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2月20日 星期三

睡前親子小遊戲,寶寶睡得香又甜!


遊戲最主要的用意是在建立關係,在遊戲的過程中,孩子會感受到父母是愛我、懂我的,知道我需要陪伴,讓孩子有安定的感覺。爸比媽咪若能在孩子睡前與他玩些緩和的小遊戲,不止可幫助他早點進入夢鄉,對於親子關係亦有加分之效!

寶貝,來玩遊戲吧~
從小有媽咪陪伴的孩子,會比較黏媽咪,而懂得玩的媽咪,更能敏銳的察覺到怎麼玩會讓孩子感到快樂、什麼樣的玩法孩子最能覺得舒服,對於親子關係當然具有加分的作用。懷仁全人發展中心兼任輔導老師黃素娟表示,如果孩子玩的時候沒有大人的陪伴,是會感到孤單的,在來來回回的互動過程中,孩子能確信自己是被父母在乎的,不但能瞭解到孩子的需求,更可幫助其發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6個月大的寶寶是依附關係建立的高峰期,「玩」則是建立關係的媒介,家長不只要滿足孩子吃喝溫飽等生理需求,更要主動覺察到他的情緒狀態,以給予其安全感,及加強與媽咪之間的連結,切忌將孩子假手於他人,一旦錯過此黃金期才想和孩子建立關係,可得花上更多的時間,且不一定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固定睡前活動時間 孩子頭腦更clear!
三軍總醫院復健醫學部職能治療師陳依瑜指出,會選在睡前進行的小遊戲,顧名思義就是想讓孩子好好睡覺,但從醫學角度來看,如想增加孩子的睡眠品質,睡前並不適合給予過多的遊戲。睡前的小遊戲要以緩和的靜態活動為主,且給的時間最好是睡前一小時左右,並按照一定的流程,每天依此規律進行,慢慢地建立起孩子的睡前習慣。上面所提到的流程,有點像是課表一樣,固定讓孩子幾點吃飯、幾點洗澡、幾點玩遊戲以及何時刷牙洗臉準備就寢。
許多家長會放任孩子自由活動,卻也因此打亂了他的生活作息,造成孩子吃飯不好好吃、睡覺不好好睡;若能確切訂定睡前的活動時間,久而久之孩子便能知道,刷完牙、玩完遊戲就是睡覺時間了,如此一來,家長不但能更瞭解自己的孩子,亦能使他隔天精神奕奕、增加其學習力。

睡前動一動,親子關係UP UP~
在寶寶睡覺前和他玩些靜態的小遊戲,可安定他的情緒、幫助寶寶進入睡眠,而較激烈的動態活動,在睡前一、兩個小時就不適宜進行,否則一不小心玩過頭,反而會削減其睡眠品質,更可能因為睡眠期間仍處於興奮狀態,導致孩子惡夢連連,嚴重者甚至會影響隔天的活動,家長可別適得其反!
陳依瑜說明,太激烈的活動,會對腦部造成過多的刺激、影響睡眠品質,可能不用等到隔天,孩子當晚就會很晚睡,或因過於興奮而不願就寢。老一輩的人常說:「孩子睡前玩太瘋,半夜容易驚醒」,其實這是有根據的。每天腦部的警覺度是有高低起伏的,到了晚上整個警覺度會逐漸下降,這時若給予他過於刺激的活動,會將他的注意力及警覺度拉高,大腦便會開始活動,自然不易入睡,抑或雖然睡著了也只是淺眠而已,不會是熟睡的狀態。

調整好心情 Let’s play games!
許多家長會問,在進行小遊戲之前,是否需要特別準備用具或是做好暖身?黃素娟認為,上述這些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帶著一顆放鬆的心,把時間完全的空給孩子」。這段睡前遊戲時間應是完完全全屬於你和孩子的,既不可分心,也不可有被強迫的感覺,否則很容易就會失去耐心。爸比媽咪要調適好自己的心情,再開始選擇適合的遊戲。至於遊戲時間的長短,則視孩子當天的狀況而定,假如孩子當天比較累、情緒不太穩定,遊戲時間可以短一點,大概控制在15~20分鐘即可,狀況好的話可拉長時間,不過4歲以下的孩子注意力很短暫,半小時的睡前遊戲時間也已綽綽有餘。
提醒家長們,靜態遊戲的時間不能太長,否則孩子容易覺得單調,應適時的做些變化。若孩子對該遊戲興趣缺缺,爸比媽咪就要調整遊戲內容,很有可能是遊戲太過簡單,讓他感到無聊乏味;亦可能是難度太高,孩子不知從何玩起,最好的方式是依孩子的狀況、情緒反應做適當的改變。

爸比,親子遊戲需要您的參與!

Join us , daddy!
現代男女愈來愈重視平等,教養孩子不再只是媽咪一個人的事,爸比也應該加入。多數家長也都瞭解到,父母雙方一同參與教養工作,對孩子而言有很大的幫助,但父母若一味地爭奪遊戲的主導權,孩子就容易錯亂。遊戲時最好是一個人主動、另一方跟隨。黃素娟舉例來說,媽咪可負責唱歌、爸比在一旁搖搖孩子,以分工合作的方式進行遊戲。如果只有媽咪在陪伴孩子玩,孩子會覺得爸比好像比較喜歡工作卻不愛自己。
而在玩遊戲時,家長的主導性不宜過強,每種遊戲都不止一種玩法,切莫把自己的標準及習慣套用在孩子的身上,應試著傾聽孩子的聲音,只要孩子喜歡的玩法沒有傷害性,皆應放手讓他去嘗試。當然,小小孩的主動性不高,家長可從旁引導他,在此過程中,父母們也能慢慢發覺到孩子喜歡、適合哪一種遊戲。

Take a look!睡前活動參考方式
陳依瑜以晚上9點入寢的孩子為例,大概在8點時就可以開始給予一個15至20分鐘的遊戲,玩完之後帶他去洗臉刷牙,接著躺在床上將燈熄掉準備睡覺時,再和他玩點靜態的活動(如:唱兒歌、講故事等)。在洗臉刷牙前所給予孩子的活動,不一定要在床上進行,但仍必須是緩和的遊戲(如:乳液按摩遊戲、緩和的前庭覺刺激);而若您家的寶貝是比較精力旺盛,則可再加上一些本體感覺的遊戲。
1歲多的小朋友就懂得看大人臉色,家長不能把孩子睡覺當成是工作,抱持著「孩子睡了我就比較輕鬆、可做自己的事」的想法。2到4歲的孩子正在發展探索環境的階段,他會覺得爸比媽咪要我趕快去睡,一定是有什麼好玩的,孩子會因為好奇而捨不得就寢。陳依瑜進一步說明,家長在陪伴孩子時,動作、語調都應放慢,藉由第一個活動到刷牙洗臉,而後上床玩靜態的小遊戲,每天皆要規律地進行。提醒爸比媽咪,晚上7點到9點這段時間,孩子的警覺度與活動力都要漸漸地緩和下來,因此不建議玩太激烈的遊戲,如果一定要做動態的活動,可在下課回家後、晚餐之前進行,此段時間可做些丟接球、跑步等消耗體力的遊戲。

刷牙洗臉前~跟著這樣玩!

★乳液按摩
適合年齡:0歲以上
玩法:洗完澡後即可進行,媽咪先倒些乳液在寶寶手上,讓他感受不同的觸覺材質,接著幫寶寶按摩身體,完成後請寶寶幫你按摩。2到4歲的幼兒,媽咪可和他玩認識身體的遊戲,邊按摩邊和他說:「頭在上面、腳在下面,這是左手、這是右手」,按到哪裡就說出該部位的名稱,接著告訴他:「這是肚子、這是小屁屁,哇~媽咪摸到你的肩膀囉!」
優點:塗抹的過程可讓寶寶練習運動自己的肢體、促進手部動作。1歲前的嬰幼兒開始有些感覺動作的發展,藉由乳液按摩能促進孩子對自己身體的感覺;而透過按摩的過程,可使親子關係更為緊密。2到4歲的幼兒則可藉著遊戲認識自己的身體。

★趴大球
適合年齡:1歲半~4歲
玩法:準備一顆大的海灘球或治療球(球的直徑約為孩子的手臂長度,不要太硬的即可),讓孩子趴在球上,在前方放置小凳子或小椅子,上面擺些有趣的玩具或積木(放置的玩具最好是不太需要思考的,否則孩子會很興奮),然後再準備一個盒子,請孩子向前拿起玩具並放回此盒子中。要注意的是,在這個姿勢下不建議讓孩子畫畫,應讓他單純地進行收放遊戲,或以雙手撐住、肚子在球面上,讓他趴在球上翻些顏色簡單的故事書。
優點:孩子趴在球上會有前庭感覺刺激,而在他前後拿取玩具的過程,可給予緩和的前庭感覺刺激。

★捲春捲
適合年齡:2~4歲
玩法:天氣熱時,幫孩子洗完澡後讓他穿上小內衣與小內褲,用條毛毯把孩子包起來,和他玩捲春捲、捲壽司的遊戲。家長可試著告訴孩子:「現在我要把你吃掉!」然後從孩子的腳腳開始往上抓,讓他往前鑽出,待孩子跑出來後,可問問他還要不要玩,如果他想再玩,下一次就從頭的地方往下抓,讓孩子從腳腳鑽出來。此活動要控制在15分鐘內,畢竟遊戲過程中整個身體都要出力,來回玩個兩、三次就夠了,避免讓孩子過於興奮。
優點:給予活動量大的孩子較多的本體感覺刺激。1歲多的幼兒對自己身體的擺動運用、動作計劃能力都還沒有發展出來,這可能和認知構成有關。此時的孩子很難照家長要求的指示捲起來,家長可以抱抱他,擁抱就是本體覺刺激,而拍背的動作亦能緩和孩子的情緒。

★夾夾樂
適合年齡:1~3歲
玩法:把孩子夾在父母的中間,對著寶寶說:「爸比媽咪現在是廚師,那你是什麼呢?你當熱狗好不好?」當寶寶同意後,家長可搖搖在中間的孩子,然後和孩子說:「我們現在要吃熱狗!」接著親親孩子的臉頰。注意:進行時不要讓孩子玩過頭,當他太興奮時就要停止,以安定他的情緒。
優點:藉由肢體的接觸建立緊密的親子關係。
刷牙洗臉後~跟著這樣做!

★認識夜晚
適合年齡:2~4歲
玩法:在天花板上貼上星星、月亮,讓孩子躺在床上並把燈關上,接著運用兒歌、唱遊的方式,帶孩子認識夜晚。媽咪可試著唱:「天黑了、燈亮了、所以星星月亮出來了,小鳥回家了、寶寶要睡覺了!」
優點:陪著孩子漸漸進入夢鄉、增進親子感情。

★手指謠
適合年齡:1~3歲
玩法:爸比媽咪可唸唸童謠:「大拇哥,二拇弟,中三娘,四小弟,小妞妞來看戲。手心、手背、心肝寶貝。」並配合手部動作,唸到「心肝寶貝」時整個抱住孩子。也可自編歌曲及變換手勢。
優點:培養節奏感、訓練語文能力、增進親子關係。

★背部按摩
適合年齡:0歲以上
玩法:背部是人體中最不敏感的部位,家長可在寶寶的背上來回按摩、掃擦、推按(以畫圓的方式按摩整個背部)。
優點:可幫助感覺統合、認識自己的身體,並能協助孩子放鬆。

★親子共讀
適合年齡:1~3歲
玩法:選擇一本有趣的圖文書,邊唸裡面的故事給孩子聽,邊加上手勢與聲音表情。
優點:培養孩子的想像力、語文能力,拉進親子間的距離。

貼心小叮嚀
寶寶甫出生時,需要的睡眠時間比較長,2個月以前的嬰幼兒,每天要睡16小時左右,家長會比較辛苦,難以拿捏他的吃奶、睡覺時間,但是很多研究發現,3個月以後的寶寶,睡眠時間會逐漸縮短,3到6個月大的幼兒,一天約睡12~14小時,而6個月大的baby,甚至只需睡11小時。家長應瞭解自己孩子的睡眠時間,當睡眠時間變短時,相對地表示白天可進行的遊戲時間更長了,這時可多和他說說話、與他進行本體覺及前庭覺的活動。有些爸比媽咪抓不準寶寶的睡覺時間,寶寶可能6個月大了,父母仍以為他要睡到16個小時,正因白天讓他睡的時間過長,往往造成其夜晚不易入睡,家長可別輕忽睡眠時間的重要性囉!

陳依瑜
現職:三軍總醫院復健醫學部職能治療師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職能治療系畢
經歷: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學會會員
台北市職能治療師公會會員
台北榮總復健部職能治療師
專長:小兒疾病職能治療、早期療育評估、生理疾病職能治療

黃素娟
現職:懷仁全人發展中心兼任輔導老師
學歷:美國北德大學教育及輔導碩士
經歷: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兼任講師
專長:兒童依附關係修復(DDP)、兒童遊戲治療、親子輔導、親子遊戲治療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_ly7VjWFHB5aoc0Ftede/article?mid=52&prev=79&next=51&l=f&fid=10








********************************************************************************

寶寶睡覺出汗原因 7種護理應對

導讀:夜間起來喝個水卻驚覺寶寶滿頭大汗,但是明明已經給寶寶穿不多衣服了而且又有開空調了,為什麼寶寶還是會滿身是汗呢?寶寶出汗的問題往往令父母們百思不解,今天就讓小編帶您認識下小兒睡覺出汗原因及護理吧。

一、小兒睡覺出汗原因

1、 新陳代謝旺盛
嬰幼兒期由於新陳代謝旺盛,加上小兒活潑好動,有的即使晚上上床後也不得安寧,所以入睡後頭部也可出汗。
2、 臥室通風不良
夏天天氣悶熱,臥室通風不良,寶寶更容易出汗。這種出汗在醫學上稱生理性出汗,一般都發生在上半夜剛入睡時,深睡後汗液便逐漸消退。
3、 蓋太多的被子
孩子因為大腦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而且又處於生長發育時期,機體的代謝非常旺盛,再加上過熱的刺激,只有通過出汗,以蒸發體內的熱量,來調節正常的體溫。
4、 睡前喝熱牛奶
小兒在入睡前喝牛奶、麥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會引起出汗。有的家長在孩子入睡前給其喝牛奶、麥乳精等,小兒入睡後機體大量產熱,主要通過皮膚出汗來散熱。
5、 運動量比較大
有些活潑好動的孩子,白天運動量大,產生的熱量多,熱量積聚在寶寶體內。寶寶入睡後,產生的熱量減少,交感神經敏感性減弱,身體便通過出汗散發多餘熱量,以維持機體正常體溫。

延伸閱讀:寶寶夜間9種狀況 父母應對方法

二、嬰兒睡覺出汗護理

1、保持適宜溫度
室內保持適宜溫度,減少寶寶睡覺出汗。溫度太高是嬰兒猝死綜合征的一個誘因。寶寶睡覺的房間應該是暖和但不熱,溫度保持在大約16~21℃之間就行了。
2、可塗抹爽身粉
經常為寶寶塗抹爽身粉,能有效吸收寶寶皮膚多餘水分,令寶寶肌膚感覺乾爽舒適。爽身粉還能預防汗水刺激皮膚,及因衣物摩擦而引起的皮膚過敏和損傷。
3、幫寶寶勤洗澡
寶寶的皮膚十分嬌嫩,過多的汗液積聚在皮膚褶皺處如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處,這就要求勤給寶寶洗澡,以保持皮膚清潔、乾燥,防止皮膚潰爛並引發皮膚感染。
4、穿衣服要適量
穿衣適量,避免寶寶睡覺出汗多。寶寶睡覺時穿衣的多少、薄厚,可以按照你在什麼都不蓋的情況下感覺比較舒適為宜。不要給寶寶打繈褓,他的嬰兒床裡也不要放毯子、被子或毛絨玩具等安撫物。

三、幼兒睡覺出汗處理

5、觀察有無異狀
嬰兒期多汗首先要關注是否有活動性佝僂病,如缺少戶外活動、不曬太陽、沒有添加維生素D製劑,可請醫生檢查一下骨骼發育情況以協助明確診斷。
6、喝水補充水分
小兒活潑好動,通常出汗比成人多,故每天應多喝水,以補充水分。因疾病引起的多汗,多伴有原發疾病的各種具體症狀,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並治療。
7、定時更換濕衣
對小兒日常的穿衣蓋被,應注意適度,隨氣候變化勤穿勤脫,避免過分保暖。如汗濕透了內衣,應及時更換,避免捂在身上,等於穿著濕衣服,反易著涼。可在換穿了乾內衣後,立即給孩子喝些溫開水,以助保暖。
文章部分摘自搖籃網 寶寶中心 太平洋親子網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請正確引用網址:(複製必究)
資料來源http://mombaby.tw/article6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