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12月3日 星期一

解決寶寶不肯好好吃飯

好不容易把心肝寶貝拉拔到跑跑跳跳的年紀了,卻見他胃口不佳,不是這個不好吃,就是那樣不愛吃,零食、甜飲又自有主張,飲食毛病叢生,令人憂心。

以下是常見的現象,讓專家告訴你該怎麼辦?

■抱著科學麵當零食
小小一包泡麵帶來的問題不少:麵條經過高溫油炸,有致癌危機;一包泡麵鹽量可達5~8公克,可能超過衛生署建議成人一天攝取的鹽量(6公克);而調理包中的肉類需經真空包裝、高壓滅菌,維他命B群、鐵質等營養素都被破壞;熱量高達500卡,佔了小朋友一天建議攝取量的25%,脂肪約有26公克,佔了一天建議攝取量40%。

「泡麵幾乎不含任何營養素」,前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翁瑩蕙提出警告。

專家妙方:
‧一定要控制吃的頻率,「每週最多一次,毒素才不至於累積」翁瑩蕙說,且一定要煮過,再添加青菜、豆腐、蛋等補充營養,而調味包最好只放一半或三分之一,讓湯頭有味道就好。

‧試著跟小朋友講道理,告訴他常吃會長不高、打電動拿不到高分、對皮膚也不好,最好家裡也不要買,由大人以身作則,讓小孩慢慢戒掉。

■不喜歡咬硬硬的水果,小欣乾脆什麼水果都不吃了
有些小朋友不喜歡較酸、太硬、或需要剝殼的水果,但水果能提供維生素C、纖維素及水分等,衛生署每日建議量約小孩兩個拳頭大,如果攝取不夠,可能會造成便秘。

專家妙方:
‧「先打成果汁當飲料喝,」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李青蓉建議,等小孩接受度提高之後,再弄成果泥,漸漸地習慣口感後,就肯吃水果了。

‧芭樂、蘋果、水梨果肉較硬,不易咀嚼,翁瑩蕙建議切成一小口,吃的意願會提高。

‧需去皮的葡萄、木瓜、香蕉等,家長得先為小孩剝好皮,再漸漸訓練他自己剝皮。

‧柑橘類、番茄及奇異果味道偏酸,可切成果粒,混合其他水果做成水果沙拉,增加新鮮感。

■擔心不愛喝牛奶的小文長不高,媽媽每天以鈣片伺候
營養師大多持反對意見,因為過多的鈣質累積在體內,會導致腎結石。

鈣質是人體骨骼、牙齒的主要成份,也是神經細胞發揮作用時的必要物質,若攝取不足,會有煩躁焦慮或異常興奮的情緒反應,翁瑩蕙說。

專家妙方:
‧專家們大多建議均衡的營養素,還是從飲食中攝取較為妥當。

乳鈣是鈣質最佳攝取來源,衛生署建議學童一天至少要喝兩杯牛奶。

如果小朋友不愛喝,可試試加麥片、巧克力餅乾或煮湯,或與水果打成果汁如木瓜牛奶、西瓜牛奶。

‧也有可能是乳糖不耐症作祟,若小孩的生長曲線(同齡兒童的身高、體重生長比值)低於50%,經醫師鑑定後,就可以補充鈣片,衛生署每日建議量是1000~1200毫克,但一定要補充維生素D及適度的運動才會幫助吸收。

飲食中小魚乾、豆類製品及深色蔬菜等,也含有豐富的鈣。

■怕初經早的琪琪貧血,媽媽每天為她準備鐵劑
中央研究院最新一份研究顯示,50%的國小高年級女生鐵質攝取不足,「現代女孩初經來得早是主要原因」,報告的主持人中研院生物醫學所教授潘文涵解釋。

專家妙方:
‧可看她上課專心度及體能如何而補充鐵劑,每日建議量為15毫克,但一定要多吃水果補充維生素C以利吸收。

‧富含鐵質的食物有紅肉、豆腐、海帶、紫菜、秋葵及芝麻等。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突然發育很快的學童,」潘文涵提醒,因為生長太快來不及吸收各種營養素,建議這樣的孩子一天可補充一顆綜合維他命。

若孩子一個星期都沒吃蔬果,經過醫生的許可後,綜合維他命的補充是必須的。

■怎樣吃出優質頭腦?
潘文涵教授的研究顯示,學童飲食中吃較多垃圾空卡食物,比常食用蔬果魚肉奶蛋等健康食品的學童,學習成果差2~3倍,「因為營養素的多寡影響腦部功能,」潘文涵教授說。

《大腦元氣飲食》作者,也是日本DNA專家生田哲指出,漢堡、炸雞、薯條等含飽和脂肪酸高的食物,會導致學習效果降低。

專家妙方:
‧生田哲建議多吃含DHA的沙丁魚、秋刀魚、青花魚,可活化腦部、培育情緒穩定的小孩;雞蛋、大豆食品(豆腐、納豆、味噌)中的卵磷脂能讓細胞膜富有流動性、可讓腦部更靈活、提高記憶力;糙米的膳食纖維豐富,充分咀嚼可提高腦部活動

培養小孩正確的飲食習慣,大人還是要以身作則,並且耐心、有創意,才能讓孩子吃足營養、開心成長。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kelly3821589/article?mid=964&prev=965&next=963&l=f&fid=14







********************************************************************************

矯正兒童偏食 父母先要有 7 大正確觀念

小孩吃飯要威脅利誘,許多父母都有此煩惱,小兒科醫師今天認為,父母自己要先培養7大正確兒童飲食觀念,對於長期偏食的孩子,可諮詢醫師進行營養及成長評估。

身高90公分,體重12公斤的Romy,比身材中等的同齡幼兒矮5公分、輕2.68公斤,但是她的媽媽總忍不住拿糖果哄騙、買開胃酵素,想盡辦法要她多吃點。她說,今年3歲4個月的Romy穿的是姊姊1歲時的衣服。

在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洪依利眼中,Romy屬於身高尚可、體重偏輕的小朋友,但她不是特例,在一項300人的「學齡前兒童營養攝取與成長關聯」的調查中,營養失衡和營養均衡寶寶的身高差異未達統計顯著水準,但是體重卻有明顯的差異。

洪依利表示,2到4歲的幼兒,每年大約長高8到10公分,當幼兒體重瘦到一定程度時,先影響身高,接著影響體重,久而久之頭圍發育減緩,而且鈣、鐵等礦物質攝取不足,導致骨量不足,也容易生病

洪依利說,成長中的兒童,1週攝取的食物種類更應達30種以上威脅利誘的偏食矯正方式最要不得,這會使孩子對某些食物心生畏懼,把糖果零嘴當成美食用餐時間拿來親子對抗,也會破壞親子關係

她強調,要孩子營養均衡不偏食,父母先要有7大正確觀念
不需要逼孩子把食物全部吃光
勿讓孩子用餐時間一再拖延
每餐提供適量且不同種類的食物
需時常變換菜色以增加食物的新鮮感
避免用電視或其他東西轉移孩子注意力以利專心用餐
避免用糖果或零食作為吃飯的獎勵
接受孩子用餐時的雜亂或髒污

此外,洪依利也提出「營養均衡123」準則,即每半年1次諮詢醫師進行營養及成長評估每天至少2杯奶類、如果要補充營養品應以「醫護人員推薦」、「通過臨床試驗」、「品牌值得信賴」等3準則來評選。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1580&next=11541&l=f&fid=28






********************************************************************************

寶寶吃不下怎麼辦?
增進寶寶食慾有妙招!


寶寶奶量變少,會不會影響發育?是寶寶的健康出現警訊嗎?家長又該如何對症下藥,增進寶寶食慾?讓本篇一次告訴你! 【要吃多少才足夠?】
了解寶寶食慾不佳之前,得先了解寶寶一天中的熱量需求量多大?吃多少才能滿足寶寶的成長發育所需?很多媽咪擔心寶寶喝的奶量不夠,希望醫生能告知哺餵的次數或餵哺時間的長短。事實上,只要寶寶餓了,媽咪就可以開始哺餵母乳,直到寶寶吃飽了,自然就會把頭轉離開,或鬆開嘴巴。而喝嬰兒配方奶的寶寶(四個月以內),奶量每天每公斤(寶寶的體重)約150㏄,譬如4公斤的寶寶,一天總奶量約為150㏄ × 4=600㏄。一歲以後,母奶、配方奶以外的食物變成寶寶的主要食物,奶量減為早晚一杯或是一瓶即可。
有些媽咪會擔心假使寶寶有時吃的多,有時又吃的少,是否會影響寶寶成長的營養所需?臺安醫院小兒胃腸科主任方旭彬醫師表示,六個月到週歲的寶寶,總奶量通常不會再大量增加,甚至逐漸減少。家長應先看看寶寶的生長發育是否正常。「生長」指的是體重身長頭圍,可參考寶寶的健保手冊中的生長百分位是否已低於第三百分位或在短時間內急速下降。「發育」指的是寶寶到了該年齡的功能是否已經成熟,如四個月抬頭,五至六個月翻身,七個月會坐,八個月會爬等等。
此外,方旭彬醫師表示,媽咪也能藉由寶寶吸吮時間長短、寶寶臉部表情、小便次數來判斷寶寶有沒有吃飽。
出生1~3天:大便顏色呈墨綠色,粘稠,也就是胎便。
出生4~7天:大便受到食物的影響,顏色變淡,漸漸轉為黃褐色,尿量也變多。
出生1個月左右:寶寶吸吮的時間一次約20~30分鐘,寶寶臉上有滿足感;一天小便次數6次以上,喝母奶者大便通常3次以上。
出生1~2個月:寶寶喝奶的次數和時間逐漸固定,且寶寶腸胃發育較為成熟,喝母奶者大便次數減少。

【如何增進寶寶食慾】
減少外界刺激-
寶寶喝ㄋㄟㄋㄟ的時候,盡量讓寶寶專心,週遭環境避免太過吵雜、看電視、玩具、或是光線刺激。

洗個澡,食慾會更好-
陪寶寶玩耍後,媽咪不妨試著先幫寶寶洗個澡,會發現寶寶的食慾變好囉!因為寶寶玩耍、消耗熱量後,情緒仍處在興奮狀態,假使先幫寶寶洗個舒舒服服的澡,舒緩寶寶的情緒,就像大人泡完溫泉、全身放鬆後,自然就會胃口大開的情緒一樣哦!

準備寶寶專用餐具-
幫寶寶準備可愛造型的碗盤和湯匙,讓他們擁有自己專屬的食具,會讓寶寶吃的更好,更有參與感!

運用時令蔬果-
由於夏季悶熱難耐,不僅大人食慾受影響,寶寶食慾好壞表現更明顯!媽咪不妨變化烹調方式。營養師李青蓉建議,媽咪可以做些涼拌菜,或是在副食品中添加時令水果泥,譬如鳳梨、芒果等素材,讓寶寶開胃,吃的更開心!

餵食副食品須注意
添加副食品得把握漸進原則。第一次添加副食品時,方旭彬醫師建議,先從液體食品開始。媽咪可以先讓寶寶嘗試稀釋的果汁,時間可選擇在兩餐之間開始嘗試。待寶寶適應後,再慢慢增加副食品的量,約一至二個禮拜後,再試著增加第二種新的副食品,千萬不要隔一兩天就更換一種新副食品哦。

有家族過敏史(父、母、兄、姐有氣喘、過敏性鼻炎或結膜炎、異位性皮膚炎)的寶寶,可將副食品添加時間延緩到六個月,方旭彬醫師建議先從添加米粉開始。至於容易誘發過敏的食物,如甲殼類海鮮(蝦、螃蟹)、堅果(花生、核桃)、柑橘、柳橙、芒果、奇異果、草莓、豌豆、花生及蛋白等,最好延到一歲以後再給寶寶吃囉!
選購嬰兒食具請注意!
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幼兒餐具,家長要把握合格廠牌以及通過衛生署合格正字標誌為選購原則,碗盤內的設計盡量不要有圖案或過於鮮豔的色彩款式為佳。

【結語】
期待寶寶健康長大,是父母們最大的心願!與其擔憂寶寶吃的少,會不會長的不好,不如試著去了解寶寶的習性,均衡營養攝取;畢竟寶寶不會說話,還是得靠照顧者細心的觀察照顧唷!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0495&prev=10514&next=10471&l=f&fid=28







*******************************************************************************

另類餵養妙計~饑餓療法

給孩子餵飯就像打仗,而且~這場仗,是越來越難打了!
雖然孩子的身高、體重等發育指標都在正常範圍內,但生長速度明顯減慢



該怎麼讓孩子重新愛上吃飯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饑餓療法"
等到孩子真正餓時,才餵他吃,並讓他逐漸養成正常進食的規律和習慣

由於孩子已經對吃飯興致不足,開始實施饑餓療法時,孩子即使已經餓了
也不會專心地堅持到吃飽,往往吃到半飽時就開始玩了
這時,家長要注意控制吃飯的時間,一般20~30 分鐘後就要停止餵養
等下次吃飯時間到了,再給他吃

當然,很可能孩子還沒到下次吃飯時間就已經餓了,鬧著要吃的
這時家長千萬不能心軟,要想盡辦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讓孩子玩喜歡的玩具,做喜歡的遊戲,甚至可以帶孩子外出
這段時間可以給孩子喝些水,但是絕不能給他任何東西吃
等到下次吃飯的時間到了, 再給孩子餵飯
幾次後,孩子就會明白吃飯的真正含義,不吃飽就會餓著

有一點要提醒家長的是
不能用“誰讓你平時不好好吃飯,就讓你餓著!”這類的話刺激孩子
家長應該作出“裝傻”、“同情”或“無奈”的舉動
假裝幫孩子到處找吃的,或找錢準備出去給他買食物
當然,最終肯定沒有找到任何能吃的東西,也沒有找到錢去買食物
這樣就不會使孩子心裏產生對“饑餓療法”的抵觸情緒



饑餓的刺激能促使孩子明白吃飽的含義

不僅可以改變孩子對吃飯的興趣,保證他每次吃到足夠的量,保障孩子的生長發育
而且還會養成他集中注意力做事的習慣

結論
1.孩子具有良好的進食習慣,才能保證營養素的攝入,使孩子能夠正常生長發育
也就是說,均衡營養組合+良好進食行為,才能培育出真正健壯的孩子

2.饑餓訓練,是目前最為有效的改變孩子不良飲食行為的方法
一定要使孩子自己認識到,不集中精力吃飽飯就會挨餓
這樣才可能獲得良好的效果,我們又將這種饑餓療法稱為“愉快饑餓療法”

孩子吃得好,才能長得好,為讓孩子能多吃一口,家長沒少動腦筋
可有時候事與願違,你越想讓他好好吃,他越是對你精心搭配的食物愛答不理的!
結果孩子的長勢自然不理想



案例1:

丁丁每天喝600毫升左右的配方奶
還吃3次麵條、粥、米粉、雞蛋羹、菜泥、肉泥等不同副食
按理說孩子的進食量和營養素的提供應該都不少了
可體重增長卻很緩慢,家長擔心孩子是不是得什麼病了
關察過程中,見到了這樣的情景——


只要丁丁稍有不耐煩,家長立即將裝有配方奶的奶瓶送入他的嘴裏

問其原因,回答令人吃驚
不抓緊一切機會給孩子餵奶,就不能達到每天至少600毫升的目標!
原來,家長給孩子規定了每天的進食量,必須完成。
可孩子根本不配合,奶吃到五六十毫升就叼著奶瓶玩
餵飯時,全家人都必須上陣,唱歌、跳舞、做遊戲,可是孩子體重長得越慢
家長就越絞盡腦汁想新的招數,可丁丁體重沒見增長,家長卻被折磨得要崩潰了

案例2:
小豆是個1 歲半的男孩,非常活躍,連吃飯也不肯安靜下來
家長為此想盡了辦法:少量多次喂、追著喂、邊玩邊餵
他們苦惱地說:給孩子餵飯就像打仗,而且這仗是越來越難打了!
雖然孩子的身高、體重等發育指標都在正常範圍內,但生長速度明顯減慢

為什麼孩子對吃飯沒興趣了呢?
為讓自己的寶貝吃得好,長得快,家長什麼都捨得
捨得花錢買營養豐富的食品、捨得花時間瞭解育兒知識、捨得花精力鼓勵孩子進食
可最讓他們苦惱的是,自己盡心盡力,孩子卻不買賬!

家長雖然能夠決定給孩子吃什麼、設定進食的時間、選擇合適的進食地點和方式
但是孩子卻可以選擇他們是否願意吃、每次吃多少
如果你不考慮孩子的選擇,那小傢伙很可能會以他自己的方式來反抗

消極怠慢-就像第一個例子那樣
孩子雖然能接受家長的餵養,但心不在焉
對於吃飯心不在焉的孩子,家長往往就會採取少量多次餵養的方式
少量多次餵養,會使孩子失去饑餓的刺激,胃酸的分泌量就會減少
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使孩子喪失對吃飯的興趣
而且,少量多次餵養還會使孩子失去早期訓練注意力集中的機會

積極抵抗-第二個例子就是典型的積極抵抗
孩子對吃飯根本不感興趣,而且將吃飯與玩耍混為一談
在他的小腦袋瓜裏“吃飯”是與唱歌、玩耍等共同組成的一個概念,而不是一個單獨的概念

為了使孩子盡可能多吃些食物,家長絞盡腦汁,變換花樣
但得到的,不是孩子逐漸安穩地接受食物,而是更加排斥進食
如果在孩子玩耍興致正濃時給他餵飯
還會造成孩子的厭惡,甚至抵抗,形成惡性循環,這就是家長經常抱怨的“厭食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0402&prev=10434&next=10396&l=f&fid=28






********************************************************************************

請把吃飯的權利還給孩子

 2011年05月31日 14:44:16  來源: 網易親子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一幅畫面:孩子在前面跑,父母或祖輩拿個碗在後面追。為了讓孩子多吃一口飯,有的哄勸誘騙,有的嚇唬打罵,甚至把小棍子放在飯桌旁。     吃飯是人的一種本能,它怎麼可能需要費那麼大力氣去讓孩子張嘴呢?我們的家長太累了,我們的孩子也太累了,吃飯居然成了一些精神負擔。請吧吃飯的權力交給孩子吧!

被迫吃飯使孩子失去饑餓感
    大自然賦予了孩子們饑飽感,剛開始吃奶時,這種自然機制就開始運行起來。母乳中包含了嬰兒所需要的各種營養,而嬰兒也會對饑飽做出本能反應。他們飽了的話,就會主動停止吃奶,母親不需要控制喂奶量。
    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孩子似乎喪失了這種自然的調節機制。為什麼一些孩子看到勺子裏的粥就會皺著眉頭、固執地緊閉雙唇?為什麼三四歲的孩子 只有用甜點作為獎勵才答應去吃幾口肉?為什麼很多五六歲的小孩會生氣地推開盤子抗議說:“我不吃那些菜”?引人注意的是,只有當家長能夠控制自己孩子吃多 少東西的時候,這種問題才會出現。
    孩子斷奶改喝粥之後,很多家長會感到無法判斷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吃飽了。正是家長這種對孩子吃得“太多”、“太少”、“太單一”的憂慮,使飯桌成了“煩桌”。正確的吃飯規則應該是
    ‧吃什麼:家長根據自己在健康飲食方面的知識確定並選擇要吃什麼。
    ‧何時吃:家長規定吃飯時間以及次數。
    ‧如何吃:家長規定吃飯時的行為規則並身體力行。如果孩子太小不能自己吃飯,家長要適當地給孩子提供幫助,但是幫助應該適度。家長應該努力塑造一種舒服的進餐氛圍,給孩子樹立榜樣,愉快地享受食物。

    幾招讓寶寶愛上吃飯:
    第一、家長改變態度
    在孩子的吃飯問題上態度平淡,吃多了不表揚,吃少了不批評,這個問題上始終平和愉快,讓孩子不再因為吃飯的問題而感覺有壓力。孩子拿起飯碗時心理上輕松,才有可能產生正常食欲。
    第二、如果孩子已出現了厭食症狀,就不要指望他半月二十天就能恢復
    家長要有耐心,這份耐心不是來自你強壓焦慮的暫時的鎮靜,而應該來自你正確認識後徹底的坦然。孩子的恢復需要很長時間,幾個月甚至幾年。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父母只是由明處強迫變成躲在暗處盯梢,到一定時間終于忍不住又去嘮叨孩子,那麼一切都將前功盡棄。
    第三、不要在各種食物間劃杠杠,不能說這個有營養要多吃,那個沒營養要少吃
    有沒有營養要靠家長在做飯時調節。拿上桌的食品就要允許孩子自己選擇。對于孩子不喜歡吃的食品不可以用條件來威逼,比如不要對愛吃肉而不愛 吃菜的孩子說“如果不把菜吃了,就不給你吃肉”。這樣的話只能讓他更討厭吃菜。不妨把話反過來說,“必須吃完肉才給你吃菜”,這樣倒可能刺激他對菜的興 趣。
    第四、讓孩子自己吃飯,不要喂
    孩子從一歲半左右就可以自己吃飯,父母不要把辛苦用在給孩子喂飯上,只需用在收拾被孩子弄下的“爛攤子”上就可以了。經常喂飯會影響孩子的 食欲,而且影響兒童手部技能和肢體技能的發育。有的三、四歲的孩子養成了壞習慣,家長不喂他就不吃,喂就吃幾口。這種情況要立即改變,告訴孩子以後自己吃 飯。如果他不肯,就餓幾頓,肯定餓不著,壞毛病幾天就改了。
    第五、不要和孩子在吃飯的問題上談條件
    比如有的家長總喜歡說你要是好好吃飯,我就給你買玩具或帶你出去玩,這一類的話都會對孩子吃飯造成消極影響,而且教會他用無理要求來要挾父母。
    (本文來源:網易親子 )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9746&prev=9750&l=f&fid=28






*******************************************************************************

寶寶的9個飲食定律


寶寶從出生6個月到3歲期間是多病之秋,也是提高寶寶免疫力的關鍵期,因此媽媽們要在這個時候掌握寶寶的飲食定律,強化寶寶的免疫力。 1.按時進餐 
  如果寶寶進餐的時間沒有規律,這也是導致寶寶暴食或偏愛零食的原因。不吃早飯,寶寶的思考力和集中力就會下降;不按時吃午飯,寶寶會因晚上暴食而肥胖,而且臨睡前讓寶寶吃得太飽,會增加他的腸胃負擔,影響睡眠,使免疫力下降。保證寶寶按時進餐是媽媽們的首要任務。

2.以進食易消化、易吸收的飯菜為主 
  不好消化的飯菜會增加寶寶腸胃負擔,很容易使寶寶失去吃的興趣,使免疫力下降。因此,寶寶吃的飯菜應以易消化、易吸收為住,不要一次讓寶寶吃得太多,讓寶寶每頓都能均衡進食。

3.不偏食
  每種食品的營養成分都不盡相同,即使同為蛋白質食品:瘦肉、鮮魚、雞蛋、大豆、豆腐等,它們的蛋白質含量也各不相同,因此應交替讓寶寶攝取各種事物,只要攝取的營養均衡,寶寶的免疫力才會提高。

4.學會細嚼慢咽
  人的唾液中含有一種名為“腮腺激素”的物質,它能夠促進分泌人體生長所需的荷爾蒙,提高免疫力,因 此吃飯時應想辦法讓寶寶充分咀嚼以促進腮腺激素的分泌。但由於嬰兒乳牙未齊,總喜歡把食物在嘴里含一會兒就囫圇吞下去,不能養成充分咀嚼的習慣,因此媽媽 們要注意提醒寶寶吃飯時要細嚼慢咽。

5.多吃“硬”食物  
  寶寶有牙以后,可適當喂一些較硬一點的食物。例如:喂一些蘋果、蔬菜莖之類的東西和一些有適當硬度的糙米飯,以培養寶寶細嚼慢咽的良好習慣。

.6少吃肥膩和加工食品
  現在許多飼養業主為使豬、牛等肉類的肉質細嫩,常在飼料中加入雌性激素,而這些激素會影響寶寶的生長和降低寶寶的免疫力。同樣,火腿、香腸等加工食品中含有的各種食品添加劑,也不要讓寶寶多吃。

7.盡量遠離碳酸飲料、甜食和油炸食品
  過量甜食會妨害寶寶骨骼中鈣的形成,嚴重時還會分解寶寶骨骼和和牙齒中的鈣。吃太多的油炸食品則會導致寶寶肥胖,而碳酸飲料由於糖份和磷酸的含量過高會對寶寶骨骼的代謝造成不利影響,因此這些都應讓寶寶少吃或不吃。

8.控制快餐  
  漢堡、薯條、麥香雞等快餐是多數寶寶喜愛的食品。但這些食品熱量很高但營養成分卻很低,常吃會使寶寶發胖,還會導致寶寶體內營養不平衡,此外,由於這些食品中還添加了大量的人工調味料,妨礙寶寶體內廢物的排泄,會使寶寶身體發胖,降低寶寶免疫功能。

9.食物別太咸  
  食物過咸會刺激寶寶的腸胃,使消化力降低,並且長大后患高血壓等成人病的幾率會大大提高。因此寶寶吃的食物應以清淡為主,對於寶寶來說,調味料只需成人的一半即可。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5174&prev=5186&next=5171&l=f&fid=28






*******************************************************************************
6種狀況,6種策略
寶寶偏食嗎?教您見招拆招
文/振興復健醫學中心營養師 鐘子雯
輯/張玉櫻
偏食發生在很多小朋友的身上!媽咪辛苦幫寶寶準備食物,寶貝卻閉口不吃,實在令人又生氣又無奈!其實小朋友不吃東西的情況很多,本文為您找出問題、對症下藥,就能讓寶貝乖乖張嘴吃掉您的愛心餐,還能減少很多摸索與親子衝突喔!
每日必上演的「親子吃飯大戰」
「老公,我們的兒子怎麼不吃粥呢?我熬了大骨湯、細絞肉、蛋蛋、菠菜末,很好吃又很營養耶!」初為人母的我,雖然看過這麼多大大小小的病人,但下了班,也曾是那個拿著碗、追著小孩跑的苦命媽咪!
對一個1歲多的小男孩而言,「玩」似乎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而吃飯永遠擺在第二位,睡覺則擺在第三位!加上小朋友牙齒發育的問題、天生對食物的喜好等等,使得媽咪在準備食物時,難上加難,往往很辛苦地煮了一鍋自已很滿意的「營養品」,而小朋友就是不肯賞光。其實,偏食發生在很多小朋友的身上,但只要媽咪把握好處理原則,一定可以解決這種每日上演的「親子大戰」!
偏食的小孩一定瘦瘦的嗎?
許多人總覺得偏食的小孩什麼都不吃,一定是「排骨酥」,其實不然。偏食是只特別對某些食物排斥或吃得少,造成營養上的不均衡。例如,小朋友可能不喜歡吃青菜,而米飯類、魚、肉、奶、蛋都很愛吃,也愛吃餅乾。這樣的小朋友熱量攝取足夠,不一定會瘦瘦的。但是若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有可能長大了還是不吃青菜!在臨床看到的病人中,就有40幾歲了,依舊不吃綠色蔬菜的案例。
不吃米飯的小朋友,可能會因熱量攝取較少,而影響到成長發育與活動力;不吃肉、魚、蛋、豆製品的小朋友,可能會因為蛋白質不夠,而影響免疫力與器官的生長發育;而不吃蔬菜、水果的小朋友,可能會因為纖維量太少,而造成大便較乾硬,也可能會造成某些維生素、礦物質的攝取較少,影響了日常活動與身體對疾病的防禦力。
對於正餐吃得少、喜歡吃餅乾或喝果汁的小朋友,更可能會因為吃了太多的蔗糖,而提早蛀牙的發生,並會造成身體虛胖的情況。雖然小朋友吃的東西不多,但飲食習慣會影響整個生長過程,甚至延續到成人終老。所以,身為爸媽的我們,還是辛苦一點動動腦筋吧!
讓嘴巴打開!聰明媽咪有一套
幫小朋友準備食物,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再加上忙亂了一陣之後,如果又遇到小朋友閉口不吃,那種無奈與氣憤,是很多媽咪們常會遇到的情況。小朋友不吃東西的情況很多,聰明的媽咪可以找出問題對症下藥,就可以減少很多摸索與衝突喔。
狀況1:食物太硬吞不下
對於正在長牙的小朋友而言,食物的質地會直接影響到這個食物是吞進去還是吐出來。在牙齒的功能裡,門齒只負責把食物咬斷,而真正在磨食物的是臼齒。所以,有些絞肉或魚末如果煮得太硬,寶寶當然沒辦法好好吃。
*如何搞定?
媽咪在測試食物的硬度時,千萬不可以用大人的標準來評斷,建議您先吃一小口,盡量模擬寶寶的咀嚼模式來測試食物,如果寶寶的牙齒長得不多,那您可以盡量用舌頭而少用後排牙齒輕輕咀嚼,這樣就可以判斷食物的軟硬合適度了。
另外,提醒您以下一些小撇步:
1. 在食材選擇上,絞肉可請老闆攪兩次,或是烹煮前攪入太白粉以增加嫩度。
2. 魚類盡量選軟而無刺的魚。
3. 蔬菜可選瓜類或菜葉切細。
4. 豆腐、豆乾保存新鮮要注意。
5. 水果以去皮、去籽的瓜類為宜。
6. 依據小朋友的生長情況,調整食物的軟硬度,不但可以增加食物的種類,也可以避免進食哽噎的危險。
狀況2:有特別的食物喜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吃的食物,而小孩當然也不例外。小朋友的飲食喜好五花八門,有時連大人也無法理解。例如:我們家只有8顆牙的兒子,總是不吃香蕉、木瓜與布丁,卻偏偏吵著要吃棗子。這種不按牌理出牌的情況,相信許多爸媽都會遇到。
*如何搞定?
建議爸媽可試著找出小朋友的特別喜好,某些食物也許第一次不吃,換個時間以不同的方法呈現,或與喜歡的食物搭配,小朋友就會一口接一口。所以媽咪在給新的食物時,別給彼此太大的壓力,抱著愉快的心情,笑笑地說:「嗯,這個很好吃喔!」小朋友感受到爸媽快樂的情緒,食物當然就變得好吃多了!
狀況3:冷冷的食物不好吃
您有沒有吃過冷掉的糊餐或稀飯?軟軟、糊糊、冷冷又淡淡的,其實真的不好吃!對於吃飯慢的寶寶,我們餵的糊餐或稀飯,可能吃了幾口之後,就變冷了,當然吐出來的機率就更大了!
*如何搞定?
媽咪可以考慮把食物再弄熱一點,香味四溢的食物會增加寶寶的食慾喔!
狀況4:吃東西的時間太近
有時我們會怕小朋友吃太少,所以會少量多餐,給他們吃一些餅乾、果汁、水果。試想,如果11點吃了兩片餅乾,喝了一些果汁,或是喝了一大瓶奶,12點怎麼還能好好吃稀飯呢?
*如何搞定?
寶寶吃飯與點心、牛奶的時間,應該要做一個良好的規劃與搭配,才不會因為時間的問題影響正餐,而誤以為寶寶不喜歡吃今天的正餐或是有偏食的情況。
狀況5:爸媽飲食習慣的影響
小朋友的飲食是主要照顧者準備的,所以若是爸爸、媽媽、阿公、阿媽或保母有特別的飲食習慣或喜好,也會影響寶寶喔!例如爸爸、媽媽不吃苦瓜,小朋友從小沒有吃過苦瓜,長大很可能也不吃;阿公、阿媽喜歡買餅乾、飲料給寶貝孫子吃,小朋友可能從小就會養成吃零食及飲料的習慣;保母家煮東西口味較重,寶寶可能會養成喜歡吃重口味的習慣。
*如何搞定?
身為模範的我們,應該好好檢視一下自己的飲食,是否還有「可進步的空間」?別因此而影響下一代。

狀況6:玩勝於吃
「玩」是小朋友每天最重要的功課,總是從遊玩中不斷學習成長,但是小朋友也有因為想玩而不想吃飯的時候。
*如何搞定?
爸媽可以試著把玩與吃飯的時間作一些調整搭配,幫小朋友慢慢建立全家一起吃飯的模式;或是試著增加食物的色香味而增加對小朋友的吸引力,就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了!
結語
寶寶偏食是常見的問題,媽咪們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寶寶不吃的時候,我們可以試著找出真正原因,不要用強迫的方式,所謂「不愉快的進餐氣氛下沒有佳餚」,也會讓寶寶對於這個食物留下壞的記憶。
吃東西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我們家不吃阿公自種「愛心香蕉」的淘氣寶寶,在一個餐後同樂的時候,一邊看著在一旁唱歌跳舞的爸比,居然不知不覺地吃了半根小香蕉。抱著愉快的心情進食,相信寶寶也能感受到飲食的喜悅!
 
(詳文請見嬰兒與母親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1_39.asp










*****************************************************************************


家有拒食兒怎麼辦?/ 書田診所 小兒科 潘俊伸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