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4月26日 星期五

嬰兒猝死症

解開嬰兒猝死症神秘面紗  

文/群英產後護理之家小兒科顧問醫師許清泉醫師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的建議,嬰兒猝死症候群的定義是:「一歲以下嬰兒突然死亡,且經過完整病理解剖、解析死亡場景並檢視臨床病史等詳細調查後仍未能找到死因者。」案例中有90%發生於六個月內,高峰期在二至四個月,極少數在一個月內發生。



發生率以白種人、印地安人較高,東方人較低。美國在1980年嬰兒猝死症發生率為千分之一點五,後1992年開始建議不要讓嬰兒採趴睡姿勢,美國兒學會並於1994年推行仰睡運動(Back to Sleep campaign),後嬰兒猝死發生率大幅減少。時至今日,一些西方國家的嬰兒猝死症候群發生率已經降到類似東方國家的水準。美國在2006年為千分之零點五五。



Back to Sleep campaign:除了成功的推動讓嬰兒仰睡,嬰兒仰睡的比率由1992年的13%增加至2006年的75%,且對嬰兒父母、嬰兒家庭成員、嬰兒照顧者及醫護人員等推廣各種倡導策略,以降低嬰兒猝死風險。



嬰兒猝死症發生原因很多,還沒有定論,最普遍接受的說法是嬰兒腦部負責維護肺部或心臟功能運轉的神經細胞發展遲緩。



嬰兒猝死症有時於營養發育良好的嬰兒也會發生,常發於嬰兒睡眠中,發生時沒有病狀,發病前二周內,嬰兒可能會發生輕微的上呼吸道或腸胃道感染,發病徵兆至今仍無法預測,也無法完全預防,只能盡力降低嬰兒猝死的風險。



為降低嬰兒猝死風險,可從幾點因素預防或做避免:

1.避免懷孕時抽煙、喝酒、濫用毒品

2.注意孕婦產前營養攝取情形

3.避免嬰兒處於二手煙環境

4.避免睡眠時穿著太多或棉被過厚導致太熱

5.避免使嬰兒趴睡



另外以下兩種情形,也要注意嬰兒猝死症的發生可能:

1.早產兒或出生體重過低

2.母親年齡小於20



如何降低嬰兒猝死的風險,對將為人父母的要求:

1.從懷孕早期開始定期產檢、攝取良好營養以降低早產機率,早產是嬰兒猝死主要的風險因素。

2.孕婦不應抽煙、吸食古柯鹼或使用海洛因等,容易增加嬰兒猝死風險。

3.不要在青少女時期就懷孕生育,嬰兒母親為青少女,比嬰兒母親為較長者,前者發生嬰兒猝死的比率較高。

4.至少間隔一年再懷第二胎,懷孕間隔太短,嬰兒猝死的比率較高。



對嬰兒的照顧:

1.嬰兒必須仰睡;趴睡、側睡的安全性不如仰睡。

2.床墊必須堅實:睡眠中嬰兒的旁邊不應有枕頭、被褥、蓋被等軟的物品。

3.嬰兒不可與他人同睡一張床。

4.六個月以內的嬰兒睡床應在父母房內或附近。

5.避免嬰兒睡眠環境過熱,衣物太多,棉被太厚可能導致新陳代謝太快,喪失控制呼吸能力。

6.如果怕寶寶著涼,盡量使其穿著保暖的連身睡衣,而不是蓋好幾層的棉被,或用被單將他包起來,這樣都會增加寶寶窒息的可能性。

7.避免嬰兒處於二手煙環境,會增加嬰兒猝死風險

8.儘量餵食母乳,餵食母乳的嬰兒,較不易罹患呼吸道及腸胃道感染,發生嬰兒猝死的比率也較低。

9.不要讓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觸嬰兒,嬰兒接觸的所有物品都要徹底清潔,任何人要抱嬰兒前都要洗手,這些措施可避免嬰兒呼吸道及腸胃道受到感染。

10.如果你的嬰兒有短暫期間呼吸暫停或膚色發紫請立刻通知小兒科醫師。

11.推行仰睡運動,推動民眾教育,讓父母、祖父母、嬰兒褓母等照顧者均獲得相關訊息,醫護專業人員應在嬰兒出院前告知家屬這些資訊。


(資料來源:群英產後護理之家 提供)









********************************************************************************

何謂『嬰兒猝死症』?

作者:宋文舉主任
  嬰兒猝死症是指的嬰兒突然且無法預期的死亡,多半在睡眠中發生的,即使在事後的屍體解剖檢查中,也找不到其真正致死的原因。凡是未滿壹歲的嬰幼兒都可能發生此「嬰兒猝死症」,尤其是二~四個月這段時期為最常見,但也有一些是在出生後的一、兩週內就發生了。
  嬰兒猝死症不分人種、地域,在全世界都會發生。一般而言,其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一~三左右,北歐白種人較多,而東方的黃種人較少,但美洲印第安人則又較高。某些地區發生率之所以較高,可能反映當地的醫療環境及水準,醫師們是否認真的尋找及排除一些其他可能致死的病因,如:吸嗆而致的窒息死亡、突發性的抽搐痙攣、突發性的心臟失律、未被察覺的腦(膜)炎等等。 因為真正的原因不知道,醫界目前的研究只能從一些統計資料中獲取一些訊息,綜合其有關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1. 較冷的季節(如冬天)比較常發生:這可能是因天氣寒冷時,人們都窩在屋內,門窗緊閉空氣不流通,無論病毒或細菌性的疾病都容易相互傳染;尤其是呼吸方面的問題特別多,而嬰幼兒的上呼吸道(鼻孔、鼻腔、咽喉)及氣管又特別狹窄,很容易因感染、發炎、腫脹、及分泌物增加而致阻塞,然後身體缺氧及二氧化碳堆積,最後就會發生窒息的現象而死亡。
  2. 睡眠:因為大部份嬰兒死亡是發生在午夜及清晨之間,所以被認為與睡眠有關,但此點仍不易證實,因為嬰兒正常的睡眠時間,本來就佔了一天中的絕大部份。此可能因睡眠時,上呼吸道(咽喉及舌頭)的肌肉放鬆、塌陷、狹窄,以致阻塞,此時呼吸阻力變大,其後續的機轉與上述相同。
  3. 俯睡易發生:相對於仰睡,俯睡的寶寶可較安睡及沉睡,肢體動作較少,所以容易忘記呼吸及爭扎。此外,出生三、四個月內的小嬰兒,因為本身肌肉力量不足,尤其是控制頭部轉動的頸部肌肉較弱,而幼兒的頭部相對於身體都比較重大,所以萬一口鼻被外物掩蓋時,不容易靠自己的力量把臉移開,或奮力掙扎哭喊。就算有也是很短暫微弱,大人亦不見得會及時發覺。只要二、三分鐘的呼吸困難,幼兒全身就會癱軟無力而呼吸停止,並邁向窒息及死亡了。東方人發生「嬰兒猝死症」的機率較少,可能是習慣於將幼兒仰著睡。在英國及紐西蘭近年來提倡寶寶仰睡,研究結果也都證實:減少寶寶趴睡確實可以明顯的大幅減少「嬰兒猝死症」的發生。所以小於三、四個月內的幼兒,千萬不要讓單獨地俯臥睡覺,若需要則大人要在旁監護著;尤其不能俯臥在鬆軟的棉被或枕頭上,以免臉鼻陷入,而導致窒息。
  4. 男嬰的危險性高:統計結果上如是,但解釋未明,可能與體內的荷爾蒙有關:雄性激素會稍抑制呼吸及導致熟睡時不呼吸。且在醫學上男嬰確實在許多生命力的表現方面要比女嬰來得脆弱,如平均壽命男性較短、疾病的耐性(力)、敗血症死亡率、新生兒的黃疸等等,都顯示出是男性較差。
  5. 母乳哺育者較少:可能與母乳內含有某些保護因子,少感染疾病,少產生過敏反應有關。
  6. 早產兒:早產兒的各個器官皆不成熟,尤其是對維持生命最重要的大腦神經、心肺臟功能耐力、肺部及呼吸道結構、氣體交換的呼吸作用等等,皆不健全,有可能因莫名的原因而突然的不呼吸,或呼吸道被分泌物阻塞而無力氣掙扎反抗,最後在終於缺氧狀況下就步向死亡了。
  7. 易嘔吐或溢奶的寶寶:嘔吐或溢奶的動作易產生呼吸道的緊縮反射、憋氣不呼吸、或吸嗆窒息。吸嗆窒息於事後並不易確認為是導因,因為急救過程中的操作也易引致胃內容物進入氣管及肺部。
  8. 環境溫度過高:預防寒流來襲,矯枉過正,偏高的環境溫度使寶寶有如再回到母體子宮內一般,易抑制其自發性的呼吸功能(子宮內胎兒的呼吸動作是很微弱的);相反的,稍低的溫度可使人精神抖擻,呼吸動作加強。一般寶寶最適宜的室內溫度為攝氏25至30度左右。
  9. 沒有經驗的媽媽:對帶小孩毫無經驗,易使寶寶生病;也許在無意中妨礙了寶寶的呼吸而不知,比如:與寶寶同床共眠時,自己的身子或厚重的蓋被、毛巾壓住了寶寶的臉部;又或者是在懷孕期間的某些不良影響,如抽煙、喝酒、營養不良不均、濫用藥物,造成胎兒發育上的不明缺陷,致使寶寶出生後容易喪失生命。
  10. 家庭環境不佳:使寶寶的生存空間中充滿危險的因素,如照顧不週全、營養失調、空氣品質及衛生不好、屋內煙味過重...等,也易使寶寶發生意外。
  11. 兄姊也曾有類似嬰兒猝死症:雖然不見得每個個案都有遺傳的問題,但在某些家族「嬰兒猝死症」的發生率確實是多一點。有研究顯示雙胞胎的發生率為一般的四十倍,而弟妹則為十倍左右。這可能是因某些神經系統及呼吸功能的遺傳特質有關所致。
  12. 心臟有問題:類似成年人的心臟病突然發作一般,其事先是一點症候都沒有的,即使事後的詳細檢查也不可能找出心臟確切的問題所在。 總之,「嬰兒猝死症」是像迷霧樣的突發危急寶寶性命的事件,可能是多重因素之結果,一般民眾及司法人員對它並不了解,認為是保母過失、虐待寶寶;醫師誤診、或吃錯藥物、或一針斃命等等,常會造成醫病間的爭執及傷害。
資料來源http://homepage.vghtpe.gov.tw/~peds/ped/sid.htm









********************************************************
媽媽心中的痛 淺談嬰兒猝死症
任何突然死亡的嬰兒,無法經由病歷,解剖與發生現場的環境探索而仍不知死因的可歸類為嬰兒猝死症。此症是已開發國家最普遍的嬰兒期死亡原因,佔了嬰兒一個月至一歲間死亡的40~50%,發生率因各國的統計方式而有差別。
【文/萬芳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何文佑】 嬰兒猝死,目前仍然是原因不明,只能以回溯方式研究,可以發現的高危險因子包括: 
一、母體方面,亦即出生前因素 許多種懷孕時期的因素,都曾被認為與嬰兒猝死有關,也就是母體給予胎兒的環境並未達到最佳狀態,像較少的產前檢查發胎內環境的評估顧照顧,體重過輕,早產與胎內生長遲緩都是危險因素,此外媽媽有孕期抽煙者,嬰兒猝死比完全不抽煙的高了三倍。而且與抽煙的量呈正向相關,自從嬰兒趴睡減少之後母親孕期抽煙與家中成員抽煙,都已取代了趴睡,成為嬰兒猝死的重要因素。 此外非法藥物也就是毒品的使用,與母親孕期酗酒統計上証據雖不是十分充分也都似乎和嬰兒猝死有關。 
二、新生兒因素 早產兒與出生體重少於孕齡應有體重的嬰兒,都有較高的嬰兒猝死發生率,統計資料顯示出生體重少於2500公克者嬰兒猝死發生率是一般足月嬰兒的五倍。使用牛乳配方哺育的嬰兒,猝死率也較母乳哺充者高。有些嬰兒他們的心臟傳導系統異常,像是心電圖QT波間距延長的可導致心率不整,也可能與嬰兒的猝死有關。 
三、社會因素 根據統計,低收入的家庭,也許是居住環境較差,在夏天沒有適當的空調,在過熱的情況下,呼吸受到抑制,若加上腦幹調節功能並不是很好也可能造成窒息以至猝死。在美國居住的人種很多,嬰兒猝死的高危險族群是美洲印第安人與非裔美國人。亞裔人,白種人與歐洲人猝死率最低。
四、曾發生無法解釋危及生命的事件(unexplained apparent live-threatening events-ALTE) 約有5% SIDS的嬰兒曾有過ALTE,如曾發生超過一次則SIDS的機會高於一般嬰兒。 SIDS的兄弟姊妹是否會有較高的機會發生嬰兒猝死症?仍然有很多爭論,其中有意多次SIDS的家庭,後來証實有虐嬰或殺嬰行為。 
新生兒期特別呼吸模式 
一些特別的呼吸模式,也曾被提出,雖然沒有辦法用來解釋嬰兒的猝死,卻是我們可建議這些嬰兒的父母,作為提高警覺的依據。 許多早產兒和曾經在週產期缺氧的嬰兒,使用記錄呼吸型式的儀器可顯示出呼吸暫停與週期性間歇呼吸不正常的呼吸曲線圖。若嬰兒的呼吸出現過多的短暫停止呼吸,也許可以作為照顧上的參考。 甦醒反應與化學接受器敏感度 我們的呼吸,由延腦的呼吸中樞調節與控制,例如換氣不足,血中二氧化碳積聚,化學接受器即應反應,呼吸中樞立即喚起呼吸反應。一些容易在睡眠中呼吸暫停的嬰兒對二氧化碳反應遠較正常嬰兒遲緩,同樣地,對缺氧的反應也是比較差的。 心臟傳導系統 心臟跳動,由傳導系統控制。猝死的嬰兒有可能是由於心臟跳動傳導系統的缺陷有關。許多使用家庭監聽器的嬰兒,他們的記錄上可以看到一些心跳變慢的心電圖記錄。這些嬰兒,他們的心電圖可以看到QT波間距延長或心室性心率不整。因此猝死嬰兒可能與心臟傳導緩慢有關的理論常被提出。 
流行病學—誰是容易猝死嬰兒 
事實上嬰兒猝死仍然是一個謎,無法預先知道。目前資料只是回溯性資料做為參考,提高大家的警覺性。週產期包括妊娠期與新生兒期的胎內環境因素如母親吸煙,母體貧血,胎兒缺血缺氧,新生兒照顧,門診與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數,預防接種等都曾被提出過的危險性因素。 睡眠體位 趴著睡雖然不能認定是嬰兒猝死的原因,然而可以確定的就是猝死的嬰兒在被發現的時候許多都是趴著的。美國趴睡的嬰兒猝死率是每1000個活產嬰兒1.3個。許多國家將趴睡率降至3-10%,嬰兒猝死率則是每一千個活產兒0.4~0.5個。目前建議嬰兒睡覺的體位是仰睡,側睡也不建議,因為側睡很容易變成趴睡而且是非習慣性的趴睡,猝死率也高(比仰睡多二倍) 居家監聽 理論上使用電子監聽器應能降低嬰兒猝死的發生。雖然發生猝死前的呼吸型式變化,監聽器並非都能發現,但假如心跳變慢能夠及早發現,採取適當的喚醒與及時急救,應是有價值的做法。 監聽必須靠全家人的合作而且能夠確實去做。監聽器也有許多的警示鐘聲與嬰兒生理無關。家屬聽到太多「狼來了」往往會覺得厭煩而漸漸疲乏疏忽了監聽。 藥物預防 許多像咖啡因類藥物,雖可減少早產兒的呼吸暫停,但卻無法用來預防早產的猝死症。 心理輔導 家中突然間失去一個健康的嬰兒,對所有家庭中的成員都是一種極為沉重的打擊。祖父祖母對自己的孫輩大都是有著極牢固的感情連繫。嬰兒的猝死,往往造成他們對嬰兒父母的懷疑與誤解。嬰兒的猝死又是如此的神秘。有些時候嬰兒的兄弟姊妹也會覺得嬰兒的死亡與他們自己有關。 醫護人員、社會工作者、精神和醫師都是有責任讓家庭中所有的成員瞭解嬰兒的死,目前仍然是未解的謎。讓這個家庭得到充分的支持,從慘痛的事件中走出來。 
嬰兒猝死的防範 
嬰兒猝死症,原因不明,因此我們可以說仍然沒有真正有效的預防方法。 從嬰兒的呼吸型態,和全面篩檢嬰兒心臟傳導系統的異常,不能預測誰將會是猝死嬰兒。居家電子監視系統對某些嬰兒似乎可以考慮使用,卻仍然無法有效防止嬰兒猝死的發生。在防範嬰兒猝死的措施方面,目前我們仍可以注意到的,可歸納如下:
 (一)足月嬰兒與早產嬰兒,從醫院抱回家後都應採取仰卧方式睡覺。仰睡雖不能防止嬰兒猝死,卻是可降低發生率,而且沒有害處的睡姿。側睡似乎沒有什麼害處,但嬰兒會動,很容易一下子就變成俯睡,故不宜採用。
 (二)目前雖然沒有標準的嬰兒睡眠環境和標準嬰兒床的設計。至於床的表面設計,大人床和嬰兒床應該不一樣。例如水床、沙發床、太軟的床和易讓嬰兒「陷進去」的都不應讓嬰兒睡在上面。 
(三)嬰兒床上面不可放置軟的東西,例如枕頭、羊皮、太軟的床褥,軟玩具等都可能有害,睡袋應比氈子好些。
 (四)國人喜歡讓嬰兒跟兄弟姊妹睡一張床,這種做法並不值得鼓勵。至於嬰兒可否和父母同睡一張床,若是母奶哺育的,雖不一定不可以,但假如床太軟,父母之一抽煙或喝酒,變得不容易醒就應讓嬰兒睡他自己有床欄的小床。不讓嬰兒和成年人同睡的變通辦法就是將他的小床放在自己的床邊可隨時看到。
 (五)嬰兒應該穿著輕鬆地睡覺,避免穿著太多,穿得過緊。房間空調調節在適宜的溫度,例如26度。
 (六)當嬰兒在清醒的時候,在照顧者目視之下,可有俯卧時間,如此可以把頭形調整得很好看。
 (七)居家呼吸、心跳和血氧飽和度監視系統,只限一些特殊嬰兒使用,並不能降低嬰兒猝死的發生率,並不建議廣泛用作預防。
 (八)對喜愛讓嬰兒俯睡的家庭成員,我們應加強嬰兒睡姿的衛教。










*********************************************************
每年一入冬,寒流一來,小嬰兒無緣無故突發死亡的案例就會頻傳。今年也不例外,據報載,十二月底雲林地區就連續發生了三起嬰兒猝死的案件。12月26日桃園縣又發生了一件。最讓家屬難以忍受的是,案發前這些猝死的小嬰兒多半健康可愛,無明顯的疾病。辛辛苦苦地懷胎十月,卻在無預警的情形下,頓失所愛,那種傷痛恐非筆墨所能盡書!很多案例的母親常因此造成嚴重的心理障礙。如果該嬰兒在猝死之前恰巧看了醫生,吃了藥,家屬的歸咎責難,往往讓醫師百口莫辯。如果嬰兒是託人照顧,一但毫無緣由的猝死,保母所面臨的萬方指責、委曲及難過,可能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夢魘!為了儘可能減少這些不幸的發生,也為了減輕死者的母親、保母及看診的醫生所蒙受的痛苦、及責難,我們有必要一起來了解嬰兒猝死症的好發因素及預防之道。



嬰兒猝死症(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的定義是:『一歲以下的嬰兒,突發死亡,但是經由完整的調查,包括:屍體解剖,案發環境的檢視,詳細的病史詢問,仍無法找出導致死亡之原因者』。可見,嬰兒猝死症的定義是很嚴謹的,並不是所有嬰兒突然死亡的案件都叫作嬰兒猝死症,它必需先排除所有明顯非自然的致死因素,包括:虐兒、棄置、致死性疾病、藥物、意外…等。



到目前為止,仍找不出嬰兒猝死症的確切原因。從臨床上的觀察可以發現許多和嬰兒猝死症相關的危險因素,但沒有任何一個單一的危險因素可以完整解釋嬰兒猝死症發生的原因。一般說來,目前認為嬰兒猝死症是多重危險因素所一起造成的。



嬰兒猝死症的發生機率大約在千分之一左右。大多在半夜睡覺時發生。從定義看來,當然是發生在一歲以下的嬰兒,但是它很少發在一個月大以下的新生兒,發生率的最高峰在二個月大至四個月大之間,之後到一歲之前發生的機會漸減。男嬰發生的機率略多於女嬰。最常發生在寒冷的冬季,不過全年任何時間皆可能發生。除此之外,文獻上曾被討論過,比較重要的危險因素還有:



1.趴睡:這是最常被討論到,而且幾乎已被確定的危險因子。我們可以從一項美國的統計數字看出這個危險因子的重要性。美國小兒科醫學會自1992年起呼籲家長們不要讓一歲以下的嬰兒趴睡,改以仰睡或側睡。結果近年來,美國嬰兒採趴睡的機率已從72%降至20%,嬰兒猝死症發生的機率也因而降低了超過45%!據統計,趴睡發生嬰兒猝死症的機會最高,仰睡最低,側睡居中。統計上也發現西方嬰兒發生猝死症的機會比東方嬰兒高,不過,這可能和西方人較常讓小嬰兒趴睡,東方人較常採仰睡有關。

2.早產或出生體重不足的嬰兒:會造成早產或出生體重不足的因素很多,其中一個很重要而且可以避免,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母親在懷孕中不應抽煙、酗酒及濫服藥物。因為它們會增加早產、出生體重不足的可能,進而增加嬰兒猝死症發生的機會。

3.不餵母奶:已有報告顯示,餵母奶少於8週的嬰兒發生嬰兒猝症的機會比餵母奶超過四個月以上的嬰兒高3-5倍。可能是因為餵食母奶的小嬰兒,體內有較多來自母親的抗體,較不容易發生上呼吸道感染,也較少呼吸道過敏症的發生,因而較不會有睡眠時發生呼吸道阻塞的情形。

4.過軟的床墊:床墊太軟都容易使嬰兒的臉部陷入床墊或是打皺的床單中,因而增加呼吸道被阻塞的機會。

5.過熱的衣著、被蓋或是室溫:統計發現這些因素會使嬰兒猝死症發生的機率提高。不過到底是衣著、被蓋太多增加呼吸道阻塞的機會,還是溫度偏高本身的影響,不得而知。有種說法認為偏高的環境溫度可能抑制嬰兒自發性的呼吸行為。

6.二手煙:二手煙對一般人呼吸道之危害是眾所皆知,對小嬰兒幼嫰呼吸道之殘害更不在話下。統計確實發現,若讓小嬰兒暴露在二手煙之下,會使嬰兒猝死症發生的機會增加。

7.溢奶:溢奶會使上呼吸道發生收縮反應,因而不自主的停止呼吸,同時也容易引起吸嗆反應。



雖然嬰兒猝死症發生的原因不明,因而沒有確切有效的預防方法。不過,經由對其危險因素的認識,我們得以在此提出一些預防措施,期能減少不幸的發生:



1.不要讓一歲以下的小嬰兒趴睡,尤其在沒有人監視的情形之下。仰睡是最安全的,側睡次之。側睡時最好將位於下方的手臂側置於前方,以免小嬰兒在睡夢中不自主的翻成趴睡。有人擔心長期仰睡會使頭型變得較寬扁,不好看。其實,只要仰睡、側睡輪流,或是在有人監視之下採短時間的趴睡,都可改善這個問題。

2.懷孕中的婦女應定期接受產檢,同時避免抽煙、喝酒及濫用藥物,以減少早產或是嬰兒出生體重不足的機會。

3.充份利用健保兒童預防保健服務所提供的例行健康檢查,若有異常才得以早期發現。

4.儘可能的餵食母奶,至少應餵足四到六個月,最好能餵到一足歲。

5.小嬰兒不宜睡太軟的床墊,水床尤應避免。床單應該舖平,邊緣要塞到床墊底下,以確保床面平整。

6.嬰兒床內應避免放一些鬆軟的物品,如填充玩具,以免不慎覆蓋到嬰兒的臉部。

7.不需要讓小嬰兒使用枕頭,尤其是又高又軟的枕頭一定要避免使用。

8.不要幫小嬰兒蓋太厚重的棉被,被蓋袛蓋到肩膀部位即可。最好不要穿著過多、或過緊的衣物。

9.使用暖氣或是電熱器時,切忌讓室溫太高。

10.不要在嬰兒的週遭環境抽煙。

11.容易溢奶的嬰兒應該在餵奶前後給予拍背排氣。

12.小嬰兒有明顯鼻塞症狀,或腹脹溢奶增加時,應找醫師就診處置。



嬰兒猝死症的原因固然不明,而難以有效的防範。不過經由對危險因素的了解所擬定出來的防範措施,必能有助於減少嬰兒猝死症的發生。美國小兒科醫學會極力呼籲不要趴睡所獲得的成效,就是一個明證!
參考資料 http://home.kimo.com.tw/famidoctor/sheets/SIDS.htm
資料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02221533











***************************************************
仰睡可減少嬰兒猝死症
王英明 醫師

    天氣漸漸變涼了,有新生兒的家庭,要提防一種在寒天較可能發生的小兒疾病-------嬰兒猝死症。此病在近年已被醫界懷疑跟趴睡的方式有關聯,所以很多國家的小兒科及家庭醫師都向家長建議:要讓寶寶採仰睡姿勢,以減少嬰兒猝死症的發生。

   大約廿年前,西方國家的小孩多是趴睡的,醫師也認為如此會睡得較熟,頭型也較好看(不會變成阿扁),現在卻大力鼓吹仰睡,可說是很大的轉變。
 什麼是嬰兒猝死症?
    在先進國家,嬰兒猝死症是除先天性畸形及早產外,嬰兒的第三大死因(美國每年有3000例)。
   一個平常活潑健康的周歲內小兒,突然無預警死亡,經過詳細檢查,包括解剖、現場調查、過去病史回顧,都找不到合理解釋,可能要懷疑是否嬰兒猝死症作祟。此時必須先排除各種可能原因,包括病毒性心肌炎、腎上腺發育不全、突發且無法立即查覺的敗血症或肺炎、急性腦炎、先天性代謝疾病、先天性心臟病、外來的窒息如棉被或嘔吐嗆到、事故傷害(意外或人為)。    就定義而言,解剖上看不見有什麼特殊變化,顯微病理及法醫學包括放射線、毒物學上,也都正常,才可說是嬰兒猝死症。
    嬰兒猝死症的可能危險因素(但非直接原因)有:出生六個月內(特別是兩個月至四個月)、冬天、高緯度地區、社經地位低、早產兒、母親太年輕、雙胞胎、產婦懷孕時抽菸、嬰兒處於二手菸環境、趴睡、床墊太軟、將嬰兒包得「太熱」(或房間太暖)。許多嬰兒也被發現病發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腸胃炎跡象。 
仰睡為何較安全呢?
    目前的理論認為,睡眠時如有其他因素而暫停呼吸、吸入過多二氧化碳,或血液中氧濃度太低,「呼吸中樞」會被刺激而自然反彈,立即又恢復呼吸,使生理作用正常。但易發生猝死症的嬰兒,可能是腦部自主神經的「呼吸中樞」有缺陷,而無法及時做出反應,最後停止呼吸而死。
    最能改善此種危險因素的具體方法,是讓嬰兒不要趴睡。與仰睡相較,趴睡會使嬰兒增加十至十倍之猝死症危險。側睡雖較趴睡安全些,但危險性仍比仰睡多二倍,主因是此姿勢不穩定,隨時會滾翻成趴睡。

   仰睡的好處是:使嬰兒再吸入(自己吐出的)二氧化碳之機會減少、氣道保護機制或心血管反射作用會比較良好、下巴較不會卡住氣道、能供給腦部血流的脊椎動脈較不會被壓迫到。另外因仰睡較易驚醒,在有缺氧或二氧化碳過多時,很快有反應,而能及時做生理上的修正。睡得太熟有時並不是一件好事。
   相反地,趴睡、特別是床墊太軟時,嬰兒吐出的二氧化碳,容易停留於臉部附近,由於二氧化碳又被吸回去,進入嬰兒的氧氣變少,結果導致缺氧、二氧化碳過多,加上自主神經的呼吸反應有缺陷,就引起猝死。趴睡會較仰睡更暖和。太暖則較不易驚醒,對缺氧的反應也就慢半拍。 
如何減少嬰兒猝死症之發生?
   除去了危險因素,只能降低猝死症比率,卻無法保證百分之百不發生。不過美國小兒科學會在1992年提出仰睡建議後,至1998年為止,嬰兒猝死症比率已從每千活產有一點二人降至零點七人,減少了40 % ,可見仰睡確實有幫助。
    此外,要避免太軟的床及毛毯、被褥、枕頭、填充玩具、搖籃邊槓,因為這些可能增加二氧化碳再被吸回去之機會。如要用毛毯就選薄的,而且要塞緊一點,以免蓋到頭部。不要用水床、沙發床。即使是短暫午休,也要仰睡,因為嬰兒猝死症在白天也會發生。室溫不宜太暖(攝氏廿一度左右最佳),不要為嬰兒穿太多衣服。
   嬰兒最好不要與成人同睡,以避免因各種因素如床太軟、被褥太多、枕頭太大而有危險。吃母乳可減低嬰兒猝死症,但原因不明。
   另外,母親懷孕時抽煙,或嬰兒暴露於二手菸環境,都因尼古丁使嬰兒身體對缺氧反應變遲鈍,而會增加嬰兒猝死症之危險。
 仰睡有壞處嗎?
   一項研究認為,仰睡不會增加嬰兒嗆到或把東西吸入氣道之機會。仰睡者比趴睡者雖有較高的尿布疹及脂漏性皮膚炎發生率,但兩者差別不很大。
   為避免頭型太扁,可以在嬰兒清醒時暫改趴姿,睡著了再轉過來。仰睡嬰兒將來在運動神經發展上,包括上半身肌肉之使用(如滾翻、爬行、抓起站立),可能較慢,但一歲後就無甚差別了。如有此顧慮,同樣也可在清醒時改為趴姿,以幫助上半身肌肉力量之發展。

    趴睡雖會比仰睡睡得較熟,但小孩已習慣了仰睡後,就不會睡不熟的困擾。而已常仰睡而不習慣趴睡者,如臨時改為趴睡(例如平時都仰睡,有一天送去保母家,而保母認為趴睡會睡得較熟),則發生嬰兒猝死症危險高達十九倍,因如前述,平常仰睡之嬰兒,上半身肌肉之使用會較慢,遇缺氧時更無力抬頭或轉頭。所以托嬰時,要小心交代照顧的人,不要讓嬰兒趴睡。
資料來源http://www.dryahoo.org.tw/%E6%AC%A1%E7%B6%B2%E9%A0%81/%E8%A1%9B%E6%95%99%E8%B5%B0%E5%BB%8A/%E5%B0%8F%E5%85%92%E7%A7%91/%E4%BB%B0%E7%9D%A1.htm









*****************************************************************************
嬰兒猝死症
臺北榮民總醫院一般兒科主任宋文舉 醫師
狀 況︰  張姓夫婦結婚已滿五年了,在高齡父母及眾親友的敦促期望下,今年歲末終於如願生了個寶寶,而且是個男娃,模樣長得非常可愛,初為父母的欣喜及滿足之情,難掩於心。
  今天是寶寶出生的第五天,預計早上辦理出院後,就可以帶回家了。不料一大早約六點鐘左右,醫院嬰兒室突然來通知說寶寶情況不好,需要緊急救治及送入新生兒的加護中心。
  對張先生、張太太而言,這突發事件就有如晴天霹靂般,一時不知如何是好,急急忙忙趕到加護中心,只見寶寶一動也不動地躺在保溫箱中,身上連著各式各樣的管線,監視器上顯示著心跳尚有,但已經沒有自己的呼吸,而是以機器來幫助他呼吸的。醫生的診斷是,寶寶疑似得了“嬰兒猝死症”。
  李小寶是個出生才三個月的男嬰,平日能吃、能喝、能睡,非常健康,該打的預防針也都按時接種了。這幾天有寒流來臨,父母看他好像稍有點小感冒般的鼻塞痰多,但因為沒有其他異常症狀,所以也不太在意。
  這天媽媽清晨剛起床要給小寶餵奶時,一看小寶臉色蒼白、皮膚冰涼,用手去刺激他也無任何反應,趕緊把小寶抱到附近醫院去,醫生檢查後認定小寶已無心跳及呼吸,而且體溫不到攝氏三十五度,早已沒有任何生命跡象了。醫生對小寶最後的診斷也是“嬰兒猝死症”。
解 說︰
何謂『嬰兒猝死症』?
  
顧名思義,嬰兒猝死症就是指一個原本好端端的嬰兒,突然且無法預期的死亡了,多半在睡眠中發生的,即使在事後的屍體解剖檢查中,也找不到其真正致死的原因。這對於懷胎十月才獲愛子的父母而言,當然猶如晴天霹靂,難以接受。但事實上嬰兒猝死症確實存在,醫學上也確實有這種難以解釋的病症,在報章及醫學文獻中也時常被提及。
  嬰兒猝死症不分人種、地域,在全世界都會發生。一般而言,其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一~三左右,北歐白種人較多,而東方的黃種人較少,但美洲印第安人則又較高。某些地區發生率之所以較高,可能反映當地的醫療環境及水準,醫師們是否認真的尋找及排除一些其他可能致死的病因,如:吸嗆而致的窒息死亡、突發性的抽搐痙攣、突發性的心臟失律、未被察覺的腦(膜)炎等等。
凡是未滿壹歲的嬰幼兒都可能發生此「嬰兒猝死症」,尤其是二~四個月這段時期為最常見,但也有一些是在出生後的一、兩週內就發生了。
因為真正的原因不知道,所以醫界目前的研究只能從一些統計資料中獲取一些訊息,綜合其有關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較冷的季節(如冬天)比較常發生:

這可能是因天氣寒冷時,人們都窩在屋內,門窗緊閉空氣不流通,無論病毒或細菌性的疾病都容易相互傳染;尤其是呼吸方面的問題特別多,而嬰幼兒的上呼吸道(鼻孔、鼻腔、咽喉)及氣管又特別狹窄,很容易因感染、發炎、腫脹、及分祕物增加而致阻塞,此時呼吸氣流阻力變大;外加嬰幼兒體質軟弱,呼吸肌肉(包括橫膈膜及胸壁肌肉)無力承擔困窘的呼吸,當短時間持續地費力呼吸後,易導致呼吸的肌肉疲乏無力,就好似參加賽跑,到最後全身的肌肉一點力氣都沒有了,此時呼吸就會減緩到呼吸不足及不呼吸了,然後身體缺氧及二氧化碳堆積,最後就會發生窒息的現象,若不及時發現則進入死亡。
 


睡眠:
因為大部份嬰兒死亡是發生在午夜及清晨之間,所以被認為與睡眠有關,但此點仍不易證實,因為嬰兒正常的睡眠時間,本來就佔了一天中的絕大部份。此可能因睡眠時,上呼吸道(咽喉及舌頭)的肌肉放鬆、塌陷、狹窄,以致阻塞,此時呼吸阻力變大,其後續的機轉與上述相同。
 

俯睡易發生:
相對於仰睡,俯睡的寶寶可較安睡及沉睡,肢體動作較少,所以容易忘記呼吸及爭扎。此外,出生三、四個月內的小嬰兒,因為本身肌肉力量不足,尤其是控制頭部轉動的頸部肌肉較弱,而幼兒的頭部相對於身體都比較重大,所以萬一口鼻被外物掩蓋時,不容易靠自己的力量把臉移開,或奮力掙扎哭喊。就算有也是很短暫微弱,大人亦不見得會及時發覺。只要二、三分鐘的呼吸困難,幼兒全身就會癱軟無力而呼吸停止,並邁向窒息及死亡了。
 
東方的黃種人發生「嬰兒猝死症」的機率較少,可能是習慣於將幼兒仰著睡。在英國及紐西蘭近年來提倡寶寶仰睡,研究結果也都證實:減少寶寶趴睡確實可以明顯的大幅減少「嬰兒猝死症」的發生。
所以小於三、四個月內的幼兒,千萬不要讓單獨地俯臥睡覺,若需要則大人要在旁監護著;尤其不能俯臥在鬆軟的棉被或枕頭上,以免臉鼻陷入,而導致窒息。

男嬰的危險性高
:統計結果上如是,但解釋未明,可能與體內的荷爾蒙有關:雄性激素會稍抑制呼吸及導致熟睡時不呼吸。且在醫學上男嬰確實在許多生命力的表現方面要比女嬰來得脆弱,如平均壽命男性較短、疾病的耐性(力)、敗血症死亡率、新生兒的黃疸等等,都顯示出是男性較差。
母乳哺育者較少:
可能與母乳內含有某些保護因子,少感染疾病,少產生過敏反應有關。 早產兒:
早產兒的各個器官皆不成熟,尤其是對維持生命最重要的大腦神經、心肺臟功能耐力、肺部及呼吸道結構、氣體交換的呼吸作用、、、等等,皆不健全,有可能因莫名的原因而突然的不呼吸,或呼吸道被分泌物阻塞而無力氣掙扎反抗,最後在終於缺氧狀況下就步向死亡了。 易嘔吐或溢奶的寶寶:
嘔吐或溢奶的動作易產生呼吸道的緊縮反射、憋氣不呼吸、或吸嗆窒息。吸嗆窒息於事後並不易確認為是導因,因為急救過程中的操作也易引致胃內容物進入氣管及肺部。 環境溫度過高:
預防寒流來襲,矯枉過正,偏高的環境溫度使寶寶有如再回到母體子宮內一般,易抑制其自發性的呼吸功能(子宮內胎兒的呼吸動作是很微弱的);相反的,稍低的溫度可使人精神抖擻,呼吸動作加強。一般寶寶最適宜的室內溫度為攝氏25至30度左右。 沒有經驗的媽媽:
對帶小孩毫無經驗,易使寶寶生病;也許在無意中妨礙了寶寶的呼吸而不知,比如:與寶寶同床共眠時,自己的身子或厚重的蓋被、毛巾壓住了寶寶的臉部;又或者是在懷孕期間的某些不良影響,如抽煙、喝酒、營養不良不均、濫用藥物,造成胎兒發育上的不明缺陷,致使寶寶出生後容易喪失生命。 家庭環境不佳:
使寶寶的生存空間中充滿危險的因素,如照顧不週全、營養失調、空氣品質及衛生不好、屋內煙味過重...等,也易使寶寶發生意外。 兄姊也曾有類似嬰兒猝死症:
雖然不見得每個個案都有遺傳的問題,但在某些家族「嬰兒猝死症」的發生率確實是多一點。有研究顯示雙胞胎的發生率為一般的四十倍,而弟妹則為十倍左右。這可能是因某些神經系統及呼吸功能的遺傳特質有關所致。 心臟有問題:
類似成年人的心臟病突然發作一般,其事先是一點症候都沒有的,即使事後的詳細檢查也不可能找出心臟確切的問題所在。 總之,「嬰兒猝死症」是像迷霧樣的突發危急寶寶性命的事件,其確切原因並不清楚,可能是多重因素使然之結果,一般民眾及司法人員對它並不了解,認為是保母過失、虐待寶寶;醫師誤診、或吃錯藥物、或一針斃命、、、等等,常會造成醫病間的爭執及傷害。
如何照顧屬於高危險性的嬰兒?
1、事先的預防:請醫生詳細檢查寶寶的神經、呼吸、及循環功能是否健全。譬如有無抽筋或痙攣,氣 管及肺好不好,有無呼吸道易阻塞,是否易吐奶(會嗆到),有無心律不正常...等。如果有,則需好好注意及治療。
2、照顧上的注意事項:

三個月內的嬰幼兒勿獨自趴睡。
寶寶的鼻塞要注意解除。
寶寶的房間空氣要流通。
易吐溢奶的幼兒要餐多量少的餵食。
每次餵食後要拍背排氣,以防吐奶吸嗆。
勿使寶寶周圍溫度過高,或衣著過多。
寶寶衣著宜寬鬆,勿防礙胸腹部呼吸的擴張。
寶寶仰睡時,後頭部勿墊枕,以免屈折頸部的呼吸道。(宜墊於頸肩處)。
勿睡過軟的床墊,以免頭臉部深陷影響口鼻呼吸。
屋內勿有香煙味,因會刺激寶寶引致呼吸困難。
寶寶最好以母乳餵食。
寶寶稍有問題時應及早求醫,切勿耽隔。

3、及時發現危險:許多嬰兒猝死症是難以預防的,所以只有退而求其次,希望在生命即將失去的當兒(呼吸或心跳減緩時),能及時得知,以免寶寶因缺氧過久而死亡,或造成重大腦部缺氧的傷害。
4、儀器監護:現在由於醫學科技的進步,以及大家對嬰兒猝死症的更多了解,所以對於具有高危險性的寶寶,父母可以選擇在家中裝置一些簡便的呼吸或心跳的監視器,來幫助24小時監視及彌補父母人力時間及經驗之不足並能舒緩壓力,萬一寶寶呼吸或心跳變慢時可及早發出警訊以便處理。光憑肉眼是很難觀測到小嬰兒的呼吸及心跳頻率的,因為絕大多數的寶寶都被包裹的很緊,而且大都是在夜晚大人也在安睡的狀態中發生的。
5、熟練嬰兒急救技術:處理不呼吸的嬰幼兒是分秒必爭的,大腦缺氧程度與時間有直接關係,因為通常發現時再轉送醫院急救絕對是緩不濟急,故父母平日即應熟練嬰兒急救技術,如口對口人工呼吸及胸部心臟按摩,以備萬一時可於現場急速應用。

資料來源http://www.pohai.org.tw/ped/contents/default4_t_024.htm









*******************************************************************************

氣溫低於14度 嬰幼兒猝死風險倍增

嬰幼兒的健康很脆弱、總是讓家長戰戰兢兢,尤其是前幾天天氣溼冷,大家都很擔心小寶寶會受涼;而最近也有研究發現、只要氣溫低於14度,嬰幼兒猝死的風險就是平常的兩倍。原因主要是感染呼吸道疾病、或者是蓋了太厚的棉被、不小心掩住口鼻。
天氣冷,嬰幼兒容易感冒,現在國內有項研究更發現,氣溫在14度以下,嬰幼兒猝死風險,是平常氣溫23度的兩倍!



==小兒科醫師 潘俊伸==
嬰幼兒的話 我們在秋冬季節
盡量還是避免帶他們去公共場所
避免去感染到一些呼吸道的疾病
小兒科醫師表示,這可能與嬰幼兒呼吸道狹小,發育又不成熟,秋冬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有關,而且冬天父母通常會幫嬰幼兒多穿一點衣服,或多蓋一些棉被保暖,很容易遮住口鼻,阻塞呼吸道;此外一歲以下嬰幼兒,如果趴睡,遇到缺氧狀態時,根本無力抬頭或轉頭,也容易造成窒息死亡。



==小兒科醫師 潘俊伸==
最好是不要讓嬰兒趴睡
因為不管氣溫的溫度怎麼樣
國外的統計就是說
只要讓嬰兒趴睡的話
這個嬰兒猝死的機率會比較高
雖然這幾天天氣回暖,不過週六受到東北季風影響,全台各地又將轉為濕冷的天氣,週日和週一大陸冷氣團報到,北部低溫將下探到13、14度,中南部也只有14、15度,因此醫師特別提醒家長,盡量讓孩子穿棉質透氣的衣物,而且不要去公共場所,以減少病毒感染機會。

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e6%b0%a3%e6%ba%ab%e4%bd%8e%e6%96%bc14%e5%ba%a6-%e5%ac%b0%e5%b9%bc%e5%85%92%e7%8c%9d%e6%ad%bb%e9%a2%a8%e9%9a%aa%e5%80%8d%e5%a2%9e-120000113.html









****************************************************************************
Say No to嬰兒猝死症!

育兒生活 1月號 NO.284
採訪撰文╱林嬪嬙
諮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部主任 陳中明
企劃編輯╱張玉櫻
繪圖╱日光路
日前台中一名給托嬰中心照顧的7個月大女嬰,疑似溢奶不幸猝死;另有一對夫婦將男嬰交給領有證照的保母照顧,卻在趴睡時猝死;還有一對夫妻載著4個月大女嬰開長途車,卻在抵達後不久猝死,醫師認為可能與舟車勞頓或南北氣溫變化大有關…。連續幾起嬰兒猝死案例,讓家有嬰幼兒的父母擔心不已,為什麼嬰兒會猝死?該如何預防呢?
嬰兒猝死的可能原因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部陳中明主任表示,造成嬰兒猝死症(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的原因不明,不過以回溯方式研究發現,有一些會增加嬰兒猝死的危險因子,家長要特別留意,包括:
 
 
◎早產兒
流行病學發現,早產兒以及出生低體重寶寶,發生猝死的風險較一般寶寶高。
 
 
◎家中有人抽菸
流行病學觀察也發現,父母當中有一人抽菸,或家中環境有二手菸,嬰兒猝死機會也較高。大家都知道菸所產生的有害物質,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新生兒肺功能發育不全,呼吸比較急促,吸入這些化學物質,更會影響呼吸中樞的敏感性。
 
★建議:家有嬰幼兒,應禁止任何家人抽菸。
 
 
◎趴睡
趴睡相較於仰睡,嬰兒猝死風險較高,美國醫學會幾年前已開始建議讓新生兒採取仰睡,以降低猝死機會。國內也在積極推廣,在兒童健康手冊中有相關宣導,而在積極推動下,臨床確實發現近幾年嬰兒猝死案例已經少很多。此外,如果採趴睡又加上床舖太軟,更容易讓嬰兒整個臉陷入,影響呼吸,增加窒息機會。
 
★建議:
*勿養成趴睡習慣:門診曾有家長表示,讓嬰兒趴睡後,一旦習慣養成,似乎不容易改變,所以建議家長避免一開始就讓寶寶趴睡,側睡比較好一些,不過還是仰睡最安全。
 
*6個月後再趴睡較保險:因為這時寶寶已經比較可以自己轉動頭部了,但仍不建議趴睡。
 
*注意睡覺環境:床舖不能太軟,必須平坦結實;床上也不要有太多不必要的玩偶、枕頭等物品,以免不小心阻礙嬰兒呼吸而造成窒息;寶寶睡覺時不要蓋太厚重、容易悶熱的被子。
 
*避免與父母一起睡:另外一個重點就是避免讓嬰兒與父母同床!在瑞典,每年大約有20名寶寶死於嬰兒猝死症,近年來已有許多研究顯示,嬰兒與父母同床是嬰兒猝死症的一項危險因子,因此,瑞典國家健康福利委員會在日前提出建議,希望家長讓出生3個月以下的嬰兒睡自己的小床。
 
 
◎嗆奶
嗆奶並非嬰兒猝死的原發原因,應該已經有其他因素,而在嗆奶時引發猝死。喝奶時會厭軟骨會閉合,以防止異物進到氣管造成嗆奶,如果閉合時氣管收縮太厲害,加上嗆奶的量很多,比較有可能阻礙空氣進入,否則不大可能單純因嗆奶而導致猝死;食物嗆入氣管會出現厲害的咳嗽,不大會只因為如此而致命。
 
★建議:
*盡量餵母奶:統計也發現,哺餵配方乳的嬰兒,猝死率較喝母乳者高,所以建議媽媽盡量餵母奶。但若半夜餵奶千萬不要餵到睡著,以免媽咪乳房壓到寶寶的口鼻而不自知!應盡量保持清醒,最好有其他意識清醒的成人在旁邊。
 
*喝奶後要排氣:餵奶到一半時先拍嗝讓寶寶排一次氣,餵完再拍一次,並且不要立即讓寶寶平躺。
 
 
◎基因異常
雖然目前並沒有發現哪一個基因會造成嬰兒猝死症的發生,也並非每位個案都有遺傳的問題,但在某些家族,「嬰兒猝死症」的發生率確實多了一點。
 
冬天發生機率較高!
臨床發現,嬰兒猝死症在冬天發生的比率較高,陳中明主任表示,目前並不清楚主要原因,或許與冬天棉被太厚重、父母睡的比較沉而影響警覺性有關。
 
 
發現寶寶昏迷,以CPR急救!
萬一家長發現嬰兒反應變差,叫喊或給予刺激都沒有反應,且出現脈搏異常(正常新生兒每分鐘心跳為120〜160下)、膚色變深(正常應呈現粉紅色),這時候要立即進行CPR急救,在黃金時間內搶救回來。
 
先保持寶寶的呼吸道暢通,大人吸氣之後再連續對寶寶口鼻吹氣2下(每次時間為1秒鐘),再以每分鐘約100次的頻率,以兩隻手指頭連續快速按壓30下(按壓位置在寶寶兩乳頭之間的正下方),按壓深度為1.5〜2.5公分先做5個循環。並同時請家人叫救護車,持續做到醫護人員到達為止。
 
 
會留下後遺症嗎?
經由自行急救或救護車人員急救之後,若早已恢復呼吸,那麼可能並無大礙!到醫院後,醫護人員會給予呼吸器補充氧氣,檢查心肺功能。
 
但若到醫院時已窒息了一段時間,萬一狀況不是很好,可能搶救無效,嚴重時要施打強心劑。也有一些小病人雖然救回來,但必須插管,甚至因此變植物人;情況輕微者,也可能因腦部缺氧留下語言、智力、認知障礙等後遺症。
 
 
要警覺,不需過度緊張
出生2〜4個月是嬰兒猝死的好發階段,家長一定要有所警覺,但也不需過度緊張,多注意居家環境,包括避免二手菸、家中空氣要流通,並注意寶寶睡覺環境以及餵奶時的注意事項,就能將風險降到最低。
 
 
 
陳中明
現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部主任、台北醫學大學小兒學科教授
經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花蓮慈濟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醫學博士、台北醫學院醫學系醫學士
 
*更多內容請參考:【BabyLife育兒生活】 2014年1月號。http://www.mababy.com/
資料來源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67DDAB8EA7886D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