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4月15日 星期一

寶寶穴位按摩

寶寶過敏性鼻炎療法


不少小孩起床會打噴嚏,但若是起床就不停的哈啾,白天又是摳鼻子揉眼睛,要注意是否罹患過敏性鼻炎。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醫師楊麗姝指出,冬季寒流來襲,日夜溫差大,過敏性鼻炎易發作,透過茶飲及穴位按摩就可紓解。

症狀
家中的寶貝若有下列過敏性鼻炎的症狀,有下列一項症狀就應儘早看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

打噴嚏
早上起床或早晚溫差大時,會頻打噴嚏。

流鼻水
天氣變化就流鼻水與常鼻塞、鼻涕倒流。

揉眼
會習慣性的揉眼,造成眼眶總是紅紅的。

摳鼻
常會摳鼻子或用手去揉搓鼻子。


茶飲
透過下列兩道茶飲,可讓寶寶過敏性鼻炎的發作次數減少,茶飲煮後放在保溫杯中,早午晚當茶飲,7天為一療程。

補肺湯
材料 粉光參5g、紅棗12g、核桃仁12g、生山藥80g、水1000cc。
作法 粉光參、紅棗、核桃仁,入鍋中加水1000cc煎煮。水滾後轉小火煮20分鐘,繼續加入山藥再煮15分鐘,當茶飲早、中、晚溫服,其中紅棗、核桃仁、山藥均可食用。
功效 滋肺補腎脾健胃,增強免疫力。
適用 過敏性鼻炎、氣喘與久咳的人。但感冒與氣喘發作、發燒期間禁用。

鼻炎茶
材料 辛夷4g、粉光參4克、黃耆6g、白朮6g、防風6g、川貝母6g、生薑4g與水1000cc。
作法 材料放入鍋中加1000cc的水煎煮,水滾後轉小火煮30分鐘,去渣取汁。
功效 具有散風寒、通鼻竅、潤肺化痰功效。能緩解過敏性鼻炎的氣虛冒汗、流鼻涕、咳嗽等症狀。
適用 有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咳嗽、容易感冒流虛汗的人。但在感冒發燒時禁用此茶飲。

穴位
透過按摩迎香與印堂兩個穴位,可紓解過敏性鼻炎症狀。較大的孩子可教導自我按摩方式,較小的孩子可由大人幫忙。每個穴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按摩。

迎香
位置 鼻翼兩旁溝紋的中點。
方法 以雙手食指指尖,按壓穴道5秒,再向上、向下各推按鼻翼5秒,再休息5秒,共計做5分鐘。
功效 主治過敏性鼻炎、鼻竇炎、萎縮性鼻炎、鼻息肉、面癢等。

印堂
位置 兩眉頭的中間。
方法 以大拇指的指關節,按揉穴道10秒鐘再休息5秒鐘,按揉約5分鐘。
功效 主治頭痛、暈眩、鼻炎、感冒、高血壓。

治療
中醫治過敏性鼻炎有3種治療方法,包括依辨證論治開藥方、穴位敷貼療法及針灸療法,因多數小孩怕針灸,所以多採前兩項治療方法。

風溼型
易頭痛、常流清鼻涕,晨起噴嚏多。採用葛根湯及蒼耳散處方。

風熱型
鼻子痛、流黃鼻涕、鼻塞。採桑菊飲、辛夷清肺湯。

虛寒型
流清鼻涕手腳冰冷。肺氣虛採玉屏風散,脾氣虛採補中益氣湯。

穴位敷貼法
將白芥等中藥研磨成細粉末,再用薑汁調成藥餅,敷貼背部的肺俞、心俞、膈俞、脾俞、腎俞等俞穴上,用膠布固定。每次貼1到4小時,每星期敷貼一次,療程要3個月。

日常的保健
有過敏體質的人,在日常生活方面也要多注意,才能避免過敏發作。天冷外出時,要圍上圍巾甚至戴上口罩防寒。起床前,最好先在床上穿好衣服再起床。

專家說 趁早改變體質 (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楊麗姝)
過敏性鼻炎越早治療成效越好,因久了會造成鼻竇、慢性咳嗽、中耳炎等併發症。透過中醫可改變體質,讓鼻過敏發作的頻率及症狀降低。




資料來源http://www.fengshui-chinese.com/discuz/viewthread.php?tid=27112





***********************************************************************

適合兒童的保健推拿法

2007-05-31 01:16:23 by 分享快樂 來源:媽咪寶貝
  以前,在人們的概念中一直以為推拿只適用於成人,殊不知,它還是一種很好的兒童保健方式,能起到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功效。
  推拿的基本手法很多,包括:推法、拿法、按法、揉法、摩法、掐法和捏法。這裡,我們就為父母們介紹一下這些動作的要領。
  一、推法
  推法在小兒疾病中應用廣泛,其手法就是用拇指或食指、中指指面沿一個方向運動,應用中可根據不同需要採用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
  直推法
  是以拇指撓側或指面或食、中指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直推法應用相當普遍,凡「線」性穴位以及面狀穴位都可運用直推法,具有舒筋活絡除病的功效。
  分推法
  用兩手拇指指面或撓側或食指指面自穴位向兩旁推動,其軌跡成「← ·→」或「↙ ↘」,稱分推法。分推法多用於小兒發熱,腹痛,便秘等實症熱症。
  旋推法
  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做順時針或逆時針的旋轉手法。旋推是小兒推拿的特有手法,是補氣補血的重要手法,多用在小兒厭食、腹脹等病症。
  愛心提示:
  1、推拿時上肢要放鬆,直推時拇指或食指和中指指間各關節要自然伸直。不要有意屈曲,尤其指下要實而不浮不滯,用力要均勻一致。旋推時拇指接觸面要緊貼穴位,不要左右偏頗。
  2、推拿頻率一般為100次/分左右。
  3.推拿時一般要使用滑石粉或爽身粉等介質,以防推拿時皮膚破損。尤其在夏季,小兒哭鬧皮膚有汗時更應注意手法的輕重緩急。
  二、拿法
  用拇指與食、中指相對捏住某一部位或穴位,相對用力提捏或用拇指與其餘四指相對捏而上提。拿法多用於外感風寒或風熱,頭痛、發熱、無汗、肌肉酸痛等均可採用拿法。可祛邪外出、活血止痛,小兒腹脹、腹痛、夜啼均可用拿法治之。
  愛心提示:
  1、操作時肩臂要放鬆,提起時不要擺動,捏而提起應自然。
  2、使用拿法時要根據病情酌情使用力度,病情較輕者可用輕拿,病情較重者多採用重拿。
  3、父母應注意修甲,以防劃破寶寶的皮膚,一般頻率為50次/分即可。
  三、按法
  以拇指、中指指端或指面或手掌,在選定的穴位或部位上用力向下掀壓稱為按法。按法應用範圍相當廣泛,可用來止痛、活血、散絡。凡可以針刺的部位,均可用按法代替。指按時接觸部位面積小,作用力度要比掌按為強,能通經活絡;掌按法接觸面積大,力度較強,適用於止痛、溫經散寒,如小兒蛔蟲症引起的腹痛、嘔吐多用掌按法。
  愛心提示:
  1.按法方向朝上為升,朝下為降,應用時小兒脾胃虛弱多用升法,積滯多用降法。
  2.按壓時,肩、肘均應放鬆,蓄力於掌或指,逐漸用力,向下掀壓,不能突然或過於用力。
  四、摩法
  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指面或掌面緊貼穴位上,以腕關節連同前臂做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的環形按摩移動,稱摩法。以指面著力稱指摩法,以掌面著力稱掌摩法,這種摩法較為輕柔,最易為兒童所接受,也是最常運用的手法之一,具有理氣活血、健脾溫中、消積導滯及消腫止痛的作用;掌摩法適用於胸腹脅肋等部位,摩時宜速度緩慢,對脾胃疾病最為有效;指摩法多用於患兒頭面等部位,摩時速度稍快,能起到安神、鎮靜或升提氣機的功效。
  愛心提示:
  1、採用摩法時,指掌著力部分要隨腕關節運動而旋轉,動作要協調。
  2、摩法的要領是「皮動肉不動」,摩時頻率為120次/分為宜。
  五、揉法
  以中指或拇指指端,或掌根或大、小魚際定於穴位,以腕關節和掌指關節的屈伸旋轉為主動,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的旋轉叫揉法。揉法可以起到和氣血、疏筋絡、消腫止痛、祛風散熱及理氣消積的功能。因揉法比較和緩,舒適,寶寶最易接受。通常,順時針揉為補,逆時針揉為瀉。
  愛心提示:
  1、揉法的特點是「肉動皮不動」。因此,用力宜重些,要帶動深層組織運動,但不要在皮膚上摩擦。
  2、揉時力度適中,頻率為150次/分為宜。
  六、掐法
  拇指垂直用力,或用指甲垂直切入穴位或皮膚,稱掐法。掐法屬強刺激手法,有痛感,常引起患兒啼哭,一般用於高熱抽風,雙眼上翻。具有發汗、退燒、止抽作用,也可用於胃痛、腹痛、呃逆、夜啼等病症。
  愛心提示:
  1、該手法非急救重症,一般不採用。
  2、用拇指指甲垂直向下切入皮膚,動作要快、狠、準,但時間不能過長,同時不能掐破皮膚。
  七、捏法
  用雙手中指、無名指和小拇指握成半拳狀,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對準食指的前半段,然後頂住皮膚;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雙手交替捻動向前法或俗稱「捏脊」。捏脊能夠促進小兒生長發育,如消食、止瀉、健脾胃等,成人也可經常採用。
  愛心提示:
  1、捏脊時提拿皮膚很重要,提拿過多則手法不易捻動向前;提拿過少,則易滑脫不前。
  2、操作時動作一定要流暢,不可間斷,一般由下至上。
  3、操作時可捏3下,提拿1下,一般操作4遍即可。
  在熟練掌握了上述手法後,就可以開始為寶寶進行常規的中醫保健了。在此,我們為大家推薦兩種兒童保健推拿法:
  打馬過天河 
  主治:小兒感冒發熱

  功效:具有清熱瀉火作用

  操作方法:父母左手握住小兒左手或右手,掌心向上,露出小兒手臂,父母用右手食指、中指,自小兒前臂內側腕部向肘部如彈琴似的輕輕拍打5-6次為一回,如此拍打100-300回,可以在左右手臂交替,如小兒手臂經拍打出現潮紅色為上佳。在拍打中也可向拍打處吹氣。如果結合用熱水浸泡雙腳,促進出汗,其效果更佳。

  保健推拿法—捏脊

  功效:增強小兒免疫力

  操作方法:小兒俯臥,操作者以食指抵於小兒背脊之上,拇指與食指挾住小兒背脊皮膚,拇指後退,食指向前,作翻捲動作,自小兒臀部尾椎開始,左右手交替自下向上翻捲移動,直至背頸交界處的大椎穴,每捏3把,將皮膚提一提。如此,反覆5趟,每天1次。 
  注意事項:用力適當,不要擰轉,操作時沿脊柱直線前進,不要歪斜。開始時可能動作遲鈍,不靈巧,但操作幾次後動作就會熟練,小兒感覺舒適。




*********************************************************************

給寶寶揉掌橫紋勞功穴可助降火
在北京奧運會奧運村,負責推拿治療的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關節一科醫生張淳,向廣大家長建議,夏天常給寶寶揉揉掌橫紋。   小兒掌心的小橫紋上有勞功穴,這個穴位通心臟,如果每天在睡前,順著這個小橫紋給小兒按摩一次,會有安神的作用,對於膽小的小兒很有效。
  經常按摩這個小橫紋,還可以提高小兒的抗病能力,減少得肺炎和支氣管肺炎的機會,而且在孩子因肺和支氣管感染,肺部出現干濕性羅音時,按揉這道小橫紋,還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張淳醫生特別建議:在夏季,適宜給小兒每天按摩這個橫紋,因為對於心火偏盛的小兒來說,這種按摩,正好可以起到降心火、預防因火氣重導致中暑的作用。
  有人曾在同齡組兒童中並列對照組進行保健推拿,經推拿的兒童組,發病率下降,身高、體重、食欲等皆高於對照組。以上臨床實踐及其他實驗皆証明,推拿按摩具有抗炎、退熱、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張淳醫生說,推拿的作用很廣泛,最適合扭傷、關節脫位、腰肌勞損、肌肉萎縮、神經痛、關節痛,包括肩、肘、腕、膝、踝、指(趾)關節疼痛等。這些在中醫學上被稱作:陳傷。
  常年從事體育運動的人,都或多或少出現過上述的傷痛,這些傷痛在當時病愈了,但是病根兒卻時不時較勁,尤其當勞累和疲乏時,這些陳傷更像在人的身上背著很重的分量。普通老百姓也會有這種感覺,腳崴了緩兩天似乎就好了,但是以后的日子,逢著陰天下雨,老傷就會出來“搗亂”。所有這些陳傷,都適合推拿治療。
  推拿時間每次以20分鐘為宜,自我推拿時,最好隻穿背心短褲,操作時手法盡量直接接觸皮膚。推拿后有出汗現象時,應注意避風,以免感冒。此外,在過飢、過飽、酗酒或過度疲勞時,不要保健推拿。如果有各種急性傳染病,急性骨髓炎,結核性關節炎,傳染性皮膚病,皮膚濕疹,水火燙傷,皮膚潰瘍,腫瘤,以及各種瘡瘍等症,都是禁忌推拿的。
  yy@jksb.com.cn
    《健康時報》 (2008-08-04 第01版)
資料來源http://health.people.com.cn/BIG5/14740/21471/7612617.html



*****************************************************************
按摩穴位保健——便秘篇
中醫認為,上述症狀多是由於飲食不節、脾胃積熱、津液受灼、腸燥腑氣不通所致。所謂「久病必虛」,積滯日久必然會損害脾胃,脾胃虛弱則運化無權,氣虛傳導無力,加重便秘問題。但原來要解決此問題,方法可以很簡單,就是每天按摩以下4個穴位(參考「有片睇」),透過經絡的刺激,通暢大腸腑氣的傳導,宿便自然「無得留低」。
1.合谷
合谷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位於手背的虎口,在第一、二掌骨之間,當第二掌骨中點處。合谷功能清熱解毒、通調大腸腑氣,理氣止痛,既有通便作用,又可治療諸般疼痛,尤其是胃腹脹痛之症,是臨牀治療胃腸疾病的常用穴位。(按壓3至5次,每次約10秒)
3.支溝
支溝是手少陽三焦經的經穴,位於腕背橫紋中點上3寸,橈尺骨之間。支溝功能清熱降逆,潤腸通便,宣通三焦的氣機,三焦氣順則腑氣通調,大腸傳導功能恢復正常。(按壓3至5次,每次約10秒)
2.曲池
曲池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位於肘部,肘屈90度時,當肘橫紋止點及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凹陷處。曲池功能清熱解毒,通泄腑氣,與合谷穴同用,能瀉陽明腑熱,加速大腸的蠕動功能,加強通便的效果。(按壓3至5次,每次約10秒)
4.天樞
天樞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位於臍中左右兩旁對開2寸處。樞,是指樞紐,臍上應天,臍下應地,天樞穴位於臍旁,乃上下腹之分界,通於三焦,職司升降之功,又天樞是大腸經的募穴,故此穴能升降胃腸氣機,疏通大腸腑氣,腑氣通則傳導功能復常,宿便得通。(按壓5至10次,每次約10秒)
香港人食無定時,愛肥膩煎炸飲食,又缺少運動,很多時會造成消化不良、食滯胃痛、宿便停滯等問題,嚴重更會導致腸胃炎或慢性便秘,症見胃腹脹滿,腰腹間多了幾層「車胎」,令人煩惱。
注意:很多孕婦都會出現便秘的問題,這是由於胎體漸大,壓迫腸道所致,絕對不能施以上述按穴之法治療。
轉載請注明出自著數網 GetJetso.com -
http://www.getjetso.com,本貼地址: http://www.getjetso.com/forum/thread-549059-1-1.html
資料來源http://www.getjetso.com/forum/thread-549059-1-1.html



********************************************************************************
寶寶感冒時的簡單按摩法
寶寶感冒時,按摩是一種輔助的方法,不能拿來當作治療,在寶寶送醫前,或幫寶寶餵藥後還不舒服時,可以幫他做按摩。按摩的好處是:對身體有幫助,且可藉由肌膚接觸,加深小朋友的安全感。
寶寶鼻塞簡單按摩法
                                         
寶寶鼻塞簡單按摩法一寶寶鼻塞簡單按摩法二
  寶寶鼻塞時,媽媽可用兩手的拇指從鼻翼上方往顴骨下方按摩,這樣可以幫助鼻道暢通,使孩子呼吸順暢一些,減輕孩子鼻塞的不舒服。這個方法大人、小孩都可以用,不過高麗芷主任表示,要根治孩子感冒,最好還是吃感冒藥,一旦細菌與病毒消除了,分泌物才能減少。
寶寶流鼻水時該怎麼辦?
流鼻水是感冒的前兆,從輕微的鼻水慢慢變成濃稠狀,往往是給大人一個警訊。其實鼻水會流出來,比較不會塞住,爸媽只要幫忙清理就好,在西醫中沒有其他的按摩法,這是感冒的一個過程。
寶寶咳嗽簡單按摩法 
                                                                       咳嗽分為乾咳與帶痰的咳,尤其要注意帶痰的咳,要幫助孩子咳出來。 按摩的方法是:讓寶寶趴在我們的大腿上,頭朝下、屁股高些,手再由下往上拍背,目的是讓沾在氣管上的痰,藉由你的拍打而鬆動,這是姿勢上的一種引流,幫助孩子把痰咳出來。   對於二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讓孩子跳一跳、跑一跑,在這些過程中,跑、震動及喘氣都會有助於痰的排出。而乾咳因為會造成先天性的乾咳以及肋骨疼痛,所以用藥物做鎮咳的效果會比較好。
寶寶頭痛簡單按摩法
  寶寶有頭痛現象,媽媽可以用大拇指按住太陽穴兩邊,由 前往後按,以有韻律且緩慢的方式進行,這個方法不但可以讓寶寶的頭不再那麼痛,也比較能夠讓他安靜。在寶寶頭痛的時候如果還亂動,會血脈賁張,頭會更痛;這時用手腳按摩的手法,也能有安撫的效果。除了按摩太陽穴之外,唱一些安眠曲讓孩子睡覺或休息,都是對頭痛有解緩的效果

引自:http://tw.myblog.yahoo.com/yuyin0910/article?mid=159&prev=171&next=113&l=f&fid=5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lisa_liu0626/article?mid=347&prev=348&next=306&l=f&fid=25





****************************************

冬天要到了,教你舒緩鼻塞流鼻水的推拿法~

http://tw.gigacircle.com/25782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