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如何培養集中力——讓孩子認真學習

常有家長說:“孩子做事效率低,集中力不足,做作業動作慢,一邊寫一邊玩。”大家都知道集中力是學習的重要性。只有集中力好的孩子學習起來才比較省勁,效果較好,也因此有更多的時間來休息和娛樂。那如何培養集中力呢?以下介紹幾點方法,希望能幫助到你們:
  1、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孩子的書桌上除了文具和書籍外,不應擺放其他物品,以免分散他的集中力;抽屜櫃子最好上鎖,免得他隨時打開,在沒有完成學習的情況下去清理抽屜;書桌前方除了張貼與學習有關的地圖、公式、拼音表格外,不應張貼其他吸引孩子集中力的東西。女孩子的書桌上不放鏡子,這會使她顧影“自美”。更不能允許孩子邊看電視邊寫作業。
  2、要求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                      
  如果作業太多,可以分段完成。有的父母因為孩子集中力不夠而在旁“站崗”,這不是長久而行之有效的辦法,因為長期這樣,會使孩子產生依賴心理。此外,孩子的集中力跟情緒有很大關係,因此父母應該創造一個平和、安寧、溫馨的學習環境。聲音嘈雜的環境,雜亂無章的屋子,不正常的家庭生活,所有這一切都會嚴重影響孩子的集中力。父母也應該瞭解,研究表明,集中力穩定時間分別為:5-10歲20分鐘;10-12歲25分鐘;12歲以上是30分鐘。如果想讓10歲的孩子60分鐘專注地完成作業幾乎是不可能的。
  3、要求孩子在一定時間內專心做好一件事情                   
  父母要注意培養孩子在某一時間內做好一件事的集中力。對於家庭作業,父母要幫他安排一下,做完一門功課可以休息一會兒,不要讓孩子太疲勞。有些父母覺得孩子動作慢,不許孩子休息,還嘮叨沒完,使他們產生抵觸心理,效果反而不好。
  4、對孩子講話不要總是重複                  
  有些父母對孩子不放心,一件事總要反復講幾遍,這樣孩子就習慣於一件事反復聽好幾遍。當老師只講一便時,他幾乎沒聽見活沒聽清,這樣漫不經心的聽課常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師講的內容,無法遵守老師的要求,自然也就談不上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父母對孩子交待事情只講一遍,是培養孩子集中力的一種方法。
  5、訓練孩子善於“聽”的能力         
  “聽”是獲得資訊、知識的重要途徑。會聽講對學生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因為老師多半是以講解的形式向學生傳授知識。父母可以通過聽來訓練孩子的集中力,比如父母可以讓孩子聽音樂、聽小說,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話來描述聽到的內容,從而培養專心聽講的好習慣。
資料來源http://www.176happy.com/news_1174.html






增加集中力——天才,首先是集中力

天才,首先是集中力。集中力使全部的心理能量用於所指向的事物。集中力不夠主要是由於心理壓力大,睡眠不足。當集中力不足時,注視某一靜止的景物,以便增加集中力,抄寫也是一個辦法。閱讀時書桌上不應擺放其他物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學會自我減壓,付出了必然會有回報。
  設定專心的目標,運用積極目標的力量。不在難點上停留。要有超過天才的科學家的自信。訓練在嘈雜環境和命懸一刻時沉靜地高度集中力,對周圍的一切因素置若罔聞。如果你不想到了三十歲還要靠父母養活,就要善於排除內心的幹擾。
  節奏分明的處理學習與休息的關係。千萬不要一天就是復習,書一直在手邊,但是效率很低。或者坐了一個小時或兩個小時,散散漫漫,沒有記住多少東西。勞逸的節奏不分明。要集中一小時的精力,看能不能背誦80個英語單詞下來。學習完了再休息。當需要再次進入學習的時候,又能有高度的集中力。一定要訓練這個能力。永遠不要熬時間折磨自己。一定要善於在短時間內一下把集中力調整過來,高效率地學習。要這樣訓練自己:安靜的時候,像一棵樹;行動的時候,像閃電雷霆;休息的時候,流水一樣散漫;學習的時候,卻像軍事上實施進攻一樣集中優勢兵力。這樣的訓練才能使自己的集中力越來越好。
  如果你能夠做到一分鐘之內沒有雜念,進入主題,你就了不起。如果你半分鐘就能進入主題,就更了不起。那說明你的集中力很強,如果你一坐在那裏,十秒、五秒,當下就進入,那就是天才,那就是效率。有的人說,自己復習功課用了四個小時,其實那四個小時大多數在散漫中、低效率中度過,沒有用。反之,你開始學習,一坐在那裏,與此無關的全部內容置之腦外,這就是高效率。
  清理大腦。將思想中的所有雜念都去除,一瞬間你就進入了專一的主題,你的大腦就充分調動起來,擁有高度的集中力,你才有才智,你才有觀察的能力、記憶的能力、邏輯推理的能力和想像的能力。
  對感官的全部訓練。在視覺中一個時間內盯視一個目標,而不被其他的圖像所轉移。在一段時間內雖然有萬千種聲音,但是你們集中聆聽一種聲音。在整個世界中只感覺太陽的存在或者只感覺月亮的存在,或者只感覺周圍空氣的溫度。這種感覺上的專心訓練是進行集中力訓練的有用的技術手段。
  人的集中力是很難長時間集中的,會受外界環境的幹擾而走神,會因為內心的情緒波動而被幹擾,這都是普通人的心理。有的人之所以有很好的集中力,一是因為他們對學習的內容非常感興趣,二是因為他們有寧靜的心靈,也就是說,這樣的人的內心是自我和諧的,並沒有那麼多心理衝突。"非寧靜無以致遠"。如果希望集中力更好,那麼需要讓自己的心靈更寧靜,不是說完全沒有雜念,而是說盡可能減少左右為難的心理衝突。
資料來源http://www.176happy.com/news_1175.html






牢記集中力訓練

■集中力決定成功與失敗
  “決定失敗或成功的關鍵在於是否具有集中力。”這句話不僅是適合公司職員,而且是適用於任何年齡段的人。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不會老是埋頭學習,只在集中力持續的那段時間拼命去學,其他的時間都是在玩。而學習成績好的同學並不是因為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很多,而在於他的集中力強。
  ■要提高集中力,要先“喜歡”
  常言道:“要抓住機會女神的額發”。機會女神後面沒有頭發,走過去,就晚了。
  要抓住機會女神的額發,誰也不知道機會女神會在時候降臨。所以為了不錯過,集中力也就顯得很重要。因而在機會女神到來之前做好不讓它錯過的一切准備比什么都重要。這很容易讓人產生錯覺,因而有人簡單地把成功與失敗歸結為運氣的好壞,其實成功與失敗的關鍵在於能否抓住機會和活用機會。
  要做到好好利用好機會,就必須做好機會到來時的應對准備。只有這樣,機會才能真正成其機會。如果等到機會來臨,再“臨時抱佛腳”應對,結果只可能於事無補。機會,它會毫無例外地降臨到每個人頭上。但是只有那些集中力高、精心准備的人才有可能看到它。對於毫無准備的人來說,則會覺得事不關己,根本不會留意到它。所有這些都是集中力差異所致。
  小公司要想生存下去就要把精力集中到一點上,提高集中力。即“突破一點,全面展開”才是鐵則。一般,創業伊始,沒有什么資金、時間和人才去到處擴大規模。所以,要以最能發揮威力的拿手絕招來決勝負。
  此外,要提高集中力,要做到先喜歡。
  一個孩子無論怎么玩都不會累,因為他們喜歡玩。如果熱愛工作,那么無論怎么工作也不會累。絕對不要憑著命感、使義務感之類去完成工作。松下幸之助曾經把工作比作消遣。因為,他把工作看作消遣、視為興趣。所以他取得了巨大成功。
  何謂集中力?它既可以“不精通,但喜歡”,也可以“以愛好促精通”。而且不要一點一點慢慢去做,應該一氣呵成。大企業是無法做到這一點。恐龍很是強大,腳下功夫卻是其弱點。瞄准目標,提高集中力,就會成功。
資料來源http://www.176happy.com/news_1173.html





集中力不足由什麼造成的
“我的孩子集中力不足,經常會分心幹別的事情,小動作特別多。他自己也知道,但是孩子沒有辦法改,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幫助他,”一位元媽媽這樣對記者說道。
    據日前的中國首次青少年注意力調查指出,中國青少年的注意力集中狀況有待提高。調查結果顯示,有58.8%的青少年自認為能在上課時集中注意力,48.6%的青少年能在自習時集中注意力,而僅有39.7%的青少年能堅持集中精神聽課30分鐘以上。注意力不集中成為很多人都非常苦惱的問題。
    注意力不集中壞處不少
    集中力不足的表現多種多樣。例如,某些人好像在工作或者學習,但心裏卻考慮其他事情,一會兒又想起自己在看書,強行使自己集中精力,但時間不長又是如此;不能靜坐或者靜坐時間短,多動,不能長時間工作學習;工作和學習很難安心,一會兒喝水,一會兒上廁所;老師、上級佈置的作業和工作經常忘記做;記憶力 下降,應該記的東西總記不住,不該記的東西倒記得很清楚;經常心不在焉等等。這些現象很多人都遇到過,有時感到可笑,但經常為之苦惱,嚴重地影響了工作、學習和生活。
    多重原因致集中力不足
    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動選擇性的指向某種目標。集中力不足表現在強度、範圍和持久性方面。專家說:“集中力不足的易發人群有很多,包括少年兒童,甚至成人”。他說,集中力不足在心理學方面比較複雜,一般講分為持久性集中力不足和選擇性集中力不足。
    一般情況下,當人們困倦、疲乏、興趣不足或抑鬱時,注意力往往難於集中。另外,注意力和孩子從小的教養及家庭環境也有關係。專家為此專門舉了個例子,“如果一個小孩子願意做某一件事情,而家長卻禁止他去做,就很可能會使孩子的集中力不足”。同時,個體可能對某種特別的刺激更能引起注意力,而對另外一些東西卻表現為集中力不足。此外,當個體沉溺於某些事情或意識範圍狹窄時,注意範圍亦有相應縮小,因而引起對其他事物的注意力下降,比如,上網、遊戲成癮性。
    專家指出,某些腦區功能的缺陷也會造成集中力不足,這些腦區活動比較弱,就容易引發問題。他說,“其中,以兒童過動症也叫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為最典型”,它是兒童時期的常見病。據專家透露,大約有1/3的過動兒病情會延續到成年,並且會帶來後遺症,如性格問題等。
資料來源http://www.176happy.com/news_1177.html






*******************************************************************************
組織力是需要教的


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成功技巧

為人父母真是磨人的經驗。你依照直覺盡力而為,正自以為情況已經步上軌道的時候──電話就來了。那通電話是我兒子諾亞的六年級老師打來的,他通知我說,我兒子整整一學年中從沒有交過一次作業。我整個人嚇呆了。諾亞每天晚上都待在房間裡好幾個小時的啊!再說,那是孩子房間裡還沒有電腦的時代,也就是說,他沒有在玩即時通、沒在打電動,也沒有掛在網路上閒逛。他房間裡沒有電視,甚至連電話都沒有。那他連續花那麼多個小時,到底是在做些什麼?我覺得自己真是個差勁的媽媽──為什麼我沒叫他拿功課來給我看?為什麼我不知道,他的時間是用到哪裡去了?還有,他怎麼會什麼都沒交呢?!

後來發現,事實上,諾亞是真的有做功課。經過一番搜查,我在他背包裡找到了幾乎一整個學期、寫好卻沒打分數的功課,全部埋在背包暗無天日的深處。這讓我百思不解:怎麼會有人費盡工夫寫完作業,然後不交呢?我就是這樣開始進入了缺乏組織能力學生的世界。

等我弄清楚諾亞從來不交作業的原因之一,是他在背包裡永遠找不到東西,我便開始將諾亞管理物品的習慣和他課業方面的表現連上了關係。一旦我了解到他的行為產生了什麼樣的後果,我們就一起設計了一套系統,讓他不只能夠掌握自己功課的行蹤,還可以確保他把功課交出去。

我曾經擔任國中的圖書館管理員,所以我知道諾亞並不是唯一有管理自己東西問題的學生。每年到了五月,我都得四處追討前一年十月借出去的書。借閱的孩子們往往都沒有惡意,理由也很充分:「明天我就會帶來的啦」、「就在我房間的某個地方嘛」、「我發誓上個禮拜還在我置物櫃裡面的」。不久我就發覺,同樣的這些學生,在升上六年級之後,碰到開始分科上課,必須面對眾多不同教室和老師時,就開始頻頻出問題了。每次各科老師開會時,總是一年又一年地重複提到他們的名字,從前顯現在「借書逾期」的問題行為,現在則是以作業遲交、功課沒做、成績下滑的形態表現出來。問題的根源,與學生的智力或他們讀書是否認真毫無關連;關鍵是在他們沒有基本的組織管理技能。

我在國中圖書館工作時,開始把自己和諾亞一起學到的經驗應用在學生身上,幫他們找到能夠隨時管理講義和筆記等各種紙張的方法,教他們要怎樣才趕得上作業期限。我發展出一套理論,探討學生跟組織能力之間的關係,並用我朋友的孩子們當實驗品。漸漸地,我輔導的學生,功課開始有了起色,到了一九九○年,「學習組織力」(The Organized Student)顧問機構便誕生了。我具有專業組織管理師(professional organizer)的身分,可以協助從國中一直到研究所的學生學習各種技巧,讓他們讀書事半功倍,同時提高寫作業的效率。

我輔導過數以百計的學生,而從他們身上,我實在學到了不少東西,跟他們從我身上學到的比起來,真是不相上下。過去幾年來,我注意到情況出現了一些變化──學生的壓力增加了,功課更繁重,使他們分心的事物也多得驚人──因此,身懷高超的組織能力,對學生來說就變得格外重要了。我寫這本書,是要盡可能地將我所學到的跟更多的學生分享,同時也是為了寫給跟孩子們最親近、投入最多心力,且想見到孩子成功的人──他們的父母。

要特別牢記在心的是,今天的學校跟你當年成長過程中的學校,是不一樣的地方。學生的功課增加了許多,每天的行程分割得比較零碎,更瀰漫著一股壓力,讓學生覺得自己不可以出任何差錯。科技的進步、爆滿的課程和家庭結構的改變,意味著,學生面對的,是完全不同而且壓力大到難以承受的世界。

升上國中原本就是一大挑戰。課程開始分科上課,孩子們突然間發覺,必須靠自己規劃時間、決定事情的輕重緩急。過去二十年來,電腦和其他科技,使得學生的生活更加喘不過氣來(大人也一樣)。國中生、高中生都被各式各樣的紙張淹沒了,大大小小的講義、通知單、參考資料氾濫成災,而網路、即時通、電子郵件每天又要耗掉他們好幾個小時。讓學生分心的事物呈等比級數增加,他們的課業表現便跟著遭殃。如果沒有接受訓練,學習如何掌握新的紙張管理流程(paper flow,編按:本書提到的「紙張」指講義、筆記、報告、考卷和通知單等,學生會用到的各種紙類資料)、工作量和日程表,那學生就會茫然不知所措。

除了課業上的挑戰,現代的學子們在家庭中,也必須面對全新且往往十分複雜的情況。許多家庭的父母都在外面工作,沒有辦法如他們所希望的,那麼仔細盯著孩子;雙親離異的孩子,可能要分別在兩個家之間往返,還有許多家庭是由單親或單一監護人擔任家長。而即使雙親都在家,學生自己也常常不在。課外活動佔用了學生讀書的寶貴時間,孩子可能會弄到晚上很晚才回家,剩下的時間用來吃晚餐、做功課都快不夠了。如果他們在學校已經備感吃力,可能會覺得,還要再去找正確的筆記本,或打電話問功課,實在太麻煩了。

倘若你跟孩子投資一些需要的時間,來組織管理功課、學校用具和讀書進度表,就可以建立起孩子在校表現傑出所需要的一套方法架構。不過,雖然本書提供了許多能讓生活變得有組織的不同策略和系統,但前提是你必須敞開心胸和孩子溝通、避免吹毛求疵,這些方法才能見效。每個人學習的方式都不一樣,每個學生也都會提出他自己的「正確答案」。切記,務必要保持「客觀不批判」的態度,以開放的胸襟、正面的角度和不對孩子翻白眼的方式,來處理每一種情況,要終結你跟孩子的一段學習組織管理時間,最快的捷徑就是批評孩子;要把你的眼光放在長期的目標上,別為了一次不及格的考試,或一本亂塗鴉的筆記而分心。只要你學會持續集中注意力,用心傾聽問題所在,便會發現事情總有解決的方法。要打開你的耳朵、閉上你的嘴巴──你絕不會知道,哪個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到頭來會變成了解孩子需要的關鍵。

學習將一切組織得井井有條,是一個過程。它需要決心、一點樂觀和許多支持。這種技能是需要有人教的,也需要經過練習和琢磨。每個孩子(或大人)都會因本書的課程,而獲益良多。請利用每一章提供的「問題評量」,以確實找出孩子學校生活失控的問題點,好找到徹底改善的方法,從書包到臥房,重整每一個脫序的元素。增加樂趣、提高效率的方法多不勝數,而世上有多少學生,其獨特的解決之道就有多少種。

本文內容取自【教出組織力: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成功技巧唐娜‧郭德堡、珍妮佛‧崔貝爾著  久周文化出版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6iCm4TORExSCE__7u24-/article?mid=409&prev=410&next=408&l=f&fid=10






********************************************************************************

**********************************************************************
如何陪孩子面對壓力

口述◎吳麗芬/人本教育札記總編輯    整理◎王筱涵


前陣子,一位建中學生跳樓自殺,大家除了訝異之外,也出現各種探討聲音。大部分人都認為,他是不想接受父母的安排去補習,承受不了壓力才自殺。其實,社會上很習慣地將孩子的壓力只朝課業壓力去解讀。

然而,因為長期從事教育工作,我們知道不可以只用課業壓力來解讀孩子的自殺,原因很簡單,因為青少年的生命中,並不是只有課業。孩子在學校裡,有課業、同儕相處、師生關係等問題,還有學校整體的氣氛,都會對孩子造成壓力;在家裡,孩子有親人之間、手足互動的問題要處理;另外,孩子還有自己的生命課題要面對,例如他未來的夢想,或者是和別人的感情。這些,都是在孩子生活中會構成壓力的原因。


有一次我們辦了一個國中生的座談會談—「國中生的壓力到底從哪裡來?」,孩子們很清楚的說讓他們有壓力的事情就是:「達不到父母的期望」、「做的事情不被了解、老是被誤會」,更擔心自己沒有前途,因為在學校考試成績不好,老師就說他「是沒有前途的」,回家爸媽一看到成績就說,「那你這樣以後可以做什麼呢?」久而久之,他就對自己非常沒有自信。


所以,孩子的壓力來源是很多的,如果不小心誤判了,就沒辦法幫孩子。


負面語言也是壓力來源
孩子的眾多壓力來源中,有一個較少被提到,但其實對孩子影響很大,就是爸媽和老師所說的語言。通常,如果爸媽或老師對孩子常講比較羞辱性的話,或是會讓孩子感到挫敗的言語,就會讓孩子受到很大的生活壓力。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張煌熙教授在民國八十七年做了一份「國小教師批評」研究,就指出「小孩的『自我概念』發展深受『重要他人』(如教師)的影響」。像是「很笨」、「為什麼這樣你還不會」、「你真是沒有教養」、「你真的很爛,你知道嗎?」、「來,把你的分數念給大家聽」,這些話都會讓學生形成較差的自我概念,而這些負面的話不只老師會講,有時候父母親自己也會說這些話。例如說「我不要你了」、「你不是我們家的人」,這種話會讓孩子產生一種要被遺棄的恐懼。但是小孩不一定會說出來他有這種恐懼,可是會讓孩子倍感壓力,而這種壓力並不健康。


正確瞭解壓力
那麼,父母可以從哪些層面去瞭解與幫助孩子解除壓力呢?第一步,要先正確的認識「壓力」。


壓力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自然的壓力。譬如,孩子在班上很喜歡另一個女生,可是那個女生不理他;或孩子很想跟一個人一起玩,但是人家拒絕他。這時候孩子有困擾,他會感到有壓力,但這種壓力是很自然的,就是「很想要但是現在一直無法得到」。面對這種自然的壓力,大人正確的方式就是陪伴孩子,和孩子多聊一聊,了解並接納他所受到的壓力就好,等心情抒發了再一起想想「還可以做什麼努力才能如願?」。


另一種是人為的壓力,像是考試考不好,少一分要打一下。孩子最大的壓力不在於考不好,而是「少一分要打一下」。如果考試考不好,不會被少一分打一下,考不好的結果是有人來陪你,有人來問你「這個地方你為什麼不會呢?我們上課不是都有講嗎?」幫助你把不會的地方弄清楚,讓你從完全不會變成會,那孩子對於考不好不但不會有壓力,反而可以正確看待考試跟自己的學習狀況。


面對人為的壓力,父母更要陪著小孩,讓孩子理解壓力背後的本質問題,例如老師為什麼會要用少一分打一下這種方法。一旦提供了真相,孩子自然有他自己應付的方法,,我們也不必勉強他一定要如何面對。不過,因為這種人為的壓力在本質上十分有礙健康,所以,我們最好能幫孩子去除這種人為壓力,直接跟學校就這件事情進行溝通要求學校改善。


平時下功夫,壓力減一半

父母還可以有哪些具體的作法呢?我有三點建議。


第一,面對課業壓力,父母本身要正確的認識考試。
儘管小孩生活中不是只有課業,但父母跟老師都比較重視課業,也容易用成績去評斷小孩,所以考試的成績常是小孩最主要的壓力來源。


但是,考試真正的目的,其實是在「診斷」,在知道孩子到底有沒有學會;對老師來說,更是一種自我檢查—「我那樣教學,學生有沒有學會?」。所以,如果我們沒有正確認識考試,不但會讓孩子有不當的壓力,還可能讓孩子扭曲了學習的目的—以為學習就是要通過考試而已。


我知道有一個孩子,他覺得學校的課本很無聊,因而自己訂了自己的學習計畫,學校的成績只要及格就好,而他的家長也非常支持他,讓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學習計畫去做。結果,這個孩子把學校的學業應付的很好,每一科都剛剛好及格。而他因為可以自主的學習、又不害怕考試,其實已經很精準的抓住了學習的目的。這個孩子,在後來的升學過程中也非常的順利,因為一個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習的孩子,絕對不會在後來的升學表現不好的。這就是正確認識考試的好處,可以同時減輕家長跟孩子的壓力,也不會讓孩子因為考試而扭曲學習的意義。


第二,不要對孩子言語羞辱甚至動手。
有時候,大人講一些言語羞辱人的話,完全是因為自己生活上的壓力,多半是在發洩自己的情緒。想想看,當你工作一整天回家,心裡可能還積存著上班時很多的不如意,回到家裡看到小孩又沒有你想像中那麼用功,沒坐在書桌前面寫作業,竟然在客廳看電視打電動,你就火大了!可能平常火也沒那麼大,但就是今天工作不如意,所以回家火就特別大,就會講出一些很難聽的話。而會講出羞辱人的話根本是大人在抒解自己的壓力,對於孩子沒做功課在看電視這件事情,沒有任何的幫助。所以,大人要能盡量的消除言語羞辱,甚至避免有想要動手打小孩的念頭,才能讓我們真正去想出方法,去了解孩子「為什麼時間那麼晚了,你還沒有開始做功課」。
   
第三,要用關懷跟談話來代替打罵。
孩子有什麼壓力,我們沒有問小孩是沒辦法知道的。大人往往都亂猜孩子的壓力來源,然後覺得自己猜的很對,可是事實證明,很多時候的猜測都是不對的。以建中生自殺的新聞來說,他的父母何嘗不關心他呢?但是一個孩子,很可能乖巧到不願意讓父母知道他有任何的壓力,而面對父母時都專門說父母要聽的話。如果孩子只跟我們說我們要聽的話,那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孩子面臨了什麼問題。


所以,大人一定要多關懷孩子,平常要多跟小孩講話,讓孩子說出他面臨了哪些事情,什麼事讓他有壓力?為什麼這件事情會讓他有壓力?有些小孩會說:「因為考試考不好,就覺得自己很笨。」當孩子這樣說時,家長不要馬上也覺得「好像他是不夠聰明」。因為孩子說自己很笨,是一個自我貶抑的話,代表他是沒有信心的。我們一定要想一些例子去反證他「你哪裡有很笨」,父母一定能從生活中找出一些可以證明小孩有能力的例子來反駁他。這不是要讓孩子變得很自誇,一個說自己很笨的孩子是不可能會自誇的,重點是,要盡量讓孩子去推翻他自己對自己錯誤的預設。然而,有什麼樣的例子去證明他不笨?這得由大人自己舉出例子,也是考驗父母平時觀察與瞭解孩子的能力。


也就是在平時努力的過程裡,父母才能如實的了解孩子跟他所面臨的壓力,即是給孩子情感上的支持。這時,小孩如果能談出他的困擾,其實他的壓力就已經抒解一大半了。重要的是,父母務必要讓孩子知道,「無論別人怎樣誤解你、無論人家怎麼說你,爸爸媽媽永遠會支持你,而且可以幫你的忙!」,這樣,孩子在外面遇到任何的事情,他都願意跟父母說,我們這個為小孩解壓的煩惱,就消失一大半了。


關鍵在大人自省、自制

其實,孩子的壓力來源真的非常的多,大人自己也常常面臨非常多的壓力。成長不可能免除壓力,而健康的壓力也有助於成長。但是,因為每一個孩子對壓力的感受都不一樣,而感受是不可以論對錯的,所以,父母能做的就是如實去了解孩子的感受,透過對孩子的了解及大人自己的自省跟自制,小孩就可以走出學習壓力的宿命。

人本教育基金會,正發起「建立一個不打小孩的國家」活動,鼓勵大人們「與孩子們立約」,不體罰孩子、以更好的方式對待孩子。立約者將可以獲得人本教育基金會出版之「愛的手冊」一本,以及活動門牌貼紙一份。「愛的手冊」中,收錄如何不體罰也能將孩子教得好的故事、方式、以及思想。歡迎所有關心孩子、關心教育的人,踴躍參與。洽詢電話:02-23670151*230賴小姐

*本文摘自人本教育札記第198
**版權為作者所有,請勿翻印
歡迎進入  人本教育基金會

資料來源http://parentschool.so-buy.com/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06010201






********************************************************************************

當孩子抗拒讀書時……

作者:吳恩瑛 (專業兒童與青少年問題指導醫師)

爸爸O.S.
我那麼努力賺錢,結果這樣也不足以教育孩子?我在他那個年紀時,
都是自己苦讀的。還有,不是已經把孩子送去補習班了嗎?
怎麼成績還是那麼差?是不是太笨了?這樣這麼不盡自己本分,
根本就不像是我的孩子嘛!


媽媽O.S.
為什麼孩子這麼不喜歡念書?要不要幫他換一間補習班?
到底是要順孩子意好?還是要罵罵他?該不會是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情吧?
繼續這樣下去,會不會上不了大學?都是我不好,是我做得不夠多。
我真的好煩惱啊,有沒有人可以來幫幫我呢?老公雖然一直唸我怎麼不教
教小孩,可是這完全不是可以照我心意來做的啊!


妳到底是怎麼教孩子的? VS. 為什麼孩子都不讀書???
有些孩子是真的很不喜歡念書,就連考試快要到了,也不肯乖乖坐在書桌前念書。父母是怎樣看待這些小孩的呢?很多爸爸在這個時候會變得很討厭孩子,只要一看到孩子就發火,並認為都是太太沒有帶好孩子。爸爸會認為自己努力賺錢養家,結果太太卻連小孩都教不好。會有這種想法的爸爸,大部分都是平常不干涉孩子家庭教育的爸爸。他們不會覺得是自己平常不夠關心孩子,反而會認為是丈母娘照顧孩子時,沒有把孩子的規矩教好。但如果是平常就關心孩子教育的爸爸,想法和太太差異不大,會關心孩子是否遇到什麼困擾,並煩惱該如何幫助孩子。

對媽媽來說,把孩子不用功念書都歸咎到太太身上的老公是毫不關心孩子的,而且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就跟孩子一模一樣,她們也會抱怨老公只懂得賺錢,卻從不關心家裡的事情。可是以單薪家庭來說,由於單靠老公一個人賺錢是非常吃力的,所以老公會覺得自己已經為這個家庭盡心盡力了,為什麼太太就不能給予自己後援?同樣地,太太由於在家忙了一整天,也一樣是累得筋疲力盡,他們也會認為老公完全不懂得分擔、只是一味地看輕家務的繁忙。這種狀況下,夫妻雙方很容易產生爭吵,一旦產生爭吵以後,就會鑽起牛角尖:「孩子到底是像誰才這麼不愛讀書?我們家族可沒有這麼不會念書的人。」而這樣就不是單純的夫妻爭吵,而是家庭戰爭了。就我過去接觸的案例中,有的爸爸甚至因為自己以前成績很好,所以看到孩子成績這麼差時,會懷疑究竟這個孩子是不是自己的。

對此,父母的對應方法又有不同。很多媽媽對於孩子成績不好,要是不想辦法處理就會感到不安,所以媽媽通常會讓孩子去更多家補習班進行課後輔導。但爸爸對這樣的方法卻很不滿意,因為這個時候已經開始討厭孩子了。觀察父母對於孩子的態度,我們發現大部分的媽媽對於表現不好的孩子會付出更多關心,但爸爸卻討厭沒有能力的孩子。當孩子表現不合己意時,媽媽會省吃儉用,將錢省下來讓孩子去更多補習班學習,但爸爸就會對孩子訂定出更多的限制,要求孩子絕對服從。

其實父母雙方的對應方式都有些問題。孩子已經討厭念書了,讓孩子上更多補習班也只是勉強;但對於孩子就連這點辛苦也不忍住,便發脾氣要取消孩子所有權利的爸爸更是大錯特錯。孩子在這種狀況下,會開始跟媽媽撒謊,不去補習班,並對爸爸有更大的反抗心。很多人都有想要把別人踩在腳下,並凸顯自己的心理,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如果加諸在自己身上的限制越多,那麼對爸爸的反抗就會越深,而且變得更不愛念書,因為他們認為自己若聽從了爸爸,就是一種軟弱、一種屈服,所以為了自尊心,他們寧願跟爸爸正面衝突。在此提醒爸爸媽媽,想要解決孩子的問題時,要先思考孩子為什麼不好好念書,不要急著逼迫孩子去念書,或是質問孩子為什麼不念書,而是應該與孩子開誠布公地聊聊,引導孩子找出問題癥結點。

念書的意義在於學習並熟悉各種學問與技術,可是學習並熟悉學問與技術的目的並不在於提高考試成績、進入好學校就讀,並在有名公司就職,而是要透過其過程,讓自己戰勝無趣或辛苦的情緒,發揮出自己的實力,並用心做到最好。在現代社會中,為了教導孩子這樣的經驗,所使用的方法就是念書與考試。韓國花式滑冰選手金妍兒在學校成績也不是那麼好,但她透過花式滑冰學習了很多東西,戰勝一切的辛苦並走過低潮,學會散發出熱情,並鞭策自己全力以赴。

為人父母千萬不要威脅孩子不努力念書,以後就不能養活自己,而是要好好教導孩子念書的真正意義,告訴孩子就算成績不好,也不要輕言放棄,只要全力以赴就可以。我們知道有些父母因為擔心孩子成績表現不好,為孩子安排了很多課外輔導,但其實這不是最好的方法。透過學校教育所學到的東西不管是孩子喜歡或不喜歡的,只要孩子不全力以赴,那麼即使再去學習烹飪也好、音樂或美術也罷,孩子一樣都不會認真學習的。所以父母們不用急著幫孩子報名補習班,應該先找出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獲得學習的樂趣。爸爸媽媽要盡量避免與孩子產生對立關係,並積極參與孩子學習的過程。

我經常問那些因為孩子成績不好而討厭孩子的爸爸:「您知道汽車銷售員中,業績最高者是出身自哪所大學的嗎?」大部分的爸爸都不知道。其實這些銷售員販賣業績不是靠學歷,他們只是勤勉地問候客戶、拜訪客戶,用心管理顧客並成功完成交易,才能變成最棒的銷售員。其實孩子們必須念書的理由就是在學習認真的態度!畢竟只有少數人只單靠做學問就可以養家活口,孩子的未來也難以預知,可能會進入大公司,也可能會做點小生意,或是成為工程師……,有太多的可能性。不管將來做什麼,最重要的不是現在學習的知識和成績,而是用心與認真的態度。希望爸爸媽媽不要忘記,學校教育與考試只不過是培養孩子認真學習態度的方法而已。

如果孩子完全無法跟上學校的教育,那麼父母就要使用其他方法來教導孩子學習的意義。幸運的是,不管是什麼東西,只要讓孩子產生了認真的態度與探究的能力,那麼孩子自然而然也會開始對其他東西也感到好奇,產生求知欲望,進而自動自發努力學習,所以只要教會孩子用心努力,那麼他們讀書的態度也一定會有所改變。其實孩子們不喜歡念書的最大理由就是「念書=挨罵」,他們常常聽到爸爸媽媽嘮叨這次再考不到幾分,玩具就要被收起來等話,所以沒有感受過讀書樂趣的孩子,對於讀書的印象是差勁、討厭的,想到要念書就覺得厭惡。念書的意義不在於分數,而是在學習基本的道理與態度,如果能夠從過程中獲得滿足感,或是得到誰的感化,就會自發改正錯誤。當然,也只有父母提供情緒安穩的環境,才能成為孩子用功學習的動力,若父母之間爭執嚴重或和孩子關係淡薄時,孩子是無法集中心神在讀書上的。

不愛念書的孩子們,對念書這件事有著無力感,有個孩子就這麼對我說過:「醫生,我上次用功念書只考了53分,可是這次根本沒有準備,卻考了60分。我好像不用努力念書就可以考得比較好。」這話聽起來雖然好笑,可是其實裡面隱含了唸不了書的無奈。有時候父母會要求孩子努力吸收新知,要孩子好好閱讀報章雜誌,可是看到新聞裡的就業、失業消息時,又忍不住嘀咕:「你看,就連在美國唸了博士回來,也找不到工作,只能去當清潔工,你還不給我清醒一點!」

其實父母都是出於好意,提醒孩子這社會現實,鼓勵孩子用功讀書,可是孩子並不會因此就認為想要成功就得努力,反而會認為自己這種程度什麼都做不了,那麼根本沒有什麼讀書的必要,陷入自暴自棄當中,遺失了對未來的希望。對於成績不好的孩子,千萬不要只是多幫孩子報名補習班或是強化對孩子的管制,並不時嘮叨:「只有成績變好,才能上好大學、進入大公司。」過度強調成績的重要。父母應該要教會孩子認識,藉由念書可以獲得什麼東西、什麼又是念書的真正意義?

本文出自《史上最大教養戰爭!「沒意見爸爸」VS.「想太多媽媽」,57個教出好小孩衝突大哉問》尖端出版

資料來源http://www.babyou.com/index.php?do=news&locid=613&id=10619






********************************************************************************

提高孩子學習成績的十個好習慣
    1、養成學習有計劃的習慣。故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事實證明,要想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一定要幫助孩子學會制定計劃,最好學年有學年的總目標,學期有學期的規劃,每週有每週的計畫,每日有每日的任務。­
    2、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 習,是鞏固、提高學習成績的一個重要步驟,但是,即使家長不斷提出這樣的要求,很多孩子還是很少主動預習第二天要學的內容,這導致有的孩子上課只帶一雙耳 朵,連最簡單的東西都要等著老師告訴他。還有些孩子在上課前不預習,聽課時對老師所講內容的理解和把握就會大打折扣。所以,要想孩子提高學習成績,一定要 讓孩子養成預習的好習慣。­
   3、培養注意力集中的好習慣。 論是課堂45分鐘,還是回家做功課,注意力集中,對提高學習效率都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上課時不集中注意力,課堂學習的重點、難點孩子就難以搞明白,課後則 要花幾倍的時間才能補上。無論什麼時候學習,思想開小差、分神、小動作多、坐不住,這樣的孩子要想提高學習成績,那將是困難的。­
    4、養成學習認真的習慣。 時在家裏,家長要培養孩子學習認真的習慣。不能讓馬虎成為孩子的通病。比如,在孩子上學時叮囑孩子別忘記帶課本和學習用具;平時抄寫時要認真,些家庭作業 要督促孩子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但不能因為快就可以字跡潦草、馬馬虎虎。平時復習和作業一定要認真,還要有速度意識,在認真的基礎上,加強速度訓練,用時 多,即使對了也是潛在丟分,要避免小題大做­
   5、培養即錯即問的習慣。 些學生,作業本發到手裏,雖然上面有許多老師的訂正要求,可他們很少往心裏去,測驗題和考試卷基本都是只看看份數便仍到一邊,從不認真分析原因、檢查和修 改錯誤。更關鍵的是一些家長對此也不以為然。殊不知,沒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對此,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整理一個錯題集,每次作業、測驗和考試之後,讓 孩子將其中做錯的題目都記錄下來,這些很可能就是孩子的知識漏洞,家長要督促孩子經常看看這些題目,時間暢聊,那些知識上的漏洞就會不斷地被補上。­
    6、養成專心辦好一件事的習慣。 般人不可能同時高品質地做好兩項或兩項以上的事情,古人常說的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就是這個道理。所以,當孩子在家裏學習時,父母要督促 孩子,精神不能溜號,不能因為沒有老師的監督而做一些與學習毫不相干的事,比如擺弄小東西,一會出去喝點水,一會兒介面看看電視正在播放什麼節目。有的孩 子在家裏一邊聽歌以便寫文章、算題,美其名曰提高學習效率,其實這些習慣很不好,會大大影響學習效率。­
    7、保證學習時間。在家裏學習的時間每個人不一樣,也不固定,但是每天一定要能保證有一定的學習時間。學習不能完成憑情緒,情緒好的時候可以學到深夜,情緒不好的時候,就什麼都不幹了。知識需要日積月累,積少成多,丹田打漁兩天曬網,職能是事倍功半。­
    8、堅持每天學習。 子每天該完成的學習任務必須完成,不能高集中復習、臨考突擊,每天該記憶的內容也要及時記憶,不能拖遝、欠賬。有的孩子因為有時候留的作業少,不願意動書 本,就採取拖遝欠賬的方法。集中時間突擊平時就應該完成的作業,這是不可取的,因為考集中復習,臨考突擊學到的知識,不但數量少,而且品質差,經不起嚴格 的檢驗。­
   9、復習後再做作業。作業是要每個學生必須獨立完成的任務,它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鞏固所學的知識。如果孩子不求甚解地完成了作業,根本就起不到這些作用。孩子在做作業前,父母應帶指導孩子先看書,看參考資料,八所學的內容理解笑話了再做作業,以加深印象,達到熟練掌握所學知識的目的。­
    10、不懂要及時詢問。 些孩子容易害羞,雖然在學習時遇到許多沒有弄懂的問題,但他們在學校不敢問老師,回到家裏也不願意問父母。因為愛面子、不懂裝懂,不會的東西從來也不向別 人請教,實不可取。還有些孩子模模糊糊,似乎什麼都懂一點,但又沒有完全掌握。這個習慣也不好,一定要進行改變,否則,欠賬過多,到頭來貽誤的還是孩子自 己。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lele3109/article?mid=57416&prev=57610&l=f&fid=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