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月13日 星期日

如何從排泄物看寶寶健康

榮民總醫院嬰兒室護理長  翁新惠  
 
  黃黃黏黏的排泄物,雖然會令人感到惡臭、不喜,但也可從中得知寶寶的健康情形。到底怎樣的排泄算是正常?父母又該如何注意?   有排斥感,但父母及醫護人員卻常以寶寶的排泄物來判斷孩子是否健康。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於何謂正常與異常的排便作一番瞭解。
 

1.正常的嬰兒大便

,新生的嬰兒在哇哇落地後,通常在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時內會解出大便來,這時佒的大便呈墨綠色、黏稠狀,是出生前在胎兒腸中形成的,內含大量的膽汁色素、胎毛、胎脂,以及一些腸內脫屑等物質,這種型態的大便叫做「胎便」。大約三至四天以後,大便受到食物的影響逐漸有所改變,顏色漸漸變成黃色或是有一點錄色,質地則是黏糊狀且不成型,約一週後就變成嬰兒期的大便。
 

2.喝母奶的嬰兒大便

嬰兒的排便與其餵奶的方式有很大的關係。餵母奶的嬰兒大便,通常都是黃至黃綠色,質地是稀糊或軟軟,微帶酸味或乳酸味,有時大便中會混雜一些白色的顆粒,這是正常的。在出生的頭幾個星期,大便次數可由每餐一次到每日數次或隔日一次不等,有些寶寶每餐必解便並不是拉肚子,而是嬰兒胃部裝滿食物或奶水後,引起腸管蠕動而有便意,稱為胃腸反射性排便,這是正常生理現象。而另一方面,母奶容易被消化吸收,沒有殘渣存留,因此較少形成大便。只要寶寶排便順暢,沒有困難現象,體重也有增加,大便次數的多寡並不重要,一般須等到兩、三個月後,大便次數才會逐漸減少且定型。
 

3.餵食嬰兒配方奶粉的大便

餵食嬰兒配方奶粉的嬰兒大便,通常呈糊狀或條狀軟便,大便的顏色有黃色、黃棕色或墨綠色,因為有蛋白分解,臭味較難聞,而且大便中的白色顆粒較大,次數由一天二到三次不等。然而有一些寶寶胃腸的蠕動對飲食的反應程度不太一樣,所以大便的次數差異會較大,只要大便的型態不是稀稀水水的(可能是拉肚子了),或是乾乾硬\硬的(便秘),都沒關係。
  一般來說,每一個嬰兒的大便情形都不太樣,只要寶寶的飲食、生活起居正常,生張發育一直很好,父母不須為寶寶排便的次數形狀及顏色太操心。但是,如果次數突然增加,氣味奇異,聞起來酸酸臭臭的,大便的性質也變得稀稀水水的,就是異常的現象。若再加上某些其他的症狀,例如:發燒、嘔吐、不安、食慾不振....等現象,就務必帶寶寶到醫院找小兒科醫師診治了。
 

4.異常的嬰兒大便

一、便秘 通常便祕是指排便的次數減少,便量少且硬,並且伴隨有排便困難或疼痛的現象,並非只有排便的次數減少就叫便秘。我們在面已經談過,哺餵母奶的嬰兒大便的次數差異很大,有時兩、三天才解一次是很常見的,即使餵奶粉的嬰兒也會有這種情形,只要排便沒有困難,父母不用擔心寶寶沒有每天排便。但是剛生下來不久的寶寶,因為他們的肛門括約肌還沒發育成熟,往往無法將腸子裡的大便一次排完,因此,殘留在腸子裡大便的水份會慢慢被腸道吸收,造成寶寶在下次排便時,會有好像便秘的樣子,剛開始臉紅耳亦好像很困難,等到將前端的硬便解出來之後,後段就很順暢了。
  而且只是前段的大便較硬,後段的糞便是濕軟的,這種現象不叫便秘,等寶寶逐漸長大後此現象會消失。
  造成便祕的原因很多,但大致上可分為以下幾種:
1.奶粉的濃度沖調不當:
有些家長因為育嬰知識不正有些家長因為育嬰知識不正確,或是末按照奶粉罐上的指示沖泡,以至於濃度太稀而造成便秘。  
2.嬰兒飲食改變:
有時候寶寶由喝母乳轉為吃奶粉,而是更換奶粉的品牌時,會發生這種現象;或者在開始添加副食品時,體內水份的攝取量改變,排便的規律也可能有些不正常,甚至有一些便秘的現象出現,甚至有一些便秘的現象出現,大部份這些現象都屬於暫時性的,如果在每次餵奶前先餵寶寶喝一點開水,等寶寶慢慢喝一點開水,等寶寶慢慢適應新的飲食後,排便自然漸漸的正常。  
3.餵食全脂奶粉或高蛋白奶粉:
這是因為其成份特殊的關係,例如:奶粉中的鈣、磷比例不平衡,磷的吸收會抑制鈣的吸收,因此,使奶粉中含有很高的鈣,但是鈣、磷的比例不對時,還是無法被吸收。血液中的鈣離子不夠時,嚴重者會引起嬰兒油筋現象;而大便中的鈣含量太多,久而久之大便會變硬。  
4.嬰兒的活動量及氣溫的改變:
寶寶慢慢長大時,活動量也會愈來愈多,而且在天氣炎熱的時候,水份會經由皮膚的蒸發、出汗、尿尿、或呼吸中排出,此時若寶寶奶吃得少或沒有補充足夠的水份,也會使得腸道因水份減少而造成便秘。  
5.身體疾病的影響:
有些疾病如先天性巨大結腸症、腸壁神經不足引起的腸蠕動不良、甲狀腺功能低下症等,可導致排便失常而造成便秘,而若是肛門狹窄或且門裂傷,寶寶會因排便困難或疼痛而忍住不解以致次數減少,形成惡性循環,大便在直腸內愈積愈多也愈硬。總之發生這種狀況時,因母要小心留意,以便提供醫帥作為診斷上的參考。 其他如心理因素所引起的便秘,則必須經過細心的觀察,與醫護人員共同研究找出解決的辦法。
 
二、腹瀉   「腹瀉」簡單的來說就是大便次數增加,大便的性質變得比較稀黏樣或稀大便,大便較酸或有惡臭味。造成腹瀉的原因很多,約可分為以下幾點:
1.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體的感染。
2.腸道本身的炎症疾病。
3.與飲食有關的問題,如食物牛奶的過敏,乳糖耐受不良,食物中毒,飲食過量等。
4.情緒及功能的異常,如緊張性大腸症候群。
5.服用藥物如抗生素:
6.腸子本身有解部及機械性異常,如開刀後的腸段短小症候群等。
7.腸道外分泌腺的異常,如膽道閉鎖、慢性胰臟炎等。
8.營養不良、免疫機能障礙、重金屬中毒、藥物中毒,腫瘤等。
9.感冒或泌尿道發炎也會引起腹瀉。  
  媲之,腹瀉只是一種臨床表現,重要的是一定要小寶寶就醫,嬰兒的腹瀉與大孩子甚至大人都不同,他們很容易持續惡化,而發生一連串併發症,最後導致營養不良、免疫力降低、重複感染及對小寶寶的生命造成威脅。  
  其他如大便帶有血絲,血塊、像果醬般的黏性血便,或是大便顏色灰白等,均是不正常的情形,父母得特別留意,也可以將尿片上的大便留著提併醫師診斷時參考。   細由以上的說明後,爸爸媽媽是不不是覺得原來換尿布還有這麼大的學問哩!


資料來源http://content.edu.tw/vocation/child_care/ks_sd/newmother/dir24D.htm






********************************************************************
寶寶健康看大便?

【明報專訊】很多父母十分關注寶寶的排便情,覺得排便的次數與大便的質地或顏色都是寶寶的健康指標,尤其是吃母乳的寶寶。其實這種說法不是完全對,也不完全錯。為何我這樣說呢?皆因排便只是其中一個健康指標,若要評估寶寶是否健康或者是否吃到足夠的母乳,我們必須依靠多方面的資料。(詳情請參閱於2009年6月15日此專欄登的〈我不夠奶嗎?〉)


首月大便 反映熱量吸收
觀察排便的情對初生首月的寶寶頗重要,因為它能反映寶寶是否吸收足夠的熱量,而脂肪含量較高的「後奶」就是大部分熱量的來源。換句話說,若寶寶只吃到足夠「前奶」,即乳糖和水分的吸收都足夠,這樣寶寶雖有足夠的小便,但是排便的次數卻很少。滿月之前,大部分吃到足夠母乳的寶寶每天均會有3次或以上相當分量的排便。不過亦有些正常的寶寶每天只有一至兩次排便,但每次分量較多。


前奶後奶 均衡吸收營養
寶寶在進食一餐奶的過程中,從開始吸吮到完成,母乳內的脂肪比例會漸漸上升。這個變化並不突然,因此,前奶和後奶並不是以一線之隔。有些媽媽甚至問﹕「吃奶後幾多分鐘會吃到後奶呢?」一般而言,前奶看來較稀和透明,因為水分和乳糖比例較高;後奶看來較白和濃度較高,因為脂肪比例較高。其實兩者寶寶都需要均衡地吸收,就好像我們於進餐時飲用湯水之後再吃飯一樣吧。


除了排便次數之外,大便的模樣也是重要的指標。若寶寶吃到足夠的「後奶」,大便會呈柔軟、稀爛、糊狀或帶小顆粒。相反,如果寶寶沒有吃到足夠的「後奶」,大便會多泡、水樣,像腹瀉的情。我的大女兒和三子在最初數星期都因為吸吮乳房的技巧不理想,以致除了體重增長緩慢之外,排便的次數、分量及大便的質地也不大理想。最初我還以為小便次數足夠已經代表正常呢!後來,經過補充「擠出的母乳」及改善孩子的吸吮方法之後,體重回升之餘,我還看見帶小顆粒的大便呢!


寶寶滿月 不以排便作準
於初生首5天之內,寶寶的大便會由墨綠色或黑色的黏狀胎糞漸漸變為黃色大便。這個變化過程正好與乳房「上奶」的時間配合!不過,5天之後,大便的顏色也可介乎黃、綠或褐。滿月以後,我們通常不用排便作為寶寶是否吃得夠的指標,因為很多吃母乳寶寶的排便次數會在此時開始減少,有時甚至相隔幾天才排便一次呢!若他在各方面表現正常,又有放屁的話,便不要誤以為寶寶患便秘。若有懷疑也可請教醫謢人員。


(此專欄隔周日刊出)
文﹕馮慧嫺醫生(生署家庭健康服務母乳餵哺工作小組成員,以母乳餵哺3名現年2歲至8歲的兒女)

資料來源http://www.mingpaohealth.com/cfm/feature3.cfm?File=20100131/pafe/olc1.txt







***********************************************************************
新生兒的糞便
特殊顏色的便便,來評斷孩子的狀況,而其中依大便的性狀、顏色、次數,倒是可看出一些端倪。小寶寶不會說話,不舒服時就只能哇哇啼哭來表達,除了活力狀況、進食情形,觀察baby的排便就成了評估健康情形的重要依據之一。


新生的寶寶在哇哇落地後,通常於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時內會解出大便來,這時候的大便呈墨綠色、黏稠狀,是出生前在胎兒腸中形成的,內含大量的膽汁色素、胎毛、胎脂,以及一些腸內脫屑等物質,這種型態的大便叫做「胎便」。大約三至四天以後,大便受到食物的影響逐漸有所改變,顏色漸漸變成黃色或是帶一點綠色,質地則是黏糊狀且不成型,約一週後就變成嬰兒期的大便。


正常的嬰兒排便
食物經過胃及小腸消化後,營養物質即被吸收,剩下一些無法吸收的殘渣進入了大腸,大腸內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細菌,將殘渣分解成為許多的代謝物。對糖份的分解產生了很多的有機酸及一些揮發性的脂肪酸,所以大便有時就有一點酸酸的味道,甚至還有臭味;而蛋白質經過腸內細菌分解後就會產生氨(俗稱阿摩尼亞)等有惡臭物質,所以吃蛋白含量較高,其大便也會比較臭而喝母奶的寶寶其腸道內的益菌如比菲德菌、乳桿菌,它們將醣份分解成乳酸等物質,所以便便的酸鹼值偏酸,使得細菌無法生存,達到保護作用。


一般新生兒在出生十二小時,最晚兩天之內,會解第一次胎便。新生兒大腸反射相當強烈,加上乙狀結腸的容量不夠大,所以每次吃奶就造成大腸收縮排出大便,新生兒出生一週內,寶寶每日排便次數約四至五次,甚至解六到八次不等。隨著寶寶的成長,乙狀結腸容量增大,可儲存更多的糞便,於是解大便的次數就會減少,新生兒期之後到四個月大,每日約二、三次,五個月到一歲約兩次左右,過了一歲平均約一至二次。但,有些寶寶在滿一~二個月,一天仍要解很多次大便,而有些寶寶卻要二到三天解一次大便,甚至要媽媽去刺激才解得出來,僅管如此,解出來的大便只要是軟軟或是豆沙狀不是很硬,這都屬於正常現象
資料來源http://blog.xuite.net/youbaby3287/0103/59473560?ref=rel






*******************************************************************************

便便看健康

「寶寶已經一、兩天沒大便,怎麼辦?」「寶寶的大便為什麼綠綠的?要不要看醫生?」媽媽們經常為了寶寶的便便而煩惱,尤其新手媽媽總是對寶寶的排便有很多疑問。
醫師強調,大便顏色很淡或解黑便、血便時,就要找醫師檢查;至於1天大3、4次或2、3天大1次,只要活動正常,沒有其他不適症狀,就不必太緊張。
以下就大便的顏色、次數、味道來詳加說明。
顏色--白、黑、紅便要注意!馬偕醫院小兒科李宏昌主任指出,剛出生寶寶的大便顏色可能是黃、綠色,甚至墨綠色都屬正常,這是因為喝的牛奶配方不一樣所致。比較要注意的大便顏色包括:
(1)越淡的顏色越有問題,如淡黃或偏白色,可能膽汁分泌異常所導致;
(2)解黑色大便可能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形;
(3)解紅色大便有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
#黃、白便便-膽道閉鎖不全要特別提到的是新生兒的先天性疾病--膽道閉鎖不全,這類小患者的大便會出現淡黃色或偏白色。由於先天膽汁無法分泌,會導致兩大問題:
1. 膽汁積在肝臟造成肝硬化。
2. 營養方面的阻礙,因為食物中所含脂肪酸或脂溶性維他命無法藉由膽汁而讓身體吸收,會造成一些障礙:
˙必須脂肪酸不被吸收,許多荷爾蒙就無法分泌(如生長激素、腎上腺荷爾蒙等),小孩會長不大。
˙脂溶性維生素不能吸收,會缺乏維生素A(容易導致夜盲症)、D(容易骨折、罹患佝僂病)、E(容易皮膚乾燥、失去光澤)、K(容易出血)。
#善用「嬰兒糞便顏色識別卡」
國內部分大醫院已開始對此疾病進行衛教,新生兒的家長會拿到「嬰兒糞便顏色識別卡」衛教單張,教你如何分辨大便異常的顏色,藉著篩檢嬰兒的糞便顏色變化,早期診斷膽道閉鎖和膽汁滯流症等疾病。家長若發現嬰兒大便顏色呈淡黃色或灰白色,表示可能有上述疾病,應尋求小兒專科醫師治療。
馬偕醫院成立的「小黃瓜俱樂部」就是為膽道閉鎖症病患所設,目前有一百多位病患參加,該院每年有3次活動請病童家長參與,由醫師提供最新醫藥知識,新手媽媽可透過會員交流,了解如何照顧這類寶寶。
#寶寶解綠便不必擔心
喝嬰兒配方奶的寶寶會因廠牌不同,大便顏色也會有些差異。書田診所小兒過敏科主任陳永綺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對嬰兒配方奶粉的成分有制定標準,包括脂肪、蛋白質、醣類及滲透壓等,不過各廠牌的成分還是有些微不同,因此寶寶大便顏色也不盡相同。
至於綠色便便是因為寶寶本身膽汁分泌及消化未成熟的因素,過了這個過渡期就會消失;有的小孩到一歲還是解綠色便,家長不需為此擔心。
次數--大便幾次才算正常?
#吃得正常、體重增加正常就可以了!
在次數方面,新生兒常見1天3~9次都算正常;1天只有1次可能太少;若2天才解1次就可能有問題。而喝母乳寶寶的大便次數會比喝配方奶粉者多。
等到寶寶出生1個月後,可能1天解3次到3天解1次都無所謂,只要沒有肚子脹,吃得正常,體重增加也正常就可以了!
#喝母乳好吸收,便便次數多
喝母乳與喝牛奶的寶寶,大便情況有些差異。書田診所小兒科陳永綺醫師表示,喝母乳消化比較好,所以大便次數多,質地也較稀;而因體質不同,有些1天可解到7次,有的2、3天解1次都沒問題。大一點的小孩若超過3天未解便,可能有便秘現象,喝牛奶的寶寶比較會有此狀況。喝牛奶寶寶大便一般是每天1次,且較容易結塊、乾燥,可能出生一個月就能解出成型的便便。
而老一輩的經常會問:「小孩大便成型了嗎?」其實喝牛奶寶寶出生沒多久,大便就屬於成型,喝母乳最慢3、4個月也會成型,只是寶寶包著尿布,我們看到的都是一團糊狀。
味道--大便是否有酸臭味?
大便除了要觀察顏色、次數之外,比較重要其實在於味道。每個小孩大便味道都不一樣,媽媽每天在聞,最清楚不過了,如果發現味道與平常不同,有酸臭味出現,可能因消化不良所致,部分寶寶症狀輕微,不用吃藥,可能2、3天後就痊癒了;情況嚴重時,大概也不會只有大便酸味的症狀,此時可能合併哭鬧、嘔吐、發燒等,大便次數比平時多,甚至已出現血便,此時要懷疑是否病毒性感染,最好儘速請醫師診治。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lisa_liu0626/article?mid=391&next=390&l=f&fid=8






*********************************************************************************

便便  看健康 
「寶寶已經一、兩天沒大便,怎麼辦?」「寶寶的大便為什麼綠綠的?要不要看醫生?」媽媽們經常為了寶寶的便便而煩惱,尤其新手媽媽總是對寶寶的排便有很多疑問。

醫師強調,大便顏色很淡或解黑便、血便時,就要找醫師檢查;至於1天大3、4次或2、3天大1次,只要活動正常,沒有其他不適症狀,就不必太緊張。以下就大便的顏色、次數、味道來詳加說明。

顏色--白、黑、紅便要注意!
馬偕醫院小兒科李宏昌主任指出,剛出生寶寶的大便顏色可能是黃、綠色,甚至墨綠色都屬正常,這是因為喝的牛奶配方不一樣所致。比較要注意的大便顏色包括:(1)越淡的顏色越有問題,如淡黃或偏白色,可能膽汁分泌異常所導致;(2)解黑色大便可能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形;(3)解紅色大便有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

#黃、白便便-膽道閉鎖不全
要特別提到的是新生兒的先天性疾病--膽道閉鎖不全,這類小患者的大便會出現淡黃色或偏白色。由於先天膽汁無法分泌,會導致兩大問題:
1. 膽汁積在肝臟造成肝硬化。
2. 營養方面的阻礙,因為食物中所含脂肪酸或脂溶性維他命無法藉由膽汁而讓身體吸收,會造成一些障礙:
˙必須脂肪酸不被吸收,許多荷爾蒙就無法分泌(如生長激素、腎上腺荷爾蒙等),小孩會長不大。
˙脂溶性維生素不能吸收,會缺乏維生素A(容易導致夜盲症)、D(容易骨折、罹患佝僂病)、E(容易皮膚乾燥、失去光澤)、K(容易出血)。

#善用「嬰兒糞便顏色識別卡」
國內部分大醫院已開始對此疾病進行衛教,新生兒的家長會拿到「嬰兒糞便顏色識別卡」衛教單張,教你如何分辨大便異常的顏色,藉著篩檢嬰兒的糞便顏色變化,早期診斷膽道閉鎖和膽汁滯流症等疾病。家長若發現嬰兒大便顏色呈淡黃色或灰白色,表示可能有上述疾病,應尋求小兒專科醫師治療。
馬偕醫院成立的「小黃瓜俱樂部」就是為膽道閉鎖症病患所設,目前有一百多位病患參加,該院每年有3次活動請病童家長參與,由醫師提供最新醫藥知識,新手媽媽可透過會員交流,了解如何照顧這類寶寶。

#寶寶解綠便不必擔心
喝嬰兒配方奶的寶寶會因廠牌不同,大便顏色也會有些差異。書田診所小兒過敏科主任陳永綺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對嬰兒配方奶粉的成分有制定標準,包括脂肪、蛋白質、醣類及滲透壓等,不過各廠牌的成分還是有些微不同,因此寶寶大便顏色也不盡相同。至於綠色便便是因為寶寶本身膽汁分泌及消化未成熟的因素,過了這個過渡期就會消失;有的小孩到一歲還是解綠色便,家長不需為此擔心。

次數--大便幾次才算正常?
#吃得正常、體重增加正常就可以了!在次數方面,新生兒常見1天3~9次都算正常;1天只有1次可能太少;若2天才解1次就可能有問題。而喝母乳寶寶的大便次數會比喝配方奶粉者多。
等到寶寶出生1個月後,可能1天解3次到3天解1次都無所謂,只要沒有肚子脹,吃得正常,體重增加也正常就可以了!

#喝母乳好吸收,便便次數多
喝母乳與喝牛奶的寶寶,大便情況有些差異。書田診所小兒科陳永綺醫師表示,喝母乳消化比較好,所以大便次數多,質地也較稀;而因體質不同,有些1天可解到7次,有的2、3天解1次都沒問題。大一點的小孩若超過3天未解便,可能有便秘現象,喝牛奶的寶寶比較會有此狀況。喝牛奶寶寶大便一般是每天1次,且較容易結塊、乾燥,可能出生一個月就能解出成型的便便。

而老一輩的經常會問:「小孩大便成型了嗎?」其實喝牛奶寶寶出生沒多久,大便就屬於成型,喝母乳最慢3、4個月也會成型,只是寶寶包著尿布,我們看到的都是一團糊狀。

味道--大便是否有酸臭味?
大便除了要觀察顏色、次數之外,比較重要其實在於味道。每個小孩大便味道都不一樣,媽媽每天在聞,最清楚不過了,如果發現味道與平常不同,有酸臭味出現,可能因消化不良所致,部分寶寶症狀輕微,不用吃藥,可能2、3天後就痊癒了;情況嚴重時,大概也不會只有大便酸味的症狀,此時可能合併哭鬧、嘔吐、發燒等,大便次數比平時多,甚至已出現血便,此時要懷疑是否病毒性感染,最好儘速請醫師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