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教養和教育 + 你希望教出怎樣的孩子?父母教養的矛盾!

本篇作者 : 劉炯朗 】(選自  聯合副刊)
2004年總統選舉的時候,在一場候選人的辯論會上,黃崑嚴教授向兩位候選人請教:「什麼是教養?」後來黃教授寫了一本書,書名是《談教養》。什麼是教養呢?在書的開頭黃教授說:「教養」沒有清晰的輪廓與外貌,更不易用三言兩語來描述,但是他引用了一位十九世紀英國名詩人Christina Rosetti的詩,用風來譬喻教養:
Who has seen the wind
Neither I nor you;
But when the leaves hang trem-bling,
The wind is passing thro!
 這首詩可以翻譯成:  
你跟我,
都沒有見過風,
但是當樹上的葉兒在哆嗦的時候,
風正和我們擦身而過。 
在《論語-顏淵篇》裡,有一個很相似的描述: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那就是說君子的風範、氣度和品格,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他周圍的人卻都會體會到、感受到,受到薰陶和影響。
 教養等不等於教育?
當我們談到教養這兩個字的時候,許多人會問教養是不是等於教育?一個有良好教養的人是不是等於一個有良好教育的人?我覺得如果我們用廣泛的定義來看,教養和教育是一體兩面,是一而二、二而一,沒有辦法、也沒有必要劃分清楚。我們要培養有教養、也有教育的下一代,就像我們要吃水果、也要吃飯一樣。
不過,讓我首先指出教育並不是狹義的指一張大學畢業文憑,甚或一個鍍金的博士學位。學位是一個人完成了教育過程的紀錄,他曾經有成為一個有教育的人的好機會。有許多有學位的人,都的確是有教育的人,但也有些是只有學位,卻並沒有良好教育的人,更重要的是有許多並沒有進過大學,沒有學位,卻是一個有教育的人。用英文來表達,一個有教育的人,是一個educated person,他受到的教育,可能來自學校,也可能來自社會、家庭和自己的進修。
其次,讓我也指出教養並不是狹義的指良好的家世和家庭環境。用英文來表達,教養並不是狹義的指good upbringing,good upbringing通常是指生長在一個富裕、舒適、安穩的家庭裡頭。良好的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教養會有很大的影響和助力,許多出身好的人,也都是有教養的人;但是,更有許多生長在貧困缺乏的環境裡頭,靠自己的磨鍊而成為有良好教養的人。  
講到這裡,大家會說,你講了半天,還沒有告訴我們什麼是教養?什麼是教育?教養和教育到底有什麼不同的地方?讓我描述一下,當教養這一陣風吹過,當教育這一陣風吹過的時候,它們留下來什麼樣的痕跡。容許我稍為刻意、稍為牽強地把教養和教育分開,把它們不同的痕跡描述出來。   

一個有教養的人,是一個誠實的人。他不會為自己的私利蒙蔽欺騙他人,他不會用謊言掩飾自己的錯誤。
一個有教育的人,是一個崇尚真理的人。他的教育經驗告訴他,必須追求真理,維護真理,真理不容扭曲、不容蔑視。 
一個有教養的人,是一個有公德心的人。他不會為自己的方便,影響到大家共同的利益。
一個有教育的人,是一個守法的人。他知道法律是大家共同生活的規範,每個人都必須按照這個規範來過共同的生活。
一個有教養的人,是一個有幽默感的人。他能夠以輕鬆舒泰的心情,面對紛爭和對立。一個有教育的人,是一個有正義感的人。他能夠以理智的心懷,化解紛爭和對立。 
一個有教養的人,是一個謙卑的人。他知道天很高、地很厚。
一個有教育的人,是一個有自信的人。他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一個有教養的人,懂得怎樣適應他周圍的環境,從衣著到吐談,他都知道如何得體地表達他自己。一個有教育的人,能夠了解他周圍的環境,進而改造他周圍的環境。
一個有教養的人,會小心、耐心,去聆聽別人講的話。一個有教育的人,能夠了解吸收別人講話的精髓。
一個有教養的人,會婉轉地表達他的意見。一個有教育的人,能夠勇敢率直地闡述他的理念和立場。 
一個有教養的人,是一個聽了別人的笑話會開心微笑的人。一個有教育的人,是一個會說笑話的人。 
一個有教養的人,懂得怎樣講。一個有教育的人,知道講什麼。




一個有教養的人,用微笑迎接成功,用沉默接受失敗。
一個有教育的人,用努力換取成功,用決心取代失敗。

一個有教養的人,為別人的成功高興。
一個有教育的人,以別人的成功作為自己要追求的目標和榜樣。

一個有教養的人,能夠了解同情別人的失敗。一個有教育的人,以別人的失敗為殷鑑。

一個有教養的人,會說「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個有教育的人,會說「我站在智識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我能夠看得更遠」。

 杏花雨,楊柳風 


教養來自潛移默化,教育源於努力用心。 

和一個有教養的人交談,如讀一首小詩。和一個有教育的人交談,如讀一篇遊記。
教養有如沾衣欲濕的杏花雨,吹面不寒的楊柳風。教育有如滋潤桃李,讓它們並茂爭榮的夏雨和春風。
文明的社會是由許多有教養的人組成的,進步的社會是由許多有教育的人組成的。我們一起努力追求的是一個文明和進步的社會。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y12435/article?mid=60&prev=99&next=16&l=f&fid=6








***********************************************************************
你希望教出怎樣的孩子?父母教養的矛盾!
有人常說帶孩子很不容易,我會建議各位父母:先擬好目標,再一步一步的向前邁進。不要跟著人群走,自己茫茫然卻不知道在做什麼!

請想像一下,當你的孩子學業告一段落,出來工作個幾年,或許已經 30 歲了,你希望這時候的他具有哪些特質,會讓身為父母的你感到無比驕傲呢?或者換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如果你就是那位孩子,30 歲的你要擁有些什麼,會使你的父母感到無上光榮?

這是個開放性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請你憑直覺把自己的看法寫下。在這裡感謝 Babyhome 許多父母給我的意見,小管家把大家的「希望」整理如下:(我將自己的答案寫在底下附註,也歡迎各位隨時給我 feedback,好讓我更新資訊)


答案很分散,但仍可以歸納,結果是由獨立自主、具同理心、樂觀知足出線,占這次調查的 60%,其他還包含:好學不倦、能賺大錢、具生活情趣、身體健康、長相俊美、不作姦犯科、得到優秀伴侶等。

接著,小管家繼續追問:「既然這是你的目標,那你花了多少時間、資源,好讓孩子擁有這些特質?」換句話說:「你要如何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如何激發他的同理心、如何使他樂觀知足?」

喔,有點傻眼了吧?因為絕大多數的父母是把心思花在「如何讓孩子念好書」上面,所以孩子有學不完的才藝、永無止境的補習。至於前述的幾項「希望」,幾乎沒有任何著力,彷彿這些好習慣會從天上掉下來似的,自然而然就發生了。

這根本就是一種矛盾!事實上,前面的調查也完全沒有人提到希望孩子「托福考 600 分」、「上史丹佛大學」?再看一眼,幾乎也沒有什麼項目是與高學歷相關,只有「好學不倦」勉強沾的到邊!

小管家曾經寫過兩篇與學歷相關的文章 (養孩子不用花大錢有必要讓孩子贏在起跑點嗎),我一直認為輕鬆快樂拿個「基本學歷」(目前來講是大學) 遠勝過竭盡心思取得「高學歷」(可能是台清交研究所)

拿基本學歷是很容易的,台灣的大學錄取率接近 100%,意思就是說想要考不上大學,很難!但是要取得高學歷可就是僧多粥少的問題了,每天要面對龐大的升學壓力,這麼一來,孩子的創意也就被扼殺了,因為根本沒人在乎他的興趣,反正只要把書念好就對了!

回到正題,你希望教出怎樣的孩子?小管家認為前述的這些「希望」,絕大多數可以用家庭教育來達成,而做好家庭教育,只要付出你的時間 & 愛心,根本不需要什麼費用,大家不是老喊錢不夠用嗎?

少點花費、學會放手,你跟孩子同時都獲得了自由!

附註:小管家的答案是這樣的,我希望我的孩子(或我自己) 30 歲時能做到:獨立自主、具同理心、能賺大錢、有生活情趣。前面兩者我認為自己已經做到了,後面的還在努力,你呢?







******************************************************************************

聽話的寶寶一定好嗎?

給寶寶多一點自由~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唯有適度的設立規範,才能成就某些事情。但對於方圓的認識,不同時期有不同時期的要求,因此,規矩也應隨方圓的要求而及時調整。

  下面幾則案例中的規定束縛了寶寶的個性,埋沒了寶寶的創意,這些案例雖然發生在幼稚園內,卻值得媽媽們反思一下,家裡是否也會有類似的情況發生呢?

CASE1:
  一天喝豆漿時,寶寶們發現所發的點心和往常不一樣,有小饅頭,有山楂片,連餅乾也是可愛的動物形狀。老師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喜好隨便選。於是有的說自己的餅乾是熊貓,有的說山楂片酸酸的真好吃,他們邊吃邊討論,甚至還有人爭論誰的東西才比較好吃,一時之間教室失去了寧靜。老師不耐煩地說:「吃東西時不該講話,誰再講就不要吃了!」

反思時間:
  吃飯的時候不講話是一種規範,它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即使是這樣,寶寶今天能敏銳地發現新發的餅乾與往日不同,對餅乾的形狀、味道等仔細觀察、加以想像,與同伴交流,這是難能可貴的。老師如果理解寶寶,再加以引導,不僅能夠提高寶寶的興趣,增強食欲,更重要的是能保護寶寶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CASE2:
  午睡起來,某間教室的門壞了,房門打不開。好幾個寶寶圍上來說:「老師,怎麼了?」、「老師,我幫你開門!」一堆小朋友擠成一團,情急之下老師就說:「誰讓你們過來弄的?通通離開,不准再碰門了。」

反思時間:
  老師的斥責雖然會讓寶寶們乖乖地回到座位上,但卻使他們失去了一個增長見聞的機會,尤其損傷了寶寶們的好奇心,對於寶寶們熱情主動的處事態度更是潑了冷水。如果讓寶寶討論一下:門為什麼打不開,現在應該怎麼樣處理,應該會更好?

CASE3:
  早晨活動中,諾諾、峰峰等小朋友玩黏土玩得很開心。到結束收玩具的時候,老師突然問「怎麼還沒有收好,誰是最後收好玩具的?」、「每次就等你們這幾個人。峰峰你怎麼先跑去洗手了,誰讓你洗手的,為什麼不先收好再去洗。」老師埋怨道。其實峰峰沒有錯,黏土弄得手不舒服,他就直接去洗手了,可是照老師看來,應該是大家事情都做完了,才可以一起去洗手,這樣才便於管理。

反思時間:
  在幼稚園的活動中,老師已經習慣了集體管理,即使寶寶到了大班,老師永遠喋喋不休,一般認為老師只有這樣,才是責任心強。所以即使寶寶手髒了也不能洗手,老師覺得集體行動才是更正確的。

  但按部就班培養出來的寶寶會是怎麼樣的呢?明明是自由活動要小便了也要先問老師,要拿支筆也要問老師,這時候老師又覺得煩了,總之,幼稚園的老師因為寶寶年齡小總是小心翼翼,最好每個寶寶都放大到老師的眼前才放心,就怕給寶寶太多的自由有什麼閃失。

  可是過度的被動服從又有什麼意義呢?幼稚園的生活要有一定的紀律,但同時我們也要讓寶寶生活得更輕鬆,給他們支配自己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自己決定先做什麼,後做什麼,這對他們今後主動適應社會生活,主動約束自己的行為,有著更深遠的意義。

BOX:老師留言板
  我是一個幼稚園老師,我每天都會在幼稚園碰到各種寶寶,可能是調皮的、搗蛋的,甚至經常添麻煩闖禍的。可是仔細回想起來,他們又都是可愛、天真、富有個性的。在老師的眼中,寶寶好像永遠也長不大,我們像老母雞用翅膀保護小雞一樣愛他們。但我們的寶寶真的像我們所認為的什麼都不懂嗎?規矩是需要的,但保護寶寶的童心不重要嗎?保護寶寶的好奇心就不重要嗎?

  當寶寶變得凡事愛請示不動腦筋,沒有責任感,甚至懶惰時,我們再教育就太晚了。所以我想說的是,要減少不必要的要求,不要為了常規而喪失了太多自主權,多給寶寶些自由,有可能我們得到的會更多!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6iCm4TORExSCE__7u24-/article?mid=284&prev=285&next=283&l=f&fid=10






********************************************************************************

45條優秀孩子家庭教育方法

1.
任何時候讓孩子聆聽高雅優美的音樂。
2.
家裏擺設書架,營造書香門第的氛圍。
3.
能認真並且很有耐心的回答孩子所提出的問題,善於和孩子一起在書中尋找答案。
4.
慎重地從孩子所提的疑問中找尋問題所在。
5.
父母言傳身教。
6.
只對孩子說正面的語言,少負面的責備。
7.
提供子女一個房間或室內的一部分供她單獨使用。
8.
讓孩子知道,是因為他自己而不是因為他的成就而愛她的。
9.
要孩子對其行為負責。
10.
協助孩子去擬定自己的學習或活動計畫。
11.
帶孩子多運動,參加爬山等野外活動。
12.
帶孩子去風景名勝地區旅遊。
13.
教孩子如何去改進他所做的工作。
14.
鼓勵孩子與來自不同背景和環境的兒童和諧相處。
15.
訂立孩子合理的行為規範,並監督他是否確實遵守。
16.
從不將孩子與別的孩子做比較。
17.
從不以辱駡的方式去懲罰孩子。
18.
提供孩子所喜愛的圖書資料。
19.
鼓勵孩子客觀的思考。
20.
按時地讀書給孩子聽。
21.
很早就教孩子讓成閱讀的習慣。
22.
鼓勵孩子去編故事和幻想。
23.
鼓勵孩子講故事和朗讀詩歌。
24.
每天有一定時間與孩子單獨相處。
25.
鼓勵孩子與成年人和諧相處。
26.
設計實驗來幫助孩子探索事物的原理。
27.
讓孩子利用各種舊物品去做遊戲。
28.
鼓勵孩子去探索問題並謀求解決方式。
29.
從孩子的活動中找出特殊優良表現來讚揚。
30.
避免空洞的稱讚。
31.
很真誠的表現出對孩子的情緒,不掩飾自己的喜怒哀樂。
32.
每一樣主題都願與孩子討論。
33.
在孩子權利範圍內,給孩子做決定的機會。
34.
鼓勵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不要盲從附和。
35.
幫助孩子找出健康的電視節目。
36.
鼓勵孩子認真衡量自己的能力,不卑不亢。
37.
從不在孩子失敗時告訴他說:我也一樣做不好!讓孩子面對失敗而非逃避。
38.
鼓勵孩子盡可能表現得像個獨立自主的成年人。
39.
對孩子要有信心。
40.
寧願孩子因他自己的錯誤因素而失敗,也不能替他做大部分。
41.
工作而成功,讓他自食其力,也享受自己勤勞的成果。
42.
假如孩子有些未完成的創作,如油畫,水彩,雕塑等,要能容忍他那雜亂的工作空間。
43.
允許孩子對於家庭事務有發言的機會。
44.
從不因為孩子犯錯而加以嘲笑。
45.
仔細地考慮每個孩子的個別需要。
30條優秀孩子家庭教育方法
01、教育的根本點在於塑造人,不在於培養他的知識和能力。
02
、教育孩子根本的黃金定律是引發主動情緒。
03
、孩子出現問題,100%是家長有問題。
04
、孩子成長的精神營養就是父母對孩子關注的快樂、讚揚和鼓勵。
05
、改變孩子缺點的唯一管道——亮點原則。
06
、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沒有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沒有人教會他如何學習。
07
、任何正確的人類行為,都要經過系統的教育訓練才能在孩子身上固定下來。
08
、表揚=陳述事實+確認事實的可貴性+表達感受+表達期望+身體接觸
09
、每天抽20—30分鐘時間,和孩子在一起,讀書、聊天。
10
、幫孩子制定他的個人計畫和完成計畫的方法。
11
、父母要做的最難的一件事:什麼也不參與,看著孩子犯錯誤。
12
、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13
、教會孩子,將犯錯視作一次學習的機會。
14
、讓孩子有機會真正做決定。
15
、對孩子提出的所有問題,都耐心、老師的回答。
16
、以商量的語氣跟孩子說話。
17
、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認真傾聽孩子的每一句話。
18
、不能因為孩子犯錯誤而戲弄他。
19
、相信孩子的理智並信任他。在孩子幹的事情中,不斷尋找值得贊許的地方。
20
、從來不對孩子說,他比別的孩子差。
21
、用比較法看孩子越看越黑暗:用發現法看孩子越看生命的閃光點越多。
22
、不存在家長完全不能與孩子討論的話題。
23
、幫助孩子尋找值得關注的電視節目。
24
、讓孩子跟親戚家的同齡夥伴成為好朋友,體驗親情。
25
、告訴孩子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從小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
26
、鼓勵孩子編故事,去幻想。
27
、不因孩子房間裏或者桌上很亂而責駡他,只要這與他的創作活動有關。
28
、讓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29
、向孩子提供書籍和材料,讓孩子幹自己喜愛的事情。
30
、音樂、朗讀和背誦,是開發右腦的三把鑰匙。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lele3109/article?mid=59301&prev=59992&next=59026&l=f&fid=78






*******************************************************************************

毀掉孩子的十一種行為(家長必讀)
1、從孩子嬰兒時期開始,就對他有求必應,要什麼給什麼。
  這樣當他長大後,就會理所當然地認為:萬物皆備於我。
  2、當他口出污言穢語時,儘管譏笑他。
  這樣他的辭彙會越來越不成體統,說出話來把人氣個半死。
  3、永遠不對他進行精神道德教育,讓他自己混到成年時再說,讓他自己去決定一切。
  4、避免對孩子說他犯了錯誤,免得孩子有時候會感到內疚。
  這樣他將來出去偷東西,或者因為其他原因犯罪而被逮捕的時候,會感到全世界都在同他作對,他反倒成了受害者。
  5、把他隨手亂丟的一切東西都替他收拾好,千萬不能讓孩子自己動手,免得他累著。
  這樣他會養成習慣,遇事把一切責任都推給別人。
  6、不論好壞書刊,任其自看,不聞不問,更不予干涉。
  而家裏倒是收拾得乾乾淨淨,餐具也做了徹底的清毒,但就是不管孩子的腦袋裏裝了多少垃圾。
  7、父母經常吵架,惡言相加,根本不顧忌孩子在場。
  這樣,將來父母感情破裂,離婚時,孩子不致于感到意外。
  8、孩子要用多少零用錢都照給不誤,不要讓自己幹活掙錢,也別叫他節省,何如讓他和父母當年一樣受苦受累呢?
  9、對他在飲食、起居方面的無理要求,總是姑息遷就,否則萬一他生氣了,著急了,那可不得了。
  10、當他和鄰居,老師或員警發生衝突時,家長堅定不移地站在孩子一邊,讓孩子知道:那些人都是對你不公平的。
  11、當孩子闖了大禍以後,慎重地聲明說:“這點雞毛蒜皮的小事, 未免小題大做了吧?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lele3109/article?mid=59022&prev=59023&next=59013&l=f&fid=78






********************************************************************************

孩子有樣學樣
 
孩子是父母的翻版。什麼樣的孩子來自什麼樣的父母,這話雖然不是真理,卻也有七、八分的道理。(雖然自己沒有小孩,但是小表妹和我們住在一起,就當實驗品囉!)
  有一天,我用嘴巴輕輕咬一口小妹妹的小手玩(當然是在玩的)。第二天,三歲的小表妹也學著用嘴巴咬小妹妹,害小妹妹哭的哇哇叫,我急忙的拉開小表妹並說“你怎麼可以這樣?” 小表妹理直氣壯的說:「大姊姊你也用嘴巴咬小妹妹呀!」
  老弟平時就沒有隨手關燈的習慣,小表妹會像姑姑或媽媽一樣,隨時叮嚀老弟,頗有「乃媽之風」。彬彬有禮的孩子,父母也絕大部分是溫和謙遜。樂觀開朗的父母也必能培養活潑進取的孩子。我們尊重孩子、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孩子自然也會在無形之中了解尊重的真諦。
  教養子女是一門深奧的學問,需要我們多加學習,才能順利達成這項艱鉅任務,而「以身作則」就是教養子女的最好方法。
  希望為人父母者都能以「身教」為主,讓孩子在愛與關懷中順利地成長,這樣孩子長大成人以後,才能成為穩健平和的好父母。


~本文由小六老師提供~
資料來源http://www.woby.com.tw/wobyboard_detail.asp?ID=907






*******************************************************************************

什麼樣的媽咪帶出聰明寶貝

什麼樣的媽咪才更容易帶出聰明的寶貝呢?是高智商的媽咪嗎?是高學歷的媽咪嗎?是對孩子無微不至照顧的媽咪嗎?……其實都不是。研究資料表明,以下幾種媽咪更容易帶出聰明寶貝——
    1
懶惰的媽咪

    
這裏所說的懶惰媽咪,是指那種善於觀察的懶惰媽咪,她似乎手懶嘴懶,但腦子和眼睛一點都不懶。正如蒙特梭利所說:一個高明的育兒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管住自己的手和嘴。
    
平日裏,懶惰媽咪總在忙自己的事,好像顧不上孩子似的,孩子的小手還不利索的時候,就要試著自己穿襪子,拖褲子,解扣子,有時費了老半天時間都弄不上急得直叫,可懶惰媽咪卻在一旁動嘴不動手。

    “
懶 媽媽不願意幫孩子收拾完玩具,可怎麼能讓這麼小的孩子自己做到呢?懶人有懶法兒——把孩子的玩具開放式陳列,並貼上易辨認的小標誌,寶貝果然很快就能自 己的事情自己做了。總之懶惰媽咪的法則就是,孩子能做的就不替他做,孩子還不能做的就鼓勵他嘗試。結果呢,孩子越來越能幹了,而媽咪卻越來越輕鬆了。
    2
.喜歡充電的媽咪
    
現實中有些媽咪非常好學,她是現代型媽咪的一個縮影,她很會利用圖書和網路來不斷充實自己。還是准媽媽時,她就已經是半個育兒專家了,她按照不斷搜索來的經驗,對生產做了充足的準備。
    
寶貝的成長過程也是媽咪知識和經驗不斷積累的過程,從撫觸按摩到親子遊戲,從蒙特索利教育到奧爾夫音樂,從應對寶貝的疾病到健康成長食譜,這就是,媽咪知道的越多,在育兒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做出的選擇和判斷才可能更全面和正確。
    3
.家庭關係潤滑劑型的媽咪
    
有一種說法說得好:育兒水準的高低,並不取決於家庭中某一個人的育兒能力和素養高低,而是取決於家庭中所有參與育兒活動成員的素質水準的平均值。在一個家庭裏,參育兒的往往不止是父母,經常是幾個家庭成員共同參與。
    
這 就形成了一個團隊,在這個團隊中有年輕人,有老年人,文化背景各所不同,經驗感受、性格脾氣、優勢劣勢及看問題的角度也都不同,這就必然導致了矛盾的出現。尋求完全的意見統一是不可能的,能夠盡可能的協調好這些矛盾,讓大家把各自的優勢集合在一起,就是最棒的團隊
    4
.經常陪寶寶玩耍的媽咪
    
寶貝不只需要看護,更重要的是需要陪伴玩耍,經常有人陪的寶寶更聰明。因為,越小的寶貝對事物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越短,玩耍有了媽咪的參與,就會對事物保持更大的興趣,也會延長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培養出專注的性格。
      
媽咪的參與,可引導寶貝的思路,給寶貝更多啟發,也更便於寶貝從成人身上獲取經驗。而且,有媽咪的陪伴玩耍,可增加與寶貝間交流的機會,促進寶貝語言和思維能力的發展。不過,要提醒的是,媽咪陪伴寶貝玩耍時有一些問題應該注意:
    *
多觀察寶貝的行為趨向及興趣點,跟隨配合寶貝的思路。不要以自己的意志為中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寶貝。
  * 管住自己的手和嘴,給寶貝更大的自由空間,讓他去做自己想做的探索。
  * 在玩耍中注意行為習慣的培養。
  * 在不經意的玩耍中,經意地將知識及經驗融合進去,讓寶寶有更多的收穫。
    5
.用稱讚語的媽咪
    
正 如美國心理學家威普?詹姆斯說過的,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能,一般正常人所發揮出來的能力,只相當於他所具有的潛能的1%。因此,憑藉內在的動力、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毅力等積極心態的推動,人類完全可以發揮出驚人的創造力,沒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 20%-30%,而當他受過激勵後,其能力是激勵前的3-4倍。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lele3109/article?mid=57411&next=57409&l=f&fid=78






****************************************************************************

我們能許諾孩子什麼樣的未來? 
/李偉文


「……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沒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遊戲/每個人都想要你心愛的玩具/親愛的孩子你為何哭泣?/多少人在追尋那解不開的問題/多少人在深夜裡無奈的嘆息/親愛的母親 這是什麼道理……」

這首二十年前流行的歌,今天聽起來,怎麼感觸愈加深刻?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能許諾孩子怎麼樣的未來?

二○○二年八月,在南非約翰尼斯堡召開的第二屆地球高峰會議,當各國領袖義正詞嚴地說:「我們要正視貧富差距的嚴重性,解決貧國饑餓的問題……」一轉身,卻面對成千上萬的龍蝦生蠔,一桶桶魚子醬、鵝肝醬……在會場外,多少兒童在水溝垃圾桶裡找東西吃以求活下去。

當然,不管是國與國之間或一國之內的貧富差距是自古以來的問題,但是最近幾年全球化的結果卻加速惡化了這種狀況。當占世界人口百分之四的美國卻消耗占有了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能源與資源;當以均富為傲的台灣,在短短幾年之內,所得最高的百分之十與最低百分之十的家庭的貧富差距是六十多倍!

以這樣演變下去的台灣,以及全球化競爭之下被淘汰掉旳國家不斷增加(所謂被淘汰,就表示數以千萬的兒童陷於生存饑餓掙扎的邊緣),我不知道這樣的不平等的遊戲會造成怎樣的未來世界。

或許貧窮問題太複雜,牽連的政治,經濟與社會層面太多,包括國際間的公平正義對上全球化的盤根錯結,但是就算如此,我們還是可以盡已之力做點事的。

如何讓孩子能在最低生活條件下健康地成長,如何讓孩子接受基本教育機會的平等,這兩項基本兒童權應該是以國家機制去保障的,同時我也覺得,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物質與智識教育當然重要之外,心靈的健康也不可忽略。

我們這年來一直著力於兒童的自然教育,就是期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機會讓他們感受到大自然裡的生命力,讓大自然裡的豐富能在往後的成長過程中成為生命滋養的來源。

同時除了來自大自然裡的感動之外,我們還相信透過志工們的帶領,那種善意,那種熱情,孩子一定能感受到的,那麼在他往後面對物質困頓人生挫折時,仍能夠對社會對人世間存有一些信心,有正面思考及努力的動力。而且在孩子感受力最強的時候,若能給他們正面且善意的情緒感受,這種感動的力量乍看似乎細微不起眼,卻可能是一個孩子改變的契機,或是成長歷程裡生命力量的活水源頭。



本文內容取自人間福報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6iCm4TORExSCE__7u24-/article?mid=396&prev=397&l=f&fid=10







********************************************************************************



把握機會教孩子
洪蘭


中國人喜歡「沉默是金」,過去大人很少跟孩子說話,如果說話也是很簡潔,甚少花時間跟孩子說道理或原委,其實這是不對的。跟孩子相處時,要儘量把握機會,教他作人做事的道理和應對進退的禮節。



最近,偶然聽到一位教授的助理在幫忙接電話,從助理說話的方式,我知道他得罪了對方。問一下他的成長背景,才知道原來是「沒有教過」。他因家境好,所有事情都有人代勞,而且從來沒有替別人接過電話,所以不知道這方面的禮儀。

回家後,網路上有人傳一篇〈孝順是要教的〉文章給我。兩件事湊在一起,我發現凡是不是本能的事都需要教。

現在很多孩子不會做事,是我們大人教的不夠,因為大家都忙,孩子忙著補習,大人忙著賺錢,沒有相聚的時間;就是相聚,也沒有時間講我們父母以前對我們說的話,現代父母最常說的話是:趕快去做功課、趕快去洗澡、趕快去睡覺。緊湊的生活步調,已經沒有時間或精力去教孩子作人的道理了。加上沒有三代同堂,孩子無從觀察父母怎麼跟祖父母相處,所以不知道進門要先向父母請安,好東西要先給父母吃。

我的朋友說,這名助理一來上班,就一頭鑽進實驗室,不跟任何人打招呼;離開時,也不告訴老闆一聲,背包一背就走人;叫他做事常常弄巧成拙,不如自己做。

人是社會動物,與人相處不可以不懂得基本的生活禮儀,所以父母親不能再省略跟孩子說話的時間了,也不能只用命令式,沒有解釋原委。很多意外的發生是孩子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所以他就按照自以為是對的方式做,結果就闖禍了。

唐朝的開國元勳李靖在未發跡時,原是山中的獵戶。有一次,他追一隻鹿進入深山,在夜暮中迷途,看到林深處有燈光,走過去一看,原來是一座大宅院,他便請求借宿。屋主老夫人原是不允,但是夜深無可奈何,最 後老 夫人告訴他,半夜若有什麼動靜都不要管,天明就上路。

李靖睡到半夜,果然聽到外面車馬喧囂,原來是天庭下旨要龍王行雨,因為龍王不在家,老夫人便請李靖代行,並且告訴他,龍馬停住時,只要從水瓶中滴一滴水即可。

李靖從雲端看到人間荒年大旱,地都龜裂了,心想一滴水無濟於事,便下了二十滴。結果等他行完雨回來,老夫人被天庭廷杖八十下,子孫連坐。因為天上一滴水是地上一尺雨,如今人間平地水深兩丈,房子都沒頂,豈復有人!李靖的好心卻帶來災禍。唐朝傳奇說李靖因為這件事,後來未能出將入相。

大人少講一句話,就有災禍生。孩子不懂原委,便會自作主張,以他認為對的方式去做,而且還很得意,以為可以討賞,其實是弄巧成拙,壞了大事。所以,父母要花時間跟孩子說道理,只要一有機會都要儘量教,現代的「文武全才」,應該是讀書和作人都行的孩子;也唯有教出這種孩子,父母的責任才算完成,這種孩子才是將來社會真正可用之人。

國語日報 971216 作者洪蘭(陽明大學認知神經科學教授)

http://tw.myblog.yahoo.com/jw!9JqeSt.cERmoSKqGh4m1jFJM/article?mid=4585&prev=4600&next=4564&l=f&fid=53



************************************************************
透視爸媽的教養難題
十萬個為什麼?
隨著身體發展、語言表達都越來越進步,孩子的求知慾也好像到達了高峰,疑惑總是接二連三不斷傾瀉而出、喜歡不停追問「為什麼」,活潑
又可愛,好似永遠有用不完的精力。
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
對語言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孩子而言,跟別人對談是件很有趣的事,雖然他目前還沒有辦法用組織清晰的語句和他人聊天,卻很想對周遭事物有
多一點了解,甚至有時候孩子不見得要知道真正的答案,而是想透過互動得到「你在乎我」的感覺,希望有個人可以陪伴他一同尋找答案、探
索世界。
用「為什麼」建立生活常規
舉例來說,當媽咪煮好飯菜說:「來吃飯囉!」如果孩子反問:「為什麼要吃飯?」這時媽咪就可以告訴孩子:「因為現在已經晚上了,而且
你的肚子一定也餓餓的,所以我們應該要吃飯囉!」給孩子解答的同時也幫助他了解「晚上」、「肚子餓」就需要吃飯,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規

不過,有時孩子也會以連珠炮似的「為什麼」挑戰大人的界限,比方說孩子還想玩玩具所以遲遲不肯上床就寢,還一直反問為什麼現在不能繼
續玩,像這樣帶有一點耍賴情緒的為什麼,這時就不一定要說出明確的原因,只要讓孩子知道現在時間很晚、當下應該做的是什麼事,堅持自
己的原則也是在幫孩子建立規矩。

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接招!

一個又一個,問題怎麼那麼多?
陪著孩子一起看生命中喜歡追問的原因,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但有時孩子接二連三不斷拋出疑惑,如果這時你手邊有工作正在忙,沒辦法挪出
一段完整的時間好好互動,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涂妙如建議,當下就要讓孩子知道限制在哪,比方說:「最多再問3個問題好嗎?媽
咪的頭腦快打結了!」,或者說:「媽咪講了這麼多話口好渴喔!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喝一點水?」巧妙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也可以跟孩子明說
:「媽咪知道你還有好多的疑問,可不可以先給我一點時間處理?處理完就馬上來談談你的為什麼喔!」和孩子約定並給他一個具體的期待,
一方面訓練孩子等待的耐心,等你把手邊的事情處理完後再來回答問題,自己的心態也有周全的準備,比較不會感覺問題很多令人不耐煩。如
果孩子的問題好多,適時把問題丟還給孩子也是一個小技巧,因為孩子心中其實常常早已有答案,讓他反覆思考並回答自己的問題,有時可以
看見孩子不一樣的成長。

不知道答案或答案令人尷尬

勇於承認也有不懂之處
如果孩子拋出的問題是你所不了解的,不妨放下面子承認不足,然後邀請孩子和你一起查書或詢問他人,找出解決問題的好辦法。當爸媽這麼

示範,孩子會明白不懂並不是件丟臉的事,勇於承認並設法排除困難,是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

當答案令人尷尬
若孩子問到和「性」有關的問題,有時真令爸媽不知該從何說起,甚至令人有些尷尬難為情。回頭想想,其實孩子可能只是想確認「我是不是

你生的?我們是不是一家人?」並非想聽生理器官的細節描述,真正會問到尷尬問題的,往往是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

另外有些情況,是孩子的不禮貌帶給父母尷尬,比方說大聲嚷著:「為什麼小明家好漂亮又有好多玩具,可是我都沒有?」這時家長應該先將

孩子的情緒承接下來,再逐步解決掉孩子心中的疑惑。涂妙如副教授提醒,如果孩子真的太過無禮,家長也可以告訴孩子:「你剛才真的好沒
禮貌,我聽了覺得很不舒服。」然後雙方先暫停對話一段時間,等孩子冷靜下來再和他分析原因與對錯。當然,如果孩子的不禮貌影響到別人
了,也別忘記要帶孩子向人致歉喔。

等孩子冷靜下來再和他分析原因與對錯


偶爾陪孩子天馬行空一下
學齡前幼童的想像力豐富,覺得萬物都有生命,所以會將生活周遭事物全擬人化,如果孩子出現天馬行空的問題,首先家長要釐清──孩子是

不是感覺害怕呢?比方說孩子告訴你:「我覺得床底下有怪物,我怕被吃掉我不敢睡覺。」如果是這樣我們就應該先解決孩子情緒上的焦慮,
家長可以帶著孩子拿手電筒看看床底下有沒有東西、請孩子把怪物畫出來然後撕碎丟掉,以天馬行空的方式巧妙處理孩子的焦慮。

但如果孩子是開玩笑的聊天,大人也可以偶爾陪他天馬行空一下,好比說孩子表示想養隻恐龍,爸媽可以順應他的話:「對呀!可是我們還要

跟小叮噹借縮小燈把恐龍縮小,不然房子太小不夠讓大恐龍住耶!」對孩子來說這是一個講故事的過程,親子一起編織有趣的想像,陪伴孩子
對事物保持著盼望、想像的心,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呢!不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有些曾經受過創傷的孩子,可能會把過往不愉快的經驗轉而
用想像包裝,再以言語或圖畫表達,大人必須格外留意孩子的狀況並了解背後的意涵,幫助他走出傷痛。

陪伴孩子對事物保持著盼望、想像的心

當下孩子帶有負面情緒
當孩子拋出疑問的同時也帶有負面情緒,好比說剛起床有起床氣然後憤怒的問你:「為什麼現在要去上學?」就建議先解決心情再處理事情─

─這個時候情緒大於疑問,爸媽跟孩子講再多大道理都無法聽進去,因此建議給正在氣頭上哭鬧的孩子一點時間轉換心情,用同理心的角度和
孩子說明原因,之後再處理事情就會變得容易許多。

童言童語,怎麼說話不傷人?
學齡前的幼童,正在學習從生活大小事架構出應有的禮儀,大人適時糾正仍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孩子說:「我不要吃奶奶煮的菜,好難吃喔!

」這時一定要明確告訴孩子,這樣不禮貌的話奶奶聽了會很傷心,可以教導孩子以婉轉的方式表達:「謝謝奶奶煮菜給我吃,可是這個肉有一
點鹹,下次煮淡一點就更好吃了!謝謝奶奶!」,培養孩子禮貌的好習慣是良好人際溝通的第一步!

透視爸媽9大教養難題
1 性別觀念
「我是從哪裡生出來的?」、「為什麼妹妹尿尿的地方和我的不一樣?」當孩子這麼問的時候,怎麼回答比較恰當?

How to do專家建議

孩子到3歲左右以後,認知發展已經到達一定程度,才會察覺生活中有些事情隱藏了背後的原因,或是想要了解人與人的外觀為何不同,所以會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詢問這樣的問題。

臺北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臨床心理師謝明慧表示,大人要怎麼回應孩子必須視孩子的年紀而定,現在有一些圖畫童書可以滿足孩子對身體的好

奇,順著孩子的疑問用教材輔助解釋身體構造差異,也是很不錯的方法!切忌以「哎呀那個你不懂!」、「這樣很羞羞臉耶!」的方式逃避,
人體器官是再自然不過的一件事情,大人應該以健康的態度和孩子進行討論。

涂妙如副教授也說明,當孩子詢問生殖器官為什麼長得不一樣的時候,家長不需迴避問題,這僅是孩子好奇心的一種展現,家長可以告訴孩子

:「有的人比較高、有的人比較矮,有的人比較胖、有的人比較瘦,生殖器官也是我們身體的一部份,所以每個人也可能長得不一樣呀!」告
知身體器官不同是正常、提醒孩子每個人的身體都需要被尊重,以健康正向的態度回應。

延伸概念

順著性別觀念延伸,有時孩子在外一直把「小雞雞」、「尿尿」、「放屁」這些辭彙掛在嘴邊,難免引起旁人側目讓爸媽有些尷尬,但這或許
是因為大人迴避問題反而讓他覺得有趣,所以不停複述想引起別人的注意。大人在這個時候無需嚴厲斥責孩子,畢竟這多半是孩子感覺無聊才
會有的表現,可以試圖轉移他的注意力,孩子就會停止叫嚷不雅辭彙。大人在給予孩子和人體有關的教育時,也別忘了讓孩子明白隱私和尊重
的必要性,下次在外面要更注意這方面的禮貌喔!

2 老大情結
二寶出生後,大寶反而開始時時黏著爸媽、希望關愛都投注在他身上,甚至退化成變得事事需要人幫忙,我該怎麼辦?

How to do專家建議

孩子會有老大情結,是因為他發現小貝比只要一哭大人就會急著安撫,所以他才會嘗試複製同樣的行為想搏取注意。不光是家裡有第二個寶寶
誕生後,其實現在許多孩子是獨生子女,就算是親近的親友家屬聚會時出現了新生兒,都可能讓大孩子覺得關愛被剝奪。

謝明慧心理師建議,新生兒的出現並不意味給大孩子的照顧必須減少,父母一定要有一方有品質的陪伴大孩子,在家庭的照顧工作上分工合作

。母親在產後無可避免會花較多的時間哺餵母乳、照顧新生兒,這時爸爸可以多陪伴大孩子做喜歡的活動,比方說到公園玩溜滑梯,爸爸也不
忘告訴大寶:「我們長大了可以出來玩溜滑梯很棒對不對?弟弟(或妹妹)現在還太小,所以媽咪必須一直抱著他,下次你也帶弟弟來玩好不
好?」一方面告訴孩子長大的好處,另一方面說明弟弟因為年紀太小還需要人照顧。

不過,媽媽的角色對孩子來說仍是無可取代的,所以父親也要撥空和媽媽交換工作照顧新生兒,盡量均衡分配照顧兩個孩子的時間。時間一長

孩子也會發現,新生兒的出現並不會剝奪掉他享有的愛,最後一個步驟再將大寶拉進來一起照顧寶寶,就算只是幫忙扶著奶瓶或是拿尿片,邀
請孩子加入照顧弟妹的行列,有助他意識自己成為哥哥姐姐的身份轉變。孩子的老大情結多半一段時間就會過去,期間需要大人幫助孩子適應
、調適心情。其實也可以提早在新生命報到前,開始告訴孩子未來家庭將有什麼樣的轉變,與孩子一起培養迎接新生命的喜悅。

涂妙如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博士
現任: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兼輔幼中心主任
專長:幼兒教保、托育服務、幼兒文學、親子關係、家庭教育


謝明慧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國軍松山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成大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
現任:臺北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臨床心理師



引用聯合報-《媽咪寶貝雜誌》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378&f_SUB_ID=3722&f_ART_ID=384489
資料來源http://www.tacd.com.tw/news_show.php?id=110







********************************************************************************


曾仕強教授親子家庭教育講座(視頻01~24)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lele3109/article?mid=78177&prev=78194&next=78032&l=f&fid=78






***************************************************************************

你與孩子交心

 你站著與孩子交談
一、看到的是孩子的腦袋瓜,一頭烏黑黑的頭髮。直接反應的是『孩子,你不了解我的心。』
二、跟他距離遠,容易產生一種命令式的口氣與指望的心。
三、孩子的感覺您是一位權威的父母或師長。
 你蹲下來與孩子交談
一、看到的是孩子整個面容與表情,直接反應的是『孩子,我關心你!』
二、跟他距離近,容易產生貼切的心。
三、孩子的感覺您是一位慈愛的父母與師長。
 你坐下來與孩子交談
一、看到的是孩子純真的眼神,直接反應的是『孩子,我欣賞你!』
二、跟他說說、聊聊、談談,容易產生親密的心。
三、孩子的感覺您是一位充滿智慧的父母與師長。
 你躺下來與孩子交談
一、看到的是孩子輕鬆的心情,自然的表情。直接反應的是『孩子,我喜歡你!』
二、跟他分享說出不同的感受,容易產生出寬廣的心。
三、孩子的感覺,您是一位知心的父母與師長。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0dhsLaOARU85mCSvv4D8rt8-/article?mid=10735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9JqeSt.cERmoSKqGh4m1jFJM/article?mid=3975&prev=4041&next=3903&l=f&fid=53






****************************************************************************************
【教育孩子什麼是重要的】


1、旅行比上課重要;

2、主見比順從重要;

3、興趣比成績重要;

4、良知比對錯重要;

5、幸福比完美重要;

6、信仰比崇拜重要;

7、成長比贏輸重要;

8、察己比律人重要。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pages/Luxasia-Taiwan%E5%8F%B0%E7%81%A3%E7%9B%A7%E4%BA%9E/228829503858798








***************************************************************************
【五個小妙招解決孩子教育問題】

1、不要採取激進的方式

有的家長認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罵不容易成才”。所以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是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而是不分青紅皂白先罵一通、打一頓再說。這樣粗暴的對待孩子,不僅沒有辦法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很有可能會在心裡留下陰影,性格容易變得偏激。

2、要以身作則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空洞說教遠不及實際行動的影響力大。做家長的如果品行不端,那麼教育出來的孩子很難說不是一個失敗的複製品。可見大人的身教真的很重要。

3、重視情緒的作用

不同性質的情緒對人的心理有不同的作用。積極的情緒使人生活愉快,充滿信心,心情舒暢;消極的情緒使人生活壓抑,缺乏信心,心情沮喪。同樣,不同性質的情緒對家長的心理和行為也有不同的影響。積極的情緒能激發家長以充滿愛的方式,主動了解孩子,關切孩子的成長,並以正確的方式教育和培養孩子,從而使親子關係密切協調,家庭氣氛和睦溫馨。家長要重視自身的情緒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努力培養和保持積極的情緒,克服和消除消極的情緒。

4、大人的意見要統一

有的時候家長之間溝通,對於同一件事的看法要爭取一致,態度也要統一,切忌你說東我說西,你扮白臉我扮黑臉,更不能當著孩子的面相互數落。否則的話孩子往往會莫衷一是,不知道究竟該聽誰的。時間一長,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也會蕩然無存,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較困難了。
 
5、不要扼殺孩子的興趣

學業固然重要,但是興趣是激發孩子創造力的源泉。現在的社會需要的不是讀書機器,而是全面發展的孩子。所以,如果孩子表現出某方面的愛好,千萬不要干涉,而是應該鼓勵他,說不定還能成為孩子的一項技能。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pages/Luxasia-Taiwan%E5%8F%B0%E7%81%A3%E7%9B%A7%E4%BA%9E/228829503858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