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月8日 星期二

氣喘兒對家庭的影響|氣喘兒爸媽鬆口氣

  
家有氣喘兒,對整個家庭的生活會有很大的影響。孩子的氣喘可能會耗盡家中的財務資源,並且佔用父母大部份的時間,某些活動和旅遊也經常會因此而受到限制。

假如孩子必須送急診或住院,就會對家中的財務造成極大的衝擊。治療的藥品可能非常昂貴,而且得持續服用很長的時間。但是,千萬不要讓孩子覺得有罪惡感,或是指責他的氣喘病就是家中財務吃緊的罪魁禍首。
醫師和父母可以共同找出,讓氣喘兒和其他家中成員維持正常生活的方式;因為家中有人氣喘發作時,其他的家人可能會非常恐慌。嘗試讓未患病的家人瞭解這種疾病,是家人和平共處的最重要步驟之一。

氣喘兒也可能成為家人過度保護的受害者之一。有時候,父母不僅會限制氣喘兒的活動,也會限制其他兄弟姐妹的活動。氣喘兒並不是無用的廢人,而且也不應該讓他們產生這樣的感覺。另一方面,假如其他健康的兄弟姐妹的活動因此受到了限制,他們就可能會嫌惡患有氣喘的手足。

氣喘的嚴重性經常被忽略,特別是氣喘已經是家人都習以為常的遺傳疾病時。當家中有氣喘症狀較為嚴重的孩子時,通常病情輕微的氣喘兒就可能會被忽略;實際上,如果沒有適當的治療,溫和的氣喘也可能會越來越惡化。

治療氣喘的目標在於儘量少限制氣喘兒。渡假和其他的活動最好不要縮減,其實只要多加留意,氣喘兒就能參加大多數或是所有的家庭活動。

倘若孩子罹患嚴重的氣喘,在為他額外費心或計劃時,也不可以責怪他。千萬不能把氣喘兒當作家庭問題或家庭功能失常的代罪羔羊。
重要的是,不要將額外的關注直接加諸在氣喘兒身上,這會造成其他家庭成員行為乖張,甚至出現想要引起注意的「症狀」。父母應該平等地對待氣喘兒和其他孩子,不要讓他覺得自己與眾不同或異常。

氣喘兒也可以參與許多不同的運動,特別是游泳,但是絕對不要強迫他。許多健康且未罹患氣喘的兒童,也不喜歡踼足球或跑步,所以不妨像對待其他的孩子一樣,讓氣喘兒選擇自己想要的運動。

情緒不穩會引發氣喘症狀,所以千萬要讓氣喘兒在穩定的環境中成長。當家中發生搬家、離婚、生病或死亡等重大事件時,就應該向醫師求教相關的處理措施。情緒不穩應該視同為另一種引發氣喘的誘因,應該平靜視之,必要時要使用藥品加以治療。

氣喘兒家庭也能從支持性團體獲得許多協助,瞭解氣喘的相關問題,並學習如何與氣喘和平相處。此外,一個關注個人、向心力強的家庭,能夠使氣喘兒的生活品質更為提高。當氣喘兒發生問題時,家人的支持對他而言絕對是非常重要的。

取材自New父母學院-氣喘兒爸媽鬆口氣


資料來源http://www.tmac.com.tw/parents/parents_detail.asp?parentskindid=3&parentsPage=1








********************************************************************************

父母吮淨奶嘴 幼兒較不易氣喘

【大紀元5月7日報導】(中央社紐約5日路透電)新出爐的小規模研究顯示,若父母用吸吮方式「清潔」寶寶的奶嘴,幼兒較不易出現氣喘及起疹發癢的過敏情況。 這並非證明前述方法可以保護孩子免於氣喘,濕疹或其他過敏,但研究人員表示,這可能將父母口中的微生物轉移到寶寶身上,或許有助於提升幼兒消化系統的細菌多樣性及促進免疫功能。
研究氣喘及濕疹的曼非斯大學(University of Memphis)卡莫斯(Wilfried Karmaus)博士表示:「我們了解這些細菌對孩子的發展至關重要。」卡莫斯未參與這項新研究。
卡莫斯說,例如媽媽經陰道生產,孩子可暴露在母體更多細菌下,使童年過敏減少,但沒有人研究透過奶嘴轉移細菌的情況。
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在瑞典一家醫院募集孕婦,透過電話及檢驗追蹤她們及寶寶情況3年。研究中的184名嬰兒都屬特別容易過敏體質,父母中8成至少有一方有過敏體質。
當寶寶6個月大時,65%的父母表示「用吸吮方式清潔奶嘴」。大部分家長也說,用自來水沖洗奶嘴。
接著在孩子18個月和36個月大時進行過敏檢測。
首次訪視研究對象中,有46名寶寶出現濕疹、10名寶寶有氣喘症狀。與未吸吮清潔奶嘴家長的孩子相較,曾吸吮清潔奶嘴家長的孩子,在18個月大出現濕疹的機率降低63%,出現氣喘的機率則降低88%。
瑞典哥特堡(Gothenburg)西維亞王后兒童醫院(Queen Silvia Children's Hospital)的赫瑟馬(BillHesselmar)醫師表示,到36個月大,氣喘的差異消失,但曾吸吮清潔奶嘴的家長仍關係到孩子濕疹罹患率降低49%。
但父母清洗奶嘴方法,與例如貓、狗皮屑或雞蛋和花生等嬰兒常見過敏原之間,在前述兩時期都無明顯相關。
不過赫瑟馬表示,這項研究無法證實這種清潔奶嘴方式能保護孩子免於罹患氣喘及濕疹,要向家長建議這種方式仍為時尚早。(譯者:中央社陳蓉)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075&next=20054&l=f&fi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