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6日 星期六

寶寶哭的異常徵兆

寶寶哭的異常徵兆
嬰兒與母親 10月號 NO.432
採訪撰文/張晴宜
諮詢/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蔡政憲、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邱振燕
攝影/桃樂絲童趣.攝影(02-2725-5353)
模特兒/可愛寶寶林筱甯
哭是寶寶最直接的語言,也是唯一能和他人溝通的方式。通常寶寶哭的原因多為尿布濕、肚子餓,或是想睡覺了等生理性因素。不過也許爸爸、媽媽會發現,有時候 寶寶會有不明原因的哭鬧,或是哭聲相當淒厲,聽起來非常可憐。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哭到臉發黑,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就讓本文來告訴您寶寶哭的主因、特殊原 因,安撫的方式,以及哭到臉發黑的原因與疾病類型。

寶寶為什麼哭?
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邱振燕表示,小寶寶由於還不會用言語說出自己的需求,因此每當感受到肚子餓了、想睡覺或不舒服等狀況時,通常都是藉由「哭」來表達。
寶寶哭的原因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情形:
生理因素:肚子餓、尿布濕、想睡覺、發燒或其他身體上的不舒服等。
心理因素:想要人抱、感到不安、受到驚嚇或覺得無聊等。
環境問題:當外界環境過熱、太冷、吵雜或對環境改變較敏感等。
每個寶寶在成長中都會有個體性差異,哭的時間與原因也不盡相同。邱振燕醫師說,經研究統計,1個半月大的寶寶在一天中哭的時間最多(3小時左右),而隨著寶寶的成長會漸漸減少哭的表現,或是用其他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哭聲淒厲為異常徵兆
不明原因—腸絞痛
寶寶在出生後一~二個月內,也許您會發現他平時都吃飽喝足、排泄正常,身上也沒有特別的病痛,但到了一天中某個時段便開始大哭大鬧,讓照顧者很傷腦筋,卻又不知該怎麼辦。這種現象稱為嬰兒腸絞痛,好發於剛出生不久的小寶寶身上,發生時間多於傍晚或夜晚,臉部脹紅地一直哭不停,且哭聲淒厲並會持續23小時。小寶寶為什麼會有這種表現呢?目前腸絞痛發生的原因依舊不明,不過也有人指出是因為寶寶的腸道尚未發育成熟,腸道蠕動異常所造成。邱振燕醫師說明,寶寶腸絞痛的症狀表現有個常規可依循,就是每天至少會持續哭3小時、每週至少有3次、持續時間為3週的「333法則」。倘若寶寶剛好處於這個階段,且符合這些症狀表現,就可以判斷為腸絞痛。排除其他異常,腸絞痛只是寶寶成長中的過渡期會發生的症狀,並非疾病。時間過了便會自己緩解,不需要看醫生。
注意:
有在哺乳的媽咪要多注意自己攝取的食物,是否有造成寶寶身體不適。倘若媽咪有吃到容易導致過敏、刺激性的食物(例如:海鮮、咖啡或茶),或是喝了大量的奶類製品,而寶寶在喝完母奶後,出現哭鬧不安及不適症狀,便要避免在哺餵母乳期間攝取這類食物,以降低寶寶身體不適機率。
容易忽略病症—腸套疊
當寶寶的年齡稍微大一些(45個 月後),不知為何突然哭得聲嘶力竭,哭沒多久停下來後,又開始哭鬧不停,一陣一陣地哭,且這種間斷性會愈來愈頻繁,並伴隨吃不下飯、嘔吐症狀,若寶寶出現 這種情況就有可能是罹患腸套疊。腸套疊是指某一段腸子跑到另一段腸子內,由於腸子被堵塞住,嚴重的話可能會造成缺血糜爛壞死現象,導致腸出血,還會看到寶 寶排出如同草莓醬般的血便(黏液狀)。當發現寶寶有異常哭鬧並有上述症狀時,必須要盡快就醫治療。腸套疊和腸絞痛不同,屬於病症的一種,若延誤就醫時間, 會出現嚴重併發症(例如:腹膜炎),甚至在短時間內出現致命危機。
安撫寶寶的方式
假如確認寶寶 為非病症的哭鬧不安,並在滿足他的需求之後,依舊一直哭(不知道寶寶是感到不安還是什麼情況),建議照顧者先用不同安撫方法多加嘗試(例如:安撫奶嘴、用 玩具吸引寶寶等),進而找出適合寶寶的安撫方式。邱振燕醫師表示,每個寶寶的成長環境、氣質不同,單一種安撫模式不見得適用於每個寶寶。舉例來說,有些寶 寶聽到低頻、穩定的聲音(例如:引擎、吹風機的聲音),便安靜下來了;有些人則是載寶寶去兜風,他就沒事了。照顧者在寶寶身邊多觀察,相信一定有方法讓寶 寶穩定下來。
當寶寶哭的時候不理他好嗎?
邱振燕醫師認 為,寶寶哭是一種需求或異常症狀表現,倘若忽視他的需求,排除容易忽略寶寶疾病問題,有另一重要原因是會造成寶寶長大後對外界的反應會變得疏離、漠然。有 些照顧者會怕養成寶寶一哭就要人抱的壞習慣,才不理會他。針對這種情況,建議當寶寶哭的時候,可改用其他方式(諸如陪他說話、握住他的手等)給予寶寶一種 安心、有人陪伴的感覺。
寶寶哭到臉發黑怎麼辦?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蔡政憲表示,寶寶哭到臉發黑有可能是輕微的嬰兒屏息症侯群,也可能是發紺急症之徵兆,家長不能掉以輕心。若是您的寶寶有嘴唇發暗、四肢發紫、臉色暗藍等情況,在醫學名詞上都稱為發紺現象。蔡政憲醫師說明,發紺的醫學定義是每100c.c.血液中氧氣不飽和的血紅素含量超過35 g以上,從外觀就可以發現寶寶外觀發紫或變暗藍的現象。
一般人用肉眼 判斷寶寶的皮膚顏色是否發紫或變暗藍有很大的困難,即使是專業醫護人員用肉眼判定是否發紺,也有些微差異。發紺的嚴重度是根據不飽和血素素的絕對值而非不 飽和血色素的比例。因此,最準確的方法是用血氧監視器來監測血液中氧氣的飽和度。血氧監視器是一種非侵襲性的監測,利用發光二極體和感應器可即時測量出周 邊血管隨脈搏跳動時的血氧飽和度。通常寶寶呼吸一般大氣時候的血氧飽和度為95%或以上,當血氧飽和度持續低於90%,醫護人員通常會小心觀察。
寶寶哭到臉發黑的疾病類型
(A)     若是寶寶平常外觀膚色紅潤,活力正常,哭鬧一久就會有嘴唇發暗、四肢發紫、臉色暗藍的狀況,但是適當安撫之後就可迅速恢復紅潤外觀,最常見的原因是嬰兒屏息症侯群(breath-holding spells),此病症常 見於6個月~1歲半的寶寶(通常小於6歲)。這種小朋友平常血氧飽和度檢查都是大於95%,臨床上分為發紺型(cyanotic form)和發白型(pallid form)兩型,嚴重發作會合併抽蓄。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摒息症從不在睡覺時發生,也很少在發生於新生兒身上。
第一型—發紺型(cyanotic form)
較為常見,小孩在受到驚嚇、傷害、挫折或生氣時,在劇烈的哭泣後,突然停住了呼吸,臉部出現紫紺色,嚴重的話數秒鐘之後,寶寶可能失去知覺,軟弱無力,甚至僵直不動,合併陣攣性抽搐的動作。
第二型—發白型(pallid form)
為小孩受到外傷,跌倒,頭部撞擊(尤其是撞到後枕部)時,往往只有一次的深呼吸後便臉色發白,失去知覺和肌肉張力。
(B)      若是寶寶平常膚色不太紅潤,相較其他寶寶嘴唇較暗、四肢發紫、臉色暗藍的狀況,就要考慮是新生兒發紺現象,這種小朋友平常血氧飽和度檢查可能不大於90%,哭泣時臉會變得更黑;由於發紺有許多複雜情況,尤其是持續的新生兒發紺,常會合併許多嚴重且可能生命威脅的疾病,發生的原因可能是心臟、肺臟、代謝、中樞神經系統或嚴重感染等疾病,應由專業醫護人員判斷。例如先天性發紺性心臟病及某些慢性肺部疾病,寶寶通常會出現發紺合併杵狀指。
杵狀指
杵狀指是指手指或腳趾的末節因結締組織之增生而形成球狀之增大。相較於正常人的指甲角度是水平的,杵狀指的指甲角度是朝下彎曲,且合併末梢指節杵狀化(好似鳥嘴形)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肺部疾病一些消化器官疾病等,都可能有杵狀指的表現。
(C)      若是寶寶唇色及臉色紅潤,但是手腳末梢發紫,哭鬧時手腳末梢轉為紅潤,血氧監視器顯示血氧飽和度95%或以上,主要周邊血管收縮所導致。常見原因諸如天氣寒冷、衣服不夠保暖、皮膚出現花斑時容易發生,但倘若身體受到適度保暖後便會很快就改善。
(D)      有些罕見體質特殊的小朋友,例如先天性高鐵血紅素血症( Congenital Methemoglobinemia)容易因化學物質或藥物中毒引起血紅素分子變質,也會造成發紺。
提醒家長,當您觀察到您的寶寶有寶寶哭到臉發黑,疑似發紺現象的時候,可能有許多複雜病情狀況要考慮,尤其是平時不哭泣也有持續發紺,可能是嚴重心肺急症或先天性疾病,因此務必帶著寶寶盡快就醫,尋求醫護專業人員的評估,才能保障健康。
蔡政憲
學歷:
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
臺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進修中
經歷:
臺大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
成大醫院小兒科總醫師兼新生兒科研究員
署立台南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現任: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邱振燕
學歷: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經歷:
台大醫院小兒肝膽腸胃科研修醫師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科住院醫師
台灣小兒消化醫學會會員
現任:
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ouse-baby/article?mid=1089&prev=1220&next=842&l=f&fid=8







********************************************************************************

檢視寶寶哭鬧情緒(上)


2008/07/24
【文/楊雅馨;採訪諮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產後護理之家護理長 蘇麗蘋;攝影/江建勳】 寶寶哭鬧的N種原因 造成寶寶哭鬧的原因有很多,對新手父母而言,要學會辨別寶寶哭鬧的緣由,的確不是件簡單的事,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產後護理之家護理長蘇麗蘋如此說道。不過,蘇麗蘋護理長緊接著表示,若父母平時能多用點心思,還是能夠辨別寶寶哭鬧的緣由,進一步輕鬆安撫寶寶哭鬧情緒

PartⅠ生理篇
寶寶.肚子餓

身為新手父母的你,一定要記得寶寶每次喝完奶的時間;一般來說,喝母乳的寶寶,若上一餐有喝飽的話,距離下一餐的餵食時間約2~3小時左右,至於,不是喝母乳的寶寶,距離下一餐的餵食時間則約3~4小時左右。
寶貝你的小寶寶
當寶寶喝完奶,約莫2~3小時後,寶寶也差不多將上一餐消化完畢,因此,這時候寶寶哭,代表寶寶可能餓了,此時,你可以這樣做—
Step1:先檢查尿布,若尿布濕時應先換尿布。
Step2:洗淨雙手,再餵食寶寶。
Note1:千萬不要在寶寶喝完奶後,馬上幫寶寶換尿布,如此,將容易造成寶寶吐奶的情況。
Note2:寶寶吃過奶之後要記得排氣,只要弓手背輕輕地拍背,即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寶寶.濕布布
蘇麗蘋護理長表示,隨著時代的進步,換尿布對父母而言,簡直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此外,有些尿布,還有些貼心設計,在尿布“外側”即可顯示,寶寶是否有尿濕的現象。
勤換尿布.遠離尿布疹
換尿布,雖然是件簡單的事,但是,「尿布疹」卻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皮膚病,這是由於寶寶尿濕或大便在尿布裡,使細菌滋長分解尿液產生氨,造成皮膚刺激所致。
預防寶寶尿布疹,你可以這麼做—
Approach1:勤換尿布。
Approach2:使用吸水力佳、透氣良好的拋棄式尿布較能降低尿布疹的頻率和嚴重度。
Approach3:穿著合身的尿布。
Approach4:寶寶換新尿布前,最好先以“溫水”洗淨皮膚,再用毛巾拍乾後,才換上新尿布。
寶寶.萌牙疼痛
寶寶長牙時,牙齦會覺癢癢的,且變得喜歡咬人或咬東西;除此之外,有些寶寶在牙齒萌出牙齦的邊緣會有一圈紅紅的發炎現象,稱為「萌牙性齒齦炎」,寶寶會感覺疼痛不適,因此,容易煩躁哭鬧。
咬一咬.讓寶寶更舒服
寶寶六個月大起即邁入萌牙階段,這階段的寶寶會出現「萌牙性齒齦炎」的情況;減緩寶寶牙齦不適,你可以這麼做—
1.提供「咬牙器」讓寶寶咬,以免寶寶咬不乾淨的東西。
2.可以使用冷敷帶或冷毛巾,冷敷臉頰。
3.用乾淨的手指按摩寶寶牙齦。
寶寶長牙時機表
寶寶年齡  牙齒名稱  長牙順序
6~10個月 下排牙齒—正中門牙齒
8~12個月 上排牙齒—正中門牙齒
9~13個月 上排牙齒—側面門牙
10~16個月 下排牙齒—側面門牙
13~19個月 上排牙齒—第一大臼齒
14~18個月 下排牙齒—第一大臼齒
16~22個月 上排牙齒—犬齒
17~23個月 下排牙齒—犬齒
23~31個月 下排牙齒—第二大臼齒
25~33個月 上排牙齒—第二大臼齒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2008年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
檢視寶寶哭鬧情緒(下)


2008/07/24
【文/楊雅馨;採訪諮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產後護理之家護理長 蘇麗蘋;攝影/江建勳】

溫度變化 氣候變化也會讓寶寶出現不舒服的情況,寶寶衣服穿的過多、過少,都容易引起感冒的危機。

穿對衣服.寶寶好舒服 欲分辨寶寶穿著是否保暖適中,你可經由幾個小地方來判斷:
1.手:觀察寶寶是否太冷、太熱的第一步,不妨從寶寶的「小手」開始,若是寶寶穿得過少,手掌摸起來會冷冷的;穿太多時,身體各部位會出現流汗的現象,這時家長們不妨依照實際的情況,幫寶寶增減衣物即可。
2.臉:若寶寶出現可愛的蘋果臉,別以為這樣很可愛唷,這可表示寶寶穿得太多了,應適時適量的幫寶寶減少一些衣物!


PartⅡ疾病篇 腸道問題 在嬰兒未滿四個月之前,其腸壁的神經發育不成熟,所以造成腸道蠕動不規則,容易蠕動過快,糾結一起而導致痙攣疼痛。據統計有8%~45%的嬰兒都曾有得過嬰兒腸絞痛。其發作時間有二個高峰,約是傍晚四時至八時,以及半夜零時前後。



緩解腸絞痛
腹部按摩:腸絞痛的發作,寶寶常以「高分貝」的哭聲及握拳踢腿的肢體動作表達,父母可以先用「薄荷油」塗抹腹部進行按摩,使其排氣;也可「輕揉」寶寶的腹部,緩和腸痙攣的情形,或利用「潤滑過的肛溫表」反覆刺激寶寶肛門也會幫助寶寶排氣。

哺餵母乳:此外,在嬰兒飲食上,建議喝母奶。據研究統計,喝母奶的寶寶較不易有腸絞痛,因為牛奶蛋白可能會促使寶寶腸道不適應而加重症狀,當然哺餵母奶的母親也應注意不要攝取刺激性或易過敏性食物,如含咖啡因之飲料、牛奶及堅果類食物。若已經無法哺餵母乳,可能需要使用特殊嬰兒配方奶粉,此時可找兒科醫師幫忙診斷是否為牛奶蛋白過敏或是乳糖不耐症,來決定換適當的配方奶粉。

發燒
當寶寶肛溫超過38℃或口溫超過37.5℃或腋溫超過37℃,就表示寶寶發燒了。造成寶寶發燒的原因很多,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肺炎、免疫系統疾病等都有可能。

寶寶發燒處理
Step1:減少穿厚重衣服、減少蓋被讓體熱易於蒸發。
Step2:給寶寶多喝水。
Step3:泡溫水澡,約20~30分鐘。
Note1:倘若寶寶出現寒顫、發抖的情況,則應予穿著適度的衣服,添加被蓋,並留意體溫的變化。

PartⅢ心理篇
寶寶想跟父母撒嬌時或情緒不安時,也會出現哭鬧的情緒喔!這時看似天真無邪的寶寶,其實是非常厲害的談判高手。因此,當寶寶哭鬧時,父母親的態度就很重要。倘若一直滿足寶寶的需求,寶寶將會所求無度,那麼累壞的可是身為父母親的你;如果能讓寶寶知道這樣哭是沒有用的,那麼寶寶則學會自我妥協。所以當你發現寶寶哭鬧時,且確認寶寶沒有身體上的不舒服,有時候是可以忽略寶寶的哭聲。
此外,蘇麗蘋護理長表示,「哭」是寶寶的活動之一,偶爾讓寶寶哭,對寶寶的身體是有益的,還可以增加寶寶的肺活量喔。當然也不能讓寶寶哭超過3~5分鐘以上。

寶寶哭聲對不對?聽聲辨人!
如果寶寶出現以下的哭聲,可能代表寶寶身體出現不適的問題,而非單純的尿布濕、肚子餓等生理需求。
1.尖銳的哭聲,甚至出現哀嚎的哭聲。
2.微弱、呻吟等哭聲。
3.持續哭不停。

舒緩寶寶哭鬧情緒Step by Step
Step1:尿布是否濕了。
Step2:餵奶時間是否到了。
Step3:量體溫,看看寶寶是否有發燒的現象。
Step4:褪去寶寶衣物,檢視寶寶是否有被蚊蟲咬傷的情況。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2008年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136938








******************************************************************************

從寶寶哭聲判斷身體異狀的方法~

新生寶寶的家長最難應付和害怕的一件事,就是聽到寶寶的哭聲了,甚至有父母親形容小孩「白天像天使、晚上像魔鬼」,奇美醫院小兒科醫師蔡友謙指出,這有可能是病理狀況,父母親不應忽略。
蔡友謙指出,相當多的父母,在一般的情形,常會把嬰兒的哭聲解釋為孩子應該是餓了,於是立即餵奶,但常常發現尿布也換了、奶也喝了,可是寶寶還是哭,因此常成為父母親夜間的惡夢。
蔡友謙指出,一般病理狀況有以下情況:
1)接觸寶寶身體某一部位就哭,要小心有無骨折、脫臼或皮膚損傷。

2)一接觸奶瓶或乳頭就哭,甚至拒絕進食,要考慮是否長了鵝口瘡或舌咽部發炎。

3)突然噪動地大哭不止,要檢查腹股溝及生殖器兩側有無疝氣。

4)夜間大聲啼哭,雙腳往上縮,要考慮是否為腸絞痛。

5)間歇性啼哭,並伴有腹脹、嘔吐、紅色果醬樣的排泄物則可能是腸套疊。

6)哭聲細弱低微、聲音沙啞合併呼吸急促,則可能是由於心臟擴大壓迫到迴咽神經所造成的心臟病表現。

7)哭聲尖銳、音調高亢,則有可能是腦部的問題,若伴有前囟門凸起和抽搐,則要懷疑顱內出血和顱內壓上升所致。
蔡友謙說,哭是寶寶的語言,也是原始的生理反應,是表達餓了、睏了、累了、不舒服的溝通工具。各種疾病的哭聲特性不同,父母應該注意其哭聲的特徵與規律,到醫院看病時才能為孩子描述症狀,供醫生診治時參考及判斷。
引用自http://tw.myblog.yahoo.com/wuzyho/article?mid=972&prev=974&next=970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9JqeSt.cERmoSKqGh4m1jFJM/article?mid=2759&prev=2760&next=2756&l=f&fid=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