的時間是幾點;讓孩子自己用遙控器的數字鍵,按出卡通節目的頻道;另外,打電話也是很好的數字遊戲,也可給孩子玩具錢幣,讓他認識錢幣的數字,進而可進行買賣東西的購物遊戲。

認識基本圖形
教孩子認識圖形時,家長的描述需要正確,而且孩子大約在1歲半就能擁有立體的概念,所以除了平面圖形,可適時加入立體圖形的概念。教孩子認識形狀時,最好以實際的東西來比喻,像是窗戶、門、桌椅等等,儘量不要使用圖片;而除了平面的三角形、四方形、圓形等概念外,也需加入圓柱體(例如杯子、奶瓶、鉛筆)、立方體(例如積木)、球體(例如人的頭、皮球)等立體圖形。

方位的理解
教孩子認識方位,可從孩子本身為定位點教起,譬如:瞭解自己的左右手、頭上、腳下、前面、後面,讓孩子試著說說他的前後左右各有什麼東西,說出家中的某個家具在他的哪個方位,進而可描述住家附近的環境,例如前面有個公園、後面有條馬路。

序列的概念
家人依照高矮排序或是依照年齡大小排序,數字卡片的排序,鞋子由小到大的排序,或是用撲克牌玩排序的遊戲。

時間的概念
讓孩子常常看時鐘,剛開始只需要認識整點的短針即可,孩子沒辦法一次就學會同時看時針分針秒針,看電子鐘也可以,因為電子鐘有數字顯示;也可常看日曆、月曆,平時在跟孩子敘述事情時加上時間概念,像是再過5分鐘就要吃飯了,請先收玩具;你早上吃了麵、中午吃了飯;星期一要上畫畫課、星期二要上游泳課等等。

量的分解合成
大約3歲的孩子就有分解合成的概念,慶生時,可以讓他數人數,然後將1個大蛋糕切成同等量的小蛋糕,並將5顆糖果裝一袋;也可用數手指頭的方式教孩子量的分解合成,譬如:5根手指頭加5根手指頭,共有10根手指頭。

比較概念
像是爸爸手比寶寶的手大;蘋果哪個大、哪個小;玩遊戲時比比看誰的娃娃多;哪輛玩具車跑得最快;路上的車子哪種顏色最多等等,都是很好的比較概念建立方法。也可以讓孩子一手拿水果、一手拿麵包,讓孩子用手當秤,看看哪樣東西比較重。

分類概念
分類是邏輯發展的重要基本要素,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碰到分類概念,例如,衣服可按顏色、大小或男女分類,還有玩具的分類、書籍的分類等。剛開始成人可以引導孩子分類的類別,進階版就是請孩子先描述某堆物品有什麼類別?他要怎麼分?為什麼要這樣分?陳世文表示,通常分類分得愈細,孩子的對分類的概念會愈清楚,例如看著狗的圖片分類,家長在解釋時,不要把所有狗的圖片都稱呼為狗,應該把每隻狗的品種詳細說明,例如「西班牙長身獵犬」、「德國牧羊犬」、「西藏金絲毛獒犬」,這樣可以讓孩子知道原來狗分成這麼多類。而高階版的分類,就是給兩個概念讓孩子去分類,例如圓形加紅色的分一類。

對應配對
3歲前就可讓孩子練習鞋子、襪子、筷子的成雙配對;玩扮家家酒遊戲,多少個娃娃要配多少帽子、衣服、鞋子;或是紅色卡片擺在紅蘋果前面、綠色卡片擺在芭樂前面。

計算
3歲以上的孩子可以教他們用手指頭或實物來計算,數一數、加一加買回來的水果數量;或也可問諸如此類的問題,如爸爸給你2元、媽媽給你3元,你總共有幾元?或和孩子一起玩樸克牌撿紅點遊戲,將二張合起來是10的牌併在一起,剛開始孩子可能無法馬上說出正確的答案,但家長要鼓勵孩子不斷的進行練習,這是一種建立大腦迴路的過程,經由這樣的訓練,增加孩子對數字數量產生敏感性。

記錄
平時家長可以每天給孩子一個課題培養他做記錄的習慣,像是出門散步會走過幾個紅綠燈、人行道上什麼季節會出現哪種花。之後還可做較複雜的記錄,像是將植物的生長過程藉由照片或文字記錄下來,家長可以幫忙拍照,然後請孩子用口述的方式說出他的觀察,並幫他將資料記錄下來,這對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時間變化、因果關係、序列等概念有很大的幫助。

推理
翹翹板是很好的推理實驗遊戲,可以讓孩子觀察重量的變化,也可問孩子如果要保持翹翹板平衡該怎麼辦?多玩益智遊戲如跳棋、圍棋、五子棋、大富翁、走迷宮等,因這些遊戲規則本身即具有邏輯性,可以幫助孩子思考。

其他
給孩子一個可以盡情塗鴉的空間,增加孩子對視覺空間及色彩的敏感度。騰出一個空間當孩子的數學邏輯角,在這裡放入數學邏輯相關書籍、教具、玩具、圖片,讓孩子每天都有機會實際動手做、動動腦。

另外,有研究報告指出,吃早餐有助於兒童數學成績的提高,這是因為大腦活動仰賴大量的葡萄糖,早餐是供給大腦的第一份能量,因此要啟發孩子的數學邏輯智能,營養豐富的早餐不可或缺。

影響數學邏輯發展的原因
環境因素
楊秋仁指出,影響數學邏輯智能發展的第一因素是環境,適宜的環境可以激發孩子的潛能。所以在家庭生活的設施、活動,可多安排具有啟發性的、有助於孩子數理能力學習發展操作參與的環境。陳世文則認為,若孩子的生活經驗不足,多少會影響數學邏輯發展,因為現代爸媽都把孩子照顧得太好,幫他穿襪穿鞋,讓孩子少了很多配對的練習;有的怕孩子受傷限制孩子行動,導致孩子戶外活動過少,對空間的層次感敏感性不夠。

而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也與數學邏輯密切相關。陳世文表示,感覺統合中的前庭平衡系統,與人體處理空間變化與方位的能力有關,嬰兒時期的爬行、家長抱嬰兒搖動、幼兒在戶外攀爬(這屬於三度空間的遊戲)、盪鞦韆,都可以刺激前庭平衡系統,但現在很多嬰幼兒缺少這樣的刺激。此外,觸覺也與邏輯推理有關,應該多和大自然接觸,多玩沙、泥巴會有正向的影響。

學習動機
楊秋仁認為,影響數學邏輯發展的第二因素是孩子的學習動機,孩子的學習動力來自快樂、好奇。透過有趣的實物、教具、玩具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利用遊戲讓孩子運用腦力思索,幫助他自我學習、自我完成,利用成就感促進學習。

教學模式
而第三因素則是教學模式,陳世文指出,錯誤的教學模式,如:有很多孩子過早學心算,或是一直在學計算,這會導致量的處理能力變差,也會讓大腦不再思考,反而影響數學邏輯智能發展。

0
3歲各階段數學邏輯遊戲
012個月
陳世文建議可以唱數字歌曲來灌輸0歲寶寶數量的概念;寶寶5個月大時,就可讓他看百科圖卡來認識分類,例如動植物的分類、交通工具的分類、家居用品的分類,顏色與形狀的分類,家長需注意此時期要用同樣的形狀教寶寶顏色,用同樣的顏色教形狀,否則寶寶容易搞混;至10個月大就可做親子律動,藉由音樂節奏來數數,也可在律動過程中了解兩個人的相對應關係。

楊秋仁建議,9個月後的寶寶,爸媽可跟他進行數數與觸摸的遊戲,利用家中任何可讓孩子接觸的物品,例如茶杯、糖果、小石子等,讓孩子一面摸(感受物品的形狀及大小),一面數(若孩子還不會講話,則由父母邊數邊拿給孩子看),一面唸出來,這樣可以將抽象的數字具體化。 

1
數點卡是此時期很好的工具,陳世文表示,1歲以後的孩子,家長可在白色的紙卡上以不規則的方式貼上紅色圓點,準備120的數點卡閃給寶寶看,並在閃的同時告訴寶寶閃出的數量,讓寶寶利用視覺來判讀點數的變化。

到了1歲半就可加入數字歌謠,像是「一隻蛤蟆一張嘴,兩個眼睛四條腿」或「星期一猴子穿新衣,星期二猴子肚子餓」,也可以唸有數字內容的唐詩,例如「逢老人:路逢一老人,兩鬢白如雪;一里二里行,四回五回歇。」

2
.找形狀遊戲:拿一個圖型例如長方形,要孩子去找家中同樣形狀的東西。
.拼圖:從兩片單純形狀,開始逐漸擴展多數量與多形狀的拼圖。
.穿線穿繩遊戲:可培養空間與順序概念。
.走迷宮:可從簡單的一條線路迷宮,進階到複雜甚至立體的迷宮遊戲。
.建構積木:可玩疊疊樂,培養平面、二度空間與三度空間的感知力。
.照鏡子:多照鏡子了解自己的身體構造,也可藉此觀察鏡中影像的變化,進而建構出鏡映原理。

3
.拓樸遊戲:陳世文表示,根據皮亞傑的發現,兒童在能解決歐氏幾何問題之前,就已能解決拓樸問題。例如:兒童能分辨出圓形與方形之前,就能從封閉圖形中找出開放圖形。因此,在教幼兒歐氏幾何學之前,應先教拓樸學(又稱橡皮幾何學、位置形象學)。
遊戲方式:
1.大人將一條繩子收在手掌中,只露出一點讓孩子摸,請孩子拉拉看(從點拉成線),孩子會愈拉愈長,也讓他將繩子縮短(從線縮成點)。可以教孩子用力拉直(繩子成直線),放鬆繩子(繩子成曲線),將繩子兩端連接圍成封閉圖形,兩端分開成為開放圖形,之後可用繩子圍成不同形狀,也可圍成螺旋形當作迷宮來玩。
2.讓孩子拿手電筒從不同角度、遠近來照家長的頭,觀察影子的變化。
3.給孩子相同數量的火柴棒,要他做出不同的組合變化。

.圍棋數理:陳世文指出,圍棋是很好的數學教具,可發展出多元的數學邏輯智能。給孩子一副圍棋,用棋子玩數量的直觀量(多少)、分解合成(加減)、矩陣(乘法)、分堆(除法)、正負數(白子是正量,黑子是負量)、偶奇數、周期;用棋盤教對應、空間方位、坐標、面積。

.測量遊戲:從冰箱拿出冰塊,給孩子手錶,請他測量冰塊多久會融化;給孩子一個小天秤,讓他測量多少糖果與一塊蛋糕等重。

.推理小偵探:父母常和小孩玩猜猜看遊戲、常問小孩為什麼,能啟發孩子的思考與判斷能力。例如:觀察地上的腳印判斷誰先來、誰後到;地上為什麼溼了;有5支燃燒的蠟燭,有1支被風吹熄了,最後剩下幾支(答案:1支);樹上有10隻鳥,被獵人打下1隻,還剩幾隻(答案:0隻)。

.小小規劃家:家長可讓孩子參予旅行的規劃,內容包含時間的串聯以及路程的規劃,是很好的時間與空間的訓練。在規劃的過程,讓孩子認識時鐘、日曆、週曆、月曆的整合,並懂得看地圖的方位與路線。

數學邏輯智能發展好,以後適合哪些職業?
楊秋仁指出,數學邏輯智能發展好的孩子,則計算、思考、量化、理解能力都很好,並且能進行複雜的運算能力,以後適合的職業像科學家、數學家、會計師、電腦程式設計師、工程師等。此外,陳世文認為,像是醫生、法醫、律師、法官、理財顧問、推理小說家、偵探等也需要很強的邏輯推理能力,也很適合。

如何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1.生活即數學
學習的興趣是可以被引發的,楊秋仁建議家長,平常在生活中可盡量把握讓孩子使用數學的機會,例如指導孩子撥打電話;上超市買東西時,請小朋友計算價錢,甚至協助付錢.

2.利用數學相關教具
利用教具與玩具,像有些積木、圖卡、玩具有很具體的數學概念設計,可以讓孩子操作,用玩玩具來玩數學的遊戲。

3.電腦教學
電腦的輔助教學系統有很多好玩的數學遊戲,利用孩子愛打電動玩具的動機,讓他們接觸電腦學習數學。

4.玩中學的益智遊戲
透過益智遊戲如樸克牌、大富翁,及各種棋藝的玩法,都與數學邏輯有關,拿它們來當橋樑,教導孩子數學以及邏輯概念。

5.蒐集數字相關表格
利用表格說明,例如時刻表、價目表、日曆、月曆、時鐘等學習生活數學。

6.團體遊戲
透過團體遊戲,在孩子與別人互動中,也有很多與數學有關的概念學習,例如比賽、輪流、程序等。
  
促進數學邏輯發展的教材
在教材方面,陳世文推薦的好書有世茂出版,由致力於兒童潛能開發研究與教育工作的 杜曼 博士所寫的《如何教寶寶數學》、信誼出版的《進入數學世界的圖畫書》、學研館出版的《數學教室》、特洛國際出版的《歐洲幼兒邏輯圖書》等;教具方面則推薦形形色色的小方塊、七巧板、拼圖、迷宮、圍棋、建構積木、工程智慧片。楊秋仁則推薦 熊桂芬 老師寫的《親子數學DIY》,以及蒙特梭利的數學教具。
為孩子準備一個數學百寶箱  陳世文建議家長應給孩子一個數學百寶箱,裡面放入數字卡、一條繩子、尺、量杯、小天秤、指南針、小算盤、計算機、小時鐘、數字手錶、鏡子、手電筒、撲克牌、玩具錢幣,讓孩子隨時有數學邏輯工具可玩。

此外,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與數學邏輯的發展密不可分,孩子是經由感官來認識時間與空間的概念,家長應多帶孩子從事前庭平衡覺、本體覺與觸覺的活動。
Mami Home媽咪窩》.
2011
年/3月號
(資料來源:MamiHome媽咪窩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