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5月6日 星期一

感覺統合-從認識顏色開始 + 培養美學思維

感覺統合-從認識顏色開始
各位小朋友,我們今天來到歡樂的節日慶典,在慶典裡,會看到什麼?」台上老師講完故事後丟出了問題,只見小朋友們開心地忙碌了起來,先用紅色黏土做出熱狗,再用爆米花蘸上繽紛的顏料,在畫紙上展現出歡樂的感覺,最後則選用自己喜歡的色彩,在牆壁上揮灑出節日慶典裡出現的東西?
學齡前,80%學習來自視覺
這是小朋友的藝術課程,老師藉由故事及遊戲,搭配情緒的想像,做色彩的探索及運用。在全球28個國家設有教育中心的GYMBOREE(健寶園),其PLAY課是針對零至五歲幼兒所設計的感覺統合課程,課程指導主任劉慧貞表示,藉由色彩認知的感覺統合,讓小朋友在充滿色彩的環境中,培養出創造力及想像力。劉慧貞說,視覺對兒童學習相當重要,學齡前有80%的學習是來自於視覺,而色彩正是給予視覺刺激最重要的要素。四至六個月的寶寶視覺發展可以看到60公分左右的距離,較喜歡對比強烈、飽和度強的顏色,所以父母這個時期可以提供反差大的顏色(如黑或白),吸引其注意;一歲以後的寶寶開始會對鮮豔的色彩感興趣,顏色深淺也可建立環境中景深空間的概念;再大一點,大約兩、三歲可以拿畫筆作畫時,還能藉由小朋友在繪畫上喜歡使用的顏色,看到反映出來的情緒及個性。
玩色彩,刺激聯想、感知力
事實上,色彩是構成藝術表現的一大面向,劉慧貞指出,色彩在生活中的運用很廣泛,運用色彩能培養生活中的美學素養,使生活充滿美感。
該如何讓孩子「玩色彩」?劉慧貞建議可藉由遊戲或故事將抽象的顏色賦予意義,讓小孩自由聯想,看到藍色會想到什麼?是天空、海洋,或爸爸的藍襯衫?看到紅色想到太陽或香甜的大蘋果?這樣的方式對小孩的思考能力有相當大的助益。
此外,可以使用道具來創作,誰說畫畫只能用筆?手、腳,甚至一片葉子,都是作畫的好工具;誰說顏色只有用彩色筆及水彩顏料才能表現?用花朵及食材也能將衣服染出漂亮的色彩。劉慧貞會在課堂上以各種方式讓孩子創作,像是拼貼畫、水彩畫、蠟染等,培養出孩子豐富的想像及創造力。劉慧貞表示,做中學的方式,可以建立孩子們的色彩敏感度,在「感知」方面給予多元刺激,在「運用」方面鼓勵多方嘗試,讓孩子能夠將色彩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奠定他們日後運用色彩提升生活品質,並且建立個人「色彩素養」的基礎。

掌握顏色,自然能掌控環境
劉慧貞認為,結合更多想像性的遊戲,能循序漸進激發孩子的藝術潛能;多樣化的創意形式更能夠鼓勵孩子們在繪畫、雕塑及手工設計的發展,創作出孩子們專屬的作品以及建立自我表達的能力。
藉由藝術激發幼兒豐富的想像力,孩子每次不僅能帶作品回家,而且還在腦海中印下積極的自我表達精神及享受創作的快樂。劉慧貞並透過繪畫、雕塑、著色、剪貼、歌唱律動、角色扮演等活動,讓孩子親手參與各種創作的過程,釋放內心的想像力,以及透過遊戲活動來幫助孩子建立認知、社會性和動作發展能力。其中,「氣球傘」就是個將視覺及感覺統合的遊戲,劉慧貞相當喜歡讓小朋友玩氣球傘遊戲,因為五彩繽紛的氣球傘能吸引孩子的視覺,在歌聲及遊戲中,可以吸引他們的各種感官並促進感覺統合的能力,也有助於手眼協調。劉慧貞進一步說道,誰說玩色彩很難?生活中俯拾皆是色彩,即使只是吹泡泡,也可藉由光的折射呈現出五彩繽紛的色彩,暢遊色彩世界,就是這麼簡單!劉慧貞也鼓勵爸媽讓小朋友直接用肢體做色彩的探索,「不要怕弄髒!」因為顏料也是一種觸摸,粉筆、蠟筆、水彩,不同的顏料不僅觸感不同,畫出來的感覺也大大不同,爸媽只要幫孩子們準備一個安全的環境,一張大畫紙,準備好無毒無刺激性的顏料,就讓小朋友自己去體驗,去發現色彩組合的樂趣。
色彩,是從生活中實踐美學最直接及最重要的元素。生活中各個面向都少不了色彩,可以是品牌特色,可以是城市風貌,甚至代表著個人風格及品味,因此對色彩的掌握,是不容忽視的基本美學素養。但在美學之外,劉慧貞說,掌握色彩的人對於環境掌握能力自然高,不僅容易建立自信,在情緒與他人互動上都相當好,在智能發展上也會表現優異。而由顏色發展出來的感覺統合,是未來孩子創意發想的重要基礎。
<資料來源:聯合報-引用《食尚小玩家》雜誌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378&f_SUB_ID=4477&f_ART_ID=310445>








****************************************************************
培養美學思維
在全球化的大趨勢下,美感也是一種競爭力。
當今世界組織評斷國家的競爭力,不再只透過科技、財經等這些商化的指標,取而代之的是「創造力、美學力」一股以無形創造價值的新力,這時,台灣的競爭力又在哪裡?

美感的教育,不僅在於提升國家與個人的競爭力,更重要的是,它是健全人格、平衡身心與開啟創造力很重要的力量。而最好的美感教育,應該是融入在生活裡。
美的品味,從小開始
莊子曾說:「天地有大美。」而美感確實需要學習、啟發與培養。

雕塑大師朱銘說:「『美感』其實是表現在我們生活周遭,職業上有美感,就連工業上也有美感,不見得要在智育有表現才叫做成功。我們說真、善、美,『美』表現在人的身上,就是氣質的展現。」
可見,美感是一種內化的氣質表現。在生活中,藉由許多媒介平台展現個人的美感。有些人天生細胞裡就多條美感神經;有些人或許遲鈍了點,但不表示無法經過後天的學習來培養。
孩童時期的美感教育,將在孩子的一生中扮演著極具關鍵的重要角色。美感的培養需要長時間的養成,短時間內無法產生明顯成果,但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而其實,孩子在出生感受世界的那一刻,美感和品味的神經就已經被挑動。而父母的重要責任是,有義務帶領孩子進入美感的世界體驗。
圖畫,視覺的觸動
圖畫,是創作者將現實生活經驗經過內化洗練後,以個人風格的圖像表達出來。而圖畫的構s圖、顏色、線條、組合、搭配對孩子來說,提供無限的想像空間,進一步啟發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這是提供孩子初始接觸美感很好的媒介,試想,孩子從在嬰兒時期只能辨別黑與白的世界中走進彩色國度裡,過程中的刺激與驚艷,多麼新奇與難得。
音樂,聽覺的饗宴
俗諺常說,「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倒不一定得這麼認同,畢竟,學音樂還是必須有相當能力的經濟基礎,才能夠無虞地額外提供開支培養孩子。我們反而比較鼓勵,不管有沒有錢學音樂,父母都要讓孩子時時「接觸音樂」。
音樂,傳達了作曲家豐沛的人生體會,化成音符,透過旋律表達情感。懷孕時期的預備媽媽,不常常被鼓勵聆聽莫札特的音樂嗎?顯然,樂曲對孩子的性情穩定度有相對影響。只是,為何獨特建議莫札特,而不是貝多芬或柴可夫斯基呢?
可見,音樂,有它的風格。風格,有它的個性。在音樂的欣賞過程中,我們得適時介入協助孩子挑選內容。
舞蹈,協調的美感
除了視覺與聽覺,透過肢體律動也可以培養孩子對美的體會。人的身體,器官的落位,其實就是一種美感的協調展現。簡單以臉來看,兩個眼睛、一個鼻子、一張嘴巴、兩個耳朵,為何有的是一對?有的是單個?長的位置真巧,左右呼應,互相應對,好不勻稱啊!
透過舞蹈,可以讓孩子發覺身體線條和律動的美感,舞出自信和美麗。如何恰如其分地透過自己的身體展現美,對孩子來說,將是難得的體驗。
大自然,和諧的篇章
別忘了,大自然其實是最偉大的藝術家,也是孩子最棒且免費的美學啟蒙老師。
帶著孩子親近山林,體會到最純淨的美和真實的感動,孩子的感知能力將更加敏銳。帶著孩子觀賞動物,從旁觀賞動物的曲線與毛皮線條,其實,也正在欣賞一幅動能的畫,有線條,有色彩,好不精彩。帶著孩子栽種植物,細細觀察花草樹葉的成長,四季的更迭,顏色的變化,怎不是一幅畫呢?
生活,也是美學
除了不同形式的藝術媒介,其實,培養美的品味,更重要的是從生活出發。生活中,也有許多創意的體現,例如,可以帶孩子去逛逛創意市集,而創意市集的興起,也正反映了人們對生活美學的重視,與眾不同的獨特商品,可以開啟孩子不同的欣賞角度和視野。此外,何不藉由孩子平日穿搭衣褲過程中,培養孩子對美的搭配、組合及挑選呢?這何嘗不也是一種美感的培養?日後,孩子的美感能力便能展現在穿搭風格的時尚品味上了。
《少年維特的煩惱》創作者歌德說:「認識美的事物,是親子教養的第一步。」美感在孩子實現自我人生的過程中,除了能夠幫助孩子為自己建構起較有質感的生活模式,許多夢想的產生也都是因為有獨到的美感,才能夠看出他人尚未發現的美好特質,進而去開發它、用別人也能夠認同的方式展現出來,也就是說,美感其實也是「創意」的養料之一。
無論從哪個媒介切入,各位父母,是否準備好帶著孩子跨出體驗美感的第一步了?

<<資料來源:國語日報-引用(敢作夢-只有敢與夢想交手的孩子,才能走出屬於自己的成功人生-http://www.mdnkids.com/book_dreamcometrue/index8.shtml>>
資料來源http://www.tacd.com.tw/news_show.php?id=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