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月15日 星期二

配合寶寶腸胃道發展‧營養吸收百分百

儘管寶寶是一切都準備好後才呱呱墜地,但身體發展仍有多處未完成,特別是腸胃道,更需等到4個月後才漸趨成熟。了解寶寶的腸胃道發展,給予合適的食物,才能讓寶寶全面吸收、營養滿分喔!
【文/伍偉婷‧採訪諮詢/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明發】 儘管寶寶是一切都準備好後才呱呱墜地,但身體發展仍有多處未完成,特別是腸胃道,更需等到4個月後才漸趨成熟。了解寶寶的腸胃道發展,給予合適的食物,才能讓寶寶全面吸收、營養滿分喔! 有句話說:「吃飯皇帝大」,的確,飲食能攝取人體必須的營養素,促使身體正常運作,對於正在發展的寶寶更是重要,但剛出生的寶寶,腸胃發展尚未成熟,若是給了不合適的食物,寶寶腸胃道無法負荷,不僅無法吸收養分,還可能引發腸胃不適,這可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6個月‧腸胃道發展漸趨完全 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明發表示,新生兒的腸胃道發展尚未成熟,因此未能將攝入的食物充分分解及吸收,若是寶寶吃了成分複雜或是不易消化的食物,就易引起腹瀉、嘔吐等症狀。 其中,胃酸分泌量不足是無法將食物充分分解的主因,胃酸不足便無法分解蛋白質,也無法進行徹底殺菌,劉明發醫師指出,胃酸要到滿月後才有足夠的量;此外,胰臟消化素可分解蛋白質,也可吸收油脂,但胰臟所分泌的消化酵素也必須等寶寶4~6個月大時,才會分泌足夠的量,因此,從出生到第四個月,寶寶的腸胃道功能都尚未發展完全,除了母奶或配方奶之外,都不適合添加其他食品。
  食物攝取Follow me 0~4個月:以母奶或配方奶為食物前4個月寶寶的消化酵素分泌量不足,僅能以母奶或配方奶為主食,不宜添加其他食品。吸吮是寶寶天生的反射動作,吸吮到奶水後,也會進一步練習吞嚥的動作,隨著月齡的增加,吞嚥的動作會愈來愈成熟。 而喝母奶的寶寶,其吸吮能力會較喝配方奶的寶寶強,因吸吮媽媽的乳頭需要較多力量,由此可見,母奶除了營養成分佳,寶寶更能藉由吸吮乳頭獲得較佳的吸吮能力。 
寶寶乳汁需求量 劉明發醫師表示,喝母奶的寶寶出生後的前六個月不需要添加其他的食品,只要按照寶寶的需求給予母奶,乳汁便會按照供需原理的需求供給,一般而言,寶寶出生後所需的熱量為每天每公斤50大卡,滿一週後,每天熱量需求約為每公斤120大卡。 以配方奶而言,每30c.c.可提供20大卡的熱量,所以,媽咪若要評估寶寶是否有吸收到足夠的營養和熱量,可以此來計算;若是哺餵母乳,寶寶也會依照自己的生理需求來吸吮,若是已有飽足感,寶寶自然會停止吸吮母乳,若媽咪想了解詳細的喝奶量,可套用簡單公式,此公式適用於4~6個月以下的寶寶,「體重(公斤)乘上150c.c.」,就是每天需要的總量。 
建議攝取食物 此時的寶寶能接受的是好消化吸收的流質食物,當然又以母乳為最佳,母乳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可提升寶寶免疫力、促進寶寶成長,應是寶寶此階段的飲食首選。
4~9個月:可開始添加副食品 4到6個月大以上的寶寶可開始添副食品,以漸進的方式開始添加副食品是餵養上應該注意的重點,不需再斤斤計較需喝多少牛奶。劉明發醫師表示,喝配方奶的寶寶4個月就可添加副食品,但若寶寶未出現厭奶情形,可等到6個月再添加;喝母奶的寶寶,則可等到6個月再添加副食品。 

副食品添加原則 此時寶寶的腸胃道功能雖已漸趨完全,但由於還在適應的階段,剛開始添加副食品,要把握「好吸收、不易引起過敏」為原則。像是米精會比麥精來的好吸收,且不易引起過敏,提供的食物也應以流質的其他食物開始,再慢慢進入半流質的食物,像是果汁、米麥粉糊、蘋果泥等。 此時寶寶的舌頭已變得更靈活,會利用舌頭將食物送進口腔,劉明發醫師表示,剛開始寶寶多少會將食物推出,這是因為排斥新食物或是舌頭不靈活,媽咪千萬不要灰心,應多嘗試幾次,讓寶寶接受新食物。 
建議攝取食物 每天約餵奶4次,一次240c.c.。副食品部分,可從新鮮果汁開始慢慢添加,一開始應與等量的開水混合,每日30~40c.c.為宜;果泥可使用香蕉、木瓜、蘋果、西瓜等,一開始給予一茶匙,慢慢增加至3茶匙;菜泥則可選用高麗菜、胡蘿蔔、馬鈴薯、菠菜等,一開始也給予1茶匙,慢慢增加到一日6~8茶匙;米麥糊則是從一茶匙增至3茶匙。約7、8個月後,可開始慢慢加入肉泥、蛋黃、豆腐等軟碎食物。


9~12個月:進入半固體食物階段 9個月以後的寶寶,腸胃已能適應其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媽咪可再進一步爲寶寶改成半固體的食物,泥狀物或更濃稠的流質食品,都是這時候適宜添加的食物。這時候的寶寶除了腸胃已經成熟之外,也已開始長牙,和吞嚥能力會比前一階段更為進步,因此,除了半流質食物之外,媽咪也可開始提供小塊的固體較軟食物,讓寶寶練習咀嚼能力。 建議攝取食物 此時的奶量,一天約只須餵2~3次,一次約240c.c.。副食品量可依照6~8個月時的量,但可漸漸加入不同食物,並在最後提供小塊較軟的固體食物,待寶寶習慣後,慢慢增加固體食物的量。
12~24個月:練習咀嚼能力 經過前些日子的練習,寶寶的咀嚼能力已進步到能處理成人的食物,因此,媽咪可提供較大塊的固體,或是嘗試讓寶寶吃大人的食物,不需要再將食物切的太過細小。可給予易消化的六大類食物,像是魚肉、白飯,並且將青菜切成段、水果切塊。 建議家長和寶寶一起進食,示範咀嚼的動作,進入大塊的固體食物階段,需要咀嚼較久,父母可和寶寶一起咀嚼,避免寶寶放棄練習。咀嚼能力好,除了能順利進入和成人相同的飲食模式外,也有利於腸胃功能的發育,並且均衡吸收各種營養,有助於牙齒發育、臉部及口腔肌肉生長,而口腔器官的靈活度更影響日後語言能力的發展。 

腹瀉、嘔吐‧暫時停止供給新食物 一旦吃入不對的食物,寶寶的腸胃無法負荷,便會出現明顯的腹瀉或嘔吐症狀,媽咪可從寶寶的生理狀態觀察得知,因此,媽咪最好能熟記寶寶吃過的食物為何,若是吃了後,身體有不良反應,就先暫時不給予,待寶寶的身體回復正常後一兩週,再讓寶寶嘗試;若懷疑為引起過敏源的食物,建議1歲以後再讓寶寶嘗試。 【完整內容請見《媽媽寶寶》2009年4月號;訂閱媽媽寶寶電子版;訂閱媽媽寶寶紙本雜誌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P8OwbjKcHkFmXCa1.N66Gi8-/article?mid=13588&prev=13589&l=a







*******************************************************************************

幫寶寶顧好腸胃 開胃整腸3要訣

作者: 文/吳碧芳 採訪諮詢/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明發 

幫寶寶顧好腸胃 開胃整腸3要訣
寶寶吃得少、胃口差、經常脹氣、便秘或腹瀉……新手媽媽可別輕忽這些腸胃小毛病。不正確的飲食習慣和觀念,不僅會影響食欲,消化吸收不好也會影響發育,該如何幫寶寶顧好腸胃?新手媽媽一定要知道。
嗷嗷待哺的小嬰兒,腸胃健康好不好,會直接反應在體重成長的數字上。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明發表示,寶寶若腸胃吸收不好就容易腹瀉,消化不好則容易有脹氣毛病,影響身體對營養的攝取。
若寶寶經常脹氣不適、排泄不順,當然會長得不好,這就需要父母用心把關,從透視成長曲線、正確添加副食品、正視腸胃不適小毛病等三方面著手,幫助寶寶維護胃腸好機能,打穩健康根基。
要訣1 透視成長曲線 寶寶胃口差透露的警訊
在「媽媽寶寶臉書粉絲團」中,常見許多新手媽媽詢問新生寶寶一餐該喝多少奶量?媽媽們對寶寶奶量分毫計較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從出生到4個月大這段期間, 奶水就是寶寶唯一的營養來源。如果是喝配方奶的寶寶吃得少,媽媽們難免會擔心是否因為口味不合寶寶胃口,該不該給寶寶換奶?如果是喝母乳的寶寶,又難免擔 心是不是母乳不夠營養,以致於寶寶「瘦巴巴」。
劉明發醫師表示,國內外都曾有機構針對食欲不佳導致發育遲緩的寶寶做過相關研究,想要了解為什麼有些寶寶不愛吃東西?研究發現,寶寶食欲不佳、體重過輕的原因,可能透露出不易被察覺的健康警訊。
營養不足造成體重過輕
想要進一步了解造成寶寶發育遲緩的元兇,醫師可根據測量寶寶的頭圍、身高、體重、問診等方式做詳細評估。若寶寶的身高、頭圍成長在正常範圍內,但體重較 輕,則過瘦的原因主要與營養攝取不足有關。但若寶寶是頭圍成長正常,但體重和身高都不長的情況之下,就有可能是內分泌的問題。若頭圍、身高、體重都低於標 準範圍,則須懷疑是腦部的問題。
因此,當寶寶奶量減少或食欲差,媽媽們擔心是不是奶水的問題之前,不妨從《兒童健康手冊》中提供的「兒童成長曲線圖」,對照寶寶的頭圍、體重、身高成長曲線,只要這三個項目的成長曲線都落在同一個區間,且未低於3%,就無需過於擔憂。
乳糖耐受性差 腸胃易脹氣
那麼,在怎樣的情況之下需要給寶寶換奶呢?劉明發醫師表示,根據統計,亞洲人中約30%~50%有乳糖不耐情形,其中10%的乳糖不耐患者程度較為嚴重, 攝取乳製品後容易脹氣不適,消化吸收不好,也容易腹瀉,這種體質會遺傳給寶寶。。如果經過醫師檢查評估之後,確認寶寶有乳糖不耐情形,就須考慮選擇低乳糖 或無乳糖的配方奶,以改善乳糖不耐,避免增加腸胃負擔。
此外,劉明發醫師提醒,在寶寶滿周歲以後,家長應該避免讓寶寶將奶水當開水喝,乳製品的攝取應該減量,因為若是腸胃吸收不好或是有乳糖不耐,都會增加寶寶脹氣不適的頻率,進而影響食欲。
要訣2正確添加副食品 延後添加未必可預防過敏
寶寶在滿4~6個月大期間,將開始接觸ㄋㄟㄋㄟ以外的食物。當寶寶第一次必須用吸吮以外的方式進食,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截然不同的飲食方式,剛開始大部分 寶寶都會表現出「難以接受」的表情,而且過去觀念認為,延後添加副食品的時機,能降低寶寶過敏的機會,在這個情況之下,照顧者是否應該晚點再給寶寶吃副食 品?
劉明發醫師表示,過去觀念認為,避免讓寶寶過早接觸到高致敏性飲食,延後添加副食品的時機,可以預防過敏,不過,近年來歐洲營養學會、美國小兒科醫學會之相關研究皆發現,延後添加副食品可降低過敏的理論,在醫學上的證據不足。
掌握添加副食品時機
劉明發醫師進一步指出,寶寶的免疫系統會在9個月大逐漸發展完成,若在這之前少量接觸各種飲食,刺激免疫系統的耐受性,對於降低過敏反而大有幫助。這就好 比經常被蚊蟲叮咬之後,身體對蚊蟲叮咬產生的反應會降低,但若過於保護,避免讓寶寶接觸任何可能引起過敏的物質,一旦寶寶免疫系統發展完成,日後接觸到過 敏原的刺激,身體產生的過敏反應會更激烈。
純母乳哺餵不可晚於9個月大
新手媽媽仍應依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避免過晚添加副食品,一旦免疫系統發展完成(定型之後),日後接觸到過敏原就容易產生過敏反應。因此,建議 在寶寶滿4~6個月大期間開始少量給予副食品,若是全母乳哺餵,則建議在6個月大之後添加,但不可晚於9個月大。因為6個月之後母乳中的鐵質含量不足寶寶 身體所需,若只是純母乳哺餵至9個月大,而沒有其他的營養來源,寶寶易有缺鐵性貧血。
應避免給寶寶喝果汁
喝配方奶寶寶,可從4個月大開始添加副食品。第一次添加副食品,很多媽媽會從果汁開始給予,不過,劉明發醫師提醒新手媽媽,不論是純母乳哺餵或是喝配方 奶,初次添加副食品須注意應該避免給寶寶喝果汁,建議可以從米糊、米果開始。待寶寶6個月大,吞嚥功能較好之後,就可直接嘗試果泥、蛋黃、稀飯、魚等半固 體食物。
~原文刊載於2012年5月號《媽媽寶寶雜誌》;詳細文章內容,請至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站www.mombaby.com.tw閱覽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4072&prev=14115&next=14036&l=f&fid=28








*******************************************************************************
六道副食品 提升寶寶腸胃消化力
綠花椰、甜豌豆、萵苣菜是常見的「綠色食材」,豐富的維生素與膳食纖維,能夠幫助寶寶腸胃蠕動,提升消化力,更讓寶寶元氣滿滿、健康加分!
執行/陳宇雙 採訪諮詢/新店耕莘醫院營養師李佩霓 攝影/詹建華 食譜設計‧營養說明/新店耕莘醫院營養師李佩霓
適合5~6個月的寶寶
菜芽馬鈴薯濃湯材料綠花椰菜芽40公克、馬鈴薯60公克、蔬菜高湯適量
做法1、綠花椰菜洗淨後,以滾水煮熟,用乾淨的剪刀取其菜芽待用。
2、馬鈴薯洗淨後,去皮切塊,以電鍋蒸熟待用。
3、在調理機中加入馬鈴薯、菜芽及適量高湯,攪打均勻後即完成。
熱量 蛋白質 脂質 醣類
57.8Kcal 2.7g 0.2g 11.3g
Point 綠花椰含豐富維生素C,是同等份量檸檬的3.5倍。
營養小重點綠花椰菜營養多多,含有維生素C、葉酸和多種礦物質(鈣、鉀、鉻、碘);其中維生素C含量最為豐富,是檸檬的3.5倍(同等份量比較之下)。

適合5~6個月的寶寶芽蛋黃蒸材料綠花椰菜芽40公克、蛋黃1個、蔬菜高湯適量
做法1、 綠花椰菜洗淨後,以滾水汆燙,用乾淨的剪刀取其菜芽待用。
2、 以調理機將剪下之菜芽打成泥狀,與蛋黃、適量高湯放入小碗中拌勻。
3、 小碗加蓋後,以電鍋蒸熟即完成。
熱量 蛋白質 脂質 醣類
142.9Kcal 7.4g 11.8g 1.8g
Point 為使蒸蛋較易凝固,且避免寶寶過敏,只需取蛋黃製作即可。
營養小重點綠花椰菜還含有多種植化素,如檞皮素、β-胡蘿蔔素、口引口朵等,都是抗氧化小尖兵,且具有抗菌、抗發炎等作用。

適合9~11個月的寶寶甜豌豆蝦仁稀飯材料甜豌豆2大匙、白軟飯1/4碗、蝦仁30公克、蔬菜高湯適量
做法1、 甜豌豆洗淨,放入滾水汆燙至熟透,撈出後將其外皮去除,再用調理機打成泥狀。
2、 蝦仁洗淨,放入滾水中汆燙至熟透,剁成碎末狀待用。
3、 將蝦仁末、甜豌豆泥、蔬菜高湯及白軟飯一起放入鍋中,以小火煮至湯汁收乾一半即完成。
熱量 蛋白質 脂質 醣類
123.8Kcal 6.6g 0.3g 23.0g
Point 豌豆可以幫助寶寶舒緩脹氣,是煮寶寶粥的不錯選擇。
營養小重點以中醫說法,豌豆具有利小便、補中益氣的作用,對於稍有脹氣的寶寶來說,給予適量豌豆稀飯也是不錯的選擇。

適合9~11個月的寶寶甜豌豆洋芋甜點材料甜豌豆2大匙、馬鈴薯70公克、哈密瓜50公克
做法1、 甜豌豆洗淨,放入滾水中汆燙至熟透,撈出後將其外皮去除,再用調理機打成泥狀。
2、 馬鈴薯洗淨,去皮切塊,以電鍋蒸熟後壓碎成泥狀,待用。
3、 哈密瓜洗淨,去皮取其果肉切碎,待用。
4、 將上述所有處理好之材料放入小碗拌勻即完成。
熱量 蛋白質 脂質 醣類
82.9Kcal 3.2g 0.4g 17.0g
Point 馬鈴薯含有豐富蛋白質、礦物質與維生素,是寶寶副食品很重要的食材之一。
營養小重點甜豌豆含有多種營養素,如膳食纖維、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葉酸、維生素C及多種礦物質,是成長中寶寶良好的副食品食材來源之一。

適合1歲以上的寶寶萵苣葉肉飯捲材料結球萵苣 30公克、里肌豬肉片50公克、白軟飯 1/5碗、鹽少許
做法1、 豬肉片洗淨後,抹上少許鹽,以電鍋蒸熟待用。
2、 萵苣葉洗淨,以滾水汆燙後撈起,切小段待用。
3、 在豬肉片上依序平鋪適量白軟飯及萵苣葉,捲起後即完成。
熱量 蛋白質 脂質 醣類
152.1Kcal 10.6g 4.3g 16.8g
Point 選擇長條形的豬肉片,能夠讓飯捲包起來更漂亮喔!
營養小重點萵苣菜所含的鐵質,在蔬菜中算是相當高的,對於成長中需要鐵質的寶寶來說,給予富含萵苣葉的料理,有助於預防或改善貧血現象。

適合1歲以上的寶寶萵苣菜豬肉粉絲湯材料結球萵苣30公克、瘦豬肉片35公克、粉絲1/3把、蔬菜高湯適量、鹽少許
做法1、 萵苣葉洗淨,切成小片;豬肉片洗淨,切成小片,放入滾水中汆燙至變色後撈出;冬粉泡水使其軟化,切小段待用。
2、 蔬菜高湯放入鍋中煮開,放入萵苣葉以小火煮至熟軟,再加入小片豬肉及冬粉,續煮約五分鐘後,加入少許鹽調味,即完成。
熱量 蛋白質 脂質 醣類
109.3Kcal 8.9g 3.7g 9.8g
Point 冬粉需泡水使其軟化,切成小段讓寶寶好入口。
營養小重點萵苣所含的維生素A,在蔬菜當中算是高的,維生素A是預防夜盲症的重要營養素,想要讓成長寶寶具有良好視覺能力,可多給予寶寶富含萵苣葉的料理。
李佩霓
現職/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營養師
學歷/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
  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研究所碩士

~原文刊載於《媽媽寶寶雜誌》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3923&prev=13928&next=13860&l=f&fid=28









**********************************************************************************

嬰幼兒常見的消化道疾病

 
                                           張美惠 醫師
在護育嬰幼兒的過程中,經常令父母遭受困擾的嬰幼兒消化道疾病有下列幾種:
1. 腹瀉
嬰幼兒期生長快速,很需要營養的補給,若時常發生腹瀉,則可能因為消化吸收不良而影響生長。
急性腸炎是腹瀉最常見的原因。其致病菌最多是濾過性病毒,預後()一般良好。但是,有少數病兒在急性腹瀉時,因處理不當。造成脫水現象。或遺留下腸黏膜的傷害,轉成慢性腹瀉,就會導致營養不良。所以。急性腹瀉時的處理必須非當慎重,應先讓病兒停止一般食物,改為攝取電解質水,以補充自糞便中流失的水分和電解質。此法至少需維持八~二十四小時,視病兒腹瀉改善的情形,再餵食母奶或短期食用稀釋的牛奶。無論如何。及早送醫診治是最上策。
另有慢性的、非特異性腹瀉,它的症狀是每天三、四次稀軟大便,雖然維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但是體重增加良好,這種不影響生長的慢性腹瀉,比較不需要擔心。
嬰幼兒長牙時期,若同時遇上發燒、腹瀉,長輩們常會告訴我們那是因為長牙的緣故,這種傳統的說法不只流傳於中國,西方國家也有此一說。然而。此說至今仍末獲得學理的支持。我們只能解釋為:嬰兒一般是在五~六個月大以後長牙,而這時期也正是母親給幼兒的抗體逐漸消失的時候。嬰幼兒在此時期較容易感染腸炎或感冒,因而引起腹瀉和發燒的現象。
2. 嘔吐  
嬰兒嘔吐是常見的現象。有些情況比較嚴重,有些則只是輕微的回奶。嬰兒因胃與食道間賁門功能尚未發育成熟,所以比較容易吐奶。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到了十八個月以後),吐奶的現象就減少許多了,但若嘔吐次數頻繁、體重不增加,甚或胃酸侵蝕食道,導致食道炎而吐血等併發症時,就需要特別注意護理。此外,消化道之全部或部分阻塞的時候,嘔吐亦為常見的現象,必須儘速請醫師診治。
3.
寄生蟲感染  
這也是嬰幼兒期常見的消化道問題。近年來,臺灣的蛔蟲與鉤蟲寄主已較過去減少許多,不過,由於人口密度的增大,蟯蟲的感染仍相當普遍。幼兒若經常在半夜抱怨肛門癢,家長要注意,可能就是蟯蟲感染;有少數遭感染的幼兒也會有陰部紅癢的症狀。一旦經醫師檢查,證實幼兒感染了蟯蟲,應全家接受檢查,然後一起治療,才有根治的效果,否則很可能治癒後又被家人傳染。
養成吃東西前洗手的習慣,是避免寄生蟲感染的秘訣。因為寄生蟲的感染途徑多半是在不潔淨的手取食時,附著於手上的寄生蟲卵隨著食物進入腸胃,而引起感染的。
4.
腹痛  
三、四歲以上會說話的幼兒經常會說他肚子痛,尤其肚臍周圍的痛更是多見。他們若是偶爾說說,不一定會引起家長的特別注意,但若經常喊肚子痛,就不得不讓人擔心了。
如果腹痛的位置在肚臍周圍,時間很短(少於十分鐘),痛的程度也不嚴重,仍可繼續玩耍,很可能只是功能性腹痛,比較沒有關係。但若是腹痛部位在上腹,或肚臍附近以外的地方,且每次疼痛部位固定、疼痛程度不輕,如再伴隨嘔吐、饑餓痛、白色大便或血便、黃疸等症狀者,應提高警覺。早點請醫師診治。若腹痛已超過了三個月以上,雖然沒有上述症狀,最好還是請醫師診治比較安全。
消化道是孩子獲取成長所需養分的重要生理組織,若是發生病變,應該儘速請醫師診治,以維護健康。
註:得病後,將來身體復原的情況稱為「預後」。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9936&prev=19937&next=19935&l=f&fi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