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6月11日 星期一

寶寶的聰明吃魚法


寶寶的聰明吃魚法
育兒生活 4月號 NO.263
編訪撰文/陳映潔
諮詢/天主教新店耕莘醫院營養師孫穎潔
老一輩的人常對孩子說:「多吃點魚!才會變聰明〜」,但孩子卻往往因為害怕魚腥味與魚刺而避之唯恐不及。吃魚真的會變聰明嗎?能否以其他肉類來替代?如何讓孩子更喜歡吃魚?海水魚含重金屬,淡水魚刺多魚油少,媽咪們又該如何抉擇呢?

吃魚有其必要性
或許你也曾經感到納悶,相較於雞、豬、牛等禽畜類,魚的肉少、刺多、又有魚腥味,就連泰國猴島上的猴子,也是因為沒有其他東西可以吃,才會潛進海水裡捉魚,豐衣足食的現代人,非得要吃這麼「難搞」的肉,給自己找麻煩嗎?
如果你真的是這麼想的,那就要注意了,因為父母的飲食習慣和對食物所抱持的態度,絕對會影響下一代!當然,你得先聽聽專家告訴你,魚肉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
魚肉含有成長所需營養
天主教新店耕莘醫院營養師孫穎潔表示,魚肉含有豐富蛋白質、胺基酸、魚油(DHAEPA)、維生素B群、維生素ADE與銅、碘、鎂、鐵、鉀、磷等微量礦物質,對於快速發育的幼兒而言,具有以下幾個功能:
1.促進生長發育
蛋白質有助人體建造、修補組織;維生素ADE則有助於寶寶視力、牙齒、骨頭、皮膚黏膜的生成與發育;鉀離子可維持人體內鈉與鉀的平衡,使身體正常運作。
此外,食用體型小、骨頭細軟,可整條連骨一起吃下肚的魚類,如吻仔魚、小魚乾等,還可同時攝取到豐富的鈣質,有助於骨骼發展。
2.增強記憶力/反應力/學習力
寶寶的大腦發展速度十分迅速,據研究顯示,寶寶在4歲時腦部重量已達成人的80%7歲時則完全發育成熟,因此,學齡前可說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
在魚油中含有豐富的DHAEPA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使腦神經細胞間的訊息傳達順暢,提高腦細胞活力,並可刺激腦神經細胞纖維的延伸,幫助寶寶在記憶力、反應力與學習力上的發展更好,是嬰幼兒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營養素。
3.維護視力健康
DHA可強化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對光的反應,並可維持大腦皮質的視覺刺激與反應敏感度,具有維護視力的功能;此外,魚肉中的牛磺酸則可抑制膽固醇合成、恢復疲勞,使寶寶的視力變得更好。
4.減輕過敏與發炎症狀
DHAEPA具有抑制過敏反應的效果,可減輕寶寶的過敏症狀,如:異位性皮膚炎等,此外,亦可改善體內的發炎情況。
5.改善免疫系統
DHAEPA能夠增強寶寶身體的免疫抵抗能力,使其不容易因病毒或細菌攻擊而生病,有益寶寶的健康。
魚肉不能被禽畜肉取代!
如果寶寶不愛吃魚,或是媽咪覺得處理魚肉太麻煩,可以只讓寶寶攝取其他肉類嗎?答案是不行的!
此外,魚肉相較於禽畜肉,所含的脂肪比例較低,蛋白質比例也高,熱量較低,適當食用魚肉,可防止寶寶因攝取過多脂肪而過胖。
聰明吃魚有方法!
78個月大可開始嘗試
雖然有些長輩會在寶寶剛開始添加副食品(46個月)時,就讓寶寶嘗試,但若是寶寶有過敏體質,或是有家族過敏史,擔心其腸胃會對魚肉過敏或不適應,則可按照婦幼綜合醫院所編印的《嬰兒副食品手冊》建議,待寶寶78個月大再攝取也無妨,如果還是會過敏,則可延後至1歲以後再行嘗試。至於該吃多少量?孫穎潔營養師表示,剛開始每次給寶寶1湯匙,每天13次,慢慢的增加為每次2湯匙,每天16次。
如果太晚開始吃魚,會不會有礙寶寶發展?
如果寶寶因為過敏的問題而延後至1歲以後才開始吃魚,許多媽咪往往會擔心寶寶缺乏DHAEPA,有礙大腦發育。孫穎潔營養師建議,由於食用副食品期間,寶寶仍在喝奶,餵母乳的媽咪可藉由自身多吃魚的方式,來增加母乳中DHAEPA的含量,喝配方奶的寶寶,若爸爸媽媽擔心寶寶DHAEPA不足,則可為他選購添加DHAEPA成份的配方奶粉,來彌補無法吃魚的營養不足!
寶寶不吃魚常見原因
「害怕被魚刺刺到」與「討厭魚腥味」兩大原因,以下教媽咪們如何見招拆招!
.製作魚泥:
1. 將魚去頭去尾取中段;
2. 去皮及中央骨、細刺;
3. 用刀把魚肉剁得極碎,至攤開摸不到魚刺、顆粒,或直接以果汁機攪打均勻即完成;
4. 亦可隨孩子的喜好加入蔬菜泥、地瓜泥或馬鈴薯泥攪拌均勻,使口感更加豐富。
.製作魚丸:
1. 將上述魚泥加入適量蛋白、微量鹽巴調勻;
2. 燒一鍋開水,將1擠成丸子下鍋煮熟即可。
.製作魚鬆:
1. 將魚去頭去尾,去掉內臟,分割為適當大小;
2. 以少量鹽巴塗抹於表面進行鹽漬(使魚脫水,熟後肉也較易與皮、骨分離);
3. 2蒸煮至熟透,放冷,去除皮、骨;
4. 3放入乾淨紗布中,擠出、瀝掉水分;
5. 最後放入鍋中翻炒,使其水分蒸發,逐漸變成鬆散的絮狀極可。
營養師小叮嚀:
市售的魚丸、魚鬆可能含有過量調味料,甚至添加防腐劑、氟化物等化學成分,建議媽咪可以自己動手為寶寶製作,以免增加寶寶肝、腎的負擔。
.直接購買生魚片
直接購買新鮮的生魚片回家煮湯或清蒸,非常適合寶寶食用喔!.選擇新鮮的魚
新鮮的魚,比較不容易有魚腥味,以下幾個判斷標準供媽咪們參考:
魚體飽滿、有彈性,若輕按即凹陷,代表較不新鮮
眼珠明亮清澈、黑白分明不混濁
魚鰓為鮮紅色者較新鮮,粉紅或泛白則不新鮮
表皮魚鱗完整,沒有脫落
聞味道,不新鮮的魚會有很重的臭味
.適當的清潔、處理
購買新鮮魚貨時,商家通常會先幫忙做簡單的宰殺,但回家後媽咪一定要自行徹底清除魚鱗、魚鰓及腹部殘餘物,若未清除乾淨就放入冰箱或直接料理,腥味也會比較重。
.去除魚腥味的保存方式
將魚買回家、清理乾淨之後,取適量鹽塗抹於魚身各部位,因鹽有排除水份的效果,可釋出血水及腥味,再塗抹微量白醋或檸檬,最後以微量米酒塗抹於魚身,除了可抑制腥味,亦可減緩肉質變質的速度,接著即可放入冰箱冷凍,待烹煮前再取出以清水沖洗乾淨即可料理。
寶寶吃魚小叮嚀
絕對要煮熟!
細心的把魚刺剃除乾淨
吃當季的魚
魚皮、內臟、脂肪、魚卵少吃
喝魚湯也要吃魚肉
許多人的觀念會誤以為魚湯的精華都在湯之中,再加上餵孩子吃魚肉比喝湯難上許多,因此往往認為給寶寶喝魚湯就足夠了,孫穎潔營養師指出,魚湯的營養還是在魚肉中比較吃得到,許多脂溶性的營養素及蛋白質本身都不溶於水,因此,喝魚湯也要吃魚肉才是最正確的食用方式。
寶寶適合吃什麼魚?
推薦魚種v.s.料理技巧
.吻仔魚:洗淨後要完全瀝乾,由於本身帶有鹹味,烹調時必須減少鹽的用量。
.鱈魚:肉質鮮嫩,但刺較硬,需仔細將魚刺剔除。
.鯛魚:煮熟後切碎拌入稀飯中給寶寶食用。
.鮭魚:肉質較粗,建議先搗成泥後再給寶寶食用。
.紅目鰱:注意將魚刺剃除乾淨。
不適合寶寶吃的魚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曾針對即將懷孕的婦女、孕婦、哺乳媽媽及幼兒提出警告,避免食用下列4種含汞量超過1ppm的高重金屬含量魚類,以避免腎、腦等慢性傷害,並造成畸胎、不孕或幼童的生長遲緩,這些魚包括:
.鯊魚、旗魚、鯖魚、馬頭魚
海水魚好?淡水魚佳?
魚種
海水魚
淡水魚
優點
.魚刺粗且少
.魚油(DHAEPA)含量高
.重金屬含量較少(但也不全然沒有,河川、地下水同樣有汙染)
.脂肪少,精緻蛋白質含量較高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2609&next=12564&l=f&fid=28







********************************************************************************
擔心過媽媽不吃海鮮 女嬰反缺鋅致皮膚病敏哺乳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

一名哺乳媽媽因為擔心海鮮、蛋奶等食物較易造成過敏,怕吃了後會透過母乳傳給孩子,因此很少吃海鮮等含鋅食物,讓四個多月大喝母乳的女嬰無法從乳汁中攝取到足夠的鋅,體內的鋅嚴重不足,導致嘴巴周圍、四肢、包尿布附近的皮膚起紅疹、糜爛,新樓醫院小兒科醫師陳奕吟提醒,除了母親本身會過敏的食物,以及家族有明顯過敏的狀況,餵母乳的媽媽對於食物都應均衡攝取,孩子才不會營養不均。

陳奕吟醫師指出,科學研究表示,「鋅」是人體內200多種酶的組成重要部分,它直接參與了核酸、蛋白質的合成、細胞的分化和增殖以及許多重要的代謝,這些是人體生長發育、生殖遺傳、免疫、內分泌等重要生理過程中均不可缺少的反應。

「鋅」也是體內抗氧化酵素的重要成份,它可強化血球細胞活性,可以抗氧化、抗癌、促進生育力,也可使皮膚、毛髮、光澤有彈性、恢復指甲的色澤等。在現今國人飲食不於匱乏之下,食物中的蛋、奶、奶類製品(起司、乳酪)、全麥麵包、小麥胚芽、南瓜子,植物性的如大豆、黑豆、花生;肉類中的豬肉、肝臟、羊肉、牛肉都含有不少的鋅;海鮮類的如蠔、蝦、蟹、牡蠣中的鋅含量更是豐富。所以只要均衡飲食就可以得到足夠的鋅,很少需要額外補充。

不過陳奕吟醫師表示,確實也有少數個案報告中顯示,媽媽血中的鋅濃度是正常,但奶水中的鋅濃度低,母親的飲食無法增加奶水中的鋅含量,研究者則認為是這些特別的哺乳媽媽的乳腺組織對鋅的吸收低,而造成奶水中的鋅含量低,如果因而出現皮膚症狀,嬰兒補充口服鋅片就可改善。

另外須注意的是4~6個月的寶寶,依個別的發展情形,要開始添加副食品,不能單純只喝奶,因為添加副食品可以提供熱量、鐵質、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如鋅、銅、鐵等,也可以幫助嬰兒適應各種不同的固體食物做準備,最重要的是訓練嬰兒的咀嚼能力,以避免日後造成偏食或拒食,陳奕吟醫師表示,健康生活從小做起,在提倡餵哺母乳的同時,也希望每個孩子都健康,因此提醒補乳婦女飲食一定要均衡。
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E6%93%94%E5%BF%83%E9%81%8E%E6%95%8F%E5%93%BA%E4%B9%B3%E5%AA%BD%E5%AA%BD%E4%B8%8D%E5%90%83%E6%B5%B7%E9%AE%AE-%E5%A5%B3%E5%AC%B0%E5%8F%8D%E7%BC%BA%E9%8B%85%E8%87%B4%E7%9A%AE%E8%86%9A%E7%97%85-032900685.html






*********************************************************************************

嬰兒食物添加魚有利健康

瑞典研究人員近日發現,在嬰兒九個月之前開始餵食少量的魚類能降低未來罹患濕疹的風險。
研究:嬰兒食物添加魚有利健康

(大紀元記者秦飛編譯報導)在兒童當中,有10%至15%的比例患有濕疹。濕疹是一種慢性皮膚病,它能導致皮膚發癢,發紅,乾燥及破裂,嚴重者甚至成為過敏體質。 瑞典研究人員近日發現,在嬰兒九個月之前開始餵食少量的魚類能降低未來罹患濕疹的風險。
據路透社報導,瑞典哥德堡大學小兒科醫師埃爾姆(Bernt Alm)與同事在《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發表研究成果指出,與從不吃魚的兒童相比,在嬰兒食物中添加任何種類的魚都能將皮膚病風險降低25%。 研究人員對將近一萬七千名嬰兒進行長期追蹤的結果發現,盡早吃魚有利健康。這和魚的數量及種類無關,主要與開始食用的時間有關。 研究人員相信,魚類對發育中的免疫系統有重要的影響。雖然研究人員發現嬰兒食物中添加魚類很重要,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證實這個發現。
此外,研究人員也發現,含有豐富歐米加-3脂肪酸的魚類並沒有額外的保護作用,但這種魚類能有其它健康功效。 研究還發現,會不會得濕疹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基因,和是不是母乳餵養或養有毛的寵物無關。
(http://www.dajiyuan.com)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580&prev=1581&l=f&fid=28







*******************************************************************************
營養觀點~幼兒進食海鮮注意事項
三總醫院營養師 莊琬瑜
各式海鮮不僅含大量高品質蛋白質,並含有均衡的必需胺基酸,而所含的豐富鈣質,更是製造骨骼、牙齒的原料。此外,魚油中所含的脂肪酸DHA,又可幫助幼兒的腦部發育及智力發展。以下幾種適合幼兒的餐點中,針對海鮮的選購與製備,提供您幾項注意的原則:
A.鮪魚沙拉三明治
  鮪魚沙拉亦是受小朋友歡迎的食物之一,但幾種食物混合在一起,拌勻之後,應立即放入冰箱冷藏,如果要出外野餐,記得放冰桶貯存,否則很容易變壞。
B.蒸魚
  魚在選購時需注意的是:新鮮的魚眼珠成水晶狀、透明、光亮、飽滿,用手觸之能轉動而不掉落,魚鰓為鮮紅色,魚鱗整齊貼身,魚鰭不易脫落,腹部肉質有結實感且富有彈性。烹調的時候注意,魚肉需煮熟。因淡水魚多為養殖魚類,在養殖場容易受到污染,易含寄生蟲,因此必須煮至熟後才可食用。
有些小孩從斷乳期開始,就非常厭惡吃魚,原因多半是對魚腥味排斥。其實魚本身的腥味可利用醋、或蔥、薑、蒜等調味料除去。此外幼兒常會懼怕魚刺,如果您覺得挑除魚刺很麻煩,不妨可考慮選購含魚刺較少的鮭魚或旗魚,則可解決此項困擾,方便餵食。
C.銀魚粥
  銀魚,本省俗稱「吻仔魚」,選購時要注意魚身是否乾爽,色澤是否自然明亮,魚的顏色也不要太白,以避免商人摻有螢光劑或漂白劑,因此,可在烹調前多沖幾道水,或用熱水燙過。
此外,海洋魚類,常為了保鮮,於捕捉後常覆以鹽保存,這時就要注意烹煮時,不要又添加大量鹽調味,否則可能會造成吻仔魚粥過鹹。其實小寶寶的調味濃度,原味就很足夠了,太鹹對寶寶會造成腎臟的負擔,且養成幼兒重口味的飲食習慣。因此,在調味料的添加方面,嚴禁與大人同鹹。
D.小魚乾拌飯
  鈣在幼兒時期是非常重要的營養素,對於牛奶會過敏或對於乳糖耐受情形不佳的小孩,擔心他的鈣量會不足,就必需積極地讓他吃些連骨頭可以一起吃下去的小魚乾補充,讓小孩有健康的骨骼。
(取材自育兒生活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1_5.asp








*****************************************************************************

聰明的脂肪酸-DHA

「吃魚頭腦會變聰明 」「吃魚IQ會增高」,為何吃魚會有如此神奇的力量,使錯綜複雜的小腦袋瓜變聰明了呢?答案是DHA。
何謂DHA?
  DHA為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是屬於n-3系列高度多不飽和脂肪酸(poly-Unsatarated Fatty Acid; PUFA)的一種,目前較普遍的n-3脂肪酸有EPA、DHA和亞麻油酸三種。人類體內的不飽和脂肪酸可分為四種:n-7、n-9、n-3和n-6型。n-7和n-9屬於單元不飽和脂肪酸(Mono-Unsatarated Fatty Acid; MUFA),可由人體自行從飲食中的飽和脂肪酸(Satarated Fatty Acid; SFA)中合成,但n-6和n-3型的不飽和脂肪酸是人類無法自行合成的,所以一定要從飲食獲得,因此n-6和n-3型的脂肪酸又稱為必需脂肪酸,而n-3脂肪酸中的DHA通常存在於冷水深海魚魚油中。有專家發現,在人的視網膜、大腦細包及母乳、精液中亦發現有大量DHA存在,因此進一步探討DHA的來源及其功用。
DHA的來源
  DHA是構成細胞及細胞膜的主要成份之一,但人類無法自行合成,必須從飲食中獲得,DHA在一開始時,是起源於海中的植物浮游生物,植物浮游生物中含有n-3系列的α-亞麻油酸、EPA及DHA,由小型魚類吃下以後,形成食物鏈,再被大型魚所吃下,在形成食物鏈的過程中,被魚攝取的α-亞麻油酸會再轉變為EPA、DHA的形式,積存在魚體內,由此可知,藉著海中的食物鏈使得魚體內含有DHA,而魚體內含量最多的則是眼窩脂肪、其次是魚油。魚油中含%是SFA、%是MUFA及%PUFA,充裕的提供了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脂肪酸。
DHA的攝取量
  關於DHA一天應該攝取多少,目前並沒有一定的標準,不過研究人員認為每日攝取○‧五至一克的DHA,每週三至五次最為理想,若DHA攝取不足,可能會造成學習能力低下,神經傳導不正確,生長發育遲緩等。至於攝取過多DHA的不良影響,至目前為止並無傳出因食用過多DHA而造成中毒的例子,但攝取過多的DHA可能會造成下痢及肥胖,另外由於DHA對空氣和光線都敏感,且有特別容易氧化變質的缺點,所以在選擇食物時,以季節性及新鮮者為主,且在保存時應特別注意保存的時間勿過久,或可貯存於暗處,避免氧化變質。
DHA的功用  
 
  1. 有助於視力的提升
    DHA對視網膜的感光細胞之光刺激傳導十分重要,由於DHA可通過血液視網膜屏障(Blood Retina Barrier),使視網膜細胞柔軟,進而刺激感光細胞,使訊息快速傳遞到大腦,進而提升視覺的功效。  
  2. 增進大腦細胞之發育
    在大腦皮質中,DHA是神經傳導細胞的主要成份,亦是細胞膜形成的主要成份,大部分的DHA不會被胃液所消化,而直接進入血液,被肝或腦等器官吸收,而EPA及α|亞麻油酸卻不被吸收,主要原因是由於DHA可經由血腦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進入腦細胞,而同是屬n-3系列不飽和脂肪酸的EPA及α|亞麻油酸卻無法通過血腦屏障被腦吸收。  
  3. 抑制發炎-
    由於DHA會抑制發炎前驅物質的形成,所以具有消炎作用。  
  4. 降低血脂肪、預防心臟血管疾病-
    主要是由於DHA可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脂、膽固醇及預防血栓的形成。  
  5. DHA與胎兒發育
    據報導,胎兒在母體中即開始累積DHA於大腦中,其中以產前三個月及出生後三個月中累積速度最快,而胎兒之DHA是來自母體所供給的營養,而出生後,嬰兒則需由飲食中攝取,母乳則是小寶寶最自然,最充份的DHA來源,尤其是初乳DHA的含量會更高。新生兒若餵予母乳則會比餵予嬰兒奶粉者得到更多的DHA,使得寶寶更聰明。  
  6. DHA對老人痴呆也很有效
    由於隨著年齡的增長,腦中的DHA就會逐漸減少,也就是說容易引起腦部功能的退化。事實上,腦細胞在二至三歲前會不斷的成長,長大成人後,則會逐漸減少,根據調查,在二十至三十歲時,腦細胞會以十萬個的比率逐漸減少,雖如此,DHA仍具有使剩下的腦細胞活性化的力量,充分地提高記憶及學習能力。
  7. 結語
      如何選擇富含DHA的魚類呢?有專家指出﹁凡是魚鱗閃閃發光,背部為青色的魚,都含有大量DHA﹂。這類魚包括秋刀魚、沙丁魚、鮪魚、鰹魚等。至於其它食物如牛肉、豬肉、雞肉等肉類或牛奶中幾乎不含DHA。為了更清楚知道DHA含量及其季節性,特列出以下表格,讓各位更清楚的去選擇魚類,希望藉此能讓您吃得更聰明。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2014&prev=2016&next=1976&l=f&fid=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