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5月10日 星期五

如何替寶寶量體溫

量體溫的操作法則
寶寶量體溫,對家有幼兒的父母親而言,可說是家常便飯的事。
對未滿月的新生兒而言,必每天測量體溫,直到滿月,而最適當的測量時間為每天的洗澡之前;滿月後除非必要(父母可藉由觀察臉部是否潮紅,手腳有無冰冷現象,是否哭鬧不休,或用手摸背部是否發燙來判斷是否有量體溫的必要),否則就不用天天量了。
不宜量體溫的時機:
寶寶正在哭鬧中。(此時體溫偏高) 穿得過多、過少。 室內不通風,造成室溫過高。 室內冷氣太強。 蓋太厚或太薄的棉被。 餵完奶之後。(容易流汗) 洗完澡半小時之內。


如果寶寶處於安靜的狀態,而體溫高於37.8度時,可就要為寶寶施行降溫了。最好的方法是為寶寶洗個溫水澡,等半小時之後再測量一次,如仍高於38.5度時,就必須馬上帶寶寶到醫院診斷。

以下為參考
肛溫:(正常值37.5度)
此為最準確的方法,唯需注意的是,因為新生兒的肛門擴約肌收縮能力較弱,一受刺激就容易產生便意,父母可要多多留意。
口溫:(正常值37度)
對較大的幼兒來說可用此法,但為安全起見,父母需在一旁看護,以免寶寶咬破體溫計造成危險。
腋溫:(正常值36.5度)
由於常因沒夾好而使所量溫度失去準頭,所以準確度較差。
耳溫:
是目前最簡便的方法。主要測量耳膜的溫度。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8112&prev=8114&next=7968&l=f&fid=20





****************************************************************
耳溫槍準確嗎?
作者:一般兒科宋文舉主任
一種形似檢耳鏡,號稱於數秒鐘內便能測得正確體溫的"耳溫槍",漸漸地在市面上流通。耳溫槍的種類及價格相當多,一般醫院所使用的常在數萬元左右,準確度較高,而民眾使用的可能價格只在數千元上下。對於這種新式測量體溫的儀器,使用時必須注意一些事項,才能經由它快速的測出準確的體溫。
1.             使用耳溫槍時,需將它插入外耳道入口,探頭要對準著耳朵內的鼓膜,藉以感應到鼓膜釋放出的紅外線,儀器本身會再轉算成體溫而顯現於螢幕上。所以耳溫槍需要對準鼓膜,才能得到準確的溫度,否則對歪到耳道的皮膚時得出的溫度會偏低了。
2.             人類的外耳道並不是呈直線狀,而是呈「〈」形。在使用耳溫槍時,需將耳廓往後上方拉,如此耳道較能呈直線形,耳溫槍也較容易對準向鼓膜測量。
3.             新生兒之外耳道不似成人般橢圓,而呈一裂隙形,故對新生兒使用耳溫槍時,宜將其耳廓往後下方拉,如此較易測得正確的溫度。至二歲時,小兒外耳道已相當寬闊,其時使用耳溫槍測量溫度,也會更得心應手。
4.             測耳溫槍前,外耳道內的異物或耳垢應盡量清除。微量耳垢,尚無大礙;若耳垢太多,甚至塞滿外耳道,當然會影響耳溫槍的測溫效果(會偏低)。
5.             耳溫槍頭上的保護膠膜若沾到髒東西,也會影響道測量值。
6.             如果幼兒在罹患急性中耳炎期間,欲測量其體溫時,因為病耳側異常疼痛,幼兒通常不喜做病耳的接觸,是故以測量健康側之耳朵為主。若幼兒二耳皆因耳疾而疼痛,只有捨棄耳溫槍,改用其他測溫方法。
7.             有些耳溫槍在使用前要先調整溫度的測量模式,或以肛溫為準,或以口溫為準,測定值各有不同,故在使用以前忘了修正選定的模式,也可能造成些許的誤差。
8.             任何儀器皆有可能有故障,如果對測量值存疑時,仍以直接量肛門溫度為最確切的核心體溫。





************************************************************
如何替寶寶量體溫?
量體溫的方式這麼多,哪些方式適合小寶寶?發現寶寶體溫異常時,家長該如何處理呢?本篇將介紹適合為嬰幼兒測量體溫的三種方式(肛溫、背溫、耳溫)、測量方法、所需器具、注意事項,並邀請專業兒科醫師及護理長,為讀者提供專業建議,為寶寶的健康把關!

體溫的變化
在了解寶寶的量體溫的方式之前,應該先了解人體體溫的變化。人體的體溫可分為核心溫度和體表溫度兩種。核心體溫指的是人體內部的溫度,因為不容易因為外在環境影響而產生溫度變化,因此量出來的數據比較準確,「肛溫」就是測量核心體溫的一種方式。另外,體表溫度指的是皮膚表層的溫度,像是額溫、耳溫、口溫、腋溫等幾種,便屬於測量體表溫度。測出的數據容易受到周遭環境的冷熱、衣著、測量器具而有所增減,因此測量時要更加謹慎排除會影響體溫的事物。
為什麼要幫寶寶量體溫呢? 萬芳醫院小兒科病房護理長蘇慧娟表示,由於寶寶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全,體溫無法持續恆定表現,容易受到空調系統、衣服等外在條件影響而導致體溫偏高或偏低,影響寶寶的生理發展,因此當新生兒分娩後的四個小時內,嬰兒房的護理人員會固定每小時為寶寶測量一次體溫,觀察寶寶是否有出現體溫異常(體溫偏高或偏低)。同時,護理人員也會建議家長,在新生兒出院回家後的三天內,每日繼續為寶寶測量、紀錄體溫,以作為日後就診的評斷依據。
新光醫院嬰兒室護理長薛惠珍建議,測量體溫時,請盡量在固定時段測量,譬如每日當寶寶起床後、洗澡前或傍晚,如此一來較能紀錄寶寶正確的體溫變化。此外,寶寶剛吃完奶,血腋循環較快,體溫會稍微升高;洗澡後,因為水會吸熱,寶寶的體溫會稍微偏低,因此這時候都不適合測量體溫。
新生兒量體溫的方式:肛溫、背溫
因為新生兒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全,體溫很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因此幫新生兒測量體溫的方式,基本上以量肛溫和背溫為主。肛溫來自人體核心的溫度,不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較為準確。此外,新生兒的皮下脂肪很薄,幾乎集中在肝臟、肩胛骨、背部,加上該處匯集的血管豐富,因此又稱為「棕色脂肪」,是新生兒仰賴產生熱能的重要部位,故測量背溫也較能測出新生兒正確的體溫。
當寶寶約三~六個月大時,為寶寶測量體溫的方式還可增加一種「耳溫」。蘇慧娟護理長表示,因為新生兒的耳蝸較小,耳溫槍的測頭無法完整地放入耳朵裡,因此建議待寶寶大一些後,再為其測量耳溫較佳。
體溫過低的評量標準
當背溫、耳溫低於36以下,肛溫低於37以下的話,就表示寶寶的體溫過低囉!若寶寶在洗澡後的體溫過低,建議可使用烤燈,在家中的話,也可使用電暖器,幫助維持寶寶的正常體溫。通常體重過輕或是剛服用過退燒藥的寶寶,都會出現體溫偏低的狀況。


(詳文請見2007年九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





****************************************************************
寶寶體溫低  相關資料
寶寶的理想體溫是~~~~ 36.5 37.5 之間。通常寶寶體溫降到攝氏 35 以下,則是體溫過低。
幼兒不同部位的正常體溫標準如下:
測量部位        正常溫度     測量時間
肛溫          37.5
      1-3分鐘
口溫(舌溫)、
耳溫   37       3-5分鐘
額溫、腋溫        36.5
     5-10分鐘
不知您是在什麼情形下幫寶寶量的體溫呢?因為在一天 24 小時之中會有高低的變化~~~通常在清晨時刻體溫最低,下午 4-6 點之間體溫最高,上下差距在攝氏1度到1.5度之間。
寶寶剛洗完澡、暴露在冷空氣裡、飢餓過久、長期營養不良......等,都很容易引發體溫過低唷。也有可能是生病引起,例如:體溫調節中心病變、低血糖......等。一般而言,當嬰兒受寒體溫低時~~~~可能會出現不同於平常的安靜、嗜睡、活動力減低、胃口不佳、拒食、尿量減少、手腳冰冷...等症狀。 
當寶寶體溫太低時應儘速保溫!給寶寶穿透氣、保暖、棉質的衣服,適時的加上保暖配件~戴帽子、包包巾、手套腳套或襪子,可幫助寶寶體溫升高;也可同時配合利用熱源(如:電暖器、烤燈或電毯等),讓周圍環境逐漸的加熱(注意避免直接接觸寶寶皮膚烘烤方式,以免造成灼傷),使空間的溫度上升。過半小時 ~ 1 小時之後再測量寶寶體溫,如果仍未上升,應送醫就診。
預防寶寶體溫太低最好的方法就是~~~~
依寶寶所在環境的溫度給予適當的穿著!再提供一些照顧時的方法~~
使用嬰兒乳液或嬰兒油,摩擦按摩寶寶的四肢及身體,以增加血液循環。
控制環境的溫度-室溫約2528度是最適合寶寶的。不要將門窗緊閉,還是要適當的留一個小縫隙,讓新鮮空氣流通,因為密閉的空氣會讓寶寶只能適應室內的溫度,反而會造成寶寶對溫度變化更容易敏感。
寶寶剛洗完澡或身上不小心弄濕了,務必將身體表面的水份擦乾,以免體表水份蒸發時吸收更多的體熱,而使體溫降低。
寶寶睡覺的時候,最好選用保暖輕巧又耐洗的材質被蓋,根據所需溫度來調整所需厚度,避免蓋得太厚,以免影響寶寶的恆溫系統的正常發展。
還要注意寶寶有沒有吃飽,因為有足夠的食物才能提供熱能,寶寶才有足夠的營養來維持正常生長發育。
經常帶寶寶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因為空氣溫度的變化有利於增強寶寶適應冷熱變化的能力。

台灣冬季吹的是東北季風,外出時,記得為寶寶準備一頂小暖帽,因為寶寶的頭是身體的1/4,頭部的保暖是非常重要的。
體溫是一種訊號,它提醒家長該注意寶寶的健康狀況,是否感染疾病,並為寶寶增減衣物、調節室溫。保暖的工作必須面面俱到~~~只要從飲食、活動、穿著、睡眠等方面著手注意,寶寶一定可以過一個溫暖的冬天。希望對您有幫助
寶寶的體溫正常嗎?
寶寶體溫超過攝氏38為發燒徵兆,若超過攝氏41以上稱為極度高溫;相反的,體溫降到攝氏35以下,則是體溫過低。造成寶寶體溫高低,有可能是生病引起、體溫調節中心病變、低血糖或糖尿病等,有任何問題時,父母應提高警覺,及早求醫診治。
人類的正常體溫是攝氏37度〈華氏98.6度〉,並維持在+-攝氏0.6度(華氏1度)的範圍內,太高或太低都是不正常。所謂的體溫是指身體的中心溫度,在一天24小時之中會有高低的變化,通常在清晨時刻體溫最低,下午4點到6點之間體溫最高,上下差距在攝氏1度到1.5度之間。
身體狀況與環境變化影響體溫
隨著身體狀況以及四周環境的溫度變化,在我們腦部的溫度調節中心,會利用各種生理機能來保持正常體溫。如果體溫降低,身體的自然生理反應是增加體熱的產生,同時減少體熱的失散。
人體為了增加體熱,細胞的新陳代謝會自動加速,我們會活動全身四肢肌肉,甚至會全身不自主地發抖來增加體熱。為了減少體熱失散,身體的週邊血管自動收縮,所以手腳變得冰冷,同時在行為上會偏好溫暖,我們會有尋找溫暖避風的地方,或添加衣物的動作來維持體溫。相反的,如果體溫增高,身體需要散熱,週邊血管會自動擴張,身體會流汗。
如果寶寶體溫超過攝氏38度〈華氏100度〉,在臨床上就可以認定為發燒,如果體溫超過攝氏41度以上就稱為極度高溫。相反的,體溫降到攝氏35度〈華氏95度〉以下,則是體溫過低。
人體會自動調空冷熱
人體的生理本能,對於冷熱會自動調控,以維持身體的恆溫,沒有這些功能就無法保持一定體溫,例如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或藥物中毒以致體溫調控中心功能喪失等,均有可能造成這種結果。另外,一旦人體受到病菌的入侵,身體會啟動防禦系統,體溫調節中心依其接受到的信號強弱調高體溫設定。身體對中心給予的指令立刻作出反應,週邊血管收縮以減少失熱,如果效果不夠,會全身發抖以增加熱的產生,來升高體溫。
不過在身體非常虛弱的情況下,例如早產嬰兒、癌症末期、年紀太大,或因感染引起嚴重敗血症等,生理上無法發動這種機制,反而會出現體溫過低的現象。所以寶寶如有體溫過高或過低時,要提高警覺,因為這表示寶寶可能有問題,要趕快求醫診治
體溫提高的可能原因
體溫過低時應儘速保溫
依環境溫度給予適當穿著
以上一些症狀都是比較極端,在體溫非常高〈高於攝氏41度〉或非常低〈低於攝氏35度〉時才可能發生的症狀,一般情況下體溫不正常是表示身體不適,它是疾病的一種症狀,找出原因,針對原因治療才是重要的。日常生活要注意規律,由於絕大多數的體溫過高是由感染引起的,因此個人衛生非常重要,要養成時常洗手的習慣。
早產兒、年邁者、身障者,或服用藥物、酒精過量者,容易有體溫太低情形。在寒冷季節,如果室內沒有足夠的暖氣,對年幼的嬰兒尤其是新生兒,很容易造成傷害。寶寶會有拒絕餵食、尿量減少、活動力減低、手腳冰冷,體溫介於攝氏29.5度到35度之間,心跳減緩及呼吸停止隨時會發生。死亡率高達25%,存活下來的有10%會有腦部受傷的症狀。因此在寒冬季節,注意家裏的溫度,給寶寶提供一個溫暖舒適的環境。
兩、三天大並無其他症狀的新生兒,偶而會有體溫過高現象〈攝氏38度到39度〉,這種情況最可能會發生在餵食母奶的嬰兒,因為餵食不足造成液體吸取量不夠,或長時間曝露在高溫環境之中。寶寶呈現急躁、排尿減少及其他脫水現象,同時會有呼吸急促來加速排熱。要趕快降低環境的溫度及補充水份。

另有一種更嚴重的新生兒高體溫情況,室外溫度非常低,在室內也穿著非常溫暖,由於新生兒排汗能量不足,體溫很容易升高。包裹得太多衣物的嬰兒,如果太接近熱源,或在開放熱氣的汽車中,或在密閉的房間內或汽車內,被放置在窗檯旁,這時受強烈陽光直接照射,都有可能造成高體溫的現象。
體溫可能上升到攝氏41度到44度,皮膚又熱又乾,起初寶寶全身發紅,臉部無神,接著變成神智不清、臉色蒼白、昏迷和抽搐,死亡率及腦部受損的比率非常高。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依寶寶所在環境的溫度給予適當穿著。



*******************************************************************************************
如何替寶寶量體溫:
 
傳統水銀式體溫計 (電子數位體溫計)
肛溫: 夾入肛門中2-3分鐘(一分鐘),適用於六歲以下的嬰幼兒。 (量肛溫圖)
腋溫: 夾於腋下3-5分鐘(二分鐘),適用於六個月以下嬰兒及四歲以上幼兒和大人。
口溫: 含於口中2-3分鐘(一分半鐘),適用於四歲以上合作度高的幼兒和大人。



*****************************************************************************
給寶寶量體溫
作者﹕佳宜
【大紀元615日訊】做父母的都知道, 體溫是身體健康的警鈴, 一旦孩子有個頭痛腦熱的,就應該給孩子量一下體溫,而且測量的數字往往成為判斷是否要給孩子吃退燒藥或就醫的依據。這樣看來,得到儘可能精確的測量度數是相當重要的。
測量體溫有多種方法,每種方法有各自的長短之處,選擇哪一種主要是看孩子的年齡和父母自己的喜好。下面是美國醫療界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推薦的量體溫的幾種方法及各自測量精確度的介紹。
*測肛溫
肛溫測量法為三歲以下的嬰幼兒提供最精確的讀數,年長的孩子如果持續咳嗽或嚴重鼻塞而不宜測口腔溫度時, 也可用肛溫測量法。
肛門量體溫應使用頭部圓、粗的肛門體溫計。先用消毒酒精或肥皂水將溫度計頂部洗乾淨,並用冷水沖洗,然後塗上潤滑油,如凡士林或菜油等,較幼小的孩子可以讓他臉朝下俯臥在大人的腿上,較大的孩子可以平躺在換尿片桌上或床上,將體溫計插入肛門內半英吋(相當於1.5厘米),時間掌握在1─3分鐘,或聽見數碼溫度計發出蜂鳴聲。
*測口溫
這種方法適合於四、五歲以上的孩子,它比測耳溫和腋溫的準確性高。
選用口腔溫度計, 先確定孩子嘴裡沒有糖果或其它食物,如果他剛喝過熱的或冷的飲料, 就需要等上十五分鐘後再測量。測量時教孩子把口表的頂部含在舌根下,然後閉緊嘴唇,並提醒他不要咬溫度計, 也不要講話, 3分鐘後或聽見數碼溫度計發出蜂鳴聲時取出。
*測腋溫
嬰兒三個月以上就可以用此法,雖然對父母或嬰兒來講,測腋溫要比測肛溫容易簡單的多,但測腋溫的準確性不如測肛溫的好,所以若父母實在不願意給嬰幼兒測肛溫,孩子太小又不合適測口溫的情況下,那麼不妨選擇測腋溫。
可以用肛門或口腔體溫計,將頂部插入腋窩正中,緊貼皮膚,把孩子的手臂緊靠胸廓,3~4分鐘後或聽到蜂鳴聲時取出。使用這一測量方法想得到精確度數的關鍵是儘量使腋窩形成封閉的腔,同時不要讓體溫計頂部碰到衣服。
*測耳溫
以上三種方法使用的是常規體溫計或數碼體溫計,而測耳溫是一種比較新的方法,適用於三個月以上的孩子,以紅外線偵測,快速、溫和,幾秒鐘就可以得知結果,而且孩子比較放鬆,所以測耳溫也似乎成了父母的最愛。但這種方法也有其不足之處,首先耳溫計比肛門和口腔體溫計貴得多,其次它不如後兩者精確。
使用時,將耳溫計順著耳道方向插入外耳道入口,按「開始」鍵,聽到蜂鳴聲時取出獲得溫度。
另外,專家建議不光要記錄孩子的體溫,同時掌握測量方式及測量時間的差別也很重要。因為不同部位測量有差別,如正常肛溫是37.5度,口溫是37度,腋溫是36.5; 孩子的正常體溫介於36-37.5度之間,但即使孩子沒有發燒,他的體溫在一天之內也會有所波動,如安靜狀態下,睡覺時體溫最低,下午體溫最高; 孩子哭鬧或運動時,體溫就會上升。所以除了記錄孩子體溫外,父母也要留意測量的部位及時間,並綜合考慮孩子的活動情況,才能更好的瞭解孩子的身體狀況,才能作出儘可能準確的判斷。(轉自《醫藥生活》雜誌)




**************************************************************************
確認寶寶發燒 父母先學正確量體溫
鉅亨網新聞中心(來源:華人健康網
小寶寶發燒,新手父母最為緊張,寶寶抵抗力較弱,一旦受到病毒或病菌感染,常以發燒症狀來表現。如何正確測量體溫?哪些情況應該立即送醫?哪些情況可以繼續觀察?掌握就醫的警訊,父母不再驚慌失措!
引起寶寶發燒的原因,不外乎是受到病毒或病菌感染,例如感冒、流感、尿道感染等,這些感染案例在1歲以前很常見。小寶寶發燒,新手父母往往就慌了手腳,半夜掛急診的情況時有所聞,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明發表示,3個月以下寶寶發燒或是第一天發燒體溫就超過40℃,或是燒退了之後又再度發燒超過39℃二至三天,這三種情況應該立即就醫。
除此之外,較大寶寶發燒,父母可以觀察寶寶的活動力,如果沒有合併其他病症,其實不需要過於緊張。
Point 測量:正確測量體溫的方法
如何判斷寶寶發燒?是新手父母一定要學會的功課。由於傳統體溫計含汞,目前已經全面禁止使用,因此,過去新生兒建議測量肛溫的做法,現在已不適用,而普遍以耳溫槍測量耳溫做為測量寶寶體溫的主要工具。
劉明發醫師表示,每次測量耳溫,應該是兩耳都要測量,如果發現兩邊耳溫相差0.5度,則應該以耳溫高的結果為依據。
「由於新生兒(03個月大)的耳殼較小,血管收縮比較敏感,例如吹了冷風就易引起血管收縮,這時測得的耳溫結果可能不準確。建議父母可以將耳溫槍放在寶寶背部測量,耳溫或背溫超過38℃以上就算是發燒。」劉明發醫師提醒父母,一旦確認新生寶寶有發燒症狀,應立即就醫。
此外,門診中常有父母測得寶寶體溫偏高,約37.8℃,就急著帶寶寶來看診,結果卻發現是因為給寶寶穿得太多導致體溫增高。因此,劉明發醫師提醒父母,在寶寶大哭之後、穿很多衣服或是冬天吹過冷風之後,測量耳溫的結果會不太準確,建議應優先安撫寶寶、減少衣服件數、避免處在氣溫低的環境中,待30分鐘之後再測量一次。
「不過,就算寶寶穿得再多,通常體溫也不會超過38.5℃以上,因此,若測量結果超過38.5℃,還是必須懷疑有感染的可能,而不是單純穿得太多引起體溫過高。」劉明發醫師補充說。
原文刊載於20121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

寶寶發燒哪種體溫計最准確

寶寶一旦發燒,媽媽做的第一件事一定是量體溫。眼下,市面上能夠買到的溫度計種類繁多,測量部位也不相同。那麽究竟哪一款給孩子用最合適呢?
 哪種體溫計測寶寶發燒最准確
  “給寶寶量體溫,安全和准確最重要。”北京兒童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董麗娟對記者說,如果從體溫計材質來說,可以分成玻璃水銀體溫計、電子體溫計、紅外線體溫計和化學標點四種。人體可以用來測量體溫的部位一共有5處,分別是腋下、額部、耳道、口腔和直腸。每種體溫計測量出的溫度是有差別的,而不同部位的體溫也有不同的發燒標准。
  玻璃水銀體溫計最准。傳統的玻璃水銀溫度計,既可以測腋下體溫,也可以用來測量口腔和直腸內的溫度。“如果是用來測量口腔或直腸溫度,要做到給孩子專表專用,且使用前後要用酒精消毒。”董麗娟說。腋下的溫度通常以超過37攝氏度視爲發燒,而測口腔和直腸的發燒標准爲超過38攝氏度(大齡兒童超過37.5攝氏度)。需要提醒的是,5歲以下的孩子,不推薦測量口腔和直腸溫度,因爲孩子太小,體溫計放在嘴裏易被咬破,不僅會紮傷孩子,泄露的水銀對孩子傷害更大。測直腸溫度時,用力的輕重及插入的深淺都不好掌握,也比較危險。
  電子體溫計要經常校准。電子體溫計使用方便,測量時間短,1分鍾左右就能出結果,比較適合愛動的孩子。但這類産品也有一個問題,就是需要經常校准。對于不能做到這一點的家庭,最重要的是家長自己掌握好用這個體溫計量出的基礎體溫,比如,孩子的正常體溫是36.5攝氏度,但用電子體溫計基礎體溫變成了37攝氏度,那麽每天只要孩子不超過這個溫度就都是正常。
  紅外線耳道體溫儀不適合嬰兒。紅外線耳道體溫儀與電子體溫計類似,只不過測量的是耳道溫度,超過37攝氏度算發燒。“需要提醒的是,3個月以下嬰兒不推薦耳道測溫,因爲孩子耳道嬌嫩,弄不好會傷著孩子。”董麗娟說。
  紅外線額溫儀受環境溫度影響大。額溫儀測量的是額頭的溫度。理論上說,也是超過37攝氏度算發燒。雖然額頭溫度測起來方便,但卻受周圍環境溫度影響很大,比如冬天剛從外面回來,測額頭的溫度肯定很低;夏天剛在陽光下做完運動,額溫肯定會高些。
  額頭體溫貼測溫不具體。液晶額頭體溫貼這類産品屬于化學標點測溫計,直接貼在孩子額頭上,1分鍾左右,就會通過顔色變化顯示出體溫變化。但這種體溫計不能顯示准確溫度,只能提供一個大概範圍,而且是一次性的,不主張采用。
  (責任編輯:李雪)(王朝網路 wangchao.net.cn)
資料來源http://tc.wangchao.net.cn/muying/detail_20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