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12月22日 星期六

寶寶的吐奶與溢奶


文/群英產後護理之家    完奶好不容易把寶寶安撫下來啦!卻發現寶寶嘴邊溢出了一點奶?
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難道是吃太多了嗎?


其實新生兒吐奶、溢奶是常常遇見的情形,原因是寶寶食量大,但胃能容納的量卻很小,胃的體積其實就只有一個嬰兒拳頭大小;加上胃的結構較淺,當裝滿食物時,很容易因身體的扭動,使腹壓增加而使食物溢出來。
寶寶胃與食道交界較鬆弛,此括約肌的功能在於防止胃的內容物反向流入食道內。可是嬰幼兒的肌肉發育還沒有完全成熟,所以只要胃內的食物稍多或壓力太大,很容易反流,當進食速度太快或吃得太急的時候,就會到達口腔而吐溢出來。


那麼該如何防止寶寶發生吐奶呢?


檢查奶嘴孔的大小:平均一秒鐘一滴奶之流速即可。若寶寶吸吮奶水的速度太快,則採分段式餵法。餵奶中段及餵完後,一定要幫寶寶排氣打嗝:可將寶寶靠於胸前或坐於大腿上,支托寶寶的頭頸部以手掌拱成杯狀,以空掌拍背。餵奶後不要馬上讓寶寶平躺、晃動寶寶或幫寶寶換尿布。若寶寶五到十分鐘後仍未打嗝,可以讓寶寶右側睡,或者將寶寶頭頸部抬高約30度可預防溢奶及吐奶。


另外有時候寶寶常常發生吃奶時被嗆到的情形,媽媽可以先檢查看看,是否奶瓶奶嘴洞口太大,餵食過快。當發生嗆奶情形時,應立即停止餵食並拍背直到咳嗽停止,才能再繼續進行餵奶。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ome-baby/article?mid=4237&prev=4269&next=4236&l=f&fid=22





******************************************************************************

改善溢奶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黃丹青指出,通常滿月之後的嬰兒,因奶量開始快速增加,加上食量較大,但是相對胃容量小,發生溢奶機率將大大提升,加上此時嬰兒食道和胃賁門連接處的括約肌尚未發展成熟,讓胃與食道的交界處較鬆弛,尤其嬰兒多食用液態食品,容易從胃內反流出來,造成溢奶。


另外,由於嬰兒胃容量較小,若是吃完奶後,出現哭鬧、咳嗽或扭動身體等動作,會使腹腔壓力上升,因而將胃中的奶水擠壓出來,也是溢奶原因之一。


黃丹青表示,雖說溢奶是嬰兒期常見現象,但約等到孩子4~6個月大時,肌肉發展逐漸成熟,情況就會慢慢減緩,父母無須過度擔心,卻務必了解「如何改善」和「緊急處理」溢奶狀況。


(圖片/bobo小天才雜誌提供)


大多數嬰兒的溢奶情況不會太嚴重,但也有案例會因嚴重溢奶,而導致嬰兒營養攝取不足,她提醒父母,假如幼兒每個月的體重無法增加0.5~1公斤,建議可挑選低溢奶奶粉供幼兒飲用。


改善溢奶4大重點



餵食器具

若奶瓶孔洞過小,幼兒吸吮牛奶時,容易使嘴巴兩側同時吸入空氣,間接提升幼兒溢奶機率,太大則奶水容易淹住嬰兒咽喉,阻礙呼吸氣管通路。黃丹青醫師表示,適當奶瓶孔洞應是將奶瓶斜放時,牛奶可以一點一點滴岀。


幼兒奶量

她說,假設父母知道嬰兒容易溢奶,建議應盡量以「少量多餐」方式餵食,以免餵食過多,造成嬰兒腸胃負擔,就容易吐出來。但當孩子本身不會有明顯溢奶狀況,父母即可依嬰兒狀況自動調整餵食量。


休息姿勢

黃丹青醫師建議,餵食結束之後,不要直接讓孩子躺下,應先讓孩子趴在自己肩膀上,並且輕拍幼兒背部,將嬰兒吃入胃中的空氣排出,而後,至少維持直立約10~15分鐘,再把嬰兒平放。平躺時,須將嬰兒頭部墊高,她說,最佳狀態是嬰兒身體與床面成30°。


不宜進行激烈活動

黃丹青醫師表示,餵完牛奶之後,父母不宜和孩子進行劇烈活動,例如過度搖晃、上下拋接,以免間接造成幼兒溢奶。


緊急處理

當bobo溢奶時,父母必須「鎮靜」並且「快速」處理,雖說因溢奶而危及性命的可能性不高,但若不小心處理,也可能會讓溢出的奶水流入氣管,造成吸入性肺炎,會使狀況變得非常危險。

1. 轉變姿勢

當父母發現幼兒出現溢奶現象時,若正處於平躺狀態,黃丹青醫師說,必須立刻將嬰兒翻身成「側躺」,以免溢出的奶水嗆入氣管,造成吸入性肺炎。

2. 快速清潔

黃丹青醫師建議,家長可用手指包覆乾淨的小毛巾,幫孩子擦去流出嘴唇外的奶水,以免嬰兒產生噎食的危險。

3. 拍出奶水

若家長發現嬰兒溢奶時,膚色已經變暗,黃丹青醫師說,此時須讓嬰兒趴在家長腿上,父母輕拍其背部,讓他咳出口腔內的奶水。


黃丹青醫師說,當父母確實執行以上步驟,之後,幼兒開始會哭鬧,且未持續溢奶,父母即可安心。倘若情況未見改善,嬰兒不哭鬧、臉色變暗、唇色變深,甚至出現不呼吸症狀時,必須立即送醫治療。


吐奶vs.溢奶

黃丹青醫師指出,原則上,吐奶和溢奶都是牛奶從胃跑到口腔的過程,差別只是在於「量」以及「速度」不同。
資料來源http://www.howmama.com.tw/b69/4-t2009/




***********************************************************************
新生兒溢奶照顧

參考資料來源:【媽媽寶寶】
小公主是個全母奶寶寶,在出生的頭幾個月溢奶的情形特別嚴重,而喝母奶的保保要拍到打嗝好像很困難?!所以常常是喝完奶拍了一段時間後,一躺下就將喝下肚的奶汁全都吐了出來,讓我既心疼又擔心:不是都說母乳比較好消化嗎?為什麼已經親餵又會這樣子,讓我困擾了很久?
後來經過醫生的解釋後才了解:新生兒因為腸胃道發育還不成熟,溢奶的情形很常見,但是有些寶寶溢奶的情況卻特別嚴重,照顧容易溢奶的寶寶,對新手爸媽而言是一項體力大考驗,如果處理不當,可能導致吸入性肺炎,爸媽不可不慎。
原因.溢奶情形很普遍
新生兒溢奶的情形是很常見的,有85%的新生兒都有溢奶的情形。造成新生兒溢奶的原因很多,大部分是因為腸胃道未發育完全引起的,也有少數是因為過敏引起,或是有幽門狹窄、下食道括約肌閉鎖不全、胃食道逆流、食道閉鎖等疾病引起。此外,餵食的技巧、打嗝的技巧、餵食過量等也可能造成新生兒容易溢奶、吐奶。
Reason 1.腸胃道發育未成熟
在出生後的前半年,大部分嬰兒的下食道括約肌相當無力,只要吃得太多,或是在喝奶後立刻躺下,胃裡的乳汁就會往回流,流進食道,再從嘴或鼻孔裡溢出來。正常來說,這樣的情形並不會讓寶寶感到難受。但如果寶寶發生溢奶情形時會哭鬧或是覺得難過,就有可能是發生胃食道逆流。
Reason 2.胃食道逆流
許多嬰兒都可能發生過胃食道逆流的情形,隨著下食道括約肌漸漸強壯起來,逆流的情況大約在寶寶34個月大之後會好轉。因此,吳求森醫師表示,如果寶寶溢出的奶汁有混合胃酸,可能是發生胃食道逆流的情形時,父母可以先觀察,如果逆流的情況相當嚴重,造成寶寶哭鬧、體重下降時,就需要接受治療。
Reason 3.幽門狹窄
溢奶和吐奶有時候並不容易區別。如果寶寶出現越吃越吐的情況,吐了以後又還想要再吃,吃得越多吐得越厲害,並且體重下降時,就需要懷疑可能是生理結構異常的問題,例如幽門狹窄。
與胃食道逆流的原因正好相反,所謂幽門狹窄指的是連接胃與腸子之間的肌肉環幽門括約肌功能太好,太厚太肥壯,導致食物無法進入腸子,只好又回到胃裡再溢回食道。幽門狹窄的寶寶,因為乳汁無法通過腸子而積在胃裡,因此通常在喝奶後會猛力嘔吐,吐了以後又還想要再吃,情況嚴重時也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Reason 4.食道閉鎖
食道閉鎖是先天性的疾病,通常在寶寶出生後就會發現,因為食道閉鎖,寶寶會出現口水很多,卻一直吐出來的情形。必須進一步檢查以確認原因。由於寶寶的食道與氣管相連,因此更需小心照護,以免乳汁進入氣管,導致吸入性肺炎。
寶寶體重是判斷指標
造成新生兒溢奶的原因這麼多,新手父母如何判斷自己寶寶溢奶的原因不是疾病造成的呢?吳求森醫師表示,觀察寶寶的體重在一段時間內的增長情形是判斷的一項指標。新生兒在滿月後,體重應平均增加1公斤以上。此外,對照寶寶手冊內的體重成長曲線圖,只要寶寶體重百分位不要低於百分之三的成長曲線,或在短時間內下降超過兩個成長區間,例如從百分之七十五下降到百分之二十五,爸媽也無需太擔心。
照護
Point 1.避免餵食過量
容易溢奶的寶寶,建議每一餐以分段進食的方式餵食,避免一次餵食過量導致寶寶溢奶或吐奶。例如如果是以奶瓶餵食,可以將100c.c.的奶汁分成三段慢慢給寶寶喝,每喝30c.c.就幫寶寶拍背打嗝,並且確實地幫寶寶排出體內的氣,也能有效的減少寶寶溢奶的情形。
Point 2.採取直立抱姿
在餵食之後避免讓寶寶立刻躺下,也有助於減少溢奶的情形。建議可以採取直立抱姿或以抱橄欖球的姿勢,抱著寶寶1530分鐘,能夠幫助寶寶將乳汁留在胃裡避免逆流。
另一方面,既然溢奶是生理性因素造成的,寶寶是否喝母乳或嬰兒奶粉就不是問題所在。只要是容易溢奶的寶寶,即使是親餵母乳,照護者也應確實地幫寶寶排氣,並且在餵食後採取直立抱姿,以減少寶寶吐奶的情形。
Point 3.注意脖子和鼻孔的清潔
發生溢奶情形時,乳汁可能弄濕衣服和寶寶的脖子。應幫寶寶換上乾淨的衣服,並以乾淨的紗布巾沾水清潔寶寶的脖子,讓脖子周圍保持透氣、乾爽,以免奶垢殘留易長濕疹。
如果奶水流進寶寶的鼻孔,使得寶寶出現鼻塞的情形,建議可以利用細軸棉花棒幫寶寶清潔鼻孔。
***提醒您
造成寶寶溢奶的原因多數是生理性的,隨著寶寶成長會自然改善。但是照護者仍不能掉以輕心,這是因為寶寶的食道與氣管相連,要避免溢出的乳汁進入氣管而引發吸入性肺炎。如果寶寶在溢奶後出現難過、哭鬧、體重下降、咳嗽、發燒、嘔吐物為紅色、深綠色、黑色等症狀時,應立刻就醫。




*********************************************************************
嬰兒的溢奶與吐奶
§何謂溢奶跟吐奶
溢奶跟吐奶皆是將胃裏的奶回過來從口排出,排出的量可從一小口到一大口,只是兩者在表現的程度上有所不同,溢奶是胃裏的奶回流上來而從嘴角溢出來,而吐奶是直接從胃部將奶嘔吐出來。
  在嬰兒期,溢奶及吐奶的情形很常見,而造成的原因也很多;有些單純的溢奶,在嬰兒期是正常的現象;但有些吐奶的情形,則跟身體的疾病有關。為人父母者若能進一步的瞭解,將能滅少很多不安,也更能適切地照顧自已的嬰兒。

§不必擔心的溢奶狀況
  正常的嬰兒在出生後的前幾個月,或多或少都會有溢奶,甚或偶而吐奶的情形;這可能與嬰兒的胃容量較小,或食道的肌肉張力為未完全有關;因此在餵食量過多、或脹氣厲害、或肚子用力時,則會將胃裏剛喝下去的奶溢流出來。只要寶寶的神情愉快,活動力佳、食慾正常、大便正常且體重增加正常,則這種情形就不用擔心,是屬於正常的現象,當寶寶4、5個月大時,自然就逐漸改善。

※父母可注意以下幾點,來改善溢奶情形:
 1.哺餵母奶時,要將乳頭緊貼寶寶小嘴來吸吮,避免嘖嘖有聲,以免吸入過多空氣。
 2.奶嘴洞要適中,(4個月內最好用圓洞奶嘴,奶水一滴一滴慢慢自動滴下的流速最好),以免吸入太多空氣。
3.奶量要適中,不要一次餵食過多,以免把胃撐脹。
 4.餵奶期中宜多排氣一次,餵完後再排氣一次,以減少胃脹氣。
5.餵完後可側臥或俯臥,且將上半身抬高,可減少溢奶並避免吸入嗆到。
 6.餵完後避免過度翻動或活動,以免壓迫到腹部。

※若寶寶經過以上的方式處理,溢奶或吐奶的情形仍很頻繁,則要考量最易引起嬰兒溢奶及吐奶的疾病-“胃食道逆流”。

※發生吐奶時如何緊急處理:
  1.發現寶寶吐奶,滿口都是奶水時,宜立刻將寶寶擺成側臥或俯臥姿勢,然後拍拍背部,讓嘴裏的奶水順利流出。
  2.滿口是奶水時,正常情形下喉部會閉氣以免嗆奶,但閉氣一久則臉部會開始發紺,故要盡快把口內奶水排出,才會重新開始呼吸。
  3.若不幸發生嗆奶,一開始會反映咳嗽,此時要將寶寶抱起,趴在大人的腿上,頭朝下,然後用力拍擊背部,讓吸入氣管的奶水震動出來。
  4.處理後若寶寶顯得呼吸急促,咳嗽不停則要送醫檢查。
  5.若寶寶沒有恢復呼吸,則立刻給予人工呼吸,並緊急送醫急救。

§胃食道逆流
一、何謂胃食道逆流:
人類食道進入胃交界處有一圈張力較高的肌肉環,稱為「賁門」,它的功能就是卡緊胃之入口,讓吃進胃內的食物不會回流到食道。當賁門的肌肉壓力受影響時,則可能使胃內的食物逆流回食道,甚至嘔吐出來,造成明顯症狀,即稱為“胃食道逆流”;約1/300之嬰兒有此疾病。會影響賁門壓力的情形有:賁門的肌肉張力本身偏低,或賁門肌肉短暫鬆弛,或者食道進入胃的角度不正常,或者胃排空時間過長使胃壓增加,或者腹部壓力增加(像哭鬧、咳嗽、排便)而造成胃食道逆流。
 二、症狀:(為人父母者應注意吐奶的寶寶是否有下列情形)
寶寶出生後幾天到幾週即可能出現症狀;喝完奶後,常會有溢奶甚或吐奶的情形,有時喝完奶1~2小時仍會發生;有些寶寶一天1~2次,有些甚至餐餐都吐。有的會因常胃酸逆流之關係,造成食道炎,而使得寶寶疼痛不安,甚至厭食;有的會因回吐而引發呼吸暫停,甚至臉發紺的情形;有的會因嘔吐而引起咳嗽,甚至吸入性肺炎;有的因長期吐奶,而造成營養不良,成長遲緩;故父母應小心觀察。
 三、胃食道逆流的嬰兒,大部分在6個月後,症狀會逐漸好轉;80%的病兒在兩歲前會完全改善,95%在四歲前會痊癒。可依嬰兒症狀的嚴重程度,採取適當之治療方式。
 四、治療方式:
   1.姿勢治療:可採取側臥睡姿,或頭部墊高30度的趴睡睡姿(但嚴重心肺疾病或神經疾病的嬰兒不建議趴睡)。
2.食物治療:嬰兒滿4個月以上,可於奶水中加入米粉等澱粉成分,達到稠化效果,可減緩吐奶情形。
   3.藥物治療:若症狀明顯的嬰兒,可請醫師評估使用藥物治療,主要作用在增加賁門張力或促進胃排空或減少胃酸刺激。
   4.外科治療:對於長期內科治療無效或症狀嚴重之嬰兒,則考慮在一歲左右以後,以外科方式治療。

   ※再次強調絕大部分的嬰兒隨者年齡長大,症狀都會明顯改善,進而痊癒,只要給他時間,小心照顧,並避免併發症的發生即可。

§其他可能引起吐奶的原因,及應注意的情形
 其他如幽門狹窄、腸道阻塞、便秘栓塞、巨腸症、腸套疊、腸胃炎等腸道疾病;泌尿道感染、敗血症等感染性疾病;腦膜炎、顱內出血等腦部疾病;以及其他代謝性疾病都可能引起嘔吐。

※父母應注意觀察寶寶:1.若以嘔吐為主,且較厲害或較頻繁;2.若吐出物有血絲或膽汁;3.若有腹脹或哭鬧情況;4.若有其他生病徵狀,像食慾減退,活力不好,精神不佳等;則應將寶寶併嘔吐物帶給緊師檢查,以做正確的診斷與適當的治療。              
小兒科劉凌玉醫師
資料來源http://www.tai-an.com.tw/know/know2_02.asp?lid=2




*******************************************************************************************


預防寶寶吐溢奶 看顧技巧

吐奶與溢奶都是常見於新生兒的現象,有些只要透過正確的照顧方式,就可以獲得改善;但有部分寶寶的吐奶,卻可能透露出健康問題,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個警訊!
要預防寶寶吐溢奶,首先應分辨寶寶發生的是一般的溢奶?抑或是應該要去看醫生的吐奶呢?當寶寶出現異常的吐奶情形,若能夠盡快分辨、把握第一時間就醫求診,才能充分掌握寶寶的健康。

★範例:
職業婦女Annie與老公結婚兩年,最近終於喜獲麟兒,雖然想爭取多一點和寶寶相處的時間,但Annie和多數職業婦女一樣,為了賺奶粉錢而將寶寶托給保母帶,做完月子之後就立即重新投入職場工作,只有每週五下班後才能將寶寶接回家自己照顧。

然而,不知道是因為新手媽媽餵奶的方式不正確,還是寶寶哪裡不舒服,幾乎每次餵完奶,寶寶都會吐奶,甚至吐奶的頻率還隨著寶寶的成長週數增加,也逐漸變多了。

婆婆安慰她沒有一個嬰兒不會吐奶、保母叮嚀只要在餵奶結束後拍拍寶寶,讓他打嗝就能減少吐奶次數,可是同事Selina知道了以後,卻煞有其事的警告Annie,最好每天下班之後都要打電話問問保母寶寶吐奶的情況有沒有改善,如果沒有,最好趕快帶寶寶去看醫生,因為吐奶也有可能是寶寶生病了。Annie不知道到底該聽誰的才對、怎麼做才好?

溢奶、吐奶怎麼區分?
新手父母在開始哺育寶寶時,不但容易因為經驗不足而手忙腳亂外,當寶寶發生溢奶或吐奶情況時,常不知該如何處理,其實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黃亮迪說,當嬰兒出現吐溢奶情形時,爸媽可以依據下列的敘述,來初步分辨寶寶到底是溢奶還是吐奶:

何謂溢奶?
溢奶大多是牛奶從嬰兒的鼻、口溢出,偶爾交替有嘔吐的感覺,但程度並不嚴重;有時如果溢奶與吐奶交替、次數不頻繁,那麼寶寶應該就屬於溢奶。

何謂吐奶?
吐奶是從嘴巴將牛奶呈噴射狀吐出,並且次數偏多,一天當中有可能嘔吐多達4~5次。可怕的是,當寶寶出現的症狀都是吐奶,而非溢奶、吐奶交替,很有可能是腸胃炎或身體其他部位正在發炎。
★溢吐奶與過敏也有關
溢吐奶與現代人普遍都有的過敏問題也有關連。由於有過敏體質問題的寶寶越來越多,對於奶蛋白的過敏,也會造成寶寶的溢奶與吐奶。尤其在臨床上發現,餵食配方牛奶的寶寶,溢吐奶的機率普遍高於餵食母奶的寶寶,主要就是因為配方牛奶的蛋白分子比起母乳較大,容易讓過敏體質的寶寶腸胃蠕動不正常,所以當腸胃道的蠕動加劇,而賁門又無法有良好控制的情形下,溢吐奶的情形同樣很容易發生。
從另外一方面來看,因為乳房的形狀較符合寶寶的嘴巴,寶寶吸吮時可以完全吸到奶水、較不容易吸到空氣,因此餵食母乳的寶寶也會降低溢奶的可能。
寶寶為何常溢奶?
肌肉發育未成熟所致
是不是真如老一輩所說,每個嬰兒都會溢奶呢?實際上,寶寶會溢奶或者吐奶都是有原因,黃亮迪醫師說,造成溢奶與吐奶的主要原因,就是嬰兒的肌肉發育尚未成熟。賁門是掌管食道與胃部連接的地方,嬰兒的肌肉發育大約需要到5~6個月之後才會比較結實有力,而在這之前的肌肉則較為鬆弛,不論是食道的肌肉,或是賁門括約肌,都無法像成人一樣達到有效且順利的控制。
而賁門括約肌肉是控制食道進入胃的重要閘口,一般來說,成熟的賁門括約肌具有在食物進入胃部之後就關上閘門,而不讓已經進入胃部的食物逆流的功能,但因為6個月以下的嬰兒肌肉功能尚在發育當中,所以很容易讓已經進入胃部的食物逆流回食道,就形成了溢奶,這也是有高達七成寶寶溢奶的主要原因。
喝奶後馬上平躺造成
此外,也因為賁門括約肌的肌肉尚未發育完全,所以當寶寶做出一些讓胃部有上移的動作,食物也很容易就經由賁門括約肌逆流,同樣會造成溢奶,這種情況最常發生在餵完牛奶就馬上讓寶寶躺平的時候。
吐奶的可能原因
在六個月之前,寶寶偶爾的溢奶算是正常情形,但吐奶則有可能是一些疾病的反應,家長不可忽視。黃亮迪醫師說,食物經由嘴巴到胃,再送往腸道,過程中不論是寶寶因為感冒造成肌肉腫脹,或是胃發炎、小腸發炎,這些都會引起寶寶吐奶。
另外,像是先天腸道狹窄或患有幽門狹窄症候群,也會有吐奶現象,特徵是吐奶量大、幾乎餵食之後都會全部吐光,就算之後因為寶寶餓而再次餵食,寶寶也會繼續吐奶。
預防溢吐奶,這麼做就對了!
在正確的餵奶方式下,寶寶的溢奶、吐奶都是可以有效得到改善的喔!新手父母不妨從下面幾點留意看看自己是否做對了:
喝奶後的姿勢:餵食完之後不要馬上將寶寶放回嬰兒床,最好30分鐘之後再讓寶寶躺平,或者將嬰兒床的弧度稍微調高。
勿讓寶寶餓太久:有些寶寶的個性急,肚子餓了完全不能等,所以一旦餓了喝奶的速度就會很快,如果你家寶寶的個性正是如此,醫生建議最好不要讓寶寶等。
傳統觀念中--「讓寶寶餓久一點,他會吃得比較多、長得比較快」是完全錯誤的觀念喔!面對急性子的寶寶,照護者最好觀察寶寶肚子餓的時間,在他餓壞了之前就早點準備好牛奶,免得因為寶寶餓過頭、吃太急,反而加重溢吐奶的情形,或者有可能因為餓過頭而完全不吃。
休息&排氣:如果寶寶喝奶的速度很快,在餵奶過程中可以稍微讓寶寶休息一下,同時餵完奶之後也要記得幫寶寶拍背,讓他順利排氣。
喝母奶或選擇適合的配方奶:配方牛奶的分子較大,容易讓過敏體質的寶寶腸胃蠕動不正常,讓溢吐奶情形更加嚴重,如果父母都有過敏體質,或是擔心寶寶有過敏體質,但又不太方便餵母奶,醫生建議不妨改選擇水解蛋白奶粉或無乳糖奶粉、植物蛋白奶粉,也能稍微改善溢吐奶的狀況。
★家長的疑惑:為什麼寶寶出生時餵食配方奶皆正常,3個月大才出現過敏現象?
臨床上不少父母都會出現這樣的疑惑,明明家裡的寶寶一出生就開始喝配方牛奶,但為什麼先前都沒有過敏現象,直到兩個月以後才陸續出現過敏現象呢?
對此,黃亮迪醫師解釋,過敏原是會持續累積的,且由於兩個月之後,寶寶喝的奶量會增多,加上先前所飲用的牛奶蛋白累積,因此有過敏體質的寶寶大多會在兩個月之後,才會出現比較明顯的過敏現象,這絕不是你家寶寶的體質從沒過敏突然變成有過敏。
有些疾病也會引發吐奶
一般來說,寶寶溢奶的情況會在六個月大後、隨著身體肌肉發育功能慢慢健全而有改善,但吐奶則有可能反應出寶寶的身體出現異常。在餵食方式正確的前提下,若寶寶出現吐奶,且吐奶的程度與頻率持續很嚴重,就需要趕快就醫,讓專業醫師來判斷寶寶是否是因為食道逆流、腸子阻塞等原因,才造成吐奶,並且立即採取正確的治療。
除此之外,黃亮迪醫師提醒,有些疾病也會引發寶寶吐奶症狀,如:先天代謝異常、腦膜炎、腦壓升高、尿道炎、腸道阻塞、腎臟感染與心臟疾病等。所以當寶寶出現活動力異常,或是喝奶情況明顯有改變,即便家長增加餵奶次數,但每次都還是餵食失敗時,就應該盡快帶寶寶就醫。
醫師提醒,對於寶寶吐奶問題的處置,只要把握以下原則,即喝得越多就吐得越多,或是吐奶的頻率很高、很明顯,則不論吐奶已經持續幾天,都應該趕快帶寶寶就醫。
呵護寶寶健康長大,需要雙親多用點心,即便是微小的改變,也可能正是寶寶不舒服在向妳求助的訊號,絕對不要忽視了。因為寶寶無法用言語或身體清楚的反應、表達出這些不舒服,身為家長與照顧者就應該更細心、密切的觀察,別忽視任何一丁點警訊,才能迅速配合醫師找出正確的原因。
★錯誤照顧 導致寶寶吐溢奶!
在許多以訛傳訛的說法中,都可能是造成寶寶溢奶或吐奶的元兇。這些常見的錯誤餵奶方式是否也出現在你們家?趕快一一檢視看看自己有沒有犯下這些錯誤吧!
‧沖泡牛奶的匙數不符合規定,總是想把牛奶泡濃一點,讓寶寶多吸收一點營養。
‧帶寶寶外出時就用市售礦泉水來泡牛奶,或者是隨便使用別人家的開飲機的水來泡牛奶,而不是使用煮沸過的水。
‧寶寶的牛奶喝完之後沒有馬上洗奶瓶。
‧泡好的牛奶寶寶沒有一次喝完,就放著等他餓了繼續喝。往往一瓶牛奶在室溫中放超過一小時以上,因此而滋生細菌。
‧父母兩人都有過敏體質,但還是選擇一般的配方牛奶來餵寶寶。
‧覺得讓寶寶餓久一點,可以讓他喝得比較多,所以每次都讓寶寶餓到大哭才餵奶。
‧餵奶過程中沒有適度排氣。
‧餵完奶之後沒有抱一下,馬上讓寶寶平躺回嬰兒床上,也沒有調高嬰兒床的弧度。
‧有吐奶現象卻沒有馬上就醫。

資料來源:MamiHome媽咪窩
From ihao論壇 http://www.ihao.org/dz5/,http://www.ihao.org/dz5/viewthread.php?tid=28749





***************************************************************************************
***************************************************************************************
 8大方法.改善嬰兒溢奶  
採訪撰文/施名玥
企畫整理/謝雅蕙
諮詢/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小兒科主任裴仁生.台安醫院護理部督導劉文琪



今年9月底,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在同一天下午接到二起嬰幼兒緊急送醫案件,負責處理急救的小兒科主任裴仁生表示,二位小病患分別是四個月大的女嬰和八個月大的男嬰,都在到院前即無呼吸和心跳,經過急救之後,四個月大女嬰終於獲救,而八個月大男嬰卻不幸死亡,裴主任認為,男嬰非常可能因溢奶窒息導致死亡。根據統計,每年發生嬰兒猝死症的機率是1/1,000,而其中的1/100可能與溢奶相關;而台灣每年約有二十萬個新生兒出生,換算下來即一年可能會發生二例因嬰兒溢奶窒息而死亡的不幸案件。

8大方法.改善嬰兒溢奶
  1. 哺餵母乳
    母乳的成分最適合寶寶,是最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由於停留在胃裡的時間較短、使胃容易排空,因此可降低溢奶的發生;而且與奶瓶口相比,乳頭的密合度最適合寶寶,媽媽不但可依寶寶的需要量哺餵母乳,寶寶也不容易吸進很多空氣,自然減少了溢奶的狀況。
  2. 姿勢正確餵奶後,媽媽可用枕頭或背墊讓寶寶保持頭高腳低、傾斜約30~40度的姿勢,如果媽媽想讓寶寶躺下來,也以側躺的姿勢為主;另外,趴睡雖然可以減少溢奶,但可能造成意外,除非家長或是照顧者在一旁照護,否則不建議六個月前的嬰兒趴睡。
  3. 增加食物黏稠度4個月後的嬰兒,可以在奶水裡添加米粉等副食品,增加食物的黏稠度,會比只喝流質食物不容易溢奶。
  4. 幫寶寶排氣餵到一半時,媽媽可讓寶寶趴在自己的肩上,輕輕拍打寶寶的背部,等寶寶把吃進胃裡的空氣排出、打嗝出來後,再餵食另外一半的奶水。
  5. 少量多餐這種餵食方式可以減少壓力,以免餵食過多,造成嬰兒的腸胃負擔,容易溢奶出來,不過建議家長,寶寶的餐與餐之間,至少間隔兩個小時半以上為佳。
  6. 奶嘴適中大小適中的奶嘴在奶瓶倒立時,奶水應該是以一秒一滴的速度流出,若是奶嘴太大時,寶寶吸食奶水的流速太快,來不及吞嚥,就會容易溢奶,若是奶嘴太小,寶寶吸食費力之餘,還會吸入過多的空氣,造成脹氣而溢奶。
  7. 勿進行激烈運動餵奶後,父母親不要急著和寶寶玩耍,把寶寶抱著搖來晃去或是上下拋接,使未消化的奶水又溢吐出來,不過,輕柔的安撫是很好的,台安醫院護理部督導劉文琪建議家長,尤其是新手父母,照顧3個月以下的嬰兒雖然要非常謹慎,但是在餵食完寶寶之後,輕輕地安撫、抱抱他也無妨,可增加親子之間的親密感,不需擔心會造成寶寶過於依賴的壞習慣。
  8. 有疾病要就醫寶寶有感冒或生病的情況時,一定要妥善就醫接受治療,以避免在進食的過程中,出現打噴嚏、咳嗽或是鼻塞等症狀,使溢奶狀況更嚴重。
緊急處理4步驟
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小兒科主任裴仁生提醒父母親,在剛餵食完寶寶的30分鐘內,應多加觀察,因溢奶的狀況很快就會發生,父母親可在寶寶進食之後,輕輕地抱著他散步,確定寶寶食物已消化。
當遇到寶寶溢奶時,父母親應該謹慎冷靜地處理,雖然大部分的溢奶都不會危及生命,但是如果因而輕忽了照護,還是有可能造成奶水吸入氣管,造成嬰兒窒息的意外。
  • 步驟一
    調整姿勢
    嬰兒溢奶時,家長可將寶寶的姿勢調整成側躺或是趴躺,切記不要讓寶寶平躺,否則奶水有可能吸入氣管,塞住呼吸道。
  • 步驟二
    快速清理
    將寶寶溢在鼻孔、嘴角或是嘴巴裡的奶水擦拭乾淨,以免東西塞住呼吸道。
  • 步驟三
    拍出奶水
    若寶寶喝完奶,不但沒有打嗝還嗆奶,甚至嘴唇變暗發黑時,家長必須讓寶寶趴平在腿上,手背呈半圓弧狀, 由下往上拍打寶寶的背部,使奶水從寶寶的口腔內排出。
  • 步驟四
    對口鼻吹氣
    若奶水塞住寶寶的呼吸道無法呼吸時,家長可對著寶寶的口鼻吹氣,使其暢通後產生自發性的呼吸。






*****************************************************************************************************

寶寶吐奶溢奶 正確預防及護理



很多媽媽都知道寶寶會因為生理的原因吐奶。但是真的碰到自己家寶寶吐奶的情況,往往既緊張又心疼,不知道該怎麼辦。寶寶吐奶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吐奶時應該怎麼護理,怎麼做才能預防寶寶吐奶,以下文章家長一起來了解 


預防寶寶吐奶,餵奶姿勢要注意。

一、寶寶吐奶溢奶原因

1、識別寶寶吐奶和溢奶

1溢奶:是指餵奶後隨即有1-2口奶水返流入嘴裡從嘴邊漾出。隨著月齡的增長,6個月內嬰兒漾奶會自然消失。是正常現象。

2吐奶:是新生儿期常見的現象,是由於消化道和其他有關臟器受到某些異常刺激而引起的神經反射性動作,嘔吐時奶水多是噴射性地從嘴裡、甚至鼻子裡湧出的。

2、寶寶吐奶的原因

1)新生兒胃容量小,呈水平位,而且胃的入口賁門括約肌發育差、較鬆弛,而出口的幽門括約肌發育良好,較緊張,形成出口緊入口松,奶水容易返流引起嘔吐。

2)餵養和護理不當,如餵奶次數過多,餵奶量過大,乳母乳頭過大、凹陷,或用奶瓶餵奶時橡膠奶頭孔眼過大,致使嬰兒吸奶過急,都容易引起嬰兒吐奶。

3)一些疾病也可以引起嬰兒吐奶,如食道和胃腸道的先天畸形、腸梗阻等。新生兒患腦膜炎、敗血症和其他感染也可以引起較劇烈和頻繁的吐奶。

二、寶寶吐奶時正確護理

1、上身保持抬高的姿勢

一旦嘔吐物進入氣管會導致窒息。因此在讓孩子躺下時,最好將浴巾墊在孩子身體下面並要保持上身抬高。如果孩子躺著時發生吐奶,我們可以把孩子臉側向一邊。

2、吐奶後,要多注意觀察孩子的狀況

在孩子躺著時要把孩子頭部墊高,或者索性把孩子豎著抱起來。吐奶後,孩子的臉色可能會不好,但只要稍後能恢復過來就沒有問題。另外,根據情況可以適當地給孩子補充些水分。

3、補充水分要在嘔吐後30分鐘進行

孩子吐奶後,如果馬上給孩子補充水分,可能會再次引起嘔吐。因此,最好在吐後30分鐘左右用勺先一點點地試著給孩子餵些白水。

4、吐奶後,每次餵奶數量要減少到平時的一半

在寶寶精神恢復過來,又想吃奶的時候,我們可以再給寶寶餵些奶。但每次餵奶量要減少到平時的一半左右,不過餵奶次數可以增加。在寶寶持續嘔吐期間,我們只能給寶寶餵奶,而不能餵其他食物,包括輔食。

三、如何預防寶寶吐奶

1、採用合適的餵奶姿勢:盡量抱起寶寶餵奶,讓寶寶的身體處於45度左右的傾斜狀態,胃裡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腸,這樣會比躺著餵奶減少發生吐奶的機會。寶寶吃完奶後豎起來拍拍後背,直至打嗝即可。

2、餵奶完畢一定要讓寶寶打個嗝:把寶寶豎直抱起靠在肩上,輕拍寶寶後背,讓他通過打嗝排出吸奶時一起吸入胃裡的空氣,再把寶寶放到床上,這樣就不容易吐奶了。

3、吃奶後不宜馬上讓寶寶仰臥,而是應當側臥一會兒,然後再改為仰臥。

4、餵奶量不宜過多,間隔不宜過密。

四、寶寶吐奶注意事項

1、寶寶吐奶之後,如果沒有其他異常,一般不必在意,以後慢慢會好,不會影響寶寶和生長發育。

2、寶寶吐的奶可能呈豆腐渣狀,那是奶與胃酸起作用的結果,也是正常的,不必擔心。

3、如果寶寶嘔吐頻繁,且吐出呈黃綠色,咖啡色液體,或伴有發燒,腹瀉等症狀,就應該及時去醫院檢查了。媽媽育兒百科 整理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714&next=20711&l=f&fid=6







*******************************************************************************

寶寶吐奶與溢奶的分別

諮詢醫師:台北長庚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顏大欽 
Topic:吐奶與溢奶有何不同?
吐奶與溢奶的最大差別在於吐奶是有很明顯的嘔吐動作,是屬於病態性的,通常會持續且次數逐漸增加,甚致會引起體重降低或電解質不平衡(如胃幽門狹窄或十二指腸阻塞等),而溢奶則是因生理性的胃食道括約肌關閉不良引起,出生一個月內大部份小朋友或多或少均有輕微的溢奶,隨著時間在三個月過後會逐漸好轉,若表現太頻繁或太久則宜由醫師診治。
Topic:寶寶常常會吐奶(溢奶),怎麼辦?
首先須先區分是「吐奶」還是「溢奶」,如果是溢奶,多為良性胃食道流所引起,處理方式是:
1)增加排氣時間及改變排氣姿勢。
2)餵奶時可中間先排氣再餵。
3)排氣完抱30分鐘,且置於床上宜上半身抬高且右側躺。
4)最後則是換低溢奶粉,或使用藥物。
5)若嚴重才考慮開刀矯正胃食道處的括約肌。
當您無法分辨小寶寶是一般吐奶或是因腸胃問題所起的病理性吐奶時,別忘了有專業的小兒科醫師可幫您診斷及處置。
Topic:小寶寶感冒也會引起吐奶嗎?
感冒時有時會引起吐奶,但原因可能有數種,最好能由小兒科醫師診治。舉例來說,咳嗽厲害時會引起吐奶,喉嚨發炎或有痰也會刺激引起嘔吐,若是合併胃炎的感冒也會引起嘔吐,故宜解決根本問題,才能改善吐奶。
Topic
:小寶寶由鼻孔溢奶,是正常現象嗎?
由鼻孔溢出牛奶的原因大概與一般的溢奶原因類似,若不嚴重則依前述原則處理,如沒改善或更嚴重時,宜儘速就醫。
資料來源:懷孕生子Q&A/ 婦幼家庭出版社






**********************************************************************
寶寶溢奶、吐奶別驚慌 

寶寶喝完奶後,嘴角有少許(大約1湯匙)的奶溢出就是所謂的溢奶,若因某些原因造成腹部肌肉收縮,使奶水由胃中吐出且量較多時稱為吐奶。當吐奶量較大或吐奶呈噴射狀時,應先請教醫師確定是否為先天性腸道缺陷或其他病理性因素造成。 
其他非病理性因素的溢奶或吐奶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可能原因
處理方法
喝母奶時,寶寶的嘴與乳房沒有緊 貼 ,造成過多的空氣吸入。
寶寶喝完奶後幫寶寶打嗝,吐出胃中多餘的空氣。
以奶瓶餵食時,奶嘴的洞口過大,造成奶汁流出過快,來不及吞嚥。
更換奶嘴。 寶寶喝完奶後幫寶寶打嗝,吐出胃中多餘 的空氣。
奶量過多或兩餐間隔時間太短。
少量多餐。
剛喝完奶後哭、咳嗽、動得太厲害。
剛喝完奶,不要讓寶寶過度嬉戲或運動
剛喝完奶就馬上躺下
餵完奶,寶寶躺下時稍微抬高寶寶的頭部 約3040度角左右,維持約三十分鐘。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1/breast_milk/file1/file12313.asp







*******************************************************************************

嬰兒也胃食道逆流!台灣寶寶7成腸胃不耐受 吐奶像豆花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寶寶肚脹像青蛙、吐奶像豆花,怎麼辦?門診中,常有一堆嚇壞的新手爸媽奔上門求救,根據統計,國內每4個寶寶就有3個曾因餵奶造成溢吐奶、脹氣等腸胃不耐 受現象,有家長為此拚命換奶粉品牌、也有人帶去廟裡收驚,但小兒消化專科醫師表示,只要吐奶顏色正常,不影響食欲及正常體重成長,家長不必太驚慌。



台灣小兒消化醫學會爭取下,四年一度的第四屆世界小兒消化醫學會今(14)天首度在台灣主辦,一連5天邀集全球87個國家、1700位專家發表最新小兒消化道、肝膽及營養醫學研究。

馬偕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李宏昌表示,國內有超過7、8成的嬰幼兒都曾發生腸胃不耐受問題,又以1歲以下嬰兒最常見,包括溢吐奶、脹氣、便秘、腸絞痛及牛奶蛋白過敏等問題,其中又以溢吐奶最多,其次才是脹氣以及便秘。

溢吐奶到底該怎麼辦?不少父母在遇到寶寶一餵完就溢奶、吐奶狀況時,常手足無措,有的人認為換個奶粉品牌喝就能改善,還有老一輩的會直接帶去廟裡拜拜收驚,都被醫師認為是錯誤做法。

李宏昌強調,溢吐奶有些是生理性的反應,因為餵奶餵進空氣、嗆到,對健康沒有威脅,如果吐的很嚴重,先觀察寶寶是否有不舒服?食欲好不好?最重要的是,體 重有沒有正常的增加,如果體重成長停滯,加上吐的奶帶有綠色、黃色等膽汁的話,可能有潛在疾病,甚至嚴重如腦瘤,一定要馬上就醫,以免影響將來生長、發 育。

且不只大人會胃食道逆流,約有5至10%的寶寶,溢吐奶是因為賁門尚未發育好,不過,約有85%的寶寶,會在1歲半左右自然痊癒好轉,僅有少數約5%比例可能造成終生的影響。

李宏昌建議,正確處理方式,寶寶發生溢吐奶時,家長可以讓寶寶趴在自己肩頭20至30分,等待胃排空即可,要不要拍背倒是其次;他強調,早期嬰幼兒營養攝取和將來生長、發育,特別是肥胖與其他代謝系統疾病的發生有密切關係,若遇到問題,一定要先尋求專業小兒科醫師協助。






脹氣吐奶!7成5寶寶腸胃不適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2年11月14日 下午1:16

肚 脹像青蛙、吐奶像豆花!統計發現,台灣超過7成5的寶寶有腹瀉、脹氣、溢吐奶等腸胃道不適應的問題。馬偕醫院小兒腸胃科醫師李宏昌表示,腸胃不耐受問題, 大部分與寶寶體質,及對飲食成分消化不良有關。雖大部分的狀況可能在寶寶長大後好轉,但少數約5%的比例,仍可能會造成終生的影響。
幼童腹瀉肚脹情況高達7成5,醫師建議從改善飲食著手,平時可多按摩腹部。(圖片提供/台灣小兒消化醫學會)


嬰幼童腹瀉該怎麼處理?

嬰幼兒成長階段,消化道是吸收營養素的重要器官,據統計,國內每4個寶寶中,就有3個曾出現因餵奶造成的腹瀉、溢吐奶、脹氣等腸胃不耐受現象。家長 可能常會覺得6個月到3歲的孩子很容易出現腸炎、拉肚子的情況,這是因為腸道內來自母體的免疫球蛋白幾乎消耗殆盡,而自體免疫要到約2歲才會慢慢產生,所 以這段時間就容易腹瀉。

若要改善腹瀉症狀,可應以腹瀉種類來進行不同改善法。如先天性缺乏蔗糖或乳糖酵素時,只要限制或去除食物中蔗糖,或乳糖含量即可得到改善。至於腸炎過後導致小腸黏膜破壞所產生的暫時性乳糖酶缺乏,或合併牛奶蛋白過敏時,治療上,可給予不含乳糖,和牛奶蛋白的特殊配方奶粉。

寶寶脹氣、吐溢奶怎麼辦?

臨床上,寶寶脹氣、吐溢奶情況常常可見。嚴重時嬰幼兒肚脹像青蛙、吐奶像豆花。若摒除疾病不論,常見的寶寶脹氣,多發生在配方奶寶寶身上,主要是母乳比配方奶好吸收,寶寶消化時產生的氣體較少,也容易排空,反之配方奶就需要花比較多時間消化,較常有空氣堆積在腹部的情形。

其次,比起親餵母乳的含乳方式,嘴唇要壓到乳腺又要使盡力氣吸,寶寶用奶瓶吸吮較不費力,容易喝太快或是同時吸入許多空氣,因此相對來說,喝配方奶的寶寶比較容易有脹氣、吐溢奶問題。

要改善脹氣、吐溢奶症狀,建議挑選適合寶寶體質的配方奶很重要。另除了拍嗝之外,媽咪也可以在家裡進行腹部按摩。為避免干擾孩子腸胃消化,按摩要在寶寶喝完奶1至2小時後進行較為適合。大約5至10分鐘即可,可以幫助腸胃道的消化,按摩頻率不需要太多,一天一次就很足夠。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7675&prev=17676&next=17671&l=f&fid=6






*********************************************************************************
吐奶時的緊急處理
  因為食道的開口與氣管的開口在咽喉部是相通的,吐奶時最怕的,就是奶水由食道突然反逆到咽喉部時,剛好於吸氣的當兒,誤入氣管,即所謂的嗆奶。量大時,將造成氣管堵塞,呼吸不能進行,馬上會缺氧危及生命。量少時,可直接吸入肺部深處造成吸入性肺炎。
  
  輕微的溢、吐奶,通常寶寶自己會調適呼吸及吞嚥的動作,所以較沒有吸入氣管的危險,父母只要密切觀察他的呼吸狀況及膚色即可。如果寶寶有大量嘔吐的情形發生,請照以下方法處理:
  1、如果平躺時發生嘔吐:迅速將寶寶臉側向一邊,以免吐出物因重力
    而向後流入咽喉及氣管。
  2、用手帕、毛巾捲在手指上伸入口腔內,甚至咽喉處,將吐、溢出的
    奶水食物大略及快速的清理出來,以保持呼吸道順暢,免得阻礙呼
    吸。此時,清除口腔要比鼻腔重要!所以平常身邊隨時要配置小手
    帕、小毛巾,以備不時之需(鼻孔則可用小棉花棒來清理)。
  3、如果發現寶寶憋氣不呼吸或臉色變暗時,表示吐出物可能已進入氣
    管了,馬上使其俯臥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硬質床),用力拍打其背
    部四至五次,使其能咳出。
  4、如果這些步驟都做了,但寶寶還是無反應,即刻用力刺激其腳底板
    (或夾或捏)目的在使寶寶因感覺疼痛而呼吸,此時最重要的是讓寶
    寶能吸氣,氧氣能進入肺部,以免缺氧。在窒息救命時刻,最重要
    的是爭取時間把空氣氧入肺中,而不是在浪費時間的想如何把異物
    取出,這點觀念非常重要。
  
  在以上處理過程中,寶寶應同時的向醫院或診所轉送,讓專業的兒科醫師再做進一步處理或檢查才能完全放心。
  
  如果嗆奶後寶寶呼吸很順暢,最好還是想辦法讓他再用力哭泣(哭泣即是大量的呼吸)一下,藉以觀察寶寶哭泣時的吸氣及吐氣動作,看有無任何異常(如聲音變調微弱、吸氣困難、嚴重凹胸...等),如有則即刻送醫。如果寶寶哭聲宏亮、中氣十足、臉色紅潤,則表示一時並無大礙,可再觀察一陣子。有時,胸部的X光檢查也是必要的。


          ~摘自台北榮民總醫院小兒外科兒童醫學網~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248&next=20240&l=f&fid=6






*****************************************************************************

新生兒溢奶照護指南

新生兒因為腸胃道發育還不成熟,溢奶的情形很常見,但是有些寶寶溢奶的情況卻特別嚴重漶漯漧漢榻槓槂槙照顧容易溢奶的寶寶,對新手爸媽而言是一項體力大考驗鋮銕銍鉹墔塼塽墉如果處理不當,可能導致吸入性肺炎,爸媽不可不慎。

芷敏是個全母奶寶寶,但是芷敏在出生的頭幾個月溢奶的情形特別嚴重,常常是喝完奶已經打嗝後準備要換尿布時,一躺下就將喝下肚的奶汁吐出來,令芷敏的媽媽感到非常困擾:不是都說母乳比較好消化嗎?為什麼已經親餵又打嗝之後,芷敏溢奶的情形仍沒有改善?

原因.溢奶情形很普遍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新生兒科主任吳求森表示,新生兒溢奶的情形是很常見的,有85%的新生兒都有溢奶的情形。造成新生兒溢奶的原因很多,大部分是因為腸胃道未發育完全引起的,也有少數是因為過敏引起,或是有幽門狹窄、下食道括約肌閉鎖不全、胃食道逆流、食道閉鎖等疾病引起。此外,餵食的技巧、打嗝的技巧、餵食過量等也可能造成新生兒容易溢奶、吐奶。

Reason 1.腸胃道發育未成熟
吳求森醫師表示,在出生後的前半年,大部分嬰兒的下食道括約肌相當無力,只要吃得太多,或是在喝奶後立刻躺下,胃裡的乳汁就會往回流,流進食道,再從嘴或鼻孔裡溢出來。正常來說,這樣的情形並不會讓寶寶感到難受。但如果寶寶發生溢奶情形時會哭鬧或是覺得難過,就有可能是發生胃食道逆流。

Reason 2.胃食道逆流
許多嬰兒都可能發生過胃食道逆流的情形,隨著下食道括約肌漸漸強壯起來,逆流的情況大約在寶寶3、4個月大之後會好轉。因此,吳求森醫師表示,如果寶寶溢出的奶汁有混合胃酸,可能是發生胃食道逆流的情形時,父母可以先觀察,如果逆流的情況相當嚴重,造成寶寶哭鬧、體重下降時,就需要接受治療。

Reason 3.幽門狹窄
溢奶和吐奶有時候並不容易區別。吳求森醫師表示,如果寶寶出現越吃越吐的情況,吐了以後又還想要再吃,吃得越多吐得越厲害,並且體重下降時,就需要懷疑可能是生理結構異常的問題,例如幽門狹窄。

與胃食道逆流的原因正好相反,所謂幽門狹窄指的是連接胃與腸子之間的肌肉環─幽門括約肌功能太好,太厚太肥壯,導致食物無法進入腸子,只好又回到胃裡再溢回食道。幽門狹窄的寶寶,因為乳汁無法通過腸子而積在胃裡,因此通常在喝奶後會猛力嘔吐,吐了以後又還想要再吃,情況嚴重時也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Reason 4.食道閉鎖
吳求森醫師指出,食道閉鎖是先天性的疾病,通常在寶寶出生後就會發現,因為食道閉鎖,寶寶會出現口水很多,卻一直吐出來的情形。必須進一步檢查以確認原因。由於寶寶的食道與氣管相連,因此更需小心照護,以免乳汁進入氣管,導致吸入性肺炎。

寶寶體重是判斷指標
造成新生兒溢奶的原因這麼多,新手父母如何判斷自己寶寶溢奶的原因不是疾病造成的呢?吳求森醫師表示,觀察寶寶的體重在一段時間內的增長情形是判斷的一項指標。新生兒在滿月後,體重應平均增加1公斤以上。此外,對照寶寶手冊內的體重成長曲線圖,只要寶寶體重百分位不要低於百分之三的成長曲線,或在短時間內下降超過兩個成長區間,例如從百分之七十五下降到百分之二十五,爸媽也無需太擔心。

照護

Point 1.避免餵食過量
容易溢奶的寶寶,建議每一餐以分段進食的方式餵食,避免一次餵食過量導致寶寶溢奶或吐奶。例如如果是以奶瓶餵食,可以將100c.c.的奶汁分成三段慢慢給寶寶喝,每喝30c.c.就幫寶寶拍背打嗝,並且確實地幫寶寶排出體內的氣,也能有效的減少寶寶溢奶的情形。

Point 2.採取直立抱姿
在餵食之後避免讓寶寶立刻躺下,也有助於減少溢奶的情形。建議可以採取直立抱姿或以抱橄欖球的姿勢,抱著寶寶15~30分鐘,能夠幫助寶寶將乳汁留在胃裡避免逆流。

另一方面,既然溢奶是生理性因素造成的,寶寶是否喝母乳或嬰兒奶粉就不是問題所在。只要是容易溢奶的寶寶,即使是親餵母乳,照護者也應確實地幫寶寶排氣,並且在餵食後採取直立抱姿,以減少寶寶吐奶的情形。

Point 3.注意脖子和鼻孔的清潔
發生溢奶情形時,乳汁可能弄濕衣服和寶寶的脖子。應幫寶寶換上乾淨的衣服,並以乾淨的紗布巾沾水清潔寶寶的脖子,讓脖子周圍保持透氣、乾爽,以免奶垢殘留易長濕疹。

如果奶水流進寶寶的鼻孔,使得寶寶出現鼻塞的情形,建議可以利用細軸棉花棒幫寶寶清潔鼻孔。

提醒您
造成寶寶溢奶的原因多數是生理性的,隨著寶寶成長會自然改善。但是照護者仍不能掉以輕心,這是因為寶寶的食道與氣管相連,要避免溢出的乳汁進入氣管而引發吸入性肺炎。如果寶寶在溢奶後出現難過、哭鬧、體重下降、咳嗽、發燒、嘔吐物為紅色、深綠色、黑色等症狀時,應立刻就醫。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kelly3821589/article?mid=757&prev=758&next=756&l=f&fid=14







***************************************************************************
減量、增次 寶寶吐奶可改善
文/許慶俊
「醫生,我寶寶每餐吐奶,怎麼辦?」門診常見爸媽帶著未滿月寶寶就診,表明嚴重吐奶情形。詢問發現寶寶足月產,目前3到4小時餵一次,每餐150毫升,餵完拍打嗝就溢奶,平躺後更大口吐奶;檢查寶寶體重正常,肚子微脹,活力佳。於是建議減少奶量、增加餵食次數,改3小時餵食90至100毫升。觀察2週回診,爸媽開心說:「吐奶情形好多了!」
常嘔吐又體重過輕 就要小心
前述寶寶的症狀即是過度餵食合併生理性胃食道逆流。為何易發生在寶寶身上?這是因為嬰兒下食道的賁門括約肌功能不成熟,食道短、胃容量小,若奶量大,易把胃填滿,只要肚子稍微用力,奶水就從食道逆流而上。再加上嬰兒常處平躺姿勢,更易造成逆流頻率增加。
◎多數嬰兒溢奶屬良性,但若寶寶出現以下症狀,建議就醫檢查:
●體重過輕
寶寶常嘔吐,加上體重過輕,就要小心!過輕是指寶寶體重坐落在生長曲線圖的3個百分位以下;或在1、2個月內往下掉超過兩條百分位曲線(請參考國民健康局網站:新版兒童生長曲線圖,網址http://www.bhp.doh.gov.tw/manual/question_kid_005.html)。
●噴射狀嘔吐
若寶寶嘔吐時大部分呈噴射狀,且幾乎每餐都吐,吐後大哭想吃奶,就要注意是否患有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此病常發生在1、2個月大的嬰兒,需靠腹部超音波或上消化道攝影檢查診斷,確診後,須手術治療才會痊癒。
●膽汁樣嘔吐物
若寶寶嘔吐物含墨綠色膽汁,也要小心是否患有先天性腸道閉鎖或狹窄、先天性腸旋轉不良、腸扭轉症等,造成腸道阻塞。
●腹瀉起疹子
若吐奶長時間未改善,合併體重過輕、身體濕疹、血絲黏液便等,也要懷疑是否對牛奶蛋白過敏。餵母乳的媽媽要儘量避開高過敏性食物,如帶殼海鮮、堅果、牛奶、蛋白等;如已餵配方奶,則要考慮改成高度水解配方!
九成以上嬰兒的胃食道逆流會在1歲左右自行緩解。但如果寶寶溢奶仍頻繁,就要注意餵奶方式是否出問題。此外,多拍打嗝、少量多餐、餵奶後延長直立姿勢(或墊高床頭)、按摩寶寶肚臍周圍促進腸蠕動等方法,都有助減緩溢奶情況。
(作者為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醫師)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9854&prev=19857&next=19853&l=f&fid=6











****************************************************************************

**預防寶寶吐奶/溢奶之看顧技巧 ~

陳見賞寫於 2014年5月22日 0:39
**吐奶與溢奶都是常見於新生兒的現象,有些只要透過正確的照顧方式,就可以獲得改善;但有部分寶寶的吐奶,卻可能透露出健康問題,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個警訊!
要預防寶寶吐溢奶,《首先應分辨寶寶發生的是一般的溢奶?抑或是應該要去看醫生的吐奶呢?》當寶寶出現異常的吐奶情形,若能夠盡快分辨、把握第一時間就醫求診,才能充分掌握寶寶的健康。

★範例:
職業婦女Annie與老公結婚兩年,最近終於喜獲麟兒,雖然想爭取多一點和寶寶相處的時間,但Annie和多數職業婦女一樣,為了賺奶粉錢而將寶寶托給保母帶,做完月子之後就立即重新投入職場工作,只有每週五下班後才能將寶寶接回家自己照顧。
然而,不知道是因為新手媽媽餵奶的方式不正確,還是寶寶哪裡不舒服,幾乎每次餵完奶,寶寶都會吐奶,甚至吐奶的頻率還隨著寶寶的成長週數增加,也逐漸變多了。
婆婆安慰她沒有一個嬰兒不會吐奶、保母叮嚀只要在餵奶結束後拍拍寶寶,讓他打嗝就能減少吐奶次數,可是同事Selina知道了以後,卻煞有其事的警告Annie,最好每天下班之後都要打電話問問保母寶寶吐奶的情況有沒有改善,如果沒有,最好趕快帶寶寶去看醫生,因為吐奶也有可能是寶寶生病了。Annie不知道到底該聽誰的才對、怎麼做才好?

※溢奶、吐奶怎麼區分?
新手父母在開始哺育寶寶時,不但容易因為經驗不足而手忙腳亂外,當寶寶發生溢奶或吐奶情況時,常不知該如何處理,其實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黃亮迪說,當嬰兒出現吐溢奶情形時,爸媽可以依據下列的敘述,來初步分辨寶寶到底是溢奶還是吐奶:

※何謂溢奶?
溢奶大多是牛奶從嬰兒的鼻、口溢出,偶爾交替有嘔吐的感覺,但程度並不嚴重;有時如果溢奶與吐奶交替、次數不頻繁,那麼寶寶應該就屬於溢奶。

※何謂吐奶?
吐奶是從嘴巴將牛奶呈噴射狀吐出,並且次數偏多,一天當中有可能嘔吐多達4~5次。可怕的是,當寶寶出現的症狀都是吐奶,而非溢奶、吐奶交替,很有可能是腸胃炎或身體其他部位正在發炎。

★溢吐奶與過敏也有關
溢吐奶與現代人普遍都有的過敏問題也有關連。由於有過敏體質問題的寶寶越來越多,對於奶蛋白的過敏,也會造成寶寶的溢奶與吐奶。尤其在臨床上發現,餵食配方牛奶的寶寶,溢吐奶的機率普遍高於餵食母奶的寶寶,主要就是因為配方牛奶的蛋白分子比起母乳較大,容易讓過敏體質的寶寶腸胃蠕動不正常,所以當腸胃道的蠕動加劇,而賁門又無法有良好控制的情形下,溢吐奶的情形同樣很容易發生。
從另外一方面來看,因為乳房的形狀較符合寶寶的嘴巴,寶寶吸吮時可以完全吸到奶水、較不容易吸到空氣,因此餵食母乳的寶寶也會降低溢奶的可能。

※寶寶為何常溢奶?

●肌肉發育未成熟所致
是不是真如老一輩所說,每個嬰兒都會溢奶呢?實際上,寶寶會溢奶或者吐奶都是有原因,黃亮迪醫師說,造成溢奶與吐奶的主要原因,就是嬰兒的肌肉發育尚未成熟。賁門是掌管食道與胃部連接的地方,嬰兒的肌肉發育大約需要到5~6個月之後才會比較結實有力,而在這之前的肌肉則較為鬆弛,不論是食道的肌肉,或是賁門括約肌,都無法像成人一樣達到有效且順利的控制。
而賁門括約肌肉是控制食道進入胃的重要閘口,一般來說,成熟的賁門括約肌具有在食物進入胃部之後就關上閘門,而不讓已經進入胃部的食物逆流的功能,但因為6個月以下的嬰兒肌肉功能尚在發育當中,所以很容易讓已經進入胃部的食物逆流回食道,就形成了溢奶,這也是有高達七成寶寶溢奶的主要原因。

●喝奶後馬上平躺造成
此外,也因為賁門括約肌的肌肉尚未發育完全,所以當寶寶做出一些讓胃部有上移的動作,食物也很容易就經由賁門括約肌逆流,同樣會造成溢奶,這種情況最常發生在餵完牛奶就馬上讓寶寶躺平的時候。

※吐奶的可能原因~
在六個月之前,寶寶偶爾的溢奶算是正常情形,但吐奶則有可能是一些疾病的反應,家長不可忽視。黃亮迪醫師說,食物經由嘴巴到胃,再送往腸道,過程中不論是寶寶因為感冒造成肌肉腫脹,或是胃
發炎、小腸發炎,這些都會引起寶寶吐奶。
另外,像是先天腸道狹窄或患有幽門狹窄症候群,也會有吐奶現象,特徵是吐奶量大、幾乎餵食之後都會全部吐光,就算之後因為寶寶餓而再次餵食,寶寶也會繼續吐奶。

※※預防溢吐奶,這麼做就對了!
在正確的餵奶方式下,寶寶的溢奶、吐奶都是可以有效得到改善的喔!新手父母不妨從下面幾點留意看看自己是否做對了:
喝奶後的姿勢:餵食完之後不要馬上將寶寶放回嬰兒床,最好30分鐘之後再讓寶寶躺平,或者將嬰兒床的弧度稍微調高。

*勿讓寶寶餓太久:有些寶寶的個性急,肚子餓了完全不能等,所以一旦餓了喝奶的速度就會很快,如果你家寶寶的個性正是如此,醫生建議最好不要讓寶寶等。
傳統觀念中--「讓寶寶餓久一點,他會吃得比較多、長得比較快」是完全錯誤的觀念喔!面對急性子的寶寶,照護者最好觀察寶寶肚子餓的時間,在他餓壞了之前就早點準備好牛奶,免得因為寶寶餓過頭、吃太急,反而加重溢吐奶的情形,或者有可能因為餓過頭而完全不吃。
休息&排氣:如果寶寶喝奶的速度很快,在餵奶過程中可以稍微讓寶寶休息一下,同時餵完奶之後也要記得幫寶寶拍背,讓他順利排氣。

*喝母奶或選擇適合的配方奶:配方牛奶的分子較大,容易讓過敏體質的寶寶腸胃蠕動不正常,讓溢吐奶情形更加嚴重,如果父母都有過敏體質,或是擔心寶寶有過敏體質,但又不太方便餵母奶,醫生建議不妨改選擇水解蛋白奶粉或無乳糖奶粉、植物蛋白奶粉,也能稍微改善溢吐奶的狀況。

★家長的疑惑:為什麼寶寶出生時餵食配方奶皆正常,3個月大才出現過敏現象?
臨床上不少父母都會出現這樣的疑惑,明明家裡的寶寶一出生就開始喝配方牛奶,但為什麼先前都沒有過敏現象,直到兩個月以後才陸續出現過敏現象呢?
對此,黃亮迪醫師解釋,過敏原是會持續累積的,且由於兩個月之後,寶寶喝的奶量會增多,加上先前所飲用的牛奶蛋白累積,因此有過敏體質的寶寶大多會在兩個月之後,才會出現比較明顯的過敏現象,這絕不是你家寶寶的體質從沒過敏突然變成有過敏。
有些疾病也會引發吐奶
一般來說,寶寶溢奶的情況會在六個月大後、隨著身體肌肉發育功能慢慢健全而有改善,但吐奶則有可能反應出寶寶的身體出現異常。在餵食方式正確的前提下,若寶寶出現吐奶,且吐奶的程度與頻率持續很嚴重,就需要趕快就醫,讓專業醫師來判斷寶寶是否是因為食道逆流、腸子阻塞等原因,才造成吐奶,並且立即採取正確的治療。
除此之外,黃亮迪醫師提醒,有些疾病也會引發寶寶吐奶症狀,如:先天代謝異常、腦膜炎、腦壓升高、尿道炎、腸道阻塞、腎臟感染與心臟疾病等。所以當寶寶出現活動力異常,或是喝奶情況明顯有改變,即便家長增加餵奶次數,但每次都還是餵食失敗時,就應該盡快帶寶寶就醫。
醫師提醒,對於寶寶吐奶問題的處置,只要把握以下原則,即喝得越多就吐得越多,或是吐奶的頻率很高、很明顯,則不論吐奶已經持續幾天,都應該趕快帶寶寶就醫。
呵護寶寶健康長大,需要雙親多用點心,即便是微小的改變,也可能正是寶寶不舒服在向妳求助的訊號,絕對不要忽視了。因為寶寶無法用言語或身體清楚的反應、表達出這些不舒服,身為家長與照顧者就應該更細心、密切的觀察,別忽視任何一丁點警訊,才能迅速配合醫師找出正確的原因。

★錯誤照顧 導致寶寶吐溢奶!
在許多以訛傳訛的說法中,都可能是造成寶寶溢奶或吐奶的元兇。這些常見的錯誤餵奶方式是否也出現在你們家?趕快一一檢視看看自己有沒有犯下這些錯誤吧!
●沖泡牛奶的匙數不符合規定,總是想把牛奶泡濃一點,讓寶寶多吸收一點營養。
●帶寶寶外出時就用市售礦泉水來泡牛奶,或者是隨便使用別人家的開飲機的水來泡牛奶,而不是使用煮沸過的水。
●寶寶的牛奶喝完之後沒有馬上洗奶瓶。
●泡好的牛奶寶寶沒有一次喝完,就放著等他餓了繼續喝。往往一瓶牛奶在室溫中放超過一小時以上,因此而滋生細菌。
●父母兩人都有過敏體質,但還是選擇一般的配方牛奶來餵寶寶。
●覺得讓寶寶餓久一點,可以讓他喝得比較多,所以每次都讓寶寶餓到大哭才餵奶。
●餵奶過程中沒有適度排氣。
●餵完奶之後沒有抱一下,馬上讓寶寶平躺回嬰兒床上,也沒有調高嬰兒床的弧度。
●有吐奶現象卻沒有馬上就醫。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4%BF%9D%E6%AF%8D%E7%A4%BE%E5%9C%98/%E9%A0%90%E9%98%B2%E5%AF%B6%E5%AF%B6%E5%90%90%E5%A5%B6%E6%BA%A2%E5%A5%B6%E4%B9%8B%E7%9C%8B%E9%A1%A7%E6%8A%80%E5%B7%A7-/706309199436440







******************************************************************************************************
寶寶經常吐奶怎麼辦?護理應對有一套!

http://yourhope.info/modules/tadnews/index.php?nsn=7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