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月31日 星期四

常見哺乳問題


新手媽咪常見哺乳問題
媽咪寶貝 7月號 NO.157
採訪撰文/陳安琪
諮詢/博仁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毛心潔
模特兒/甜美寶貝Chloe&溫柔媽咪Andrea
攝影/米果攝影(0918-356564)
乳房繪圖/日光路
母乳是上天給予媽咪寶貝最棒的禮物,更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重要開端。對於新手媽咪而言,好的開始就是成功哺乳的一半,倘若能及早建立呵護寶寶的自信,遇 上疑難時也懂得向醫護人員或有經驗的親友尋求協助,問題往往就能順利迎刃而解,輕鬆掌握和寶寶親密接觸的樂趣!

媽咪必知的乳房照護
自從懷孕以後,孕媽咪的身體也一天一點一滴產生微妙變化,為不久的將來要迎接新生命做好準備……
認識乳房的構造和作用
女性的乳房 (構造請參考右頁圖示)大約在步入青春期前後逐漸發育,等到懷孕後會進入更加成熟的階段,不僅乳小葉、乳腺變得膨脹,脂肪組織也增厚,在懷孕20週後也開 始分泌極少量的乳汁,甚至有少數泌乳量極豐沛的媽媽在懷孕後期已出現溢乳的現象,這些正是身體為了哺育寶寶所做的預備。
孕期乳房護理照舊
懷孕期間由於脹奶讓媽咪的罩杯升級,連帶也使得乳房比以往敏感,建議孕媽咪平時可以穿著寬鬆舒適、無鋼圈壓迫、吸汗透氣材質的內衣,如果已經有溢乳的現象,也可以在內衣裡墊上吸收力好的溢乳墊。其餘則無須刻意的格外照護,清洗沐浴的習慣可以一切照舊。
初乳無須刻意擠掉
一般來說,媽咪在懷孕後期已經會分泌初乳,初乳具有富含抗體的特性,目前國外對於產前是否需要擠出初乳有一些討論,有些人擔心擠乳會引發子宮收縮,但也有的人認為提早累積初乳就不用讓新生兒補充配方奶。
對此,博仁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毛心潔提醒,如果媽媽想在產前擠出初乳,首先一定要是因為乳房的滿漲感已經讓妳覺得不適(這時亦可考慮冷敷降低脹痛感),再者,孕媽咪務必要經醫師評估,並在有相關泌乳知識的人員指導下進行,比較不會傷害到自己和寶寶的健康。
第一時間親密接觸
近年來,「產檯哺餵」與「親子同室」日漸盛行,對於正為此舉棋不定的媽咪們,一定要了解兩者的利弊再下決定……
分析「產檯哺餵」
只要媽媽產後意識清醒,嬰兒狀 況正常,無論剖腹產或自然產都可以立即施行產檯哺餵,讓母嬰在第一時間進行最親密的接觸。毛心潔醫師表示,若此時將正在哭泣的新生兒安放到媽媽身上,一開 始會看見寶寶稍稍的喘息,接下來會進入清醒活動期東張西望認識環境,也會伸手踢腿扭動身體逐漸往乳房靠近,等他發現媽媽的乳房就會自行含上乳頭,在天生本 能與媽媽的協助下,開始第一次的哺乳。
一般來說,這個過程大約需要耗時30~60分鐘,嬰兒才會開始第一次的哺乳,毛醫師建議若狀況允許,媽咪應持續和寶寶親密接觸直到他想休息或哺乳動作完成,有研究指出,多和孩子肌膚接觸對於穩定情緒非常有幫助,這也是每位迎接新生命的爸媽,都不應也不想錯失的神奇時刻。
分析「親子同室」
以往還沒有親子同室措施時,最常聽到新手媽媽抱怨:「每次等我到嬰兒室哺乳,寶寶喝沒兩口就睡著了……」正是因為母嬰分隔兩處無法時時關照寶寶需求,刺激量不足使奶量無法提升,但回過頭來追根究柢,真正的問題反而出在彼此都錯失最好的哺乳時機。
未及早進行母 嬰接觸、承受龐大壓力等原因,的確可能影響一開始的泌乳量,此時,親子同室是促進乳量的好方法,只要觀察到寶寶有想吃的慾望即可哺乳(寶寶可能會出現舔衣 服、張著小嘴一直扭動的模樣),經過一段時間建立親子關係和寶寶頻繁給予刺激,通常媽媽逐漸能製造充足的奶水讓寶寶飽餐一頓。
雖然有些媽媽 會擔心親子同室無法好好休息,但分隔兩處媽媽一面忙擠乳一面又掛心寶寶狀況,反而更沒辦法放鬆心情。但說也奇怪,若媽咪和寶寶整天相處在一起,作息很自然 會被調整成和寶寶同睡同醒,哺乳時腦部釋放的催產素也有讓媽咪抒壓放鬆的效果,讓媽咪雖然頻繁哺乳卻不會感到疲勞。親子同室時務必將訪客數減到最少,不必 要的訪客經常才是媽咪疲憊的主要原因。
哺餵母乳好處多多
各階段乳汁營養價值大不同
從懷孕後期到寶寶誕生,無論是初乳、過渡乳再到成熟乳,母乳的成分是動態的,媽咪各階段的乳汁都是最符合寶貝需求的呵護,而營養價值亦有所不同:
(1)初乳:懷孕後期到分娩後幾天所分泌的乳汁,其顏色偏黃、質地濃稠、抗體濃度高,不但最符合新生兒的營養需求,也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
(2)過渡乳:分娩後第4、5天開始進入過渡乳期,媽咪能明顯感覺母乳顏色變淡、分量增多,營養成分也持續增加中。
(3)成熟乳:產後約10天會開始分泌成熟乳,乳汁呈現淡淡米黃色,富含蛋白質、乳糖、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
(4)前乳&後乳:媽 咪感覺自己乳房滿脹時的乳汁稱為「前乳」,而乳房較鬆軟時的乳汁稱為「後乳」。前乳的脂肪成分較低但水分含量高,富含蛋白質、乳糖及其他營養素,而乳房較 鬆軟時的後乳富含脂肪,故前後乳的熱量不太相同。毛醫師提醒,前後乳並沒有明顯的分界,建議一次哺乳應將單側乳房從飽滿餵到鬆軟後再換另一側,才能讓寶寶 完整將前後乳的營養通通吃下肚。
哺乳對媽咪寶貝的優點
近年來提倡母乳哺餵,也有越來越多的媽咪了解母乳的優點,願意放心給寶寶更好的呵護,哺餵母乳對媽咪和寶寶還有哪些優點,現在帶你一塊來了解!

哺餵母乳對媽咪的優點
哺餵母乳對寶貝的優點
1.有助產後子宮收縮。
2.降低日後骨質疏鬆機率。
3.降低乳癌罹患率。
4.降低特定型式卵巢癌罹患率。
5.促進新陳代謝,幫助恢復孕前體重。
6.抑制排卵,延遲月經來潮或再度懷孕。
7.常和寶寶親密接觸,能正向促進親子感情更加緊密。
1.母乳營養充足又均衡,富含抗體和生長因子。
2.具好消化、易吸收的特性。
3.有助口腔面、顎肌肉發展。
4.減少蛀牙及口腔變形。
5.可能有助於語言發展。
6.降低中耳炎發生率。
7.降低腸胃道感染率。
8.降低過敏性疾病的罹患率。
這麼做,哺餵寶寶好輕鬆!
正確的含乳姿勢
哺乳最簡單的原則是「寶寶想吃媽媽就餵」,若媽媽很認真親餵母乳但奶量一直無法上升,首先要考慮是否有含乳姿勢錯誤的問題,正確的含乳姿勢為——嬰兒嘴巴張大、下巴緊貼媽媽乳房、下唇外翻含上乳暈(下乳暈會含的比上乳暈更多)。
只要含乳姿勢正確,寶寶蠕動的舌頭會刺激乳暈,促使腦部分泌更多催產素引發「噴乳反射」,媽媽能感受乳汁一陣陣湧出(即為「奶陣」)。假使寶寶含乳姿勢錯誤,很容易造成乳頭疼痛破皮,建議可用食指向下輕拉寶寶的下巴,讓他重新張大口含住乳暈,或移開寶寶重新含乳一次。
毛心潔醫師提醒,哺乳並非急著把乳房塞進寶寶口中就能順利完成,要在寶寶想吃而媽媽也準備好的狀態下,讓寶寶張嘴自行含上乳暈,當寶寶展現本能的含乳,姿勢反而會比預期還要正確。
寶寶獨有的哺乳窩
寶寶口腔中的上顎位置有一個凹陷構造稱為「哺乳窩」,當媽媽的乳頭深入寶寶口中,只要含乳姿勢正確就會被固定在哺乳窩裡,幫助寶寶能更順暢的吸吮,之後隨寶寶年紀漸長哺乳窩會逐漸退化消失。
了解是否舌繫帶過緊
乳頭破皮對新 手媽咪來說非常常見,是否要暫停親餵倒是其次,最主要仍是要修正哺乳姿勢,並檢查寶寶是否有舌繫帶過緊、念珠菌感染等問題。建議如果媽咪覺得疼痛難耐,可 在哺乳空檔暫時不穿內衣讓乳頭保持乾燥,或者使用具有保護效果的「乳房罩」,甚至可以稍微減少親餵次數,以手擠出母乳餵寶寶吃,但為了避免乳頭混淆最好不 要使用奶瓶餵食,可以用針筒、滴管或湯匙等器具將母乳餵給寶寶吃。
選擇最舒適的抱姿
剛開始哺乳時 媽咪可以多嘗試不同的抱姿,再選出一兩種最舒適的哺乳姿勢使用,舉例來說,剖腹產可先學習「橄欖球式」抱姿,想要多休息可試著「躺餵」,但多數人還是習慣 坐著哺乳,所以也可以先嘗試「搖籃式」抱姿──媽咪一手托住寶寶的頸背部,讓他以趴姿貼近妳的身體、臉孔正對乳房,當寶寶姿勢正確的含上乳房就將他的屁股 向內推、兩人的肚子會緊貼著,此時寶寶的頭、肚子、膝蓋會連成一線。
媽咪切記要以舒服、不遷就孩子的姿勢哺乳,才能避免腰痠背痛的困擾。不過每位媽媽會遇上哺乳問題不大相同,若下定決心要親餵母乳,可以選擇有指導人員的醫療院所或月子中心,才能更快掌握哺乳的訣竅。
乳汁多寡取決於吸吮次數
產後乳汁分泌 的多寡,主要取決於寶寶有無頻繁吸吮讓乳腺受到足夠的刺激,和乳房大小沒有絕對的關連性。當嬰兒在媽媽的乳房奮力吸吮,乳暈周遭的神經會刺激腦下垂體釋放 泌乳激素,提醒身體快快分泌乳汁供應寶寶的需求。而且,泌乳激素在夜間分泌更為旺盛,所以也很鼓勵媽媽在夜間哺乳,讓乳汁源源不絕的分泌。
另外,其實有些媽咪擔心自己的乳頭天生較凹陷,是否會因此無法順利哺餵母乳,建議有此困擾者反而更要在產後讓寶寶盡早吸吮,寶寶天生是最棒的通乳高手,頻繁吸吮能幫助媽媽的乳頭定型,更能促進乳汁分泌。
母乳保存&回溫有學問
1 母乳可保存多久
剛擠出的母乳 可在常溫下放置5~8小時不變質,如果存放冰箱冷藏可保存6~8天,若冰存冷凍庫則保存3~6個月。但在這邊仍要提醒媽媽母乳成分是動態的,因此要「後進 先出」才能讓寶寶吃到最符合當下身體需求的奶水。如果乳量過於豐沛,則可考慮捐贈給母乳庫或製成好用的母乳皂,不浪費上天賜與的禮物。
2 母乳的回溫方法
冷藏過的母乳 必須「隔水加熱」再讓寶寶飲用,可將母乳隔水放置在容器中加溫(水溫約45℃,不應超過60℃),但絕對不可能用微波爐或瓦斯爐直接加熱,高溫會破壞母乳 的活性和營養成份。至於冷凍的母奶,可在前一天移至下層冷藏室慢慢解凍,解凍後務必在24小時內飲用完畢,超過時間則丟棄不用。冷藏或回溫後的母乳會出現 輕微「油水分離」現象,可以輕輕搖晃幫助脂肪均勻混合,避免用力晃動破壞抗體活性。
完整內容請翻閱《媽咪寶貝》102.7月號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648&prev=20650&next=20638&l=f&fid=63








*******************************************************************************
拯救哺乳媽咪3大乳房肌膚問題!
育兒生活 7月號 NO.278
編訪撰文/陳映潔
諮詢/書田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 徐嘉琪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梳化╱筱喬
演出╱漂亮媽咪:黃映樺;可愛寶寶:楊秉叡
在哺餵母乳這段漫長而艱辛的過程裡,許多媽咪總以為容易發生問題的是寶寶,因而忽略了對自身的照料,殊不知,由於種種可能的不正確做法,媽咪的健康也很容 易受到影響喔!其中,最顯而易見的便是乳房的健康,現在,就讓我們一同了解哺乳媽咪常見的乳房肌膚困擾吧!

困擾1乳房燒焦樣表皮壞死
症狀:表皮粗粗、灰灰的
  什麼是 「乳房燒焦樣表皮壞死」呢?會有哪些症狀?書田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徐嘉琪表示,這種病症初期可能只是在乳房經常按摩的部位稍微發紅,接著,乳房肌膚會開始 紅腫發炎、甚至出現一整塊灰灰、粗粗的燒焦樣病灶,這代表肌膚有壞死的現象,更嚴重者,還碰過乳房兩側表皮全都燒焦壞死的媽咪!
   
  一般當媽 咪發現這樣的狀況時,通常可能會擔心是不是乳房的病變、甚至是乳癌的徵兆,因而緊張地就醫;亦或看作是一般皮膚問題前來看診,並提醒醫師自己正在哺乳,吃 藥必須特別小心,卻不曉得這種乳房肌膚的問題正是因為自己哺乳期間按摩乳房過度用力而造成。其實,也怪不得媽咪沒有察覺,因為這種狀況通常是在哺乳、用力 按摩乳房之後的12個月後才會顯現出來。
成因:不當按摩乳房
  目 前各界均提出母乳的種種好處,因此,絕大多數的新手媽媽為了寶寶,都會選擇哺餵母乳,給寶寶最好的開始。但乳汁不夠一直是許多媽媽的噩夢,而根據母乳的供 需原則,擠出越多、乳汁分泌就越足,所以為了促進乳汁分泌,媽媽們都會按摩胸部,但有時因技巧不熟練,往往以不當的方式過度按摩,容易造成乳房的受傷。
常見於追奶中的媽咪
  徐嘉琪醫師指出,「乳房燒焦樣表皮壞死」通常發生於寶寶出生後的頭12個月,因為媽媽想要追奶,好讓乳汁分泌更多、足以提供寶寶所需,所以一天通常要按摩胸部6次以上,有些媽媽可能因為不得要領,或是請通乳師以較強的力道按壓,很容易造成乳房肌膚表皮壞死。此外,徒手擠奶的媽媽,通常又比以吸乳器擠奶的媽媽更容易使乳房受傷。
頻繁、用力按摩使肌膚壞死
  長期、頻繁、過度用力地擠壓胸部,除了可能導致乳腺受傷、擠出「草莓奶」以外,還會造成乳房肌膚的壞死,一開始可能不易察覺,僅是無感的皮膚發紅或起紅疹,直至12個月後才出現燒焦樣的表皮壞死,媽媽也就會突然驚覺自己的胸部肌膚呈現灰灰、粗粗的異常狀況囉!
治療與照顧
1.著重病灶的保濕
  徐嘉琪醫師表示,對於燒焦樣的病灶,媽媽只要勤於保濕、塗抹乳液,同時避免繼續過度用力按摩乳房,通常約數週後可望恢復正常的外觀。
2.痛癢時輔以類固醇治療
  除非發炎的狀況比較嚴重,有紅癢、疼痛的感覺,醫師才會建議使用弱效的外用類固醇塗抹於患部。但要特別注意,正在哺乳的媽媽,藥膏、乳液盡量不要塗抹在乳頭的部位,以免寶寶喝奶時誤食,或是記得於哺乳前再次清潔乳頭。
3.及早發現較易處理
  如果反覆、過當按摩的時間太長,使乳房肌膚發炎得太嚴重,色素沉澱就會持續得比較久,或許需要12年的時間才能完全復原。徐嘉琪醫師提醒,媽媽如果能夠更敏感地發現問題,及早改善按摩乳房的方式,再輔以適當的治療照顧,通常只要數週就可望恢復健康的乳房肌膚。
困擾2乳頭濕疹
症狀:乳暈處出現癢感紅疹
  雖然名為 「乳頭濕疹」,但徐嘉琪醫師表示,病灶一般不會延伸至乳頭,只會出現在乳暈的部分。急性期,在乳暈的地方會出現具癢感的紅疹或小水泡,倘若不及時治療,會 轉變成慢性的病灶,出現苔癬化的現象,表面會比較粗糙、甚至脫皮。更嚴重一點,因為親餵寶寶時,乳頭附近會產生拉扯,容易在乳暈的地方併發線狀的過敏。
成因:接觸過敏物或刺激物
  徐嘉琪醫師指出,乳頭濕疹發生的原因大概分為兩類:
1.      過敏
媽媽本身屬於過敏體質,在哺乳前可能就有濕疹的問題。
2.      接觸性皮膚炎
與體質無關,而是一種「接觸性皮膚炎」,任何人只要過於頻繁地接觸刺激性物質、劑量超過身體能夠承擔的範圍,都會發生的皮膚炎。這些刺激性物質像是皂鹼、清潔劑、香精、含氯的衣物漂白劑,甚至是媽咪的汗水或寶寶口水裡的食物殘渣…等等,都有可能造成乳頭濕疹。
過敏vs.接觸性皮膚炎
過敏和體質有關,是接觸到某些會引發個人身體過敏反應的物質才會發生,常見的過敏性物質如:羊脂膏、一些植物萃取物(洋甘菊、蘆薈…等);而接觸性皮膚炎則是任何人過量、過於頻繁地接觸刺激物都會發生。
治療與照顧
1.塗抹母乳+類固醇藥膏
  徐嘉琪醫師建議,症狀輕微的媽媽,可在哺乳後以清水將乳頭、乳暈擦拭乾淨,再塗上自己的母乳,有不錯的促進復原效果。而症狀較為嚴重者,一般醫師會開立外用的類固醇藥膏,照指示頻率薄薄地抹於患部,待症狀消除後(即不再脫屑、摸起來不再粗糙時),方可停止用藥。
2.儘量避免刺激病灶
  病灶需避 開刺激或過敏性物質,開始吃副食品的寶寶要注意口腔的清潔,以防媽咪乳頭接觸寶寶口腔的食物殘渣後更加惡化。此外,洗澡水的溫度不要太熱、避免泡澡,也不 要在患部使用清潔劑。如果有分泌物或接觸衣物時感覺刺痛,建議抹完藥後再覆蓋上一層透氣紗布,可吸收組織液又阻擋皮膚與粗糙衣物的直接磨擦。
3.慎選胸罩+勤於換洗
  由於乳房肌膚嬌嫩,胸罩內襯的材質最好吸汗能力強且質地柔軟,棉質製品比人造纖維來得好。很多女生喜歡穿具有集中托高效果的機能型胸罩,對皮膚來說其實是很大的負擔,尤其身材較為豐滿的女生穿過緊的胸罩,不僅乳頭,有時乳溝兩側也會長痱子與汗斑。
   
  此外,胸罩屬於貼身衣物,又長時間悶在外衣裡,一定要勤加換洗,避免讓皮膚長時間浸漬在汗水中。
4.不可搔抓患部
  儘量不要搔抓病灶,如果實在忍不住,可請醫師開立不含類固醇、不限塗抹次數的止癢藥膏。只要好好治療、悉心照料,乳頭濕疹通常在一個禮拜以內可望痊癒。
小心〜可怕的「柏哲德氏症」!?
  必須特別留意的是,有一種表淺型的乳癌叫作「柏哲德氏症」,同樣是在乳頭、乳暈處長疹子,看起來很像乳頭濕疹,但放著不理,乳頭會慢慢潰爛,最後形狀也被破壞。不少患者會將柏哲德氏症當作濕疹,以為無關緊要,甚至平均拖上一年才就醫。
   
  柏哲德氏症最常見的症狀是乳頭、乳暈上出現疹子,且以乳頭居多,有時會有痛癢感。但因乳房本身沒有病變或硬塊,即使做乳房自我檢查,或定期做乳房X光攝影,早期往往也無法發現異狀,需要切片檢查,才能幫助診斷。
   
  如果媽咪發現乳房有「濕疹」,擦藥一個月後仍未見改善,建議先請乳房專科醫師檢查,排除是癌症後,再繼續皮膚科的治療喔!
困擾3乳頭念珠菌感染
  念珠菌是一種常見的黴菌,種類約有80幾種,最常造成人體感染的是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喜歡生長在溫熱、陰暗且潮濕的環境,如:嘴巴、陰道、皮膚的皺摺及胸罩中。白色念珠菌從小就一直存在於人體的表面皮膚、腸道、以及口腔內,正常情況下,存在的量不多,且與其它人體的各種細菌保持平衡。
   
  只有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懷孕、缺乏維生素B、患有糖尿病、身體抵抗力下降時,白色念珠菌才會大量繁殖,造成感染並且出現症狀。
   
  如果媽媽的乳頭感染白色念珠菌,寶寶很有可能一起被傳染,在寶寶的口腔造成「鵝口瘡」,或感染「念珠菌尿布疹」。
症狀:痛癢+灼熱+抽痛
  病灶會有灼熱感,乳頭會疼痛、會癢,呈現光滑透亮感的紅疹,嚴重一點還會在乳頭及乳暈處出現白色乳酪狀物質。
  
  除此之 外,媽媽在餵奶的過程中、甚至是餵完奶後,乳房深部會有強烈的抽痛感,有媽媽描述這種疼痛彷彿乳房深部被針刺、灼燒一般,會延伸至背部和肩膀,餵完奶後疼 痛仍會持續,有些人在噴乳反射時疼痛得更加劇烈。徐嘉琪醫師表示,很可惜的是,許多患病的媽媽因為這種痛楚而中斷了哺餵母乳之路,其實,只要立即就醫治 療、悉心照顧,短時間內即可康復。
 
成因:身體處於易受感染狀態
  乳頭念珠菌感染通常好發於乳頭有外傷、陰道被念珠菌感染、懷孕期間有妊娠糖尿病問題的媽媽,或是寶寶、媽媽剛使用過抗生素等情況下。容易與乳頭濕疹混淆,需注意通常乳頭濕疹僅會發生於乳暈處,而念珠菌感染則會擴及乳頭。   
   
  此外,徐嘉琪醫師提醒,乳房深部的劇烈疼痛,常被誤以為是乳腺塞住所導致,因而使患者更用力擠壓乳房,結果反而使發炎狀況更加嚴重,媽媽千萬要謹記。
治療與照顧
1.抗黴菌藥物不可擅自停藥
  治療上視病情的嚴重程度,可選擇外用(症狀輕微)或口服(症狀嚴重)的抗黴菌藥物,療程通常需要12週,需一氣呵成,千萬不可吃23天藥後發現病情改善就擅自停藥,否則可能因治療不完全、黴菌沒有完全殺死而反覆發作。
2.寶寶和媽媽一起就診
  徐嘉琪醫師表示,媽媽如果發現自己出現症狀,就要趕緊就醫,否則很快就會傳染給寶寶。感染白色念珠菌時,通常媽媽和寶寶要一起就診,檢察寶寶是否也有感染的現象,如果有,母子必須一起接受治療才不會交叉感染。
   
  寶寶如果罹患鵝口瘡,要更注意奶瓶、奶嘴和固齒器的消毒,以避免反覆感染。
3.餵完奶後上藥
  如果媽咪的乳房感染白色念珠菌,是否應該停止親餵呢?徐嘉琪醫師指出,基本上還是會鼓勵媽媽盡量親餵,不需要因此而改為瓶餵,只要注意擦藥的時機點是在餵完奶之後,一方面幫寶寶把口腔清潔乾淨後上藥,另一方面自己的乳房也在這時洗淨並塗抹藥物。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638&prev=20648&next=20623&l=f&fid=63








*******************************************************************************

哺乳媽咪.追奶有方法
2013-05-06 媽媽寶寶雜誌 第 315 期
作者:文/李佩璇 採訪諮詢/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



隨著醫學上對母乳的研究愈多,證實了媽咪的乳汁對寶寶確實大有幫助,是最適合嬰幼兒的糧食,但有些媽咪卻擔心自己成了「少奶奶」,無法提供孩子足夠的乳汁,其實,只要用對方法,就能達到媽媽和寶寶母乳的供需平衡。

生活篇

從產後的第一天開始,即使生產的疲憊還未恢復,媽咪就要面臨餵母乳的挑戰,除了在醫院時學習讓寶寶如何正確含乳、擠乳的方法等技巧外,媽咪在月子期間可以注意生活中的細節,能讓哺乳之路更加順利。

不能鬆懈餵奶任務

不管是自然產或剖腹產,如果可以的話,儘量進行產檯上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有助於之後的母乳哺餵,若因為媽咪的身體狀況或醫院流程所限,無法馬上和寶寶接觸、或不能親子同室,也儘量在狀況排除之後,立刻進行第一次的親餵。
以一般媽咪而言,前三天擠不出奶很常見,但千萬不要因擔心寶寶沒奶吃而馬上放棄,新生兒的胃很小,只要幾c.c.的母乳就足夠,頻繁的親餵對加速乳汁分泌最有效果,如果寶寶因為黃疸或其他原因無法親餵,在產後第一個星期,媽咪也不能鬆懈固定擠奶的任務。

產後兩個月是關鍵期

開始哺餵母乳之後,產後的前兩個月很重要,若在此時能建立穩定的奶量, 日後持續餵下去的機率就很高。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擁有三個寶寶,她以過來人的經驗表示,在坐月子期間能夠專心餵母乳,就儘量配合寶寶的需求親餵,每次不要餵得太久,而是增加哺乳的次數較有意義。
一天合理的餵奶次數約6至12次都有可能,因為寶寶胃容量小,可能2至4小時就需要餵奶,若時間到了寶寶還在睡覺,努力以小技巧叫醒卻仍不起床,不妨就再晚至少兩小時餵奶,增加餵奶次數一樣能達到刺激腦下垂體分泌「泌乳激素」,基本上,每次讓寶寶喝奶以40分鐘為限。李婉萍營養師指出,如果每次都讓寶寶邊睡邊吃、餵到天荒地老,乳頭整天都受到寶寶吸吮的刺激,皮膚很容易破損受傷,有傷口會痛就不容易親餵,使得母乳哺餵更有阻礙。

追奶?供需平衡最重要

李婉萍營養師表示,「追奶」二字常給媽咪錯誤的印象,好像母奶要多到塞滿冷凍庫才足夠。其實,奶量和寶寶達到供需平衡,有多少吃多少才最理想。凍過的奶一定比新鮮的奶不好喝,因為多少會有一點油耗味,寶寶也容易喝膩,況且以食品安全和營養保存的概念來說,給寶寶喝1個月前擠、現在解凍的奶;現在擠出來的奶又是準備給寶寶1個月後喝的,似乎有點本末倒置,何不讓寶寶喝這幾天最新鮮的奶呢?因此媽咪不用給自己太大壓力,覺得母奶一定要多到什麼程度才行,只要寶寶吃下去的營養夠、媽咪的乳汁也能分泌,就是最好的情況了!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623&prev=20638&next=20622&l=f&fid=63








********************************************************************************

哺乳5大迷思?擔心奶水不足居多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3年6月29日 下午6:22



餵母乳好處多多,但「哺乳5大迷思」容易誤導母親,逐漸減少哺餵次數、甚至完全斷奶,儼然是今日的「母乳殺手」。台灣母乳協會指出,多年來台灣已成為「超低生育率」國家,去年「龍年」生育率回升,為10年來最高,但仍屬偏低;政府若要提高生育率,一定要推廣正確觀念,破除「哺乳迷思」,才是當務之急。


台灣母乳協會秘書長高宜伶指出,協會成立10年,催生了台灣第1座母乳庫,促使政府完成「公共場所母乳哺育自治條例,保障母奶媽媽的哺乳權」,可說推廣母乳有成。今年國際母乳週定調為「close to mother」,除呼籲政府繼續鼓勵生育外,同時希望能打造母嬰親善、育兒友善的環境,積極破除哺乳迷思。
破除哺乳5大迷思:


迷思1:擔心無法製造足夠的奶水哺乳?
正解:不正確。大部分婦女製造的奶水比寶寶所需要的多。事實上,生產過量的奶水是常見的。寶寶體重增加緩慢或體重減輕,並不是因為媽媽無法生製造足夠的奶水,而是寶寶沒有吸到乳房中的奶水。
迷思2:母乳6個月後就沒營養?
正解:添加副食品並不表示母乳已經沒有營養了,而是寶寶必須獲得更多熱量及營養素,並學習成人飲食、訓練咀嚼及吞嚥能力。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母乳應餵食到寶寶2歲以上,雖然1歲以上的寶寶,就要以成人飲食為主,但搭配母乳可讓營養更完整。
迷思3:餵母乳寶寶不容易獨立且較黏人?
正解:餵母乳對於寶寶的人格發展,確實有極密切的關係。根據研究,由於餵母乳時寶寶有較多被母親擁抱的機會,可以提供寶寶安全感,成長之後反而較不會哭鬧,並且更加獨立。
迷思4:嬰兒喝母乳容易餓,不能一覺到天亮?
正解:母乳的確是比較好消化的食物,因此吃母乳的寶寶餵食次數會較頻繁,若怕夜裡無法安眠,可採母嬰同室並學習躺餵技巧,當寶寶因飢餓清醒時,只要攬過寶寶、拉開上衣就可以哺乳,不一定要打斷睡眠。
迷思5:哺育母乳的婦女乳房會容易下垂?
正解:以母乳哺餵寶寶,會讓乳房更加豐滿,而停止哺餵時,才有可能產生乳房下垂,但只要在懷孕與哺乳期間,穿著適合的胸罩來支撐乳房,並且多注意乳房的護理,給予適當按摩,就不用擔心胸部下垂,或者是尺寸縮小的問題。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575&prev=20622&next=20481&l=f&fid=63










*******************************************************************************
當心!哺乳還是會懷孕

產後哺乳可以刺激腦下垂體分泌「泌乳激素」,進而抑制腦下垂體前葉分泌FSH,造成不排卵而有避孕的效果。但是如果以為只要一直哺乳就不需要避孕,則未免太過於樂觀。



哺育母乳好處多多 大家都知道母乳裡含有嬰兒前半年所需要的營養,而且容易消化、乾淨沒細菌,並且含有抗體可使嬰兒免於感染,可以降低嬰兒腹瀉、中耳炎、上下呼吸道感染,以及過敏情況的發生。不只如此而已,哺育母乳還有其他的好處,像是母子的情感連繫增強、促進子宮收縮、防止產後的出血、滿足母職發展及母性身心發展,而且使用方便、經濟、環保、較不易導致肥胖等等,真是好處多多! 所以近十年來,全世界大力宣傳母乳哺育的觀念,目前已看到初步的成果。根據美國統計,目前母乳哺育的人口已由原來的1/3,增加到目前的2/3;而台灣地區的哺乳人口,純母乳哺育的約有27﹪,混合哺育的約為55﹪,總母乳哺育率高達80~90﹪。


哺乳有避孕效果,但非百分百 產後哺乳可以刺激腦下垂體分泌「泌乳激素」,它可以抑制下視丘分泌促性腺激素釋出因子的釋放,進而抑制腦下垂體前葉分泌濾泡刺激激素(FSH),所以抑制了卵巢的功能,造成不排卵而有避孕的效果。但是如果以為只要一直哺乳就不需要避孕,則未免太過於樂觀,因為每個婦女哺乳的頻率、時間都不盡相同,因此抑制卵巢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產後哺乳8週內是相當安全而不容易懷孕的;8週後雖然繼續哺乳,月經也一直沒來,但這並不代表處於安全期,很多婦女以為一直等到第一次月經來了,才考慮避孕,其實這是不對的觀念。因為很多情況是在來第一次月經前,就已經有排卵的情形了,當然就會有再度懷孕的機會。



結語 由於孩子的來臨,父母皆備感忙碌,如何配合家庭的經濟狀況、夫妻之身體準備及家庭的需求,此時合宜的家庭計劃是必須且迫切的,當然理想的避孕方法是安全、可逆、便宜、沒有副作用、容易取得使用、百分之百有效,且不會影響到性生活等等特性兼具。 然而,目前並沒有哪一種避孕方法可以完全符合上述這些條件,所以有些夫妻在產後8~10週後不慎又再度懷孕了,如此對夫婦的身心而言,皆有著巨大的負擔,無論是在體力上、心理上以及經濟上,皆會因再度懷孕而面臨莫大的壓力。要平安渡過這些壓力,是需要夫妻雙方相互扶持體諒及有共同的認知,才能竟其功的!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anny-680214/article?mid=24015&prev=24019&next=24014&l=f&fid=48






********************************************************************************
【懷孕媽媽的準備-產後篇】寶寶有黃疸可以喝母奶嗎?\
A:『在台灣,很多哺餵母乳的寶寶黃疸一直持續到兩三個月才完全消退,要注意的是,
嬰兒一般的活力吸吮力是否變差?家族中是否有蠶豆症(G6PD缺乏症,新生兒篩檢中的一
個項目)?家中的衣物衣櫥是否有放置柰丸?寶寶體溫是否不穩,是否看起來沒有血色?
大便顏色是否變得較灰白色?肚子是否脹脹硬硬的?有這些情況時,一定要找一位合格的
小兒科醫師診治。
如果小兒科醫師很肯定地告訴你,寶寶的黃疸是因為哺餵母乳所引起時,就不用擔
心,因為與哺餵母乳有關的黃疸不會引起寶寶的腦部疾患,中華民國小兒科醫學會
的建議是,在膽紅素指數15-17 毫克/毫升之下時,仍可放心的哺餵母乳,如果超過
此指數時之處理,根據國外文獻研究有幾種作法:一是持續哺餵母乳;二是哺餵母
乳加上照光;三是暫時母乳加配方奶餵食;四是暫時混合餵食加上照光,五是暫時
換成配方奶;六是暫時換成配方奶加上照光。這樣的處理方式,沒有一個寶寶需要
換血,可以 和 醫師討論比較適合你寶寶的處理方式,如果考慮暫時停哺餵母乳時
,一定要照嬰兒平常吃奶的頻率繼續奶水擠出來,否則,嬰兒黃疸退了時,奶水也
沒了』(引述自『母乳最好』一書作者:陳昭惠醫生之文章1998/02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9995&prev=10034&next=9956&l=f&fid=63







************************************************************************

哺奶親餵姿勢 正確含住乳暈

導讀:由於寶寶年紀尚幼小,所以對於親喝母乳的方式會比較生疏,當然新手媽媽也因為經驗不足,故哺育的做法比較不熟悉,甚至可能會遭遇各式各款問題。在此提供一點餵養母乳的技巧,希望能有所幫助!一起來看!

一、正確餵母乳方式模樣

1、母奶哺育樞紐
姿勢為成功餵養母奶的關鍵。因為當母親感到舒服,奶水才會通暢順利。無論餵哺的姿態是躺著、坐著等皆可,只要感到舒服,就怎麼去哺餵。
2、正確姿勢參考
坐於後背有支撐的椅子上,腳下擺個小凳子,將膝蓋抬高。可準備數個枕頭,背部墊一個,膝上擺一個,懷抱孩子的手臂下再放一個,如此一來在抱小孩哺乳時,便不會感到腰酸背痛或手酸腳麻。

二、餵養姿態給奶不費力

1、手部方式說明
媽媽以手臂托住嬰幼兒,使其頸部靠於手肘彎曲位置,母親的前臂要托住小孩的後背,手掌扶牢寶寶的小屁股。
2、寶寶呈現姿勢
將嬰幼兒的小身軀全部側伸過來,然後面對著自己,腹部貼著腹部。也就是要讓小朋友的頭部、頸部以及身體呈現一直線的狀態,這樣吸吮與吞嚥皆會較為順利。
3、重量支撐辦法
再將小寶寶放置於膝蓋與枕頭上,或是以矮凳將腳墊起,使寶寶與自己的乳房位置一樣高,然後要用膝蓋與枕頭支撐住小朋友的重量,而非自己的手臂。
4、修正錯誤姿態
換句話說,把小寶寶往上且往自己的胸部位置擁抱,使嬰幼兒所有身體均靠攏自己,而非媽媽的身體向前傾斜。

三、幫寶寶改善含乳暈法

1、嬰幼兒找奶頭
媽媽要用手指或者以乳頭輕輕觸碰小寶寶的嘴唇,使其本能性的將嘴巴張大,然後在自己尋找到乳頭位置。
2、托好乳房動作
媽媽自己要用拇指頂住乳暈上面,把食指以及中指分別夾好乳房,再用其他手指與手掌,放置於乳暈下面好托握住乳房。
3、寶寶緊貼自己
要趁著嬰幼兒將嘴巴張大時,直接將奶頭送到小寶寶的嘴巴裡面,只要確定小寶寶有確實含住乳暈,媽媽就要趕緊以手臂緊抱住小寶寶,使孩子緊緊貼著自己。
4、檢查小孩吸吮
之後可以稍微把手指鬆開,然後一樣托握住乳房,確定寶寶有無開始進行吸吮動作。寶寶的下顎基本上會貼咬住乳暈周邊,而非只有單吸咬住奶頭。
5、判斷乳暈吸含
小孩的上下口唇會分開,齒齦也會環繞於乳暈周邊,媽媽可以感覺孩子的舌頭往上,把乳頭壓往其硬顎,雙方擠壓奶頭,奶水即是這樣推擠出現的。
溫馨提醒:餵養母奶並不會引發乳房或乳頭有持續性的疼痛出現,若是有疼痛感產生,很有可能是因為哺乳姿勢有問題。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非經授權,嚴禁轉載。
圖片來源:http://goo.gl/itJ76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