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淺談感覺統合與其遊戲

感覺統合在近年來,如雨後春筍般陳列在大家的面前,在坊間可
看到許多體能中心標榜,感覺統合真的如此神奇?可增加智商嗎?它
是一種教學法,還是只是一些硬體設備的總稱呢?答案是
──都不是。
  
它只是生理發展過程而已。有一位美國職能治療師A. Jean Ayres
她發現有些不是很嚴重的障礙小孩,為什麼他們的肌力會如此弱,協
調能力也不好,在學習穿衣服、或學校課業都有問題,甚至是專心處
理一件事都有困難。於是經過觀察與研究後,認為是大腦在處理外界
訊息的過程中產生了問題,於是發展出「感覺統合理論」
(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及感覺統合治療。
  
在這兒,筆者想澄清一點,特殊兒童有許多種類型,其個別差異
分常大,且各有其適合的治療及教育方式,感覺統合治療只是一種策
略,不可能適合全部有障礙的兒童,更不可能增加小孩的智商,但卻
可因感覺統合的改善,使學習能力增加。以另一個角度來看,如蒙特
梭利教學法,只是幼教界中眾多教學法的其中一種,並沒有硬性規定
每個幼教老師必須使用這一套教學法,且是否所有小孩在這種教學法
中都一定比在其他教學法效果較好呢?相同地,感覺統合治療也只是
職能治療師的眾多治療策略之一,職能治療師會根據專業知識及小孩
的個別差異性,根據不同的理論架構及處理策略,做最適當的處置。
  
既然大家對感覺統合如此有興趣,不妨來淺談一下,到底感覺統
合是什麼,它的發展情形及其有關的遊戲。

  
一個人是透過感覺系統來蒐集外界的訊息,再經過腦部的組織整
合,形成有意義且適當的行為。這一整個流程就是所謂的感覺統合。
對於剛剛落地的嬰兒,他們的感覺系統已發展好,所以他們能看見、
聽見、感覺自己身體各個部位,此時大腦對這些訊息的處理能力還未
發展,所以這些感覺均是無意義,但當小孩親身經驗這些感覺時,腦
部也開始組織這些訊息並找出它們的意義所在
(感覺統合的過程),故
「親身經驗」是小孩學習為人的第一步。
  
接著,讓我們看看腦部在每一時期,所發展的感覺重點為何?

一、胎兒期:
        有人強調胎教得重要性,就以感覺統合理論而言,在胚胎時期給
予適當的感覺刺激的確很重要,感覺系統在胚胎
()週時已發展成熟。
如同上述所說的,有親身經驗才能提供腦部訊息的機會,所以囉!當
感覺系統發展時,就是學習的開始。懷孕的媽媽,可千萬別忘記,坐
久了起來走走,做做簡單的運動:散散步、聽音樂、透過肚皮摸摸他
(),對小孩有幫助,媽媽也有益呢!

二、嬰兒期:
        此時小孩的移動能力是有限的,可能需由照顧者來設計情境及機
會,使小孩親身經驗,那父母,老師應如何設計這些經驗呢?其實很
簡單,小孩的主要工作是「遊戲」,也唯有「玩」才能吸引他
()
注意,所以照顧者可依小孩遊戲的發展程序,提供適當的玩具及空間。
其實一般幼兒發展書籍,都有提供發展的年齡及順序,但個別差異,
有些人會發展得比較快,反之,有些人則較緩慢。
       
此外,有一點值得大家省思的,仿間出現許多新穎的玩具,應是
現代小孩的福氣
(還有標榜感覺統合室裏色彩鮮豔的設施)。可是大家
回想一下,這些亮眼的設備,不就是我們小時候在公園裏的鞦韆、沙
坑、滑梯...而常常流連忘返;反觀現在的小孩,都被過度的保護,
父母常常害怕小孩受傷,而禁止小孩從事許多事,或者父母太忙了,
為了照顧方便,將其放置於一小空間
(如遊戲床),或無法與小孩一同
「玩」,隨便丟個玩具給他,於是剝奪小孩許多親身經驗的機會,也
阻礙學習為人的第一步,另外除了需要瞭解外界環境給予的訊息外,
「人」也是很重要的刺激來源,人的觸摸感覺正是情感滿足的起源,
也有安定情緒的功能,也是小孩學習如何與人互動的開始。
文自潛能開發部落格







淺談感覺統合與其遊戲-2

而什麼是感覺統合失調(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就像消化道消化不良一樣,並不是器官失去功能,而是無法有
效的運作。而感覺統合失調就是大腦無法以正常、有效率的來處理
外界給予的訊息,導致表現或行為並不是那麼恰當。為了使我們更
清楚瞭解感覺統合失調,先來看看感覺訊息與行為表現之間有何關
係。最左邊是一般兒童所需不同類型感覺訊息。聽覺、前庭、重力
與動作、本體覺、肌肉與關節、觸覺、視覺;往右接下來是將這些
感覺訊息整合過程的四個層次,也就是說括弧前的訊息整合好才有
括弧後好的功能出現。我們可看到前庭
(重力與動作)與本體感/肌
肉與關節結合形成眼球活動、姿勢、平衡、肌肉張力、重力安全感。

  另一組感覺訊息──觸覺可幫助嬰幼兒吸吮和飲食、及幫助親子
關係的建立。接下來第二階段由最基本的三個感覺
──觸覺、前庭
覺、本體覺組織成身體知覺、身體兩側協調、動作計劃、注意力、
活動量及情緒穩定。在這個階段,視覺及聽覺並沒有重要的貢獻,
並不是表示這兩者不重要,而是他
()的神經系統依賴更基層的感
覺。

  而接下來的第三階段聽覺及視覺進入這個過程,由前庭感、本
體感及觸覺組合起來的功能與視覺組織起來,行成手眼協調、視知
覺及從事有目的的活動等能力;另一組由聽覺與前庭感結合做為嬰
幼兒說話的基礎。最後將所有功能結合起來成為最終產物
(最後階
)。其發展的是專注的能力、組織能力、自尊、自我控制及自信心
、學業學習能力、抽象思考及推理能力,還有身體及大腦特殊分代
現象。由以上可知,要有最後產物良好表現,需要有良好的基本感
覺做基礎。









淺談感覺統合與其遊戲-3

對於感覺統合失調的現像,簡單地說,大致有以下情況:動作笨
拙、協調差、活動量過大或不及、知覺辨識差、感覺接受反應不正
常、學業表現差、自我形象差等。詳細的描述如下:

 A.運動方面(motor)方面:

        過動
(hyperactivity)──動作變化多,活動量大,不能相當地持久靜
                        坐,上課東張西望。

        粗動作及精細動作協調不好
(poor fine or gross motor coordination)─                        書寫、繪畫等精細動作困難、體態笨拙、動作統整作用
                        欠佳,如:跑、
跳、走 ..皆感生疏遲緩,常撞到東西
                        或平衡能力較
差,常常摔跤。

        動作笨拙(general clumsiness or awkardness) ──因有關動於動作
                        計劃
(motor planning)的問題,故導致動作行為笨拙;不
                        喜歡參與體能活動。

        發展不良或遲緩(poor or slow achievement of motor milestone)

B.
知覺(perception)方面: 


辨識方面
──
        聽覺(auditory)──不易分辨聲調,對於聲音的高低,緩急,純音與
                        雜音之分辨等
困難即是可能的徵兆。

        視覺(visual)──形像-背景(figure-ground)混淆,幾何圖形之模糊不
                        清,字體比
劃或偏旁之錯置等皆為其跡象。

        運動感覺及前庭感覺(kinesthetic & vestibular)──協調作用,方向
                        感,空間概
念,平衡作用等之缺陷上,有行動不穩,左
                        右難分,高低莫辨,輕重不明等。
觸覺(tactile)辨別不良。

C.接受反應方面:

        聽覺或視覺
──易被驚嚇或主動尋求此方面的刺激。

        前庭感覺及重力安全感──喜旋轉,對前庭刺激可無限量接受。當
                        腳離開地面時會顯
得不安,但可能在信任得人幫助下合
                        作;不喜歡把頭上下顛倒,如翻滾;對遊樂場的
設施或
                        會移動的玩具沒興趣;
對上車,上下坡活稍顛簸的路面
                        顯得緩慢或不安;不怕高,
不具危險意識。

        觸覺 ── 避免他人碰其臉,或不喜歡被剪頭髮及指甲;避免與他人
                        影身體上的接觸,
如:排隊時會保持距離;不喜歡人潮
                        擁擠之處,甚至沒有身體接觸也會顯得不安;但偶爾喜賴
                        在他人身上。

D.認知(cognition)方面:

    注意力
(attention)──

        →
容易煥散(easily distracted)──引起反應的刺激,都將會成為他注
                        意的目標,
如:上課時,很容易被格壁同學的動靜而分
                        心,為窗外的汽車聲所吸引,甚致白
日夢所干擾。
       →過度注意(excessive attention)──會過度注意不重要細節,如注視
                        插圖的某一
角,而忽略文字說明。
    記憶力(memory)──不好。

    定向能力
(orientation)──對於人、時、地、的定位有困擾。
大小、顏
                        色、形狀的概念
(concepts of size color shape)有困難。

E.心理社會(psychosocial)方面:

  此問題大都出現在學齡期的兒童、因其發現自己的學習或成效比一
般同年齡的差、
故易產生低自我概念及低自尊,也引發許多情緒上的
問題。


        如:不安〈
anxiety)、憂鬱 (depression)、甚至自殺(suicide)、挫折
忍受力低、
適應心環境有困難、處理事情缺乏計劃而顯得雜亂無章。

  以上所描述的現象是感覺統合失調的小孩可能會發生的特徵,且小
孩的個別差異大,並不是所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小孩症狀會相同;相反
的,同樣地症狀其造成的因素也有很多種,換句話說當某一小孩,有上
述所列的幾項特徵,則可尋求職能治療師,再做進一步評估,來確定此
小孩是否為感覺統何失調,還是由其他因素造成。

  感覺統合治療的治療效果與小孩的個別差異,是否伴隨其他障礙及
小孩與大人的配合度的影響。它的特色則是把治療遊戲化,透過目標的
活動,來促進神經系統自動化處理感覺訊息,表現出適當的反應,而不
是教導小孩特定的運動技巧。當小孩經過進一步評估確定有感覺統合失
調者,除了接受每週一至二次的治療外,家長、老師可配合治療師的治
療目標做加強。以下提供幾項遊戲及原則做參考:

眼球運動(eye movement)──
        在眼球的肌肉協調,視力(包括配帶眼鏡〉無問題時,我們較強調
眼球的追視能力,通眼球運動會融入手眼協調活動中,但如果小孩的能
力連追視能力都沒有時,就從單純訓練追視能力著手。


        例如:移動小孩正在玩的東西,要求其眼睛注意看。如果小孩對球
有興趣,在他的注意下,將球滾至一邊,要求他撿回。

姿勢(posture)、平衡(belance)──
        這兩者是有關連的,通常姿勢不良或姿勢控制能力不佳者,其平衡
能力也不會很好,也就是說,要有良好的平衡能力,要先有良好的姿勢
控制能力。


        如:依程度不同,給予不同的穩定度的平面。如要求其坐在平衡板
或滑板或
T字椅上而不跌倒,且標有正確的平衡姿勢出來(如快往左邊
倒時,身體會往右平衡回來)。

肌肉張力(muscle tone)──

        →
過低:跳床、衝滑板、大人抱小孩上下…等。凡是可以給予直線
                        加速度、皆為短暫增加肌肉張力。

        →搖晃,可使稽肉放鬆。如躺在吊床裏輕搖。

手眼協調(eye-hand coordination)──如投藍、套圈、桌上遊戲(如串
                        珠、走迷宮、沿線剪紙)等。

視知覺(visual perception)──即個體對眼睛所看到的做有意義的解釋。
                        如找出不一樣,或在一堆物品中找出所指定的東西。

身體概念(body percept)──
        即腦部儲存身體的一份地圖,它不用眼睛看,就知道手腳在哪
兒,
什麼部位在什麼地方,且會適當地運用。
        如:捉迷藏是發展空間認知及身體認知的好方法。

身體雙側協調(coordination of two sides body)──
        即身體兩邊可協調運用的能力,不論是 同時進行或是交替式的。
        如:雙手接球、雙腳跳或單腳跳、沖浪板(趴在滑板上、用手讓自
己移動)、提重物、推重物(車)。

動作計劃(motor planning)──
        指小孩組織、計劃、然後執行一個新的或沒嚐試過的能力。觸摸系
統是發展動作計劃最基層的原則。其順序是從簡單到複雜,由熟悉至富
有挑戰性。


        如:各種小孩的遊戲皆可。像是翻滾、跳、走、求類、環板,依程
度不同有各種玩法,迷宮、
跳躍障礙物、調繩....等。

活動量大及不專心──
        以感覺統合理論而言,是因警覺度不夠,才會有此現象出現。
          如:提供適當前庭(直線加速度)刺激或觸覺刺激。另外還要配合
行為改變技巧及環境佈置一同進行。

其他──

        1.
包春捲:將小孩用棉被裹起來,大人在上給予重壓,並命小孩掙
                           扎出來。此活動提供大量觸覺及本體刺激,也可建立身
                           體概念。
        2.城堡:利用大紙箱組合成可鑽、爬的城堡。此活動以小孩好奇本
                       性為出發點,可訓練
小孩如何運用自己的身體,進而瞭解
                       身體概念及空間概念。
        3.抓蝦:將撒了一地的小球(或小東西),一個個慢慢檢起來,可
                       訓練專注度、手眼協調、視覺運動。

  總而言之,感覺統合的遊戲是人人都可以給予的,但是具有「治療」
意義時,則只有受專業訓練的職能治療師才知問題在哪兒?及應如何適
當處理。

文自潛能開發部落格









家庭中的感覺統合失調訓練
  自90年代初興起的感覺統合訓練,是解決各類兒童行為問題的
一種切實有效的新方法。它使許多孩子的行為問題在快樂的遊戲中
不知不覺得到了改善,這種方法也很受家長們的歡迎,並悄然改變
著許多家長的育兒觀。但由於各種原因和條件的限制,目前,正規
的感覺統合訓練只是集中在相當有限的範圍之內,不能滿足大多數
家長的需要。而且,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關鍵在於預防,越早訓練
效果越好。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這裡介紹幾種由家長配合可直接在
家裏進行的遊戲訓練方法,既簡單有效又能促進親子關係,希望能
給家長們一點幫助或啟示。

前庭功能失調

        問題主要表現: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
小動作,聽而不見、久轉不暈,平衡能力差,雖看到了仍常碰撞桌
椅、門墻。

遊戲方法:

充分爬行


        要訓練寶寶爬行,出生後
28天內寶寶就具有爬行反射,每天讓
寶寶俯臥幾秒鐘,先鍛鍊頸部肌肉,使他慢慢能抬頭,用手抵住他
的雙腳,寶寶可趁勢向前爬,會爬後(約初生八個月後)再充分爬
行三
個月以上,儘量不使用學步車。可以專門準備一塊地毯鋪在地
上,讓孩子在上面爬,既保證了安全又使孩子有足夠大的活動區域。
爬行不足的孩子走路容易摔跤、磕磕碰碰。


平衡遊戲


        嬰兒期家長要多搖抱,也可以讓寶寶多坐搖籃,強化孩子對自
身重力感刺激的輸入。大一點的孩子要讓他們玩盪鞦千、走平衡木
等遊戲。

飛機遊戲
        由家長仰面平躺,向上伸出胳臂,雙手頂住孩子的前肩,並彎
曲雙腿用腳托住孩子的腹部,孩子則頸部抬高,雙臂張開,雙腿並
攏伸平,做成飛機模樣。這時,可做前後左右的搖動。

搖擺毛巾遊戲
        用毛巾將孩子包在其中,由父母各拉一頭,左右或上下搖動,
也可在擺動時指示孩子向固定目標投球。

觸覺過分敏感

        問題主要表現:偏食、挑食,不愛吃菜;吃手或咬指甲;情緒
不穩定,愛發脾氣;陌生環境膽小、怕黑、粘人或緊張、退縮,不
敢表現;對小傷小痛特別敏感;不合群或不會和別人玩,愛惹人。

遊戲方法:

洗澡遊戲


        1.
冷熱水刺激:在安全範圍內,讓孩子感受不同的水溫帶來的
                                   刺激,可以主要由手來感受,家長也可先做示
                                   範,並觀察孩子的表現。

        2.
梳頭遊戲: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孩子的頭皮,並順其勢梳頭,
                               也可以讓孩子自己來,對手指的精細運動和了解
                               自身形象都有幫助。
 


        3.
麻布刷身遊戲:用麻布以中等力度刷孩子的手臂、前胸、後
                                       背、足部,可以邊講故事或唱歌,保持輕鬆
                                       氛圍,以免孩子緊張。也可用毛巾、海綿、
                                       軟刷子等替代。

抓癢遊戲

        讓孩子躺在床或沙發上,抓撓他的腋下、胸口,依孩子的反應
來控制用力的大小和刺激的強度。如果連一些常需接觸他人的部位
也有強烈的反應,則需加強此遊戲。


毛巾捲遊戲


        找一條略微粗糙的大毛巾,將孩子整個捲起來,再輕輕滾動或
下壓,也可用雙手輕輕抱緊孩子身體的各部位,強化各部位的觸覺
感受。


沙土遊戲


        將淘洗乾淨的細沙放在大盆裏,讓孩子在裏面玩耍,尤其要適
當增加沙土與孩子身體的接觸面。沙土可由紙、樹葉、米、豆等代
替,此種遊戲更適合在沙灘上進行,鼓勵孩子在沙土中建立自己理
想中的世界。


墊上遊戲


        讓孩子在地毯上雙手抱頭,向左右兩個方向滾動,對運動企
劃、觸覺、自我形象都有益。另外,還可練習前滾翻和後滾翻,對
觸覺、動作平衡、協調都有幫助。


小刺球遊戲


        用帶突起的小刺球在孩子身上滾動或輕壓,四肢和前胸可以由
孩子自己來完成,後背則由家長輔助進行。

本體感失調

        問題主要表現:動作協調能力差,笨手笨腳,做事拖拉、磨
蹭,語言表達能力差,缺乏自信、消極退縮、不敢表現。


遊戲方法


從小抓起,多多活動


        要注意手指小肌肉的精細運動訓練,可根據孩子年齡、能力等
特點,自行設計抓、握、捏、扔等遊戲,如擺積木、投球、捏橡皮
泥等。尤其應注重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上幼兒園之前要學會洗
手、擦臉、剪紙以及自己擦屁股。之後要練習拿筆、拿筷子、繫扣
子、繫鞋帶等。

球類運動

        球類運動對小肌肉、大肌肉協調以及反應速度、靈活性都很有
幫助。三
歲左右的孩子要訓練他們拍皮球,要求他們左右手交替
拍。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訓練他們打乒乓球和羽毛球,由簡單的分解
動作開始,堅持下去,對注意力、手眼協調以及將來學習能力很有
好處。


多多表達


        為孩子提供適宜的語言環境,多和孩子交談、講故事,鼓勵孩
子表達自身的需要和感受,逐漸學會準確描述身邊的事物,善於發
表自己的看法,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想法,用欣賞的眼光去發現孩子
的細小進步,進行表揚,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學做家務


        適當地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是培養意志力、責任心、自信心,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有效途徑。四
歲左右的孩子有積極參與家務的
要求,家長要抓住這個時機,不
能因為覺得孩子小或做得不夠好就
剝奪了他們練習的有利時機,包辦代替只會導致孩子笨拙、懶惰、
意志力差、缺乏自信以及沒有責任心。家長應耐心地教會孩子逐漸
從事各種家務,並在一定程度上讓孩子長期承擔某項任務。

        總之,兒童早期要多撫摸、多搖抱,儘量母乳餵養,多和孩子
說話,多逗笑,增加語言資訊刺激,四
歲之前不要限制孩子吮手、
噘嘴、咬毛巾被,只要保持清潔,唇部運動有利於語言的發展。四
歲之後,隨著注意力開始逐漸指向外界,上述問題會自行緩解。要
讓孩子有機會哭,練習聲帶發音。這些無疑都對語言的發育有利。

        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問題,參考上面的方法,自行制定一
套重點明確、循序漸進的訓練計劃,然後進行訓練。統合訓練一般
都要經過二至三
個月的時間堅持 去做,才會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
當然,我們更希望感覺統合成為一種觀念,滲透在每個人的生活裏
面,因為它會給喜愛它的人們帶來成長和希望、健康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