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月4日 星期五

15個早期教育的重點 越早開始學習越聰明

15個早期教育的重點 越早開始學習越聰明
文/楊健(嬰幼兒發展專家)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日益被爸媽所重視,如果能知道早期教育可以教寶寶哪些內容,相信每位父母親都能養育出聰明寶寶。 早期教育是指在寶寶生命的初始階段(通常指0~3歲),利用大腦半球急劇增長、分化的有利時機,挖掘潛能,提早開發智慧,同時養成良好的習慣和性格。    
歸納來說,有15個早期教育的重點,可提供父母做為參考。  
1.訓練感覺器官 視覺:新生兒的房間白天要寬敞明亮,視力所及處要有鮮豔的物品。 聽覺:經常對他說話,讓他接受各種外界的聲音,以及聆聽愉悅的音樂。 嗅覺:讓寶寶聞各式各樣的氣味。 味覺:讓寶寶品嚐酸甜苦辣的滋味。 觸覺:經常抱寶寶,並使用軟、硬等不同材質的東西觸碰寶寶,讓他能夠有不同的觸覺刺激。    
2.發展交往能力 這是寶寶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也是寶寶進入社會的開始。爸媽要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讓寶寶接觸同齡寶寶和成人,鼓勵他在大庭廣眾之下大方說話、行事有禮;並創造機會,例如鼓勵寶寶正確稱呼客人、給客人倒茶等。這樣不僅培養寶寶的語言能力、提高自信心,而且為人際交往打下了基礎。    
3.培養觀察、提問的能力 教寶寶學會看世界。從衣食住行、花草樹木、磚瓦泥石等日常所見來培養寶寶的觀察能力,並能夠即時地對寶寶的提問作出回應,例如寶寶指天上的星星,爸媽就要立刻告訴他星星的各種概念,將物與概念對應起來。等寶寶再大些,觀察的事物更多了,就要引導他進行思考提問,刺激他認識世界的強烈欲求。    
4.進行體能活動 平時多帶寶寶進行運動或活動,例如新生兒期開始學游泳、1歲半左右學爬階梯、跑步等。爸媽要提高寶寶的體能訓練,讓寶寶在擁有健壯體格的同時,還可培養大膽勇敢的品格。    
5.勞動及勞作訓練 人的成長是需要勞動和勞作的。但是現在的獨生子女動手能力卻很差,其原因在於爸媽的溺愛剝奪了寶寶的動手權力。所以爸媽要鼓勵寶寶培養自我服務的能力,將寶寶能力所能及的動手權力還給寶寶,讓他在做家事、收東西、玩玩具中體會創造的快樂。    
6.培養口語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巴甫洛夫將語言稱之為「人類獨有的第二信號系統」。在早期教育中,要增加語言的信息量,將足夠的語言資訊輸入寶寶的大腦;要經常且大量的對寶寶使用語言,例如每天花20分鐘給寶寶朗誦故事、為他說明所見所聞。    
7.學會音樂、舞蹈 這是美育教育的範疇。爸媽與寶寶一起欣賞優美的音樂、寶寶唱兒歌、打節拍、跳舞、律動,讓寶寶在音樂中感受美,提高審美能力,而且爸媽會發現,音樂會令寶寶的表情、動作、容貌等透出優雅的氣質。     8.學習藝術 美術對刺激寶寶右腦發育,增強想像力、形象思維力,提高美的鑒賞力有極大的作用。爸媽可帶寶寶參觀攝影展、雕塑展,並對各種工藝品、繪畫、藝術照片等進行討論;家裡的擺設也要有美的講究。慢慢引導寶寶主動去追求及學習藝術。    
9.給寶寶良好的玩具觀 玩具有好多種,如果是買來的,爸媽不要買了之後直接丟給寶寶就不管,也不要認為玩具只是消磨時光,爸媽要陪著寶寶一起玩;生活上的用品往往也是寶寶眼中的玩具,例如鍋子、鬧鐘、尺等;而最好的玩具則是爸媽和寶寶一起製作的玩具,例如風箏、風車、燈籠等,寶寶會更有興趣。 購買玩具時注意事項 0~1歲:可購買感知、觸摸型玩具。色彩鮮豔、音質優美、便於抓握丟擲,但不要太小以免寶寶誤吞。
1~2歲:可購買拖拉型玩具和可訓練雙手精細動作的玩具。
2~3歲:可購買激發想像力的玩具。例如小食具、積木、拆裝玩具。
3~4歲:可購買智力玩具。如七巧板、小算盤、拚圖等。    
10.參加親子教育 參加社區或學校舉辦的親子活動,團體生活中可訓練合作、競爭等意識,形成良好的社會交往。同時也能了解孩子在人際中的表現,而給予建議。    
11.走進大自然 大自然是嬰幼兒的精神營養之源,是融合智育、美育、體育於一體的大教室,寶寶在大自然環境裡可以學習種花草樹木、觀察氣象等,同時,對萬物產生愛護的心理。    
12.瞭解社會 帶寶寶去工廠、博物館、名勝古蹟等地方,接受人文教育,擴充見聞。見多識廣的寶寶更加聰明。    
13.提前識字及閱讀 爸媽可結合與寶寶生活有聯繫的事物,進行識字教學;寓識字於遊戲之中;製作各種專門的識字卡片等,並陪寶寶一起看繪本講故事。    
14.建立空間、時間、數的概念 讓寶寶了解內外、上下、立體、平面、形狀等各種有關空間的概念;並教導他了解早上應該做什麼、晚上又該做什麼,逐漸建立良好的作息;從日常生活中給予數的概念,例如一個蘋果、二雙鞋子。     15.其他活動 爸媽也可因個人條件提供給寶寶獨特的生活經驗,例如攝影、釣魚、種花、養魚等。這些活動既可拉進父母與寶寶之間的距離,同時,也讓寶寶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 以上全文轉貼自聰明寶寶電子報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nanny-diary/article?mid=720&prev=885&l=f&fid=12






******************************************************************************

1~2歲寶寶成長與學習

★學步期
1~2歲--學步期 寶寶從大約從周歲左右學會走路,他的發展又進入了另一個階段,我們可以叫它「小探險家階段」,也是小孩建立自信的重要階段。
所有的東西,對寶寶都是新鮮的東西,大人這時候不是阻止寶寶去碰東西,而是把會傷害到寶寶的東西移開,除非是火、電等危險物品,清楚的跟寶寶說「不要!」。其他時候,都是寶寶在學習,如果你什麼都跟寶寶說「不要!」很快,寶寶就對學習沒有興趣,對自己也會開始產生懷疑
★成長與學習
1.寶寶很喜歡模仿,讓寶寶幫你一起做家事,他會玩得很開心。
2.寶寶開始用語言來表達情緒,慢慢引導寶寶說出來,用大人的正確的發音和字彙和寶寶對話,不要學習寶寶的童音,以免延誤寶寶口語水準的提高。
3.讓孩子多接觸不同的音樂,和各種樂器可發出的不同音樂。
4.跟寶寶一起看書,指著書上的東西教寶寶說話。最好是選擇硬紙板的書,因為撕書和咬書也是寶寶的探險項目之一。
5.不要只跟寶寶說「不要!」要解釋給他聽,例如「插頭---會電人」等。
6.常常抱抱寶寶,親他,唱歌給他聽,跟他說話,讓寶寶知道---他是被愛的。
★玩具是寶寶最好的教科書 
不是從玩具店買來的玩具才叫做玩具,凡是寶寶可以玩的東西就是玩具了,電腦箱就是一個房子,面紙盒就是鼓,保鮮膜紙心是望眼鏡…看一看四周,有多少東西可以變成是寶寶的玩具。 
1.學步車仍然是很好的玩具。
2.可藉由積木、拼圖或其它玩具,讓寶寶認識形狀和區分形狀和建立數量觀念。
3.幫寶寶發展大肌肉,室內滑梯是不錯的玩具,可以滑、可以爬,又可以上階梯,可以讓寶寶一直玩到入學。
4.拉著玩的玩具可以讓寶寶學習平衡。
5.佈置一個寶寶放玩具的地方,每天睡覺以前讓寶寶學會自己收好玩具
★檢查你的居家環境
1.把自己當作是寶寶一般,檢視一下自己的居家環境--是否有任何危險物品。
2.把所有不該小孩拿到的東西,如打火機、香煙、藥、殺蟲劑、洗衣粉放到小孩拿不到的地方。
3.隨時檢視地板,有無破玩具片、別針、銅板、鈕扣等危險物品。
4.小孩一定會把玩具拿去嘴巴「探險」一番,所以請注意玩具不要太小、還有玩具的質材是否有毒。
5.把所有的插座封起來。
6.不要吃會哽住的食物。
7.寶寶洗澡時,先放冷水再放熱水,不可將寶寶獨自留在浴室。也不要把收機、電熱器放在澡盆附近。
8.將家具稜角包住或是使用柵欄等保護措施。
9.幼兒睡覺時要注意棉被的擺置及睡姿,不要趴睡,以免堵到口鼻。
10.不要讓桌布垂下靠近地板,以防幼兒拉下。
11.不要因為時間很短,就留寶寶單獨在車子。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nanny-diary/article?mid=272&prev=273&next=256&l=f&fid=12







******************************************************************************
開發寶寶全方位潛能
聰明寶寶,聰明培養!
採訪撰文/卓文惠
採訪諮詢/三之三國際文教機構執行長 葛惠
     臺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職能治療師 林姿儀
資料提供/『嬰幼兒智能提昇基本概念』三之三文化事業公司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位家長深切的盼望,幼兒關鍵時期的各種潛能開發,對日後孩子的各項發展,具有基礎性的培育作用。
何謂潛能開發?
到底何謂「潛能開發」,是指寶寶需要開發哪些能力?又何時才是開發幼兒潛能的關鍵期呢?許多人的刻板觀念中所謂的「潛能開發」所需開發的部份可能就是激發小朋友的智力或腦力等方面的能力。
臺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職能治療師林姿儀說:「『潛能開發』針對的是開發腦部中樞神經的一些功能,腦部是人類行為的指揮中心,舉凡小朋友在成長發育的過程中各種行為的發展如感覺、知覺、認知、動作等,都是以腦部中樞神經為中心,而由中樞神經來負責下達指令。」
林姿儀表示:「所謂的『潛能開發』就是指提供腦部足夠的刺激,誘發腦部各項功能使其隨著發展的進程更趨成熟。」「人的大腦分成許多區塊,每個區塊所掌管的功能及性質都不同,而這些各別區塊對於幼兒來說就是所謂的潛能區。」
三之三國際文教機構執行長葛惠解釋:「這些區塊大概可以區分成前庭平衡、語言、視覺、聽覺、用手、觸覺、運動等的智能,大體來說,也就是利用感官的過程中去激發幼兒的潛能發展。」
而給予腦部刺激的方式有許多種,從生活中就可找到許多方式來幫助孩子發展他的潛能。「學齡前的兒童生活中最主要的部份就是『遊戲』,」現代的父母因為工作忙碌,往往陪伴孩子遊戲的時間相對減少,針對這種情形,林姿儀表示:「家長若是能多抽點時間陪伴孩子的遊戲及成長,讓孩子可以從中增加生活經驗並建立適切的行為模式,比讓孩子參加各種才藝班來輔助開發潛能的效益還大。」
而葛惠也建議家長,生活中的親子互動就是開發幼兒潛能的最好方式,不建議用太複雜的玩具而以簡單的玩具為主,經由一些簡單的觸摸或是抱、摟對孩子的安全感的建立及各種感官的認知也都有很大的助益,尤其對3歲以下的小朋友來說。有些父母因為怕孩子受傷,就替孩子建立生活行為規範,限制他對外探索的機會,少了各種外界事物的感官刺激,對孩子未來潛能、智能上的發展只有損耗而沒有助益。
增加生活經驗,開發幼兒潛力
生活中有許多隨手可得的東西卻不一定要真的花許多的時間與金錢去買一些教材或是找尋相關的課程才可以開發孩子的潛能,一些簡單的親子遊戲就可以達到開發幼兒潛能的目的。
「為了給予孩子足夠的刺激,尤其是3歲以下的小朋友,一定要提供他們足夠自主探索的機會,做為腦部各區域適齡發展的基礎。舉例而言,父母宜避免過度主導孩子遊戲的方式,包括在小朋友尚未自己嘗試如何操作一個新玩具之前,便急著教他大人覺得『正確的』玩法,」林姿儀表示。
她說,「孩子唯有透過主動性的探索外在環境,才能獲致均衡發展。父母在引導孩子的初期,其實只要留意安全性,扮演陪伴者與觀察者的角色即可,給予孩子適當的機會去接觸、探索外界事物,避免其感覺經驗、知覺動作經驗、或生活自理經驗的被剝奪。」根據不同的年齡層,家長要留心是否給予孩子足夠的外界感官刺激讓他可以發展經驗。
「公園就是一個可以給幼兒許多感官刺激的地方,」葛惠表示,公園裡有一般家中所沒有的各種遊戲器材,家長可以偶爾帶孩子去遊玩,讓孩子多接觸一些沒有接觸過的事物。一般小朋友都喜歡遊戲,在遊戲的過程中,才能保持一個快樂的心情去學習其他的經驗。
讓孩子擁有一個愉悅心情去學習外在事物,盡量提供一個充滿好奇的生活經驗,而在一旁輔助的父母是否能夠給予正確的引導,才是幼兒是否可以激發他的潛能的正確方式。如何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事物來讓孩子永遠保持著一個學習的心情與永不停止的腦部運作,才是家長需要注意的部份。
 

(取材自媽咪寶貝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2_73.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