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3月13日 星期二

趕快讓大腦垂直整合吧

相信很多父母參加家長會時,曾聽過老師說這樣的話:「你們的孩子很聰明,學習能力很強,但就是沒法控制情緒,一旦生起氣來就要吵鬧好久……」做父母的你,聽了不知有什麼想法?這番話似乎在暗示:如果孩子沒有情緒,學習就能夠不受影響。所以我們應該教育孩子成為一個沒有情緒的人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請你做個記憶的小遊戲:請回想一件小時候印象深刻的事,不論是開心的還是難受的都可以。多數人都能快速地回想起來,甚至連當時的畫面、感覺、聲音都歷歷在目,彷彿這件事才剛剛發生。接著,我請大家再想一想,上個星期的今天,你的午餐吃了些什麼?如果你想不起來,那就對了。雖然從「遺忘曲線」來看,一星期前的記憶,應該比起幾十年前的事更清晰才對,但是,由於吃飯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容易被遺忘,而小時候的印象因為連結了強烈的情緒,所以一輩子都難以忘懷。

「管理情緒」是在我們大腦的邊緣系統,屬於大腦較核心的部分,除了情緒反應外,邊緣系統還掌管了長期記憶,所以任何有關強烈情緒的事件,都會成為我們終身的記憶,這也難怪我們會對初戀情人念念不忘了。如果你知道掌管長期記憶和情緒反應的邊緣系統,早在孩子出生之際就已經發展完善,我相信父母就能明白情緒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我們無法教育孩子成為沒有情緒的人。

然而,為什麼有些人能夠好好地與情緒相處,有些人卻很容易情緒失控呢?這就要提到掌管人類高級思維的大腦皮層了。根據目前的科學研究,有些學者認為,雖然從出生後,大腦皮層就擁有足夠一生使用的腦神經元數量,但卻要到二十五歲左右才能發展完善。

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絕大部分的學習都和大腦皮層的發展有關,尤其是邏輯思維的能力。相對於其他地球上的生物而言,人類擁有最發達的大腦皮層,所以我們都具備了數理運算、語言溝通、空間定位和藝術創造等認知能力,而所謂的智商測驗,多半也在評斷孩子大腦皮層的能力,只要給與孩子更多的認知學習,大腦皮層就會因為刺激而發展得更強大,孩子的智商也就愈高。

然而,在追求高IQ的迷思下,父母往往忽略了大腦皮層另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調節身體、調控情緒的部分。因為管理身體的外周神經系統和管理情緒的邊緣系統都在大腦皮層之下,所以我將大腦的整體協調發展成為大腦的垂直整合,相信父母曾聽過左右腦掌管感性和理性的學說,但是這樣的說法,或許較適用於大腦發展較完善的成人。孩子的大腦還在快速成長,大腦皮層和其他系統的協調還在連結,我相信垂直整合是更適合孩子大腦發展的策略。做父母的一定會有這樣的感覺:孩子的成長,就是從「完全的情緒反應」到「認知情緒協調」的過程,如果父母明白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是讓大腦皮層學習和邊緣系統協調的過程,相信就不會出現一味否定情緒的教養方式了。

因為那一句「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許多焦慮的父母過早地送孩子參加各式各樣的認知學習才藝班,背誦許多英文單詞和作文範本;而才藝班的老師往往也不明白孩子大腦發展的階段,因而採取反覆朗讀的教學方式。

這樣的確能刺激大腦皮層,讓孩子用序列的方式記得一大堆東西,只是這樣的教學方式是訓練大腦皮層水平整合,不但不容易讓孩子形成長期記憶,容易邊背邊忘,大腦皮層也缺乏和邊緣系統整合協調的機會,也就無法學習如何控制情緒。

因為情緒是人類最初形成的智慧,又和外周神經系統比較接近,所以任何外界的刺激都會優先啟動情緒,再加上孩子缺乏認知情緒整合的訓練,一旦情緒大腦興奮了,大腦皮層也就束手無策,不論孩子擁有再高的IQ,這時候也就只能任憑情緒綁架身體,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行為了。

最佳的大腦垂直整合學習,就是「認知+情緒+身體」。有個反面例子,是關於孩子學鋼琴的故事:有個孩子從幼稚園開始,就在父母的要求下學鋼琴,也一直表現優異。然而,在考上大學之後,他卻決定再也不彈鋼琴了。

原因是之前教鋼琴的老師,手上總會拿著一把尺,如果他彈錯了,老師就會用尺重重地敲他的手。這的確達到了大腦垂直整合學習的原則,錯誤的行為得到身體的疼痛,因此形成負面的情緒,下一次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只是這樣負面的情緒持續積累,最終形成「想到鋼琴就不舒服」的感覺,因此等到他能獨立自主時,自然就再也不想碰鋼琴了。

想掌握「認知+情緒+身體」的大腦垂直整合學習,很好的方式就是趁著周末,帶孩子去參觀這星期學校課程的內容,比如博物館、植物園、天文館等,在父母的陪伴以及歡樂的情緒中,實地接觸學校所學的內容,讓孩子輕鬆快樂地形成長期記憶,同時也讓大腦皮層和邊緣系統有更多的機會協調發展,在父母的陪伴下,輕鬆地將孩子培養成為高IQ高EQ的棒小孩。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y12435/article?mid=4375&prev=4374&next=4373&l=f&fi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