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撞頭、打自己 寶寶怎麼了?

諮詢/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蔡洪瑩
寶寶隨時隨地搖頭晃腦;坐在學步車上,腳掌還不斷的用力拍打地面;躺在娃娃床上,拼命地將後腦勺或前額往床沿、牆壁撞去;有的寶寶則是有事沒事,便猛打自己的頭、抓自己的頭髮或是咬手指頭;要不就是在床上不停的滾來滾去,直到身體或是頭部頂到床邊才肯停止……。

孩子的這些行為舉動,看在爸媽的眼裡,一顆心就像懸在半空中般,無時無刻不提心弔膽,到底寶寶為何會如此呢?是不是過動兒?是不是是有自閉的傾向?還是腦袋有問題?


常出現於六個月大以後


寶寶老是撞頭、一直跳、一直晃、一直打,常讓父母感到相當不安,深怕一個不小心會傷到孩子的腦筋,造成後遺症。


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蔡洪瑩表示,寶寶這些節奏性的動作,較常出現於六個月大以後,此時,因為小寶寶開始感受到規律性的節奏,也開始會隨著音樂的節拍搖搖擺擺,這種情形男孩子比較常見,這與男孩子的活動力較強有關。


搖晃或是吸吮手指、揉搓衣角等,主要發生在孩子感到疲倦、想睡或是遇到挫折時,為一種自我慰藉、自我安撫的動作,並沒有關係。而不斷的跳動也是孩子成長、學習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現象,是在滿足自己的韻律感、培養適當的節拍觀念,同時是粗動作發展的過渡時期,有助於他們日後學習走路,以及做高難度運動時,所需要的協調性及節奏感。除非孩子伴隨著有自傷性的動作,或是智能發展有遲滯的情況,否則均視為正常現象,家長無須過於擔心。


但是當寶寶有出現撞頭、打自己的行為時,是最讓父母傷腦筋的。其實大多數有此習慣的寶寶,都是在想睡但難以入睡的時候,開始有撞頭行為出現,直到把自己似乎撞昏了,才停下來睡覺;有的寶寶則是會不停的抓耳朵、吸手指、拉頭髮……等動作。當寶寶出現此動作時,家長不需要太過於驚慌,也不要責罵、約束孩子,要用關心與耐心來對待及看待他的行為。



一般這種習慣會隨著孩子逐漸長大而自行消失,此時,家長所能的就是留意寶寶的安全,並給予足夠的關愛,以免因為情緒困擾而讓情況惡化。若是家長對於孩子這些怪異動作,還是無法釋懷,無時無刻不提心弔膽的,或是二、三歲以後此行為依然出現,甚至有自殘的現象,便應尋求小兒神經科及兒童心智科醫師的協助,有可能是自閉症或是智能發展出現問題。
 
(取材自育兒生活雜誌)

資料轉載於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3/mamabox/s3baby03_16.asp


http://tw.myblog.yahoo.com/sunny5432170/article?mid=528&next=511&l=f&fid=10






*******************************************************************

寶寶出現自虐行為怎麼辦?憋氣發紺、搖頭、撞頭、打頭、捏自己、抓頭髮、扯耳朵……等


寶寶出現自虐行為怎麼辦?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主任 李銘峻
寶寶的自虐行為,依照年齡層不同、原因也不一樣,包括:憋氣發紺、搖頭、撞頭、打頭、捏自己、抓頭髮、扯耳朵……等;若4歲後持續發生,造成身體受傷,或出現語言、心智發展延遲傾向,最好帶寶寶尋求小兒神經科和心智科醫師診斷。

記得偶爾在百貨公司玩具部門可看到,一些小朋友想逼長輩就範便躺在地上耍賴,並會用頭撞地板,這通常是嚐過了甜頭有過成功經驗後,才會反覆發生。


不同年齡的自虐行為
寶寶常見的自虐動作每個年齡層不一、原因也迥異,常見包括:憋氣發紺、搖頭、撞頭、打頭、打滾、捏自己、抓頭髮、扯耳朵……,甚至有些一歲以下的嬰兒,會把後腦勺的頭髮都磨得光禿禿了,還不停止搖頭的行為。這些怪異的動作常讓家長感到不安,深怕傷到了寶寶的腦而造成後遺症。或擔心孩子是不是自閉過動?腦部是不是有問題?


一歲以下嬰兒搖頭晃腦多為正常律動,有時只是習慣性動作,不一定有什麼意思。通常出現於寶寶六個月大前後,由於此時小寶寶已能感受到規律的節奏,開始隨著音樂的節拍搖擺起舞,除了搖晃外有時也會忘情出現大動作,如打臉、敲頭,主要出現在寶寶想睡或受挫折時,應視?一種自我安撫。但此時大人們若對其怪異行為有所反應,大驚小怪,則會引起他的興趣而樂此不疲。
但最讓家長頭疼的是,較大寶寶出現的自虐行為怪癖,其原因通常是良性的,無傷大雅。 一般來說,雖然寶寶經常將頭撞於硬物上,但腦部通常沒有損害。


1~3歲幼兒常見之「神經官能症」


此外,寶寶脾氣不好生氣時,尤其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還不是很能用語言完整表達其憤怒,有口難言、氣爆了時,只有以自虐行為發洩不滿情緒,或引起大人注意。最常見的是生氣時欲哭無聲,要憋氣很久換氣了才聽到哭聲,而憋氣不呼吸,時間若太久(超過30秒),臉色就開始發青而變黑,一般哭聲一出就會轉危為安,臉色也紅潤起來。


若寶寶哭時,臉、指甲、嘴唇容易發青發紫,就要檢查排除會發紺的先天性心臟病,及其他呼吸道異常所造成的器質性疾病,而這即為所謂嬰兒屏息發作(breath holding spell),單純的憋氣是良性的,雖有時甚至可能因缺氧而痙攣 , 但還是很少真的會造成嚴重窒息,而引起後遺症。這是嬰幼兒時期一種呼吸方面的神經官能症,1~3歲的孩子較為常見。


當寶寶的情緒受到刺激、要求得不到滿足,或者感到疼痛等因素刺激時,臉就會變得腫脹、通紅。最初寶寶會哭叫,隨即因過度換氣之後屏氣、呼吸暫停,因?沒有氧氣的吸入而缺氧,寶寶的唇色由紅色轉為紫色。甚至出現四肢強直抽動數分鐘,然後重新開始呼吸,肌肉放鬆,神志逐漸恢復。通常隨著年齡增長,發作次數會減少,約在3~4歲時症狀會消失。


4歲後症狀逐漸消失
大多數自虐行為等到4歲以後才會逐漸消失,但若4歲以上仍持續發生,或自虐嚴重到造成身體受傷,甚至出現語言、心智發展延遲的傾向,以及如果發作太過頻繁而且是最近才有的動作,或會無緣無故自虐,而停不下來,就必須警覺可能有頭部的疾病,也可能是個性上或情緒上有問題,以及有些智障或自閉症的孩子,也會有同樣的行為。


此時,可帶寶寶到大醫院尋求小兒神經科和心智科醫師的協助判斷,以及必要時作電腦斷層等檢查,排除顱內是否有病灶。小孩打頭有時是因為頭痛、中耳炎等問題,可先讓兒科醫師檢查一下有無中耳炎等情況。此外,有時因過敏體質如異位性皮膚炎,會發癢,尤其熱時,搔抓拉扯身體會發癢的部位,若症狀加劇會繼而抓狂生氣。



查明原因尋求解決方式
寶寶為何會出現自虐?首先需查明原因,而預防孩子情緒方面的刺激是最重要。 孩子情緒壓力的來源,有時是因自我要求高沒能達到滿足,或受到不當的責?造成,需要大人適時引導並耐心安撫,使孩子的情緒得到平緩。


一旦孩子生氣時,家長不用驚慌,也不可責罰、怒斥孩子尤其不要刻意去糾正他,易引起反效果。及時的安撫有幾種方法:如換個環境轉移寶寶注意力;可把他抱起來到外面走走看看;避免使用體罰的方式。讓他打枕頭等不易受傷的物品供他發洩情緒;同時也把寶寶床的四周包上保護墊,或將嬰兒床固定以免床滑動而發生危險。


如果讓寶寶發現自虐這招管用後,會經常以此要脅父母予取予求。


因此雖然很難做到視而不見、處變不驚,但父母還是務必克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在意是否會丟人現眼,以愛心、關心與耐心來面對處理。要讓寶寶知道一點,就是這種自虐行?並無法如願使他得到想要的。另一方面也要有其他不會痛的方法是行得通的,如平時要對他進行正確的教導、學會用語言的方式來表達;一段時間後,他的自虐行?就會慢慢地消失。



以平常心看待孩子行為
家長們要以平常心來看待孩子這些行為,一般這種習慣會隨著孩子逐漸長大而自行消失,此時家長所能做的就是一方面注意寶寶的安全,並花時間在孩子身上,讓他得到滿足的關愛。對於年紀幼小尚無法隨心所欲的寶寶,做不好、發脾氣時,要輕聲告訴他不要著急,可先示範給他看,再讓他自己作一次,若能順利就稍加獎勵。孩子異常的行為,有時只是希望能引起你的注意與關心。


此外,當發覺孩子出現以下這些情況時,便要及早就醫以免延誤診斷治療時機,而產生後遺症影響孩子正常生理心理發展:
1.寶寶固定只抓或撞擊頭部一側,很可能是耳朵發炎的癥兆。
2.超過4歲了還經常自虐且時間很長。
3.孩子猛撞頭部已腫脹受傷。
4.有持續性的不自主運動,且出現發展延遲的現象。



資料來源:優生媽媽https://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2_119.asp
http://tw.myblog.yahoo.com/sunny5432170/article?mid=151&prev=152&l=f&fid=10






*******************************************************************************
寶寶出現自虐行為怎麼辦?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主任 李銘峻
寶寶的自虐行為,依照年齡層不同、原因也不一樣,包括:憋氣發紺、搖頭、撞頭、打頭、捏自己、抓頭髮、扯耳朵……等;若4歲後持續發生,造成身體受傷,或出現語言、心智發展延遲傾向,最好帶寶寶尋求小兒神經科和心智科醫師診斷。

記得偶爾在百貨公司玩具部門可看到,一些小朋友想逼長輩就範便躺在地上耍賴,並會用頭撞地板,這通常是嚐過了甜頭有過成功經驗後,才會反覆發生。
不同年齡的自虐行為
寶寶常見的自虐動作每個年齡層不一、原因也迥異,常見包括:憋氣發紺、搖頭、撞頭、打頭、打滾、捏自己、抓頭髮、扯耳朵……,甚至有些一歲以下的嬰兒,會把後腦勺的頭髮都磨得光禿禿了,還不停止搖頭的行為。這些怪異的動作常讓家長感到不安,深怕傷到了寶寶的腦而造成後遺症。或擔心孩子是不是自閉過動?腦部是不是有問題?
一歲以下嬰兒搖頭晃腦多為正常律動,有時只是習慣性動作,不一定有什麼意思。通常出現於寶寶六個月大前後,由於此時小寶寶已能感受到規律的節奏,開始隨著音樂的節拍搖擺起舞,除了搖晃外有時也會忘情出現大動作,如打臉、敲頭,主要出現在寶寶想睡或受挫折時,應視?一種自我安撫。但此時大人們若對其怪異行為有所反應,大驚小怪,則會引起他的興趣而樂此不疲。
但最讓家長頭疼的是,較大寶寶出現的自虐行為怪癖,其原因通常是良性的,無傷大雅。 一般來說,雖然寶寶經常將頭撞於硬物上,但腦部通常沒有損害。
1~3歲幼兒常見之「神經官能症」
此外,寶寶脾氣不好生氣時,尤其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還不是很能用語言完整表達其憤怒,有口難言、氣爆了時,只有以自虐行為發洩不滿情緒,或引起大人注意。最常見的是生氣時欲哭無聲,要憋氣很久換氣了才聽到哭聲,而憋氣不呼吸,時間若太久(超過30秒),臉色就開始發青而變黑,一般哭聲一出就會轉危為安,臉色也紅潤起來。
若寶寶哭時,臉、指甲、嘴唇容易發青發紫,就要檢查排除會發紺的先天性心臟病,及其他呼吸道異常所造成的器質性疾病,而這即為所謂嬰兒屏息發作(breath holding spell),單純的憋氣是良性的,雖有時甚至可能因缺氧而痙攣 , 但還是很少真的會造成嚴重窒息,而引起後遺症。這是嬰幼兒時期一種呼吸方面的神經官能症,1~3歲的孩子較為常見。
當寶寶的情緒受到刺激、要求得不到滿足,或者感到疼痛等因素刺激時,臉就會變得腫脹、通紅。最初寶寶會哭叫,隨即因過度換氣之後屏氣、呼吸暫停,因?沒有氧氣的吸入而缺氧,寶寶的唇色由紅色轉為紫色。甚至出現四肢強直抽動數分鐘,然後重新開始呼吸,肌肉放鬆,神志逐漸恢復。通常隨著年齡增長,發作次數會減少,約在3~4歲時症狀會消失。
4歲後症狀逐漸消失
大多數自虐行為等到4歲以後才會逐漸消失,但若4歲以上仍持續發生,或自虐嚴重到造成身體受傷,甚至出現語言、心智發展延遲的傾向,以及如果發作太過頻繁而且是最近才有的動作,或會無緣無故自虐,而停不下來,就必須警覺可能有頭部的疾病,也可能是個性上或情緒上有問題,以及有些智障或自閉症的孩子,也會有同樣的行為。
此時,可帶寶寶到大醫院尋求小兒神經科和心智科醫師的協助判斷,以及必要時作電腦斷層等檢查,排除顱內是否有病灶。小孩打頭有時是因為頭痛、中耳炎等問題,可先讓兒科醫師檢查一下有無中耳炎等情況。此外,有時因過敏體質如異位性皮膚炎,會發癢,尤其熱時,搔抓拉扯身體會發癢的部位,若症狀加劇會繼而抓狂生氣。
查明原因尋求解決方式
寶寶為何會出現自虐?首先需查明原因,而預防孩子情緒方面的刺激是最重要。 孩子情緒壓力的來源,有時是因自我要求高沒能達到滿足,或受到不當的責?造成,需要大人適時引導並耐心安撫,使孩子的情緒得到平緩。
一旦孩子生氣時,家長不用驚慌,也不可責罰、怒斥孩子尤其不要刻意去糾正他,易引起反效果。及時的安撫有幾種方法:如換個環境轉移寶寶注意力;可把他抱起來到外面走走看看;避免使用體罰的方式。讓他打枕頭等不易受傷的物品供他發洩情緒;同時也把寶寶床的四周包上保護墊,或將嬰兒床固定以免床滑動而發生危險。
如果讓寶寶發現自虐這招管用後,會經常以此要脅父母予取予求。因此雖然很難做到視而不見、處變不驚,但父母還是務必克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在意是否會丟人現眼,以愛心、關心與耐心來面對處理。要讓寶寶知道一點,就是這種自虐行?並無法如願使他得到想要的。另一方面也要有其他不會痛的方法是行得通的,如平時要對他進行正確的教導、學會用語言的方式來表達;一段時間後,他的自虐行?就會慢慢地消失。
以平常心看待孩子行為
家長們要以平常心來看待孩子這些行為,一般這種習慣會隨著孩子逐漸長大而自行消失,此時家長所能做的就是一方面注意寶寶的安全,並花時間在孩子身上,讓他得到滿足的關愛。對於年紀幼小尚無法隨心所欲的寶寶,做不好、發脾氣時,要輕聲告訴他不要著急,可先示範給他看,再讓他自己作一次,若能順利就稍加獎勵。孩子異常的行為,有時只是希望能引起你的注意與關心。
此外,當發覺孩子出現以下這些情況時,便要及早就醫以免延誤診斷治療時機,而產生後遺症影響孩子正常生理心理發展:
1.寶寶固定只抓或撞擊頭部一側,很可能是耳朵發炎的癥兆。
2.超過4歲了還經常自虐且時間很長。
3.孩子猛撞頭部已腫脹受傷。
4.有持續性的不自主運動,且出現發展延遲的現象。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2_119.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