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醫師:彰化成美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劉芳玲 |
C型肝炎屬於報告傳染病(患者應報告當地衛生所),其潛伏期為二至十二週,平均七至九週。臨床上大多是輕微或無症狀的感染,臨床表現則包括緩慢發作的黃疸與全身倦怠。至少有50%的病人會導致慢性肝病,有些甚至會造成肝硬化與肝癌。
輸血及注射血液製品,是傳染C型肝炎病毒的重要途徑,約佔患者的一半。其它的傳染途徑包括注射、性接觸、家庭內的密切接觸,母子之間的垂直傳染等。共同生活的家人若患有C型肝炎,須注意其血液與其他體液的處理。避免與之共用牙刷、餐具、或未消毒之醫療器具等可能接觸到血液或體液的器具,避免皮膚傷口或黏膜的接觸。
如果意外接觸到C型肝炎患者的血液,可以注射免疫球蛋白(0.06ml/kg)預防感染,但是這種作法的效果仍有爭論。
國內目前採用的B型肝炎疫苗是屬於第二代的基因重組疫苗,必須在0、一、六個月一共注射三次。疫苗接種後體內會產生保護性抗體(anti-HBs,表面抗體),然後疫苗接種所產生的保護效果可以維持多久,與長久以後是否需要再追加一劑疫苗,目前還沒有定論。
國內長期追蹤在出生以後注射三劑基因重紅疫苗的兒童,發現抗體的效價會逐年的降低,到四歲時有10%~15%左右的抗體會降到保護性效價以下(表面抗體小於10mIU∕ml)。因此小孩雖接受完整的B型肝炎疫苗注射,並不代表從此不會再被感染。
B型肝炎的傳染來源同C型肝炎,亦為血液與體液感染,避免不必要的輸血與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仍是平日預防之道。
資料來源:懷孕生子Q&A/ 婦幼家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