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兒童語言發展

復健科 王國慧 語言治療師(882)
「醫生,我的孩子兩足歲了,都還不會講話,怎麼辦﹖」「都已經三歲了,還只會叫爸爸、媽媽」「我的孩子都聽得懂,就是不開口講話」這些都是在語言治療門診 裡,常聽到小朋友爸媽焦急的詢問。到底兒童要幾歲開口說話﹖三歲的小孩該會使用多少的語言,才算正常﹖是什麼原因造成兒童語言發展遲緩﹖如果孩子真的語言 遲緩,家長又該如何教育呢﹖

一般的兒童語言發展
根據以往的研究與觀察,我們發現一般的兒童語言發展有其一定的順序,首先是
()哭聲和愉悅聲:幾乎每一個新生兒都有發聲的能力,而父母對嬰兒不舒服時的 哭聲及快樂時的愉悅聲有適當的反應,是鼓勵幼兒語言發展的第一步。
() 牙牙學語:約在二至四個月左右開始出現,嬰幼兒會發出一些簡單但無意義的聲音。因 此有時候父母親會回憶說「他很小的時候曾經會叫爸爸、媽媽,但是後來就不叫了」但此時只是嬰兒自我玩弄不預期且無意涵的發聲。失聽的嬰兒也有此一階段,但 因聽不到自己的聲音回饋而日益減少發聲。
()社交性發聲:約五、六個月大,開始會利用不規則的聲音與外界溝通。
()語調練習:到了八個大,雖然聽不懂 小傢伙的用詞,但已有頗似大人講話的語調。
()第一個字:通常是出現在十至十八個月大時,並且先有一般的理解能力後,才開始說出有意義的話。
()呢喃 兒語:十八個月大後,隨著肢體動作的成熟,幼兒可以配合著手腳功能一起玩聲音的遊戲,如:一面玩車、一面發叭!叭!。此時大概可利用十至二十個有意義的字 來進行多方面的溝通。
()鸚鵡式學語:兩歲的幼兒開始重覆大人說的話,直至約兩歲半時逐漸消失。
() 語言交談:鸚鵡式學語後減少後,幼兒開始與大人真 正的對話,並隨著年齡的增加與經驗的累積,語言能力也急速增加,但由於字彙的缺乏,卻急於表達自己的意見,有時幼兒便出現發展性的口吃,但只要父母有耐 心,同時使用簡短易懂的字眼和不疾不徐的說話速度,以輕鬆的態度面對,給予幼兒一個好的典範,一般來說,七歲以前講話不流利仍算是正常的範圍。


語言發展遲緩的重要界標
每個孩子語言發展的速度略有不同,雖然如此,但仍有一些重要的參考界標,來訂定是否有可能語言發展遲緩:()至兩歲仍無任何語彙出現。()至三歲仍無 任何句子出現。()三歲以後說話模糊不清難以理解。()五歲以後,句子仍常有錯誤。()越長大越不說話。遇到這些狀況時,最好早日尋找專家協助診斷 和訂定教育計畫。


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
原因相當的複雜,主要有下列幾項:()聽覺障礙。()神經或大腦傷害。()情緒障礙,如自閉症兒童。()環境剝奪,如父母無暇與幼兒互動或過分溺愛,沒有讓幼兒學習用語言表達需求的機會。()智能不足所表現的語言發展遲緩。


教育的原則與方法
語言發展遲緩的小朋友需要的不只是幾節課的訓練,而是教育,是一個經年累月的培育態度,並且重要的是要有愉快且具刺激誘發的學習氣氛,才能有效的增進幼兒語言發展。加強教育的方法可以有下列幾個方向:
()建立聽覺學習:鼓勵幼兒注意聲音刺激,尤其是聽能損傷的幼兒。
()發展語言能力(理解認知)認知理解能力永遠早於語言表達,因此利用每一時機多跟小朋友「說」「說」事物,並可自然的改變姿勢與幼兒面對面互動,但不要勉強孩子站在你面前聽你說話,因為這對他來說是無趣而且難以控制的事。
()鼓勵發聲:當幼兒有能力模仿發聲時,要求他必須適當的模仿出聲,才滿足他的需求,使其瞭解語言工具對他意願滿足的重要性。而當幼兒開始模仿發聲時,不管對錯,只要其願意嘗試,我們都要鼓勵,即使只是口頭讚美,都是使其願意繼續學習的動機。
()模仿動作與發音:最有效的是「玩」聲音,例如:玩火車遊戲,一邊擺動雙手,一邊發出鳴……七恰七恰;或是模仿動物叫聲。重點是要用「玩」的態度,才能吸引幼兒學習模仿。
()口腔動作:這是針對一些在生理上有特殊障礙的小朋友,分別對其呼吸(如:練習吹氣)、唇(如閉唇親親)、舌(上下左右外內動)、下顎(大口咀嚼餅乾)等做動作練習,以加強說話所需的口腔功能。

雖然我們期待每一個幼兒都能與我們好好的進行語言溝通,但是,有一些小天使因為不可抗拒的原因,如智力嚴重不足或口腔動作限制,不能用一般語言與我們溝 通,這個時候,基本的非口語溝通技巧,如手勢。以及輔助性工具,變成了另一項選擇。總而言之,語言的最終目的是溝通,因此只要能達到此目的,使用的方法, 就要靠我們的智慧與包容。

參考:高醫醫訊月刊第十八卷第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