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5月21日 星期二

寶寶大肢體發展

協助寶寶大肢體發展
從寶寶可以自行翻身,就開始邁入了肢體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但其實每個寶寶的發展狀況不一,爸媽也勿操之過急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與寶寶互動,在旁協助寶寶的大肢體發展寶寶就可自行穩穩地邁出人生的第一步囉!
協助寶寶的五大肢體發展
翻身、坐穩、爬行、站穩、步行
寶寶的五大發展里程碑 
Step 1 翻身
發展時機:約在5~7個月大時
概述:寶寶的骨骼、神經逐漸發育成熟,因此會出現翻身的動作,對寶寶來說,從俯姿到仰姿較為容易,從仰姿翻到俯姿較難,一開始翻身時只能翻一半,影響寶寶翻身的因素有很多,侯家瑋醫師表示,像是寶寶太胖,或者太懶、內向,抑或環境因素、冬天穿太多衣服,都可能造成翻身困難。
媽咪的協助:
用玩具引誘寶寶是一個好方法,陳芝琪醫師表示,用手輕輕的扶助寶寶的手或腳,慢慢減少協助,讓寶寶翻身就可拿到想要的玩具。
媽咪需隨時控制寶寶的體重,並非越胖越好,出生6個月大約7公斤為理想狀態。
1.侯家瑋醫師表示,寶寶有時可能不懂得要用手支撐移動,因此媽咪需幫助他把手拉出來一點,肩膀稍微移動一下,背後可放毛巾捲把身體抬高,方便寶寶翻身。
2.翻身環境的營造也很重要,如果床太軟可能也讓寶寶不好翻身,因此可讓寶寶在軟墊上練習翻身。
注意事項:
等到寶寶可以翻身時,侯家瑋醫師提醒不要將寶寶放在床邊以免摔落,因此地板可以鋪一些軟墊以防萬一。
Step 2 坐穩
發展時機:約在7~9個月大時
概述:寶寶的腰部肌肉力量發展得更好,一開始寶寶會用手撐在地上,撐住自己身體,之後寶寶的肌肉骨骼發育更好,支撐力更佳,可以自行坐著兩手玩玩具。
媽咪的協助:
1.盡量少讓寶寶在床上活動,陳芝琪醫師表示,因為床通常較軟,因此可鋪一塊安全塑膠地板空間讓寶寶活動,提高穩定度。(但一定要記的要使用合格的廠牌,清洗並風乾一週後,等沒有臭味再使用)
2.媽咪可將玩具故意放在寶寶的身體旁或背後,讓寶寶運用軀幹的力量轉身去拿,讓寶寶的軀幹平衡力更好。
3.寶寶一開始練習坐時,媽咪可在後面放一U型枕頭,離身體一段距離,即使寶寶倒下也會倒在枕頭裡。
4.侯家瑋醫師建議,一開始可讓寶寶坐嬰兒專用的小椅子,再慢慢拿掉。
Step 3 爬行
發展時機:約在8個月大時
概述:寶寶爬的時候需要手腳協調,一開始會運用腹肌力量,爬行過程會利用頸部肌肉支撐頭部,練習用手臂的肌肉來支撐上半身,同時也藉由支撐身體重量來訓練手腕和手指的力量,並用膝蓋和腿部的交互前進讓四肢靈活度與協調度更好,陳芝琪醫師說明,寶寶一開始會在原地貼地爬,但無法前進,接著會往後爬,也就是腳往後踢,但軀幹沒有向前,接著寶寶會肚子離地慢慢往前爬,最後可以手和膝蓋撐起肚子爬囉!但也有一些因素讓寶寶可能不想爬,侯家瑋醫師說明,像是寶寶的先天氣質較不愛動,或者有過胖問題,因此覺得爬行很累,又或者地板過於冰冷讓寶寶不想爬,因此爬的環境也很重要。
陳芝琪醫師解釋,其實爬行讓寶寶接受更多感覺的輸入,除了用視覺來驅動平衡,更增加發展皮膚、肌肉、骨骼的本體感覺,可協助平衡中樞,讓協調性更好,之所以會有許多專家認為多爬較好,是因為當寶寶的身體接觸地面,整體肌肉的運用更大,感覺輸入更全面,讓本體感官發展更好。有些寶寶可能會跳過爬的階段直接走,媽咪也無需過度擔心,可以在往後的活動多增加攀爬、鑽山洞等活動來補足。
媽咪的協助:
1.一樣可用玩具協助引導,將玩具放在寶寶眼前,引誘他爬過來拿,甚至在後面推他一把。
2.給寶寶一個穩定且適合爬行的環境,地板可鋪軟墊。
3.陳芝琪醫師建議,可將寶寶抱在身上,並扶著腋下讓寶寶往上往下跳,可訓練下肢的力量。讓寶寶練習趴在媽咪大腿或抱枕上,把手撐在地上,然後幫忙寶寶運用手的力量往前移動,訓練上肢力量。
注意事項:
寶寶會爬行後,移動的範圍也變大,此時媽咪需注意周遭環境的安全,盡量將危險物品放高,此時寶寶的手部抓握能力也更好,因此需注意不要讓他爬到危險的地方。
Step 4 站穩
發展時機:約在9~10個月大時
概述:寶寶此時可以用手扶著小桌子或床緣在原地站著,但還無法移動,之後會慢慢學習自己放手站立,即使不依靠外在的輔助也能站穩。
媽咪的協助:
1.一開始讓寶寶的周遭環境有多點可依靠的物品,而這些物品盡量與寶寶的身高相當。
2.增加寶寶的安全感,可適時的扶著寶寶慢慢站起來。 
3.將玩具放在小桌子上面,引誘寶寶站起來拿,並記得扶著他。
注意事項:
寶寶可站起來後所觸及的地方更高,像是桌子也盡量不要鋪桌巾,若寶寶因想維持身體平衡而順勢扯下桌巾,則可能導致桌上物品掉落砸傷寶寶。此外,寶寶站立時的穩定度不夠可能會摔倒,因此地板可鋪上巧拼。
Step 5 步行
發展時機:約一歲左右 
概述:寶寶開始能扶著東西走,例如桌緣、牆壁、小推車等,一開始因為肌肉力量與平衡力不足不敢放手,等到寶寶力量夠了,平衡更好了,就會自己漸漸放手走囉!除此之外,其實寶寶步行也與環境和先天氣質有關,像有些寶寶比較小心翼翼,可能就會等到自己腳步夠穩才敢放手,有些較勇敢的,可能一下就跨出步伐,在跌倒中求進步,但陳芝琪醫師說明,大多數寶寶1歲半之前就可完全自己行走,若有落後就應該請教醫師寶寶的狀況。
媽咪的協助:
1.運用推著的玩具車讓寶寶不僅有可依賴的物品行走,還能增加趣味性。
2.媽咪可在寶寶的後面扶著寶寶行走,然後慢慢放手。
3.侯家瑋醫師提醒,寶寶行走的地面不可太軟,有可能讓走路容易摔倒,橡皮地板是較佳的,即使摔倒也不會痛,又有支撐力可行走。
注意事項:
此時寶寶可移動的範圍更大,因此要避免寶寶去一些危險的地方,像是廚房,因為此階段為發生嬰幼兒燒燙傷的危險期,如桌上有熱水都需隨時留意寶寶的動向,而爸媽也需注意家中陳設,盡量不要妨礙寶寶的移動空間,最重要的是將具有危險性的東西收起,以免寶寶誤食誤闖。

【文/嬰兒與母親】






*****************************************************************************
協助寶寶大肢體發展
翻身、坐穩、爬行、站穩、步行
寶寶的五大發展里程碑 
Step 1
翻身 發展時機:約在5~7個月大時 概述:寶寶的骨骼、神經逐漸發育成熟,因此會出現翻身的動作,對寶寶來說,從俯姿到仰姿較為容易,從仰姿翻到俯姿較難,一開始翻身時只能翻一半,影響寶寶翻身的因素有很多,侯家瑋醫師表示,像是寶寶太胖,或者太懶、內向,抑或環境因素、冬天穿太多衣服,都可能造成翻身困難。
媽咪的協助:
用玩具引誘寶寶是一個好方法, 陳芝琪 醫師表示,用手輕輕的扶助寶寶的手或腳,慢慢減少協助,讓寶寶翻身就可拿到想要的玩具。
媽咪需隨時控制寶寶的體重,並非越胖越好,出生6個月大約7公斤為理想狀態。
1.     侯家瑋醫師表示,寶寶有時可能不懂得要用手支撐移動,因此媽咪需幫助他把手拉出來一點,肩膀稍微移動一下,背後可放毛巾捲把身體抬高,方便寶寶翻身。
2.     翻身環境的營造也很重要,如果床太軟可能也讓寶寶不好翻身,因此可讓寶寶在軟墊上練習翻身。
注意事項:
等到寶寶可以翻身時,侯家瑋醫師提醒不要將寶寶放在床邊以免摔落,因此地板可以鋪一些軟墊以防萬一。

Step 2 坐穩
發展時機:約在7~9個月大時
概述:寶寶的腰部肌肉力量發展得更好,一開始寶寶會用手撐在地上,撐住自己身體,之後寶寶的肌肉骨骼發育更好,支撐力更佳,可以自行坐著兩手玩玩具。
媽咪的協助:
1.     盡量少讓寶寶在床上活動,陳芝琪醫師表示,因為床通常較軟,因此可鋪一塊安全塑膠地板空間讓寶寶活動,提高穩定度。(但一定要記的要使用合格的廠牌,清洗並風乾一週後,等沒有臭味再使用)
2.     媽咪可將玩具故意放在寶寶的身體旁或背後,讓寶寶運用軀幹的力量轉身去拿,讓寶寶的軀幹平衡力更好。
3.     寶寶一開始練習坐時,媽咪可在後面放一U型枕頭,離身體一段距離,即使寶寶倒下也會倒在枕頭裡。
4.     侯家瑋醫師建議,一開始可讓寶寶坐嬰兒專用的小椅子,再慢慢拿掉。

Step 3 爬行
發展時機:約在8個月大時
概述:寶寶爬的時候需要手腳協調,一開始會運用腹肌力量,爬行過程會利用頸部肌肉支撐頭部,練習用手臂的肌肉來支撐上半身,同時也藉由支撐身體重量來訓練手腕和手指的力量,並用膝蓋和腿部的交互前進讓四肢靈活度與協調度更好,陳芝琪醫師說明,寶寶一開始會在原地貼地爬,但無法前進,接著會往後爬,也就是腳往後踢,但軀幹沒有向前,接著寶寶會肚子離地慢慢往前爬,最後可以手和膝蓋撐起肚子爬囉!但也有一些因素讓寶寶可能不想爬,侯家瑋醫師說明,像是寶寶的先天氣質較不愛動,或者有過胖問題,因此覺得爬行很累,又或者地板過於冰冷讓寶寶不想爬,因此爬的環境也很重要。
陳芝琪醫師解釋,其實爬行讓寶寶接受更多感覺的輸入,除了用視覺來驅動平衡,更增加發展皮膚、肌肉、骨骼的本體感覺,可協助平衡中樞,讓協調性更好,之所以會有許多專家認為多爬較好,是因為當寶寶的身體接觸地面,整體肌肉的運用更大,感覺輸入更全面,讓本體感官發展更好。有些寶寶可能會跳過爬的階段直接走,媽咪也無需過度擔心,可以在往後的活動多增加攀爬、鑽山洞等活動來補足。
媽咪的協助:
1.      一樣可用玩具協助引導,將玩具放在寶寶眼前,引誘他爬過來拿,甚至在後面推他一把。
2.      給寶寶一個穩定且適合爬行的環境,地板可鋪軟墊。
3.      陳芝琪醫師建議,可將寶寶抱在身上,並扶著腋下讓寶寶往上往下跳,可訓練下肢的力量。讓寶寶練習趴在媽咪大腿或抱枕上,把手撐在地上,然後幫忙寶寶運用手的力量往前移動,訓練上肢力量。
注意事項:
寶寶會爬行後,移動的範圍也變大,此時媽咪需注意周遭環境的安全,盡量將危險物品放高,此時寶寶的手部抓握能力也更好,因此需注意不要讓他爬到危險的地方。

Step 4 站穩
發展時機:約在9~10個月大時
概述:寶寶此時可以用手扶著小桌子或床緣在原地站著,但還無法移動,之後會慢慢學習自己放手站立,即使不依靠外在的輔助也能站穩。
媽咪的協助:
1.      一開始讓寶寶的周遭環境有多點可依靠的物品,而這些物品盡量與寶寶的身高相當。
2.      增加寶寶的安全感,可適時的扶著寶寶慢慢站起來。 
3.      將玩具放在小桌子上面,引誘寶寶站起來拿,並記得扶著他。
注意事項:
寶寶可站起來後所觸及的地方更高,像是桌子也盡量不要鋪桌巾,若寶寶因想維持身體平衡而順勢扯下桌巾,則可能導致桌上物品掉落砸傷寶寶。此外,寶寶站立時的穩定度不夠可能會摔倒,因此地板可鋪上巧拼。

Step 5 步行
發展時機:約一歲左右 
概述:寶寶開始能扶著東西走,例如桌緣、牆壁、小推車等,一開始因為肌肉力量與平衡力不足不敢放手,等到寶寶力量夠了,平衡更好了,就會自己漸漸放手走囉!除此之外,其實寶寶步行也與環境和先天氣質有關,像有些寶寶比較小心翼翼,可能就會等到自己腳步夠穩才敢放手,有些較勇敢的,可能一下就跨出步伐,在跌倒中求進步,但陳芝琪醫師說明,大多數寶寶1歲半之前就可完全自己行走,若有落後就應該請教醫師寶寶的狀況。
媽咪的協助:
1.      運用推著的玩具車讓寶寶不僅有可依賴的物品行走,還能增加趣味性。
2.      媽咪可在寶寶的後面扶著寶寶行走,然後慢慢放手。
3.      侯家瑋醫師提醒,寶寶行走的地面不可太軟,有可能讓走路容易摔倒,橡皮地板是較佳的,即使摔倒也不會痛,又有支撐力可行走。
注意事項:
此時寶寶可移動的範圍更大,因此要避免寶寶去一些危險的地方,像是廚房,因為此階段為發生嬰幼兒燒燙傷的危險期,如桌上有熱水都需隨時留意寶寶的動向,而爸媽也需注意家中陳設,盡量不要妨礙寶寶的移動空間,最重要的是將具有危險性的東西收起,以免寶寶誤食誤闖。

~想知道更多幫助寶寶大肢體發展的問題?全文請見402期嬰兒與母親雜誌






********************************************************************

0歲寶寶的動作DIY
期待你家的寶貝成龍成鳳嗎?千萬別忽視了0歲教育!0歲寶寶就像一張白紙,具有無限的可能性,除了應給予均衡營養與各種刺激,促進生長、體能發展之外,若還能施予得宜的啟蒙教育,健全寶寶的心智發展,必能讓你的寶貝一開始就贏在起跑點!

 
PART10歲寶寶的動作發展
感官動物
0
歲寶寶可說是一種感官動物,因為這段期間他完全是以身體感官來認識世界。根據研究顯示,3個月大以後的寶寶,一天之中有80﹪的時間不再哭鬧不休而是在從事各種活動。因此寶寶若在這段期間適當的接受各種體能感官刺激,不但能使各種感覺器官均衡發展,亦能順利進行感覺統合,提高大腦智能發展。
這段期間也是最需要父母陪伴玩耍的階段,確實掌握這段關鍵期,透過各種遊戲讓父母清楚了解寶寶的體能發展程序,在日後的教養上便能更得心應手。
動作發展的重要性
幼兒體能動作發展之所以重要,在於身體所有的運動機能,在心理發展上均具有重要意義。例如當寶寶會爬、會走、會跑以後,他的生活領域也隨之擴展,不但漸漸可支配自己的行動,滿足好奇心之外,亦開始產生社會行為。
一個體能動作發展優越的幼兒,很會就能學習到各種日常生活技巧,如吃飯、穿脫衣物、遊戲等,因此容易藉此建立自信心與成就感,更加獨立,當他在與他人遊玩時,容易贏得友誼,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
一個動作笨拙而遲鈍的幼兒,在與別的幼兒遊戲時,容易受到其他幼兒的排擠,因而產生挫折感與自卑感。
因此體能動作、感官發展與寶寶日後的「大腦發展」、「智能成長」、「自我觀念」、「社會行為」及「人格發展」,都有密切的關係。
所以在教養0歲寶寶時,一定要鼓勵他多聽、多看、多摸,多動,以適應環境中各種人、事、物變化,逐漸發展自我潛能。
動作發展的原則
雖然每個寶寶的生理發展速度不盡相同,但其動作發展,大體上會遵循一定的模式進行,例如先會坐而後會爬、先會站立接著學會行走;先會畫直線,而後發展到畫圈圈。在運動技能上,也是先出現全身性的、籠統的、整體性的活動,之後才會逐漸發展為精細的手眼協調動作。
一般的發展原則是: ‧從頭到尾的發展
頭部為先,下肢發展在後。新生兒的頭部器官如口、眼等,在出生後便已有初步的活動,約在一年後才會有足部的動作。
‧從中心到邊緣的發展
軀幹發展在先,四肢發展在後。越接近軀幹的部份,發展越早,如新生兒雙臂雙腳均能亂動,但手指的單獨活動則要在1歲以後。
‧由整體到精細
先由全身性的統整活動,進階到精細動作。如先由整支手臂的大肌肉活動,進階到手指小肌肉的活動。
寶寶居家體操DIY為了促進體能發展,父母可以在家中陪寶寶一起作些簡單的體操,藉著讓寶寶活動的機會,產生各種不同型式的觸覺、本體覺和前庭覺刺激,以促進神經發展;此外在運動過程中,父母所給予的觸摸、言語、眼神和關注等,都有助於增進親子關係。
6個月內的寶寶:
寶寶的小小自我意識已逐漸萌芽,有各種情緒上的反應,身體的活動也逐漸靈活,能翻、能仰、能坐….。因此這個階段的體操應以強化下半身的活動為主,為學習爬行作準備。
A 抬手運動:
1 先以媽咪的手指讓寶寶抓緊,其餘四指握住寶寶的小手。
2 將寶寶的兩側手腕抬高。
3 往寶寶頭上輕輕地畫半圓圈(不要太勉強)。
4 再往身體兩側畫半圓後,回到原位。
B、腳部運動:
1 媽咪先以手握住寶寶的腳掌。 2 輕推寶寶往前蹬的雙腿。
3 使寶寶的身體盡量向身體彎曲。
6個月以上的寶寶:
此時寶寶活動力大增,急著想站、想跑。因此本階段的體操訓練重點,可以開始全身性的整體活動,有助於日後學習站立與走動。
A、倒立運動:
1 將俯臥的寶寶雙腿用右手提高,並以左手支撐寶寶的小肚子,以拉抬整個下半身。
2 在寶寶習慣這個姿勢後,可以多作幾次。
B、彎曲運動:
1 幫助寶寶由躺姿側翻成趴的姿勢。 2 趁寶寶翻身時,加一點力氣幫助寶寶翻身順暢。
3 在寶寶翻身時不要壓到他的腳,以免造成翻身的困難。
PART2】心智發展優質培育法
◆寶寶的腦力發展◆
◆寶寶的認知發展◆ ◆寶寶的語言發展◆
◆寶寶的社交行為◆
PART3】寶寶的遊戲人生
對寶寶來說,遊戲就等於學習。遊戲活動是寶寶最自然的生活方式,也是童年發展的最高表現。






****************************************************************************
動作發展
作者:新手父母

十二個月大,孩子控制軀幹肌肉的能力極好,或許他還沒辦法走路,但仍可以到處移動、探險,透過這種方式練習他所學得的技巧,肌肉也變得更強壯。

姿勢與平衡

從十二個月起,學步兒的平衡感不錯,至少坐的時候是如此。他可能很投入地玩玩具,伸手去拿較遠的玩具,仍然沒倒下來。他不再去想保持挺直的事情,以便繼續做他感興趣的事。     到了十八個月,他可以用許多不同的姿勢坐著。他的腿長得更長,坐著時可能兩隻腿伸向同一個方向,接著可能為了方便玩玩具而坐在腳踝上,兩腳疊在身體下。後來如果他想拿高一點的東西,例如桌子上的玩具,膝蓋會站得更直以拿到它。

從坐到站的過程

十二個月大,只要學步兒受到支撐就可以輕易站起來,也可以輕易坐下。如果他是靠著矮桌子等東西站起來,十二、三個月左右,你會發現他只要用手甚或指尖輕輕抓住東西就能站起來或坐下,不需要像以前一樣用整隻手,顯然他的平衡能力進步頗多。

十二至十四個月期間,學步兒不需要靠支撐就能站起來。到了十六個月,幾乎所有的學步兒都不需要幫助就能站立,如果不是的話就應該給醫生檢查。

一旦學步兒站起來了就更難維持平衡。十二個月大,多數學步兒站起來時會東搖西晃以保持平衡。但十五至十六個月時,學步兒不靠扶持就能蹲下來撿玩具,到十八個月左右可以靜止不動地站立,不需要動來動去就能保持平衡。

四處走動

孩子在還不會走路時就能移動。強健的肌肉加上愈來愈獨立,他很少會靜靜不動地待在那兒。十二個月大,即使手上拿著小玩具,也會以驚人的速度爬或用屁股拖著走。如果有東西可以抓住,就能更輕易扶著家具走;而為了四處走動,很快就能把重心從一隻腳轉移到另一隻腳。

有段時間某些小孩不會走路也不會爬,反而像熊一樣靠四隻腳走路,雖然膝蓋沒碰到地板,還是可以視為爬的變形(褲子也比較不容易弄髒)。

其他活動

學步兒一般都很活潑,動作也很靈活,可以從爬的姿勢換成站立,再扶著家具走,然後回地板上撿起積木或玩具車,接著又恢復爬的動作。

學步兒不需要走路就很好動,能發揮平衡感或研究四周圍。十二至十五個月時,他不斷用身體嘗試,看看能做什麼,側探身體和環境的關係。

他會爬到桌椅下面,站起來撞到頭,然後爬上矮家具,甚至堅決地爬上沙發或椅子。有時候他可能摔落在手裡的玩具上或地板上的東西,也會跌在塑膠積木或一些你認為安全的東西而受傷。

他也可能跌在桌子邊緣,撞到頭或嘴巴。十二至十五個月大,嘴唇受傷是家常便飯的事。雖然事關頭部安全,應該避免意外狀況,但並沒有萬無一失的安全方法可以杜絕危險,所以學步兒探索時應受到監督。

走路

滿週歲後,學步兒可能很快就喜歡上走路。一般孩子在十三、四個月大開始走路,可是如同大部分的里程碑一樣,仍然有許多個別差異存在。對學步兒來說,行動本身比起從事行動的正確方法重要多了,目前他在意的是沒有人催促。當他準備妥當,自然就會走路了。

寶寶的第一步

從十二個月大起,有些學步兒走路時喜歡一隻手被牽著,可是如果你的孩子不喜歡這樣,也不需要硬牽,否則會傷害到他的手臂。相反地,有些學步兒很喜歡被牽著,即使不需要幫助就會走路,也要你牽著他的手。

有一天,孩子通常會無預警地獨自站起來幾秒鐘,然後試著走兩、三步,這時他會彎著手肘、高舉著手臂以維持平衡。過了幾天,他可能不再走路,但很快又會繼續走。剛開始,他雙腳張開,行進時顯得猶疑,步伐大小和方向都不一定。他可能興奮而急促地走向你,結果在半路上摔倒了。

步伐漸趨穩健

接近十五個月大,學步兒走得愈來愈標準,不再需要舉著手臂來保持挺直的姿勢,然而他的腳還是張開著,腳底也還是平的,來幫助他維持平衡。

到了這個階段,即使常跌跌撞撞他也喜歡到處走走。接近十八個月大,他的步伐更為穩健且很少跌倒。

十八個月左右,他會試著跑。他會拖著腳步並保持膝蓋平直,樣子看起來很逗人,卻不是很實際的走路型態。

樓梯

如果你家有樓梯,孩子很難漠視樓梯的存在。大部分的嬰兒和學步兒很難抗拒樓梯的吸引,熱情地奔向樓梯,有些則不為所動。從十五個月起,學步兒可能用四隻腳爬上去,卻拖著屁股下樓梯,或用肚子滑行的方式,幾乎沒有危機意識。

接近十八個月,下樓梯的方式較像個成人,可是會把兩腳併放在一起,有時候則向隻熊一樣用四隻腳爬上去。


 異常的走路方式

 學步兒剛學走路時不太穩,可是如果幾個月內一直都如此,就需要看醫生。有些學步兒會踮著腳尖,如果他們的腳可以平放在地板上,可能就不要緊。可是最好還是讓醫生檢查一下,因為這意味著他的跟腱太緊了。


走路較遲

孩子什麼時候會走路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例如家族史、孩子的個性、自信心和健康。儘管男孩較富冒險精神,一般卻比女孩較晚走路。

約百分之三的嬰兒在九個月大就會走路,多數孩子卻遲許多,百分之九十七得等到將近十八個月大,如果孩子這時還不會走路,最好去看醫生。走路遲鮮少和髖部有關係(例如先天性髖關節脫臼〔CDH〕,又稱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大部分有CDH的嬰兒會在預期的時間走路,但CDH會造成跛行,尤其只影響一處髖關節時。CDH的症狀還包括:

爬行困難。
拖著一條腿走路。
走路時會痛。
倒向一側。
走路時會發出摩擦聲或卡答聲。
一條腿看起來較短。




***************************************************************
簡易運動 誘發孩子大動作發展
文/盧愷莉
孩子的發展是一個連續過程,有既定模式可依循,但發展速率卻有個別差異。一般來說是由頭部和軀幹的穩定,繼而發展至四肢的動作控制,各階段的發展都是下一階段的基礎。
動作發展更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根基,也是一切行為基礎,有良好的動作發展,就能有自主性的行動力,增加與外界的互動,獲得適當感覺刺激,增進探索、手眼協調能力、認知與情緒發展,拓展生活範圍,逐漸減少對大人的依賴,學會獨立自主及建立自信心。
孩子通常是先學會翻身、爬行、坐、站、行走等大動作後,手部的精細動作才會逐漸發展。大動作發展約在2歲左右進入階段性的成熟期,2歲後的發展重點就會轉到精細動作和語言方面,因此若要孩子有一個健全的發展,2歲前的大動作發展不容忽視,以下提供家長一些簡易運動,可誘發孩子早期的大動作發展。
◎頭部控制(如圖1
●趴著時,在腋下放毛巾捲,用玩具在前方吸引孩子抬頭。
●躺著從肩膀、手掌或前臂慢慢將頭帶離地面,促進頭部屈曲動作。
◎翻身動作(如圖2
●趴著,右手臂彎在胸前,將左肩或骨盆向後推;躺著,右手抬高,將左腳彎曲再向下拉。
◎四點支撐(如圖3
●趴著,在腹部下放毛巾捲,讓孩子肚子離地,以雙手掌和雙膝支撐,訓練軀幹及骨盆動作控制與協調性。
◎貼地爬行(如圖4
●趴著,身體推往左側,右腳彎曲並壓住膝蓋,從左側軀幹或大腿處施予一個向前推進力量,使右手向前伸出,爬出後,再將身體移到另一側,左右交替。
◎離地爬行(如圖5
●四點支撐,帶動右手左腳、左手右腳交替向前爬行。
◎跨步行走(如圖6
●扶持站立身體推往左側,從右側腋下將身體向左前方帶,使右腳抬起向前跨步。先從腋下帶,等較穩後,再從腰或骨盆帶。
(作者為台北馬偕醫院小兒物理治療師)

 

▲圖3:慕斯模具和挖球器。(照片提供/盧愷莉)

▲圖2:翻身動作。(照片提供/盧愷莉)


▲圖1:頭部控制。(照片提供/盧愷莉)


▲圖6:跨步行走。(照片提供/盧愷莉)


▲圖5:離地爬行。(照片提供/盧愷莉)


▲圖4:貼地爬行。(照片提供/盧愷莉)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3594&prev=3603&next=3593&l=f&fid=67






********************************************************************************
寶寶粗動作發展
06個月寶寶粗動作發展
文∕兒童教育專家 丁慧瑜
對0~6個月的新生兒來說,正是頭頸控制的萌芽階段,仰躺時,頭部慢慢能左右轉動;趴臥時,頭部漸漸可以平穩抬起,並隨著物品或圖案移動的方向轉移視線。因此,家長多跟寶寶玩一些能增強粗動作發展的遊戲,有助於成長!

在介紹動物生態的影片中,常常會看到哺乳類寶寶甫出生,便奮力起身、蹣跚邁步的感人畫面。然而對於同是哺乳類的我們而言,像抬頭、翻身、坐、爬、站、走、跑、跳等粗動作發展,必須循序漸進,經過相當時日方能順利達成。
這個時期的主要發展
以0~6個月的新生兒來說,正是頭頸控制的萌芽階段。當寶貝仰躺時,頭部慢慢能左右轉動,還會試著抬頭,主動追蹤特定的聲音來源;趴臥時,頭部漸漸可以平穩抬起,並隨著明顯的人、物品或圖案所移動的方向轉移視線。待頸部支持的力道足夠時,小寶寶特別喜歡改換姿勢,以體驗頭部在不同位置的重力刺激。
除此之外,寶貝對於手臂的運用亦略有心得。躺著的時候,會興奮的揮動雙臂,努力碰觸眼前的目標;趴著時,擺放在胸前的手臂會自然用力,試圖抬頭挺胸,這是撐起上半身的主要力量之一。
當寶寶對腹部及背肌的力量漸能掌握,翻身便成為最有趣的挑戰。起先只是微微翻向一側,熟練之後,就可以從仰躺翻成趴臥,或是反向翻回,並且樂此不疲。
等到寶寶能坐起來,則又是奇妙的體驗。在歪倒傾斜的過程中,小可愛體內的垂直平衡功能適時發揮作用;而藉由雙腿的支撐,更讓上下半身的概念得以銜接,進而建構出完整的自我形象,欣喜的邁向嶄新的旅程。
增強寶寶粗動作發展遊戲
然而,每一個成長階段都有寶貴的「黃金期」,絕對不容錯失,因此親愛的爸爸、媽媽們務必要把握良機,多跟寶寶玩一些能增強粗動作發展的遊戲,孩子才會長得更好、更健康!
(一)找聲音
目的:增強頭頸力量 年齡:0~2個月 時間:1至3分鐘 器材:安全沙鈴或響板等樂器
場地:鋪有軟墊的地板上或床上
步驟:1.先讓寶寶平躺下來,大人面對小人兒坐好。
    2.接著由大人拿著沙鈴或響板,在寶寶的任一側耳邊輕輕搖動或拍擊。
    3.當小孩循聲轉頭時,大人再一邊拍搖樂器,一邊將沙鈴或響板移到寶寶的另一隻耳朵旁邊,繼續使小樂器發出聲音,吸引寶貝轉頭找聲音。
    4.大人操作小樂器時,不妨在寶寶耳邊輕喚其名字。
    5.以上步驟可反覆數次。
(二)一閃一閃亮晶晶
目的:增強上半身力量 年齡:3~5個月 時間:3至5分鐘 器材:安全手電筒
場地:鋪有軟墊的地板上或床上
步驟:1.先讓寶寶趴著。大人將燈光略微調暗,拿著手電筒坐在小孩身邊。
    2.接著打開手電筒,照著寶貝前方的地板或床面,並輕哼:「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掛在……。」
    3.當小孩注視光源後,大人可以輕輕晃動手電筒,或畫圓圈,或畫波浪,並把光線逐漸由低的平面,沿著牆壁移到高高的天花板上。小人兒受到吸引,會努力抬頭,甚至試著撐起上半身以追蹤亮光。
    4.以上步驟可反覆數次。但進行時務必觀察孩子的反應。
(三)找朋友
目的:增強腹部和雙腿力量 年齡:4~6個月 時間:3至5分鐘 器材:寶寶照片2張(人物大而明顯)、雙面膠、嬰兒襪1雙
場地:鋪有軟墊的地板上或床上
步驟:1.大人先把照片用雙面膠黏貼在寶貝的襪子前端,再幫小人兒穿上襪子。
    2.大人一邊唱或唸「找朋友」的歌:「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裡?在這裡,在這裡,我的朋友在這裡。」一邊配合節拍輪流抬起小寶寶的左右腿,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照片。此步驟可重複數次。
    3.小人兒熟悉後,大人可再次唸唱「找朋友」的歌,並問小孩:「寶寶呢?寶寶在哪裡?」接著鼓勵小寶貝抬腿找朋友。
    4.當孩子做到了,大人要給予讚美。







**********************************************************************
寶寶肢體語言發展3部曲58個月
不同月齡別的嬰兒,由於生理和認知成熟度的不同,會產生階段性的肢體發展。58個月的寶寶,已經從以本能為主的動作,逐漸轉變為較有意識、意義的行為;此外,由於肌肉發展更成熟,對於外界刺激,能回饋更佳的反應。
抽象&具體的意義連結
第二部 58個月
文/郭盈秀 採訪諮詢/萬芳醫院復健部兒童職能治療師張慧敏 參考資料/《不要低估你的孩子》信誼出版 化妝髮型/蘇貞妮 攝影/陳炳煌 演出/媽媽小兔&寶寶小粉圓
萬芳醫院復健部兒童職能治療師張慧敏表示,58個月的寶寶,由於已經在前一階段(04個月)建立基礎,因此這段時期的肢體行為進展快速許多、變化很大。此外,她也提醒,許多的社交、認知和語言,都是與大小動作密切聯結著,建議父母多加觀察與留意。
5個月Baby
大動作:加強上半身穩定度
此時的寶寶已能坐著,穩定度仍不夠;腳能向著身體前方,但仍會微微縮著。張慧敏治療師表示,5個月嬰兒的訓練重點在於頭頸部的肌肉控制和上半身的穩定;雖然已經較前階段有進展,但不夠熟練和持久,因此仍需練習。
引導小提醒
建議媽媽可面對寶寶(側坐姿),手腳分別在寶寶身體前後;手拿小物在其平行視線前方搖晃而吸引注意,以訓練頭控和穩定度,另一手腳在背後保護著。
小動作:抓取的精準&效率
當發現寶寶躺著會手抓奶瓶、或開始用手把東西放入口中時,代表他發揮探索本能,更顯示出已具備「抓」和「放」的肢體動作。張慧敏治療師表示,此時期最需要的,即練習並調整拿(抓)取物品、使用手掌的精準度,將有助於提升未來執行細部動作的效率。
引導小提醒
「給予和取走」遊戲:媽媽將小物放在寶寶手上,再把他手掌打開、取走物品;或在他面前擺放各種材質的玩具,讓他自己做抓放動作。切記勿責備孩子亂丟。
建立關係‧表達情感
社交:藉由聲音區辨親人友善與否;也能夠擴展親近者(親戚)人際關係。
認知:會專注於眼前物品,如餵奶時主動輕拍奶瓶;能揮動手腳以吸引他人注意。
語言:部分寶寶已懂情緒表達,因此會觀察父母的唇型和聲音,模仿而發出單音。
引導小提醒
建議可多花時間和寶寶玩遊戲,如「你丟我撿」或「大拇哥、二拇弟」,除了練習手部(肩膀到手指)動作外,還有助於表情(大笑大叫)訓練。


6個月Baby
大動作:腹部&四肢更有力
當這時候的寶寶呈現趴姿時,肚子能稍微離開地面,代表他的雙手肌肉和骨骼已經發展地較有力量。因此,張慧敏治療師表示,寶寶不但趴著可以支撐,就連坐著時,也能夠自我用手支撐一段時間。
引導小提醒
父母可抬高寶寶屁股,使其變為四足趴姿,以訓練肚子力量,為之後的爬行做準備;另外,還可抱他飛高高,再慢慢放下來,讓腳掌貼地,整隻腳往下略壓,使其稍微感受身體重量,以訓練寶寶腳承重的能力。
小動作:強化手口的密切關係
6個月大寶寶能較熟練地坐著喝奶,甚至比躺著喝奶還好,代表其手部和頭控動作更為精確。張慧敏治療師表示,此時的寶寶延續之前的抓放,更願意且主動伸出手來抓取物品,並放入口中吃或探索。
引導小提醒
由於寶寶手指不夠靈活,建議提供一些長條食物(餅乾),促使他抓起來入口隨便啃;最初可能對不準,久了後便能連結食物、手和口的關係與位置。
親疏關係的建立
社交:對父母有親切回應(如捏臉、抱),懂得分辨誰是陌生人而有所抗拒
認知&語言:能透過動作和語言與周遭做連結,如「叫名反應」,寶寶會對叫喚自己名字的聲音有反應。因此,可幫助他認識環境事物的名稱與概念。
引導小提醒
可玩「命名遊戲」,父母和寶寶一起幫四周的小物取小名,輔以手指動作,如這是車車、那是小貓妞妞等;但切記不要取太多小名,以免造成寶寶思考混淆。
7個月Baby
大動作:承重&姿勢的變化
7個月的寶寶會有很自然的單邊承重能力,有的還能順利地匍匐前進。此外,張慧敏治療師表示,當寶寶躺著時,偶爾會把頭微微舉起來;父母可在其眼前拿玩具,鼓勵他轉換姿勢(躺、翻、側躺到坐)去伸手拿取。
引導小提醒
當寶寶呈趴姿,父母可把東西丟到更遠處,鼓勵他用自己的能力去撿回來;或把玩具360度轉,鼓勵他往前爬、頭微微抬起,並運用手部力量去拿東西。
小動作:左右邊的連續動作
這時候的寶寶逐漸具備三種能力:一,跨中線,會把物品在左右手間互換;二,容器概念,了解要把東西放入桶子內而非隨便丟;三,身體被輕推或需以單手向遠處取物時,可用另一手撐住身體,即自我保護的反射能力更加熟練。
引導小提醒
父母可以遊戲連結三種動作,做為練習:引導寶寶從左邊遠處伸手取物,交換拿給右手,再把東西放入右邊遠處桶子內。
語言&認知的意義連結
語言:能發出舌頭在唇齒間的氣音,如ㄉ、ㄊ,逐漸和物品做有意義連結。
社交&認知:將人事物和語言緊密連結,如「寶寶想要媽媽抱抱」,邊做動作,邊強調發音和嘴型,也讓寶寶對自己(寶寶)、動作(抱)和語詞串連完整概念。
引導小提醒
建議可藉由玩「鏡子遊戲」,讓寶寶觀看鏡中自己,父母叫著名字「誰在鏡子裡?是小英喔!」引起反應,進而幫助寶寶建立「自我」觀念。

8個月Baby
大動作:移動與轉位的結合
這時的寶寶在面對想要的東西時,更會想辦法藉由「轉位」能力去獲得,如小狗爬動作,同時運用到趴、支撐和手腳移動。所謂「七坐八爬」,張慧敏治療師建議,應多鼓勵他橫衝直撞,練習有效率轉位與爬行移動。
引導小提醒
在寶寶眼前放些可滾動的球或圓柱體(別太近) ,讓他一碰就會往後滾,接著去追,進而訓練到各種動作轉換和有效率的移動能力。
小動作:雙手肌肉的精細協調
8個月寶寶開始會敲敲打打,父母忍受噪音之餘,會發現寶寶有「一手穩定固定東西,另一手敲東西」的動作。張慧敏治療師表示,這代表其肩關節的穩定度足夠,再來就能引導他玩一些更需要手部肌肉協調的物品
引導小提醒
堆疊積木是很好的訓練。這代表寶寶的身體需先穩住,然後一手固定某塊積木,另一手拿另一塊積木往上疊高。這需要更精細的動作,有賴穩定和協調性。
探索動作的意涵
社交&語言:7個月和8個月寶寶的社交能力差不多,以觸碰為主(如摸臉)。父母可在做相關動作時,邊向他說「你在向媽媽說Hi嗎?」加強連結性。
認知:自己會有拿取食物並送入口中吃掉的能力,對食物的相關概念更為清晰。
引導小提醒
父母可藉由進食時間,鼓勵寶寶玩食物,幫助他認知和練習食物的特性、餐具的使用、怎麼吃等等,了解這些平日飲食動作背後的意義。

張慧敏治療師
現任/萬芳醫院復健部兒童職能治療師
經歷/童綜合醫院精神科專任職能治療師
   國軍門診中心兼任職能治療師
   萬芳醫院復健科兼任職能治療師
學歷/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早期療育組
   長庚大學職能治療學系
原文刊載於201210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
01Baby5大動作發展
媽咪寶貝 5月號 NO.155
採訪撰文/魏婕綝
諮詢/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慧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物理治療師蔡意茹
模特兒/漂亮媽咪亭暄、可愛寶貝荳荳
化妝/蔡琇惠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0287735501
寶寶01歲時期是成長過程變化最大的階段,除了身高與體重,一歲前的Baby會經歷極為重要的「翻身、坐、爬、站、走」等動作發展。針對這5大動作,其發展時間與行為模式為何?有哪些重點父母必須注意?

父母輔助重點全分析
對於每階段嬰幼兒做到「翻身、坐、爬、站、走」五大粗動作的比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物理治療師蔡意茹根據中原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王天苗教授於2004年所做的統計表示,以翻身而言,50%以上的寶寶在6個月可以翻得好,95%在9個月能做到。

坐的部分,5個月大的孩子約50%可以自己手扶著坐;通常69個月大的寶寶可以獨立維持坐。至於12個月大的寶寶約95%已經會爬;50%的寶寶會站。大約有50%的孩子在13個月時就可以學會走路。

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慧如指出,目前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約68%。


5大動作的重要性
觀察幼兒發展最明顯


5
大粗動作最能明顯觀察幼兒的發展情況。
一般而言,5大粗動作最能明顯觀察幼兒的發展情況,從中瞭解其發展順序;此外也可藉由粗大動作來檢視腦神經是否依正常速度發展。陳慧如醫師指出:「有一些疾病像腦部問題,會先反應在粗大動作上,例如:8個月寶寶還不會翻身或坐等,就要考慮是否有腦部神經發育異常等情形。因此,粗大動作明顯落後的小孩須檢查是否有腦神經發育的問題,可能與腦部先天性發展異常、早產或與其它先天性症候群有關。

 意茹治療師補充:「翻身、坐、爬、站、走等動作,與神經、骨骼、肌肉的發展有關。」如果都發展成熟,孩子會逐漸做到這幾個動作,但並非完全按這順序發展, 根據蔡治療師的觀察,有些幼兒先會站、會走、才會爬;不一定是先爬、才會站和走,最主要是依孩子的年紀來瞭解他會出現哪些移行能力。

不過原則上,多數寶寶還是會先翻身、接著是坐起來,慢慢學會站和走。而這幾個動作對幼兒來說,是最早探索環境的方法,從翻身開始,他可以看到不同的世界;不像仰躺,只能看到天花板或眼睛上方的視野。而當他開始坐、爬、站時,視野高低也就不同,與環境產生更多的互動。

整體來說如果不是明顯的落後,在之後還能追得上來,陳慧如醫師舉例說明,一般是6個月大的寶寶會翻身,而寶寶卻到9個月才會翻身,發展稍微慢一點,家長要注意孩子之後是否有協調、感覺統合等問題,或合併其它精細動作或語言發展問題。


發展不好的因素
多為刺激不足造成
倘若五大動作發展不好,陳慧如醫師表示:「首先要排除腦神經方面的問題,包括腦部的先天性發育異常,或腦部曾受傷、甚至腦部發炎像腦膜炎等。」另外,也可能是合併其它基因症候群或一些代謝問題。

除此,骨骼、肌肉發展不佳也會影響5大動作發展,但是要經過醫師的鑑別診斷,例如脊髓肌肉萎縮症,是因支配肌肉的脊髓神經出現問題,導致粗大動作發展落後或退化。不過,也有部分發展不佳的原因是刺激訓練不夠,像有些家長怕孩子哭,經常抱著或背著他,減少他練習爬的機會。

孩子的5 動作發展不佳,依據蔡治療師的臨床經驗,造成原因多半是刺激不足。尤其現在少子化,父母很寶貝孩子,有時候寶寶因為趴著不舒服而哭泣,家長常會立刻抱起來 安撫,沒有讓他有學習翻身、坐、站的機會,漸漸的孩子的骨骼系統無法發展成熟,也變得愈來愈沒有力氣,更不喜歡動,蔡治療師指出:「甚至有些家長認為等孩 子大一點就會自己走,但其實為錯誤觀念。」


幼兒發展的5個大動作
動作1》翻身

時間:46個月
翻身,是寶寶坐起來的前置動作的重要發展,也代表神經、骨骼、肌肉等部位漸漸發展成熟。通常翻身的順序是從趴著變躺著、再從躺著變趴著,不過並非每個孩子的發展都如此。另外,4個月大的寶寶會有點側翻,但不見得翻得過去,陳慧如醫師提醒:「這時期父母要特別注意,別讓幼兒翻身的瞬間就不小心從床上掉落。」

當寶寶翻身的同時亦在練習動作協調,蔡意茹治療師解釋:「開始翻身先是未分節式翻身,手和腳一起往同一邊倒。6個月時,才是分節式翻身,也就是由手先動、再腳動;或腳先動再換手。」


狀況題
小手容易卡住

給孩子多一點訓練、帶著他做。
在寶寶12個月大時會出現「不對稱的頸張力」反射。陳慧如醫 師解釋,通常「不對稱的頸張力」反射消失,寶寶才有辦法翻身。此反射是原始反射,出生時腦部即具有。但隨著年齡增長,腦部發展逐漸成熟,此反射也會漸漸消 失,這時寶寶才會翻身。因此,當寶寶翻身時手部卡住,不一定與他左右手的力量有關。原則上,如果他的腦部已經發育成熟讓他能做這個動作,只要大人稍微幫忙 即可。

有時寶寶剛開始翻身,可能技巧不夠成熟所以不知怎麼翻而壓住手,蔡意茹治療師指出:「可以給孩子多一點訓練、帶著他做,有時他會從錯誤中學習,慢慢愈來愈好。」若到67個月翻身時還會卡住一隻手,不妨觀察寶寶平常能否自己撐起來?是否他的手部比較沒力?並留意他的神經、肌肉或骨骼是否有問題。


爸媽的輔助重點
讓他多趴著玩、別穿太厚
父母在輔助寶寶翻身時,建議讓他趴著,當他趴著時頭部會想抬起來,此時可訓練軀幹的肌肉力量,且他可自行控制力道。因此,當寶寶的肌肉力還不足而難以翻身時,陳慧如醫師指出:「不妨在他醒的時候多讓他趴著玩。」另外,在秋冬季節,別讓孩子穿衣服太多或太厚,以免阻礙寶寶翻身的動作,倘若寶寶的身材較圓,可以協助寶寶將壓在身體下面的手往上舉,讓他比較容易翻身。

此外,父母在訓練寶寶時,蔡治療師建議:「可以將他放在被單或大毛巾上,讓他微微側身,藉由一些力量讓孩子翻向另一邊。」也可利用在床上或地上練習時,父母帶著他的手跟腳,一起往同一邊翻。


動作2》坐
時間:68個月
坐得穩,陳慧如醫師分析:「代表寶寶的頸部發育慢慢穩定,其骨骼、神經系統、肌肉協調能力等發育漸漸趨於成熟;也表示軀幹愈來愈有力氣。」一般而言,當孩子6個月開始坐時,需要大人扶著、撐著,蔡意茹治療師指出:「差不多在78個月才會獨立坐。」

6個月寶寶還無法坐得很穩,通常需要支撐,因此視孩子的發展與能力,不建議讓他坐太久。到了7個月,寶寶比較撐得住自己,不過仍可能往右或左倒、甚至身體往前傾,大概到89個月才會坐得穩。


狀況題
別讓孩子坐超過半小時
在非自然的坐姿,像是將幼兒放在嬰兒推車或汽車座椅上,不建議超過半小時,以免造成孩子脊椎側彎,陳慧如醫師指出:「甚至有父母長時間將孩子放在布做的搖籃上,這也會讓脊椎側彎得更厲害。」


爸媽的輔助重點
營造安全的環境
至於父母的輔助,寶寶56個月練習坐、還在學習撐住身體的階段,可以坐在寶寶的後面或前面,手扶著他的骨盆或腰部,幫助他坐穩。蔡意茹治療師解釋:「如果孩子坐得較穩,可以讓他一隻手、一隻手試著玩玩具。」若他坐得更穩,父母的手可以偶爾放開一下,觀察他坐的情況,如果不穩再趕緊將他穩定住。

當寶寶練習坐的時候,大人應在旁陪伴,千萬不可讓寶寶單獨坐在床上,以免他從床上滾落。另外,幼兒坐在地板上,可以在地板舖個墊子以免他倒在地上、撞到地板而受傷。一般而言,6個月的孩子仍坐不穩,陳醫師建議:「可用大毛巾、棉被等包圍住他,做為安全輔助。」

放玩具在他面前,讓他抓握
在爬行的發展,一開始孩子先採取俯爬式。
寶寶4個月時,由於他的小肌肉已經發展了,會想試著抓取物品,因此家長可以拿一些鮮豔的玩具在他面前移動,讓他抓握;到了67個月則可以將玩具放在他的前面,讓他主動抓取,同時訓練手眼協調的機會。


動作3》爬
時間:89個月
在爬行的發展,一開始孩子會先採取匍匐前進的俯爬式,再逐漸變成四肢跪著的狗爬式。有些父母發現寶寶是運用手部力量撐著往前爬,擔心他的腳部有問題,對此,陳慧如醫師解釋:「其實,寶寶在這階段的腳部力量發展尚不足,若父母排除腳部問題,不妨讓他多練習,漸漸地他會找到手腳協調的姿勢。」像有些孩子剛開始爬,因為手的力量較大所以往後退;也可能因一邊的手腳力量比另一邊大,造成他轉圈圈。

蔡意茹治療師進一步說明,有些孩子因為手腳力氣不夠,無法撐起整個人的身體所以不喜歡爬行。也有孩子在爬行時,剛開始是同手同腳爬,後來才慢慢學習對側手腳爬,而這都是早期動作協調的開始。


狀況題
一隻腳留在後面,先觀察
 時寶寶在爬行時,父母會發現他有一隻腳留在後面,先別擔心,觀察是否逐漸變成兩隻腳在出力,蔡治療師指出:「如果經過一、兩個月的觀察,仍是只有一隻腳留 在後面,建議先讓醫師檢查,確定該隻腳是否有其它骨骼方面的問題。」若確定沒問題,不妨讓寶寶自由的爬,不過前提是他的兩側手腳是對稱、力量發展沒有問 題。

完整內容請翻閱《媽咪寶貝》102.5月號






**********************************************************************

吸引孩子伸展的玩具
  一些玩具當孩子想玩它時,就必須伸展身體及四肢去碰觸,但碰到時它又會滾走,更吸引孩子伸展軀體想拿它,就這樣一再的重覆,孩子就從不斷的練習中,學會控制身體的方向......   Debby Cryer等人在「嬰幼兒的活動學習」一書中,將一歲之前的活動分成三個年齡組群:   1.從出生到五個月幼兒能做的。   2.從五個月到九個月幼兒能做的。   3.從九個月到一歲幼兒能做的。   平躺、學坐、學爬至學站是嬰幼兒發展上很重要的點,這裡所要分享的玩具,就是在躺、坐、爬時期吸引幼兒伸展軀體、靈活四肢的玩具,我們稱它為「伸展」的玩具,如此稱呼的理由,是因為這些玩具當孩子想玩它時,就必須伸展身體及四肢去碰觸,但碰到時它又會滾走,更吸引孩子伸展軀體想拿它,就這樣一再的重覆,孩子就從不斷的練習中,學會控制身體的方向,和手、眼及手、腳協調。 孩子的發展   從孩子進入四個月起,家長們會發現再也不能把孩子單獨一個人留在床上換尿布,或單獨留在沙發上了,因為孩子逐漸學會翻身,仰臥的孩子,已經可以逐漸靈活的從側臥至仰臥、仰臥至側臥。這時期的孩子坐或臥時,頭部可以自如的轉動,俯臥時,雙臂伸直或以前臂支撐,可以將頭抬起至與床成直角。在第四或第五個月中,父母第一次看到孩子從俯臥的姿勢翻成仰臥時,可以帶著孩子練習,尤其這時他開始抓他身邊可能搆得到的東西,家長可以用大或小型球誘使孩子將雙手伸向目標,或雙腿做抬踢的動作,這些活動將加強他對周遭的視野。五個月的孩子喜歡抓著雙腳送至嘴裏吸吮,可以搖擺、翻滾、扭動身軀來移動身子。六個月的孩子可以向各方向翻轉、滾、蠕行,這種像毛毛蟲似的蠕行,是爬的預備期,若把孩子放在地板上,他可以從這頭連翻帶滾的蠕行至另一頭。到了七個月,孩子俯臥時能以一手支持重量,抬起頭和胸,輕易翻身。八個月後,他可能會爬了,之後他坐或站著操作玩具的機會就多了。 玩具種類 一、爬行毯類玩具   一般常見的爬行毯長約三十一英吋,毯上設計有許多種顏色鮮亮的圖案及活動,孩子趴在毯上,經觸摸、拍打,可以感受不同的觸覺及聽覺經驗,尤其毯子上端的鏡子,或可以躲到洞中的小白兔設計,都很吸引孩子。有些爬行毯可以摺起來扣住,攜帶更方便。 二、球類玩具   1.橡膠製品    常見的有三種,一種是浮雕式的,即圖案突顯於球面;一種是沉嵌式的,即圖案凹陷於球面;另一種橡膠製品是由一條條橡膠條圈成球形,裏頭包一個小球。這些類別都有一個相同的特性,都滾得不遠,不小心碰到都會發出叫聲,而且容易抓握住。   2.布製品    常看到的有毛巾布和泡泡布做的。有圓球形、橄欖球形等等......,內裝鈴噹,共同特性是輕、柔軟。   3.水晶球類    光滑、透明的球體,由於很容易滾動,所以較適於肢體已很靈活的孩子使用。通常透明球裏有蝴蝶、動物等圖案,滾動時圓形跟著轉動,相當吸引孩子。還有一種水晶球,如果撥弄它,它只會搖晃一會兒,但若用滾的,就會滾得很遠,主要是因為這種玩具下盤有不倒翁的設計,因此搖動時只在原處,而旦發出美妙的聲音。   4.充氣塑膠球    直徑約八十公分的海灘球,氣不能太足,孩子可以趴、躺、坐或靠在球上,做些小小的運動,小一點的球則可以握住或伸展四肢撥弄。另一種長形滾筒式的,滾動起來有聲音,孩子也很喜歡。 三、拍打的玩具(不倒翁性質  小小孩的雙手雙腳經常不規律的全身亂動,因此「拍打」玩具就很適合。這裏所謂的「拍打」玩具是指玩具本身採用不倒翁的設計原理,孩子躺著或趴著時,只要手或身體不小心拍、打到,玩具就會自己搖晃不已而且發出聲音,孩子先是驚奇的看它搖晃,接著重覆不斷的操作它,就這樣拍拍、滾滾的,孩子不但伸展了四肢,也慢慢的學會控制身體的方向。   常見的拍打玩具包括前述的水晶球、還有不倒翁、噹噹鳥......等。 四、綜合體能架   上一期我們曾經介紹過,這類體能架是由可拆卸的架子和若干個環扣及可懸掛的抓握玩具組成,每個部份都可以獨自玩,拆下來可以當抓握玩具玩,掛起來可以用來伸展四肢,可以躺著玩,也可以坐著玩。 如何選玩具   1.視孩子發展的需要選擇    剛開始玩伸展類玩具的孩子,通常手眼都不太協調,所以重量和質料是首先要考慮的因素,像布類和橡膠類玩具不但輕、容易抓握、方便嚙咬,而且滾不遠,很適合初入門的孩子使用。   2.挑選精緻、做工好的玩具    爬行毯或布製的球,除了考慮功能的多樣外,車縫技術也是很重要的。這時期的孩子正好在長牙期,任何東西都會拿到嘴裏,因此車縫不但要密,而且布料也要耐扯耐咬。其次就是毯面或球面上的設計,所放的位置適不適合孩子的身長?是裝飾用的還是真的能夠操作?毯上的每一個小活動趣味性如何?布料會不會磨傷孩子的腳?圖案、色澤如何?然後再比較一下價錢。   3.挑選容易清洗的玩具    看清楚註明在盒面或附在玩具布標籤上的洗滌方式,挑選方便清洗的玩具。   4.挑選悅耳的玩具    伸展玩具有許多附有「鳴叫器」的設計,購買時試試看會不會太大聲?聲音會不會太過尖銳?對孩子來說,悅耳、輕柔的聲音,才是較好的選擇。 親子同樂   從孩子會翻身開始,也就是你和你的另一半該坐下來好好思考一下的時候。想想看怎樣把家裏佈置得既安全又適合孩子活動,因此尿布?、小床、大床、床頭櫃、遊戲的地板等附近,只要可能被孩子拉倒、碰撞、易碎的東西,可能被他搆到的電源和熱源如插座、小家電,以及可以放入口中的小東西,像玩具上的眼睛、鼻子等,都需加以處理。   重新審視和處理過家裏的安全問題之後,我們可以比先前更easy的跟孩子玩了。伸展類玩具很需要成人跟在旁邊玩,像爬行毯類玩具,孩子還不會爬時,父母就會讓孩子俯臥在上面,通常父母會坐在孩子的對面,先叫喚名字,如果孩子沒什麼表示,就會拿起毯上繫的玩具按壓出聲音吸引孩子伸手。若搆不著,就會把孩子拉近一點,讓他可以操作到。每一個孩子能俯臥操作的時間不同,孩子累了自然會讓父母知道,他也許會翻過去吃吃腳或扭扭屁股,或玩一點其他的玩具,想玩時再伸伸手腳動一動。剛玩時,離玩具近一點,等孩子漸漸會移動身體時,再放遠點。   表面不光滑的球(布製、橡膠製的)或有不倒翁設計的拍打玩具較適合初期使用,開始玩時父母可以先輕輕的操作、示範,孩子對於悅耳的聲音和不停的晃動會覺得有趣,之後再拿近一點讓孩子可以操作得到,坐在孩子的身邊鼓勵他或幫他攔下滾開的球,練習一陣子之後,他就變成高手了,然後再換光滑的水晶球或塑膠球。而綜合體能架可以每次更換玩具懸吊的位置,以增加趣味性,當孩子翻滾到邊邊時,記得移動架子,以免孩子卡在橫桿下。   從不會到會是一段艱辛與喜悅的過程,也是一段想辦法解決問題的過程。孩子在你身邊嗎?如果沒有,趕緊排除萬難接他回來,以免錯失與他一起成長的美妙時刻,也許要犧牲一點自由,也許要磨練一下自己的脾氣,但是當你親眼看到他第一次準確的做一些事時,一切都是值得的。

作者:陳娟娟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6351&prev=16352&next=16332&l=f&fid=67





**********************************************************************
協助寶寶的五大肢體發展
從寶寶可以自行翻身,就開始邁入了肢體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但其實每個寶寶的發展狀況不一,爸媽也 勿操之過急
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與寶寶互動,在旁協助寶寶的大肢體發展
寶寶就可自行穩穩地邁出人生的第一步囉!
協助寶寶的五大肢體發展
翻身、坐穩、爬行、站穩、步行
寶寶的五大發展里程碑 
Step 1 
翻身 
發展時機:約在5~7個月大時 
概述:寶寶的骨骼、神經逐漸發育成熟,因此會出現翻身的動作,對寶寶來說,從俯姿到仰姿較為容易,從仰姿翻 到俯姿較難,一開始翻身時只能翻一半,影響寶寶翻身的因素有很多,侯 家瑋醫 師表示,像是寶寶太胖,或者太懶、內向,抑或環境因素、冬天穿太多衣服,都可能造 成翻身困難。
媽咪的協 助:
用玩具引誘寶寶是一個好方法, 陳芝琪  師表示,用手輕輕的扶助寶寶的手或腳,慢慢減少協助,讓寶寶翻身就可拿到想要的玩具。
媽咪需隨 時控制寶寶的體重,並非越胖越好,出生6個月大約7公斤為理想狀態。
1.    侯家瑋醫師表示,寶寶有時可能不懂得要用手支撐移動,因此媽咪需幫助他把 手拉出來一點,肩膀稍微移動一下,背後可放毛巾捲把身體抬高,方便寶寶翻身。
2.     翻身環境的營造也很重要,如果床太 軟可能也讓寶寶不好翻身,因此可讓寶寶在軟墊上練習翻身。
注意事項:
等到寶寶可以翻身時,侯 家瑋醫 師提醒不要將寶寶放在床邊以免摔落,因此地板可以鋪一些軟墊以防萬一。

Step 2 坐穩
發展時機:約在7~9個月大時
概述:寶寶的腰部肌肉力量發展得更 好,一開始寶寶會用手撐在地上,撐住自己身體,之後寶寶的肌肉骨骼發育更好,支撐力更佳,可以自行坐著兩手玩玩具。
媽咪的協助:
1.     盡量少讓寶寶在床上活動,陳 芝琪醫 師表示,因為床通常較軟,因此可鋪一塊安全塑膠地板空間讓寶寶活動,提高穩定度。(但一定要記的要使用合格的廠牌,清洗並 風乾一週後,等沒有臭味再使用)
2.     媽咪可將玩具故意放在寶寶的身體旁 或背後,讓寶寶運用軀幹的力量轉身去拿,讓寶寶的軀幹平衡力更好。
3.     寶寶一開始練習坐時,媽咪可在後面 放一U型枕頭,離身體一段距離,即使寶寶倒下也會倒在枕頭裡。
4.     侯家瑋醫師建議,一開始可讓寶寶坐嬰兒專用的小椅子,再慢慢拿掉。

Step 3 爬行
發展時機:約在8個月大時
概述:寶寶爬的時候需要手腳協調, 一開始會運用腹肌力量,爬行過程會利用頸部肌肉支撐頭部,練習用手臂的肌肉來支撐上半身,同時也藉由支撐身體重量來訓練手腕和手指的力量,並用膝蓋和腿部 的交互前進讓四肢靈活度與協調度更好,陳芝琪醫師說明,寶寶一開始會在原地貼地爬,但無法前進,接著會往後爬, 也就是腳往後踢,但軀幹沒有向前,接著寶寶會肚子離地慢慢往前爬,最後可以手和膝蓋撐起肚子爬囉!但也有一些因素讓寶寶可能不想爬,侯 家瑋醫 師說明,像是寶寶的先天氣質較不愛動,或者有過胖問題,因此覺得爬行很累,又或者地板過於冰冷讓寶寶不想爬,因此爬的環境也很重要。
陳芝琪醫師解釋,其實爬行讓寶寶接受更多感覺的輸入,除了用視覺來驅動平 衡,更增加發展皮膚、肌肉、骨骼的本體感覺,可協助平衡中樞,讓協調性更好,之所以會有許多專家認為多爬較好,是因為當寶寶的身體接觸地面,整體肌肉的運 用更大,感覺輸入更全面,讓本體感官發展更好。有些寶寶可能會跳過爬的階段直接走,媽咪也無需過度擔心,可以在往後 的活動多增加攀爬、鑽山洞等活動來補足。
媽咪的協助:
1.      一樣可用玩具協助引導,將玩具放在寶 寶眼前,引誘他爬過來拿,甚至在後面推他一把。
2.      給寶寶一個穩定且適合爬行的環境,地 板可鋪軟墊。
3.       芝琪醫 師建議,可將寶寶抱在身上,並扶著腋下讓寶寶往上往下跳,可訓練下肢的力量。讓寶寶練習趴在媽咪大腿或抱枕上,把手撐在地上,然後幫忙寶寶運用手的力量往前移動,訓練上肢力量。
注意事項:
寶寶會爬行後,移動的範圍也變大, 此時媽咪需注意周遭環境的安全,盡量將危險物品放高,此時寶寶的手部抓握能力也更好,因此需注意不要讓他爬到危險的地方。

Step 4 站穩
發展時機:約在9~10個月大時
概述:寶寶此時可以用手扶著小桌子 或床緣在原地站著,但還無法移動,之後會慢慢學習自己放手站立,即使不依靠外在的輔助也能站穩。
媽咪的協助:
1.      一開始讓寶寶的周遭環境有多點可依靠 的物品,而這些物品盡量與寶寶的身高相當。
2.      增加寶寶的安全感,可適時的扶著寶寶 慢慢站起來。 
3.      將玩具放在小桌子上面,引誘寶寶站起 來拿,並記得扶著他。
注意事項:
寶寶可站起來後所觸及的地方更高, 像是桌子也盡量不要鋪桌巾,若寶寶因想維持身體平衡而順勢扯下桌巾,則可能導致桌上物品掉落砸傷寶寶。此外,寶寶站立時的穩定度不夠可能會摔倒,因此地板 可鋪上巧拼。

Step 5 步行
發展時機:約一歲左右 
概述:寶寶開始能扶著東西走,例如 桌緣、牆壁、小推車等,一開始因為肌肉力量與平衡力不足不敢放手,等到寶寶力量夠了,平衡更好了,就會自己漸漸放手走囉!除此之外,其實寶寶步行也與環境 和先天氣質有關,像有些寶寶比較小心翼翼,可能就會等到自己腳步夠穩才敢放手,有些較勇敢的,可能一下就跨出步伐,在跌倒中求進步,但陳 芝琪醫 師說明,大多數寶寶1歲半之前就 可完全自己行走,若有落後就應該請教醫師寶寶的狀況。
媽咪的協助:
1.      運用推著的玩具車讓寶寶不僅有可依賴 的物品行走,還能增加趣味性。
2.      媽咪可在寶寶的後面扶著寶寶行走,然 後慢慢放手。
3.       家瑋醫 師提醒,寶寶行走的地面不可太軟,有可能讓走路容易摔倒,橡皮地板是較佳的,即使摔倒也不會痛,又有支撐力可行走。
注意事項:
此時寶寶可移動的範圍更大,因此要 避免寶寶去一些危險的地方,像是廚房,因為此階段為發生嬰幼兒燒燙傷的危險期,如桌上有熱水都需隨時留意寶寶的動向,而爸媽也需注意家中陳設,盡量不要妨 礙寶寶的移動空間,最重要的是將具有危險性的東西收起,以免寶寶誤食誤闖。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44&prev=245&next=243&l=f&fid=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