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5月27日 星期一

開啟嬰幼兒美術天分

採訪撰文/莊惠旭
採訪諮詢/裕德藝術幼兒學校美術老師 歐筱君
李老師兒童美術班美術老師 李嘉穎

3歲以內的嬰幼兒發展能力有限,培養他們藝術美感不是要訓練他有純熟的技巧,而是以培養其感受力與想像創造的能力為主,藉此刺激各項感官知覺,有助提升日後孩子各項能力。要培養孩子美術天分,毋須刻意為他報名教學課程,從生活中簡易的創作也可以讓孩子玩出創作能力!

感官發展與美感培養息息相關

感覺系統包括視力、視野、辨色力,對比敏感度及立體感等,這些功能在嬰兒0?3歲間逐步發展完成,其中「視力發展」與美術能力的建立深具相關性。正常來說,嬰兒在出生時可以看到光及一些簡單的圖案,然而20公分以外的物體對他們而言是模糊不清的。約出生2個星期的小嬰兒可以慢慢辨識較細的線條,且開始較有深度感。而在出生後第4?8個月開始,寶寶學習看周遭的事物,一旦眼睛和大腦視力中心接通,這時他們就可以準確地觀察周圍的環境。當寶寶約6?8個月大時,開始學習分辨上、下、左、右不同的方向,立體感的建立也在此時逐漸形成。有些孩子可能很早就有良好的色感,如果照顧者能盡早為他們安排接觸各種具豐富色彩的環境,對培養孩子的美術天分有極大助益。

培養美感之益處

嬰幼兒感官發展過程與美感的培養息息相關,除此之外,培養孩子建立美感,對其各種能力發展來說還具備許多好處。裕德藝術幼兒學校美術老師歐筱君表示,幼兒時期培養孩子美術能力,能提升其獨立思考創作的能力,藉由美感建立不僅可增進幼兒想像力、創造力、觀察力及敏銳度,還能培養孩子對美的鑑賞與感受能力。

兒童美術老師李嘉穎進一步指出,讓孩子從小學習美術,可培養其靈活的變通力,增強自信心,藉以獲得成就感,激發想像力,養成長大後自動自發的習慣,以及培養其互助合作的精神;且經由各種美術活動的進行,可促進幼兒大小肌肉活動訓練及手眼協調能力,不僅可滿足孩子好動的天性,有助宣洩情緒,還可藉由創作時培養各種想像力,擴張其生活知識與經驗。

各階段幼兒美術能力發展架構

各年齡的孩子發展情況不一,其表現的行為也不同,照顧者需了解孩子的發展情形,才能針對各年齡孩子給予不同的培育方式。李嘉穎表示,0~3歲幼兒美術能力發展情形如下:
階段
發展
特徵
無控制期

9個月~16個月)
無意義的亂畫
a.手的動作漸漸會配合腳部活動。
b.無控制的隨便拿東西。
c.由豐富的運動經驗,漸漸會出現重複的動作。
塗鴉期

16個月~26個月)
1.從橫線錯畫到直線錯畫
a重複動作逐漸確實。
b眼和手會相互配合做動作。
2.畫圈圈,並且會控制手的運動。
a自我主張的現象產生。
b能控制自己的筋肉活動。
c由重複的表現發展成變化的表現,動作更豐富。
d一邊畫,一邊自言自語。
象徵期

26個月~?3歲)
1. 出現語言的說明。
2. 出現用「色」與「型」表現創作。
a開始會對於創作的事物加上象徵性的語言說明。(如:這是「媽媽」)
b會在畫中加上時間和空間經驗的說明。
c開始對色彩的選擇有興趣。  歐筱君指出,培養剛出生的寶寶美感,以訓練其視覺能力為主,加強孩子生活中強烈的視覺印象對其將來在色彩敏感度上有很好的幫助;至於塗鴉期的孩子,可藉由畫筆運用的刺激,在培養美術能力的同時,增進感統能力,這種運用肌肉運動的方式,與孩子腦部活動刺激有其相關性。

2歲以後的孩子,會有更漸進式的概念,由於此時他們的語言能力發展越來越好,會敘述他創作的是什麼,然而手部肌肉的運用能力還未純熟,所以依然處於塗鴉期,此時照顧者應讓孩子多從事有利於手眼協調及小肌肉發展的活動,同時應重視孩子視覺及觸覺等知覺培養,有空時,可帶他出去看看周遭景色,摸摸葉子凹凸面等,藉由實際行動不僅可培養美術能力,對於各種知覺提升亦有助益。

將美融入生活
各年齡層寶寶發展不同,培養他們美術能力的方式自然大不相同。依0?3歲寶寶的發展情形來看,建議照顧者可採用下列方式,將「美」自然融入生活,讓孩子在無形中培養對美的概念及創作力。

0~6個月
在孩子睡覺的地方提供適量且柔和的光線,垂掛一些造型優美、色彩柔和的玩具,多讓嬰幼兒接觸,可幫助他們辨認不同物體的形狀、大小和顏色等。

7個月~1
您可在孩子活動的地方擺設一些多層次、有深度「色調」的圖片,或多帶他們到戶外走走,讓他觀察大自然的事物,對於視覺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1~2
適時給予孩子機會教育,如帶他外出時,看到影子,可跟孩子介紹:「這是影子。」您還可將孩子眼睛矇起來,讓他去摸五官,同時跟他介紹;也可以教孩子分辨玩具或食物的顏色,藉由玩具組合,訓練孩子美感及邏輯。還可在教他穿衣服時認識顏色。

2~3
多給孩子觀察及體驗的經驗。如和他一起做勞作時,可以跟他說:「我們現在要做臉,那你要不要去找家裡什麼東西可以做眼睛?」。此外,跟孩子互動時,可多培養他的想像力,可以運用繪本,玩故事接龍的遊戲,讓孩子多說比實際操作更重要。

培養孩子美感,由照顧者做起
培養孩子美感,照顧者的引導很重要。當孩子看到、摸到事物時,照顧者當下即應適時教育,才可讓孩子隨時感受到,若照顧者們自己都能先有感受力,引導孩子學習時會更容易,藉由親子互動的過程,孩子印象也會更深刻!

培養幼兒創作須知
透過視覺心像表達的美術活動,幾乎是每個幼兒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的生活經驗。藉由美術活動,幼兒可以探索和表達他們的意念,抒發情感,得到身心需求的滿足,且能隨著心智與生理的成熟層次,呈現不同風貌的美術表現方式。因此從事美術活動對於幼兒美感培養是最直接且有效的方式,孩子也會玩得很高興。

李嘉穎提醒照顧者,在為孩子設計美術活動時,應以漸進式的方式為主,依據下列的階段進行,對幼兒來說比較容易進入狀況:

A需有主題的引導討論
透過討論可引導出幼兒印象最深刻的事物,可安排孩子在與您討論時加入一些表演活動,如此更能從觀察中刺激幼兒的想像力,讓他可以自然地把自己的經驗、想法表現出來,這時他也已經能自動自發地把意念提升為創作。

B造型過程指導
幼兒畫房子、花、樹及人經常會有定型的畫面及共同記號,如果您能讚美他的創作,再誘導他逐漸脫離記號繪畫的模式,適時提示他,還可增進其有創造力而獨立的創作。

C欣賞與評量
為使幼兒有更深層的創作表現,欣賞他的創作是必要的。由於幼兒容易滿足一時表現,過一兩天後就不大記得他所創作的內容,因此,您的欣賞動作必須在孩子作品完成時即刻進行,建立其自信心。

各式美術創作對幼兒的影響
美術教學材料可分成線畫、彩畫、水墨畫、黏土、陶土等。繪畫可讓孩子透過各種材料畫出生動的線條和色彩,將自己的想法意願傳達給別人,抒發情緒得到自我滿足,享受表現的快樂,以培養創造與審美的意境。

而黏土和陶土可讓孩子體驗各種不同的材質,經由搓、拉、壓、捏等方式,讓孩子做大小肌肉的活動,是一種比較具體且能讓孩子得到自我滿足的表現方式,同時也是孩子在造形活動中較具發展性的活動,可增進其手部操作能力,培養平面及立體幾何的創造力。

另一方面,我們還可經由孩子的圖畫中看出他們的性格。李嘉穎表示,色彩可用來診斷孩子的心理,有些孩子總畫同樣的東西,塗同樣的顏色,或過去非常喜歡繪畫的孩子最近突然不畫了,都可以從其中看出端倪。李嘉穎從其教學經驗分享,在一張小小的圖畫紙裡,他覺得孩子的世界多采多姿、千變萬化,很容易可以從中看出他們的心理、性格、生理、情感、思想及家庭環境,這是因為孩子會藉由繪畫創作過程把他潛意識裡所積壓的挫折及不滿情緒昇華,而得到宣洩。因此建議照顧者,可以從孩子創作的過程中去了解孩子心裡的想法及狀況,適時給予協助。

親子創作時間play time
遊戲名稱:救救玩具
所需材料:陶土
適合年齡:2歲以上
玩法:照顧者將小玩具藏在泥漿中,鼓勵孩子去尋找,讓孩子找到玩具後,運用陶土創造出小玩具的模樣。
小叮嚀:玩的時候要小心,避免讓孩子吃進陶土。

遊戲名稱:我是大野狼
所需材料:水彩、圖畫紙、積木
適合年齡:1.5歲以上
玩法:跟孩子講述三隻小豬的故事,接著將積木堆疊好後,引導孩子模仿大野狼吹倒房子的片段,去吹倒積木,讓孩子產生興趣,再引導孩子運用同樣的方式去吹水彩畫,讓他知道吹出來的力量是有跡可尋的。
小叮嚀:注意孩子在玩時的安全,避免吃進水彩,或因碰撞到積木而跌倒。如擔心孩子吃進水彩,也可以把水倒在紙上讓孩子去吹。

遊戲名稱:鈴鐺多響亮
所需材料:廢棄紙杯、錫箔紙
適合年齡:1.5歲以上
玩法:照顧者與孩子一起將錫箔紙包在廢棄的紙杯外圍,包好後再帶領孩子裝飾外觀,使其變成聖誕鈴鐺的樣子,完成後將其吊掛呈現。
小叮嚀:做勞作時,要注意孩子接觸勞作工具時的安全性。

遊戲名稱:好多形狀喔
所需材料:黏土
適合年齡:1.5歲以上
玩法:教孩子運用下列各種方式將黏土搓成不同的形狀。
圓形:雙手合掌,一上一下,當上面的手掌動時,下面的手掌就靜止,可讓孩子練習平衡感。
圓形壓扁:將搓好的圓形用手掌壓扁。透過用力過程,可加強孩子手指的力量。
長條形:如洗手的動作,將黏土搓成一條一條的。
水滴:用單指將黏土搓成一邊是圓的,一邊是尖的。
小叮嚀:在教孩子搓揉黏土時,別忘了同時教他認識形狀,增強他對形狀的概念。



(詳文請見2007年八月號媽咪寶貝雜誌)
2007.8月媽咪寶貝 / IQ寶貝
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2/mamabox/s2baby02-170.asp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1424&prev=11425&next=11423&l=f&fid=67






*********************************************************************************
逛美術館 小小孩也能
文/兒童教育專家 丁慧瑜
在公園或兒童遊戲場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親子同樂的溫馨畫面,但鮮少在美術館、藝術館裡發現大手牽小手的身影。可能是大人擔心寶貝看不懂而因此初步吧!但也錯失了親近藝術的大好機會。
欣賞藝術比投入藝術更有意義
「藝術」是什麼?幽默大師林語堂先生在「生活的藝術」一書中寫道:「藝術是創造,也是消遣。」林先生認為,與其只有少數人能夠投入藝術領域,追求不朽的藝術成就,遠不如讓一般大眾都喜歡藝術,將藝術活動當作休閒,在生活中主動融入藝術來得重要。所謂「藝術即生活,生活即藝術」,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生活中多了藝術的元素,不僅能激發創意、充滿想像,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會更為寬廣,呈現新的趣味,連帶在面對挑戰、解決問題時,亦更有彈性,對於情緒的抒發與掌控具有正面的意義。
逛美術館先從館外開始
體驗藝術之美的方式有很多種,其中又以欣賞美術館和藝術館的作品,最為普遍易行。其實帶孩子逛藝術館、美術館,真的是一種由外而內的心靈饗宴。通常這些建築物的外觀都是經過特別設計的,所以全館本身就是值得品味的藝術品,不妨先跟寶寶在館外一起觀察、討論,培養初步的描述能力。
此外,周遭的開放空間亦皆為精心規畫,不論是花草樹木、立體雕塑,甚或宣傳用的彩色旗幟,都蘊含著協調之美,令人心曠神怡。身在其中,親子或漫步或奔跑,儼然與藝術合而為一。
進入館內,放眼望去除了絕妙佳作外,另有柔和的光線與宜人的旋律搭配,使人不知不覺地神凝心定,完全沉浸在和諧的氣氛中。此時,身邊的藝術品似乎也散發出無與倫比的吸引力,使小朋友、大朋友的感受細胞頓時活躍起來,盡情馳騁在美的世界中,而寶寶鑑賞、審美的能力亦在此時逐漸萌芽。
配合寶寶年紀決定引導方式
不過,由於孩子年紀尚小,面對藝術品時不一定能全然領會,所以大人的引導就變得很重要了。一般而言,除非有特別的年齡限制,通常美術館和藝術館多是歡迎闔府光臨的。家長可依照寶貝的年紀,提供不同的解說方式。
行前先做功課
當然,在正式踏向藝術之旅前,親子還是必須先在家做些功課,以建立良好的互動形式與默契,來為旅途加分。
然而,即使是配合度再高的寶寶,當心情不佳時,也難免有脫序的演出,家長一定要抱持「以寶貝為主」「大人配合孩子」的想法,切莫以急就章的方式,強迫孩子接受藝術的洗禮。當寶貝累了,對展品不耐煩或沒興趣時,不妨停下腳步或轉移陣地。畢竟,藝術是永遠的,不必急於一時。當展開下一次的旅程時,美術館、藝術館的大門依然會為寶貝與您而開。
 
(取材自育兒生活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2_53.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