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月10日 星期四

育兒錦囊~ 早產兒居家照護重點

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副教授 王銘賢

早產兒是指懷孕週數小於37週而出生的嬰兒,近年來,全民健保的實施,使得早產兒都能接受以往太過昂貴的新生兒加護醫療,加上教學醫院新生兒醫學科技的精進和護理專業的改良,不但增加了極低體重兒(出生體重少於1,500公克)的生存率,而且也提高了早產兒正常生長發育的機會。

回家初期的適應期
早產兒在醫院快要出院時,通常餵食很好,吃、睡都有一定的作息,體重持續增加。因為他已經習慣了醫院明亮、吵雜的環境,在從醫院到居家生活的轉折期,可能會變得比較躁動不安,因此剛回家時,父母不妨將家中的溫度調整和醫院一樣,光線調亮些,播放音樂或講話聲音;等早產兒習慣以後,再改變回原來的居家環境。

事實上,早產兒在回到家的前幾週,經常睡得不規則、餵食較緩慢,而且比父母所預期哭的次數更多,因此早產兒父母要比照顧正常嬰兒更有耐心。

早產兒居家照顧的注意事項
下列幾項要點是早產兒父母在照顧孩子時應注意的:

一、以「矯正年齡」評估生長發育曲線
早產兒出院回家後,不論是生理的成長或動作的發展,都會比同時期出生的正常嬰兒慢,所以我們要以「矯正年齡」來評估早產兒在嬰兒時期的生長發育。
「矯正年齡」就是以早產兒出生後年齡扣掉提早出生的月份,例如提早三個月出生的早產兒,在四個月時的矯正年齡只有一個月。大多數早產兒在一歲以前,就可以追上正常嬰兒的生長發育,極少部份的早產兒在二歲前,才追趕上正常嬰兒的生長發育。

二、提供良好的居家空氣品質
早產兒因為提早出生,肺部發育不成熟,罹患呼吸道疾病是最常見的問題。通常在住院期間,醫師會等到早產兒的肺部成熟到某一階段,可以自行呼吸了,才讓早產兒回家。回家後最重要是讓早產兒有一個沒有空氣污染的居住環境,以減少早產兒支氣管與肺部的發育障礙。因此,家中要禁止抽煙或有焚香的情形;若是家中有其他家人或兄姊感冒,也要遠離早產兒,以免造成感染。

三、避免造成感染
嬰兒出生後,自母體而來的抗體就逐漸下降;尤其是早產兒在出生時抗體就比較低,更快到達低點,而自己的抗體還沒有開始製造。因此,早產兒在612個月期間感染的危險性增加,居家照顧要特別注意感染的預防。早產兒由於免疫能力較差,照顧嬰兒時需勤洗手,以保持接觸嬰兒時的清潔;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如百貨公司、餐廳等。但若天氣良好,仍可帶嬰兒到公園或空曠的戶外走走。另外,早產兒的預防注射是很重要的,因為早產兒必須完成所有的預防注射,才能發展出足夠的抗體反應。

四、給早產兒正常生長發育的機會
到目前為止,許多早產的原因仍是不明,父母親不需在心理上有自責、罪惡感,倒是可以把這份關心放在協助早產兒還來不及準備的那一部份。和照顧足月兒一樣,也為早產兒提供正常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感官刺激。由於早產兒回家之初仍需要特別的保護,因此,主要照顧者(通常是母親)就是提供嬰兒感官刺激的主要人物。

早產兒出院回家後,其父母在適應獨自照顧早產兒的居家生活時,常說他們有害怕、失落、悲傷、緊張、自責、無助或憤怒的感覺,並有長期面對未知的惶恐。有些早產兒的父母很長一段時間都籠罩在壓力的情境中,這些情緒包括害怕自己的能力不足無意傷害嬰兒,家庭生活被擾亂,失去了所有的社交、外出活動……等。參加早產兒父母資料網和父母支持團體,可以讓父母在情緒上有一個紓發的管道,協助父母說出心中的困擾,學習對壓力的處理技巧,建立育兒的信心。
(取材自育兒生活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