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月10日 星期四

從寶寶便便看健康


初生嬰兒: 

剛出生的23天內有一種墨綠色黏稠狀的大便,稱為胎便。之後,大便的外觀就會受到食物的影響而有所不同,出生1個月內每天排便35次,滿月後逐漸減至11次。
喝母奶:
大便呈糊狀,但不是水便。次數較多,有時每次餐後都會有,23個月後可能變成11次。顏色多為黃綠色有時會混雜一些白色顆粒。
喝育嬰配方奶粉: 
大便較硬,次數也較少,一天大約23次,但也有寶寶一天排便510次,只要體重增加正常,都可不必擔心。為了寶寶的健康,須攝取足量的鐵質,吃含有鐵質奶粉的寶寶大便呈黃綠色,大便中的白色顆粒較大,而且較容易有臭味。
【寶寶便秘有解法】
若寶寶2-3天才排便一次,但是大便很軟就不算便秘。寶寶便秘的情形是大便很硬,而且排便時表情很不舒服。

可能原因
處理方法
奶粉沖調的太稀
依照使用產品之罐上使用方法沖調奶粉,並請教醫師是否需要調整奶粉沖調的濃度
水分攝取較少
二餐間給寶寶多一點水分的攝取 

*若有便秘並伴有嘔吐及腹脹則應就醫做進一步診斷
【寶寶腹瀉有解法】
若寶寶的排便稀稀水水且次數很多時,才稱為腹瀉。
可能原因
處理方法
生病、感冒、腸胃道感染
最好攜帶最近一次寶寶的大便供醫師診斷用,應請教醫師是否為疾病所引起,醫師可能建議改用不含乳糖的奶粉,有些腹瀉情況較嚴重或使用不含乳糖配方奶粉仍有腹瀉情況時,醫師可能會建議使用以大豆蛋白為基礎所製的奶粉,以減輕腹瀉症狀
奶粉沖泡時濃度過濃
依照使用產品罐上之使用方法沖調奶粉,並請教醫師是否需要調整奶粉沖調的濃度
寶寶無法消化奶中的乳糖(有些寶寶消化乳糖的酵素較為缺乏,喝完奶後無法消化而造成軟便、水便、脹氣、腹瀉等症狀)
寶寶為無法消化吸收乳糖者,依照醫師建議,改用不含乳糖奶粉。(寶寶較大時,可再換回一般的奶粉)
寶寶對牛奶蛋白過敏或大豆蛋白過敏(牛奶蛋白過敏的寶寶可能會出現紅疹、打噴嚏、氣喘、嘔吐、腹瀉、腸絞痛等症狀)
可依醫師建議改用蛋白質預先消化水解的配方奶粉
喝太多果汁或一次吃太多種、太多量的副食品
先暫停果汁、副食品的添加








寶寶拉肚子時的飲食
1個月大的寶寶,腸胃道還未建立起良好的防衛系統,很容易因感染而拉肚子。腹瀉時,腸道的破壞及消化酵素的減少對寶寶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寶寶腹瀉應立即停止任何含有乳糖的食物,包括牛奶也應依照醫師指示改用不含乳糖的嬰兒配方奶粉,才能讓腹瀉的症狀減輕,並迅速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將腹瀉時流失的鈉、鉀等離子補足。
有一些媽媽用蜂蜜水作為寶寶拉肚子的水分補充液,是不適當的做法,因為1歲以前寶寶的胃酸不足,蜂蜜中可能含有的肉毒桿菌孢子易引起寶寶肉毒桿菌中毒,建議您應避免使用蜂蜜水為寶寶補充水分。
至於含有許多電解質的運動飲料,也不應無限制的給寶寶餵食,以避免寶寶身體負荷過重,不要擅自給寶寶作為水分或電解質補充的唯一來源,應遵照醫師建議使用。當腹瀉較為嚴重時,除了不含乳糖的育嬰配方外,醫師也有可能建議使用大豆蛋白為基質的育嬰配方奶粉作為腹瀉寶寶的營養來源。確實遵守醫師處方及營養建議,做好奶瓶的消毒工作,保持居家的環境清潔,都是讓寶寶盡快恢復的重要守則。
當寶寶腹瀉時間超過2個星期,即為慢性腹瀉。慢性腹瀉的寶寶,營養照顧更為重要,除了須注意寶寶的水分及電解質是否平衡之外,醫師可能會建議使用易消化好吸收的水解配方,提供長期腹瀉寶寶營養完整均衡且容易
資料來源:懷孕生子Q&A/ 婦幼家庭出版社







寶寶脹氣、水便的化解妙方
有些寶寶也和大人一樣,喝奶後會產生脹氣、水便等情形。可能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由於無法消化牛奶中的乳糖所致。


什麼是乳糖?
「乳糖」和果糖、葡萄糖、澱粉一樣,是碳水化合物〈醣類〉的一種,自然存在於奶中,如:母奶、牛奶及羊奶......等。 正因為「乳糖」只存在於奶中所以被稱為「乳糖」,乳糖和其他醣類一樣,是非必需的營養素。它是一種能量的來源,產生的能量可以供各種活動所需。
為什麼有些寶寶不能消化乳糖?
寶寶無法消化牛奶中的乳糖,可能因為先天遺傳、腸道感染......等任一個因素,不論原因是什麼,結果造成寶寶小腸中用來消化乳糖的乳糖酵素活性降低,因而無法完全消化奶水中的乳糖。未消化的乳糖進入大腸並在此發酵,如果量太多,就可能導致腸胃不適、脹氣、糊便、水便,甚至是腹瀉產生。寶寶喝奶後顯得易怒、煩躁、哭鬧不安。如果這種情況產生,則需要餵哺不含乳糖的配方奶粉。
雖然寶寶不能消化乳糖,卻仍需要均衡完整的營養
媽媽在選擇不含乳糖配方的奶粉時,除了選擇以葡萄糖聚合物......等來取代奶中的乳糖之外,也要注意奶粉中的其他重要營養素:蛋白質、脂肪、兩種必須脂肪酸、鐵質......等是否和平常含乳糖的配方奶粉一樣高品質及營養均衡完整,如:配方中的蛋白質是否如同母乳一般含乳清蛋白及酪蛋白,是否含接近母乳的Omega 3,6,9脂肪酸;Omega 3,6,9脂肪酸是寶寶腦部、眼球視網膜及中樞神經系統發育所必需;鐵質是否符合美國小兒科醫學會〈AAP〉對出生寶寶的建議......等。如此方能讓無法消化乳糖,需長期餵哺「不含乳糖奶粉」的寶寶,同樣能夠舒服的喝奶,健康的長大。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1/breast_milk/file1/file12316.asp







***********************************************************************
寶寶便秘 應對八招
如果您的寶寶便秘,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少量多餐

寶寶的胃部容量很小,吃粗糙、大塊或過量的食物,很容易阻塞到腸胃處,出現便秘症狀。所以,寶寶吃飯應該採取少量多餐的原則,您可以給他準備一個小碗,每次盛飯的份量約為大人的1/3或1/4就好,這樣寶寶不會有永遠吃不完的感覺,也比較有成就感。

補纖維素

蔬菜和水果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可以刺激腸蠕動,促使排大便。此外,木耳、菇類、燕麥片、海苔、海帶、果乾等,也都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和礦物質。

食療湯水

綠豆薏仁湯:綠豆、薏仁富含纖維質,不但可以改善便秘的症狀,還有清熱退火的功效。

紅棗湯:紅棗具有補中益氣的作用,中醫認為紅棗也有通心腹邪氣的功效,所以,寶寶便秘時,媽媽不妨試著用紅棗熬湯給寶寶喝。

適當運動

適當加強腹肌的活動,有助於改善便秘的症狀,如簡單的蹲,身體往前、後彎曲或轉腰的動作,都可以扭轉腰部肌肉,加速腸蠕動。

腹部按摩

睡前幫寶寶做做按摩,也可以促進腸蠕動,具體方法是:讓寶寶仰著躺在床上,媽媽用右手掌根部按摩寶寶的腹部,按照右上腹──左上腹──右上腹方向邊揉邊推,但要注意手法不要過重,每次持續10分鐘,每天做2~3次。

穴位按摩

也可以試試按下面的穴位,一般在飯後1小時輕按數次,對促進腸蠕動也會有所幫助。

足三里穴:讓寶寶坐好,在他膝蓋外下方凹陷的部位下3寸(約三、四橫指)的位置就是足三里穴,連續按壓該穴位1~2分鐘。

支溝穴:位於手腕背部橫紋上3寸處,尺、橈兩骨之間,連續按壓該穴位1~2分鐘。

按時排便

3~7歲的寶寶腹部及骨盆腔的肌肉正在發育,排便反射機能還不成熟,還不知道有便意就應該去洗手間,所以,要經常提醒寶寶,幫助他養成每天固定排便的好習慣。可以選擇早餐後1小時,作為寶寶固定的排便時間,讓寶寶在自己的坐便器上坐上10分鐘,如果還沒有便意,就讓他起來,這樣寶寶就會漸漸養成定時如廁的習慣。如廁前先給寶寶喝杯果汁或溫蜂蜜水潤潤腸,也有助於大便的通暢。

口腔衛生

口腔衛生也是造成寶寶便秘的原因之一。牙齒不好,寶寶就會變得挑食、食慾不振,這也會影響他排便的能力。所以,平時除了教育寶寶注意餐後正確刷牙外,也應定期(每3個月)帶他到牙醫診所做檢查。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8244&next=3380&l=f&fid=30







************************************************************************
從寶寶便便察顏觀色
新手媽媽常常為了寶寶便便的顏色傷腦筋,其實寶寶便便的顏色是透露健康訊息的重要指標,馬偕醫院小兒科主任李宏昌表示,觀察寶寶的便便,要注意便便的顏色、便便的黏稠與硬度、便便的次數等三件事,健保局已正式將「嬰兒大便顏色識別卡」加入兒童健康手冊,媽咪如果發現寶寶的便便出現淡黃、灰白的顏色,要立即就醫,因為寶寶有可能罹患膽道閉鎖,這種病如果在出生兩個月內開刀,可以有效避免死亡,否則大部分的寶寶活不過一到二歲;至於便便的顏色如果是黃、綠,甚至墨綠色,都是屬於正常的範圍。
健康寶寶的便便
寶寶的便便應該是什麼顏色?李宏昌表示,剛出生的寶寶第一天解出的大便,也就是所謂的「胎便」,顏色深墨,二至五天後逐漸轉淡,稱為「轉型便」;之後,大便的顏色轉為綠黃或金黃色。
喝母奶的寶寶,便便大多是金黃色或淡綠色;喝嬰兒配方奶者,便便則是黃色或墨綠色;如果便便又黏又稀,大部分是病菌性腸炎,如果加上血絲便,就是沙門氏菌腸炎的便便。

淡黃或灰白便要特別注意 如果寶寶大便的顏色出現淡黃或灰白色,媽媽就要特別注意,因為有可能是膽道閉鎖,李宏昌表示,膽道閉鎖是新生兒的先天性疾病,不及早治療,可能導致寶寶死亡,由於膽汁無法順利流出,會出現膽汁累積在肝臟造成肝硬化,同時會阻礙營養的吸收,食物中脂肪酸或是脂溶性維他命無法藉由膽汁讓身體吸收會對寶寶的生長發育造成嚴重問題,脂肪酸不被吸收,荷爾蒙無法分泌,脂溶性維生素不能吸收,會缺乏維生素A、D、E等。

兒童肝膽疾病基金會與衛生署國民健康保險局合作,從2002年起,利用嬰兒大便顏色識別卡進行新生兒大便顏色異常通報,兩年下來,各醫院寄回的大便卡約有六萬八千張,回收率約六成四,篩檢出的膽道閉鎖病童有六成是在出生60天內手術。

膽道閉鎖的原因不明,華人的發生率高於白種人,是兒童換肝的主要原因,不換肝,大部分的寶寶活不過二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寶寶才有存活的機會,如果能在出生60天內手術,根據日本統計,寶寶活到10歲的比率可以提高到七成以上。

紅便或黑便代表的意義 李宏昌進一步指出,如果大便的顏色是紅色,有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黑色大便則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便便顏色愈鮮紅表示出血的位置愈靠近肛門或大腸,如肛裂、大腸炎合併黏膜受傷或出血、大腸瘜肉等;較黑的便便可能是胃食道逆流引起的食道炎合併出血、消化性潰瘍、急性胃炎合併出血等。 要注意的是,吃豬血糕或服用鐵劑的人,便便也會呈黑色,流鼻血時,血液吞入腸胃道,也會出現黑便,要小心分辨。

便便狀況七級論 便便的黏稠與硬度是判斷寶寶腹瀉或便秘的主要依據。
李宏昌說,便便的黏稠與硬度可分為七級,分別是硬、軟、稠、糊、粘、稀、水。
糞便太稀或太水,通常是腸胃炎或消化吸收不良;至於便秘,目前有增加的趨勢,由於引起便秘的器官性疾病以「先天性巨腸症」最有名,所以媽媽帶便秘的寶寶來求診時,醫師常會主動要求做這方面的檢查,其實,便秘寶寶最常見的還是功能性的,也就是胃腸道蠕動過慢。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230&next=228&l=f&fid=30







******************************************************************************

2階段,嬰幼兒腹瀉飲食調整

What is腹瀉 

腹瀉其實就是一般人所謂拉肚子的情形,指的是一種症狀而非疾病,可以「腸胃炎」通稱之,至於腹瀉的定義,原則上是指排便次數增加與糞便內含水比例增高(通常外觀會較稀而軟),簡易來說,若小寶貝的排便次數增加或是味道與平時不同(惡臭),亦或出現水便或血便等症狀,即可判定小寶貝拉肚子了。
與原先型態作比較最準確
由於有些新手媽咪們對於嬰幼兒的排洩情形不甚了解,常會以自身的排便型態作為小寶貝們腹瀉的標準,導致時常緊張兮兮的認為小寶貝拉個沒完,而帶去醫院求診。但由於個體間的排便型態本身即具有一定程度的差異性,所以是否腹瀉的判定需和原先排便的狀況作比較才會較為準確,特別是對於嬰幼兒這個特殊族群來說,會因餵食的種類不同而導致排泄情形差異極大的狀況,如以兩個都是以母乳為主食的小寶貝們為例,在都沒有生病的狀態下,一個有可能一天排便多次,另一個則反過來一星期僅排便一次,這都屬於正常的範疇,而此極端的差異與個體腸胃道的吸收與消化功能有關,沒有所謂的好與壞,媽咪們無需過於在意,除非小寶貝出現與平日排便型態相當大的差異,在符合次數增多與排泄物外觀稀化的標準下,就可初步認定為腸胃炎。至於臨床上可依照病程的長短,將腹瀉的情況分為急性腹瀉與慢性腹瀉兩大類,一般以兩周做為劃分的標準,病程短於兩周稱之為急性腹瀉,超過兩周則為慢性腹瀉(多與腸胃吸收不良、器官解剖上的缺陷或過敏性發炎等有關)。
2類常見傳染性腸胃炎 
一般來說,會導致腹瀉的原因共可簡易的區分為功能性、解剖性與傳染性三類,功能性的腹瀉以飲食或藥物的影響為主,解剖性的則是指腸胃結構先天性的缺損,至於傳染性則是目前最普遍也最常見的嬰幼兒腹瀉原因,其中包含病毒性(如:輪狀病毒)、細菌性(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與寄生蟲(如:阿米巴原蟲)三種,以下將針對較常見的傳染性腹瀉類型作進一步的介紹。
病毒性腸胃炎
造成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主要可分為輪狀病毒(Rotavirus)、諾羅病毒(Norovirus)、腸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星狀病毒(Aastrovirus)和托羅病毒(Torovirus)等五大類,其中以輪狀病毒與諾羅病毒最為常見。
輪狀病毒:輪狀病毒(Rotavirus)是一種雙鏈核糖核酸病毒,可說是目前世界上造成嬰幼兒急性腸胃炎最主要的原因,幾乎所有5歲的嬰幼兒,都曾至少感染過至少一次,其中又以6~12個月大的年紀是最主要的好發年齡,媽咪們須特別留意。此外,輪狀病毒的症狀大約會從嘔吐開始做表現,約持續1~3天後就會進一步開始出現腹瀉的情形,而感染輪狀病毒的腸胃炎其最主要的腹瀉特色為糞便呈「水樣」,這是由於此種病毒會造成腸黏膜及酵素的損害,進而導致糞便較為濕潤或稀狀,但通常很少有黏液或血絲,且整個病程約僅持續5~7天左右。
諾羅病毒:諾羅病毒(Norovirus)一種單旋RNA,主要經由糞口的人與人接觸所感染,在病程方面,通常在感染諾羅病毒後的1~2天就會出現症狀(最快可能於接觸12小時後產生),發病會持續2~3天左右,主要症狀為急性嘔吐、腹瀉、發燒、肌肉痠痛和持續性的頭痛,而諾羅病毒與輪狀病毒的不同之處在於諾羅病毒幾乎可輕易侵犯所有的年齡層,又其
感染力十分強,患者就算在恢復後也仍舊有持續3天之久的傳染性,有些甚至會達2周,所以臨床上常會出現「齊家嘔吐腹瀉」的情形,媽咪們須特別留意。
腸腺病毒:總體來說,感染腸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會具有較長的潛伏期與病程,一般潛伏期約8~10天,病程則可長達2周。值得注意的是,一旦腺病毒感染腸胃道後,除可能會出現腹痛、嘔吐與發燒等症狀外,還可能導致有致死性的腸套疊,媽咪們不得不慎。  
細菌性腸胃炎
細菌型腸胃炎顧名思義,主要是細菌感染所造成,而造成此腸胃炎的細菌種類包含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赤痢桿菌及沙門氏菌……等,通常夏天較為常見。
沙門氏桿菌:沙門氏桿菌屬於一種革蘭氏陰性桿菌,一般由於在天氣潮濕酷熱時較容易繁殖,所以炎炎夏日是人類受到沙門氏桿菌侵襲的主要季節,患者會出現突然性的嘔吐、發燒、腹痛與腹瀉等症狀,且通常排泄物會帶有黏液與血絲,且十分腥臭。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沙門氏桿菌廣泛存在於如牛奶、蛋類與肉類製品或雞、鴨與鵝等家禽類中,在加上此菌的抗熱性極高(70℃需費時5分鐘才能將其撲滅、60℃需15~30分鐘),一旦食入未烹煮熟且受感染的食物便會有腹瀉的可能。雖腹瀉與否和個人免疫狀況與食入菌數有相當大的關聯性,但由於嬰幼兒抵抗力較弱,一旦感染幾乎肯定會產生腹瀉的後果,且容易引起較嚴重的臨床病徵。
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謂的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與沙門氏桿菌一樣屬於革蘭氏陰性桿菌的一種,在台灣的急性腸胃炎中,又以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食物中毒症狀最為典型。一般人在食入金黃色葡萄球菌後,腸道通常會在極短的時間,約1~8小時內產生腸毒素,進而引發腹瀉、噁心、腹痛與嘔吐的症狀(與感染沙門氏菌不同之處在於通常不會有發燒的情形),且病程大多會持續24小時左右。此外,由於金黃色葡萄球菌普遍存在於自然界中,常見如水、日常使用的器具器皿,甚至在人類的皮膚、黏膜或傷口上都有它們的蹤跡,所以,一旦衛生習慣不佳、食物烹煮不當或器皿清潔不周,都有可能引發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細菌性腸胃炎。
*更多新生兒腹瀉知識請見116期媽咪寶貝雜誌*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5938&prev=5982&next=5916&l=f&fid=28






****************************************************************

如果小孩便祕這麼辦.
不用藥的便秘解決方案

一、少量多餐,讓孩子的消化更好

孩子的胃容量小,加上精力旺盛,總是正餐吃不了多少,沒三個小時卻又餓了!因此,建議媽咪把每天孩子需要的營養,大約分成五次(三次正餐、兩次點心)來給予,比較符合孩子的成長需要。

此外,這樣分開給予的好處,不會讓孩子覺得正餐吃不完,而未到晚餐又餓了,便買外面的空卡零食(如:油炸點心、甜食、飲料等)來填肚子,吃下過多的熱量,卻營養不足!

二、利用點心時間為孩子補充纖維質

只要多花一點心思,慎選具營養價值的點心零食,孩子可以吃得健康又有活力!舉例來說,家中可以準備一點高纖點心,讓孩子餓的時候可以馬上吃,既能填肚子,而且孩子肚子餓的時候,對不同食物的接受度較高。

1. 嬰幼兒副食品—果泥、菜泥

若要為容易便秘的寶寶補充纖維質,果泥、菜泥會比果汁更好。如:蘋果、香蕉、梨子…等,都可以自己簡易製成果泥;菜泥則可以選擇菜葉(如:菠菜葉、地瓜葉、白菜…等)的部分,或根莖類蔬菜(如:山藥、地瓜、芋頭…等)煮軟之後,磨成泥給寶寶食用。

2. 滿一歲幼兒的好點心—優格、水果條、奶酪

寶寶滿一歲之後,飲食就沒什麼限制,可以跟大人吃同樣的食物了(但仍要以清淡、天然食材為主)。要為此時的寶寶準備點心,可以選擇優格(原味為佳)、水果條(以可切成條狀、亦拿的水果為佳,如芒果、蘋果、桃子等)、水果奶酪等,趁著孩子肚子餓的時候,給予這類點心,可以順便補充纖維質、水份,以及鈣質。

3. 大人小孩皆宜的點心—水果沙拉、燕麥粥、生菜三明治

將各類水果切成丁,要吃的時候盛盤淋上原味優格或優酪乳,就是一盤健康又美味的水果沙拉了。這道點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纖維質、水份、蛋白質、鈣質,讓全家人的身體做環保喔!

燕麥煮成粥之後,要吃時加點鮮奶、水果丁、葡萄乾等,不但能填飽肚子,又補充豐富的纖維質、鈣質,是消除便秘的好幫手。另外,中醫觀點認為,蜂蜜有潤腸作用,不妨用蜂蜜代替糖,加入甜品中,也是養生的好方法。

如果想吃得更豐富、更飽足,那麼用全麥麵包抹點美乃滋,加上起司、生菜、火腿,就是一份很棒的午茶餐了。

三、多運動、多做腹部按摩,幫助腸子蠕動

可鼓勵孩子運動,多做些腹肌的運動,如:扭腰、後彎、仰臥起坐等,有助於幫助腸子蠕動,讓排便更順暢。

另外,也可藉由親子按摩,幫助孩子腸蠕動。睡前順時鐘環狀輕按孩童肚臍周圍,不但加速腸蠕動,也有助入眠。但按摩孩童的力道不能太大,以成人食指按壓的力道最剛好。


四、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根據研究,孩童便秘的原因當中,有時是忘了上廁所,導致糞體持續在大腸中被吸收水份,越不上就越難解、孩子更不願意上廁所,造成惡性循環。

由於3~7歲孩童腹部及骨盆腔肌肉正在發育,排便反射機能不成熟,不知有便意就該上洗手間,經常需要提醒,因此孩童的固定排便習慣,有賴媽咪、爸比來養成。

可以選擇早餐飯後一小時,教孩子定時蹲馬桶,剛開始大不出來沒有關係,只要固定去蹲,每次10分鐘以上,讓孩子培養便意,如廁前先給孩子喝溫開水,可以幫助腸子蠕動。

叮嚀
根據最新的研究,口腔衛生也是造成孩童便秘的原因之一。因為孩子的牙齒若不健康,容易造成挑食與食慾不振,咀嚼不足,就影響了正常的排便能力。因此,培養孩子正確的口腔衛生習慣,並且搭配健康的飲食,平常多喝水、多運動,一定能夠告別便秘體質,當個健康寶寶!
參考資料 BabyDJ媽咪報報
資料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5070401462








*************************************************************
小朋友即使天天「嗯嗯」,也不見得沒有便秘問題。
便秘必須要看清楚便便的性質,若是硬便,即使天天排便也算不正常。醫師建議家長,除了訓練幼兒每天固定在一個時間練習「嗯嗯」,並且從小幫孩子記錄「寶寶便便日記」。
 
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林隆煌說,所謂便秘,指的是便便的性質。若是硬便,即使天天排便,也是不正常,軟便則是兩天排一次也算正常。而一般來說,便秘是指三天以上不排便,就一定要處理,這時可以利用軟便劑、塞劑、浣腸劑,但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長期仍要解決多喝水、不偏食的飲食習慣。
 
腸道保健諮詢中心藥師江郁玟指出,一般小兒科門診中,約有百分之五的小朋友是因為便秘。便秘的症狀除了不嗯嗯,還會出現腹絞痛、食慾不振、肛裂疼痛,同時肛門括約肌鬆弛,而出遺屎、遺尿。
 
江郁玟指出,若是兒童便秘出現惡性循環時,不僅從憋便、肛裂,甚至於當大便滲漏出來時,還容易引起泌尿道感染,小朋友也會因此沒有自信心,不敢去上學等。
 
江郁玟建議,避免便秘的方法,多喝水是不二法門,另外,均衡飲食、作息正常多運動、定時蹲廁不憋便,母親也要養成記錄「寶寶便便日記」。若是小朋友每天有吃青菜、肉類、麵飯類及有去嗯嗯時,就記綠下來。長期下來,不僅可以養成兒童認識食物的特性,也清楚了解小朋友的排便習慣。
 
林隆煌指出,正常的寶寶每天會解便一次,他建議家長,除了訓練幼兒每天固定在一個時間練習「嗯嗯」,也要從小就記錄「寶寶便便日記」,瞭解孩子一周排便次數與便便是否太硬,適時補充蔬菜及水果等高纖維食品,以維持正常的排便習慣。


資料來源: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
嬰兒的便性
一、正常的排便情況 ☆母乳
  1.排便次數:月齡小的寶寶次數會較多,到週歲時平均一天一次。
  2.排便顏色:以淡黃色為主,有時亦有黃綠色、綠色,有時會摻雜白
         色顆粒
  3.排便軟硬度:較稀、軟

 ☆註:一、排便次數:
                          哺育糖水或糖分多的食物,次數亦會增加。若食
      物攝取量不夠,亦可能2~3天才排便一次。
    二、排便顏色:
      1.綠便:A.消化時,膽汁分泌排出會呈綠便。
           B.鐵質吸收已足夠,多餘的排出亦會使大便呈墨綠
            色,此為正常現象。
      2.白色顆粒便乳:水中脂肪與鈣結合而成的白色顆粒,多見
        於月齡小的寶寶,這是正常現象(以上現象,寶寶六個月
        後會自然消失)

二、不正常的排便情況 ☆便祕
  A定義:1.大便次數少於每週三次或三天以上排不出便,即使排出,
        大便很硬,排便困難,有時肛門會流血。
      2.若是2~3天才解一次,可是大便軟軟的,就不算便祕。

  B原因:1.沖奶時濃度不對太濃、水分太少不易排出。
      2.太淡,和喝的量太少時的情況一樣,消化吸收後的殘渣太
        少造成便祕。

  C處理方法:1.多補充水份,二個月以上的寶寶,可多喝蔬菜汁或鮮
          果汁。
        2.可餵完奶2~3小時後,可輕輕按摩寶寶腹部,幫助
          腸胃蠕動利於排便。
        3.便祕,持續3~4天以上才灌腸。

 ☆腹瀉
  A定義:1.一天10次以上的大便,且呈水狀或黏液狀。
      2.味道很臭。
      3.有時摻雜血絲。
      4.寶寶會發燒,哭鬧或嘔吐。

  B原因:1.沖奶時濃度過濃。
      2.沖奶時奶瓶消毒不完全。
      3.病毒感染,如輪狀病毒或感冒。
      4.副食品一次給太多種。
      5.對奶粉中乳糖消化有障礙。

  C處理方法:1.奶嘴與奶瓶要消毒完全,泡好的牛奶不可放置超過一
          小時。
        2.若水狀腹瀉太嚴重或摻雜血絲,需馬上就醫。
        3.副食品先暫時停餵等好轉後,再慢慢添加,一次以一
          種為主。
        4.補充水分。

三、 吐奶與溢奶的對策
 ☆溢奶
  A定義:1.寶寶的胃容量小,若一次喝下太多的奶量,或大哭完馬上
        餵奶,常會自嘴角溢出奶汁,稱為溢奶。
      2.寶寶在吐出奶汁後仍是精神奕奕,且體重仍然正常增加。
        此時的吐奶屬正常生理現象。

  B原因:1.寶寶的胃容量小,不易積存食物,且賁門(食道連接胃的
        部分)不易緊閉,若喝下太多奶量,容易溢出。
      2.喝奶時空氣吸入太多,打嗝時會連帶奶液一起吐出來。

  C處理:
      1.避免在寶寶大哭或劇列運動後餵食牛奶。
      2.溢奶時,要將寶寶的臉朝向側面,防止奶液進入氣管。
      3.餵奶完要抱起輕拍背部幫助寶寶打嗝。
      4.注意奶嘴的孔是否太大,調整為10~15分鐘內喝完
        的速度較恰當。

 ☆吐奶
  A定義:1.吃下的不多,吐出的很多,且有酸臭味或混有黃色膽汁。
      2.吐出時像噴泉一樣噴出,且寶寶氣色不佳,體重不會增
        加,有時伴隨有水狀便。

  B原因:有可能是胃腸方面疾病,需及早就診,以防脫水。

  C處理:就醫診治,並補充水份,防止營養不良及脫水。








*****************************************************************************

導致幼兒便秘的原因

實踐大學食品營養系兼 任 教授  黃乃芸博士/ 林口長庚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陳建彰
一般便秘是指大便變硬不易解出,ㄣㄣ時間拖得很長,或是排便後仍然覺得肚子脹,沒有辦法排得很乾淨,所以即使天天排便,只要是排便困難都算是便秘,反而是二、三天解一次,但排便順暢,不算是便秘。
因此小朋友1-2天沒有ㄣㄣ,家長們也不必過度緊張,除非超過4天沒有排便,才需要注意是否有便秘的問題。
導致幼兒便秘的原因,可大致分為下列幾種:

器質性問題:
先天性巨結腸等潛在問題
嬰兒出生的頭一天是否有順利解出胎便
如果解出胎便的時間過度延遲
或伴隨厲害的腹脹
則要懷疑有可能是巨結腸症

飲食不當:
寶寶吃的食物偏重高蛋白
而缺乏碳水化合物
水分攝取不夠
低殘渣的食物或飲食量太少
都可能造成便秘

功能性問題:
爸爸媽媽如果容易便秘     寶寶也會有遺傳便秘的傾向

心理因素:
有些家長對小朋友的排便習慣
太過強調   造成孩子的反抗心理
或是幼兒本身對廁所或上廁所這件事排斥   都有可能造成孩子便秘

訓練不良:
有的孩子因為貪玩   沒有在有便意的時候解大便  就會使得大便變硬
造成肛裂的情形  這時寶寶會因為怕痛而忍住大便   使得大便更乾硬 
如此惡性循環   便秘的情形更加重

感染疾病或發燒:
較常見的有神經肌肉疾病   甲狀腺機能減退   幽門狹窄   先天性巨腸症   脫水  腹肌異常  腦性麻痺...
 都可能造成便秘

處理重點:
**六個月以下的嬰兒如果有時間延長的情況
必須確保他們飲用足夠的水分
因為他們身體中約75%以上為水分
較成人多   水分不足會影響小寶寶正常排便
如果不能確定幼兒的喝水量
可以準備一個寶寶專用水壺   紀錄一天的飲水量
有些小孩不肯喝白開水
雖然可以用果汁代替
但不宜使用原汁  最好稀釋一倍以上  並含渣
以提高水分與纖維含量

 **嬰兒有輕微的便秘現象
可以在飲食中增加糖量
譬如將麥芽糖加於少量煮沸牛奶中
一歲以下嬰兒     可以給予蔬菜汁和水果汁
一歲以上的寶寶  可以讓他吃香蕉、木瓜、蕃茄、奇異果、火龍果、柚子等
此外果凍、布丁、優格也都有助於緩解便秘

 **如果寶寶便秘不是疾病所引起
盡量讓寶寶少吃容易產生硬便之食物
如芭樂或蘋果
建議父母用黑棗汁或黑棗
來幫助嬰兒解決便秘

 **食用配方奶粉的嬰兒
如果5~7天以上才解一次大便
且解出的是硬便
可以考慮其他蛋白質含量較低的奶粉
因為食物的各種成分中
糖類吃多了  便便會比較軟
而如果多吃蛋白質或脂肪   則便便會較硬

 **家中最好準備一些高纖維的食物
如全榖類的麥片、蔬菜(高麗菜、波菜、小白菜等)
水果(蘋果、橘子、香蕉、草莓等)
豆類(紅豆、花豆、綠豆等)
這些食物纖維會使糞便中的水分增多
促進腸道蠕動

 **避免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攝取(肉類、奶油、油炸物、冰品)
因為這些食物   在胃部排空的速度較慢   無法促進腸道蠕動
較容易產生便秘    應避免攝取
另外    巧克力、蛋、起司,也要暫時管制    這些食物都容易使便秘惡化

**如果寶寶排斥吃蔬菜
可以將白蘿蔔、紅蘿蔔、小魚剁細     煮成什錦粥   這些材料都有軟便的作用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2182&prev=2184&next=1891&l=f&fid=30







************************************************************************

不同餵養方式下 寶寶的便便

大便 0-1歲
  孩子出生後24小時,將會排出粘稠、黑色的物質,稱作胎糞。胎糞為胎兒在子宮中的腸內容物,必須在開始正常的消化之前排除體外。以後孩子排便漸漸形成了規律,糞便也變得硬了一些。只要嬰兒健康、幸福、增重,就沒有必要注意孩子的大便,不必為孩子的大便過份擔心。不同的孩子,每日大便次數也不相同,但隨著孩子的發育,大便的次數會越來越少。開始時,孩子每天的大便次數為3 4次,過幾周後,大便的次數可能會減少到每兩天一次,這都是正常現象。另外,以下現象也屬正常情況:稀薄、不均勻的糞便; 綠色的糞便;吃過就有大便;有時每天大便次數達6次。
  吃母乳的嬰兒的大便
  孩子出生後,會排出顏色為綠-黑色、光滑、粘稠的胎糞。以後嬰兒將會排出淡黃色的糞便,為正常哺母乳時的糞便。孩子每人的排便次數並不重要,次數有多有少,多的每天幾次,少的每幾天一次。嬰兒的糞便一般為糊狀或是比冰淇淋粘稠一些,沒有氣味。吃母乳的孩子很少便秘,孩子幾乎能吸收所有的東西,廢物很少,這也說明為什麼孩子有時三天才排出一次糞便。請記住你所吃食物很大程度地影響著嬰兒,辛辣的食品會引起孩子消化不良。
  吃牛奶嬰兒的糞便
  在孩子消化功能穩定下來以後,吃配方牛奶的孩子排便的次數比較多,糞便質地較吃母乳孩子的糞便硬、發黃、有異味。
  有時你會發現孩子的糞便柔軟,像軟皮雞蛋 樣,但是正常孩子的糞便應該是硬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多給孩子飲水:即在平常的配方牛奶中多加一些水。在孩子餵奶中間,也可以給孩子多喝一些涼開水。在孩子達到幾個月後,可以在飲水中加一些乾梅汁或濾過的水果汁,預防糞便乾燥。
  孩子吃的牛奶中不一定非要加糖,如果加糖,或者牛奶中含有較高的糖分,孩子的糞便一定會疏鬆、變綠或呈凝乳狀。這時你應該停止在奶中加糖,如果長期不見好轉,請與醫生聯繫。
  大便的變化
  只要孩子正常,就不必關心孩子的糞便有無變化。顏色的深淺變化並沒有什麼嚴重的問題;質地略幹略稀也並不說明孩子有什麼毛病。如果不放心,請向醫生、社區護士或者醫生諮詢,他們一定非常願意為你服務。糞便偶爾變稀,不能說明孩子有什麼異常或是有什麼感染,但是如果糞便水樣,伴有突然的顏色變化、氣味的變化和排便次數增加,一定要與醫生聯繫,特別是在懷疑孩子有病的情況下。總的說來,排便次數和顏色的變化不能表示出什麼問題,但是氣味和糞便中的含水量則可能會說明很多的問題。
  隨著孩子的生長,孩子吃了不同的食物,例如某種水果或者蔬菜都會引起糞便的變化。如果孩子吃到某種食物後,大便變稀,就要在幾天之內不給孩子吃這種食物,過一段時間後再給孩子加少量的這種食物。
  請注意,甜菜根會使糞便的顏色發生變化,而且糞便接觸空氣後會變成褐色或綠色。
  糞便中出現血絲是不正常的現象,原因可能不嚴重,例如肛門周圍的血管破裂,但還應該去看醫生。糞便中出現大量的血液、膿液、粘液,說明可能有腸道感染,需要及時與醫生聯繫。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228&prev=230&next=227&l=f&fid=30








*********************************************************************************

幼兒經常便秘吃那些食物好

孩子便秘是父母親很焦急的事情。便秘的主要表現是大便干燥,有時呈羊糞球狀,落到地上叮當響;有的是排便困難,時有肛門被撐破情況。
糾正便秘,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
每日多給孩子飲水,每頓飯都要吃蔬菜,每日吃水果。 
?
多讓孩子運動,以促進腸蠕動,有利于大便排出。 
?
每日按時讓孩子大便,以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
這些方面全做到了,卻仍然不能解決便秘問題,
不妨可作兩種粥,讓孩子食用,看其效果如何。 
香蕉冰糖粥:取香蕉3條約300克,糯米100克,冰糖100克。將糯米淘洗凈,香蕉去皮,切段,兩者加適量水煮成稀粥,再加入冰糖化開,讓孩子經常食用,可起到潤便,補虛的作用。 
紅薯粥:取紅薯500克,大米200克,少量白糖。將紅薯洗凈切塊,與大米一起置鍋內,加適量水煮成稠狀爛粥,加入白糖,早晚讓小兒溫熱食用,因為冷后再吃易引起胃部泛酸。常吃可起到健脾益胃、通大便的作用。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5461&prev=5585&next=5460&l=f&fid=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