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月4日 星期五

好書推薦:朗讀手冊:大聲為孩子讀書吧! (轉貼書本內容摘錄)

文章有些長需要細細體會
對和孩子一起共讀很有助益
大聲為孩子讀書的方法提示(給家長和老師) ——譯自《大聲為孩子讀書吧—閱讀手冊》第四章
【應該這樣做】
1、儘早開始大聲為孩子讀書,孩子越小,效果越好。

2、使用“鵝媽媽”兒歌和童謠刺激嬰幼兒的語言能力和聽力,開始先使用簡單的黑白畫,然後用比較樸拙的彩色圖畫書,刺激孩子的視覺,激發好奇心。
[注]:“鵝媽媽”是一本童謠集,18世紀在倫敦首次發表,鵝媽媽只是一個假想的作者。後來不斷有鵝媽媽系列圖書問世,是著名的低幼圖畫書品牌。這與法國童話集《鵝媽媽的故事》不是一回事。崔利斯最為推崇的“簡單而且線條樸拙的圖畫書”是荷蘭畫家布魯納的米菲系列,布魯納的圖畫書前不久已由童趣出版公司引進到中國來。 3、對於嬰幼兒來說,選讀的書中應該包含可重複元素(注:如重複的音節、象聲詞、短句等),這一點非常關鍵。當孩子漸漸長大,逐步增加可預測結果的書。 4、在反復閱讀可預測結果的書時,可時不時在讀到某個關鍵字時停頓一下,讓你的聽眾說出來。 5、只要時間允許,儘量頻繁地為你的孩子(或班級)大聲讀書。 6、每天至少安排一個固定的時間來讀故事,嘗試使之成為一種傳統。(舊版:在我家,大家最喜歡的讀故事時間是睡覺前和上學前。) 7、要記住,聆聽的藝術不是與生俱來的。我們需要教會孩子,而且要潛移默化——這可不是一夜之間可成就的。 8、從圖畫書開始,開始每頁只有少量的字句,漸漸使用文字越來越多、圖畫越來越少的書,逐步拓展到故事書和小說。 9、要時常調整讀物的長度和主題。 10、鼓勵孩子參與,當需要翻頁的時候,可邀請孩子幫你翻。

11、在開始讀之前,總是念一下書名、作者名、圖畫作者名——無論你已經讀過多少遍這本書。

12、當你第一遍讀某本書時,可以和孩子討論書的封面圖畫。“你認為會發生什麼事情?” 13、當你讀的時候,如果你感覺聽眾的注意力開始分散,想辦法把他們拉回來,可以問“你認為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事情?” 14、要有頭有尾。如果你開始讀一本書,你就有責任繼續讀下去——除非你發現它確實不好。不要讓你的孩子或班級等上三四天后才繼續讀下一章,他們的興致維持不了這麼久。 15、偶爾讀一些略高於孩子們現有智力水準的書,挑戰一下他們的智慧。 16、在一個家庭裏,給幾個年齡相差較大的孩子讀圖畫書是比較容易的。但讀小說便會遇到困難。如果孩子的年齡差距在兩歲以上,你要是能分別為他們大聲讀書,他們會各得其所。這需要家長付出更多的努力,不過多一分耕耘自會多一分收穫。你會為每個孩子樹立個性。 17、避免讀太長的描述性的句子和段落,孩子們的想像力可能無法駕馭,而且他們的注意力也有限。你適當裁短甚至刪除也無不妥。事先預讀能幫助你找到這些地方,可以用鉛筆在旁邊做標記。
[注]:崔利斯並不是認為長句子和段落不適合孩子閱讀,而是認為在大聲為孩子讀書的時候要儘量避免那些可能讓孩子們糊塗或失去耐性的地方,為了做到這一點,甚至不惜對原文做點小手術。這種小手術還適用於那些朗讀者認為可能不適合孩子的字眼。

18、如果因為章節太長或是你每天朗讀的時間太短,無法一次完成一個章節,就要找一個留有懸念的地方停下來。聽眾的胃口被吊起來,他們會數著分秒直到下次朗讀時間。 19、如果是讀一本圖畫書,就要確保孩子們能比較容易地看到畫面。在班上讀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們成半圓形圍著你,你坐得略高於孩子們,這樣後排的孩子也可以越過前排的孩子頭頂看到畫面。 20、如果是讀一本小說,你要選好自己的位置,讓自己和孩子都感到比較舒服。在教室裏,無論你是坐在自己的桌緣上或站著,你的頭部一定要高過聽眾,這樣你的聲音才能傳得更遠。不要坐在自己的桌後,也不要站在過亮的窗前,因為這樣會讓孩子的眼睛受累。 21、請記住,即使是六年級的學生有時也會喜歡一本非常好的圖畫書。
[注]:這個我非常相信,我就時常讓六年級甚至初一的孩子朗讀雅諾什的圖畫書。實際上,目前在成人世界裏流行的幾米的繪本就是童書中的圖畫書。

22、在班級或家裏,讀完一篇故事後,應該留有時間與孩子們討論。一本書會喚起許多想法,希望,恐懼,還有各種發現。要讓它們浮出水面來,幫助孩子們面對。可以用口頭方式,書面方式,或者其他藝術性的表達方式,但關鍵是用孩子們自己願意的方式。不要把討論變成測試,或者一定要從孩子們那裏刺探出什麼解釋出來。 23、請記住,絕大多數人都不是天生的朗讀者。你要想成功,做到輕鬆自如,就必須練習。 24、要富有感情地朗讀。如有可能,在朗讀對話時相應變換語調。

25、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調整語速。讀到讓人緊張的懸念處,要慢下來,把字句拉長,要讓你的聽眾坐立不安。 26、無論是面對7歲的聽眾還是40歲的聽眾,朗讀者最常犯的錯誤就是讀得太快。要讀得慢一些,讓孩子在腦海中形成畫面,要讓孩子比較從容地看到書裏的畫。讀得太快,朗讀者也沒有時間來運用表達技巧。 27、應該預先讀給自己聽,這樣你可以對素材進行刪減,或者對某些地方精心設計。 28、把作家還原為一個活生生的人,就像讓他的故事活靈活現一樣。找一些有關作者背景資料的介紹。讀一讀書的護封上的作者簡介,或是在朗讀之前給聽眾們介紹作者的情況。要讓孩子們知道,書是人寫的,不是機器寫的。
[注]:譯文中省略了有關查詢作者背景資料的來源,在美國這方面的專業資源相當豐富而且規範,我國目前這方面還較弱。大家如果需要進行這方面的查詢,最好是充分利用互聯網,我也非常願意為大家提供這方面的幫助。 29、只要有可能,就讓孩子們見識與書的故事相關的實物。比如:在讀羅伯特•麥可克洛斯的《塞爾的青漿果》的前後,準備一碗青漿果;在讀麥可克洛斯的《小扁豆》之前,帶一副口琴和一個檸檬到教室來;在讀摩瓦特的《家裏的貓頭鷹》的前後,帶孩子們到動物園裏去看看貓頭鷹。 30、孩子有時可能提出一個與故事內容相關的其他問題,你應該給予特別的重視,和孩子一起從參考書或工具書中把答案找出來。這會大大地拓展孩子的知識面,並培養其借助圖書館(或其他資料庫)查閱資料的技能。 31、在教室的牆上或孩子臥室的門背後貼一幅圖表,讓整個班級或家裏的孩子可以看到都讀過了哪些書。毛毛蟲、蛇、蠕蟲或火車的圖案非常適合用於這樣的圖表,每一處鏈結指示代表一本書。同樣,還可以在牆上掛一幅世界地圖或美國地圖,書上的故事發生在哪里,就把小圖示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32、當孩子們已經足夠懂事,能區分公共圖書與他們私人的圖書之間的區別,可以開始一邊讀一邊拿著一支鉛筆。當你和孩子碰到一段話值得記下來,就在旁邊的空白處做個小記號(比如畫個小星星)。讀者應該與書進行交流,在書上的精彩之處留下漂亮的筆跡就是一種好方法。
[注]:通常認為在書上做標記是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技巧,但在公共圖書(一般指從圖書館借閱的圖書)上寫寫劃劃也往往被認為是缺少公德的。實際上,判斷這種習慣的好壞尺度是很難把握的。只在自己的書上塗劃是比較穩妥的辦法,不過更重要的是,大人應該像孩子示範如何做有益的標記,而不是亂塗亂畫。 33、鼓勵住得比較遠的親戚,把故事錄到錄音帶上,然後寄過來給孩子。 34、讓不大情願的聽眾或是出奇好動的孩子坐下來靜聽,通常是相當困難的。可以允許他們拿著紙、鉛筆或彩筆,一邊聽一邊手不閑著。 35、請接受卡洛琳•鮑爾博士的建議,在你的門上貼一張提醒條:“別忘了你的‘防洪書’。”這類似於在發生自然災害時定量配給的應急物品,應該在你的汽車裏備些書,就像裝置汽車的備用胎一樣。“防洪書”的幾個章節可以給你幫大忙,比如在去海濱的路上遇到交通堵塞的時候,比如在牙醫門口做漫長等待的時候。 36、總是為請來看護孩子的保姆準備一些書,讓她(他)與孩子一起分享。要讓孩子明白,“大聲讀書”是看護工作的一部分,一定要遠在將電視權當保姆之前讓他明白這一點。
[注]:初讀最後一句話挺讓人費解。這需要理解作者經常提到的一句話:電視已經成為了全美國人的保姆。他的這句話是說,因為電視非常容易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所以全美國的家長都把電視用來對付孩子,這樣電視就變成了孩子們的保姆。所以作者的這句話完整理解是這樣的:“雖然電視終歸要成為孩子的保姆,但在此之前,必須讓‘大聲讀書’成為保姆看護工作的一部分。” 37、爸爸應該在為孩子大聲讀活動中做出特別的努力。因為90%以上的小學教師都是女性,小男孩們通常會把閱讀與女性和學校功課相聯繫。另一方面,非常不幸的是,太多的爸爸們寧願和孩子一起在家門口玩耍,也不願意帶孩子去圖書館。這就難怪,閱讀補習班的學生裏絕大多數都是男孩。爸爸在書本和閱讀方面的早期介入,可以在男孩的心目中提升書本的地位,至少不亞於棒球手套和曲棍球棒。 38、在家裏或教室裏,每天要安排時間讓孩子們自己讀(哪怕是翻翻書,看看畫面都好)。這本來就是你大聲為孩子讀的動機,如果不著手實施,努力的結果就會付諸東流。 39、做個好榜樣。要讓孩子看到,你在為他們讀的時候很開心,而自己讀的時候也很快樂。如果你讀到什麼好東西,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分享你的熱情。 40、如果孩子們想讀給你聽,寧願讓他們讀太簡單的書也不要讓他們讀太難的書,就像對於自行車初學者來說,寧願讓他們騎太小的車也不要騎太大的車。 41、可以鼓勵大孩子願意讀書給小孩子聽,但這只是臨時的替代,主要的工作還得你自己來做。記住:大人才是最終的行為榜樣。 42、控制孩子花在電視上的時間。調查顯示,每個星期看電視超過10個小時,孩子的學習成績就會下降。看電視太多會上癮的,它會阻礙孩子的發展。 43、當孩子們看電視的時候,在播放聲音的同時還需要同步的字幕。但對於那些已經知道如何閱讀卻懶得讀的大孩子,可以把聲音關掉,只把字幕留下來。
[注]:這倒是給了我另外一個提示。我們也可以讓孩子們看原版帶字幕的外國片,如果他們想看懂電影,就不得不去讀字幕。
【不要這樣做】
1、不要讀那些不能愉悅你自己的故事。你的厭惡會在朗讀時流露出來,這會毀了你的目的。 2、一旦發現選擇錯誤,不要勉強繼續讀下去。承認錯誤,重新選一本書。(事先自己讀一遍能避免這種錯誤。) 3、如果你是一位老師,不要勉強自己把每一本書與上課的內容進行結合,也不要把文學的領域局限到狹窄的課程範圍內。

4、在選擇朗讀素材時,充分考慮到聽眾的智力程度、社會程度和情感程度。可以挑戰他們,但不要把他們淹沒。 5、不要超越孩子的情感程度。在選擇大聲讀的讀物時,要考慮你的聽眾的智力程度、社會程度和情感程度。
[注]:在前一章中崔利斯舉例說,自己曾在女兒一年級的時候為她讀一篇名叫《勇敢的吉米斯通》的短篇小說,小說的長度和難度都很合適,但女兒卻因為聽了這篇小說而連續數日傷心不已。作者承認自己犯下了錯誤,選擇這篇小說太早了,因為女兒這時候還無法區分現實和虛構的情感世界。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等到女兒三年級時再讀。

6、不要選擇一本多數孩子已經從電視上瞭解到內容的書。一旦知道了小說的情節,他們的興趣會頓減。不過,你可以讀一本將要在電視上或電影上演播的書。讀完後,鼓勵孩子們去看電影。這是個好辦法,能讓他們看看書本所描繪的比螢幕所能描繪的要豐富得多。 7、在選擇大聲讀的小說時,應該儘量避免選擇包含對話太多的書,這種書很難讀也很難讓人聽明白。那些交錯排列的段落和打著引號的句子更適合默讀,讀者看到引號標記就知道這是一句新的話,發自不同的人物——但聽眾不能分清楚。如果作者沒有在對話的開頭或結尾加上類似“墨菲太太說”這樣的提示,聽眾就根本不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要想讓這些對話活靈活現,需要一位元大師級的朗讀者。

8、不要因“獲獎”二字而被愚弄。一本書獲得了某個文學獎,並不能保證這本書非常適合大聲讀。在大多數情形下,一本書是因為寫作的品質而獲獎,而不是因為它適合朗讀的品質。
[注]:崔利斯在下一章中總結了四點適合朗讀的作品的品質,大致如下:①情節發展的節奏快;②人物形象鮮明、豐滿;③對話明快、易讀;④大段描寫極少,特別是開頭。 9、如果你沒有足夠的時間給一部作品被欣賞的機會,就不要去讀它。開始讀一兩頁就停下來,不能激發反而會挫傷孩子的閱讀興趣。

10、在朗讀的時候不要讓自己和聽眾坐得太舒服。斜倚著或慵懶的姿勢,最容易讓人犯悃。斜倚的姿勢給你的心臟傳遞這樣一個資訊:慢下來。血液的供給會減少,到達腦部的氧氣也會減少——這樣就產生了睡意。

11、不要對孩子(特別是低幼的孩子)在朗讀過程中的提問感到不耐煩,耐心回答他們的問題。不要搪塞他們,也不要回答得匆匆忙忙。大聲為孩子讀書並沒有時間上的約束,但孩子刨根問底的階段卻是很快會過去的。耐心回答問題,鼓勵他們的好奇心,然後繼續你的朗讀。不過如果是在教室裏讀,對於孩子的問題應當適當控制,如果幾十個孩子不斷提出問題,你恐怕也不可能將一本書讀完。 12、不要把你對故事的解釋強加給你的聽眾。一個故事可以很自然地讓人感到愉快,不必一定有原因。有關閱讀的研究報告顯示,如果讓孩子們在聽完故事後自由討論,可以讓他們在文化學習方面獲得最大的收益。
[注]:這個研究結論非常值得我們重視。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在給孩子講(讀)故事的時候,都忍不住要給孩子們解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而這種習以為常的做法實際上是有害無益的。我一直強烈堅持這種看法。對於一個故事,每個人都有權用自己的方式來解讀。智慧和快樂不是用灌輸而得來的,需要引導、誘發和感悟。“哲學”從來沒有標榜“自己就是智慧”,它只是說“愛智慧”。得相信孩子的智慧,得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智慧。張天翼爺爺寫完了《寶葫蘆的秘密》,然後告訴孩子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有不勞而獲的思想”,但孩子們讀完後卻寫信告訴張爺爺:“我愛寶葫蘆”! 13、不要把書用作一種威脅——“如果你不收拾好房間,晚上就沒有故事聽!”一旦你的孩子或班級意識到你把書變作一種武器,他們對書的態度就會從積極變為消極。 14、不要拿書與電視競爭。如果你問:“你要哪一個,聽故事還是看電視?”孩子通常會選擇後者。這就像問一個9歲的孩子:“你要哪一個,蔬菜還是麵包圈?”你是大人,應該由你來選擇。“在這個家裏八點半就關電視。如果你想在睡覺前聽故事,很好;如果不想聽,也可以。不過八點半後肯定不能看電視。”但是,不要讓讀書對不讓看電視負起責任來。 15、不要把數量和品質混為一談。用你的全部關注和熱情為你的孩子讀十分鐘,能給孩子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也許讓孩子獨自看兩個小時電視也達不到這樣的效果。 以上轉貼自http://www.hongniba.com.cn/bookclub/reading/read_a007.htm
博客來網路書店介紹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85224


資料來源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sID=240176&bid=11








*********************************************************************************

選好書 讀好書

繪本分享---------我的朋友

2010/08/21 16:49

現在越來越有機會可以接觸到貝貝班幼兒
這群天使每天都在自我探索,要能好好的請他們坐下來欣賞書籍,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是勒
我覺得幾位大師的作品蠻適合的,陸續跟大家分享囉
我喜歡  五味太郎的書  畫風簡單有趣,他的作品挺不錯的,
雖然不是最新創作,還是經的起考驗
分享囉

我的朋友

適用年齡: 2-6 歲



文‧圖/五味太郎 譯/ 吳宜真

日本著名的圖畫書作家「五味太郎」的書,總是充滿創意和趣味,讓人津津樂道。

在孩子眼中,每種動物都是朋友;作者把孩子成長過程——走路、爬樹、跑步、打瞌睡、、、、、、等和動物做了巧妙的類比,教孩子以萬物為師為友,處處珍惜幫助他成長的好朋友。

五味太郎的創作風格是以明亮的色彩、饒富童趣的影像去串連我們週遭中最單純的每一生活片斷,簡單的生活題材在五味太郎輕鬆幽默的文字、鮮明的色彩下,像是一幕幕純靜卻充滿生命色彩的生活停格。

雙語教學,已成為不可避免的兒童教學趨勢,中英對照的圖畫書,提供孩子們在色彩豐富的圖畫和有趣的故事情節中,以圖象記憶法學習英文。

對孩子而言,週遭的每件事物都是新鮮有趣的,在孩子的心中,每種可愛的動物,都是可以一起玩耍的好朋友。

「我的朋友」在作者的細膩觀察下,以每種動物的獨特性格,將孩子不同的學習階段--走路、爬樹、跑步、打嗑睡…等巧妙的做類比安排。

生活即學習,學習能力強的小孩,往往在自己的世界中發現到成人眼中看不到的新鮮事,人就是在形形色色的萬物中潛移默化的成長學習。作者以最自然的情境,表現出孩子成長過程,從基本的肢體成長--走、爬、跳、睡,到認知性的成長--聞花香、玩躲貓貓、欣賞夜空,一直到人特有的群體與社會關係。

故事中的小女孩在五味太郎獨樹一格的畫風下,快樂的和她的好朋有小貓、小狗、馬兒、蝴蝶、書本、同學,學習走、爬、跳、睡、聞花香、玩躲貓貓等必經的成長學習階段。簡潔直接卻不失韻味,可朗朗上口的文字,適合正在學習語言的孩子。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vicky970467/article?mid=6071&prev=6559&next=5990&l=f&fid=25







***********************************************************************

繪本分享---------猜猜我是誰

配合動物樂園的繪本,超級好玩有有想像力,百玩不厭
不過上提的書籍版權已經轉讓城邦了唷
大家試試看,不清楚再和我連絡囉

作者  /  陳和凱

出版社 / 上堤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 2004/06/10


猜猜我是誰?》是一本可以天馬行空延伸無限想像的無字書。每一頁看似簡單的圖案,打開折頁後,彷彿進入另一個不同的世界,作者運用細部圖案巧妙連結成為大畫面,可以挑戰大小朋友的想像力,肯定讓大家驚乎連連。書後附有二頁空白頁,可以讓大小朋友自己動手畫,發揮想像力,創作自己的畫作,也試著讓別人猜猜看,表現屬於自己的創意。


早起的太陽,喚醒了森林裡的小動物唷
其實牠是--------------
請你猜猜看?!

這是書裡最容易想像的,你來猜猜看,這是哪個動物呀?
哈哈哈,
要看仔細唷!

怎麼樣?

想到了沒?

怎麼這麼久?

喔~~久沒去動物園ㄌㄡ

好啦好啦,告訴你啦!

答案是--------------------烏龜啦!




至於這個,賣個關子,就請你想想看囉!



趕快去找書來玩,裡面躲了好多好多的驚喜!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vicky970467/article?mid=5990&prev=6071&next=5947&l=f&fid=25






*********************************************************************
繪本分享---------有色人種
配合課程的教學,延伸一本主題,這本繪本簡單風趣,幽默又寫實,很有哲理
  到底誰才該被稱為------------有色人種呢?



作者:傑侯姆.胡里埃/文、圖 譯者:張淑瓊/譯 出版社:和英 出版日期:2005年04月01日
我是黑人,出生的時候,皮膚是黑色
你是白人,出生的時候,皮膚是粉紅色

我長大以後,皮膚是黑色
你長大以後,皮膚變成白色

我曬太陽以後,皮膚是黑色
你曬太陽以後,皮膚變成紅色

我冷的時候,皮膚是黑色
你冷的時候,皮膚凍成藍色

我害怕的時候,皮膚是黑色
你害怕的時候,皮膚變成綠色

我上天堂以後,皮膚是黑色
你上天堂以後,皮膚變成灰色

你居然說我是











很有哲理與人權主義吧!

出版社是:和英出版社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vicky970467/article?mid=5947&prev=5990&next=5937&l=f&fid=25






*********************************************************************

好書介紹-----------伊莉的娃娃

2010/06/03 13:13


               前天觀看了爸媽囧很大,讓我有很大的感觸和不捨
             這次的標題因為不是ㄧ開始就觀看所以只知道是在討論 離婚的經驗和過程
              我只是對最後分享的年輕女孩很有印象,才28歲就離2次婚,現在帶3個孩子,護專肄業
           我只是在想,那三個孩子的未來會是什麼
            雖然小媽媽說要撫養他們長大,但是這條路,他怎麼走下去??

          今天出席的觀眾有離婚經驗的年輕人多半是奉子成婚,彼此都年輕,男生當完兵回來就開始不顧家
          讓女生心生畏懼,這又是為了什麼呢?
         該說孩子們把現實生活想像的太過於理想還是該怪他們根本不曾體驗人生呢
 
        如果有人早點跟他們說------伊莉的娃娃  這本書,也許他們會多思考一些
       他們會更尊重生命,更愛護自己
     


                                         
導讀:人生的抉擇
◎劉清彥(兒童文學工作者)
   從來沒有想過,圖畫書也能呈現這樣的主題。   或許有人質疑,對於圖畫書閱讀年齡層的小孩來說,這種題材的故事適合他們嗎?根據這本書作者邦婷女士從自己九歲大小孫女身上的觀察所得,以及聽聞任教中學兒子所分享的實例(請參閱作者簡介),她的答案顯然是肯定的。   其實,邦婷女士要向小讀者傳達的訊息很簡單,正是封面下方的那行小字:「真正的寶寶和洋娃娃不一樣。」她由這個簡單的概念開始引導小孩認識孕育生命的過程,以及養育小孩的責任與代價,藉由故事主角依莉第一人稱娓娓道述自己的心路歷程,沒有是非評價,也沒有批判,卻讓閱讀的小孩清楚看見具體的實例,感受一位未婚小媽媽內在最真實的心情,體會她的處境,然後思考和判斷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擔這樣的行為結果,以致能夠在做決定前學習三思而行。   思考,正是邦婷女士所看重的事,也是她常常在故事中提醒小孩需要留意的地方。她自己坦言:「我喜歡在故事中隱藏一些讓讀者思考的訊息,從正面角度看待每個問題。」因為思考會牽動我們的決定,決定則會影響我們的行為,而行為更是和我們必須承載的責任與後果息息相關。   故事中的主角依莉因為懵懂的愛情與好奇和男友發生親密行為,於是接連必須忍受懷孕和生產的辛苦,經歷父母的不諒解的責備、失望和難過,必須獨自赴醫院產檢,還得面對不負責任的男友嘲諷背棄。她的生活也因此驟然改變,除了被迫離開自己最愛的社團和球隊,眼睜睜看著別人取代自己的位置,父母親也為了協助她照顧寶寶而改變工作時間和生活作息,家裡的氣氛不像從前那樣溫馨和樂,她自己則是必須一邊上學,一邊帶孩子,每天忙到半夜才能就寢。孩子成為她一輩子逃卸不了的責任,和她小時候懷抱的洋娃娃截然不同。   邦婷女士透過依莉的遭遇,將一位未婚小媽媽從懷孕、生產到養育小孩的經過明明白白攤在讀者面前,使讀者看見她在過程中的「得與捨」,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以及在生活、家庭、人際關係和自己的人生規畫上所經歷的改變。邦婷女士刻意細膩的描寫這些過程,並且將故事主角的心情真實表現出來,正是希望小讀者能從中思考和評斷,學習做正確的決定。   此外,她也在故事中表現男女生在這件事上的迥異心態。玩世不恭的闖禍男孩查理,從一開始就急忙撇清和否認自己和這件事的關係,留下依莉自己默默承受一切。邦婷女士沒有將男孩不負責任的行為合理化(她同樣留給讀者自己評判),卻也藉此呈現未婚懷孕生子對女孩的不公平與殘酷的現實,畢竟這是女孩必須獨力承擔的事,因此對女孩來說更應小心謹慎。只不過,正如我和小朋友分享這個故事時,其中一個小女孩所言:「要是查理願意陪在依莉身邊,她就不會那麼難過和辛苦了。」顯然小朋友還是能從故事中明白,這是兩人必須共同肩負的責任。   邦婷女士向來擅長處理這類在大人眼中看來艱深又難以向小孩啟齒的生命議題。她以平實卻情感豐厚的文字,使這些重要的訊息透過動人的故事自然流露出來,小讀者在閱讀時不自覺吸收,涵化為成長的重要養分與價值觀。她希望藉由故事幫助小孩釐清和認識人生真正的樣貌,並且為將來作好預備,才不致於在必須面對困境和抉擇時亂了方寸,做出令自己悔恨的事。

節錄-------------博客來書籍網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vicky970467/article?mid=5735&prev=5757&next=5734&l=f&fid=25







*********************************************************************
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 .

這是一本我很喜歡的書之ㄧ,除了作者是本土作家之外,我欣賞他的故事排陳
它可以讓孩子藉由故事看到生活的不同面向,
故事雖是故事,它又何嘗不是反映真實生活的一種感觸和觀察
我喜歡,推薦給您!
                     

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



陳璐茜(自由創作者)
這是一個寫實卻又有著小小夢想的故事,小熊的爸爸找不到工作,但是聖誕節快到了,小熊從爸媽的表情裡知道了生活的壓力,於是小熊自己想辦法給大家找禮物,而爸爸、媽媽、哥哥、姊姊也都為聖誕節盡了心力,爸爸做了聖誕樹、媽媽煮了一頓可口的晚餐、哥哥和姊姊佈置窗戶,一切都和往常的平安夜一樣,只有爸爸媽媽知道今年聖誕老公公不會來了。第二天早上,小熊叫醒大家來看禮物,哥哥得到補好破洞的風箏、姊姊得到留在公園忘了帶回家的傘、媽媽得到一顆一直找不到的鈕釦、爸爸得到被風吹走的帽子,小熊的禮物盒裡裝著他最喜歡的棒球手套,每個人都得到一份禮物和一段回憶。

作者文字簡潔清淡,搭配用牛皮紙和鉛筆構成的角色、對比明析的色塊和陰影,呈現出一種復古純樸之美,最特別的是畫面裡不經意的出現小熊的身影,也是本書趣味的重點,令人倍覺溫暖。

誰說禮物一定是新的東西呢?也許失而復得更是一份溫馨的禮物,小熊的細心觀察和用心正是重新帶給家人快樂的最佳禮物,因為家人彼此的關懷和體貼才是最好的禮物吧!

輯錄自「好書大家讀」第四十五梯次好書榜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vicky970467/article?mid=7207&prev=7306&next=6889&l=f&fid=25








*******************************************************************

選好書 讀好書----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2010/10/07 12:06


        父母的行為舉止絕對會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現階段的孩子與我們的成長背景不同,所受的環境刺激也不同
       父母卻老想要孩子能與我們同軌前進,也因此產生許多的親子摩插
       我也還在學習,如何營造環境,提供機會,相互分享、進而同理
       孩子有他要承擔的責任,犯錯不也是一種最真實的 [ 體驗 ]與 [ 實驗 ]嗎?

               
            作者布麗吉特‧拜勒
            譯者高瑩君
            分類學習與教育系列
            出版社天下雜誌

          如果每個人至少遵守最起碼的行為規則,社會才可能博愛並充滿人性。怎麼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如何教導下一代活出價值與原則?價值必須能讓人了解,才不至陳義過高而流於空洞。布麗吉特.拜勒提出的建議具體實際,教您如何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價值傳授給兒童與青少年。
         有很多人很會說道理,並且也知道,信任、同情、勇敢等美德有多麼重要,但若問到,該怎麼在實際生活中,具體的將這些價值觀教導給孩子時,大家便啞口無言了--這部分確實是最困難的。本書的目的就是要提供父母親及教育工作者一些有效的建議,因為他們經常要實際面對深具攻擊性、冥頑不靈,甚至索求無度的孩子們;這樣的困境經常令他們手足無措。作者在書中提供了許多具體的建議和做法,告訴父母該如何利用日常生活的具體情境,向家中的幼兒或青少年解釋,各種價值觀與品德的重要性,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如果不能以身作則,再好的價值觀也只能淪為抽象、不切實際的東西;沒有父母作為榜樣,對孩子們而言,它們遠永都只是一些冠冕堂皇的空話。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vicky970467/article?mid=6559&next=6071&l=f&fid=25








*********************************************************************

好書介紹-------人生成長的10堂課

2010/06/03 11:53

這是大ㄦ國中畢業的禮物之ㄧ
         現在天下在曬書可以去搶看看唷
       年輕,總是有很多 [ 偉大 ]的夢想, [ 尤其是大ㄦ這號稱彼得潘的幻想ㄦ ]
       作夢也是ㄧ種人生的享受,但是你該如何選擇方向、方法、工具、等來創造你的夢呢?
       參考一下這本書囉

                         

簡介:

終生成長的鐵律
永遠讓你的未來比過去遠大


許自己一個比過去更遠大的未來成長藍圖是人類的基本需要,也是源自於對生命熱愛、期待全然體驗的一種渴求。能夠帶給我們成就感與滿足感,賦予人生意義,並促成進步。本書作者丹‧蘇利文以及凱薩琳‧野村提出了十項簡單的原則,透過真人實事的案例,告訴讀者只要稍微一轉心念,不論什麼年紀、不論貧富,也不論階級地位,都有機會在人生中將這些原則化為行動。

這些金科玉律永遠不會過時,為我們帶來源源不絕的快樂以及自我實現、充分發揮潛能的機會。

本書的十堂課,像是十面讓你看清自己的鏡子,可以用來省視自己究竟在持續成長、原地踏步還是不斷倒退?好好地藉此看看自己吧!需要的話,不妨做些許調整繼續往前走,或者看久一點、仔細一點,找出該做更大改變的地方。因為我們無法光是憑著感覺,就確知自己是否選對方向。修完本書的十堂課,你會發現自己更能掌握未來,更懂得如何承擔起自己的成長責任,選擇要或不要這樣子過活。成長並不容易,但是會有甜美的回報。

生命提供我們源源不絕的機會成長,只要你把成長當作中心目標,生命就會充滿了機會。一旦你把有助於自我成長的行為和思考變成習慣,並體驗過它的效用,你會愈來愈明白它的回饋是遠遠超過挑戰的。對成長的渴望絕對不該亞於對生命的熱愛。

當你下定決心遵循這十條原則行事的時候,也就是下了決心要盡情開發生命到極致的時刻。畢竟,還能有什麼比這更棒的禮物,可以送給自己,或者送給世界呢?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vicky970467/article?mid=5734&prev=5735&l=f&fid=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