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4月29日 星期一

親子閱讀

讓孩子主動,閱讀才會成功
洪蘭:讓孩子主動,閱讀才會成功
作者:施君蘭整理  出處:天下雜誌第304
閱讀是脫離貧窮、開啟世界之窗的改變力量...為什麼需要從小就開始?為什麼主動親近書本,才會有效?一起來看看洪蘭怎麼看待閱讀...
  主動的學習才有用。如果不想學習,李遠哲站在這裡教化學還是沒有用,一定要自己願意學才有用。
 閱讀障礙在現今無論哪個社會,大約都是六.五~六.七%左右,在學校一定會碰到閱讀障礙的孩子。這是基因的關係,所以你打他罵他都沒用。怎麼辦呢?我們可以用其他的方法開啟他。
歷史上有閱讀障礙的人非常多。比方說愛因斯坦、愛迪生。愛因斯坦是諾貝爾大師,但他到三歲才會說話。大家說,當時幸好有他媽媽,如果在現在的台灣社會,字不會拼、寫錯了,就重寫十個、一百個,把時間都拿去補強,把不會的變好,愛因斯坦再聰明也不會是愛因斯坦。
 教育的觀念在改。大腦是有限的資源,它如果這方面好,一定有另一方面的不足。在高科技的社會,孩子不可能什麼都知道,所以我們應該順他的長處,把他的長處跟別人搭配,科技整合、團隊合作,就會成就一番事業。
 另一位是李光耀。他退休時承認自己是語言障礙者,讓大家非常驚訝。為什麼願意說出來?他說,「新加坡小國小民,沒有自然資源,最大的資源是我們的腦力。」台灣也沒有自然資源,情形一模一樣。
腦神經和閱讀有何關係?
 中國字有非常多的音義。比方說「天、天花、天花板」,只要加一個字,全部改變。如果要讓孩子學東西,不管學什麼,閱讀是根本。若心裡沒有這個詞彙,他根本沒辦法斷詞。孩子有斷句上的問題時,唯一的方法就是閱讀。
 腦神經和閱讀有何關係?過去對於中風,左腦受傷右邊癱掉的病人,我們會說,你要學用左手吃飯、穿衣服,但現在我們把左手綁起來,強迫他右手動。為什麼?若你沒有主動要動,神經就沒辦法再連在一起。這也是為何孩子若不主動要學,怎麼教也沒有用。
 去年十二月,一位音樂家在中正紀念堂開音樂會,他是茱莉亞音樂學院的鋼琴家。二十六歲時,手發生病變。他曾經非常沮喪,但醫生告訴他,這是可以再來過的。經過六年復健,他重新登上舞台。
 外在的需求隨時改變內在的組織,這給我們教育者很大的啟發。讓我們知道,教育是有用的。
 為何主動學習才有用,被動學習沒有用?德國的實驗發現,學習一定要很早開始,腦部這塊區塊才會愈來愈大。過了青春期,就算每天練八小時也沒用。這曾引起歐洲父母的恐慌,那小孩不是要從週一補習到週六?但後來經過實驗發現,只有自願主動學習,學習的區塊才會變大,對腦神經連結的密度才有幫助。被動是沒有用的。
 習慣養成了很難改。因為一個神經連成了,要五年才會鬆掉。這就像買布做成衣,如果做壞了要改,是改不好的,最後只能把布丟掉,做一塊新的。這說明了為何小時候家教這麼重要,做事情第一次就要做對。
說話是個本能,閱讀是個習慣,後天的習慣就要培養,若沒有從小好好培養,神經沒有連起來,長大就來不及了。
 還有像開車。你會發現,到人家工廠參觀,坐三次車都不認得路,但自己開過一次,就會了。可見主動學習,才會有效。
 經驗有個缺點,要靠時間換取。但我們不能經驗到世上所有的東西,只好透過閱讀,把別人的經驗內化成自己的。
 我讀穆桂英的故事給小孩聽,講到最精彩時說,不能再讀了,地板還沒擦。小孩立刻說,你讀你讀,我幫你擦地板,他覺得這樣很值得,這也說明了動機的重要。
 卡森(Ben Carson)是底特律做腦部皮質切除手術最多的醫生。他住在貧民區,有一天,他媽媽一指關了電視說,我到中產階級人家幫傭,發現別人有書,我們沒有。她強拉他上車,把他丟在最遠的圖書館。多年後卡森成為名醫重遊故地,發現他的朋友一半吸毒死掉,一半在街角要錢。他非常感慨,「當年母親那根手指頭。改變了我的一生。」
 城鄉差距再大,如果你可以打開書,就會打開一個世界。城鄉差距一定要靠閱讀改變,這是我看到閱讀對教育,最重要的一點。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cherylmama-family/article?mid=20407&prev=20430&next=20352&l=f&fid=27







*******************************************************************************
爸爸一起閱讀,培養孩子深度和廣度的思考能力

閱讀的重要性值得一再被強調。在赫能很快學會韓文、英文、漢字、電腦,都是因為閱讀了大量的書。常常我建議爸爸們唸書給孩子聽時,爸爸們總是推說沒時間;但,還是試試看吧!唸書給孩子聽只不過是五分鐘的事。
幼兒閱讀非常重要,可以鍛鍊頭腦
因為工作關係,我教過很多小孩,也看著他們日漸長大。其中有一個叫泰賓的孩子,他的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除了電腦家教之外,他還要上四、五個補習班和家教。
但是,眼見他漸漸長大,成績卻毫無進步,連我幫他上的電腦課也一樣。雖然泰賓都能聽懂我的說明,在應用方面的創意卻稍嫌不足。比起要他自己想,他更希望我能直接告訴他答案。我那時想,如果泰賓多讀點書,情況或許就能改善。
相反的,住在同一棟公寓、和泰賓同年級的另一個小孩,完全沒有請家教也沒上補習班。那個孩子國小時的成績並不理想,但是隨著年紀漸長,他的成績也逐漸好轉。他看起來並沒有特別用功唸書,倒是從小開始,常看到他和爸爸或媽媽一起去書店,或從圖書館借書回家。
我認為那個孩子成績越來越好,是因為從小就開始以閱讀鍛鍊頭腦、持續閱讀的關係。從小大量閱讀的孩子,成績逐漸變好的情形其實很普遍。
我家的小孩和其他孩子比起來,各方面的表現都比較出色,我也認為是因為閱讀的關係。在赫雖然不過四歲,卻已經拿到四個證照。
要拿到證照,最基本必須先經過筆試。那時如果在赫是用死記的方式去考試,我想他應該不會考過,因為不能正確理解題目的內容,就無法作答。試題裡有許多小學生很難理解的問題,在赫卻能理解並作答。
比起同年的孩子,在赫具有快速抓到問題核心的理解能力和思考答案的能力,所以才能順利考到證照。
有人問我:「是他天生的頭腦比較好嗎?」我認為不是,因為我的IQ並沒有特別高可以遺傳給他,以前書唸得也不是很好。我想我只是幫孩子創造可以閱讀的環境,培養他閱讀的樂趣,讓他瞭解閱讀的重要性而已。
小兒科醫師也一致的強調,唸書給嬰幼兒聽對腦部發展非常重要。因為唸書給孩子聽,可以活躍腦細胞、增添新的細胞。由此可見,閱讀有多麼的重要,需要我們一再的去強調。

閱讀可以刺激好奇心

對孩子來說,閱讀就像是有魔法的城堡,會不斷引發好奇心。每當在赫唸完一本書,就會增加許多問題──「白雪公主裡面的小矮人為什麼是七個?」
「地球會轉,為什麼我們不會頭暈?」
「要怎麼樣才能去月球?」
閱讀會增加孩子的疑問,而孩子為了找到答案一定會開始去思考。
好奇心是學習事物最基本的要素。不好奇就不會思考、不會想要去找尋答案,當然也就不會想要閱讀。想要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大人沒有提供適當的素材,只讓孩子憑空思考,孩子可能不知道該想什麼。要有能引起孩子好奇的素材和思考的主題,閱讀是最好的方法。
為了找尋答案而去思考,頭腦自然也受到鍛鍊,這種透過閱讀獲得的思考能力,是無法靠外力得到的。
閱讀可以提高創造力
創造力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能力。
最近的大學生程度普遍低落到連聽課都有問題,為了瞭解上課內容,甚至還要找家教惡補。追究原因,是因為我們的孩子一直都是以死背為主要唸書方式,其他有待加強的部分則依賴補習班老師,於是導致缺乏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在赫來說,他從小大量閱讀書籍,已經習慣用自己獨特的思考模式來解決問題、找尋答案。
孩子能獨自閱讀,代表他已經蓄積了自我獨立的能力。

閱讀可以增加語彙能力、培養理解能力

語言是所有學習的基礎。越快學會說話的孩子,在學習方面越快有好的表現。懂越多語彙,相對的也能獲得較多的知識;也就是透過閱讀,可以同時累積語彙和知識,這會直接影響孩子的理解力和表達能力。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cherylmama-family/article?mid=16585&prev=16836&next=16584&l=f&fid=27









*******************************************************************************

親子同享共讀之樂


育兒生活 1月號 NO.284
採訪撰文/敖庭綸
諮詢/貓頭鷹圖書館館長 蔡明灑
超級繪本講師 蔡幸珍
三之三文化總編輯 林培齡
曹俊彥老師

參考資料╱《再次灑下幸福的種子:親子共讀圖畫書》(青林國際出版)
《尋找一本繪本,在沙漠中》(遠流出版社)
《好想見到你》(遠流出版社)
《再次灑下幸福的種子》一書提到,唸繪本故事給孩子聽,就好像和孩子手牽手到故事國去旅行,共同分享一個充滿溫暖語言的快樂時光,即使經過幾十年,我們仍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將這些寶貴和美好的回憶珍藏在內心深處。
親子共讀,不是為了讓孩子將來會念書
《再次灑下幸福的種子》的作者松居直談到,有不少父母認為,從小念繪本給孩子聽,可以幫助孩子早一點讀書、識字、加強進小學以後的國語科能力,提升作文和閱讀能力,同時,還可以培養高尚的情操和豐富的知識,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往往使父母無法輕鬆,不僅忽略了繪本的重要精神,也從孩子的身上奪走了繪本所帶給他們的快樂和喜悅,讓繪本反而變成虐待孩子的刑具!
 
繪本不是教科書,更不是問題大全
此外,有些爸爸媽媽會唸完一本繪本之後,非得問孩子一堆問題才肯罷休,對孩子來說,聽爸媽講故事是非常快樂的事情,但是,一想到爸媽講完一定會提出問題,例如,孩子知道爸媽一定會問:「你覺得哪裡最有趣呀?」因此不斷刻意提醒自己一定要記住哪一段,反而在無形中形成壓力。
 
 
閱讀不是教學,繪本不是教材
貓頭鷹圖書館館長蔡明灑也強調,爸爸媽媽不應認為共讀繪本只是為了幫助孩子學習知識,而要學著以更輕鬆的態度,讓閱讀成為一件生活中快樂的事情,閱讀是為了滿足孩子心靈成長的需求,而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虛榮;爸爸媽媽與孩子能夠一起享受共讀時的心靈交流,同時進到故事的世界,一起開心、一起難過,這才是親子共讀最大的意義!
 
 
觸動孩子內心渴望的繪本
蔡明灑館長進一步與我們分享,有一次貓頭鷹圖書館的志工到館外為孩子們講故事,她發現現場有位爸爸帶著小女兒來,在聽到《好想見到你》這個繪本故事時,那個小女兒在眾多的孩子裡特別認真、專注,聽完之後還不斷要求志工阿姨再講第二次、第三次,她便好奇地詢問在一旁的爸爸:「看您的女兒那麼專注聽故事,平常在家您一定常常講故事給她聽吧?」
 
沒想到爸爸竟然給了她一個出乎意料的回答,他告訴蔡明灑館長,其實,他平日因為工作非常忙碌,很少有時間能好好陪女兒,平常也從來不曾看到孩子如此的專注認真,讓他深感意外、開心。
 
經過這件事,蔡明灑館長更加深信好的文學作品直達孩子內心產生共鳴的動人力量是大人不可小覻的。《好想見到你》這個故事,講述的是祖孫兩人很想要見到對方的心情,以及因為想見到對方而各自開啟,最終相遇的旅程,或許,正是因為這個故事呼應了小女孩內心深處的渴望,她才會深深被這個故事所吸引。
 
《好想見到你》
有一天,悠悠突然好想見奶奶,巧的是奶奶也想見悠悠。於是,分別從各自住家的山頭出發。但是一再的陰錯陽差,兩個人老是見不到。究竟悠悠跟奶奶能不能見到面呢?饒富趣味的對比畫面,充分傳達了祖孫迫切會面的渴望。
 
 
 
為愛朗讀
父母和孩子說話的珍貴時光
訪問的當天,蔡明灑館長與小編分享一首非常有趣的3分鐘歌曲影片,名為《媽媽之歌The Mom Song》,這首歌以幽默的歌詞來形容媽媽對孩子的擔心,從每天早上叫孩子起床,到晚上哄他睡覺,從孩子還是抱在懷中的嬰兒到已經成年,媽媽的嘴巴似乎都沒停過,然而,這樣的「嘮叨」並不是真正在和孩子說話唷!
 
蔡明灑館長說,爸爸媽媽唯有用充滿感情的語言朗讀繪本故事給孩子聽,孩子才能充分體會與感受這份情感,創造爸爸媽媽和孩子說話的珍貴時光!如果爸爸媽媽願意每天安排一段時間,選擇生動有趣的繪本故事朗讀給孩子聽,孩子一定會既高興又滿足,另一方面,孩子也會因為有更多機會獲得豐富的語彙,進而模仿學習,較能將心中所想所思更確切地表達出來
 
在給孩子繪本之前
《再次灑下幸福的種子》的作者認為,如果缺乏心靈的交流,繪本也只不過是個物件而已,尤其在嬰兒的成長發育上,重要的不是給他繪本,而是讓他聽到豐富的語彙,並充分的活動身軀。
 
因此,在給孩子看繪本之前,先對孩子好好說話與唱歌吧!如果有人經常緊緊擁抱他,用溫柔的聲音對他說話,孩子充分體驗到這種情感,就會一點一點充實起來。
 
 
語言力,大躍進!
三之三文化總編輯林培齡談到,她有一次到幼兒園進行親子共讀講座,一位媽媽於課後前來分享,那位媽媽說她的兒子語言發展明顯遲緩,她聽專家的話一直讀繪本故事給他聽,但兒子老是聽沒幾分鐘就跑掉,讓她很挫折。但是,她仍告訴自己要堅持,還是一直持續朗讀繪本故事給兒子聽。
 
後來,某次中班家長親職會時,老師請她過去一下,她很緊張,不知道兒子是否因學習落後又給老師添麻煩了!
 
她誠惶誠恐走近老師,沒想到老師跟她說:「媽媽,回家可不可以請威威(化名)以後上課時,『話』不要那麼多!」媽媽聽了之後激動不已,從語言發展遲緩到話說個不停的轉變,她歸功親子共讀幫了大忙!
 
「這是讓我印象相當深刻的分享。」林培齡總編說,她也想藉此鼓勵爸爸媽媽們,朗讀故事給孩子聽時,不用要求自己把故事說得多麼動聽,孩子在意的不是這個,而是忙碌爸媽的人和心都放在自己身上的感覺,爸媽就盡情說吧!
 
即使不共讀書,也可以共讀「人」,分享日常生活的趣事、新鮮事都好,日積月累,愛的感受與畫面必然深植在孩子的心中!若問:「共讀的好處是什麼?」這也許不是最搶眼的答案,但肯定是最幸福的答案。
 
 
激發孩子想像力
兒童文學大師林良先生曾提出一個論點:「童書的武斷。」即在故事世界裡可以允許各種可能的發生,透過想像,我們才可以發展出「如果我是他的話,我會……?」透過角色互換或立場對調的想像,可以孕育孩子的同理心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再次灑下幸福的種子》一書中提到,當幼稚園老師講《一寸法師》的故事給孩子們聽時,會發現有孩子很專心的聽故事;有的孩子卻一直看窗外,一會兒和鄰座的小朋友打鬧,根本沒在聽。同樣的故事內容,為什麼孩子會產生不同反應呢?
 
 
想像力 vs.繪本中的插畫品質
用心聽故事的孩子,腦中會清楚地浮現一寸法師的模樣,整個故事會變成一幅清晰的影像,在他們的腦中上演一齣短劇;但是聽不進去的孩子,正是因為他們無法對故事進行想像,無法將故事內容轉換成畫面。
 
由此判斷,想要專心的聽故事,就必須具備獨特的能力,就是要將看不到的故事在腦海中想像成畫面,就是一般所稱的想像力!
 
當孩子想像力不夠發達時,繪本可以彌補孩子的想像力,使它更豐富多彩,也因此繪本的品質非常重要,書中插畫的品質會左右孩子想像力的品質,如果插畫的品質具有藝術價值,孩子腦海中的影像也會十分優美!
 
 
親子共讀Q & A
Q:孩子從多大開始就可以開始進行親子共讀?
 
蔡幸珍老師表示,親子共讀開始的時間,其實並沒有那麼清楚的分野,通常在孩子6~7個月,已經開始會坐後,爸爸媽媽可以抱著孩子一起看書,在孩子的年紀還更小的時候,爸爸媽媽也可以開始朗讀喜歡的繪本給孩子聽。
 
 
Q:在孩子6個月以前,應配合孩子的視力發展,特別準備黑、白插畫的繪本給孩子看嗎?
 
讓孩子看黑白色的插畫這個說法,最主要是從孩子的視力發展來看,當孩子越小,視覺對黑、白這種有強烈對比的色系較為敏感;不過,蔡幸珍老師並不認為在孩子6個月以前,爸爸媽媽只能為他們準備黑、白插畫的繪本,事實上,有其他許多有著色彩鮮豔強烈的繪本插畫,也能夠給孩子多元的視覺感官經驗。
 
 
Q:為什麼孩子聽我念故事總是睡著?是不是有哪些關鍵的訣竅,我沒有掌握到呢?
 
蔡幸珍老師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先藉由平常跟孩子的相處,觀察孩子的興趣是什麼,挑選一些跟孩子興趣相關的主題。此外,親子共讀是累積的過程,爸爸媽媽需要多些耐心
 
蔡幸珍老師進一步與我們分享她自己的經驗,其實,繪本故事與故事之間,常常會有互文的作用,她自己的孩子就曾在某天聽她說繪本故事的時候,忽然想起他之前聽過在另一個繪本故事中出現的相關事物;又有另一回,蔡幸珍老師在煮南瓜湯,兒子就在一旁劈哩啪啦把南瓜湯繪本故事講出來,她說這就是所謂幸福的咒語」。
 
 
Q:我兒子今年5歲了,只喜歡聽我念繪本故事給他聽,不願跟著我自己一起看或是自己翻閱,擔心這樣下去,孩子會過度依賴由我來唸給他聽,怎麼辦?為什麼明明也開始學認字了,孩子卻不願意自己看呢?
 
5、6歲的孩子只是在「讀字」
《再次灑下幸福的種子》一書中提到,在思考繪本與幼兒關係時,最重要的是要認清,繪本不是讓孩子自己看的書,而是大人讀給孩子聽的書,對於5、6歲的孩子來說,自己讀圖畫書,光是挑自己認得的字來讀,就是一個大工程,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不太可能了解書中的故事,更別說樂在其中。
 
從常識來判斷,大人念給孩子聽跟孩子自己讀,哪一種比較容易懂?比較有趣呢?如果孩子不能快樂享受,圖畫書的內容就不會留在他們的記憶當中,更無法帶給孩子精神上的成長,因此,提早讓孩子自己讀圖畫書,在教育上是有害而無益的。孩子的人生經驗還很短,自己讀圖畫書很難了解故事的內容,充其量也只在讀出文字而已。
 
 
「傾聽」讓愛流動
林培齡總編認為,孩子希望、喜歡媽媽念給他聽,而不願自己看,可能只是一種在向媽媽撒嬌討愛的表現,媽媽不妨試試看偶爾「反主為客」,請孩子說故事給妳(媽媽)聽,有時候說故事給爸媽(或他人)聽,能夠為孩子帶來成就感,孩子因為知道有人樂於傾聽並期待著他的分享,因此對自行閱讀變得積極在榮獲2011年美國凱迪克銀牌獎的《愛打岔的小雞》中就有讓小孩開懷、大人會心一笑的生動情節。
 
蔡幸珍老師說,其實,不管小孩或大人都很喜歡聽故事,因為這種感覺與經驗,跟自己閱讀是截然不同的,因此,爸爸媽媽不用因為孩子只喜歡聽他們念故事給他聽,而不喜歡自己看就過於焦慮。
 
她進一步與我們分享她自己的經驗,她的兒子目前已經是小學生了,本身也很喜歡閱讀,但是,她還是會經常朗讀繪本給孩子聽,蔡幸珍老師不斷強調,其實,親子共讀最重要的部分是爸爸媽媽有沒有樂於享受這一段親子間專屬的相處時光,也鼓勵爸爸媽媽應繼續唸故事給孩子聽,因為這對豐富親子的人生與孩子的成長都有著相當大的意義。
 
 
Q:每次唸繪本給孩子聽,5歲小兒子會提出一些讓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的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辦?例如,共讀《小男孩和大魚》時,他會滿臉狐疑地打斷我問:「可是,魚一離開水,不就死了嗎?怎麼可能還一直活著,跟小男孩對話啊?」
 
蔡幸珍老師認為,有些孩子的確會比較執著,如上述的問題當中,孩子認為他在真實世界中觀察到的魚沒有水就會死,因此,會提出他的疑問,此時,爸爸媽媽不必過於焦慮,可以先誇獎孩子很厲害,已經知道了魚離開水就會死掉,接著可以放輕鬆的誠實的回答孩子,在現實生活中,魚的確離開了水真的很快就會死掉,但是,繪本的作者發揮了想像力,並且使用了擬人化手法來描述這個故事。
 
林培齡總編表示,有時候故事中的動物、植物、物品……往往不是重點,重點是角色要傳達的訊息是什麼?
 
以上家長提及的繪本《小男孩和大魚》,是小男孩把大魚帶回家悉心照顧與用心陪伴,但大魚渴望的是家鄉的自由與自在,愛的付出與接受不在同一個位階,所以愛沒有交集的故事;孩子可以藉此體會「愛一樣東西,不一定非擁有不可」,在孩子吵著要養寵物時,爸爸媽媽不妨試試看這個故事帶來的影響力唷!
 
 
Q:我很喜歡閱讀,孩子卻不愛?等到孩子小學才培養讀書的興趣,是否太遲,該怎麼辦?
 
《再次灑下幸福的種子》的作者松居直提到,曾有人問他:「我喜歡閱讀,但是我的孩子已經小學六年級,卻不愛看書,現在再培養他讀書的興趣,會不會太遲?」確實遲了一點,但是這些孩子也並非像家長所說的無藥可救,例如,有的孩子即使不愛讀母親熱愛的文學書籍,卻喜歡運動雜誌、科幻讀物等,對於這種情況,父母不必過分擔心,對於提出上述問題的家長,松居直這樣回答:「不讀書對生命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您的孩子身體很好吧,那就夠了,他喜歡運動嗎?」這時多半可以獲得肯定的答案,「那運動也非常重要,書本不是促進人類成長唯一的要素!」
 
蔡幸珍老師認為有時候親子共讀的挫折往往來自於爸爸媽媽不合理的期待,例如,爸爸媽媽會希望孩子馬上有反應,其實爸媽可以試著放鬆,讓孩子來主導,你會發現孩子其實會從一個故事中看到大人看不見的東西。爸爸媽媽有時候要抑制住想要孩子的衝動,不要企圖對孩子說教,孩子才能有機會真正發現閱讀有趣之處。
 
 
Q:我有一個4歲的女兒,我覺得她很喜歡看繪本,所以,我也一本接著一本的買,家中的繪本數量非常多,但是,聽到有些人說,不應該一直買新的繪本,應該要讓孩子一本繪本重複看很多次才是比較好的?
 
蔡幸珍老師表示,繪本本身是圖與文相搭配的,不同的繪本會給孩子不同的養分,重複性的閱讀,大人可能會覺得膩,但是小朋友有時候一本繪本可以重複看十幾次。
 
尤其孩子在年紀小的時候,本身會喜歡看或唸一些重複音律的句子,因此有許多繪本會喜歡重複看,因為他可能會發現或看到過去所沒有看見的有趣之處,會產生不同的感覺。
 
蔡幸珍老師認為,其實,如果家中的經濟條件足夠、空間夠大,孩子又真的很喜歡繪本,爸爸媽媽並不需要刻意要求孩子必須學會同一本繪本看很多次才行,基本上,常常購買新的繪本,讓孩子接觸不同的故事,並不會造成任何負面的影響,不用刻意去限縮孩子看繪本的量。
 
林培齡總編也認為,當一個人體驗越多,能力會越俱足。同理,孩子接觸越多元的故事,視野會越寬廣,若是一直重複看同一本書,就像一直重複走同一條路,能看到的風景是有限的。
 
 
Q:邊讀繪本給4~5歲孩子聽的時候,要不要一邊念,一邊在繪本上比著唸出的那個字,讓孩子也能夠藉機認識更多字
 
讀書不等於識字,識字不等於閱讀
《再次灑下幸福的種子》的作者松居直認為,如果識字就能讀書,那麼只要是自己認得的語文,再艱澀再專業的書我們應該都能從頭讀到尾,問題是,讀完整本書並不表示看懂了這本書,能夠真正理解書中的內容才算是讀書,至於識字,它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蔡幸珍老師表示繪本不該用來達成任何目標,或許一邊朗讀,一邊在繪本上指出唸出的那個字,孩子會較早認得,但是與其那麼做,形成親子雙方的壓力,還不如等到小朋友自己有興趣,指著書中的某個字來問爸爸媽媽怎麼唸時,再告訴孩子就可以了。
 
 
Q:女生天生就比男生能夠靜下來看書?為什麼我想要好好讀繪本故事給我兒子聽,但他直嚷著想要出去玩,就是無法好好靜下心來,該怎麼辦呢?
 
蔡明灑館長以被稱為「五百年來一完人」的文藝復興時期巨匠達文西為例,「達文西涉略的領域從醫學到藝術,事實上,培養完整的人,就是應該要讓他有機會大量且多元的涉獵各種領域,精煉感官,將觸角伸出去。」蔡明灑館長說。
 
因此,她也常常告訴爸爸媽媽,愈小的孩子,透過自己的視、聽、嗅、味、觸去探索、認識這個世界,累積自己的具體經驗,甚至比閱讀繪本故事的「二手經驗」更重要唷!
 
她進一步與我們分享她的經驗,之前有一位很用心的媽媽帶著學齡前的兒子到貓頭鷹圖書館上繪本共讀相關的課程,第一天,孩子非常不適應,到處摸、到處看,甚至想要翻出一些館內規定不能隨便拿取的東西,不論媽媽怎麼說,孩子就是一直大哭,媽媽為了怕影響到其他媽媽,甚至把孩子帶出館外,進進出出很多次,但是,孩子還是一直哭不停。
 
後來,蔡明灑館長看出媽媽的擔心與疲累,就主動跟媽媽說:「沒關係,先帶著孩子回家吧,課程都可以之後再補上,但是,若孩子會對這個環境或是對書產生反感,反而就更不好了。」
 
到了第二次上課,孩子仍然不願意乖乖坐著陪在媽媽身邊一起上課、聽故事,直到第三次這個孩子先是站著聽,而後竟一屁股坐下來和大家一起聽故事了。媽媽也跟她說,她發現兒子在家也願意聽她說故事的頻率也愈來愈高!
 
 
兩大關鍵:家長態度與挑書技巧
到底是什麼因素,讓那位小男孩發生這樣的轉變呢?蔡明灑館長認為,最大關鍵是家長的態度以及挑書的方法,如前所述,爸爸媽媽應該要好好問自己,究竟希望透過親子共讀給孩子什麼?親子共讀最大的意義又是什麼?是讓親子間共同擁有美好的回憶?還是孩子被強迫讀書的不悅感呢?
 
另外,還有一個關鍵就是挑書,簡而言之,好的繪本要能夠同時符合孩子成長,並滿足心靈需求。除了具音韻之美、節奏明快的繪本之外,爸媽也不應該忽略那些可以讓孩子透過身體去感受、傳達同理心與愛的繪本。」
 
 
蔡明灑館長說,例如,《好痛唷!好痛唷!》這本繪本,藉由許多小動物都被石頭絆倒了,最後是人類寶寶也不小心絆倒了的簡單故事,讓孩子知道,成長的過程一定會遭受到挫折,會跌倒、會痛,所有動物可能都一樣,最重要的是只要有爸爸媽媽陪伴與支持的力量,孩子便能夠有面對挫折與克服困境的勇氣!
 
 
Q:目前市面上的繪本琳瑯滿目,除了從中挑選經典的繪本作品外,還有什麼其他的挑選原則或方法嗎?
 
林培齡總編指出,許多單位可以找到童書推薦,例如,台北市立圖書館出版的「好書指南」、文化部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網站、教育部0〜3歲閱讀起步走推薦書單等。再來就是把握機會多看,勤跑圖書館、兒童書店,多參加親子共讀講座或說故事活動。
 
 
勿專斷認為繪本是孩子專屬讀物
《尋找一本繪本,在沙漠中……》一書的作者柳田邦男甚至主張所有的大人都應該看繪本,繪本的存在不單是為了孩子,繪本裡充滿靈魂的語言,可以和人心溝通、交流,讓大人產生共鳴的繪本,也會得到孩子的喜愛。
 
《再次灑下幸福的種子》的作者松居直也認為,繪本有著其他書籍無法表現的趣味和美感,發現這種樂趣的成年人比其他人多擁有一種快樂的世界,母親喜歡看繪本,孩子耳濡目染,也會對繪本產生興趣,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一定會想知道書裡面到底寫了什麼。
 
NEWS國立台灣文學館「美國小天地」開幕
文化部所屬國立台灣文學館兒童文學書房新設置的「美國小天地」閱讀區,在2013年12月19日正式開幕。成立9年多的台灣文學館兒童文學書房布置溫馨可愛,目前藏書9千多冊,主要以台灣文學的書籍為主。

「美國小天地」美國資料專區成立,由美國在台協會提供英語繪本讀物共400多冊,日後會不定期舉行英語說故事活動,讓小朋友及早接觸英美文學!(資料來源:中央社)

 
 
Q:如果直接購買日文或英文的繪本,而不購買翻譯成中文的版本,少了一層翻譯,是不是能更貼近原創,讓自己與孩子從繪本故事中得到的更多?
 
曹俊彥老師認為,外文繪本的翻譯一定會盡力做到忠實於原著,然而,不論是原文,或是已經翻譯成中文版本的繪本,最後孩子所聽到的故事,其實是完成在媽媽(朗讀者)手上,端看媽媽(朗讀者)如何演繹他所看到的;小編認為曹老師所分享的正如《尋找一本繪本,在沙漠中……》一書所提到,「朗讀」或「說書」往往因為說、讀的人不同,而有各種不同的表現形式,透過朗讀人和說書人的動作表情和說話技巧,往往能在聽者心中產生深刻的影響。
 
也就是說,爸爸媽媽與其把焦點放在是否該購買原文繪本,不如挑選自己看過後,非常喜歡、有感覺的繪本故事,因為只要是自己喜歡的故事,朗念起來一定格外有感情,這份正向的閱讀感覺就會感染到孩子,讓孩子不論對共讀或是書本的感覺都會是正面且美好的!
 
 
 
蔡幸珍
現職:新北市書香文化推廣協會理事、102年度新北市立圖書館選書小組委員、書香季刊責任編輯、火金姑讀書會會長
學歷: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專長:說演故事、親職教育、兒童哲學、即興劇、帶領讀書會
 
林培齡
現職:三之三國際文教機構總編輯
專長:兒童&親子閱讀活動帶領、生命教育繪本多元運用、成人繪本研習
 
蔡明灑
現職:貓頭鷹圖書館館長
學歷:台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碩士
專長:兒童閱讀推廣 藝術教育推廣
 
曹俊彥
 圖畫書創作家、資深童書編輯、台灣兒童文學教育推廣者。歷任中華兒童讀物編輯小組美術編輯、信誼基金會總編輯、自由創作者等。從事兒童文學美術五十年,被譽為台灣兒童文學界的點子王,書、寫、編、說、教的台灣兒童書界全能達人。目前已出版兩百多本圖畫書和插畫書。
 
*更多內容請參考:【BabyLife育兒生活】2014年1月號。http://www.mababy.com/
資料來源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D9635F7B7AEC18E1












死背書,記憶力有損無益

【文洪蘭 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想增強孩子記憶力,不是靠死背或恐嚇,而是瞭解大腦的運作,用正確的方法學習。正向情緒可以幫助記憶,基本的認知能力改善了,孩子就會有好表現。
在高鐵上,有一對祖孫拿著一張字單,二人反覆大聲的背:桌子、麵包、玫瑰,鞋子;車過新竹後,實在受不了了,就很客氣的請教他們背這些是為什麼。原來這是記憶補習班的功課,說多練習可以增加記憶。我聽了大吃一驚,因為這樣做並不能增加記憶力,反而使孩子討厭記憶,增加記力,必須從大腦處理訊息的基本功夫做起。
記憶靠熟悉和理解 
記憶分登錄、儲存、提取三個層面,一般都是在登錄上下功夫,訊息進來地清楚,將來才有機會正確提取。那麼,怎麼樣才可以登錄清楚呢?
研究發現,一個訊息是熟悉的,跟別的已組織成網、連成線的訊息有關係,這個訊息便容易提取;就好像轉學進入一新環境,如果班上有同學是過去認得的,那麼經由他介紹,你會很快打入小圈圈中。所以看多了、熟悉了,自然就記得了,記憶是個熟悉度。另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理解,我們記不住我們不了解的東西。
千萬別叫孩子死背 
當然,幫助記憶最有力的是情緒,情緒會引起內在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正向情緒可以幫助記憶;恐懼、憤怒等負向情緒會傷害記憶。如果孩子記憶力不好又拚命叫他死背,會使他因挫折而生恐懼,以後永遠恐懼讀書,連帶其他跟學習有關的科目都一起害怕了。
最近加州大學舊金山校區的研究團隊(現在分工很細,實驗都是集眾人之力而成,如榮陽團隊就是集合榮總醫生與陽明教授一起研究合作)發現,如果把大腦基本的認知處理功能訓練好了,其他的就改進了,就好像根活了,葉子就長出來了。
大腦處理訊息有差別 
他們發現許多語言與閱讀障礙的孩子,是大腦聽覺皮質的地圖沒有分化完成。我們大腦中處理外界感官送進來訊息的部分,跟外界實際事物的排列,有一對一的呼應性,例如,人手指頭的排列是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拇指,在大腦身體區感覺和運動皮質區,這五個指頭大腦地圖的排列也是如此;又如鋼琴上低頻率音階從一端順序而上,到另一端的高頻率,在大腦聽覺皮質地圖上也是如此。
這個原因是常一起發射的神經元會聚在一起,所謂neurons that fire together wire together。加州大學的團隊發現許多學習障礙的孩子常聽不清別人講的話,比如說,別人說coffee他聽成copy,訊息在一開始登錄時就錯了,當然考試時出來的也是錯的。
他們又發現這些孩子大腦處理訊息的速度不夠快,所以會漏掉重要訊息,比如說,母親叫他把制服脫下,放進樓上的衣櫥,下來吃飯。才三件事,他就記不得了。把制服脫下,放進衣櫥後,他就站在樓上喊說,你剛剛還叫我做什麼?他們的記憶廣度極短……








培養中文力,跟著閱讀列車出發
文/黃美湄 學前教育雜誌主筆
國內提倡閱讀多年,但是近日的國際閱讀素養評比結果顯示,台灣小學四年級學生不算會閱讀,特別是讀出字裡行間的推論。向來就懂得和孩子一起共讀的你,要如何掌握語文發展和學習的特性,正確地培養孩子的中文力? 70年代起,信誼基金會帶頭在台灣提倡「親子共讀」的觀念,鼓勵爸媽陪伴孩子閱讀,讓圖畫書伴隨爸媽的聲音變得更有溫度、更有滋味。30年來,信誼陸續推動了幾項重要觀念和作法,包括:呼籲尊重幼兒讀好書的權利、推廣「多元閱讀」的概念,期盼透過不同的閱讀形式及更多元的內容,擴展孩子的閱讀經驗、享受閱讀的樂趣,從2000年起,更提倡「適齡讀好書」的概念,並走入「分齡」的出版與閱讀推廣。

38歲學會閱讀基本能力

0
3歲講求的是親子共讀,先讓寶寶親近書本、愛上書本,做一個小小愛書人;3歲以上就可以很有計畫性地選擇好故事培養孩子的中文力。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所長柯華葳指出:「閱讀是要學習的。」依據美國哈佛大學學者J. Chall的閱讀發展理論,小學三年級以前要學會閱讀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如識字、辨識文體、因果推理等。四年級開始,要漸漸透過閱讀學習知識。這也就是為什麼國際閱讀素養評比以小學四年級學生為對象,來檢視是否已啟動透過閱讀而學習的能力。如果離這個能力還有差距,就要進一步探討先前的基本能力是否足夠,萬一不足,盡快加強還來得及。

家庭環境最能影響閱讀成就

「但是,基本能力的形成需要家庭同心協力。」柯華葳強調。孩子在38歲(學齡前到小學三年級)是學習閱讀的關鍵期。根據國際閱讀協會的報導,與學童閱讀成就最有關係的環境條件是「在家中的閱讀」情況——當家中成人常常閱讀、喜歡閱讀,且家中有相當的藏書量使孩子從小就接觸閱讀,長大也常常並喜歡閱讀,這些都會促成孩子閱讀的技巧和學習表現。
閱讀的基本功大略可以分成「音」、「義」、「法」和「用」。一開始是以音對應字,形成「一字一音」的概念;漸漸分辨同音字,進而知道詞彙的用法,懂得語法和文體,並能恰當地使用所學到的「音」、「義」、「法」。

示範與練習,提供好學習

信誼基金會除了多年前已發展一套適合79歲的《兒童閱讀列車》,近日又從語文發展與學習角度,邀請柯華葳教授擔任監製,推出信誼《寶寶閱讀列車》和《幼幼閱讀列車》,考慮年齡,依明顯的「音」、「義」、「法」、「用」語文特色,為35歲和57歲孩子在既有的出版物中挑選好書,搭配有經驗的老師提供導讀和語文活動(練習),希望幫助幼兒透過閱讀,不但學「語文」、學「內容」,也學到閱讀的方法。 柯華葳認為:「學語文關鍵在環境中要『有示範』與『有練習』的機會」,換句話說,如果孩子語文能力低,顯見是語文環境不佳。因此,出版好的讀物很必要的,它兼具雙重作用:「示範」與提供有「方法」的練習。柯華葳指出,35歲特重語音的學習,包括韻和狀聲字詞,幫助幼兒熟悉字與音的關係。57歲則加強複雜的描述,幫助孩子學習使用字詞和語法。自然與社會人文知識也要均衡。
親子閱讀後,透過對談或遊戲,自然而然地增加「重點」重複出現的機會,也就達到練習的目的了,不過,要提醒爸媽,閱讀第一,練習其次,不要本末倒置,孩子才會有興趣一讀再讀喔!
本圖文摘自 學前教育雜誌










閱讀不是在做功課,讓看書成為有趣的旅程!
養過小孩的爸媽都知道,只要對孩子說:「快去唸書!」孩子就會逃之夭夭,反之,說:「我們去玩吧!」孩子就會開心的立刻跑過來。為了養成孩子閱讀的習慣,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覺得閱讀是一種遊戲、閱讀不是在做功課。
在赫享受閱讀的祕訣也在於此──把閱讀視為是遊戲的一種。
爸爸先以身示範、愉快的看書,只要一有空就拿起書來讀。
以開心的心情閱讀或唸書,能讓負責記憶的邊緣系統把快樂的感覺和經驗合併儲存,使記憶更持久,這也是為什麼被迫看書、會記不住書中內容的原因。
所以,一定要以愉快的心情看書!
但,要怎麼樣才能愉快、開心的閱讀呢?在此分享我的親身經驗。
打開孩子的眼界
因持續閱讀而考上首爾大學的瑟琪和考上哈佛大學的朴媛熙,她們兩人的唸書方法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在幼兒期開始,父母就把字或圖畫做成圖卡,貼在冰箱、天花板、牆壁上,刺激她們的視覺、打開了她們的眼界。
我也常常利用可以刺激孩子視覺的圖畫或道具。舉例來說,看新聞的時候,電視畫面的下方會出現報導內容的大綱,若出現如「賞花」或「總統」等字彙,我會用手指指著這些字,大聲的唸給在赫聽。這樣的方式讓在赫覺得學單字很有趣。
外出的時候,利用路邊的告示牌學習單字也很好玩。例如我會問孩子:「在赫,恩惠藥局在哪裡?」、「媽媽小吃店在哪裡?」然後玩猜單字遊戲。透過好玩的遊戲,能引起孩子學字的興趣。
但是,請不要急著想教會孩子子音、母音,應該等孩子感到好奇時,再一步步教他,否則,反而會有反效果。
大聲朗讀
一起和孩子大聲朗讀!孩子聽到自己的聲音,將會有另一種不同的感受和樂趣。就像唱歌一樣,放鬆心情、大聲唸書的感覺很好,還能提高孩子的字彙量及構成句子的文法能力。
在赫雖然還小,但是非常勇於表達意見,顯示他的語言能力不錯,這是因為他常常大聲朗讀書本的結果。
人是需要語言的動物。可以將語言組織得很好,就是一種特別的能力。我家的孩子不是天生就表達能力特別好,實際上大部分的孩子只要透過大聲朗讀,都可以提高字彙量和表達能力的。
選擇適合孩子程度的書籍
為了讓孩子一直都喜歡閱讀,首先就是不能讓孩子對閱讀感到厭倦。要做到這點,爸爸必須知道孩子正在讀什麼書、閱讀程度在哪裡。
有一次,在赫問我一本我從來沒聽過也沒看過的書,我因為不清楚,無法回答他的問題,覺得非常不好意思。之後,為了和孩子產生共鳴,可以彼此分享心得,於是我把他可能閱讀的書全都看了一遍,甚至於連比他現在的程度稍難一點的書也都看完了。孩子長大的速度真的非常驚人,你很難確定哪一天他會突然開始看起這些程度更高的書了。
要孩子喜歡閱讀,挑選適合孩子程度的書非常重要。
讓閱讀繼續延伸,培養孩子的理解力、語言能力和邏輯思考能力
為了讓孩子喜歡閱讀,雖說爸爸的努力非常重要,但是看到很多爸爸買了很多書、一昧的要求孩子看,我卻反而替這些孩子感到難過。
連大人看到那麼多的書,都會哀聲嘆氣了,更何況是孩子呢?在學習上,不管再怎麼好的方法,只要讓人感到厭煩或枯燥,都無法得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還有,不管什麼樣的方法,只有父母每天都做得到,這個方法才有效。有些爸爸聽到我的建議,便卯起勁來一整天唸書給孩子聽,這樣不但得到反效果、讓孩子感到厭煩,最後爸爸自己也累垮了,一次之後再也不想唸書給孩子聽了。
其實,正確的做法是──爸爸只要每天抽出幾分鐘,以愉快的心情唸書就好了。如果早上沒時間,利用孩子睡前十分鐘也可以。這樣不但能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孩子也會因為感受到爸爸的愛而安心入睡。
請記住,父母絕不能因自己先覺得累了半途而廢。持續以愉快的心情唸書給孩子聽,才能確實養成孩子閱讀的習慣。
本圖文摘自 【爸爸一天十分鐘】電子報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cherylmama-family/article?mid=17149&prev=17150&next=17146&l=f&fid=27










*****************************************************************

何時開始教孩子認字?


類的生活是先語言溝通,歷經了數百萬年,後來生活越來越豐富,
才需要紀錄,才發明文字,才用文字紀錄及閱讀紀錄,
在早期單純個人或家族尋找食物的日子裡,人類沒有發明文字紀錄,和用文字溝通,
生活單純,不複雜,給他們文字也沒有用處.
一二歲的孩子,為了捕捉一長串語詞中的語音,將語音分析判別整理,
及對應語詞的意思都來不及了,基本的日常生活詞彙都弄不清楚,
就急著教他許多的文字,是沒有意義的.
孩子對日常生活的基本語詞,能正確的接收,能正確的反應,能走能跑,孩子的生活領域,
從媽媽的懷抱,擴展到社區社會,對社區社會充滿好奇探索的心,
一般來說大約三歲左右,這時教孩子識字比較有意義.
簡單的說就是您要教您的孩子,便便只能到廁所的馬桶上才能便下去,
孩子費了很長的時間,才知道原來我不便在馬桶裡,媽媽還要擦地板,
幫我換的褲褲,因為髒髒,媽媽還要增加清洗的次數,
這些語詞及詞彙背後所代表的意涵,孩子都不懂,就要教他認識文字,顯然太早了.
要教孩子認識的那些字,應以孩子已經認識的語詞為先.
先認知再認字,才不會影響孩子的思考寫作能力.
       女兒是幼稚園小班時,大約四歲才開始認字,是稍微晚了一點.
教識字時,我會留意字卡上的字,所代表的是甚麼東西或意思,孩子懂嗎?
對她的生活太遙遠的字,我們都會跳過.
爾而也會教到一兩個字彙所代表的意思她不知道,
例如蠟燭,涼亭少數幾個字,不知道時她會問,我們也會好好的解釋,
我們不會填鴉.
當然有非常少,很有愛心,又很有耐心,又很聰明的媽媽,

自創一套奇妙的圖卡教法
字和圖印在同一面,反而干擾文字學習,因為圖比文字容易記住,
孩子只記住圖,而不是記住文字,孩子會一直沒有信心的去看圖,擔心自己是否認錯了?
      
有家長問,字卡怎麼教?
字卡的教法就是第一天大約可以教20張,分成兩段教,每段10張,
拿著十張字卡疊在一起,比方說第一張字卡是電視,媽媽指著字卡唸三遍電視,
抽掉第一張換第二張,第二張是電冰箱,媽媽指著字卡唸三遍電冰箱,
抽掉第二張換第三張,第三張是毛巾,媽媽指著字卡唸三遍毛巾,以此類推;
10張字卡教完,就將字卡的順序打散,然後測試看孩子會不會認得,
不認得的字就再重複教一次,
教學的過程中,若是發現有一兩張卡字卡上的字,孩子特別不容易記住,
那就先不要教,你要拿別的字卡,假裝不小心將字卡弄混了,
將孩子不易記起來的字卡壓住,收掉,
因為只要爸爸媽媽不教孩子不容易認得的字,孩子就會很有信心的和爸爸媽媽學認字.
        第二天以後,每天大約教12張,一次就教完12張字卡,之後再測試,看孩子有沒有記起來,
都記住了,再重複教昨天教過的字卡,再測試昨天所教過的字,看孩子還記不記得,
然後再將昨天和今天的字卡混合一起測試,若不記得就再教一遍.
第三天教會12張之後,就複習前二天所教過的字,以此類推,
測試四次五次的卡片,每次測試,孩子都會的單字,就可以跳過,隔好幾天再測試或複習,
複習的字卡,教學時可以視情況,覺得已教過的字孩子都很熟,家長只唸一遍就可以.
或是不斷的抽換字卡,家長和孩子一起共同讀出字卡上的字彙來.
難認的字,可以留到最後認,到最後孩子對字的形狀差異很敏銳時,
就沒有難不難認的字了.
第一天教完20張字卡後,孩子就會想要知道他週遭看到的文字怎麼讀,
例如自家的門牌,車庫門上的文字,店家招牌或玻璃門上的文字,
孩子有問您就教他,情境教學效果最好.沒問,當然偶而也可以主動教一些.
       198張一個月內就可以教完,198張學完之後,
改開始認馬路上可以看到的字,或日用品包裝上的文字,
這樣小朋友更能夠了解到所學到的那個字所代表意思,
不但學得很快,而且是情境圖像直接印記在大腦裡,
當小朋友要寫文章時,小朋友的大腦就能夠源源不斷的輸出一幕幕圖像和情境,
只要將圖像和情境轉換成書寫的文字,小朋友寫起作文或讀書心得就快速多了.
文字容易忘記如何書寫,同樣的圖像和情境,孩子還會以別的語彙代替呢!
就是語文專家說的:使用不同的語彙,表達相同的意境.
我女兒國小階段,我常聽我女兒自問自答,她說:
某某詞彙忘了怎麼寫,沒關係,不用查字典,我還有好幾組代替的詞彙可以用呢!
孩子認識字之後,家中也要有充足的童書,孩子多閱讀,
從閱讀中知道如何運用優美的字詞和句子來傳達他的意思.

自做字卡參考

序號
內容
1~10媽媽爸爸寶寶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11~20姊姊哥哥弟弟妹妹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牙齒舌頭
21~30頭髮眉毛牛奶奶粉麥片麵包餅乾糖果蘋果葡萄
31~40堂兄表妹伯父伯母叔叔嬸嬸姑姑舅舅阿姨脖子
41~50胸部肚子屁股瓶子杯子湯匙尿布圍兜衣服帽子
51~60搖籃床單肥皂衛生紙溼巾水壺嘴唇指甲膝蓋腳跟
61~70芭樂香蕉柳橙毛線衣襪子鞋子手套手帕皮帶枕頭
71~80棉被浴缸馬桶洗澡睡覺漱口牙刷牙膏電視冰箱
81~90熊寶寶洋娃娃機器人積木氣球玩具布丁冰淇淋漢堡披薩
91~100楊桃鳳梨芒果汽車摩托車腳踏車
101~110
111~120穿
121~130
131~140
141~150
151~160他們房屋窗戶牆壁鏡子梳子早晨夜晚時鐘
161~170手錶報紙圖畫卡通火車飛機眼淚日曆
171~180小便大便臭味身體食物雞蛋豆腐饅頭鼻涕蓮霧
181~190橘子李子荔枝草莓臥室廁所客廳廚房餃子收音機
191~200說話唱歌遊戲休息工作上班衣架竹竿電風扇樹葉
201~210陸地海洋天空太陽月亮星星馬路人行道花盆商店
211~220醫院親戚朋友鄰居老鼠兔子綿羊駱駝大象
221~230蒼蠅蚊子蟑螂螞蟻蜜蜂蝴蝶皮膚肌肉猴子玉米
231~240蕃茄胡蘿蔔馬鈴薯彩色筆鉛筆原子筆橡皮筋骨頭剪刀
241~250照相機垃圾桶掃帚畚箕窗簾樓梯破舊漿糊玫瑰花
251~260河流農田池塘森林計程車救護車消防車貨櫃車托兒所
261~270幼稚園學校老師同學先生小姐孩童主人長頸鹿猩猩
271~280鴿子麻雀老鷹螢火蟲獨腳仙金魚海豚血管喉嚨發燒
281~290打針抓癢放下跌倒讀書寫字彈琴泡茶年糕春節
291~300夏季中秋節冬瓜竹筍青椒種植杜鵑花口袋扣子
301~310袖子沒有可以謝謝對不起趕快慢點煮飯
311~320炒菜瓦斯爐
321~330
331~340
341~350
351~360
361~370
371~380
381~390
391~400
401~410醬油出去進來告訴回答曉得知道應該
411~420開始等候接近遠離獅子老虎鸚鵡鴕鳥蜘蛛跳蚤
421~430裏面中間到處泥土石頭閃電市場寺廟影子
431~440自己別人姓名老板警察郵差送信辦公做事使用
441~450關閉電腦音樂清潔乾淨骯髒叫喊安靜吵鬧乖巧
451~460頑皮翅膀尾巴犀牛蝙蝠企鵝蟋蟀螃蟹青蛙恐龍
461~470颱風地震沙漠溫泉剛才現在每天今天昨天光明
471~480黑暗美麗記住忘掉聰明家庭城市鄉村
481~490感覺呼吸心臟軍隊士兵獵人國王皇后結婚運動
491~500比賽興趣喜歡討厭害怕著急愛情想念過錯幫忙
501~510禮讓假裝真實安全危險左邊右邊什麼因為再見
511~520粽子抽屜口罩羽毛
521~530東西故事游泳怎麼拖把健康課本
531~540生病果汁跳舞
541~550認識愉快端午節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