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月8日 星期二

如何預防早產的發生?

防治早產發生,最重要的工作是預防,如孕期保健應從妊娠早期開始,定期做好產前檢查,儘早發現妊娠的合併症,並及時進行適當的處理;適當了解一些預防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兒的知識,這對降低新生兒死亡率和致殘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預防早產,孕婦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當你想要一個健康的孩子時,首先應該進行必要的體檢,看看是否患有貧血、營養不良、糖尿病、高血壓、甲狀腺機能減退、肥胖症、性傳染病、尿路感染等疾病。雖然這些都是可能引起早產的疾病,實際上是可以治好的。最好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治療,痊癒後再考慮懷孕。進行過人工流產、宮腔操作的女子,應暫緩懷孕。

2.孕期盡量遠離不良的環境,如噪音、鉛污染、裝修的污染等,也要謹慎與家中的貓、狗等動物接觸,以免感染病菌病毒。另外還要注意戒菸、戒酒、戒毒。

3.當你已是一個準媽媽時,自我保健也是很重要的,過怒、過悲、過憂都會影響胎兒發育,所以每一個準媽媽都應該學會自我調節情緒,努力消除緊張情緒,保持心情愉快,減少精神壓力和勞動強度,避免不良刺激。還要增加休息時間,合理平衡營養,要攝取合理的充分的營養,多吃一些含蛋白質豐富的魚、肉、蛋及豆類食品,多吃些新鮮蔬菜及水果。另外保持大便通暢,防止腹瀉,也是很重要的。

4.孕婦懷孕後期,應多臥床休息,並採取左側臥位,以改善子宮、胎盤的血循環,減少宮腔對子宮口的壓力。妊娠期間要節制性生活,妊娠7個月後應避免性生活。

5.醫院的產前檢查,可以早期發現,並能早期防治妊娠合併症。有早產、流產史的孕婦應去醫院作早產預測;多胎妊娠、羊水過多、子宮發育不良等高危孕婦,應臥床休息,注意儘早“保胎”至足月;已確診為宮頸機能不全的孕婦,最好在妊娠14~16週做宮頸環紮術,宮頸短或有裂傷者應做縫合術,以延長妊娠。

6.如果孕婦患有妊娠的疾病(妊娠合併症),應及時到醫院治療這些疾病,以確保胎兒健康。

7.妊娠期間,如果孕婦發現有經常性的腹痛,有可能是宮縮(大約間隔10分鐘左右),要引起高度重視,如再加有陰道流血或流水、腰下部位疼痛或腹部絞痛,應及時到醫院治療,盡量阻止或延緩分娩時間。
資料來源http://yourhope.info/modules/tadnews/index.php?nsn=5288






*********************************************************************************

預防早產,孕期常保警戒心

採訪/余靜雯
諮詢/馬偕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陳楨瑞
             新店耕莘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黃文郁
攝影/彭鏡蓉

早產不僅危及寶寶的生命,其後遺症對家庭與社會都可能帶來沈重的負擔,因此,孕期預防早產是刻不容緩的事情。一旦出現早產跡象應盡快就醫,讓孕婦與胎兒及早接受最適當的診治。

怎樣才算是早產?
多數人將懷孕未足月時便發生分娩的現象,就叫作早產,然而這樣的定義未免太過含糊,正確所謂早產的定義是指懷孕週數滿20週後,但未滿37週間之生產。馬偕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陳楨瑞表示,懷孕2037週之間,若發生1小時有6次以上的規則性子宮收縮,並合併有子宮頸變軟、子宮頸長度在超音波下小於2.5cm,或子宮頸擴張大於2cm時,稱之為「早產」;若是孕婦在上述的週數間,僅具備子宮規則收縮,子宮頸卻無變化時,稱為「早發性子宮收縮」;若是無規則性子宮收縮,卻在上述週數出現子宮頸變薄的變化時,則為「子宮頸閉鎖不全」。小於懷孕20週便分娩,直接就稱之為「流產」。

新店耕莘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黃文郁也指出,早產發生率雖然約佔所有懷孕的510%,卻是造成80%新生兒死亡的原因。一般而言,出生的週數愈小、體重愈低的早產兒會有的合併症愈多,所以,早產防治特別針對懷孕小於32週或體重低於1500公克的早產兒。

★早產兒常出現的問題
呼吸器官問題
相較於足月的新生兒,早產兒出現的合併症相對多,尤其以呼吸道疾病最為嚴重。根據統計,體重低於1000公克的早產兒,約有一半以上需要靠呼吸器維持呼吸,陳楨瑞醫師指出,這是因為肺泡的第二型上皮細胞,要在懷孕34週後才會開始分泌肺泡張力素,肺泡張力素是胎兒出生後,讓肺泡能像氣球般擴張交換氣體的重要物質,一般34週前的早產兒因為缺乏此張力素,容易出現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在治療上便需要插氣管內管,給予高濃度氧氣正壓呼吸。
另外,早產兒也因為腦部的發育尚未成熟,常常發生呼吸暫停的現象。此時需要外在的剌激才會回復自發性的呼吸,一般會視病情需要用藥物或是高濃度氧氣正壓呼吸的方法來治療。陳楨瑞醫師提醒,長時間使用高濃度氧氣正壓呼吸治療,可能存有某些潛在的危機,如:壓力造成肺實質纖維化病變、氣胸、肺部感染;還有因為使用氧氣濃度過高,其氧分子的毒性也易引起視網膜病變、剝離或出血而影響寶寶未來視力。

心臟問題
正常胎兒的動脈導管在出生前需保持開放,以維持主動脈到肺動脈間的血流,一般足月生產的新生兒在出生後會自行關閉這條通路,但早產兒動脈導管持續開放的機會較大,容易引起腸胃道缺氧、肺部高壓,甚至引起心臟衰竭等併發症,此時必須要用藥物或開刀的方法來使其關閉。

皮膚問題
早產兒的皮膚比起足月兒來得薄又不成熟,很容易遭受到細菌的入侵,也因皮膚的表面積大,容易由皮膚喪失過多的水分及體溫,再加上早產兒體內貯存的肝糖不夠,無法在身體需要時提供足夠的熱量,因此早產兒常容易出現體溫偏低的現象。

腸胃道問題
早產兒因為腸胃道不成熟,不只蠕動慢,消化能力也不好。且容易因胎兒呼吸窘迫症、缺氧缺血,或是因為免疫能力不足而發生壞死性腸炎,嚴重者可致死。

腦部及神經問題
早產兒可能因為腦部血管脆弱,而出現新生兒顱內出血,影響了運動或認知神經的發育,造成日後學習遲緩,甚至是腦性痲痺。有時也會因為神經系統的傷害,而造成聽力受損。

肝臟、血液問題
早產兒的肝臟可能因為p-450酵素製造不足,而較易出現黃疸的情況。同時凝血因子因為肝臟製造有限,所以容易有出血(腸胃道或是顱內出血)的狀況。

免疫系統問題
早產兒常需依賴全靜脈營養點滴的注射或呼吸器的輔助來維持生命,所以需於新生兒加護病房中照顧,因而常發生病菌入侵。一旦病菌侵入早產兒體內,因為他們沒有功能成熟的免疫系統來幫忙對抗這些病菌,很容易發生嚴重的全身性感染。

早產高危險群檢測表
生下早產兒,寶寶、媽媽和新生兒科的醫師都將面臨更艱辛的挑戰。孕媽咪不免擔憂:「我是不是早產的高危險群呢?」陳楨瑞醫師表示,如果孕婦有下列敘述的情況,則為早產高危險群,最好在孕期隨時留意是否出現早產的徵兆。

不良的生活型態□YES  □NO 
過度操勞、抽菸、喝酒甚至藥物都會影響身體的狀況,良好的身體狀況是維持穩定懷孕過程的重要條件,因此,若是身體情況不佳,自然無法提供良好的環境讓胎兒成長,早產機率一定會因而上升。

心理壓力無法抒解□YES  □NO
長期的心理壓力可能產生壓力相關荷爾蒙,也會刺激其他荷爾蒙的連鎖作用,而誘發子宮收縮造成早產。例如:家暴、家庭經濟壓力大、突然遭逢意外、嚴重的精神刺激、伴侶支持度不足等都容易早產。

懷孕年齡過早或過晚□YES  □NO
過於年輕(小於18歲)或是過於高齡(大於40歲)的懷孕婦女,生下早產兒的機率比較高。過於年輕的孕婦早產的因素,常常是因為自我照顧的能力不足,甚至社會經濟能力較差,所能接受到的醫療關照較少,就算有早產跡象也不自知;而高齡懷孕的媽媽則由於體力上不如年輕孕婦族群、有較多的婦科或內科疾病,早產的風險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證明也會偏高。除此之外,孕前體重不足也可能導致早產,陳楨瑞醫師指出,文獻上認為懷孕前體重過輕(BMI<19),較容易有早產的趨勢。

至於胎次過於密集是否較容易早產?黃文郁醫師表示,孕期間隔太密與早產雖並無顯著的關聯,但仍建議兩胎之間最好隔半年以上,因產後子宮的肌肉需要時間復原,最好等子宮復原完整後,才開始下一胎的妊娠期,才能提供給下個胎兒較好的子宮環境。

 
懷孕前身體有不良狀況□YES  □NO
懷孕前不良狀況一般泛指過去疾病史,如前一胎有子宮頸閉鎖不全、曾接受過子宮頸手術,或是子宮頸有過創傷,例如大週數的人工流產、子宮頸冷刀圓錐狀切除(註:目前使用的電燒線圈刀做子宮頸錐狀切除者不算)、或上次自然生產時有子宮頸裂傷者。此外,上一胎是早產的孕婦,下一胎早產的機率也會提高約23倍。

懷孕時子宮有特殊狀況□YES  □NO
陳楨瑞醫師表示,懷孕時若子宮出現某些特殊的狀況,則容易有早產的風險。例如:子宮過度撐大,主要發生在多胞胎妊娠;或因妊娠糖尿病使胎兒過大,及羊水過多的孕婦;而胎盤早期剝離、前置胎盤所引起子宮內膜出血,也易出現早產跡象。另外,有子宮肌瘤的孕婦也可能會因子宮腔變形,造成胎位不正或早產。

懷孕時出現感染問題□YES □NO
最常見的是泌尿道感染,因孕期子宮變化及荷爾蒙的影響,孕婦罹患無症狀細菌性泌尿道感染的機會增加,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若無及時發現就醫,三到四成的孕婦嚴重時會引起腎盂腎炎,此時會誘發子宮收縮,增加早產的機會。而急性腸胃炎也會引起子宮收縮,可是一般而言通常較少引起早產。

另一個可能致命的感染是孕期的急性闌尾炎(俗稱盲腸炎),未能早期診斷將引起闌尾穿孔、腹膜炎與早產。急性膽囊炎、胰臟炎或肝炎,一般在懷孕期間十分少見,然而一旦出現,會有極為嚴重的併發症,所以孕婦出現不正常的腹痛,有時實在不可以等閒視之。

若孕婦不幸在未足月前便經歷早發性破水,羊水內所含之前列腺素將會誘發子宮頸變薄與子宮肌肉收縮,易導致早產。

胎兒出現異常□YES □NO
胎兒染色體異常或先天性畸型(例如食道閉鎖而導致羊水過多),也會使孕婦發生早產現象。

留意早產的徵兆
無論你是否為早產的高危險群,都必須對早產的徵兆有所警覺,萬一出現早產徵兆,務必至醫院進行檢查。通常早產會出現以下的徵兆:
一、出現早期宮縮。子宮收縮次數增加,每小時有56次以上的陣痛,即每10分鐘有1次以上的子宮收縮。
二、出現如月經來時的腹痛及腫脹現象。
三、持續性的下背部酸痛或腰酸感。
四、陰道分泌物增加或夾雜紅色血絲。
五、腹部有下墜感或陰道有壓迫感。
六、持續不斷的腹瀉及腸絞痛。
七、破水,陰道流出清澈透明的水樣液體。
八、胎動過多或過少。

安胎與否 如何評估?
一旦出現早產徵兆是否要考慮安胎呢?黃文郁醫師指出,懷孕週數、胎兒體重、是否破水是判斷需要安胎與否的依據。因為34週之後,胎兒肺部的發育才臻於成熟,如果沒有出現胎兒窘迫現象、重度胎兒生長遲滯,或是破水的情況,通常可經由安胎穩定症狀。

相反地,若母體、胎兒情況不佳,醫師也將視情況建議放棄安胎。如孕婦羊水破且懷孕已大於34週,此時感染的危險性大於早產的危險。此外,胎盤剝離甚至合併大出血現象,或子宮頸已開超過4公分也無法安胎。

所以,有早產跡象的孕婦要隨時留意子宮收縮的情況,只要一有宮縮,就必須立即臥床休息,醫師通常會依孕婦的狀況,來要求臥床休息時間的長短。對於需要長期臥床的孕婦,因胃口較不佳、腸胃蠕動慢,需多吃一些高纖維蔬菜、水果,飲食應以清淡為原則。醫師也會視情況以安胎藥物來穩定子宮收縮。

黃文郁醫師也提醒早產高危險群的孕婦,宜避免從事劇烈運動、提重物、久站,以及暫停性生活、保持心情愉快等,都是日常生活中應注意的事情。

預防早產的必備條件
均衡飲食
陳楨瑞醫師指出,雖然有報告說,維生素E與深海魚油(DHA)可以減少早產的風險,然而缺乏大規模的臨床隨機試驗,恐怕難以驗證。不論其結果真偽,一般醫師均認為,充足與均衡的飲食可以降低及減少早產。

懷孕前3個月是胎兒發育神經管的關鍵期,攝取足夠的葉酸有助於胎兒神經管發育,並可降低胎兒神經缺陷的機率,葉酸可從深綠色蔬菜中獲取,像是蘆筍、花椰菜等。懷孕中後期,胎兒開始成長,孕媽咪一天需增加300卡的熱量,並且多補充蛋白質及鐵質。

減少勞動、充分休息
懷孕後身體容易疲累,孕媽咪一定要衡量自身體力,勿從事過於勞累的活動或工作,並保有充足的睡眠和規律的生活作息。懷孕20週後更應避免過度使力的體能活動,及從事會增加腹壓的動作。而孕期30週左右,有些孕婦為了調整胎位進行「膝胸臥式運動」,這對母體腹壓的增加極大,務必小心進行。

避免泌尿道感染
懷孕後陰道分泌物增多,細菌性陰道炎已經被證實會增加早發性子宮收縮或早期破水的風險,因此,有症狀的陰道炎患者必須接受治療。至於泌尿道感染及腎盂腎炎均會引起早產,「少憋尿、多喝水」是預防泌尿道感染的不二法門,一天應至少喝約2000㏄的水。

在飲食方面可多吃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蔬菜及蔓越莓汁來調整尿液的酸鹼度,減少尿液中滋生細菌,並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都可避免尿道炎找上門。

定期產檢
定期產檢可了解懷孕期間是否出現可能引起早產的危險因子,如羊水量的多寡、是否有前置胎盤、子宮頸長度是否小於2.5cm等,應與產檢醫師密切的配合,萬一有早產現象,才能在第一時間提供最適當的建議和處置。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4562&prev=4563&next=4561&l=f&fid=63

陳楨瑞醫師表示,目前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在早產預防準則上,已有共識在早產高危險群的孕婦施用含有黃體素成份的陰道用藥膏,在早產的預防上有顯著效果。而對於曾因為子宮頸閉鎖不全而產下早產兒的孕婦,再次懷孕時則可在懷孕1418週之間施行「子宮頸環紮術」,避免再度出現子宮頸閉鎖不全,而生下早產兒。

保持愉悅的心情
壓力是造成早產的原因之一,過度緊張也會引起子宮收縮,因此,在孕期保持輕鬆、愉快的情緒無疑是預防早產的快樂處方。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4562&prev=4563&next=4561&l=f&fid=63








*******************************************************************************

如何預防早產?

  每個準媽媽莫不殷切期待能夠平安順利地懷孕生產。雖然現今醫學進步,已明顯降低生產危險性,但早產問題卻沒有得到多大改善。早產兒會出現許多嚴重後果,帶給家庭與社會莫大的壓力與負擔。因此,如何預防早產,一直是準媽媽與產科醫師共同面臨的問題。

了解早產的徵象
早產陣痛的定義
  每小時有5~6次以上,即每10分鐘有1次以上的子宮收縮。如不即時就醫,就會子宮頸變薄、擴張而導致早產分娩。

早產之主觀徵候
‧如月經來時的腹痛或腫脹。
‧持續之下背痠痛或腰痠痛。
‧陰道分泌物增加或夾雜紅色血絲或水樣分泌物。
‧腹部有下墬感或陰道有壓迫感

  懷孕過程中,請隨時注意早產徵象,萬一發生上述任何狀況,請立即與您的婦產科醫師聯繫,或立即就醫。

準媽媽請注意預防早產
懷孕前--改善生活型態以避免早產
  如戒菸、酒、藥物,改善營養狀況及衛生習慣,避免工作過勞,保持心情愉快,儘量在適當年齡懷孕,避免生殖系統之傷害如感染、人工流產等。

懷孕中
  孕婦本身對於懷孕狀況主動關心、積極投入並培養正確的認知,是降低早產發生的重要關鍵。應做到以下事項:

‧配合醫囑,確實做好產前檢查,透過產檢及病史評估,作早產高危險因子判定,並加以因應及重視。
‧維持正常的妊娠時間,儘量延長胎兒在子宮內成長的時間,發現早產徵象,立即就醫,與醫師配合,妥善處理安胎及早期破水的問題。愈早發現早產徵象,愈早就醫診治,安胎成功的機會就愈大。
(本著作由中華民國早產兒基金會授權、提供宇誠使用,非經同意不得擅自使用、轉載、複製或登載)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早產兒基金會
註:若您有早產及早產兒的各項問題,或您想為早產兒貢獻您的愛心,歡迎上中華民國早產兒基金會網站查詢


作者:中華民國早產兒基金會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4389&next=4242&l=f&fid=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