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月26日 星期六

來講英文故事書!讓孩子聽英文像聽國語一樣輕鬆

文╱汪培珽
輯╱張玉櫻
資料來源╱《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時報出版)


只要持續地唸英文故事書給孩子聽,就能讓孩子聽英文像聽國語一樣輕鬆,並循序漸進養成說、讀、寫的穩定實力!這次最簡單、最有趣、最自然的英文學習方法,更能帶給孩子滿滿的愛、溫暖和心靈收穫!


用英文故事書,打造英文環境
不論專家說過什麼,我對語言學習的想法是:如果準備讓孩子學習一種語言,愈早接觸愈好;不論生來是什麼人種,孩子置身在某種語言環境裡,就會自然習得這種語言。


十年前,當專家們還在琢磨什麼是教孩子英文的最好方法時,我的第一個孩子呱呱落地。當我開始為襁褓中的孩子唸第一本中文故事書時,也就靈機一動地,發明了一個給孩子英文環境的最好方法──唸英文故事書。


但是,我根本不敢拿自己的英文口語程度來跟孩子對話。即使我說出來的文法沒有錯誤、發音語調也不差,可是我卻不能確定真正的英文日常對話裡,到底有沒有人這樣用呢?然而英文故事書──也就是外國原版的英文故事書,怎麼說都比我的英文強多了,不論是在句型、文法或字彙等各方面。我照著唸,唸多了,孩子自然就能學會這種語言,沒有一百分、也有七十分,不是嗎?我和孩子的英文故事書之旅,就在這種試試看的心態下展開囉!


對嬰兒來說,中文和英文有差別嗎?
在孩子還聽不懂國語的嬰兒階段,此時不管是中文、英文、法文、日文、阿拉伯文……,任何一種語言對嬰兒來說都差不多。於是,我在幫孩子唸中文故事書的同時,也唸英文故事書。
不過很多父母會問:「孩子聽得懂英文嗎?」反正,這個年紀的孩子只會咿咿啊啊地對你笑,沒人知道他們到底聽進去了什麼,中文、英文有什麼差別嗎?其實,父母不要斤斤計較「孩子到底學到了什麼」?事情往往就在順其自然的輕鬆心情下,偷偷進行著。



唸故事書之前,父母先做好心理建設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不是一蹴可幾的事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有哪一件事是可以立竿見影的呢?沒有,包括長大。生養孩子,是過程,不是目的。過程是一天天累積起來的;故事書也是一本本累積出來的。如果我一開始就想著:「要唸十年的故事書啊?好久哦!」「要唸一千本的故事書嗎?好多啊!」甚至才剛開始做就想著結果,那麼生養孩子的樂趣,將隨著我們的目光直達終點,沒了過程、也沒了樂趣。


父母如果不希望自己對子女的「愛」,會演變成幫倒忙的「壓力」,就必須自己先做好心理建設。以下的經驗,就是我用故事書來培養孩子英文能力時的重要原則。


◎中英文故事書,雙向進行


*家裡的中英文故事書,數量上要維持平衡
也就是說,當我買了一本英文故事書,也會記得選中文故事書。我總是以審慎的心態,盡量維持家裡的中、英文故事書,以1:1的數量增加。


雖然我也有跟大家一樣的心態──自己學英文的失敗經驗,不能再發生在孩子身上!但不論英文有多重要,中文永遠還是排在英文之上。


*當孩子還小時,中英文都選、都唸
大約2歲之前,孩子還沒有太多自己的意見時,往往父母選什麼故事,孩子就聽什麼,每次的唸故事時間,我會刻意兩種語言都選,一本中文、一本英文。

中文畢竟有母語的優勢,通常不會有被排斥不聽的問題。而英文沒有母語的優勢,在剛開始幫孩子唸英文故事書的起步階段,我則會觀察孩子的反應。如果孩子對我唸的英文故事很能接受,我會順水推舟地在這個階段,刻意加強唸英文故事的時間比重,例如兩本英文、一本中文,以讓孩子習慣、不排斥英文故事書為優先考量。


*等孩子比較大了,強調故事,不要強調語言
當孩子大到對父母選哪本故事書來讀,會有自己的意見時,就要小心「對付」。「你要不要聽這本『英文』故事書?」我根本不會這樣問。「你要不要聽這本故事書?」不要強調「英文」二字,在孩子的世界裡,只有不同的故事,沒有不同的語言。


孩子想聽的故事,管它中文、英文呢!而且,反正還有翻譯啊!如果孩子真的要換一本呢?那就換吧,來日方長。請記住,吸引孩子的,永遠是那本書的內容和繪圖,以及父母關愛的聲音,那是任何孩子都抗拒不了的東西。其他任何強迫式的手段,都只有物極必反的效果。


◎中英文故事書,不要重複


*與其說孩子「不喜歡」,不如說「不習慣」
如果你的孩子不是很小就接觸英文,剛開始一聽到英文故事就跑開,是很自然的現象。然而與其說孩子「不喜歡」英文故事書,還不如說孩子「不習慣」。所以,不管父母的心裡多著急、多沮喪,「哎呀,我的孩子怎麼都不聽英文故事書呢?」「你看看隔壁的小明,怎麼都聽得津津有味呢?」千萬不要表現出來讓孩子知道。父母的著急和焦慮,是嚇跑孩子最有效的方法。


*同一本故事書,不要中英文版本都買
我所謂的「中、英文故事書不重複」,是指有緣分買到的書如果是中文版本,即使之後再看到英文版,我也不會因為希望孩子多接觸些英文,而再買一次;反之亦然。試想,同一本故事書,如果同時有中文和英文可以選擇,不要說孩子,連我們自己都會先選中文的來看,英文版本只有等著束之高閣吧!



◎中英雙語故事書,效果有限


「有一種故事書,中、英文都在同一頁,或上下、或左右並列呈現。」很多父母喜歡買這樣的故事書,好像花一次錢就能買到雙重價值似的。但是,真正兩種語言都被利用的機率有多大?我猜是微乎其微,最後一定是中文佔上風的。



◎英文不是學來表演的


「當別人的孩子都在學才藝時,我的孩子也不能落後,要趕緊加入。」當父母是以比較的心態在幫孩子篩選課外活動時,「讓孩子展現成果」,就是帶給父母安全感的最好方法。


全民英檢,竟然有4、5歲的孩子去參加!這麼小的孩子,根本不應該參加任何考試,為什麼要去呢?因為父母花了錢,就要看見成果,而且成果還要可驗證、進而可炫耀。家長喜歡,補習班順水推舟、樂觀其成,甚至大力舉辦。學生全變成一群可驗證的數字,豈不是最好的行銷表演?


*太早接觸考試,可能扼殺孩子的大能力
中國父母對孩子的考試從不會加以懷疑,甚至有人說,「反正遲早都要加入考試的行列,早點適應很好啊!」孩子還小、不會反抗,但是我替他們難過。考試是啟蒙教育中,扼殺孩子興趣的最簡單方法,甚至連想像力、思考力、創造力……都一起埋葬。
我不是指考試一無是處,但是,何時開始接觸考試的時間點,可不可以請家長審慎把關呢?剛萌芽的小種子,應該有更多的空間,可以向上自由伸展,不要一下子就被大人隨手蓋下的考試玻璃罐罩住,而覺得窒息難受。


*讓孩子學英文,不是為了拿來炫耀
「我的孩子從小讀全美語,每班都有一位中籍教師和一位外籍教師搭配,但往往外籍教師才是主角,久而久之,會不會變得有英文優越感?」這個問題讓我想起多年前聽到的朋友經驗:小康之家的獨生女被送進私立小學,開著國產車送女兒上學的媽媽,一天被極力呵護的寶貝女兒告知:「媽媽,妳的車子太破,請停離校門口遠一點的地方,我再走路進學校就好。」


孩子不正確的價值觀從何而來?它不是與生俱來的,孩子不會天生就有英文優越感,只有大人才有。如果父母能以很中立的立場,來看待孩子學英文這件事,通常孩子的態度就不會偏離正道太遠。最怕的是父母本身就有英文優越感或英文自卑感,還毫無知覺地表現出來,時時刻刻深怕別人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會英文」。



◎不考試、不懷疑、不問聽懂了沒


*只要孩子願意聽完故事,就算大功告成
「Elephant是什麼意思?」
「‘The lion ate meat.’這句子是什麼意思?」
「媽媽唸的故事書,你有沒有聽懂?」
這樣的問句,從來不曾出現在我與孩子的對話中。一本故事書,少則10分鐘、多則半小時,孩子是最誠實的動物,如果聽不懂、沒趣味,他不會坐在你身邊超過5分鐘。至於聽懂多少的問題,父母不需要知道,因為即使知道了,對整件事情也不會有所幫助。剛開始孩子可能似懂非懂,但每多聽一次,都是進步;聽得愈多,進步也就愈多。


*別拿起故事書來考孩子
父母千萬別雞婆地拿起故事書來考孩子:「‘The elephant ate the hay.’這句話的中文是什麼?」對孩子而言,聽得懂和翻譯出來是兩回事。第一次聽完整個故事,可能了解程度只有40%,其餘的部分則是靠繪圖、想像和前後文猜想;隨著多聽幾次,理解程度也會漸漸增加;甚至,在不同故事書上若有相同的詞彙出現,孩子自行比對而發現答案的機率也會增加。


喜歡考孩子的父母,無疑是對孩子、對自己的信心都不夠。即使孩子答得出來又如何?但如果孩子的答案是「不知道」三個字呢?會不會就讓父母立刻臉色大變?會不會就影響了父母再繼續唸、或是孩子再繼續聽的信心呢?孩子的「不知道」,可能只意謂著「不知道怎麼回答」而已,但是這三個字卻可以把父母嚇得半死。


父母的自信與耐心,讓孩子快樂成長
「是她運氣好,生了個聰明的孩子!」不只一次在演講中,聽到父母發出這樣的感嘆或懷疑。當父母開始這麼想的時候,孩子已經從起跑線往後退了一步。「他的孩子很小就開始聽英文故事,我的孩子都已經4歲了。」又退了兩步。「她是有時間的媽媽,孩子專心守規矩,我的孩子好動又淘氣,我又沒有耐心和時間……。」


父母一連串的與別人比較,非但對孩子沒有任何幫助,還可能成為絆腳石。生的是什麼樣的孩子並不重要,問題是做父母的有義務要教育他們。正確的教育方式,可以使90分的孩子變成100分、50分的孩子變成70分,那個比較的標準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旁人的成功不要大驚小怪!我在乎的是,我和孩子可不可以健康快樂地生活,孩子的人格裡有沒有同理心、尊不尊重別人、能不能與人和諧相處、面對挫折知不知道如何度過、對於人生的種種課題有沒有抉擇的能力……。父母著眼於大方向,社會上潛在的不必要壓力就不容易落在自己身上;父母輕鬆有自信了,孩子才能健康快樂長大!

(詳文請見嬰兒與母親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2/mamabox/s2baby02-165.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