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12月4日 星期二

改善幼童偏食問題 營養師:四歲是關鍵


更新日期:2010/03/15 17:24
根據最新的研究,孩子偏食的問題愈來愈嚴重,營養師指出,偏食將影響孩子的腦力與身體肌肉發展,更會影響學習表現,建議家長要改善孩子的偏食習慣,四歲是關鍵時期,只要家長在餐點上多用心,就能愈早改善孩子偏食的情況。


家長們是不是也常有這樣的煩惱呢?「我的小孩從小就不喜歡吃青菜、喝開水,常會便秘,每次都要邊哄邊騙才願意吃!」


根據一項研究,2到4歲的孩子,63%有偏食問題,宏恩醫院營養師劉怡君表示,偏食的行為不改善,會影響兒童腦部、身體肌肉的發育,引起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低落或脾氣暴躁,如果要矯正偏食的習慣4歲更是關鍵期。


劉怡君營養師說,孩子年紀越大自主性越強,對於沒有試過的東西會更排斥,而且四歲左右的孩子也比較容易溝通,所以父母在這時候就要多讓孩子嘗試不同的口味,讓孩子從小就接受蔬果。


劉怡君營養師建議,小孩子偏愛酸甜的口感,家長可以利用蔬果五彩繽紛的顏色、改變烹調方式,像是切丁、作成動物造型引起孩子興趣,在絞肉中增加蔬菜、蘿蔔泥,也可以讓孩子逐漸習慣味道,或者是讓小朋友自己動手,有參與感,也比較願意接受蔬菜。


為了幫助家長輕鬆準備營養均衡的餐點,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20號也將舉辦「小小主人翁魔法餐」,由營養師介紹如何將蔬菜水果變身孩子喜歡的漢堡飲食,歡迎家長報名。


圖說: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的「小小主人翁魔法餐」,提供纖蔬超人漢堡、優格水果沙拉、紫菜苜蓿芽捲、三色洋芋泥等餐點教學。


(2010/3/15 下午 05:24:05 張毓芹)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a26567485/article?mid=2697&prev=2822&next=2616&l=f&fid=9






********************************************************************************
矯正幼兒偏挑食 別心焦照步來
文/林捷忠
曾有調查顯示,全台約有6成的幼兒出現偏、挑食行為。大部分的父母認為,孩子偏、挑食是短期的行為問題,時間久了,或是孩子長大就會自行改善,卻忽略了行為的養成並非一朝一夕,如果偏、挑食行為不改善,長期下來可能會造成嚴重的生長發育問題,並有礙親子關係。
不少家長面對幼兒偏、挑食時,容易出現焦躁、氣憤,進而沮喪等負面情緒,連帶影響幼兒的用餐情緒,更會造成親子間的關係緊張,導致家庭氣氛低落。
解決孩子偏、挑食行為三步驟︰1.檢測、2.行為改善、3.補充均衡營養。建議家長面對偏、挑食的幼兒,可進行下列步驟進行改善:
1.「檢測偏、挑食類型」:根據國外引進且在國內數家醫學中心進行過的偏、挑食診斷工具(IMFeD),可將偏、挑食幼兒分成「只吃少數幾種食物」、「精力充沛卻很少肚子餓」、「害怕吃東西」、「家長過度擔心孩子吃得不夠營養」、「具潛在疾病問題」、「被忽視」六大類,前4種為常見的偏、挑食孩童。
三步驟 針對不同類型不同處理
針對不同類型的偏、挑食幼兒,有不同的行為改善對策,建議家長可上www.imfed.com.tw進行初步檢測,再將檢測結果帶至醫療院所諮詢醫師,以判斷偏、挑食類型。
2.「簡單八大餵食原則,改善幼兒用餐行為」︰用餐時間不看電視、不給玩具,以免讓孩子分心;固定三餐餵食,增加用餐時的飢餓感;限制用餐時間的長度(最好不要超過半個小時);選擇適合幼兒年齡、口感的食物(大人的食物有時候對幼兒來講太硬了,並不適合);允許孩子用餐弄髒、弄亂餐桌;鼓勵孩子自行進食;用餐時父母保持中立態度;持續提供新食物給孩子。
不同類型的偏、挑食孩童有其不同的解決方式,根據表徵找出類別,並且針對類別進行處理︰
◎只吃少數幾種食物
●表徵︰特定不吃某種質地、氣味、顏色等性狀的食物,例如:不吃青菜類、不吃固體食物等。
●改善建議︰家長先從孩子可接受的食物下手,並保持中立的態度,在孩子面前嘗試新食物,引發孩子有興趣嘗試。
◎精力充沛,卻很少肚子餓
●表徵︰對周遭的事物充滿興趣,唯獨對「吃」興致缺缺,常常只吃幾口就飽了。
●改善建議︰家長要求孩子用餐時間坐在餐桌旁用餐,且餐與餐之間不供應其他的食物,來增加孩子的飢餓感。
◎害怕吃東西
●表徵︰常藉由哭鬧、弓起身體、不張開嘴巴等行為來拒絕進食。
●改善建議︰家長可用其他餵食器具或在孩子想睡覺時餵食,以降低孩子的敏感度。
◎家長過度擔心孩子吃得不夠營養
●表徵︰孩子長得較瘦小,或是吃得不多,但整體營養是均衡,發展是健全的。
●改善建議︰家長不用太過擔心,仍有疑慮可至醫療院所請醫師評估孩子的生長狀況。
家長得有耐心 矯正期至少3個月
3.「3至6個月行為矯正期,補充均衡營養」:偏、挑食幼兒要改善行為,需要經歷一段較長的行為矯正期,約3至6個月不等,但長期營養攝取不均衡仍有礙成長與心理發展,因此在行為矯正期間,可選擇搭配均衡營養補充品,幫助孩子在矯正期間仍可以攝取足夠熱量及均衡的營養素,不僅可避免幼兒生長發展不均衡,也可幫助家長緩解焦慮感,循序有耐心地改善幼兒偏、挑食問題。
(作者為台中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肝膽胃腸科主任)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9573&prev=19649&next=19552&l=f&fid=28








*********************************************************************************

寶寶厭食是媽媽“培養”出來的

寶寶的吃飯可是大問題,媽媽們從來都是高度重視。但有的寶寶就是給面子,不愛吃飯,不好好吃飯,哄著餵、追著餵,盡量做他愛吃的菜,讓媽媽費盡心機。建議媽媽這時候最好先做個“自我檢討”,看看寶寶的“ 厭食症”是不是你無意中培養出來的

1.輔食添加不當
一 個4歲男孩的媽媽,來找我們諮詢孩子厭食的問題。這個男孩還在嬰兒時期,只要聽到媽媽說:“寶寶再吃一口吧!”便立刻放聲大哭,就像條件反射一樣。而他的 媽媽當時並沒有發現問題的根源,總是著急,整天追著餵,每頓飯都是“餐桌大戰”。而媽媽並未意識到,她一直以來就是以強迫的方式讓孩子吃飯的。

給寶寶開始添加輔食了,很多媽媽都擔心寶寶的營養不夠,或者認為孩子的好胃口是“揣”出來的,所以總是希望寶寶能多吃。

可是,嬰兒都很“誠實”,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吃飽了奶,不餓了,自然對輔食興趣不高。如果媽媽強迫他多吃,時間長了他就可能從單純的反抗進食發展為從心理上反感進食。

所以,在嬰兒期添加輔食的時候,要考慮到寶寶的接受能力和食量,控制好食量與進食時間,不能剛餵飽了奶又很快餵輔食,一味地“揣”孩子,那樣,不僅達不到增加營養的目的,嚴重的還會給寶寶在心理上造成障礙,真的發展成厭食了。

2.咀嚼訓練不夠那天去一家幼兒園,剛入園的小班裡有個小姑娘讓老師直發愁——她吃不下飯,甚至“絕食”。我們仔細觀察了這個小姑娘的吃飯情況,原來,他的問題在於根本不會吃飯!她似乎只知道吞嚥,飯菜很少在嘴裡嚼。

老師說,她第一次在幼兒園吃水果,拿著一個橘子發呆,就是不知道怎樣才能吃到嘴裡,老師只好一一瓣地餵她。

因為總有不會吃的東西,她既怕小朋友笑話,又怕老師批評,吃飯又成了她小小心靈中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而厭食。

我 們又透過小姑娘的媽媽了解到,她在家裡很少吃真正的“飯”。雖然她已經三歲了,媽媽還是盡量把食物弄成糊糊,所有水果都做成果汁或果泥,因為她聽說過小孩 子被食物嗆住、噎住的事故,並且她認為水果的營養精華都在果汁裡。這樣一個對女兒呵護倍至的媽媽就培養出了一個不會吃飯的孩子。

寶寶一出 生就有吸吮的本能,但咀嚼卻需要後天訓練。這種訓練應該寶寶4個月添加輔食時開始,6-12個月是關鍵時期,有資料顯示,據日本對近5000所幼兒園進行 的調查表明,在14.3萬2-5歲兒童中,不能很好地咀嚼固體食物的佔17%,咀嚼時從嘴裡漏飯的佔2%,不能很好吞嚥的佔4.3%,不到吃飯時間肚子就 餓的佔2%,交談時不能靈活運用舌頭的佔6.5%,嚴重偏食和表示不願吃飯的佔13%。由此可見,咀嚼訓練並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會不會吃飯的問題。

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吃飯是人類的本能,如果你的愛剝奪了孩子的某種本能,這愛就適得其反了。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8582&prev=18594&next=18574&l=f&fid=28







*********************************************************************************

嬰兒每天換新菜 長大不偏食



現代兒童嚴重偏食,根據研究發現,孩子在嬰幼兒時期,若能輪著嘗試不同蔬菜,未來孩子對新的蔬菜接受度高,若剛開始出現排斥反應,至少應該嘗試餵食六至八次以上,七成以上的孩子會願意接受該蔬菜,甚至愛上。
瑞士洛桑雀巢研究中心針對「如何提升嬰幼兒對新奇的、健康的食品的接受度」進行研究,發現經常更換、持續嘗試七到八次,可以增進孩子喜愛蔬菜。
針對法國、德國即將進入副食品時期的6到12個月嬰兒,以連續九天提供不同蔬菜的方法,來觀察嬰幼兒反應,共分成三個觀察群組:「九天均提供相同蔬菜」、「每三天更換一種蔬菜」和「每天更換蔬菜 (三種不同蔬菜輪流)」。
研究結果顯示,每日提供不同食品的嬰幼兒,對各種不同的新奇的蔬菜接受度愈高。此外,又以每天更換不同蔬菜的嬰幼兒,比每三天更換一種蔬菜的嬰幼兒接受度更加有效。
如果嬰幼兒對食物表現出二或三次的排斥情形後,母親常常會立即停止餵食這項食物,即便是有益健康的蔬菜,孩子恐怕因次錯過喜愛該種蔬菜的機會。
針對7個月大的嬰幼兒進行研究,經過七至八次的嘗試餵食後,超過七成的嬰幼兒會願意接受,從原本的排斥變成喜歡,甚至在九個月之後,也有63%的寶寶願意持續食用原本排斥的食物。
主導此研究的營養專家Andrea Maier博士表示,嬰幼兒或許一開始排斥某些特定蔬菜,但是父母親不應該太快放棄餵食這些健康食物,而更應該持續積極鼓勵小孩吃健康食物,他們能學習享用並且喜歡這些有益健康的食物。
蔬菜 常吃就習慣
根據調查,國內三成孩子不吃青菜。爸媽先別氣餒,董氏基金會提醒,高麗菜始終是孩子最愛的青菜,佔據冠軍寶座20年,從來沒變過。專家建議,利用顏色、遊戲,製造吃青菜的樂趣,或是同儕、崇拜心理,也可以增進孩子吃青菜的意願。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說,在調查孩子吃蔬菜的研究中,發現高麗菜始終是孩子的最愛,高麗菜佔據冠軍寶座長達20年,六、七年級生們,對於高麗菜的喜愛從來沒變過。
她說,高麗菜口感脆、滋味甜美,不會塞牙縫。更重要的是,高麗菜的可近性高,水餃、包子、羹湯等都會放高麗菜,常吃就會習慣,習慣就會喜歡,顯示孩子喜不喜歡該食物,與接觸經驗有極大的關係。
同儕、崇拜者吃的食物,也能吸引孩子吃該項食物,因此父母不要苦著臉吃蔬菜,愉快的吃菜表情,會讓孩子也喜歡該蔬菜。
此外,孩子吃飯不專心,往往招來父母一頓罵。許惠玉建議,惡劣的印象會讓孩子討厭該蔬菜,應該創造吃的樂趣,例如將楊桃橫切成星星造型,蔬菜擺設成人臉造型等等,確實可增加孩子吃的意願。
孩子通常不喜歡有怪味道的蔬菜,例如苦瓜、茄子、青椒、韭菜,這些蔬菜通常被列入孩子討厭的名單中。而「曝光度」高的小白菜、青江菜等常見蔬菜,則較受孩子喜愛。
若是孩子表現出不喜歡某種蔬菜,許惠玉表示,不要強迫孩子吃,但是應該隔一段時間持續嘗試,就像高麗菜一樣,經常吃就會習慣,習慣就會喜歡。
【聯合晚報】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1951&prev=11959&next=11944&l=f&fid=28






********************************************************************************

打開寶寶的嘴 偏食不要來

對一歲多的小孩而言,「玩」似乎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吃飯永遠擺在第二位,睡覺則是第三位!媽咪在準備食物時,往往很辛苦地煮了一鍋很滿意的「營養品」,小朋友就是不賞光
偏食小孩一定瘦瘦的?
許多人總覺得偏食小孩什麼都不吃,一定是「排骨酥」,其實不然。偏食只特別對某些食物排斥或吃得少,造成營養不均衡,可能不喜歡吃青菜,而米飯類、魚肉奶蛋都很愛吃,也愛吃餅乾。這樣的小朋友熱量攝取足夠,不一定會瘦瘦的。
不吃米飯會因熱量攝取少,妨礙成長與減損活動力;
不吃肉魚蛋豆製品,會因蛋白質不夠,影響免疫力與發育;
不吃蔬菜水果,會因纖維量太少,造成大便較乾硬,也可能因某些維生素礦物質攝取較少,影響日常活動與對疾病的防禦力;
正餐吃得少,喜歡吃餅乾喝果汁,可能會因吃了太多蔗糖,蛀牙提前發生,並造成虛胖。
如何讓寶寶嘴巴打開?
1.食物太硬吞不下
長牙的小朋友,食物質地會影響吞進或吐出。牙齒功能裡,門齒只負責把食物咬斷,真正磨食物的是臼齒。有些絞肉或魚末如果煮得太硬,寶寶沒辦法好好吃。媽媽測試食物硬度時,不可用大人的標準,建議先吃一小口,模擬寶寶咀嚼模式測試,如果寶寶牙齒長得不多,則用舌頭輕嚼,這樣就可判斷食物軟硬合適度了。
2.有特別的食物喜好
試著找出小朋友的特別喜好,某些食物也許第一次不吃,換個時間以不同方法呈現,或與喜歡的食物搭配,小朋友就會一口接一口。
3.冷冷的食物不好吃
您有沒有吃過冷掉的糊餐或稀飯?真的不好吃!對於吃飯慢的寶寶,我們餵的糊餐或稀飯,可能吃幾口之後就變冷了,吐出來的機率就更大了!如果寶寶有類似情況,可以把食物弄熱些,香味四溢會增加食欲!
4.吃東西的時間太近
有時怕小朋友吃太少,給他吃一些餅乾、果汁、水果,試想如果11點吃了兩片餅乾,喝了一些果汁或一大瓶奶奶,12點怎麼還能好好吃飯!寶寶吃飯與點心、牛奶的時間,要做良好的規劃與搭配,才不會影響正餐,誤以為寶寶不喜歡吃今天的午餐或偏食。
5.爸媽的飲食習慣影響
小朋友的飲食是主要照顧者準備的,若他們有特別的飲食習慣或喜好,也會影響寶寶。爸媽不吃苦瓜,小朋友從小沒吃過,長大很可能也不吃阿公阿媽喜歡買餅乾飲料給乖孫子吃,小朋友可能從小就會養成吃零食的習慣保母家煮東西口味重,寶寶可能養成喜歡吃重口味的習慣。好好檢視自己的飲食,是否影響下一代?
6.玩勝於吃
「玩」是小朋友每天最重要的功課,從遊玩中不斷學習成長,但小朋友也有因為想玩而不想吃飯的時候。試著把玩與吃飯時間調整搭配,慢慢建立全家一起吃飯的模式,或增加食物的色香味吸引小朋友,就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
寶寶偏食是常見的問題,不要用強迫方式,所謂「不愉快進餐氣氛下沒有佳餚」,也會讓寶寶對食物留下壞的記憶。
寶貝成長營♂腸胃&過敏知識推廣  整理匯集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1855&prev=11910&next=11795&l=f&fid=28






*********************************************************************************

想讓囡仔乖乖吃飯 有撇步

【聯合報╱俞麗錦/中華民國女中醫師協會理事長】 常聽父母抱怨小朋友不愛吃飯,親子間為了吃飯弄得劍拔弩張;有些小朋友挑食,好說歹說,就是不肯把碗裡的飯菜好好吃完,家長頭痛萬分。
就中醫理論而言,食欲不振是因脾胃功能低落所致,只要調和脾胃、恢復運化功能,食欲自然就會好起來。若小朋友不想吃東西還強迫他進食,反而會嘔吐、腹部脹氣。
小兒厭食通常發生在1至6歲間。有些小朋友愛吃零食、飲料,正常用餐時間吃不下飯,這種不良飲食習慣會損傷脾臟和腸胃,甚至妨礙日後生長發育。
改善孩子食欲,首先要有固定的進餐時間,且一餐飯約在30分鐘內完成,不可拖太久。其次,不可讓小孩邊看電視邊吃飯,或者東奔西跑,不吃完不可離座。用餐時的氣氛也重要,切勿在飯桌上訓斥,甚至體罰,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
年幼的孩子,家長可從旁協助用餐,選擇圖案生動、大小合宜,適合幼兒抓握的餐具,克服使用餐具的困難。這些輔助材料也是刺激兒童食欲的方式之一。
若幼兒牙齒尚未發育完全,父母可協助將粗硬的食材以食物調理機打碎或磨成泥狀。
想讓孩子乖乖吃飯,菜色須多下工夫。父母可以把幼兒原本不喜歡的食物,例如紅蘿蔔、蔬菜、魚肉等切細,拌入湯中熬煮;或加入麵粉、蛋煎成餅狀,當小點心食用;或將菜餚拼成可愛的圖案,讓小朋友感覺進餐是件有趣的事。
兒童厭食,並非無理取鬧。父母要關愛孩子而不是溺愛孩子,無限制地縱容,只會加重孩子偏食、厭食的情形,長久下來,營養失調,導致生長遲緩、免疫力降低、感染疾病,反而賠上了健康。
以下提供兩道提振幼兒食欲及腸胃機能的食療藥膳:
{1}扁豆山藥粥
功效:健脾養胃、止腹瀉,治療脾胃虛弱、食欲不振等症狀。
材料:炒扁豆40g、懷山藥40g、炒麥芽25g、米50g、水1500毫升。
做法:水1500毫升加扁豆及米共煮粥,懷山藥及炒麥芽後面再加入。最後加入鹽適量調味即可食用。
{2}陳皮山楂粥
功效:促進腸胃分泌消化液、幫助腸胃蠕動、增進食欲。
材料:陳皮2g、山楂2g、白米1/3杯、水400毫升、糖少許。
做法:山楂加400毫升水,用小火慢熬煮出味後,濾掉山楂,陳皮切絲,米洗淨泡水1小時。深鍋內放入米及水,用大火煮開後改小火,加入山楂汁及陳皮絲慢煮成粥。
(作者亦為汐止世樺中醫院長)
【2007/08/14 聯合報】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0595&prev=10598&next=10519&l=f&fid=28






******************************************************************************

讓孩子乖乖吃飯 營養師撇步大公開
2011/12/07 【健康e療網/林怡亭報導】


許多家長長擔心:「我的孩子只吃肉不吃青菜,怎麼辦?」、「我的孩子不吃飯只吃零食」、「我的小孩一頓飯常要吃三個小時。」。營養師表示,以上家長的煩惱,都是孩子偏食現象。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營養師詹雅涵表示,長庚兒童醫院研究發現,24歲的孩子,63%有偏食問題,值得注意的是,有49的父母以為自己孩子飲食營養正常,事實上,小孩已經有偏食情況出現。因此,讓偏食的孩子輕鬆吃完一頓飯,父母需用點心。

詹雅涵說,「偏食」是指孩子的飲食中偏向多吃或拒吃某一大類食物,造成營養攝取不均衡。嚴重的偏食常會有食慾不振的情形,易造成營養素攝取不足,導致生長遲滯、學習發展障礙,進而引起免疫力不足、情緒不穩定等現象。

但「挑食」是指孩子只排斥某樣食物,但可利用同類中其他食物取代,對孩子身體健康影響不大。但如果硬強迫孩子吃下去,反而會造成孩子對食物反感,可以漸進式增加不喜歡食物的份量,或變更烹調習慣,逐步改善飲食習慣。

詹雅涵表示,若孩子曾有不舒服或不愉快的進食經驗,如曾經被熱湯燙到嘴巴、被魚刺梗住、食物口味太重、太怪、太苦等,皆會影響孩子對食物的主觀性不良印象,造成孩子對這類食物產生恐懼及排斥現象。

她建議父母,食物應多樣多變化。一成不變的食物型態或供應內容,造成孩子接受度降低,甚至因食材變化太少造成營養不均衡。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食物的質地需搭配不同的發育階段而有不同的食物供應型態,依據孩子的成長情況調整飲食質地,訓練孩子咀嚼及吞嚥能力,並能提供多樣化的食材及營養素。

詹雅涵提醒家長,別讓孩子邊看電視、邊用餐,電視中精彩畫面分散孩子的食慾,可能影響正餐食量不足,餐間飢餓時以零食補充。這樣不定時、不定量的飲食行為,造成正餐、點心及零食不分的情形,恐影響了正餐的攝取。

同時,對於幼兒不喜歡的食物或有偏食傾向時,用強迫行為讓幼兒進食,可能增加對此類食物的反感,造成嚴重的偏食習慣及神經質。應定時定量給小孩食物。孩子的飲食為3正餐加23次點心,並且要避免隨性的飲食模式,照顧者應掌握孩子的用餐時間及食物份量,建議正餐用餐時間以不超過50分鐘為原則。

詹雅涵說,製造愉快的用餐環境、適時給予營養指導或讓孩子一同幫忙煮菜,不僅可以增加親子感情,也可增進食慾,讓飯菜味道加分,孩子會吃得更開心。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59014#ixzz1n7gDm2S2
托盤附蔬果圖 可改善孩子偏食習慣
2012/02/06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


兒童偏食問困擾著許多父母,尤其是很多孩童不願意食用蔬菜。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人員研究指出,在學童午餐托盤上附上蔬果圖片,讓比較多的孩童食用蔬菜。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人員盡行對照研究,分別觀察800名幼稚園至國小孩童在午餐托盤上附上圖片及未附圖片時的飲食行為,發現附上蔬果圖片時,相對於未附圖片的時日,食用蔬果的孩童比例出現有意義的增加。

兒童成長發育與遺傳、成長所需要營養素、運動、睡眠以及心理等方面都有關。此外一些有可能造成阻礙小孩成長疾病,如內分泌異常或一些腸胃道疾病、或者是偏食習慣等都會造成營養不良的問題。因此預防疾病、培養良好飲食衛生習慣、營養均衡,是讓兒童身體順利發育成長的重要因素。

每個青少年的成長發育期也不盡相同。一般1213歲為男性增長高峰,910歲為女性的增長高峰。人類有兩階段生長加速期,第一階段是新生兒出生到六個月,第二階段則是青春期,飲食的均衡有助孩童的正常發育。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69589#ixzz1n7gjXnns
 Power By udn.com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9696&prev=9704&next=9687&l=f&fid=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