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

營養過剩不利於孩子健康



小兒攝入的營養過多,不僅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而且過多的飲食和營養素還會給孩子帶來諸多疾病,這在醫學上稱為營養過剩。
  一、蛋 白質過多 攝入蛋白質食物,代謝產物氮是經腎臟排出的,腎臟排氮量有一定限度,過多則不能負擔。嬰幼兒腎功能尚未發育完善,不能將體內過多的氮排出,若加 之孩子發熱、嘔吐、腹瀉等症時,人體內水份不足,小便濃縮,可致高氮血症,可引起患兒嗜睡,少尿或無尿,驚厥和昏迷等症狀。若長期攝入蛋白質過多,可產生 高脂血症。一般對嬰幼兒的蛋白質供給以每公斤體重計算不超過3 -4,注意供給定量的水份。


  二、脂肪過多 脂肪過多可發生肥胖病,兒童在1歲內攝入脂肪過多,大多數在成年患肥胖病。肥胖增加了心臟的負擔,極易發生心血管病。


  三、碳水化合物過多 食糖屬於精製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除代謝需要外,其餘轉為脂肪儲存於體內,最後也可發生肥胖症並導致心血管疾患。


  四、維生素A過多 如果服用維生素A制劑每日大於50000單位(相當於濃縮維生素A兩粒,濃縮魚肝油滴劑30),連續3個月可以發生中毒症狀。症狀為食慾不振、皮膚發癢、易激動、毛髮脫落、骨膜增殖性改變(骨痛)、口腔粘膜脫落等。


  五、維生素D過多 如果每日服用2000-5000單位(相當於淡維生素AD滴劑10或濃劑1即約30),可發生中毒症狀。症狀為無力、胃納差、噁心、嘔吐、腹瀉甚至腎損害和血管鈣化等,後果嚴重。


  六、維生素C過多 維生素C是水溶性維生素,一般認為過多可無害地從尿中排出,實際上過量的維生素C也有許多害處,主要易發生腎結石,可使鈣磷從骨內移出,還有腹瀉、腹痛等。


  因此,對嬰幼兒的營養補充要適度,否則有害而無利。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9JqeSt.cERmoSKqGh4m1jFJM/article?mid=4322&prev=4382&l=f&fid=53






*******************************************************************************

警訊!胖寶寶這樣吃不煩惱
媽咪寶貝 12月號 NO.150
採訪撰文/陳姵樺
企畫編輯/吳慧敏
諮詢/弘光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柯淑華


根據許多研究報告指出,肥胖的年齡層有逐漸下降趨勢,而因肥胖所引發的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也出現在一些肥胖的孩子身上,因此家長們對肥胖這個議題關注度很高。

健康5準則
胖寶寶的形成有很多原因,無論是哪種原因造成,寶寶從小過於肥胖,身體中就會形成「肥胖細胞」,而且這些肥胖細胞會有記憶,肥胖細胞會記憶需要大量的熱量,因此一旦養成肥胖細胞,減重的難度就會比較高,因此建議從小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長大後較能保持適當的體重。

注意!寶寶過胖的標準與警訊
家長要如何檢視家中的寶寶是否過胖,可以參考國民健康局的生長曲線圖,此曲線圖在民國98年更新過,目前附在《兒童健康手冊》的就是新版的生長曲線圖。一般而言,嬰幼兒的生長指標若落在第97及第3百分位兩線之間均屬正常,百分位在50屬於標準平均值,3以下為過輕,97以上為過重,但是必須將身高與體重的百分位一起看,單看一項無法評斷孩子是否過重、過輕或過小。

弘光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柯淑華表示,通常身高與體重的百分位不會差距很大,家長大約每隔三至四個月紀錄一次觀察即可,若在紀錄中發現,寶寶的百分位原本在50左右突然升到90或是原本在75左右突然降到10,這種不正常、大幅度的改變,就需特別注意,找出異常的原因。不少家長喜歡自己的孩子白白胖胖,但也需注意過重的問題,當體重百分位超過85就是一個警訊,超過97就是超重,不趕緊控制會讓孩子的脂肪任其被撐大,幼兒期的肥胖與成年後的肥胖有正相關,這些胖小子將來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等的機率會較其他幼兒高,也就是說小時候忽略肥胖問題,長大後就必須與肥胖引起的種種病症長期奮戰。

至於寶寶體重的成長幅度,不同時期增長的速度略有不同,一般來說,出生至六個月大的寶寶是體重快速增長的時期,出生前半年大約以每個月多一公斤的體重快速成長。根據統計資料,出生四個月體重大約為出生時的兩倍,到了一歲體重約為出生時的三倍,兩歲半時體重約為出生時的四倍。到了七個月至一歲則進入了體重增加緩慢期,這個階段有可能只增加幾公斤的體重,但只要指數落在正常值之內家長就不需要擔心。一歲以後的體重發展就因人而異了,這與遺傳的體質、飲食、運動都有相關,家長可以參考《兒童健康手冊》生長曲線圖來看孩子的身高、體重是否正常。

健康的定義應該是寶寶擁有結實的肌肉而不是擁有軟肥的脂肪。

造成寶寶肥胖的主要原因
造成寶寶肥胖的主要原因可分為先天體質、氣質以及後天的環境與餵養習慣。

先天原因
若是爸爸媽媽都是肥胖體質,就有可能將這種體質遺傳給寶寶,造成寶寶就算正常吃依然體重超重的狀況。有的寶寶則是天生消化吸收的能力較其他寶寶佳,因為吸收太好了所以體重會一直增加下不來。另外,也有的寶寶天生氣質就是食欲很好,很喜歡吃東西,家長通常不忍心看到寶寶餓肚子,愛吃的寶寶如果沒有人節制他,體重很容易超重。最後,有的寶寶天生文靜不愛活動,當寶寶活動力低、消耗的能量不多也會造成肥胖問題。

後天因素
除了先天原因外,其實造成寶寶肥胖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後天的教養方式以及餵養習慣。柯淑華副教授表示,不少家長有迷思,認為寶寶白白胖胖等於健康,所以將小孩養成肥滋滋、肥肉一圈一圈的米其林寶寶很有成就感。事實上幼兒胖並不等於健康,健康的定義應該是寶寶擁有結實的肌肉而不是擁有軟肥的脂肪。

除了上述的迷思外,也有不少家長或是寶寶主要的照顧者怕寶寶弄髒衣服、身體或是怕寶寶沾染到不潔的東西或是細菌,因此不讓寶寶到地上活動,整天抱著寶寶,寶寶整天不是吃就是睡,沒有活動,熱量無法消耗,自然養出一堆脂肪肥肉。還有一些家長聽不得寶寶哭,寶寶一哭就塞一瓶奶安撫他,結果就喝過量了,事實上哭也是寶寶消耗能量的一種方式,少了適度的哭來消耗能量也容易胖。

不良的餵養習慣也容易養出胖寶寶,家長很容易用自己的口味來思考孩子的口味,事實上幼兒的口味是大人培養出來的,家長給孩子清淡飲食孩子就會習慣,
如果在吃副食品以及開始接觸一般食物的這個階段,讓孩子接觸過甜、過鹹、且人工添加劑過多的食物、糖果、飲料,幼兒的胃口會被養壞,日後造成不吃正餐不吃青菜水果,只吃糖果甜食喝甜膩飲料的不良習慣。此外,目前市面上不少糖果餅乾糕點內都含有反式脂肪成分,柯淑華副教授表示,反式脂肪對健康無益,食用過多不僅會有肥胖問題,且會提高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家長在為孩子準備點心時要注意是否含有反式脂肪,可從食物包裝的成分中仔細檢視。

除了食物之外,水分補充不足也會影響寶寶的體重,柯淑華副教授表示,身體內渴的中樞與餓的中樞位置接近,如果體內水分不足會有餓的反應,這會造成吃過量食物的後果,所以喝水的量一定要夠,幼兒一天的水量約每公斤體重需補充150c.c.~250c.c.,用孩子的總體重乘上上述數字就是孩子一天的需水量。

但要注意的是,很多家長會讓孩子喝飲料來代替水,這會讓孩子喝下過多糖份反而會增加肥胖的危險,另外也需注意優酪乳、牛奶等飲品,優酪乳的糖分很高,喝多了會胖,牛奶則是熱量高,有的家長會讓孩子將牛奶當水喝,這會讓孩子的熱量過高,建議一歲以後牛奶一天不要給超過兩次,每次的量在150c.c.~250c.c.即可。

鼓勵胖寶寶減重嗎?
寶寶正處於成長階段,基本上並不建議寶寶以大量減少食量的方式來減重,如果要減,可以先拉長餐與餐之間的時間,比如原本每隔3小時吃一餐改為每隔3.5小時吃一餐,這樣原本一天要吃6餐就可減為5餐;每餐的奶量可以減少一點點,例如原本一餐喝180c.c.的奶量減為170c.c.讓寶寶不會有感覺。

若是已經到幼兒階段,則可在食物種類以及點心種類上做改變,多蒸煮、少鹽、少糖、少油的食物為佳,豐富的蔬菜水果也是重要的,點心以菜肉稀飯、水果、牛奶等取代糖果、餅乾、飲料。例如:在早餐或下午點心中可出現一杯240c.c.的牛奶或豆漿或一碗蒸蛋、一個茶葉蛋,午餐與晚餐的菜單中,就可變換不同的肉類、魚類,並在配菜中加入豆腐豆乾等豆類製品,就可提供孩子所需的營養。

不良的餵養習慣也容易養出胖寶寶。

寶寶正常的奶量與食量為多少
親餵母乳難以計算寶寶喝的奶量,最簡單的觀察方法就是寶寶喝完母奶後,如果可以安穩睡個2小時以上,這一餐就算有吃飽,其次可看寶寶的小便次數,若一天小便超過6次就表示營養水分是足夠的,另一個指標是寶寶出生至三個月大期間,每週的體重至少增加150公克,這就表示食物是足夠的。如果是喝配方奶的寶寶,則可以用體重來計算一天可能需要的奶量,正常的奶量為每天每公斤約100c.c.~200c.c.,例如三個月大六公斤的寶寶,一天正常的奶量是600c.c.~1200c.c.,一天的總量最少600c.c.,若食量較大就可給到1200c.c.,依照寶寶的需求量來餵食,勿強迫餵食或過度餵食。

副食品的添加要從流質、半流質、軟食到固體食物循序漸進,建議家長以新鮮的食材製作,因為市售有些嬰兒果汁、果汁泥含過多糖分,有的還添加了香精、防腐劑等物質,對寶寶的口味養成以及健康都不佳。

一歲之後,奶量會減少,此時就開始與大人吃差不多的食物,食量的計算方式就換成卡路里。一至三歲的幼兒不分男女的,一天所需的熱量約1200~1300大卡,
四到六歲的幼兒女生一天所需的熱量約1500大卡,男生一天所需的熱量約1700大卡。一至三歲的奶量大約一天飲用480c.c.(分兩次)就足夠,其他的食物包括蛋白質、脂肪、醣類與蔬菜纖維都需均衡攝取。

胖寶寶的生活準則
準則1:儘量哺餵母乳
喝母奶的寶寶長大後較不易肥胖,這是有醫學根據的,有醫學研究報告指出,母奶中的成分可以在寶寶體內自然的調節,讓脂肪不會堆積在寶寶體內,所以喝母奶的寶寶長大後肥胖的機率降低,也會減少罹患第一以及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

準則2:給健康的副食品
一歲之後的孩子幾乎可以吃與大人相同的食物,此時食物的選擇就相當重要,應該盡量少給會造成孩子肥胖的食物,例如糖果餅乾等甜食、薯條炸雞等油炸物、糖分過高的飲料、碳水化合物含量過高的麵包與蛋糕等;像麵包可以選擇全麥麵包、飲料可選低糖的果汁、食物以蒸煮烤的調理方式代替油炸,並且多給蔬菜、水果。

柯淑華副教授建議,家長在製作副食品時儘量不要添佳任何調味料,煮好的食物應該先將沒有調味的盛起一些給寶寶吃,其他的再加入一點調味料給大人吃。

準則3:家長要有正確的飲食觀
家長是小孩學習的榜樣,要養成小孩正確的飲食習慣,就先從父母自己做起,有的家長是自己吃什麼就給孩子吃什麼,如果家長本身的飲食習慣偏向重口味,或是喜愛吃速食與油炸等食品,那寶寶跟著父母吃一樣的東西,就會吃出問題,尤其是油炸的食物,像是薯條、炸雞,不但油脂含量高容易引起寶寶肥胖的問題。

準則4:盡量不要給零食
過多的零食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原因,若是正餐中間要給零食,建議給的量是正餐的一半以下,並選擇低熱量的食物,例如:全麥吐司一片+100c.c.低糖豆漿、水煮玉米半條+8~10顆葡萄、一小個雞蛋糕+100c.c.柳丁汁、半顆煮地瓜+100c.c.鮮奶等等。

準則5:足夠的活動很重要
足夠的活動量是胖寶寶重要的減重利器,如果從小養成運動的習慣,例如每天散步兩次,每次15至20分鐘(如果能三次更佳),孩子的活動量就夠了;如果孩子給保母帶,也可要求保母帶孩子出門散步活動;假日則多帶孩子到郊外走走增加活動量。其他像是騎腳踏車、游泳都是不錯的運動,這時家長也扮演重要角色,需要帶領孩子一起活動,來培養孩子正確的生活作息,預防肥胖的發生。


柯淑華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系博士
經歷:弘光護專護理科、助教,弘光科技大學護理系講師,弘光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
現職:弘光科大護理系副教授


* 資料來源:【媽咪寶貝】2012年12月號。http://www.mababy.com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8067&prev=18115&next=17997&l=f&fid=28





*******************************************************************************
瞭解寶寶的營養需求
BABY這樣吃最健康~

一歲前的嬰兒,主要的營養來源為母奶或配方奶,林宜芬與鄭嵐卉皆表示,無論選擇何種營養,只要寶寶的生長曲線落在2575之間,皆屬正常範圍,且其身高、體重的生長曲線是呈現往上的波浪狀,沒有突然掉落,都不用擔心;而寶寶出生後六個月內的體重,每星期約莫增加0.10.3公斤,六個月到十二個月大每星期大概會增加0.1公斤左右,因此寶寶四個月大時的體重可能是出生時的兩倍,週歲時的體重可能會達到出生時的三倍,李佩霓說這些平均數據皆可供家長列為觀察時的參考。除此之外,有些特殊體質、飲食的寶寶,其食物的選擇也是父母親不可忽略的喔!

Type1母乳寶寶

現代醫學研究皆證實,母乳含有許多珍貴的營養素,配方奶無法取而代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營養師鄭嵐卉說明,母乳能滿足出生至六個月寶寶的所有營養需求,不必再額外補充其他食物,六個月之後再添加副食品即可,且母乳是專屬於寶寶的營養,既不容易過敏,也不容易出現耐受不良的狀況。林宜芬則表示,母乳富含蛋白質與脂肪,能幫助寶寶腦部發育,且初乳含有多種免疫蛋白,能增加寶寶的抵抗力;此外,母乳含有分解脂肪的酵素,能促進脂肪的吸收,這是配方奶所沒有的,其他如醣類、鈣、磷、DHAARA、牛磺酸、卵磷脂等營養素,都存在於母乳中,所含的維生素也很豐富,因此建議至少能哺餵滿至一歲。倘若媽咪乳汁足夠,寶寶喝到兩歲也完全沒問題,如無特別換奶的必要,應盡量延長喝母奶的時間。

有的媽咪擔心奶水不夠,而放棄哺餵母乳,這是很可惜的事,其實只要勤加按摩乳腺、吃些能幫助發乳食物,定可刺激乳汁分泌。另外李佩霓指出,晚上十點至凌晨兩點是催產素分泌最旺盛的時候(催產素是促進乳汁分泌的荷爾蒙),媽咪不妨把握這幾個小時多擠些母乳以增加乳汁的分泌。值得注意的是,母乳寶寶的便便會比較稀,次數也會比較多,這是因為哺餵母乳的次數會比配方奶多,且母乳含有寡糖成分,能促進消化、預防病菌入侵,故為正常現象,家長無須擔心。
  
解開母乳寶寶缺鐵之迷思

林宜芬說明,胎兒在媽咪肚子裡約莫三十週大時,就會開始在自己的肝臟裡儲存大量的鐵質,所以一般都會建議懷孕後期的孕媽咪多攝取鐵質,以滿足寶寶需求,當寶寶出生之後,就會利用肝臟來造血,若這段時間儲存的鐵質足夠,寶寶其實並不需要仰賴母奶來供應鐵質。


以台灣母乳協會的說法,使用純母乳哺餵6個月以內的寶寶,營養就很足夠了,不會有缺乏的疑慮。之前引發爭議的「母乳寶寶是否會缺鐵?」的問題,事實上並不存在,李佩霓表示,母乳裡面的鐵質含量的確比配方奶少,但其吸收率可達4050%,而配方奶的鐵質是額外添加的,其吸收率約在410%,因此即使母乳中鐵質含量較低,但因為它的吸收率佳,基本上母乳哺餵的寶寶並不會有貧血的情形。

即使寶寶46個月大時,體內所儲存的鐵會慢慢耗盡,但只要在6個月以後嘗試副食品時,逐漸添加一些富含鐵質的麥粉、米粉、肉泥或豬肝泥等,就能彌補其不足,此時母乳亦可繼續哺餵,待寶寶一歲以後、咀嚼能力比較好了,則可將副食品當成主食、母乳作為點心。

Type2配方奶寶寶

母乳是第一選擇,但當媽咪因某些因素無法哺餵母乳時,配方奶就成了重要的替代品。市售的配方奶,大多添加各種營養素,且針對不同體質與需求,設計不同配方供媽咪選擇。配方奶是模擬母奶的成份,

基礎營養素大致包括以下幾種:

    脂肪:脂肪中含有亞麻油酸及次亞麻油酸,亞麻油酸能在人體內自然合成AA,可幫助腦細胞膜發育。而次亞麻油酸則能在人體內合成DHA,能促進寶寶腦部、視力和中樞神經系統的良好發展。
     
    醣類:足夠的醣類,可以節省蛋白質,以供生長或修補組織細胞之需,而且寶寶進入幼兒期後,活動量及學習量都會大幅增加,足夠的醣類可以提供幼兒充足的熱量。
     
蛋白質:細胞質的基本成份,可提供必須胺基酸,是寶寶肌肉生長與骨骼發育所需的重要成份。
‧維生素及礦物質:維生素及礦物質是幼兒成長的必須營養素,在寶寶體內扮演著重要的代謝作用。如:鈣質可幫助寶寶骨骼成長,鐵質有助寶寶的腦神經發育等。
配方奶餵食守則

林宜芬與鄭嵐卉皆表示,配方奶多含有乳糖,熱量比母奶高出許多,若過度餵食,寶寶就容易產生肥胖的問題,加上餵食後若沒有適時地幫寶寶清潔口腔,更可能引發齲齒,不可不慎。

而多數的配方奶都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小朋友可能比較不容易吸收,進而導致拉肚子等腸胃不適的情況,如果是這樣,李佩霓建議家長也不用急著更換奶粉品牌,可再觀察23天的時間。倘若寶寶原奶量為四匙,第一階段為3匙舊奶粉+1匙新奶粉,第二階段為採2匙舊奶粉+2匙新奶粉……的方式,直到全部換為新奶粉為止。

擔心寶寶在換奶過程會有過敏問題的家長,可採取階段性換奶方式。在換奶的過程,應採循序漸進的方式,一天先加入100㏄的新奶粉,且換奶期間不要再加入新的固體食物,待57天後,寶寶無過敏症狀,如:腹瀉、發炎、流鼻涕、眼睛紅等,再完全換成新的奶粉。

無論是母乳或配方乳,一歲寶寶的需求總量皆為一天兩杯,一杯的量是240㏄,另外加上適當的其他副食品,才能滿足其一天所需。滿週歲的寶寶,一天總熱量的攝取需在1250大卡以上。

聰明挑選配方奶

基本上,各家配方奶的營養素都大同小異,在選擇時一定要注意該奶粉是否有經過認證,及留意包裝成份是否清楚。媽咪亦可請教兒科醫師、營養師或藥師挑選技巧。在這裡要特別提醒家長,奶粉罐上都會標示建議的沖泡次數與份量,但是每個寶寶的吸收狀況與食量都有所差異,爸比媽咪應依寶寶個別狀況作增減,不要強迫孩子喝到一定的量,只要他的生長沒有特別的落後,都不需要太過擔心,當然家長若仍懷疑寶寶有遲緩的問題,可請兒科醫師安排進一步的檢查。

Type3過敏寶寶

加工製品、醃製類的食物可能含有一些易引起過敏的食品添加物,為了寶寶的健康,不建議讓他食用。一般來說,寶寶對食物產生過敏時,可能會有出疹、皮膚發紅、腹瀉、嘔吐、不停地咳嗽等反應,而較易導致寶寶過敏的食物包括:鮮奶、蛋白、柑橘類水果、玉米、有殼類海鮮、鯖魚、巧克力、花生、堅果類等。

想知道寶寶對於哪些食物與因子會過敏,就要進行過敏原檢測,再依報告結果去避免會引發寶寶過敏的食物,不過林宜芬說,三歲以下嬰幼兒做此檢測,出現僞陽性的機率會比較高,結果不一定完全是正確的,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多費心觀察,在給寶寶吃比較容易引發過敏的食物時,建議從半湯匙的量開始慢慢嘗試,或是擺在比較後面再給予,待寶寶吃完後,再看看他有無任何過敏症狀,若無,下次便可繼續嘗試。鄭嵐卉表示,寶寶如果是過敏體質,媽咪又無法哺餵母乳時,就需要選擇特殊配方的奶粉,如水解配方等。

過敏其實是可以預防的,寶寶六個月起開始嘗試副食品時,家長可以給予其多樣化的食物,倘若爸比媽咪懷疑某種食物會引發寶寶過敏,就應暫時供給該種食物,假如一兩週後,寶寶過敏症狀漸漸消失,很有可能意味著該種食物即是寶寶的過敏原。之前文獻曾指出,吃黃豆類製品的小朋友,比較不容易過敏,家長可參考之。

Type4素食寶寶

素食狀況一般可分為全素與蛋奶素兩種,全素指的是只吃植物性食品者,蛋奶素則是除了植物性食品外,亦可食用奶製品與蛋者。素食寶寶因在食物的選擇上受到侷限,因此較容易缺乏蛋白質、鐵質及維生素B群,家長如果真的要讓寶寶吃素,也建議選擇蛋奶素,寶寶才能從中攝取足夠的鈣質與維生素B12。維生素B12是人體必須的維生素,但只存在於動物性的食物中,雖然人體需要的量並不多,但也不能缺少,否則就容易貧血。

素食對寶寶而言,雖可使其排便較為順暢,亦可預防將來心血管疾病的產生,但食物的選擇如果不夠多樣化,很容易就會缺乏某一類的營養素。鄭嵐卉表示,對素食寶寶來說,豆類製品〈黃豆、黑豆〉顯得格外重要,它屬於好的植物性蛋白質,其中所含的鐵質雖然相較於動物性食物還是差了一些,但卻是素食寶寶的重要蛋白質來源。

而假使媽咪本身長期吃全素,就容易缺乏維生素B12,在哺乳期間為了寶寶的健康著想,記得多攝取富含維生素B群與鐵質的深綠色蔬菜、酵母、蛋及乳製品,媽咪營養充足,寶寶才能喝到營養滿分的母乳,也比較不容易有缺鐵或鈣質的疑慮。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6258&prev=6270&next=6226&l=f&fid=28



**********************************************************************

5個良好的飲食習慣 養出健康寶寶

為了培養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爸媽可以藉由書籍、專家、聽取過來人的經驗,按照合理的方法來照顧寶寶。
1.養成一次吃飽的習慣
從 出生開始,餵奶的時候就注意讓寶寶一次吃飽。
餵奶時保持安靜環境,只有寶寶和媽媽兩人,固定地方。
餵奶前媽媽和寶寶說說話,重複寶寶乖,喝奶時間到了,吃 飽了再睡覺之類的話。
喝奶時,寶寶往往還沒吃飽就睡著了,睡沒多久又因為餓而醒來哭鬧,因此我們要在寶寶想睡的時候用手指彈他的腳底、拉他的小耳朵、捏一 下鼻子,用方法讓他醒來繼續吃。
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一次吃飽再入睡的好習慣。

2.
既定原則不改變
隨著寶寶的長大,他的活動量增加,睡眠時間相應減少,開始表現出他的獨立意識,有時候還會挑戰你定的規範。
但是養成的好習慣一定要讓他保持下去,因此,建議定下幾項應該遵守不改變的原則:
*不讓寶寶吃糖果、巧克力、蜜餞、冷飲、果凍、飲料、油炸食品等一切會影響正餐食欲的零食。
成人最好也少吃,至少不當著寶寶的面吃這些東西,更不允許邊吃邊給寶寶嚐味道。
*進餐時間控制在半小時之內,除了特殊情況(例如生病),決不拖延用餐時間。
也不允許用其他零食作為點心。時間到就收拾餐桌,不好好吃就沒得吃,不要怕寶寶餓肚子。
*用餐環境安靜,就餐時不要高談闊論,更不要開著電視分散寶寶的注意力,全家人的焦點應在吃的問題上。

3.
儘量自製副食品
如果寶寶一直吃自家做的副食品,那麼他的口味就會與家庭自製菜餚吻合。
自己做的副食品安全、新鮮、品種多,而且一點也不麻煩。
菜煮好以後,就可以先夾取一些進行精細加工就成為寶寶的食物,然後才再在成人份裡下重一點的配料。
現 在廚房小工具很多,食品料理機一分鐘就能把任何菜變成糊狀;嬰兒食品研磨組合,能很快變出不同形態的副食品;還有最簡便的一個方法-用剪刀,每餐用沸水消 毒,專用來給寶寶剪碎菜,要粗要細都可以,還能查覺混在其中的魚刺或碎骨頭。如果有些菜對寶寶來說太硬了,那就需要另外蒸或者燜煮。

4.
種類要多、口味要淡
不少人認為,雞鴨魚肉有營養,青菜、蘿蔔就沒什麼營養;一些寶寶只愛水果不愛蔬菜。
這些觀念都是錯誤的,世界上的物種林林總總,都是由一百零幾種元素組合而成。
雞鴨魚肉和青菜蘿蔔各有不同的成分,各有不同的作用,它們都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
沒有一種食物是完美到只吃它就可以獲得所有人體需要的營養,所以我們必需每天均衡攝入不同的食物。穀物、魚肉豆蛋、蔬菜、水果、奶、油脂一樣也不能少,而且要按著合理的比例來食用。
寶寶的菜以清淡為主,鹽分太多會破壞味覺,還影響腎臟發育。寶寶的菜不要加味精,因為它容易破壞食欲。

5.
沒有什麼不好吃的
不 要向寶寶灌輸什麼好吃、什麼不好吃的觀念。
幼小的寶寶不知道什麼是好吃、什麼是難吃的,寶寶3歲以後會才建立他自己的食物喜好。
在添加副食品的時候,你提 供什麼食物,他就會接受什麼食物,寶寶如果有拒吃新食物的表現,爸媽應該不厭其煩地一次次地餵,或吃給寶寶看,直到他接受為止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6226&prev=6258&next=6200&l=f&fid=28






*******************************************************************************

瞭解寶寶的營養需求

BABY這樣吃最健康~
一歲前的嬰兒,主要的營養來源為母奶或配方奶,林宜芬與鄭嵐卉皆表示,無論選擇何種營養,只要寶寶的生長曲線落在2575之間,皆屬正常範圍,且其身高、體重的生長曲線是呈現往上的波浪狀,沒有突然掉落,都不用擔心;而寶寶出生後六個月內的體重,每星期約莫增加0.10.3公斤,六個月到十二個月大每星期大概會增加0.1公斤左右,因此寶寶四個月大時的體重可能是出生時的兩倍,週歲時的體重可能會達到出生時的三倍,李佩霓說這些平均數據皆可供家長列為觀察時的參考。除此之外,有些特殊體質、飲食的寶寶,其食物的選擇也是父母親不可忽略的喔!
Type1母乳寶寶
現代醫學研究皆證實,母乳含有許多珍貴的營養素,配方奶無法取而代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營養師鄭嵐卉說明,母乳能滿足出生至六個月寶寶的所有營養需求,不必再額外補充其他食物,六個月之後再添加副食品即可,且母乳是專屬於寶寶的營養,既不容易過敏,也不容易出現耐受不良的狀況。林宜芬則表示,母乳富含蛋白質與脂肪,能幫助寶寶腦部發育,且初乳含有多種免疫蛋白,能增加寶寶的抵抗力;此外,母乳含有分解脂肪的酵素,能促進脂肪的吸收,這是配方奶所沒有的,其他如醣類、鈣、磷、DHAARA、牛磺酸、卵磷脂等營養素,都存在於母乳中,所含的維生素也很豐富,因此建議至少能哺餵滿至一歲。倘若媽咪乳汁足夠,寶寶喝到兩歲也完全沒問題,如無特別換奶的必要,應盡量延長喝母奶的時間。

有的媽咪擔心奶水不夠,而放棄哺餵母乳,這是很可惜的事,其實只要勤加按摩乳腺、吃些能幫助發乳食物,定可刺激乳汁分泌。另外李佩霓指出,晚上十點至凌晨兩點是催產素分泌最旺盛的時候(催產素是促進乳汁分泌的荷爾蒙),媽咪不妨把握這幾個小時多擠些母乳以增加乳汁的分泌。值得注意的是,母乳寶寶的便便會比較稀,次數也會比較多,這是因為哺餵母乳的次數會比配方奶多,且母乳含有寡糖成分,能促進消化、預防病菌入侵,故為正常現象,家長無須擔心。
  
解開母乳寶寶缺鐵之迷思
林宜芬說明,胎兒在媽咪肚子裡約莫三十週大時,就會開始在自己的肝臟裡儲存大量的鐵質,所以一般都會建議懷孕後期的孕媽咪多攝取鐵質,以滿足寶寶需求,當寶寶出生之後,就會利用肝臟來造血,若這段時間儲存的鐵質足夠,寶寶其實並不需要仰賴母奶來供應鐵質。


以台灣母乳協會的說法,使用純母乳哺餵6個月以內的寶寶,營養就很足夠了,不會有缺乏的疑慮。之前引發爭議的「母乳寶寶是否會缺鐵?」的問題,事實上並不存在,李佩霓表示,母乳裡面的鐵質含量的確比配方奶少,但其吸收率可達4050%,而配方奶的鐵質是額外添加的,其吸收率約在410%,因此即使母乳中鐵質含量較低,但因為它的吸收率佳,基本上母乳哺餵的寶寶並不會有貧血的情形。

即使寶寶46個月大時,體內所儲存的鐵會慢慢耗盡,但只要在6個月以後嘗試副食品時,逐漸添加一些富含鐵質的麥粉、米粉、肉泥或豬肝泥等,就能彌補其不足,此時母乳亦可繼續哺餵,待寶寶一歲以後、咀嚼能力比較好了,則可將副食品當成主食、母乳作為點心。

Type2配方奶寶寶
母乳是第一選擇,但當媽咪因某些因素無法哺餵母乳時,配方奶就成了重要的替代品。市售的配方奶,大多添加各種營養素,且針對不同體質與需求,設計不同配方供媽咪選擇。配方奶是模擬母奶的成份,
基礎營養素大致包括以下幾種:
    脂肪:脂肪中含有亞麻油酸及次亞麻油酸,亞麻油酸能在人體內自然合成AA,可幫助腦細胞膜發育。而次亞麻油酸則能在人體內合成DHA,能促進寶寶腦部、視力和中樞神經系統的良好發展。
     
    醣類:足夠的醣類,可以節省蛋白質,以供生長或修補組織細胞之需,而且寶寶進入幼兒期後,活動量及學習量都會大幅增加,足夠的醣類可以提供幼兒充足的熱量。
     
蛋白質:細胞質的基本成份,可提供必須胺基酸,是寶寶肌肉生長與骨骼發育所需的重要成份。
‧維生素及礦物質:維生素及礦物質是幼兒成長的必須營養素,在寶寶體內扮演著重要的代謝作用。如:鈣質可幫助寶寶骨骼成長,鐵質有助寶寶的腦神經發育等。
配方奶餵食守則
林宜芬與鄭嵐卉皆表示,配方奶多含有乳糖,熱量比母奶高出許多,若過度餵食,寶寶就容易產生肥胖的問題,加上餵食後若沒有適時地幫寶寶清潔口腔,更可能引發齲齒,不可不慎。

而多數的配方奶都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小朋友可能比較不容易吸收,進而導致拉肚子等腸胃不適的情況,如果是這樣,李佩霓建議家長也不用急著更換奶粉品牌,可再觀察23天的時間。倘若寶寶原奶量為四匙,第一階段為3匙舊奶粉+1匙新奶粉,第二階段為採2匙舊奶粉+2匙新奶粉……的方式,直到全部換為新奶粉為止。

擔心寶寶在換奶過程會有過敏問題的家長,可採取階段性換奶方式。在換奶的過程,應採循序漸進的方式,一天先加入100㏄的新奶粉,且換奶期間不要再加入新的固體食物,待57天後,寶寶無過敏症狀,如:腹瀉、發炎、流鼻涕、眼睛紅等,再完全換成新的奶粉。

無論是母乳或配方乳,一歲寶寶的需求總量皆為一天兩杯,一杯的量是240㏄,另外加上適當的其他副食品,才能滿足其一天所需。滿週歲的寶寶,一天總熱量的攝取需在1250大卡以上。

聰明挑選配方奶
基本上,各家配方奶的營養素都大同小異,在選擇時一定要注意該奶粉是否有經過認證,及留意包裝成份是否清楚。媽咪亦可請教兒科醫師、營養師或藥師挑選技巧。在這裡要特別提醒家長,奶粉罐上都會標示建議的沖泡次數與份量,但是每個寶寶的吸收狀況與食量都有所差異,爸比媽咪應依寶寶個別狀況作增減,不要強迫孩子喝到一定的量,只要他的生長沒有特別的落後,都不需要太過擔心,當然家長若仍懷疑寶寶有遲緩的問題,可請兒科醫師安排進一步的檢查。

Type3過敏寶寶
加工製品、醃製類的食物可能含有一些易引起過敏的食品添加物,為了寶寶的健康,不建議讓他食用。一般來說,寶寶對食物產生過敏時,可能會有出疹、皮膚發紅、腹瀉、嘔吐、不停地咳嗽等反應,而較易導致寶寶過敏的食物包括:鮮奶、蛋白、柑橘類水果、玉米、有殼類海鮮、鯖魚、巧克力、花生、堅果類等。

想知道寶寶對於哪些食物與因子會過敏,就要進行過敏原檢測,再依報告結果去避免會引發寶寶過敏的食物,不過林宜芬說,三歲以下嬰幼兒做此檢測,出現僞陽性的機率會比較高,結果不一定完全是正確的,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多費心觀察,在給寶寶吃比較容易引發過敏的食物時,建議從半湯匙的量開始慢慢嘗試,或是擺在比較後面再給予,待寶寶吃完後,再看看他有無任何過敏症狀,若無,下次便可繼續嘗試。鄭嵐卉表示,寶寶如果是過敏體質,媽咪又無法哺餵母乳時,就需要選擇特殊配方的奶粉,如水解配方等。

過敏其實是可以預防的,寶寶六個月起開始嘗試副食品時,家長可以給予其多樣化的食物,倘若爸比媽咪懷疑某種食物會引發寶寶過敏,就應暫時供給該種食物,假如一兩週後,寶寶過敏症狀漸漸消失,很有可能意味著該種食物即是寶寶的過敏原。之前文獻曾指出,吃黃豆類製品的小朋友,比較不容易過敏,家長可參考之。

Type4素食寶寶
素食狀況一般可分為全素與蛋奶素兩種,全素指的是只吃植物性食品者,蛋奶素則是除了植物性食品外,亦可食用奶製品與蛋者。素食寶寶因在食物的選擇上受到侷限,因此較容易缺乏蛋白質、鐵質及維生素B群,家長如果真的要讓寶寶吃素,也建議選擇蛋奶素,寶寶才能從中攝取足夠的鈣質與維生素B12。維生素B12是人體必須的維生素,但只存在於動物性的食物中,雖然人體需要的量並不多,但也不能缺少,否則就容易貧血。

素食對寶寶而言,雖可使其排便較為順暢,亦可預防將來心血管疾病的產生,但食物的選擇如果不夠多樣化,很容易就會缺乏某一類的營養素。鄭嵐卉表示,對素食寶寶來說,豆類製品〈黃豆、黑豆〉顯得格外重要,它屬於好的植物性蛋白質,其中所含的鐵質雖然相較於動物性食物還是差了一些,但卻是素食寶寶的重要蛋白質來源。

而假使媽咪本身長期吃全素,就容易缺乏維生素B12,在哺乳期間為了寶寶的健康著想,記得多攝取富含維生素B群與鐵質的深綠色蔬菜、酵母、蛋及乳製品,媽咪營養充足,寶寶才能喝到營養滿分的母乳,也比較不容易有缺鐵或鈣質的疑慮。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6198&prev=6199&next=6196&l=f&fid=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