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在孩子1歲時可以開始教孩子認識身體各個部位的名稱。比如,媽媽可以先指著自己的鼻子說:“這是媽媽的鼻子”,再用寶寶的手指,指著他的鼻子說:“這是寶寶的鼻子”。
●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爸爸媽媽此時給寶寶講故事要注意營造故事情節,讓孩子去體會故事的內容,還要鼓勵寶寶對故事情節進行大膽的聯想。 13個月寶寶
●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一些玩具,讓他放進大玩具箱裏,藉此鍛鍊寶寶的手眼配合及協調能力。
●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一支筆,一大張紙,讓他隨意進行塗畫,這是開發孩子創造力和想像力的遊戲。
●爸爸媽媽可以教寶寶學習辨認事物和給新事物命名。
●爸爸媽媽還可以教寶寶學習稱呼別人。
14個月寶寶
●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積木和畫筆,讓小寶貝自由想像,隨意搭積木和畫畫。
●爸爸媽媽可以給寶貝一本漂亮的小畫冊,讓他自己去看。
●此時,爸爸媽媽要給寶寶買一些他們喜歡的玩具,男孩子就給小汽車、小飛機,女孩子就給布娃娃,讓他們自己去玩,去想像。
●帶孩子一起玩沙、玩水是非常好的遊戲,可以讓寶寶與自然親密接觸。
●孩子的玩具最好放在櫃子底層的抽屜裏,便於孩子拿取。抽屜裏的玩具最好時常換,這樣可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5個月寶寶
●此時的寶寶已經能堆四塊積木了,還能找到被藏起來的玩具。父母可以有意識地和他做這種遊戲,鍛鍊他的記憶力。
●15個月大的寶貝很喜歡對著電話模仿大人打電話的樣子,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玩。
16個月寶寶
●寶寶此時不但走路已經很穩了,甚至還可以小跑呢,他對家裏的人、事、物表現出自己的喜愛,喜歡注視大人的語言、行為並進行模仿。爸爸媽媽可以根據這個特點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提高他的動手能力,這其實是他最喜歡的遊戲。
●此時的寶寶還喜歡玩指眼、耳、鼻、口、手的遊戲,爸爸媽媽要予以配合,千萬不要打擊孩子的積極性,這種遊戲可以幫助他認識自己。
17個月寶寶
●17個月的寶寶對玩水表現出了很高的興趣。爸爸媽媽可以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讓小傢伙盡情感受一下玩水的快樂。此時教孩子游泳也是不錯的遊戲和運動。
●搭積木和追趕遊戲,也是這麼大的寶寶非常喜歡的遊戲,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在玩中發展孩子的智力。
●培養孩子的小手為自己服務,對於17個月的寶寶來說已經完全可以做到了。爸爸媽媽可以嘗試著讓孩子自己握杓吃飯、脫鞋襪、收整玩具等。然後再讓他學著幫助爸爸媽媽做事,如拿報紙等。
●爸爸媽媽還可以訓練孩子的小手的靈活性,如握筆畫畫、摺紙等。
18個月寶寶
●寶寶已經1歲半了,此時和他玩一些需要向後退步走的遊戲,可以鍛鍊孩子的倒退走的能力。這是對孩子四肢協調能力的訓練。
●給18個月大的寶寶一些可以推或拉的玩具,鼓勵他掌握更多的動作。如,用柔軟的球和他玩踢球比賽,鼓勵他把球踢出去。
2歲寶寶
●2歲的孩子已經開始有較強的節奏感,喜歡做類似跳舞的動作,聽到音樂,他就會跟著節拍搖擺,非常可愛。爸爸媽媽可以放點音樂,讓他伴著音樂起舞,做些跪地或搖擺的動作,邊唱邊拍手。同時還利用故事、音樂磁帶等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
●2歲的寶寶可以給他鉛筆或顏料,鼓勵孩子畫畫,畫他喜歡的東西。
●爸爸媽媽可以幫寶寶把各種圖形,如矩形、正方形,或各種立方體嵌如玩具或是盒子的正確位置,激發孩子的立體感,同時也鍛鍊了孩子細小的肌肉活動能力。
●爸爸媽媽可以給2歲的孩子讀一些長一點的、複雜一點的故事和童話,他完全可以理解你所講的故事
節錄自美強生網站
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3/mamabox/s3baby01_66.asp
1~2歲的階段的寶寶,已開始能夠自行走路,雙臂也變得更有力,玩球、爬樓梯、跑步等都是他平時喜愛的遊戲,面對孩子逐漸的成長,爸爸、媽媽務必把握時間,多提供他們練習的機會,才能使孩子順利打好基礎,以迎接新的挑戰。
在成長軌道上,「1歲」不僅是極為重要的年齡標竿,更是寶寶擁有自主行動能力的象徵。尤其是在1至2歲的階段,小寶貝從蹣跚學步、盡情奔跑,甚至嘗試跳躍,每一項進步,都令為人父母者歡欣不已。
1~2歲寶寶身體各項發展
剛 滿1歲時,小人兒開始雙腳探索之旅。爬行時,寶寶的屁股會高高抬起,並以膝蓋離地、手腳並用的方式移動身體,除了速度加快之外,方向的轉換與控制亦靈活許 多。此時大部分的小朋友已能由旁人牽著手前進,或是試著自行走路。當寶貝邁步時,腳跟會微微踮起,雙臂也會自然平舉、向外伸展,以維持身體的平衡。
1歲3個月左右,寶寶逐漸掌握了走路的竅門,越走越好,不但腳跟著地、步伐穩定,兩臂亦能放下,隨著肢體韻律自然擺動,彷彿跳舞一般。
他們對「樓梯」也產生莫大的興趣,特別是實心的梯階。起初,寶寶會在大人扶助下走一、兩階,以體會爬高的樂趣。等到熟悉後,會試著自己努力一層一層往上爬,再小心翼翼的以腳朝下慢慢爬下來,旁觀者看來驚險萬分,寶貝卻愈爬愈有信心。
到了1歲半,寶寶的手臂變得更有力了,所以特別愛玩球類的遊戲,不管是近距離傳球、蹲著滾球、坐著接球,或站著將球丟入框框裡,都令他興奮莫名。
這個年紀的孩子站著時,已可對準小椅子好好坐下、穩穩站起,不致歪斜跌倒。而大人的高椅子亦成為最佳探險道具,寶貝會努力爬上去,轉身坐定,把腳放好,有如勇敢的登山家,無畏無懼的邁向峰頂。
除此之外,孩子對於走路及轉彎的技巧更加純熟,並進一步發展出快走和跑步的能力。然而小人兒雖然衝勁十足,卻還不太會「煞車」 ,因此經常跌倒,可是只要稍加安撫,他們又能鼓起勇氣,滿臉笑容的向前飛奔,讓陪伴的大人提心吊膽,格外緊張。
1歲9個月時,有些寶寶能在大人協助下,從高椅子上踩著椅邊的橫桿爬下來,這代表孩子已能以視覺判斷高度、距離,為攀爬空心樓梯作好準備。
由於腿部肌力增強、平衡感提升,小朋友姿勢的變化日益敏捷。走路時,假如發現地上有東西,或有玩具從手上掉落,他們會蹲下來撿起物品,順手把玩,或再站起來繼續往前。扶著家具或牆壁時,寶寶還能抬起一隻腳,模仿大人以單腳站立,也可以用單腳踢開大而輕的球,毫不猶豫。
滿2歲後,溜滑梯成為孩子的最愛。他能扶著實心梯面的扶手,雙腳交替、一步一階的走上去,接著在坡頂坐穩,再咻的一聲滑下來。如果是空心梯或繩網,寶寶也會手腳配合,安全的爬到頂端。
至於走直線、倒退、定向快跑,或原地雙腳跳,皆難不倒他們;孩子甚至還會嘗試從不太高的地方跳下(大約一台階的高度),感受跳躍的刺激。
而上下半身的協調,使得寶寶得以輕鬆做出簡單的動作,如:拍手、踏步、前走、後退、搖擺、彎腰、轉圈、扭動,並試著搭配旋律與指令,一舉手一投足,皆充滿童稚的純真,宛如小小舞蹈家,著實惹人憐愛。
促進粗動作發展遊戲
1到2歲是寶寶進行身體實驗的敏感期,活潑好動的表現,常令大人招架不住。爸爸、媽媽在辛苦之餘,務必把握時間,多提供他們練習的機會,才能使寶寶順利打好基礎,以迎接新的挑戰。
(一)摘花兒
目的:增強直立平衡感、身體協調、姿勢轉換
年齡:1歲~1歲半
時間:10分鐘
器材:粗繩、手帕或絲巾數條、較重的家具
場地:平坦安全的地方
步驟:
1.大人先將粗繩兩端分別綁在較重的家具上,如:餐桌(不用摺疊桌)、門把(門關上)。繩子的高度約比寶貝高10公分。四周不得有障礙物,以免發生碰撞意外。
2.接著把手帕或絲巾鬆鬆的綁在粗繩上,中間稍有間隔,看起來好像一朵一朵美麗的花。
3.大人示範如何摘花,然後由小寶寶嘗試。每當小人兒摘下一朵,大人就要大聲讚美,以滿足孩子的成就感。
4.當花全部被摘完後,可以將小花重新綁回,反覆進行。遊戲過程中,孩子有時會因為累了而坐下休息,大人應尊重寶貝的意願。
5.遊戲結束時,務必立刻將器材收好。
目的:增強直立平衡感、身體協調、姿勢轉換
年齡:1歲~1歲半
時間:10分鐘
器材:粗繩、手帕或絲巾數條、較重的家具
場地:平坦安全的地方
步驟:
1.大人先將粗繩兩端分別綁在較重的家具上,如:餐桌(不用摺疊桌)、門把(門關上)。繩子的高度約比寶貝高10公分。四周不得有障礙物,以免發生碰撞意外。
2.接著把手帕或絲巾鬆鬆的綁在粗繩上,中間稍有間隔,看起來好像一朵一朵美麗的花。
3.大人示範如何摘花,然後由小寶寶嘗試。每當小人兒摘下一朵,大人就要大聲讚美,以滿足孩子的成就感。
4.當花全部被摘完後,可以將小花重新綁回,反覆進行。遊戲過程中,孩子有時會因為累了而坐下休息,大人應尊重寶貝的意願。
5.遊戲結束時,務必立刻將器材收好。
(二)安全步道
目的:增強直立平衡、足眼協調、腿部肌力、跨越能力
年齡:1歲半~2歲
時間:10分鐘
器材:枕頭、椅墊
場地:鋪有軟墊的地板
步驟:
1.大人先將椅墊和枕頭隨意散放在地上,中間要留有較大的空間,讓親子能從容通過。也可以邀請小寶貝一起幫忙佈置場地。
2.接著由大人示範如何跨越步道障礙,安全通過:可以踩在椅墊和枕頭上,也可以跨越,或是在障礙間的地板上繞走,不同方式能帶來不一樣的樂趣。
3.然後由大人協助孩子嘗試。
4.由於每一位小朋友發展狀況和個人特質不太相同,因此寶寶的反應也會各有差異,無法預料,因此最好讓寶寶自行決定通過的方法,大人只扮演陪伴與鼓勵的角色。
5.遊戲結束時,務必立刻將器材收好。
目的:增強直立平衡、足眼協調、腿部肌力、跨越能力
年齡:1歲半~2歲
時間:10分鐘
器材:枕頭、椅墊
場地:鋪有軟墊的地板
步驟:
1.大人先將椅墊和枕頭隨意散放在地上,中間要留有較大的空間,讓親子能從容通過。也可以邀請小寶貝一起幫忙佈置場地。
2.接著由大人示範如何跨越步道障礙,安全通過:可以踩在椅墊和枕頭上,也可以跨越,或是在障礙間的地板上繞走,不同方式能帶來不一樣的樂趣。
3.然後由大人協助孩子嘗試。
4.由於每一位小朋友發展狀況和個人特質不太相同,因此寶寶的反應也會各有差異,無法預料,因此最好讓寶寶自行決定通過的方法,大人只扮演陪伴與鼓勵的角色。
5.遊戲結束時,務必立刻將器材收好。
(三)走跑停
目的:增強肌肉關節控制力、反應靈活度、姿勢轉換
年齡:1歲半~2歲
時間:10分鐘
器材:鈴鼓
場地:鋪有軟墊的地板(最好在較大的空間)
步驟:
1.大人先檢查場地是否安全,如有其他家具或障礙物,應先搬移,以免寶寶受傷。
2.親子約定不同動作的鼓聲,如:慢慢的敲鼓代表慢慢走,快快的敲鼓代表快快跑,用力敲一下鼓代表停下來。
3.接著由大人一邊敲鼓、一邊示範,並邀請小朋友一起加入。大人的動作要誇張些,像慢慢走時,可假裝是又壯又重的大象或大巨人,停下來時,又變成不能動的木頭人,再配上清楚明確的指令和特別的聲調,一定能夠吸引孩子融入其中。
4.建議剛開始時以兩種鼓聲和動作為主,等到熟悉了,就可以增加變化。
目的:增強肌肉關節控制力、反應靈活度、姿勢轉換
年齡:1歲半~2歲
時間:10分鐘
器材:鈴鼓
場地:鋪有軟墊的地板(最好在較大的空間)
步驟:
1.大人先檢查場地是否安全,如有其他家具或障礙物,應先搬移,以免寶寶受傷。
2.親子約定不同動作的鼓聲,如:慢慢的敲鼓代表慢慢走,快快的敲鼓代表快快跑,用力敲一下鼓代表停下來。
3.接著由大人一邊敲鼓、一邊示範,並邀請小朋友一起加入。大人的動作要誇張些,像慢慢走時,可假裝是又壯又重的大象或大巨人,停下來時,又變成不能動的木頭人,再配上清楚明確的指令和特別的聲調,一定能夠吸引孩子融入其中。
4.建議剛開始時以兩種鼓聲和動作為主,等到熟悉了,就可以增加變化。
節錄自http://www.wretch.cc/blog/alstonlu/
評估嬰幼兒的生長與發育狀況,我們常從四個方面來看,包括 | |||||||||
| |||||||||
一般我們分成一歲、一歲三個月、一歲半這三個時期來考量: | |||||||||
一歲的寶寶 | |||||||||
一隻手扶著可走幾步路、可不需幫忙而站立,懂得用拇指和食指拿葡萄乾、有意義地叫爸爸或媽媽,開始使用除了爸媽以外的幾個單字、會做一些手勢、會和大人玩且不只以哭的方式表達需要。 | |||||||||
一歲三個月大的寶寶 | |||||||||
可獨自行走、爬著上樓梯、用蠟筆畫直線,將小東西放進瓶內、疊兩塊積木、開始懂得大人簡單的命令、會說出熟悉玩具的名稱,如:球等、會模仿 | |||||||||
一歲半的寶寶 | |||||||||
已可以簡單但略微生硬地跑步、能倒退走、一隻手扶著會上樓梯、自動亂畫、可重疊三塊積木、將瓶子內的小東西倒出來、看圖能說出一種東西的名稱,且能正確指出身體的一部分名稱、可以自己餵食、用湯匙吃東西時少溢出、尿濕時會抱怨,也會噘嘴親親父母。 | |||||||||
對於上述隨年齡成長而要有的發育,若超過年齡而仍未表現出應有的行為或語言能力,父母親即應尋求醫師的協助來探討原因,譬如說:一個寶寶已經一歲半仍不會自己走路,根據醫學的統計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是腦性麻痺兒 |
**********************************************************************
1~2歲 活動重點
1.此時寶寶開始慢慢建立獨立感,容易說「不要」,這是因為自主意識發展形成,然而他們其實是需要照顧者陪伴,透過不同的律動方式,可引導他建立自我意識。
2.寶寶開始學走路,需多加練習空間意識,透過律動活動可建立他的空間感,認識各種跑、跳、滾等動作,同時此時可幫助他增加語言能力,建立穩定節奏,一旦寶寶有節奏感,在生活中較不會產生動作不協調的狀況,雖然他們剛開始還無法完全與外界配合,但透過律動方式可藉此連結空間感、語言及動作協調性。
3.可幫助促進手部抓握能力的發展,同時這也是物體操作能力發展的先決條件。
4.可促進跳躍及平衡能力的發展,這也是培養從平面環境的探索能力轉變為三度空間的環境探索能力。
可做的小動作
翻滾活動。此時寶寶慢慢開始學會由「坐」到「站」,進一步會「走」,但還不是很穩,建議可讓寶寶多練習一些翻滾的動作,增進身體協調及控制能力。
爹地媽咪小叮嚀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有能力自己靠爬、慢慢移動的方式到處探索,照顧者需多留意孩子的安全,避免讓他獨處。 1、2、3 follow me
A飛機
照顧者躺在地上屈膝,讓寶寶趴在膝蓋上,接著往上及下慢慢移動。
B小背大
照顧者做出爬的姿勢,讓寶寶在下面爬,2人一同往前爬,讓孩子有被保護的感覺。
C盪鞦韆
2人拿著堅固的毛毯,讓寶寶躺在上面輕輕左右搖晃。如果其中一個搖晃者是照顧者以外的第三者,記得讓寶寶的頭面對照顧者,避免孩子因陌生而感到不安,且記得不要讓孩子躺太高。
D兔子
讓孩子在站立的姿勢下,以雙手抓握照顧者的左右食指,照顧者可鼓勵孩子在膝關節彎曲的情形下,模仿兔子上下跳躍。
E樹
讓孩子單腳曲膝貼於對邊大腿內側,利用對邊單腳站立,照顧者可以在後方支撐孩子的雙手以協助平衡,或用相同的姿勢陪伴孩子模仿樹的樣子。
資料來源http://happysweet3.pixnet.net/blog/post/6467935-1%ef%bd%9e2%e6%ad%b2-%e6%b4%bb%e5%8b%95%e9%87%8d%e9%bb%9e
****************************************************************
*****************************************************************
*****************************************************************
****************************************************************
1~2歲 寶寶小手指的益智遊戲
看著家裏的一歲寶寶已經能到處爬,能邁步向前走,能歪歪扭扭跑起來,你是不是很激動,但激動之餘千萬別忽略寶寶的另一個重要技能——手指的能力。要知道,手指的活動可以刺激寶寶大腦的發育哦!
專家認為,手是寶寶認識物體的重要器官,也是觸覺的主要器官,通過活動手指來刺激大腦,遠比死記硬背更能增強大腦的活力,並可延緩腦細胞的衰老。所以手的動作,特別是手指的動作,越複雜、越精巧、越嫺熟,就越能在大腦皮層建立更多的神經聯繫,從而使大腦變得更聰明。因此,訓練孩子手的技能,對於開發智力十分重要。
專家認為,手是寶寶認識物體的重要器官,也是觸覺的主要器官,通過活動手指來刺激大腦,遠比死記硬背更能增強大腦的活力,並可延緩腦細胞的衰老。所以手的動作,特別是手指的動作,越複雜、越精巧、越嫺熟,就越能在大腦皮層建立更多的神經聯繫,從而使大腦變得更聰明。因此,訓練孩子手的技能,對於開發智力十分重要。
對寶寶的手部的益智開發,可以採用如下方法:
1、鍛練手的皮膚感覺。經常給予孩子手部皮膚以有力的刺激,如把手交替伸進冷、熱水中(溫度要適宜);或讓孩子多接觸一些不同性質的物品,如玩沙子,玩石子,玩豆豆等。這樣,可以鍛煉孩子手的神經反射,促進大腦的發育。
2、增強手指的柔韌性。如讓孩子經常伸、屈手指,閉上眼扣扣,練習寫字繪畫,這些鍛煉有利於提高孩子大腦的活動效率。
3、鍛練手指的靈活性。讓孩子的手指做一些比較精細的活動,如擺弄智力玩具、拍球投籃、學打算盤、做手指操等;要手腦並用,邊做邊思考,以增強大腦和手指間的資訊傳遞,提高健腦效果。
4、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的習慣。為孩子選擇玩具時,要從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習慣出發,比如高級自動化玩具就不如積木、橡皮泥或能拆能拼的玩具更有利於動手能力的培養。
5、交替使用左、右手。左手受右側大腦支配,右手受左側大腦支配;交替使用和鍛煉左、右手,可以更好地開發大腦兩半球的智力。
1、鍛練手的皮膚感覺。經常給予孩子手部皮膚以有力的刺激,如把手交替伸進冷、熱水中(溫度要適宜);或讓孩子多接觸一些不同性質的物品,如玩沙子,玩石子,玩豆豆等。這樣,可以鍛煉孩子手的神經反射,促進大腦的發育。
2、增強手指的柔韌性。如讓孩子經常伸、屈手指,閉上眼扣扣,練習寫字繪畫,這些鍛煉有利於提高孩子大腦的活動效率。
3、鍛練手指的靈活性。讓孩子的手指做一些比較精細的活動,如擺弄智力玩具、拍球投籃、學打算盤、做手指操等;要手腦並用,邊做邊思考,以增強大腦和手指間的資訊傳遞,提高健腦效果。
4、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的習慣。為孩子選擇玩具時,要從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習慣出發,比如高級自動化玩具就不如積木、橡皮泥或能拆能拼的玩具更有利於動手能力的培養。
5、交替使用左、右手。左手受右側大腦支配,右手受左側大腦支配;交替使用和鍛煉左、右手,可以更好地開發大腦兩半球的智力。
精選了6種適合不同年齡寶寶的手指遊戲,讓小手趕快動起來吧!
12-15個月:
◎抓抓手:爸爸媽媽在給寶寶做撫觸時可以有意識的幫助他伸、屈手指,並對他說“抓抓手”,當孩子能理解你的意思後,便會自己伸出手來“抓抓”。這時你再對他說“抓抓手”,他會迫不及待地向你顯示自己的本領。
目的:這個小動作為的是鍛煉寶寶手指的柔韌性,同時也調動了寶寶動手玩的意識。
專家提示:除了撫觸外,還可以經常給予孩子手部皮膚以有力的刺激,如把手交替伸進冷、熱水中(溫度要適宜);或讓孩子多接觸一些不同性質的物品,如玩沙子,玩石子,玩布偶等。這樣,可以鍛煉孩子手的神經反射,促進大腦的發育。
◎捏小球:只需要一個空碗和一些小小的玩具(如:小圓珠子,小方塊等),就可以幫寶寶練習拇指和食指的配合能力。讓寶寶把這些小東西一個個拿起來,放到碗中。最開始他可能只會用整個手去抓,這時你可以幫他用拇指和食指做捏的動作,慢慢地他就能自己掌握,手指的動作也會由粗糙變得細緻。
目的:鍛煉寶寶的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精細配合,小寶寶在一次成功後,會大大的增加使用手指的自信心,為以後更細緻的動作做好準備。
專家提示:也許你已經習慣把食物直接送入寶寶的口中,或是對他自己伸手拿東西吃的行為加以阻止,而你的這些行為恰恰毀掉了孩子鍛煉手指的機會。爸爸媽媽應該鼓勵孩子並為他提供充分的準備,找一些他最喜歡的手指食物,或一些柔軟的矽膠玩具(直徑在四釐米左右)等,讓寶寶主動去拿。一旦他學會控制自己的手指,就會不停地炫耀自己,並對這個遊戲樂此不疲。
15-18個月:
◎穿成串:準備一根線和一些帶孔的玩具,讓寶寶把這些玩具一一用線穿起來。看起來很簡單的遊戲,對小寶寶來說可是個大挑戰哦!(玩具的孔不要太大,要是小手都能伸過去就不好玩了!)
目的:訓練寶貝用兩隻手共同完成一項任務,這個遊戲對培養身體協調能力很有幫助。
專家提示:為孩子提供的玩具不要太小,時刻注意不要讓孩子吞食玩具。寶寶做之前,爸爸媽媽應先給他做個示範,如果他總是失敗,你可以手把手地教給他,直到他自己能完成。一定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信心,讓他體會到手指遊戲的樂趣。
◎套杯子:找幾個大小各不相同的杯子,依大小次序把杯子套在一起,先讓寶寶把小杯子從大杯子中一個個拿出,全部拿出後再把大杯子一個個套在小杯子上,這樣反復幾次。
目的:兩隻小手配合著拿杯子、放杯子,鍛煉小手的同時寶寶還瞭解到大與小的區別。
專家提示:杯子最好不選用玻璃的,以免打破、劃傷寶寶。還可以選擇不同顏色的杯子,讓寶寶將同色系的套在一起,這樣他玩起來會更有趣。
18個月以上:
◎堆積木:你所要做的就是把各種各樣的積木放在寶寶面前,他興奮的眼神也許讓你感到:未來的建築師就在你眼前。讓寶寶從最基礎的兩、三層堆起,待他學會後逐漸給他加積木,最後他會把自己的“摩天大樓”展現在你面前。
目的:從機械動作發展到主動思考、發揮創造力。讓寶寶學會把大腦的意識體現到手指上,做出自己想要的東西。 專家提示:盡可能多的為孩子提供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積木,讓他們更容易建成自己的“大樓”,甚至可以把積木換成紙箱、紙盒等孩子拿得了的東西,為他提供更大空間。
◎自己吃飯:為你的寶寶準備一把湯匙吧,因為他已經到了能自己吃飯的時候了。不要認為小寶寶只是等著你喂的“小懶蟲”,對他來說能正確地將身體挪向食物的方向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事了,所以,一旦你發現自己的寶寶開始關注食物,你就要為他準備好一把勺子了。即使他不能準確地將食物送到自己嘴裏也沒關係,只要給他機會練習,小手就會越來越靈巧。
目的:這時的寶寶開始將身體與周圍的目標掛鈎了,他不僅會學會如何用勺子將食物準確地送到嘴裏,而且在不久的將來,他還會用手轉動湯匙,讓裏面的東西一滴不灑。
專家提示:因為不熟練,寶寶可能把自己弄得很髒,甚至衣服上的食物比吃到嘴裏還多。但他還是很高興自己吃飯,所以不管他吃得如何糟糕,在他吃到食物的時候家長要鼓勵他,表揚他,給他自信。以後他會有很多時間來學習吃飯時應注意的禮節,所以爸爸媽媽不必過於擔心。
他是“左撇子”嗎?
你的寶寶是不是總伸出左手去抓東西,或許他會是個左撇子哦。美國德克薩斯大學教授Jensen認為:“孩子是否是’左撇子’要到四、五歲的時候才能判斷出來。一歲的寶寶更多地使用左手或是右手只是一個發展趨勢的信號,不能說明最終取向。哪只手更容易接近他想要的東西,便選擇哪只手,完全是無意識的。
注意事項
保持小手清潔。寶寶的小手經過一天的“摸爬滾打”後,最先要做的就是洗洗乾淨,讓寶寶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不讓細菌對寶寶的健康造成危害。爸爸媽媽要以身作則哦。
愛吃手的孩子。有些寶寶吃手是由於生理需要,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現象會自然消失,不用過於擔心;有些寶寶是因為害怕失敗,這時應多陪陪寶寶,鼓勵他再多嘗試幾次;還有些寶寶把吃手作為一種消遣,對這樣的寶寶應該讓他雙手不空,有事可做。
注意玩具安全。為孩子選擇玩具時不宜過小,一般玩具的直徑應在四釐米左右,防止寶寶吞食玩具,爸爸媽媽要時時留意,以免玩耍時發生危險。
訓練要循序漸進。為寶寶選擇適合他年齡的遊戲練習,寶寶成功時應多鼓勵,失敗時要多為他創造練習機會,直至成功,不應操之過急
12-15個月:
◎抓抓手:爸爸媽媽在給寶寶做撫觸時可以有意識的幫助他伸、屈手指,並對他說“抓抓手”,當孩子能理解你的意思後,便會自己伸出手來“抓抓”。這時你再對他說“抓抓手”,他會迫不及待地向你顯示自己的本領。
目的:這個小動作為的是鍛煉寶寶手指的柔韌性,同時也調動了寶寶動手玩的意識。
專家提示:除了撫觸外,還可以經常給予孩子手部皮膚以有力的刺激,如把手交替伸進冷、熱水中(溫度要適宜);或讓孩子多接觸一些不同性質的物品,如玩沙子,玩石子,玩布偶等。這樣,可以鍛煉孩子手的神經反射,促進大腦的發育。
◎捏小球:只需要一個空碗和一些小小的玩具(如:小圓珠子,小方塊等),就可以幫寶寶練習拇指和食指的配合能力。讓寶寶把這些小東西一個個拿起來,放到碗中。最開始他可能只會用整個手去抓,這時你可以幫他用拇指和食指做捏的動作,慢慢地他就能自己掌握,手指的動作也會由粗糙變得細緻。
目的:鍛煉寶寶的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精細配合,小寶寶在一次成功後,會大大的增加使用手指的自信心,為以後更細緻的動作做好準備。
專家提示:也許你已經習慣把食物直接送入寶寶的口中,或是對他自己伸手拿東西吃的行為加以阻止,而你的這些行為恰恰毀掉了孩子鍛煉手指的機會。爸爸媽媽應該鼓勵孩子並為他提供充分的準備,找一些他最喜歡的手指食物,或一些柔軟的矽膠玩具(直徑在四釐米左右)等,讓寶寶主動去拿。一旦他學會控制自己的手指,就會不停地炫耀自己,並對這個遊戲樂此不疲。
15-18個月:
◎穿成串:準備一根線和一些帶孔的玩具,讓寶寶把這些玩具一一用線穿起來。看起來很簡單的遊戲,對小寶寶來說可是個大挑戰哦!(玩具的孔不要太大,要是小手都能伸過去就不好玩了!)
目的:訓練寶貝用兩隻手共同完成一項任務,這個遊戲對培養身體協調能力很有幫助。
專家提示:為孩子提供的玩具不要太小,時刻注意不要讓孩子吞食玩具。寶寶做之前,爸爸媽媽應先給他做個示範,如果他總是失敗,你可以手把手地教給他,直到他自己能完成。一定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信心,讓他體會到手指遊戲的樂趣。
◎套杯子:找幾個大小各不相同的杯子,依大小次序把杯子套在一起,先讓寶寶把小杯子從大杯子中一個個拿出,全部拿出後再把大杯子一個個套在小杯子上,這樣反復幾次。
目的:兩隻小手配合著拿杯子、放杯子,鍛煉小手的同時寶寶還瞭解到大與小的區別。
專家提示:杯子最好不選用玻璃的,以免打破、劃傷寶寶。還可以選擇不同顏色的杯子,讓寶寶將同色系的套在一起,這樣他玩起來會更有趣。
18個月以上:
◎堆積木:你所要做的就是把各種各樣的積木放在寶寶面前,他興奮的眼神也許讓你感到:未來的建築師就在你眼前。讓寶寶從最基礎的兩、三層堆起,待他學會後逐漸給他加積木,最後他會把自己的“摩天大樓”展現在你面前。
目的:從機械動作發展到主動思考、發揮創造力。讓寶寶學會把大腦的意識體現到手指上,做出自己想要的東西。 專家提示:盡可能多的為孩子提供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積木,讓他們更容易建成自己的“大樓”,甚至可以把積木換成紙箱、紙盒等孩子拿得了的東西,為他提供更大空間。
◎自己吃飯:為你的寶寶準備一把湯匙吧,因為他已經到了能自己吃飯的時候了。不要認為小寶寶只是等著你喂的“小懶蟲”,對他來說能正確地將身體挪向食物的方向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事了,所以,一旦你發現自己的寶寶開始關注食物,你就要為他準備好一把勺子了。即使他不能準確地將食物送到自己嘴裏也沒關係,只要給他機會練習,小手就會越來越靈巧。
目的:這時的寶寶開始將身體與周圍的目標掛鈎了,他不僅會學會如何用勺子將食物準確地送到嘴裏,而且在不久的將來,他還會用手轉動湯匙,讓裏面的東西一滴不灑。
專家提示:因為不熟練,寶寶可能把自己弄得很髒,甚至衣服上的食物比吃到嘴裏還多。但他還是很高興自己吃飯,所以不管他吃得如何糟糕,在他吃到食物的時候家長要鼓勵他,表揚他,給他自信。以後他會有很多時間來學習吃飯時應注意的禮節,所以爸爸媽媽不必過於擔心。
他是“左撇子”嗎?
你的寶寶是不是總伸出左手去抓東西,或許他會是個左撇子哦。美國德克薩斯大學教授Jensen認為:“孩子是否是’左撇子’要到四、五歲的時候才能判斷出來。一歲的寶寶更多地使用左手或是右手只是一個發展趨勢的信號,不能說明最終取向。哪只手更容易接近他想要的東西,便選擇哪只手,完全是無意識的。
注意事項
保持小手清潔。寶寶的小手經過一天的“摸爬滾打”後,最先要做的就是洗洗乾淨,讓寶寶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不讓細菌對寶寶的健康造成危害。爸爸媽媽要以身作則哦。
愛吃手的孩子。有些寶寶吃手是由於生理需要,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現象會自然消失,不用過於擔心;有些寶寶是因為害怕失敗,這時應多陪陪寶寶,鼓勵他再多嘗試幾次;還有些寶寶把吃手作為一種消遣,對這樣的寶寶應該讓他雙手不空,有事可做。
注意玩具安全。為孩子選擇玩具時不宜過小,一般玩具的直徑應在四釐米左右,防止寶寶吞食玩具,爸爸媽媽要時時留意,以免玩耍時發生危險。
訓練要循序漸進。為寶寶選擇適合他年齡的遊戲練習,寶寶成功時應多鼓勵,失敗時要多為他創造練習機會,直至成功,不應操之過急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6851&prev=16852&next=16829&l=f&fid=67
*****************************************************************
*****************************************************************
1~2歲雙手靈活度訓練遊戲
文∕兒童教育專家 丁慧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