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

撲滅孩子的謊話蟲


撲滅孩子的謊話蟲

孩子說謊是爸媽很難接受的壞習慣,抵死不認的冥頑態度令人抓狂,更挑戰了爸媽對孩子的信任感,偏偏爸媽愈是抓狂,孩子愈是死不認帳。

說謊是成長的過程從3歲起,每個孩子都會有意無意的說謊。年幼的孩子受限於認知能力,有時真實與想像分辨不清;譬如寶貝正和假想的朋友「小兔」玩扮家家酒,不小心摔破杯子,可能會對媽媽堅持說杯子是「小兔」摔破的。

隨著年紀漸長、認知能力增加,孩子開始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譬如逃避懲罰)蓄意說謊。謊言內容也說得比4歲時完備許多,情節涵蓋人、事、物,講得彷彿若有其事。雖然說謊不值得鼓勵,但這象徵著孩子不僅能夠分辨真實和虛假,還可以運用創造力掰出一段故事。

由於謊言不一定會被揭穿,誠實有時反倒被責罵,孩子說謊的頻率直到小二、小三出現高峰。之後,隨著道德感和認知能力發展,說謊時的焦慮、內疚感,讓孩子選擇採用其他辦法面對問題,譬如跟爸媽談判:「如果我說實話,你不可以生氣或者罰我呦!」
瞭解孩子說謊的動機
孩子為什麼要說謊?因為說謊成功後好處多多,有面子、有玩具、爸媽還會惜惜,但誠實卻沒什麼好下場,不是被懲罰,就是被人嘲笑。如果爸媽適當地滿足孩子需求,清楚表達自己的愛、多給孩子信心和肯定,孩子就沒有說謊的必要;倘若誠實能減輕懲罰甚至被鼓勵,孩子就會凝聚更多說實話的勇氣。
Esay KO謊話蟲8 tips
平靜面對,鼓勵誠實
爸媽態度愈嚴厲,孩子愈不敢吐實。當爸媽想瞭解事情真相時,要耐住性子、態度和婉,在孩子全盤托出後,即使真相太過駭人也不要立刻變臉、動輒打罵,得先肯定他誠實面對的態度,再針對事情給予適度教導。即使看穿孩子說謊,並不一定馬上戳破,可以先給個誘因:「如果有人乖乖承認,媽媽就不處罰他。」
澄清動機,才不會冤枉好人
當孩子承認說謊後,請不要立刻予以責罵,應該再進一步瞭解動機,也許爸媽會發現孩子的出發點是善意的。
正當達到目的,爸媽引導
面對渴望玩具的孩子,可以和他約定:「連續10天負責收碗,爸媽就買給你。」至於愛惡作劇的小孩,請爸媽多鼓勵讓他自我肯定,而不是愚弄別人來彰顯自己的權力感。
信守承諾,身教示範
爸媽承諾了孩子,事後卻沒有做到,譬如餵飯時明明說是最後一口,但後面卻還一口接一口。不經意的謊,孩子看在眼裡,體認最深。比方媽媽分明自掏腰包買衣服,回家卻跟爸爸說是朋友送的,爸媽明明在家閒得發慌,接到長輩電話卻說正在加班。如果爸媽希望孩子一言九鼎,自己也得言出必行。
故事分享
爸媽可以藉由生活事件或者故事書,讓孩子明白說謊的壞處,譬如《說謊蟲》(信誼)讓孩子體會:說了一個謊,就得用更多謊話去圓,是多麼辛苦的事;《放羊的孩子》讓孩子明白:說謊縱然能一時達到目的,卻永遠失去信用。
宣示愛意,讓孩子有安全感
爸媽平常就讓孩子知道,自己有多愛他,即使家裡多了弟弟妹妹,即使他賽跑最後一名,即使他一時犯錯、懲罰了他,對他的愛依舊不變。









**********************************************************************
孩子說謊
妹妹出生後,卡卡變得愛說謊。自己打翻茶杯、拿口紅在梳妝台下亂畫 ,卻硬說是還在學爬的妹妹所為;最近上了大班,書包裡偶爾會多幾個 玩具,卡卡說是跟同學交換的,卻又牛頭不對馬嘴。爸媽又氣又傷心 ,原本乖巧的卡卡竟然謊話連篇?孩子說謊是爸媽很難接受的壞習慣,抵死不認的冥頑態度令人抓狂 ,更挑戰了爸媽對孩子的信任感,偏偏爸媽愈是抓狂 ,孩子愈是死不認帳。

說謊是成長的過程

從3歲起,每個孩子都會有意無意的說謊。年幼的孩子受限於認知能力 ,有時真實與想像分辨不清;譬如寶貝正和假想的朋友「小兔 」玩扮家家酒,卻不小心摔破杯子,可能會對媽媽堅持說杯子是 「小兔」摔破的。

某個程度上,謊言也反映內心的渴望,比方寶貝好想要電動車 ,甚至夢見爸媽已經買給自己,便對同學誇耀自己有一部超炫電動車。

隨著年紀漸長、認知能力增加,孩子開始為了達到某種目的 (譬如逃避懲罰)蓄意說謊。謊言內容也說得比4歲時完備很多,情節涵蓋人、事、物,講得彷彿若有其事 。雖然說謊不值得鼓勵,但這象徵著孩子不僅能夠分辨真實和虛假 ,還可以運用創造力掰出一段故事。

由於謊言不一定會被揭穿,誠實有時反倒被責罵,孩子說謊的頻率通常 愈來愈高,直到小二、小三出現高峰。之後,隨著道德感和認知能力發 展,說謊時的焦慮、內疚感,讓孩子選擇採用其他辦法面對問題 ,譬如跟爸媽談判:「如果我說實話,你不可以生氣或者罰我呦!」

瞭解孩子說謊的動機

孩子為什麼要說謊?因為說謊成性後好處多多,有面子 、有玩具、爸媽還會惜惜,但誠實卻沒什麼好下場,不是被懲罰 ,就是兩手空空、被人嘲笑。如果爸媽能適當地滿足孩子的需求 ,譬如清楚表達自己的愛、多給孩子信心和肯定,孩子就沒有說謊的必 要;倘若誠實能減輕懲罰甚至被鼓勵,孩子就會凝聚更多說實話的勇氣 。

Esay KO謊話蟲 6 tips

平靜面對,鼓勵誠實

爸媽態度愈嚴厲,孩子愈不敢吐實。當爸媽想瞭解事情真相時 ,要耐住性子、態度和婉,在孩子全盤托出後,即使真相太過駭人也不 要立刻變臉、動輒打罵,得先肯定他誠實面對的態度 ,再針對事情給予適度教導。
即使看穿孩子說謊,並不一定馬上戳破,可以先給個誘因: 「如果有人乖乖承認,媽媽就不處罰他。」如果像卡卡矢口否認 ,媽媽稍加暗示並軟硬兼施:「妹妹太小,根本拿不到桌上的東西 。如果你告訴媽媽是誰亂拿口紅,媽媽會幫忙把梳妝台清乾淨 ,否則他不但要自己擦,等會兒也不能去公園玩。」

澄清動機,才不會冤枉好人

當孩子承認說謊後,請不要立刻予以責罵,應該再進一步瞭解動機 ,也許爸媽會發現孩子的出發點是善意的。譬如卡卡可能因為 妹妹想喝水才幫忙拿茶杯,不小心摔破了又怕挨罵,只好推說是妹妹做 的好事,倘若爸媽因而責罰他說謊,之後卡卡可能再也不協助妹妹了。

正當達到目的,爸媽引導

面對渴望玩具的孩子,可以和他約定:「連續10天負責收碗 ,爸媽就買給你。」至於愛惡作劇的小孩,請爸媽多鼓勵他的長處 ,讓他自我肯定,而不是藉著愚弄別人來彰顯自己的權力感。

信守承諾,身教示範

爸媽承諾了孩子,事後卻沒有做到,譬如餵飯時明明說是最後一口 ,但後面卻還一口接一口。這種不經意的謊,孩子卻看在眼裡 ,體認最深。比方媽媽分明自掏腰包買衣服,回家卻跟爸爸說是朋友送 的,爸媽明明在家閒得發慌,接到長輩電話卻說正在加班 ,孩子很容易模仿學習。如果爸媽希望孩子一言九鼎 ,自己也得言出必行。

故事分享

爸媽可以藉由生活事件或者故事書,讓孩子明白說謊的壞處,譬如 《說謊蟲》(信誼)可以讓孩子體會:說了一個謊,就得用更多謊話去 圓,是多麼辛苦的一件事;《放羊的孩子》可以讓孩子明白 :說謊縱然能一時達到目的,卻永遠失去信用。

宣示愛意,讓孩子有安全感

爸媽平常就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有多愛他,即使家裡多了個弟弟妹妹 ,即使他賽跑最後一名,即使他一時犯錯、懲罰了他 ,對他的愛依舊不變。
文/柯寶絢 學前教育雜誌親職專欄作家
你侵犯孩子的權利了嗎? 文/黃美湄 學前教育雜誌主筆

兒童權利不只是法律條文;落實在生活裡,是讓爸媽學會把孩子視為一 個獨立個體,給予應有的照顧及權益;就孩子而言,是讓他們從小在生 活中,因為被尊重而尊重他人、尊重生命。

11月20日是國際兒童人權日,通常也是我國發表一年一度各類人權 指標的時間。距離1997年台灣首度進行兒童人權調查以來 ,今年已經進入第十個年頭。但是談起孩子的權利,大人們往往仍會困 惑甚至反彈:「孩子乖乖長大就好了,幹嘛還要爭什麼權利? 」也有人覺得,比起以往的年代,孩子已經是夠幸福的 ,如果還要強調孩子的權利,豈不是要讓他們爬到頭頂上 ,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

小心錯誤觀念誤導孩子

輔仁大學兒童家庭學系講師謝友文是長期關心兒童福利的學者之一 ,他強調,兒童的「基本權利」與成人的「基本人權」是相同的 ;兒童的「特殊權利」,則是針對兒童身心發展的需要 ,及兒童應受到特別照顧、保護等考慮,是屬於兒童專有的。

很多時候,爸媽並未意識到自己想法作法欠妥當。舉個例子來說 ,社會新聞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孩子因獨處而發生意外的傷痛事件 ,這就是父母在照顧上疏忽了年幼孩子還不夠成熟,即使看起來聰明又 靈巧,但畢竟獨處時的應變能力還是不夠的,大人原本就應該善盡保護 的責任,不要心存僥倖。如果真有生活難題,無法負起照顧責任 ,也要積極尋求社會救助體系,讓孩子在安全無虞的環境長大。

爸媽缺乏人權觀念,不僅可能直接做出對孩子不利的事情 ,更會將錯誤想念與作法傳給孩子。例如,爸媽從小不在意孩子的財產 權,孩子的觀念相對也容易偏差,上幼兒園時可能會擅自將學校物品或 小朋友的物品帶回家,不認為有什麼不妥。這些錯誤觀念有時影響自身 ,有時影響身邊的人,在人際互動上造成惡性循環。

考驗爸媽的「人權」常識

想想看,身為大人,你知道下面這些事情和孩子的權益有什麼關連?

1.若能預知胎兒的性別,就可決定生不生下他。
2.管教時,將孩子關在房裡或鎖在門外,不准自由進出。
3.手足之中,長得好看又聰明的孩子,爸媽當然會比較疼愛。
4.孩子是我的,我愛怎麼對待他,別人管不著。
5.孩子生病了,看醫生費時又費錢,買成藥吃一吃就可以了。
6.孩子的玩具是爸媽買的,轉送別人不需經孩子同意。
7.出門到附近買一下東西,把孩子放在家裡沒關係。
8.為了孩子的將來,小小年紀送出國當小留學生是值得的。
9.孩子年紀小,買給他的書籍玩具有趣就好,材質不必在意。
10.幼稚園不是正規教育,上上停停無所謂。


以上10種想法或行為,你是贊同?還是反對?其實這些事件的背後牽涉到的權益分別是孩子的1.生存權2 .人身自由權3.平等權4.人格權5.健康權6.財產權7 .父母保護權8.家庭成長權9.消費權10.受教育權。你的判斷和行為都正確嗎?

了解「兒童權利」的內涵,是尊重及保護兒童的第一步 。爸媽可以先認識每種權利的精神,對照日常生活行為就能逐漸熟悉。

․生存權:孩子有權獲得基本生活需要的滿足,以維持生存。例如 ,免於飢餓。

․姓名權及國籍權:出生後應辦理登記,取得姓名及國籍。例如,不用不雅綽號嘲笑。

․人身自由權:孩子身體的自由不能受任何人侵害。例如 ,不能體罰或威脅。

․平等權:所有兒童一律平等。例如,愛護有特殊障礙的孩子 、不輕視新移民。

․人格權: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個體,尊嚴及權利應該受到尊重與保護 。例如,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財產或附屬品。

․健康權:凡是有礙孩子身心的因素,都應努力排除。例如 ,不讓孩子吸二手菸。

․受教育權:每個孩子都有接受適性教育的權利。例如 ,提供好的上學環境。

․隱私權:孩子的個人私事,有不讓人知道的權利。例如 ,個人資料不任意曝光。

․消費權:孩子保有交易時被公平對待的權利。例如 ,不提供孩子低劣的商品。

․財產權:孩子的財產不論是個人獨有或與他人共有 ,都不得任意侵奪。例如,不隨便沒收孩子的東西、不擅自拿取孩子樸 滿的錢來用。

․父母保護權:孩子由父母所生,有權受到父母妥善的照顧與保護 。例如,不因虐待或疏忽造成傷害。

․家庭成長權:孩子需要愛與了解,家庭是最重要的生長環境 ,孩子有權在家庭中成長。例如,父母即使感情不睦或離婚,也要妥善安排孩子的成長環境。

其他權益還包括:獲得營養、居住、娛樂及醫藥服務的受撫育權 ;遇到問題,有優先受到保護與救濟的優先受救助權 ;有遊戲及從事休閒活動的遊戲權;未達適當年齡前不應從事工作的童 工工作權等等。想要瞭解更多,可以參考內政部兒童局網站。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lesley650922/article?mid=1186&prev=1315&next=1185&l=f&fid=49







**********************************************************************
教孩子絕對不可說的話 ◎康健雜誌 77期文.張靜慧
父母不恰當的責備,不但無法達到效果,還可能傷了孩子的自尊。父母把他們的觀念與夢想投射在孩子身上,孩子為了生存和愛,學著去服從,甚至對父母所說的傷害自尊心的話,也只有壓抑下來,這樣的情景在我們社會裡每時每刻在發生,很多大人不自覺地常犯這些錯。
康健雜誌  網站 :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heart/

我們整理出一些耳熟能詳的句子,提醒您,別再說了,別再讓羞辱與輕蔑代代傳下去了。

侮辱、人身攻擊:笨蛋、壞蛋、混蛋、人渣、死人、豬、烏龜、朽木、娘娘腔、男人婆。
情緒性的語句:我討厭你、我恨你、你欠揍、恨不得沒生你、不想再看到你。
否定、貶抑:你真沒用、沒人喜歡你、你什麼都不會、你考不上好學校、
                              找不到好工作、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壓抑:說不准就不准、閉上你的嘴、小孩子不懂少插嘴。
不讓孩子解釋:再給我頂嘴、你說什麼我都不信、你還有理由啊?
諷刺、嘲弄:你也太聰明了吧、這種事只有你做得出來、你能考及格,我
                           就謝天謝地了、這麼簡單也不會。
威脅:你給我試試看、給我小心點、打電話跟老師說、送你去警察局、
              你如果…我就…、你不要後悔、把你送給別人、我看你以後怎麼辦。
哀求:爸求你不要這樣、你再這樣媽要哭了。
冷漠:你活該、我早就告訴你了、自己不會想啊、自己看著辦。
比較:你比得上×××嗎?人家比你強多了、如果你能跟×××一樣就好了。
強調父母的經驗和權威: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早就會了、你得聽爸爸的。
懷疑:你實在無法讓我信賴、我看你沒這麼厲害吧?那有什麼了不起。
不耐煩:到底要我講幾遍?為什麼老是忘記?
不當的引導:去死吧、乾脆跳樓算了、出去就不要再回來、給我滾。
誇張:你對不起列祖列宗、自從有你,我再也沒有一天安寧的日子。
放棄:我對你不抱任何指望、再也不管你了。
利誘:你少打一點電動,就多給你零用錢。
過於明察秋毫:終於逮到你了、又出錯了吧、你以為我不知道?
責備孩子的原則
1. 尊重孩子的人格。小孩也有自尊心,也需要尊重,不適當的責罵、管教有時造成反效果。
2. 向孩子說明為什麼受到責備,不要讓孩子覺得無故挨罵。
3. 告訴孩子該怎麼改進。責備的目的是下次不再犯,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行為

哪裡不對,該怎麼做,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讓他自己思考怎麼改進。
4. 父母的身教很重要。例如要求孩子對人有禮貌,父母自己就不能粗魯無
禮。
先得到子女的尊敬,他們才會信服管教。

更多快樂童年的教養秘方,「讓孩子快樂長大」、「10帖快樂童年的秘方」,完整提供父母教養孩子可以做什麼的相關內容,請見2005年4月號《康健雜誌》77期。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lesley650922/article?mid=537&prev=538&next=536&l=f&fid=49








*******************************************************************************

半歲嬰兒會騙人

倫敦星期電訊報一日報導,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嬰兒開始學習欺騙的時間比原先以為的要早,最早六個月大時就會開始騙人。

行為專家發現,簡單的騙術有助於嬰兒在稍大時學習如何編造更複雜的謊言。
英國樸茨茅斯大學心理學教授華蘇蒂薇‧雷迪研究五十多名兒童後指出,六個月大至三歲間嬰幼兒採用的欺騙方法可分七種。嬰兒很快就會發現,假哭與裝笑能夠引起注意。八個月大的嬰兒會運用難度更高的欺騙技巧,例如掩飾父母禁止的活動,或設法分散父母的注意力。兩歲的幼兒可能使用更迂迴的技巧,例如父母準備施加薄懲時,虛張聲勢。
心理學家此前認為,四歲前的發育中大腦不可能編造謊言。
雷迪表示:「假哭是最早出現的欺騙方法之一。即使一切正常,嬰兒也會以這種方法博取注意。他們會暫停,看看母親有無反應,再決定是否繼續假哭。這種現象顯示,他們能夠分辨什麼行為可以奏效。」
雷迪認為,小孩通常都會根據早期的小謊確定特定狀況適用什麼樣的謊言,並在這個過程中明白,說謊過甚很可能產生反效果。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6iCm4TORExSCE__7u24-/article?mid=305&prev=306&next=304&l=f&fid=10







*********************************************************************************
寶寶會說謊該怎麼辦?
☆從小培養寶寶的誠實
  人之初性本善,幾乎每個寶寶在父母的眼中都是完美而可愛的。可是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不少父母都覺得孩子越來越不那麼可愛,因為越來越難以管教。有一天,寶寶竟然學會了說謊!

★寶寶說謊也有不同
  說謊可分為無意義說謊和有意說謊兩類。無意說謊多發生在3歲以下的寶寶。由於寶寶語言發展呈螺旋式上升,認知發展水準較低,沒有養成理性的思維習慣,他們經常會把幻想與現實結合起來,會把自己和幻想中的人物與情節混淆,導致大人說的異想天開或無意說謊的行為,辨別不了事實的真偽虛實,造成無意說謊;有些寶寶語言表達能力欠佳,在敍述上有出入,會造成無意說謊。

  到3、4歲甚至兒童期間,寶寶說謊通常都是有意識的了。造成寶寶有意說謊的原因主要有:
(1)逃避懲罰。由於寶寶控制欲望能力較差,對後果的判斷能力欠佳,常常會因此做出一些不合適的事,事後又不知如何處置和補救,為逃避懲罰,掩蓋過失而說謊。
(2)滿足虛榮心。有些寶寶有意編造謊話掩蓋自認為不好的事實,或脫離實際地誇耀自己的能力或優勢,以獲得別人的羡慕,滿足虛榮心。
(3)取悅家人。在寶寶心裡,父母是最可信賴的,有時他們為了取悅父母或家人中的某個成員,會編造一些與事實不相符合的謊言。
(4)實施報復。有些寶寶受了同伴的欺負,又缺少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實施報復,而謊報情由,希望以謊言傳遞給有力量的長輩,達到懲罰其同伴的目的。

☆對付說謊有辦法
  對於幼兒時期寶寶的幻想或無意說謊行為,家長可以不必在意,只要稍加引導就可以了。如果對他們加以批評、責備,反而會讓寶寶不敢於表達自己的思想,壓抑了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展,甚至可能向寶寶暗示怎樣可以有意識地說謊。

  但是3歲以上的寶寶,隨著判斷能力的發展,理性思維逐漸增強,陳述客觀事實的能力在增強,這時候的寶寶有了的趨利避害的意識,出現有意識說謊。父母先不要發作,馬上批評、責怪寶寶,極力糾正,要冷靜接下來調查清楚,根據具體情況判斷寶寶是否真的說謊,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在說謊,說謊的目的是什麼,弄清楚這些問題後再來著手對寶寶進行教育。以下就舉個例子吧。

*案例
  東東和媽媽從幼稚園回家,媽媽忙著做飯,東東一個人在玩著自己的玩具。吃飯的時候爸爸也回來了。飯桌上,東東媽媽發現東東一直用手遮著昨天才買的小汽車模型,媽媽勸他放下,飯後再玩,他怎麼也不肯。過一會東東無意間把小汽車放下,東東媽媽發現原來汽車的輪子都被他卸下來了,後車箱也被他撬得亂七八糟。媽媽隨口說了一句:「東東,看看你的小汽車,又受傷了。」爸爸說:「這麼貴的東西,你怎麼不愛惜它呢?」東東忽然指著爸爸,大聲說:「不是我弄壞的,是你弄壞的!」

  東東爸爸很生氣:「我才回來,動都沒動你的玩具,你撒謊!」東東很頑固地說:「我沒說謊,你才撒謊!就是你!就是你弄壞的,你要給我再買一個。」爸爸的眉毛擰成一團,眼睛也瞪圓了。媽媽放下了筷子,看著餐桌上這對硝煙彌漫的父子倆。

做個誠實的寶寶
  媽媽給爸爸使了個眼色,示意他控制情緒不要發怒。然後她摸著東東的頭,和顏悅色地說:「東東啊,你很喜歡你的小汽車對吧?你也不想小汽車壞掉吧?」東東點點頭,媽媽說:「輪子卸下來還可以裝上去,後車箱可能也可以再復原。你只是不喜歡媽媽批評你是嗎?」東東又點點頭。媽媽說:「不管是誰把小汽車弄受傷了媽媽都不批評,但你可不可以告訴我是誰弄壞的?」東東很快指了爸爸一下,但目光有點閃躲。媽媽說:「故事中小木偶沒有說真話後,鼻子長得好長啊!你看著我的眼睛,媽媽再問你,是爸爸破壞你的小汽車了嗎?」東東下意識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搖搖頭,「媽媽,是東東不小心弄壞的,你幫我修小汽車好嗎?」

  媽媽趁機告訴東東:「做個誠實的孩子才是大家都喜歡的!」爸爸也嘆了一口氣。

※專家解析
1.小汽車是爸爸弄壞的:寶寶有很強的探索慾,任何物品在他們眼中都可能是玩具。而玩具在寶寶眼裡就是拿來玩的,或者說是可以破壞的,與價錢高低絕對不成正比。當媽媽指責東東時,他為了逃避不愉快的現實,便說小汽車是爸爸弄壞的。

2.我沒有說謊:當爸爸的態度比較堅決,批評東東說謊時,東東依然堅持說是爸爸,這種行為可以解釋為反抗性說謊,帶有前一階段情緒中的慣性。如果此時要求他馬上改正,一般不會得到好效果。

3.鼻子不要長長:東東的媽媽的做法非常正確,她很巧妙地緩和了劍拔弩張的氣氛,告訴寶寶小汽車壞了不是件糟糕地無法挽回的事情,輪子可以裝上去,後車箱可以修理。媽媽很理解他的感受,但他不能因為為逃避責任而說謊,並以童話中說謊是沒有好下場的例子進一步教育東東,指出了誠實的重要性。

#誠信從小培養
  寶寶逐漸形成道德的是非觀,但還處於最初的萌芽階段。寶寶的行為主要以願望為主,一般並不運用道德準則主導行動,也很少運用道德準則認識問題。加上小寶寶自律能力有限,當願望與行動不一致時,偶爾出現說謊也很正常。

  有時寶寶會透過判斷成年人的態度,問話的語氣、語調、問話的方式、情感以及在暗示的指向等來決定怎樣回答問題。所以這些環境因素都可能會成為寶寶說謊的誘因,又常常被成年人所忽視。

#不要給他貼上標籤
  當寶寶有意識說謊時,不要輕易否定寶寶,給寶寶貼上說謊的標籤,這樣會讓寶寶失去為自己辯護的機會,容易在心理上產生陰影,有些寶寶因此形成說謊的習慣,在成長的過程中造成道德缺陷。

  說謊發生後,做父母的首先要弄清他為什麼要說謊,這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來說,孩子在比較寬容的大人面前不愛說謊,因此,父母應該努力與寶寶建立起一種親密的互相信賴的關係。當寶寶說出真相後,決不可兇巴巴地馬上加以訓斥甚至處罰,相反我們還應該和氣地與他們談,用愛去消除他們心中的疑慮,使他們明白說謊的危害,知道誠實的可貴,教育他們以後不再說謊。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6iCm4TORExSCE__7u24-/article?
mid=286&prev=287&next=285&l=f&fid=10







*****************************************************************************
孩子為什麼會說謊?
景美托兒所所長 許明珠
孩子欺騙他人的行為往往不是目的,反而是說謊的背後,可能藏著一顆恐懼或希望受到重視的心。所以一旦小孩子說了謊,父母親必須先冷靜,找出原因與動機,然後客觀的處理,千萬別把情緒加諸在孩子身上,使孩子心靈上受到傷害!
對於關心子女的父母來說,當小孩子出現「說謊」的時候,總會很懊惱及難以接受。因為在父母的認知裡,說謊就是「壞孩子」的具體表現。當我們在面對小孩子說謊的情形時,先不急著處罰小孩,不妨靜下心來仔細想想看孩子為什麼會說謊?
說謊是行為上的錯誤
基本上,孩子說謊並不是他人格的缺失,而是行為上的錯誤。人類的行為總是趨善怕惡,小孩也是如此。假如從這個觀點來看小孩為什麼說謊,則不難理解孩子說謊是為了獲得父母的讚賞與注意,或是為了逃避責罵,以及想表達自己的願望等等。
通常孩子到了三、四歲左右,就會有愛說謊的行為發生,這也是孩子發展過程中的特有現象。然而,年幼孩子說謊的動機,並不如成人想像的那樣,說謊對年幼的孩子來說只是在編造一個故事、一個夢想,或為了達成心中的願望,而誇大自己的言詞,事實上並非在說謊,父母應懂得分辨孩子說謊的性質和動機。
但是,隨著孩子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和所接觸的人事物越來越多,生活經驗也越來越豐富,對於週遭環境的「事實」與「想像」就比較容易區分清楚。也就是說,當孩子五、六歲時,便逐漸學會區辨想像與現實的不同。

造成孩子說謊的原因
當孩子進入學齡兒童階段,父母若發現孩子有說謊的意圖,那麼做父母的則有必要先了解原因,並找出問題的癥結,以避免孩子養成說謊的習慣。一般來說,會導致孩子說謊是多方面的原因,但歸納起來,孩子的謊言不外乎有以下三種情況發生:
一、敵意性的謊言:例如說,有一個小孩子覺得媽媽比較疼愛他的妹妹,於是就故意做一些壞事,再告訴媽媽是妹妹做的,希望妹妹被罵,像這類的就是敵意性的謊言。
二、防衛性的謊言:比如小孩考試考不好,講出來怕會被打,於是就騙父母成績單還沒發,然後自己在成績單上簽名;或者自己不小心打破玻璃杯,害怕被責罵而找一些理由或推託是別人弄破的,這都是防衛性的謊言。通常孩子在闖禍或做錯事情以後,不僅擔心受罰且內心充滿壓力,以致心理產生恐懼而誘發他說謊,這也是孩子說謊的最大原因之一。
三、補償性的謊言:有的小孩會因為羨慕同學帶新玩具、小汽車到學校,所以就跟大家說:「我媽媽要去美國幫我買很多的洋娃娃,比你們的還要好。」有時候孩子也會為了爭取同伴的好感,常常自我誇張,這些都屬於補償性的謊言。

了解原因、冷靜處理
其實孩子欺騙他人的行為往往不是目的,反而是說謊的背後,可能藏著一顆恐懼或希望受到重視的心。所以一旦小孩子說了謊,父母親必須先冷靜的面對他說謊的事實,然後客觀的處理,千萬別把情緒加諸在孩子身上,這會造成孩子在幼小的心靈上受到傷害!因此建議父母在處理孩子的說謊行為時,要注意下列四點:
1.先找出說謊的原因——大部份孩子說謊是為了逃避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或不喜歡遇見的事物,害怕被父母責罵及處罰,而編織一堆理由企圖掩蓋事實。另外,小孩也會預測父母可能會有負面的反應,於是便用說謊來逃避。所以父母要運用獎賞與鼓勵的方式,去誘發孩子說出實話,避免孩子一錯再錯或需要用更大的謊言,來掩飾自己所犯下的錯誤。如果孩子說出實情,父母一定要遵守諾言不給予處罰,反而讚賞他勇於認錯的行為,讓孩子明白父母對他的重視。
2.深入孩子的內心——在處理小孩說謊話時,首先要清楚其原因。假如孩子是為了逃避某些事情,則需要先針對他不喜歡些甚麼,例如:他擔心功課做不好,父母可以用獎勵的方法,讚美孩子做得好的部份;或是改變學習活動讓做功課變成是一件快樂的事,幫助孩子漸漸喜歡並面對它,就不用以說謊來逃避課業。
3.多聆聽並與孩子溝通——當孩子預期事情會有負面後果而說謊時,父母應了解孩子的需要,訂立更實際的規則;假如是孩子可以做得到且願意做的,他自然不用說謊了。另外,有些孩子會因為跟父母的接觸機會少,所以用說謊的方法去爭取父母的關注。換句話說,父母平日應加強與孩子溝通互動,多了解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親對他的關愛與注意。
4.作一個好的榜樣——孩子在學習處理問題的方法,多半是受父母影響的,若父母不能有一個誠實的榜樣,實在很難說服孩子要誠實。因此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個好榜樣,不要不經意地在孩子面前說出做不到的承諾,或騙人的話,孩子便可從中學習到好的行為。

多留意孩子的言行舉止
總之,為了避免孩子因說謊而對其造成身心不良的影響,為人父母者應多留意孩子的言行舉止。如發現有異常時,不要先給予責罵或懲罰,反而應瞭解其原因與動機,再予以說服、改正。其次,對孩子的要求、期望要合理,免得孩子因為達不到父母的要求而只好矇騙、說謊。提醒父母:平時就得花一些心思關注孩子的行為、在學校的種種情況、或與人互動是否正常,盡到確實的關心與了解,才不會給孩子有機會說謊。

(詳文請見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2_123.asp







****************************************************************************

給孩子一個機會──談刑事責任

王麗能律師


這學期魏老師又回頭接國中一年級新生的導師。有一天,班上一群學生打成一團,魏老師匆匆趕到,原來班上的小倩帶了瓶名貴的香水來炫耀,幾位女生試噴一下都很喜歡,這時平常不多話的佳婷聞到香水味也躍躍欲試,但是小倩覺得佳婷平常都不理人而拒絕。


沒想到午休後,小倩的香水竟然不見了,她懷疑是佳婷偷的並要求搜身,佳婷很生氣,幾個女生便搶成一團,最後在佳婷的書包內找到了香水。

聞到這麼高雅的清香味,魏老師不覺得讚美起香水來,小倩回答:「謝謝老師的讚美,那是我媽媽挑的。」

「妳媽媽知道妳帶她的香水來學校嗎?」魏老師再問,小倩低頭不語。

魏老師再轉向佳婷,問她:「香水真的是在妳的書包內找到的嗎?」

佳婷點了下頭。

老師再問:「妳知道沒經過別人同意就拿走別人的東西會被當作什麼嗎?」

佳婷低頭不吭聲,在一旁幸災樂禍的怡芳搶著回答:「小偷!」

魏老師再轉向怡芳,問她:「剛才是不是妳第一個動手搜身並搶佳婷的書包呢?」

「是的,老師!」怡芳一臉無所謂的回答。

「妳知道搜別人身體和搶別人東西是不對的行為嗎?」魏老師反問

「她是小偷我當然可以搜。」怡芳自認理直氣壯。

「憲法保障每個人的自由權和財產權,依目前的法律,即使是檢察官,原則上也要向法院聲請搜索票才能在一定範圍和限制下搜索。妳現在還認為妳有搜索權嗎?」

怡芳這時才覺大事不妙,伸伸舌頭囁囁地說:「那我們怎麼辦呢?」

魏老師乘機教育大家:「做錯事了怎麼辦呢?」由於平時魏老師已經樹立一套處理模式,因此這時做錯事的學生們都紛紛地向對方誠意道歉表示不再犯錯,並請求對方原諒自己。

懺悔後佳婷不放心地問老師:「我偷了小倩的香水,警察會來抓我嗎?」

魏老師回答:「這個問題我得請教法律專家。」

青春法律秘笈
這個單元要談的是刑事責任,關於刑事責任,我國的刑法主要依年齡和精神狀態來區分,滿十八歲以上、精神正常的人對於犯罪行為要負完全的責任;未滿十四歲或心神喪失的人認為無刑事責任能力,法律上不處罰,因為考慮他欠缺辨別是非善惡和控制行動的能力。


至於滿十四歲但還未滿十八歲的人或滿八十歲的人或精神耗弱的人,如果有犯罪行為可以減輕刑罰,但是到底要不要減輕,就由法官依照個案具體斟酌被告的情況來決定。

又法律上所謂年齡,是以週年法計算,以自出生日起經過一年才算滿一歲,國中一年級學生的實際年齡大概在十二到十三歲間,都還沒滿十四歲,心智都還不夠成熟,因此依刑法規定不罰,但依少年事件處理法仍可移交少年法院為保護處分。

想一想

想一想,別人做錯事可以當做自己做錯事的藉口嗎?

想一想,老師、父母平日對我們一直無私的付出,我們要怎樣回報呢?

精選靜思語
凡事善解,能忍自安。


得理要饒人,理直要氣和。

犯錯生出懺悔心,才能清淨無煩惱。

作者現任欣能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新竹市政府法律顧問
新竹市社區大學法律講座教師
明新技術學院通識課程兼任講師
國立台北大學(原中興法商)法律系司法組第一名畢業
79年起執行律師業務至今
謝啟大、柯建銘立委服務處律師
著作:我是生活法律高手、交通零糾紛(合著)、錯誤的法律觀念、法律與生活


http://tw.myblog.yahoo.com/jw!.TV2peqTSU9EuukLQc0c/article?mid=59451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9JqeSt.cERmoSKqGh4m1jFJM/article?mid=3116&prev=3129&next=3113&l=f&fid=53







**************************************************************************

預防孩子行為偏差的方法

﹝體諒的心是人格的重要支柱﹞。
1. 從同儕彼此摩擦中學習生活:在遊玩運動中,難免會出現爭吵,打架的情形,但是,『爭吵,打架』對孩子的社會參與性的發展也是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
2.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意願:沒有學習意願乃是自發性發展遲緩的緣故.而所謂的『自發性』指的便是由自己思考,決定想做的事,並且不依賴他人而自主一切的能力?.『自發性』發達的孩子正是會對父母的干涉表現『反抗』的態度?.所以在此時採用『無言之行』的態度對他再加上滿足孩子身體方面撒嬌需求,如此一來您的孩子就會脫胎換骨變成充滿『學習意願』的孩子。
3. 『功課讓孩子自己全權處理』:強迫用功的結果反而會使孩子失去學習意願。
4. 改善孩子的情況之前,先修正媽媽自己的個性。
5. 真正的體諒之心讓人感動:接納孩子的心情,耐心等待打擊的平復。
6. 幼童在兩歲到三歲之間由於『反抗』行為顯著,所以稱這個時期為『第一反抗期』, 七歲到九歲孩童出現『頂嘴』行為,便將這個時期定義為『中間反抗期』?.而『頂嘴』行為正是為『自發性』順利發展的證明.另外,在青春期階段則會出現所謂的『第二反抗期』,無論如何,在孩子們邁入青春期之前,請給他們充分的『自由』。
7. 發掘每個孩子的能力,好好培養一項優點。
8. 謙虛就是美麗的心靈所在。
9. 必須教導孩子滿足現有以及忍耐不足的態度,否則恐怕將會使得孩子的慾望變永無止盡
10. 「好孩子」的評價標準不同:乖順不讓大人費神的孩子,往往很有可能就是自發性發展遲緩的孩子,尤其是些聽話的孩子更是潛藏著成長的危機。如果父母或老師不改變評價標準,老把聽話的孩子看成「好孩子」的話,只會讓孩子成了此種錯誤評價下的犧牲品。在我們研究中,已經清楚地明瞭那些不作假的孩子總是從「搗蛋」、「反抗」、「戲謔」、「胡鬧」或「吵架」當中,逐漸地發展出自我的自發性。
11. 父母可以坦承自己的過錯:當孩子對於身為媽媽的您提出指責的時候,回應孩子「妳說的也對,媽媽以後會加油!」並且坦承自己的不夠成熟,等於是以身作則教導孩子一種「自我反省」的能力。父母能夠坦承自己的不夠成熟,正是給孩子一種最好的誠實示範。
12.父母的言行舉止就是管教的重點-「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
http://tw.myblog.yahoo.com/jw!Hnjs_zKGAxofVZ1I.B3hikw-/article?mid=40572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9JqeSt.cERmoSKqGh4m1jFJM/article?mid=1971&prev=1981&l=f&fid=53









*******************************************************************************

嬰幼兒不良行為 家長確實教育

導讀:寶寶到了幼兒階段,常常會出現攻擊同伴的行為,像是:咬人、打人…父母總是很煩惱該如何教育寶寶這些不好的行為,今天,就讓小編跟新手媽咪們您分享幾個辦法,讓您輕易改掉寶寶愛攻擊別人的壞習慣。

一、寶寶愛咬人原因

1、出於好奇模仿
有時候寶寶咬人是一種社會性模仿。寶寶的好奇心總是特別強烈,當他們看到其他小朋友咬人時,會覺得是件很新奇的事,於是自己也會嘗試著去咬人。
2、長牙發癢引起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處於生理發育的高峰期,這種快速增長的生理因素,有時會帶來生理上的不適感,如關節痛、肌肉酸等。長牙時期會因為牙齦粘膜受到刺激而發生牙癢癢的現象,於是有不少孩子由於牙癢而咬人。
3、語言貧乏所致
2歲的寶寶在學會走路之後,隨著他們活動能力的增強,活動範圍的擴大,交往的需要快速的發展起來。但是由於言語貧乏,又不懂得如何與人交往,所以他們常常用推、拉、咬等非常手段來引起同伴的注意。
4、一種發洩行為
2歲的寶寶往往表現出強烈的自我中心,當他的心理感到不滿時,就要通過咬人來發洩出來。比如有時父母外出,沒有帶寶寶一起出去,他就有一種不滿的情緒要發洩。當父母回家之後,他會用咬人來向爸爸媽媽宣洩。

二、教育孩子不打人

1、 不能雙重標準
自己孩子被攻擊就沒完沒了地大吵大鬧;自己孩子攻擊了別人就無所謂,甚至洋洋得意,這只能給孩子非常壞的影響。
2、 家長以身作則
家長要以身作則,平日不要有打孩子等攻擊性行為, 要教育寶寶講文明,在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時要友好,不要打人罵人,如果欺負了別的小朋友要道歉。
3、 父母別常吵嘴
小寶寶好咬人打人,原因有很多。有的是父母經常吵嘴、打架,寶寶受耳濡目染的影響所致;有的是寶寶看到托兒所的小朋友和鄰家的孩子咬人打人,於是進行模仿而致。
4、 及時予以制止
能認為寶寶還小,咬人打人也不會造成什麼後果,就不予制止,也不能一看到寶寶咬人打人,就一味訓斥、打罵,使其在成人的放縱或適得其反的教育下,越變越壞,養成惡習。

三、教導幼兒這樣做

1、選擇好的夥伴
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寶寶所產生的影響,並注意為寶寶選擇品行好的小夥伴在一起玩耍和遊戲,以消除不利因素對寶寶潛移默化的影響。
2、故事灌輸理念
注意利用故事、兒歌及其他形式向寶寶灌輸道理行為標準。使寶寶慢慢知道,什麼叫好,什麼叫不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4、及時給予鼓勵
對於寶寶行為轉變過程中的點滴進步,成人都應及時給予鼓勵,使寶寶明白打人不是好孩子,大人不喜歡,有錯就改大人才喜歡。
3、跟他講明道理
看到寶寶動手打人,先嚴厲地告訴寶寶不許這樣做。再耐心細緻地向寶寶講明道理,有事可以找老師或爸爸媽媽幫助解決,打是沒有用的,打人不是好孩子。然後領寶寶一起向被打人先表示歉意和慰問。再讓寶寶主動承認錯誤,保證以後不再打人。
文章部分摘自貝瓦網 傷心太平洋 太平洋親子網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請正確引用網址,嚴禁轉載。
資料來源http://mombaby.tw/article6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