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

懷孕保健 孕婦停看聽 + 孕媽咪體重管理白皮書

孕媽咪體重管理白皮書

  「一人吃、兩人補」是準媽媽最常陷入的迷思,深怕腹中寶寶營養不足、發育不良,因此拼命吃、吃、吃的結果,往往造成孕期體重增加過多,不僅孕婦體態嚴重變形走樣,還可能引起一些病症,並且使生產困難度提高。本單元將規劃飲食篇與家事篇,讓您輕輕鬆鬆控制懷孕期的體重,達到母子雙贏的安產目的。
 
  懷孕期間,胎兒一切成長所需要的營養素皆來自母體,因此孕期營養的供給,一方面為維持孕婦本身正常的需要,另一方面可提供胎兒的發育需求,且為日後生產與哺乳做準備。胎兒營養素的攝取,是由母體內血液經過臍帶輸送,而母親血液中的營養素含量,直接由進食的食物決定。所以,我們必須注意到的不僅是媽媽的體重有沒有增加?還有胎兒是否正常成長?
 

孕期營養指標-體重

  胎兒長大、羊水增多、胎盤增大、子宮增大、乳房增重、血液及組織液增多、母體脂肪增加,是孕婦體重增加的原因。孕婦體重正常的增加,是營養良好的重要指標。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林禹宏表示,懷孕期間總體重增加以10~14公斤較為理想,而孕前體重偏低的準媽媽,孕期體重可以增加多一點;反之,孕前體重偏高者刖應多所節制了。總而言之,體重旳增加應該是漸進式的,最三個月平均約為1~2公斤,中後期大約每週增加0.5公斤。
孕前體重
孕期的理想體重增加
1~3個月
4~6個月
7~9個月
總  計
正常
1~2公斤
5公斤
5~6公斤
11~13公斤
偏低
2~3公斤
6公斤
6~7公斤
14~16公斤
偏高
1公斤
3公斤
3公斤
7公斤
  現代人營養的攝取較以前改善許多,也較注重產前的照顧,相對的,體重增加會比較多。再加上許多女性為保持好身材常會節,食懷孕後如同解了禁,盡情滿足口腹之慾的結果,體重增加20公斤以上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林禹宏醫師指出,另一個造成體重過重的原因,是母體內水分蓄積太多。因此容易引起一些合併症,如妊娠毒血症(主要症狀為高血壓、水腫、尿蛋白等)、妊娠糖尿病(可能形成巨嬰症,增加難產的機率;且嬰兒出生時易因血糖突然降低,造成生命危險)。若引發妊娠毒血症,醫師會要求臥床休息,避免血壓再升高,並攝取高蛋白質食物。如果孕婦本身是肥胖體質或家族有糖尿病史,就要小心妊娠糖尿病的發生。在治療過程中,仍是以飲食控制為最優先考量,這是最不會傷害到胎兒的方法。
  另外,許多孕婦在懷孕初期常因為害喜,產生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不適症狀,而吃不下東西,有體重減輕的現象,對此林禹宏醫師表示,若孕吐情況不太嚴重,準媽媽無需太過擔心,因為胎兒還小需要的營養量非常少。如果情況一直到懷孕中後期仍無法改善,或是孕吐嚴重,就應考慮是媽媽本身的體質問題了,必須立刻尋求醫師的協助。
  台北醫學院附設醫院營養師楊淑惠建議,準媽媽的飲食原則宜採少量多餐,將固體與液體食物分開,最好是先吃完固體食物隔半小時以上再吃液體食物,可以避免孕吐,並且須更加注意均衡營養的攝取。楊淑惠營養師指出,有些準媽媽甚至聞到食物的味道都會有嘔吐感,這有可能是心理壓力在作崇,此時應該調整自己的心情,沒胃口也不要強迫自己「不吃不可」,還有來自另一半的鼓勵與安慰,也是幫助準媽媽渡過孕吐期不可少的喔!
  一般建議肥胖孕婦在懷孕期間不宜減重,但是根據國外的臨床實驗結果,證實只要每天攝取的熱量不低於600大卡,並不會傷害到胎兒的正常發育。楊淑惠營養師則表示,需要體重控制的胖準媽媽,每日熱量攝取不低於1000 大卡是較為恰當且安全的,建議以均衡營養的方式進行,並密切配合醫師定期做產檢,隨時注意胎兒的生長情況。所要掌握的大原則就是,母體體重不要增加太多,而胎兒能正常生長。另外,懷孕間體重增加很少的孕媽咪,不宜於末期急速增加體重。重要的是,將您的情況與醫師、營養師共同討論,擬出一套最適合您個人的體重管理計畫。
  楊淑惠營養師衷心的希望,每一個計畫生「頭好壯壯」寶寶的媽咪,不論您是「胖胖的也很可愛」或是「露哪裡都不怕」,都能在懷孕之前就將身體調整到最佳狀態,在懷孕期間注重均衡營養與體能保健,以提供胎兒一個理想的生長環境,並為自己日後的生產、哺乳做萬全的準備。

體重管理IN:飲食篇 

  要從飲食上控制體重,首先必須知道體重增加與營養攝取的關係,蛋白質、醣類、脂肪三大營養素為提供熱量的來源:
營養素(1公克)
蛋白質
醣類
脂肪
熱量(大卡)
  由此可知,脂肪所提供的熱量是蛋白質和醣類的2倍。楊淑惠營養師表示,準媽媽們有些飲食觀念是需要修正的,例如懷孕要多吃高蛋白質食物,可幫助胎兒的發育,然而在攝食蛋白質食物的同時,也會吃進過多的油脂。
  例如同樣是富含蛋白質的豆干與瘦肉,準媽可能會選擇豆干(因為是素的),然而其含油脂量卻高於瘦肉。例如吃麵包時,常忽略奶油、起酥等所含的油脂。例如水煮青菜,因味道較淡反而添加更多的調味品。
  在飲食上諸如此類的陷阱實在不少,楊淑惠營養師建議,所有的食物在烹調時應盡量保持其原始狀態,雖然煎、炒、爆、炸的食物比較香,但是用油量相對增加,熱量也高;最好是以蒸、煮、烤、燉來烹調食物一樣美味,同時得注的是     用量。準媽媽們可要三思而後「吃」!

行政院衛生署建議一般婦女與懷孕婦女每日飲食攝取量,如下表:

食物類別
平常期
懷孕期
哺乳期
備       註
奶蛋豆魚肉類
5份
7份
7~8份
每一份的量為:一兩肉、一兩魚、一個雞蛋、一塊豆腐(4小格)、一杯牛奶。
五穀根莖類
3~6碗
3~6碗
3~7碗
以全米或全麥的五穀主食為最佳選擇。
油脂類
3湯匙
3~4湯匙
3~4湯匙
每日所需的油脂大多已用於炒菜中,以植物油比動物油為宜。
蔬菜類
3碟
3~4碟
3~4碟
每碟三台兩,每天至少二碟深色蔬菜。
水果類
2個
3~4個
3~5個
以含維生素C多的水果,如:番石榴、柳丁、橘子、葡萄柚等為佳。

 

孕婦應攝取均衡的飲食,營養平均分配於各餐中,所需營養素如下:

熱量:

一般婦女平時所需熱量為1800~2000大卡,懷孕前期每日須增加150大卡(2片土司、1杯牛奶、3片蘇打餅乾),後期則須增加300大卡。懷孕初期有噁心、嘔吐的現象,應避免攝食油膩食物,熱量來源最好能以醣類供給。

維生素:

懷孕期間維生素的需要量皆應增加,維生素C含量較高的食物,如:番石榴、柑橘類、木瓜等;維生素A含量較高的食物,如:深綠色及深黃色的蔬菜、水果。

鐵質:

一般婦女需要15毫克的鐵質,懷孕中期至分娩,每日應增加攝取20~50毫克的鐵質(可由鐵劑補充),以彌補懷孕及分娩時的失血。鐵質含量較高的食物,如:蛋黃、肝、肉類(牛〉豬〉雞、魚)等。

鈉:

懷孕期間右有高血壓或水腫,則應限制鈉的攝取量。含鈉較高的食物,如鹽漬、滷製、罐製食品及速食品等。
資料來源http://content.edu.tw/vocation/child_care/ks_sd/newmother/dir118.htm






*******************************************************************

孕媽咪體重管理白皮書

  懷孕期間準媽媽的體重增加情形一直是一個頗費思量的問題,太過怠不及都會造成困擾。究竟在懷孕期間該如何有效控制體重變化,同時能孕育健康優質寶寶呢?以下這篇報道將有詳盡的解說,準媽媽們可得用心閱讀喔!
  在營養諮詢門診有很多的準媽媽來詢問自己的體重增加到底正不正常?或是已經知道體重增加過多或太少,卻不知道該怎麼改善。吃少了怕胎兒營養不夠,吃多了又怕胎兒太大或產後減肥很困難。加斤減兩的拿捏是否很困擾您呢?
  準媽媽增加的體重,其實只有不到一半的重量是屬於胎兒、胎盤和羊水等胎體的部份。其餘的重量都在母體,包括子宮、乳房、血液、細胞外液,尤其最大多數都是令人煩惱的體脂肪〈見表一〉。懷孕期間由於荷爾蒙〈動情激素〉的作用,身體會製造大量脂肪,以因應懷孕及哺乳過程所需,這些脂肪細胞大多堆積在腹部、背部和上臂。
 

懷孕期的體重增加多少才是正常?

  一般而,言孕在整個懷期的過程,體重增加在11~15公斤的範圍內,都是正常的。更精確的來說,孕婦的體重增加建議量應該根據懷孕前的身高體重而定,準媽媽們可以先算出自己的身體質量指數〈身體質量指數=體重〈公斤〉/身高的平方〈公尺〉,再依身體質量指數查詢表二,就可得知自己在懷孕期間增加多少體重是正常的範圍。身體質量指數愈高代表愈肥胖,懷孕前就屬肥胖的準媽媽,體重增加建議量較少,也就是不能增加太多體重。而且孕婦的體重增加應該是漸進的,初期增加1~2公斤,中後期每週增加0.5公斤。
 

懷孕前就很胖了怎麼辦?

  如果懷孕前的體重超出理想體重非常多,則懷孕過程危性會比較高,因為母體會容易產生一些疾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泌尿道感染、腎臟發炎等。而且無法自然生產,必須採取部腹產的機率比較高。同時所生下的新生兒,對血糖的調節也有可能產生異常的現象。所以體重超重的婦女,預備懷孕前最好先減肥,才能確保平安生下健康的寶寶。
 

增加大多、太少有關係嗎?

  體重增加的速度如果突然異常的快,則很有可能是水分堆積導致的,也就是水腫。最好請醫師檢查,尤其是這樣的情形若發生在懷孕第20週之後,必須特別小心。體重增加若過多,對胎兒的發育並沒有特別的好處,反而對懷孕中甚至產後的母體有不良的影響,因為可能使準媽媽產生高血壓的現象,不得不採取剖腹產的生產方式。而且因為多半胖在準媽媽身上,產後要恢復身材恐怕是難上加難,甚至後半輩子都很容易就發胖。但是愛美的準媽媽必須注意,如果為了產後的身材,刻意限制體重的增加,仍然或多或少會影響胎兒發育的。如果體重增加過多或太少,可依據表三檢視一下是否飲食或生活習慣出了問題,再對症下藥。
 
懷孕期間體重增加過多或太少的可能原因
體重增加過多
體重增加太少
水腫
生病或感染
近期內剛戒煙
吸菸、喝酒、吸毒
雙胞胎
偏食
妊娠性糖尿病
噁心、嘔吐、腹瀉、食慾不振
活動量太少
活動量太大
熱量攝取太多〈特別是高油高糖食物〉
刻意控制熱量攝取〈因怕胖而控制體重〉
因壓力、沮喪導致貪食症
因精神或家庭問題產生厭食症

如何控制懷孕期的體重?

  懷孕初期熱量的攝取並不需要特別增加,中後期每日約需增加300大卡的熱量。依據表四列出的每日飲食攝取建議量,均衡攝取各類食物,則可以使胎兒獲得均衡充足的養分。準媽媽們要記得多選用高質蛋白質,如;多喝些牛奶、多吃些新鮮的魚、肉、蛋類或豆製品,多吃新鮮蔬果補充維生素,切記勿偏食也勿猛吃不忌口。
  想孕育個優生寶寶嗎?建議您在懷孕過程中,隨時注意自己的體重變化,理智的控制每日熱量攝取,同時多花點心思,選擇有益於寶寶發育的食物,才不會讓寶寶輸在起跑點喔!
 
每日飲食攝取建議量
  
一般婦女
懷孕婦女
份量單位說明
奶類
1-2
2-4
每杯:牛奶或優酪乳1杯、或乳酪1
魚肉蛋豆類
4
5-6
每份:肉、家禽或魚1兩、或蛋1個、或豆腐1塊、或豆漿1
五穀根莖類
3-6
3-6
每碗:飯1碗、或中型饅頭1個、或薄土司麵包4
油脂類
2-3湯匙
3-4湯匙
每湯匙:15cc
蔬菜類
3
3-4
每碟3兩〈100公克〉
水果類
2
3-4
每個:中型橘子1個〈100公克〉或蘋果1
資料來源http://content.edu.tw/vocation/child_care/ks_sd/newmother/dir119.htm






*********************************************************************************

懷孕補品多 你真的補對了嗎?


優活健康網 – 2012年9月26日 下午3:20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懷孕的喜悅總是能感染家中的其他人,因此懷孕期間的健康,不管是老公或家中長輩都盯得很緊!但書上說的、長輩說的、網路說的,每個人說得都不一樣,懷孕的時候想讓寶寶好,不用不安心、用了又怕有危險。到底甚麼該吃甚麼不該吃?哪些吃了反而對媽媽和寶寶不好呢?
到底孕婦該不該自己補?營養師李婉萍說:基本上孕婦不用太刻意去補,其實正常、營養的飲食更重要!而孕婦最常見的問題是頭三個月的貧血,可以從豬肝、牛肉來補充鐵質!中醫師羅珮琳也表示,很多人會認為懷孕時該吃四物湯、十全大補湯,這是大錯特錯,因為這些都是幫助活血的,嚴重將會導致出血!
那麼懷孕時除了醫師開的處方綜合維他命,還可吃其他的嗎?婦產科醫師陳菁徽指出,以下是多數人會選擇的維生素,須注意食用的分量,如:葉酸,建議每日0.4毫克,不要超過1毫克,雖然缺乏葉酸嚴重會造成胎兒神經管缺損,但過量的葉酸會造成身體無法反應維他命B12,而長期缺乏B12會造成神經的傷害。而維他命A,在日常飲食中的量已足夠,過量的維他命A,會增加胎兒畸型的機率。鐵,懷孕前三個月補充鐵對一般孕婦沒有用處,會使孕吐更加嚴重,建議懷孕三個月後每日攝取30毫克的元素鐵。而魚油的話,一天一塊魚中的DHA和EPA能幫助胎兒腦部發育,懷孕初期補充即可,懷孕36週後停止補充,魚油中EPA成份高,會降低凝血功能,易造成生產時大出血!
根據體質不同,有不同的補法,大部分孕婦會上火,只要吃些優質蛋白質就好了;有手腳冰冷現象的孕婦,可以吃些杜仲、榴槤!而懷孕中期寶寶會吸收媽媽的營養,所以媽媽在增加熱量的同時,可以在食物裡增加五穀雜糧來補充維他命B群!
而有孕吐現象又當心營養流失的媽媽們,可以喝含有熱量的流質食物來補充營養,所以柳橙汁、甘蔗汁會比澱粉、蛋白質容易吸收,讓血糖快速上升;另外酪梨含有油脂,也能補充比較多的營養。如擔心胎兒體重不足,媽媽可以在基本的均衡飲食外多補充蛋白質。羅醫師也補充,有孕吐現象可以含生薑片、或用生薑沖茶來緩減。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6549&prev=16649&next=16459&l=f&fid=63






*******************************************************************************

懷孕保健 孕婦停看聽

作者﹕昝舜華
準媽媽們面對懷孕時的生理和心理變化,有時會不知所措。如果能提前了解這些孕期生活將面對的挑戰,將可以減少焦慮。
懷孕後,首先要知道自己的預產期,一個簡單算法是用最後一次月經來的第一天,把月份(+9)、日期(+7)來估算,產檢時婦產科醫師還會用超音波來進行胎兒週數校正。而那麼隨著懷孕週數的增加,不同孕期身體可能會有哪些變化和不舒服呢?
●懷孕初期(12週之前)
孕期初期,最常見的不適症狀是頭痛和噁心嘔吐,再者隨著胎兒長大,腰痠背痛也會越來越明顯,還有子宮會向前壓迫膀胱,造成頻尿,以上這些症狀一般來說沒有太大影響,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初期必須避免感染,因為感染可能會影響胎兒的神經發展,如果症狀嚴重,應該立刻就醫。
此階段產檢除了評估胎兒週數外,也需要確認母親身體健康狀況,以評估懷孕風險。在營養素方面,此時可補充葉酸來幫助胎兒神經發育;熱量方面,隨著媽媽不同的身體質量指數(BMI),臨床研究建議可徵詢營養師的意見。
注意:
1. 小便時是否疼痛或有灼熱感,可能有尿路發炎。
2. 懷孕早期輕微出血,醫師會視情況給予黃體素補充,但若發生大量出血,則可能是流產,應該立刻就醫。
●懷孕中期(12~28週)
中期,由於胎兒壓迫,靜脈迴流不順,媽媽會開始出現比較明顯的下肢水腫,因此可將腳抬高或穿彈性襪、適量散步、避免久坐或久立,可以減輕症狀。
此階段血流量不足有可能會造成頭暈,因此建議適量的活動和休息、減少突然的姿勢變化;而營養方面,如果鈣質攝取不足則可能出現局部抽筋,所以要多補充牛奶、小魚乾、海帶等高鈣食品。
這個階段產檢目標是對妊娠高血壓、糖尿病以及唐氏症高風險群進行篩檢,並做超音波確認健康生長發育。
注意:
1. 如果出現全身性的水腫(包括:臉部、雙手)、高血壓或全身性的抽筋,可能是子癲前症的表現,必須趕快就醫治療。
2. 懷孕中期較不容易有腹痛症狀,一旦發生,很可能是胎盤早期剝離等問題,若腹痛相當劇烈,或在右上腹,必須及時就醫。
●懷孕後期(28週以後)
逐漸接近臨盆,子宮收縮和腹痛會變得較頻繁,就是所謂的「假性陣痛」。「假性陣痛」與產兆不同,產兆疼痛感較為規則,並常伴隨下背部疼痛及腰痠。
不過,如果假性陣痛過頻,也必須趕快告訴醫生,特別是現代人生活較為緊張,宮縮過多容易對孕婦和胎兒的健康造成危險,此時醫師會斟酌給予安胎藥物控制。
此階段陰道分泌物增加,正常顏色是白色或淡乳白色,如果非此顏色並合併搔癢、惡臭、紅腫,就要懷疑感染。陰道出血,如果只是少量而呈褐色,可以先觀察休息。
注意:
1. 懷孕中、後期持續出血,或呈現鮮紅色,或合併出現過度的陣痛和宮縮,須考慮前置胎盤合併出血、胎盤早期剝離或感染等問題,盡早尋求醫師協助。
2. 懷孕晚期若有大量水狀分泌,必須考慮破水的可能。
自然產V.S.剖腹產
華人由於傳統上對生辰的重視,剖腹產率明顯過高。如果不是因為高危險妊娠、胎位不正、產程遲滯等醫療狀況,必須採用剖腹產外,一般情況下,仍建議採自然產對孕婦比較安全,也能減少新生兒呼吸窘迫等相關併發症。
此外有一說認為,陣痛後自然產的新生兒,其感覺和肌肉發展較好,推測是宮縮促進腦部發育的緣故。
經過剖腹產後,婦女再次受孕率較低,而下一胎可能也必須剖腹。所以準媽媽應與醫師進行充分的溝通,選擇最適當安全的生產方式。
孕期心理調適
孕婦保持心情愉快,對順利生產及寶寶健康都很重要,準媽媽常會擔心寶寶會不會早產、健不健康、營養夠不夠、可不可以順利生產等問題。其實,只要增進對生產過程的了解,還有適當的產前衛教,加上及早規畫,包括:選擇適當的坐月子環境等,就能減少不安與恐懼。保持愉快心情和均衡飲食,才能擁有安全健康的孕期生活,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中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3284&prev=13285&next=13280&l=f&fid=63






********************************************************************************

懷孕初期要注意「不逞強」「不感冒」「不受涼」

坂本藤枝著 陳昭蓉

這個時期胎盤還不穩定,胎兒還小,沒有抵抗力,所以當媽媽的得「不逞強」「不感冒」「不受涼」。不想感冒,就不要太靠近人群,非不得已的時候也該戴口罩,採取預防措施。還有,多漱口,勤洗手。聽起來又是「理所當然」,但若懷孕期一旦小看這些道理,可能會意外失去腹中寶貴的生命。這段時期的孕婦肚子還不大,很難感受到肚子裡小寶寶的存在,所以我得不斷重複這些理所當然的叮嚀。


很多孕婦會擔心,若在尚不知道妊娠時吃了藥,是否會影響胎兒?在前三週,藥物不會有影響。第四到十五週是寶寶架構身體的基礎時期,市面上的成藥當然不該再吃,就連吃維他命等補充劑,也該先徵詢醫生的意見。知道自己懷孕以後絕對不可再喝酒。媽媽喝一杯酒,胎兒得醉幾十萬年。


走在時代尖端的年輕人聽到「不要受涼」這種話,可能會覺得很老派。有些孕婦為了打扮得漂漂亮亮而穿得很少,有些孕婦有聽進老人家的話,會注意全身保暖;阿嬤不是說著涼會發生什麼事,但若有注意保暖,生產總是能比較順利。再者,吃太多冰冷食物,讓身體過寒也不佳。


為什麼不能受涼?因為寒冷會讓血液循環功能低下。你知道嗎?若把人所有的血管(包括毛細血管)連接起來,可以繞地球兩圈半。健康者的血液繞過全身血管一圈,只需要二十三秒。如果身體變冷變寒,血液循環變差,身體會浮現不舒服的症狀。血液循環功能一低落,也無法輸送足夠的血液給透過胎盤吸收養分的小寶寶。


以內側腳踝上側為起點,把手指併攏放著,在第四隻手指末端處有個穴道叫「三陰交」(請參照下圖)。這是「女性健康的源頭」,婦人病多半是因為這個穴道受寒。來,大家都要記得一輩子都不能冷到這個穴道喔!


懷孕期間當然得更加注意。像阿嬤就覺得,襪套這種東西,設計得還真是有道理。雙腳不暖,心情也易浮躁。泡腳、按摩腳底穴道也很好。


手腳冰涼而不舒服時,記得試試簡單的淋巴按摩法。從手腕到手肘,從腳踝到膝蓋,慢慢往同方向撫摸。撫摸幾次以後,以大拇指用力壓著手肘內側和膝蓋內側的穴道,促進血液循環。夫妻若能互相按摩,還能增進感情呢!

(資料:圓神出版社 提供)

資料來源: babyhome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0284&next=10034&l=f&fid=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