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月30日 星期三

聰明面對惱人的異位性皮膚炎

嬰兒與母親 1月號 NO.435
採訪撰文/章菱
諮詢/新光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昌霖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可愛寶寶/洪楚晏、廖帟翔
若小朋友或大人的手上、臉上皮膚看起來乾乾的,也會常覺得癢癢的,忍不住用手抓,不僅會破皮,有時候還會分泌些液體,且整片皮膚都紅通通的,那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正在擾人。


小兒過敏防治
異位性皮膚炎是容易發生在嬰兒、兒童及青少年時期常見的慢性皮膚病。一部份的人可延續至成年後。根據統計,異位性皮膚炎在台灣的孩童盛行率約為9.6%,成人約為4%。幾乎每10個小朋友,就有1個患有惱人的異位性皮膚炎。
如果症狀嚴重,異位性皮膚炎病患會因皮膚極癢,而全天不停的搔抓,甚至把皮膚抓得面目全非,生活品質也會受到影響,不僅白天的上班、上課,甚至晚上的睡眠狀況,都會產生極大的困擾。
症狀表現與影響成因
新光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昌霖表示,異位性皮膚炎典型的表現,在孩童時期是皮膚出現乾燥、脫屑、搔癢、急性濕疹變化包括紅、腫、滲液、慢性濕疹變化包括皮膚增厚、苔癬化、色素沈著等症狀。異位性皮膚炎在嬰兒與成人好發的位置不大相同。嬰兒時期的皮膚疹子容易長在臉部、四肢外側包括手肘、膝蓋的地方;長大以後的成人則容易長在四肢內側包括肘窩、膝蓋窩的地方。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遺傳相關的過敏性疾病,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患也容易同時患有氣喘或過敏性鼻炎的症狀。許多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家族成員也有氣喘、過敏性鼻炎或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如果父母親有異位性皮膚炎,小孩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機會也很高。
蔡昌霖醫師指出,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因為基因表現的關係,導致表皮比一般人更乾燥,處於非常敏感的狀態,同時體質也較容易對食物、吸入性物質或接觸性物質產生過敏,進而刺激體內的免疫球蛋白IgE上升。
異位性皮膚炎通常屬於慢性、易反覆發作的病程。外在環境的刺激如水汗、皮膚摩擦、氣候等,也是影響異位性皮膚炎發病與惡化的重要因素。天氣熱時,高溫與身體的汗水會刺激皮膚,使皮膚發癢。天氣冷時,過於乾燥的低溫環境也會使皮膚容易發癢難耐。
治療及懷孕的給藥重點
有異位性皮膚炎的懷孕婦女大多在懷孕前就出現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了。「在懷孕期間,有些準媽媽的異位性皮膚炎會好轉,但也有些患者會惡化,並無一定。」蔡昌霖醫師說,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懷孕的準媽媽有異位性皮膚炎會直接影響胎兒,不過,懷孕的媽咪因為有異位性皮膚炎,會造成睡眠、作息的困擾,也會使心理層面受到影響,或多或少都會間接影響胎兒。
一般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方式,可分成「非藥物」與「藥物」這兩個部分。在「非藥物」方面,包括避免會讓異位性皮膚炎惡化的刺激物如塵蟎、花粉、食物)、悶熱的環境衣物、過度的清潔皮膚、過度流汗、此外,可多以冷敷的方式來止癢,也會對防止病症惡化有相當的幫助。
在「藥物」方面,會給予的藥物包括能止癢劑、抗組織胺,或皮膚局部外用的類固醇藥膏,這些主要都是用來可以止癢及減少皮膚發炎。蔡昌霖醫師強調,已經懷孕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治療方向跟一般患者雖大同小異,不過顧及胎兒安全關係,用藥上會偏向溫和、保守,醫生會給予可控制病情的最低劑量、最低強度的藥物為原則。
對異位性皮膚炎病情嚴重的小朋友,則必須給予類固醇的藥膏治療。只要孩子身上有開始搔癢的部位,就必須使用藥物,不要等到抓爛了才使用,可能為時已晚。有些人會擔心類固醇藥膏有副作用,其實只要根據醫囑,且不濫用類固醇藥物,大部分的病患的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都能獲得良好的控制及治癒。等到病情穩定之後,則可視情況改換效果較溫和的非類固醇藥膏,以穩定病情。
改善依循趨吉避凶原則
既然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就無法以人為的方式預防,但是若能用心改善生活,並請配合藥物治療,亦能使病症得到改善及控制,降低生活的困擾。蔡昌霖醫師建議,患者只要遵循「趨吉避凶」的原則,就可以減輕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及困擾:
一、避凶:避免會讓病情惡化的情形,有如下幾個方向:
1.減少身體受到熱及汗水的刺激。
如不要讓室內的溫度太高或長時間呆在高溫的環境,致使流汗過度,或避免做會過度流汗的運動。即使有流汗,之後也要趕快擦乾身上的汗水。
2.防止讓皮膚變得乾燥。
如洗澡不要用太燙的熱水,反而會對皮膚造成過度的刺激。沐浴時,盡量不要使用肥皂,以免洗去油脂保護層,讓皮膚乾燥。低溫、低濕的環境也要遠離,防止皮膚水分流失太快而發癢。
3.避免接觸過敏原。
如家中要盡量減少使用會引起過敏的佈置,如布窗簾、毛毯、毛製品或放置毛玩偶等,也不要常穿羊毛衣,平日衣著盡量以棉質的成分較好,樣式盡量選擇寬鬆,不要包得太緊或太貼身。保持室內環境的清潔與通風。避免使用香水、精油等環境芳香劑。洗滌衣物後,要注意將衣物上的清潔劑徹底的清洗乾淨
4.避免傷口的惡化。
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要減少搔抓皮膚的機率,以免使發炎症狀更加嚴重,或因為手指不潔而使傷口感染細菌。
二、趨吉:盡量作能改善病情的事,有如下幾個方向:
1.保持皮膚的濕度及水分。
如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可以每日數次勤擦保濕乳液,以修復表皮。乳液盡量選用無香料、無化學成分等刺激性較低的產品。如果已經有異位性皮膚炎且正在接受類固醇藥膏治療的患者者,平日在保養時,可以先擦類固醇,再擦保濕乳液。
2.做對皮膚有益的事。
患者的皮膚發癢時,可以盡量用冷敷的方式止癢,讓患部暫時感到舒緩。在注意生活用品及細節的同時,也一定要依照醫矚使用口服與外用藥物,一起配合治療,最好不要擅自停藥,或到藥房自行購買其他成藥來代替醫師的處方。
降低發病的機率做得到
異位性皮膚炎在孩童時發病後,隨著年紀增長,有許多病人發病的強度會慢慢降低,最後終至不再發病;但也有病患持續發病至成人甚至中老年,變成必須相伴一生的纏人疾病。
蔡昌霖醫師坦言,目前並沒有一套可以適用於所有異位性皮膚炎病患的治療方式,且可保證讓所有病患都不再發病,只要患者能夠到醫院接受治療,使病情得到控制並穩定下來,同時遵循上述所提之「趨吉避凶」的方式,那麼病情影響生活的程度就可以減到最低,未來不再發病的機會也將會大幅的提高。
蔡昌霖
學歷:東吳法研所在職專班
長庚大學醫學系
經歷: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會員
美國UCSF皮膚科乾癬中心進修
美國邁阿密美容中心進修
台大醫院皮膚部臨床研究醫師
現任:新光醫院皮膚科醫師
* 資料來源:【嬰兒與母親20131月號。http://www.mababy.com/
資料來源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ABEC6C61750E75C2






*******************************************************************************

寶寶穿衣有訣竅 皮膚癢癢不會來

嬰兒與母親 12月號 NO.434
採訪撰文/張晴宜
諮詢/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 陳慧如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02-8773-5501)
模特兒/可愛寶寶張敦皓



在季節交替、忽冷忽熱時節,或是到了寒流來襲的冬天,許多家長都會為寶寶多穿一點,深怕寶寶感冒了!不過,穿太多又沒有注意透氣,容易導致寶寶的皮膚過敏,出現紅疹、搔癢或細菌感染等症狀。穿太少怕寶寶感冒,穿太多寶寶的皮膚容易過敏,到底該怎麼為寶寶穿衣呢?為寶寶添加衣物的正確時機為何?由本文來告訴您只要把握幾個穿衣原則,往後便不用再為寶寶的穿衣問題傷透腦筋了!



寶寶皮膚出狀況主因~穿太多
寶寶身體的體溫調節能力尚未成熟,無法維持在恆溫狀態,體溫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而有時高時低的情形。舉例來說,寶寶所處的環境過於悶熱,或是溫度太低,都有可能讓寶寶中暑或感冒。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陳慧如表示,最常見的狀況是寶寶穿太多,造成身體不適(持續哭鬧)或皮膚表面出現疹子。在秋冬季節交替之際或是到了冬天(寒流來襲)時,家長往往會擔心寶寶著涼,而讓寶寶穿上一層又一層的衣物。尚不會說話的寶寶可能會用哭來表達他的不適感,或是剛開始學說話的寶寶不太會用言語說清楚自己的感受,往往造成寶寶的身上長了一堆痱子或凸起的紅疹。那麼,照顧者如何替寶寶穿戴衣物呢?只要掌握以下幾個原則,便可讓寶寶安然度過寒冷的冬天,皮膚也比較不會出狀況喔!
寶寶穿衣原則
*天氣較冷的時候,寶寶衣物的穿著件數比大人多一件(薄長袖)即可(每個寶寶的身體狀況不盡相同,還是要依照個體狀況去評估)。
*寶寶的四肢末梢摸起來濕濕涼涼屬正常現象,是散熱的表現,不代表是他覺得冷或著涼了。
*不要讓寶寶穿太多厚重衣物,容易導致他不方便活動或是太過悶熱、長痱子或疹子。
*外出時隨身幫寶寶攜帶一件外套,若覺冷了可穿上。
*無論到哪都幫寶寶帶一套替換衣物,萬一寶寶玩到流汗可馬上更換。
*準備替寶寶穿脫衣物時,要先考量環境溫度及寶寶的狀況。
*到了換季時節或變冷時,衣物不要為寶寶添加太快,以避免之後穿的件數愈來愈多。
注意事項
寶寶的體溫是一種訊息,可透過體溫瞭解寶寶的身體狀況。由於寶寶的溫度感受能力相當敏感,對寶寶來說最適宜的環境溫度是2528℃。讓寶寶處於溫差變化小的環境中是較為適合的。
小寶寶脖子短、皺褶多,流汗後的汗漬容易堆積在皮膚中,引發黴菌或接觸性濕疹,照顧者要特別注意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寶寶身體太悶熱有可能會在脖子、胸膛和背部等處長疹子或痱子。若出現一大片紅色的熱疹,屬於皮膚的輕度發炎症狀,可能過一會兒就退了。假如是一顆顆凸起的痱子,表示皮膚的發炎情形較為嚴重。由於部分長疹子的部位可能會有其他問題,程度嚴重的寶寶最好要讓醫師評估、檢查看是什麼問題。
長疹子的部位有可能會出現紅腫、脫屑或有小水泡,被搔抓後可能會變厚、結痂。倘若將它抓破,還可能有感染情形。因此,必須要好好照料並重視寶寶的皮膚問題。
異位性皮膚炎寶寶穿著重點
在臺灣的06歲嬰幼兒中,約10%有異位性皮膚炎。皮膚呈乾燥狀態,且搔癢難耐,疹子好發於四肢關節處,嚴重甚至會有水泡、滲液現象,會持續好幾年反覆發作。異位性皮膚炎寶寶的皮膚相當敏感、脆弱,對汗水的刺激、不恰當的衣物、氣候變化等有可能會讓病症更加嚴重。針對這種寶寶的衣物穿著更要注意,儘量避免讓他們穿著羊毛或化學纖維類的衣物,且要注意不能穿過多衣物,降低對皮膚的刺激。還有,洗澡的水溫也要注意不能過高,洗完澡可用乳液或凡士林滋潤肌膚。
寶寶衣物挑選重點
尺寸
嬰幼兒的成長速度相當快,許多家長也許會發現,明明才剛買沒多久的衣服,怎麼穿過幾次後穿不下了。陳慧如醫師表示,購買寶寶的衣物時,可大約替寶寶預留半年的成長空間,替寶寶買稍大一些的尺寸,這樣便不用太擔心寶寶成長過快,衣服很快就不能穿的問題。不過,由於會開始爬行、走路的寶寶活動力旺盛,要注意挑選衣物的尺寸也不能過大,反而絆手絆腳,不僅影響到寶寶活動時的方便度,也提高了危險的發生機率。
材質
寶寶穿的衣物要以舒適、吸汗為重點,材質以純棉的衣物為最佳尤其是寶寶穿在最內層的貼身衣物,必須要透氣、柔軟舒適、吸汗,並儘量不要挑選太厚重的質料或毛料。
設計
寶寶所穿著的衣物在設計上儘量挑選簡單、簡潔的款式就好,不要有小珠珠、別針、項鍊等複雜的設計,萬一這些小零件脫落可能會被寶寶誤食,或讓寶寶受傷。另外,有扣子設計的衣物要注意,檢查扣子是否輕易就可被拔掉,避免寶寶一拔起就往口中塞。
寶寶穿衣Q&
何時該為寶寶添加衣物?         
陳慧如醫師說明,正確方式是以寶寶軀幹的溫度去評估,以決定是否要替他多加一件衣或減一件衣。比方說用手觸摸寶寶的背部,假如寶寶過於悶熱,摸起來的溫度會覺得寶寶體溫很高,也許會有少許汗水,這時即表示該為寶寶脫掉一件衣服了。相反地,當覺寶寶體溫冰冰涼涼,臉色不太好,代表寶寶需要多加一件衣物。照顧者有無仔細觀察寶寶的表現也很重要,才能及時發現寶寶的問題,要是生病或有其他狀況可馬上解決。
寶寶很討厭換衣服,每每替他換衣就哭。有什麼辦法可縮短穿衣時間?
陳慧如醫師建議家長可先把寶寶欲穿的衣物全部都先準備齊全。假如是長袖的上衣,可先將袖子捲好,再替寶寶穿上就會比較快。若正值於寒冷的冬天,必須穿一件以上,建議可先將所有衣物一起疊好,接著一口氣讓寶寶穿上。如此可節省一件一件穿衣的時間,寶寶也不用每次穿衣服時都哭得慘兮兮。
寶寶流汗了必須要馬上更換衣物?
照顧者若發現寶寶的衣物全濕透了,當然要馬上替他更換乾淨衣物。不過,假如只有局部性出汗,可替寶寶用紗布巾擦拭汗水,讓肌膚維持在乾燥狀態即可,不用每一次都要大費周章地換衣服。
結論
很多照顧者都認為嬰幼兒的抵抗力弱,萬一著涼容易感冒或罹患其他疾病,便給寶寶穿過多的衣物,造成寶寶身體過於悶熱,長出痱子或疹子。其實,替寶寶穿衣重點在於適當就好,頂多比大人多一件薄長袖即可,過多或太少都不恰當,也會容易讓寶寶生病。照顧者不必過度擔心寶寶身體脆弱容易被病毒侵襲,只要依照季節給予適宜穿著,就不用煩惱寶寶的身體會出狀況了喔!
陳慧如
學歷: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士
經歷:
羅東聖母醫院小兒科主任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神經科兼任主治醫師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神經科總醫師
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會員及專科醫師
現任:
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
* 資料來源:【嬰兒與母親】2012年12月號。http://www.mababy.com/
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4BEAC0EB5FA93DA6






*******************************************************************************

這樣做,BABY冬天肌膚不NG

媽咪寶貝 12月號 NO.150
採訪撰文/魏婕綝
諮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吳幸霖、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王怜人
模特兒/可愛寶貝楊比比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02-87735501)
嚴冬逼近的時節,爸比媽咪在照顧寶寶時也有更多細節要留意!在寒冷的氣候,嬰幼兒的健康容易出現哪些狀況?如何預防與避免?一起參考專科醫師提供的照護重點,讓孩子平安健康的度過冬天!



預防+照護一次解析
冬天的腳步悄然接近,許多嬰幼兒疾病或小問題容易在這時發生,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王怜人表示:「像最近的天氣比較陰溼,雖然氣溫沒有降很多,可是很多家長因為天氣陰涼就幫寶寶加穿衣服,造成寶寶太熱流汗而引發熱疹或溼疹門診案例。」
冷熱變化大,寶寶適應不良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吳幸霖亦補充:「溼疹是嬰幼兒在冬季常出現的症狀。」主要是父母幫他加穿衣服禦寒時,沒留意到他的體溫已經太熱、甚至流汗,當皮膚經過汗水刺激後造成溼疹;除此,冬天的皮膚較乾燥,要特別注重保溼。另外,冬天常見的疾病還有腸胃炎。吳醫師最近門診時發現好幾病例因腸胃炎不適而就診,甚至還有1、2個月大的寶寶患有腸胃炎,引發原因可能是家人患有腸胃炎,加上衛生清潔沒做好而間接傳染給寶寶。
除此,當冷熱溫度變化太大,孩子因為適應不良容易出現鼻塞、打噴嚏、流鼻水等類似過敏症狀。吳醫師舉例,像幫孩子洗澡時在浴室有使用暖氣,可是回到房間由於溫度太低,孩子就容易出現溫度適應不良,出現鼻塞、流鼻水等症狀。他也進一步解釋,原則上造成鼻塞的原因如下:病毒感染、冷熱變化大、或是對於塵蟎過敏造成。所以家長不妨觀察寶寶的鼻塞是何種原因,再調整居家溫度或帶孩子就醫。
寶寶冬季肌膚常見問題
皮膚薄+保水度不成熟引起
人體的皮膚構造分為表皮、真皮、皮下組織,而表皮的最外層是角質層,主要有兩個功能:1保護作用,預防外界微生物入侵體內;2維持水分。可是嬰幼兒的這兩個功能還未成熟,水分容易蒸散而造成皮膚乾燥,特別是剛出生到10歲左右的孩子,是一生中肌膚最乾燥的時期,再加上嬰幼兒的皮膚厚度是成人的1/2~1/3(成人的肌膚厚度約為2~3mm),因此整個結構較為脆弱,導致容易隨溫度改變而乾燥或受傷。
兩位醫師亦列出嬰幼兒在冬季常見到的皮膚困擾,並說明緩解、預防方法。
1溼疹
異位性皮膚炎是長期性、反覆發作導致。
引起溼疹的原因比較廣泛,可能是接觸到不潔物品,例如寶寶睡在大人睡過的枕頭上,不小心碰到不潔淨的枕頭上即可能會引起溼疹,甚至刺激性的化學物品像洗衣精,也會引發接觸性皮膚炎。原則上,如果起紅疹是因為接觸性造成,盡可能避免碰觸會令肌膚過敏的東西。
2異位性皮膚炎
分為過敏性與非過敏性
至於異位性皮膚炎則屬於過敏體質的皮膚炎,吳幸霖醫師指出:「引發原因通常與飲食有關,可能食用了會令皮膚過敏的食物,像是蝦子,經過一段時間刺激而產生異位性皮膚炎。」因此,在替4~6個月的寶寶添加副食品,蝦子、螃蟹等海鮮類食物建議避免,以免幼兒食用這些食物出現過敏症狀。
長期性、反覆發作
由於異位性皮膚炎是長期性、反覆發作導致,如果一直給孩子過敏原的刺激,不僅會延長恢復時間,同時引起更多的過敏部位,也讓寶寶的皮膚表皮變乾、摸起來粗糙,因此要很注重保溼。吳醫師說明,如果異位性皮膚炎照顧不好,孩子會因為皮膚乾癢而一直抓,造成肌膚變得更敏感,導致破皮、流膿、流血,嚴重還可能引起細菌感染。
如何判斷異位性皮膚炎?吳醫師表示:「若年齡兩個月以上的寶寶皮膚反覆發癢且有過敏家族病史,即要考慮是異位性皮膚炎。」至於異位性皮膚炎的好發部位多在臉頰及四肢。
王怜人醫師也進一步說明:「異位性皮膚炎分為過敏性與非過敏性。」即使寶寶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由於他們的皮膚表皮還未完全成熟,若能妥善照護與保溼,亦有機會恢復健康膚質。
改善方法
(1)減少引發過敏的刺激物
有時反覆發作的溼疹因為孩子感到癢而一直抓,造成破皮、甚至產生傷口,即可能引起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亦造成治療的複雜度增加,有時需要使用抗生素。因此,對於異位性皮膚炎的孩子,首先將異位性皮膚炎控制好,盡可能降低環境過敏原或食物過敏原,同時做好保溼。情況嚴重則需服用抗組織胺的藥物,短期可塗抹含類固醇的藥膏,以免控制不當造成細菌感染。另外,汗水也是一種刺激物,會讓孩子的皮膚產生溼疹,導致異位性皮膚炎更為厲害,因此,盡量保持寶寶肌膚的乾淨與乾燥。
(2)做好保溼
除此,保溼亦為重要步驟。吳幸霖醫師進一步解釋,經常遇到父母詢問是否該天天幫寶寶洗澡,因為擔心將他身上的油脂洗掉,造成皮膚太乾燥。
可是若沒有按時清潔,寶寶流汗所產生的汗水會堵住毛孔而造成皮膚問題,因此吳醫師說明:「還是要天天幫寶寶洗澡,但洗完澡後的保溼是關鍵。」至於該用何種洗劑,對於極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孩子也許可以考慮用清水洗,倘若擔心洗不乾淨,建議使用嬰幼兒專用的沐浴清潔用品。
(3)調整飲食
對於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寶寶在飲食上的調整,吳幸霖醫師表示:「喝配方奶的寶寶可考慮將奶粉換成部分水解蛋白奶粉,因為寶寶有可能是對牛奶蛋白過敏,減少過敏原對於抑制皮膚過敏或許有些幫助,不過盡可能喝母奶會更合適。」若是擔心對副食品過敏像奇異果或芒果等,則待孩子1~2歲後再讓他食用。
2脂漏性皮膚炎
不過,醫師指出:「兩、三個月的寶寶不至於診斷為異位性皮膚炎,通常這階段的孩子較為常見的是脂漏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好發部位多在頭部、臉部。症狀為油脂分泌過盛,會在嬰兒的頭部發現一層溼溼黃黃的分泌物,臉部也會有一片紅紅的疹子。
改善方法
維持皮膚乾燥+保溼
脂漏性皮膚炎在寶寶4個月以上多會痊癒。
至於脂漏性皮膚炎的寶寶,也同樣別幫他穿太多衣服、也要注重保溼。醫師舉例,像親餵母乳時,寶寶貼著媽媽的肌膚、有媽媽體溫的保暖,不用特別再幫他蓋被子。若注意穿著、減少被蓋及保溼一個星期後,寶寶的皮膚仍紅紅粗粗的,或是還有黃色分泌物,寶寶仍睡不安穩,醫師會開一些含類固醇的藥物塗抹,約5~7天即能看到效果。大致而言,脂漏性皮膚炎在寶寶4個月以上多會痊癒,如果症狀反覆發生或演變為全身性,像耳後、手、腳、胸等部位等起紅疹,即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需多加注意。
3熱疹
另外,雖然寶寶的年紀小,但汗腺數量與成人差不多,約為200~250萬個,可是體溫調節能力不像大人成熟,出汗程度比成人高出2~3倍,因而容易出現熱疹。而熱疹好發於出汗部位,像頭部,頸部、背部等。
改善方法
保持身體乾燥
除了異位性皮膚炎,對於起熱疹的寶寶,王怜人醫師建議,注意別幫他穿太多衣服,並隨時用溼毛巾把汗擦乾、更換棉質乾爽衣物,約經過2~3天狀況會有所改善。醫師指出:「原則上熱疹不需要擦藥,只要注意孩子的體溫與環境溫度,讓他的身體保持舒爽即可,除非仍無改善或合併有細菌感染才需用藥。」
4尿布疹
尿布疹也是冬天常見的皮膚問題,嚴重時還會引起黴菌感染。王怜人醫師解釋:「冬天時,父母除了幫寶寶穿一件紙尿布,還會再幫他穿包屁衣,外面再套上一件連身衣,等於穿了三件尿布,也造成悶熱而導致尿布疹。」
改善方法
勤換尿布、清水洗屁屁
因此,換尿布的原則是寶寶喝奶前先換一次;喝完奶後約一小時就會解尿或解便,再幫他換一次。另外,換尿布時,盡量用清水幫他沖洗小屁屁,而且一定要將屁屁擦乾才包尿布,否則容易長尿布疹。
這麼做,Baby肌膚不NG!
1降低環境過敏原
對於預防、減少過敏疾病發病的方法,吳幸霖醫師指出:「首先考慮降低環境過敏原的接觸,最常見的空氣過敏原是塵蟎。」冬天屋子通常很少開窗戶,加上室內有時會開暖氣,這種溫熱潮溼的環境會加速塵蟎的生長,再加上室內不通風,造成塵蟎在空氣中的密度較高,可能會增加鼻子過敏及皮膚過敏的情況。因此,開窗通風很重要;另外,盡可能將溼度控制在50~60%之間,人不會感到太乾燥,塵蟎也不易生長。
完整內容請翻閱《媽咪寶貝101.12月號
吳幸霖
學歷:臺北醫學院醫學系畢
經歷:臺北市立忠孝醫院住院醫師/總醫師
美國賓州大學附設醫院臨床研究員
現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兼任臨床講師
王怜人
學歷:日本國立浜松醫科大學醫學士
經歷:台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溼科臨床研究員
新光醫院、萬芳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及總醫師
日本名古屋聖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現任: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 資料來源:【媽咪寶貝】2012年12月號。http://www.mababy.com/
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6E73F4E9F8D42409






*******************************************************************************

觀察寶寶健康    膚色會說話

新生嬰兒由於還不會說話表達,因此很多父母會擔心寶寶是否已罹患嚴重疾病而不自知。其實爸爸媽媽只要仔細觀察小寶貝的皮膚表現,往往可以提早發現一些重要疾病。



◎新生兒的皮膚變化,往往是「青、赤、黃、白、黑」都有可能看得到。



●青:足月嬰兒出生,若是在肚臍、皮膚及指甲處,發現有一些黃綠色的染色時,這時就要小心肺部是否有胎便吸入的情形。



因為這些黃綠的染色,意味著胎便的提早解出。這將使胎兒泡在含有胎便的羊水中,而這些髒的胎便常會隨著羊水而被吸入胎兒的肺部,出生後,造成所謂的「胎便吸入症候群」,嚴重者甚至會危及生命。



●赤:新生兒的台語發音為「紅嬰仔」。這是因為新生兒往往看起來都是皮膚紅潤,尤其哭起來時,更是滿臉通紅。這是因為新生兒的血紅素較成人高,所以看起來會比成人的臉色紅潤。但若產生異常紅,其至是棗紅、暗紅時,則要注意是否為「新生兒多血症」。



新生兒多血症常發生於出生時,臍帶太慢夾住而使媽媽的血往嬰兒端流;或是母親有糖尿病。這樣的嬰兒往往是胖胖的,又加上全身紅潤,是老一輩的爺爺、奶奶最喜歡的胖小孩。



但這種糖尿病母親所生的小孩卻並非「健康」的小孩,常伴隨全身各系統不同的問題,如心肌肥厚、黃疸、電解質不平衡、低血糖等。所以,以後再看到這樣紅紅胖胖的小孩,不要只想到「可愛」而已。



●黃:新生兒黃疸是常見的一種症狀,可在眼睛的鞏膜、臉、身體的皮膚看到,一般可分成「生理性黃疸」及「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常出現在出生後2、3天至5、7天達到高峰,然後慢慢褪去。

餵母奶是常見的原因,雖然會造成黃疸,但不易引起嚴重的「核黃疸」而傷害到中樞神經。



近來更有研究發現,引起黃疸的「膽紅素」並非都只有壞處,它是一種「抗氧化劑」,可保護細胞對抗氧化的壓力。所以,雖然母奶可能造成輕微黃疸,但只要黃疸不要太高,對寶寶的健康是無害的。

至於病理性黃疸膚色往往較暗黃,引起的原因,如肝臟發炎、膽道閉鎖、代謝性疾病、敗血症等都有可能,往往需要住院做詳細的檢查。



●白:膚色太白亦要小心。因為新生兒有血液流失的可能性,因此要注意結膜、嘴唇、手掌、腳掌是否有血色、心跳是否變快。



常見原因是因為嬰兒出生時用吸的,產生「頭血腫」或內臟出血;有些則是有嚴重感染,而造成血液循環不良、敗血症,另外,也要注意是否有溶血的可能,以及ABO血型不合或蠶豆症引起急性溶血。



●黑:這是比較不好的膚色,若發現小孩全身發黑,常常是「急症」需要急救。「發紺」即是組織缺氧所引起,在新生兒常是因先天性心臟病、敗血症,及嚴重的肺部疾病而造成周邊組織缺氧。若父母發現小孩全身變黑,一定要馬上送急診。



新生兒的膚色變化很快,甚至早上、晚上就會有所不同,往往需要父母隨時觀察。只要能細心觀察,就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kelly3821589/article?mid=760&prev=761&next=759&l=f&fid=14






******************************************************************************

異位性皮膚炎 ATOPY AND SEVERELY DRY SKIN 

 >> 何謂異位性皮膚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引發皮膚發癢、發炎的疾病又稱過敏性皮膚炎(與遺傳過敏體質有關), 
是一種慢性且易反覆復發、對稱分佈的加上皮膚病。
好發於2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 (罹患率約10~13%)
常併發氣喘病 (3- 4歲) 或花粉熱 (少年)
合稱異位性三症

 >> 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  
典型好發在面頰、四肢屈側及耳後,主要徵狀有皮膚乾燥、發紅、發癢(夜裡加劇)等
當皮膚異常乾燥時,容易有角化或魚鱗癬樣變化,過度的搔抓或感染會讓症狀變的更嚴重
      >>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方法  
據現代醫學研究,異位性皮膚炎並無法於早期發病時完全根治!但許多病例到了青春期後不會好轉,不過現在已有不錯的藥物如口服抗組織氨,外用類固醇要高可以減輕控制病情!
發病治療期:藥物治療  其他時間:輔助治療保養
>> 為何預防避免皮膚乾燥為異位性皮膚炎首要治療自的?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皮膚通常乾燥、易裂,"癢" 就是最大病徵。許多患者,特別是嬰幼兒容易哭鬧,搔抓皮膚。因為癢所以抓,抓了更癢更抓,如此惡性循環,會加重病情惡化的程度,更易造成細菌感染。所以防止改善皮膚乾燥為改善病情的第一要步!為了預防改善皮膚乾燥,方法是使用專業、不刺激皮膚的保養輔助治療保養品,專業的輔助治療保養品能安全、有效的提供皮膚表層一層滋潤、保濕油脂,使皮膚保有其彈性及水分,防止皮膚龜裂,而達到簡易卻有功能的治療功效。 
 
>> 哪些因素會促使異位性皮膚炎復發、病情加重?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通常對某些物質過敏,接觸或暴露於這些環境或物質時,就容易使病情復發,使皮膚發癢、發紅。 
刺激物:如香料、防腐劑、清潔劑、香氣溶劑、香皂、工業化學品、染料、漂白劑、羊毛、酸性衣品、及含酒精的保養品。 
過敏原: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應避免接觸或暴露於有過敏原或刺激物的環境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工作! 

 >> 異位性皮膚炎的生活須知為何?  
§  減少讓孩子出汗、在感覺悶熱的環境。 
§  運動不能過於劇烈,出汗即應停止。 
§  不要曝露寒冷,乾燥或吹風。 
§  不可過度沐浴。 
§  不可用油性藥膏。 
§  對牛奶、麥片、蛋、海鮮、蕃茄、柑橘、芒果、筍、茄子、咖啡、酒、茶等等,如果每次吃了就會發癢就儘量避免。 
§  少吃含色素、人工添加物之食物。 
§  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抵抗力較差,因避免與單純性皰疹的患者接觸。 
§  減少環境過敏原,如塵 、汽機車廢氣、有毛動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