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月13日 星期日

寶寶腦子的發育

 
神經系統發育、原始反射動作


 腦子是神經系統的中樞,控制我們的一切動作、思想,甚至基本的生理功能(例如呼吸、血壓等等)。腦子是身體最複雜的一個器官,也是相當脆弱而需特別保護的器官。早在胚胎時期,也就是在媽媽子宮內的時候,神經系統即是最容易受到傷害的系統。整個懷孕期間,任何對胎兒的傷害都很有可能影響到神經系統,而這就可能導致將來的發育遲緩。


    神經系統的器官形成非常複雜,人腦的發育可粗分成三期:
(一)誘導期、
(二)神經元增生與移位期、
(三)細胞的原構造期。


在誘導期若是神經管的發育出了問題,可能就變為腦膨出、脊髓膜膨出、大腦發育不全等等多種先天性腦部畸形。在神經元增生與移位期出了問題,可能就出現小腦畸形、平腦、灰質異位症等等病變。在細胞的原構造期出了問題,則影響腦部高一級的進化和髓鞘的形成。



        出生後,腦子的發展仍然是持續進行。這些發育有一定的方向性,基本上依循三個定律:

(一)由頭端往尾端:運動的控制是頭部最先,然後是手,其次才是腳。

(二)由近端往遠端:先學會靠近身體中心部位的運動控制,然後才學會末稍的運動控制,通常為對稱性的發展。例如先學會手臂的運動控制,然後是手掌,之後才是手指的運動控制。

(三)由簡單而複雜:簡單的大動作會了,然後才會較細膩的小動作。例如先學會抓握,然後才會捏搓。
    

發育有一定的順序,不但生理發展如此,心理、行為各方面也是。孩子都是先會翻身,然後會坐,再依次會爬、會站、會走、會跑;又如先會發出聲音,然後會說單字,之後才會說句子。發展雖有一定的順序,但步調所需時間卻不相同,同年齡每個孩子的步調也不相同。各項發展有特別敏感的時刻,在此時期若受到不良影響,就算之後要追上也較困難。


神經系統的發展以腦部的發展為主,我們可由頭部外觀做為重要的參考。出生時頭圍平均為33到34公分,週歲時約45公分。出生到三個月每月頭圍增加2公分,3到6個月每月增加1公分,6個月到周歲每月增加0.5公分,幼兒期每月增加0.25公分,前兒童期每年增加約1公分。頭圍若是明顯大於正常生長速度,要排除水腦等佔據顱內體積疾病的可能;若是明顯小於正常,則應考慮腦子發育不良等情況。
    

原始反射動作的測試則是在新生兒時期很重要的評估神經功能方法。大部份的原始反射動作在出生前就存在,到出生時已經發育良好,有些則在出生幾個月發育表現出,而有些反射動作會在出生幾個月後逐漸消失。該出現而未見到,或是該消失而持續存在,都代表神經系統可能有問題存在。


以下簡介幾種原始反射動作。

(一)吸吮反射:當手指伸入嬰兒口中,嬰兒立即自然有吸吮的動作產生。出生時此反射動作已充分發育,此乃嬰兒維持生存獲取營養所需。

(二)尋根反射:接觸嬰兒之面頰,頭部就自動轉過來,張口想吸奶尋找接觸物。出生時應已有此反射,三、四個月大清醒時此反射就逐漸消失,七、八個月大熟睡時也變不明顯。

(三)踏步反射:抱直嬰兒讓其腳底接觸平地或桌面,腿就自動彎起又踏下,好像走路的動作。在三至四星期大時消失。

(四)非稱性頸部張力反射:將頭轉向一側,則同側的手腳伸張,對側的手腳則會彎曲。通常在出生一個月較明顯,三個月後開始逐漸消失,六、七個月時若仍存在,則代表有運動障礙,會阻礙翻身動作。

(五)抓握反射:當手掌受刺激時會自然握住,腳掌受刺激時腳趾會向下彎。手掌的反射在三個月時消失,腳掌在八個月時消失。

(六)驚嚇反射:抱持斜立的嬰兒,若突然讓頭往後方落下,或是嬰兒突然受到大聲音的刺激,其兩手臂會先伸張,手掌也張開,然後手臂彎曲成擁抱狀,手掌也握起拳頭,整個人像嚇了一大跳的樣子。此反射出生時已有,三至四個月時消失。若兩手臂不對稱伸張,代表較不打開的那一側手臂運動有問題。


在嬰兒期到兒童期,孩子腦子的發育可從四大方面的表現來評估,分別是(一)粗動作、(二)精細動作、(三)語言、(四)社會行為。藉由這些方面的表現,可以趁早發現某些兒童的發育遲緩問題,以便能及早展開訓練。
   

諸多因素會影響孩子腦子的發育,可分為和遺傳相關的因素,以及後天的影響因素兩大類。遺傳相關因素包括種族、家族、染色體、基因等,是先天就決定的因素。後天的影響因素則包括營養狀況、疾病、神經、內分泌、物理環境、家庭因素、社會經濟因素、精神情感因素等。在孩子的發展過程中,這兩類互相影響,也隨時修正而再影響之後的發展。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 邱南昌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