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5月29日 星期三

各種玩具的功能


使身體靈活的動作性玩具
了解動作性玩具   
這一次我們要分享的主題是--「動作玩具」,這類玩具的特徵在於:強調身體大肌肉的活動,也就是一些讓孩子運用頸部、軀幹、手臂、腿部等大肌肉及各部份協調的能力,透過踢、爬、走、踩、攀、平衡、投擲等方式來玩的玩具。
動作性玩具的價值   
孩子早期的動作發展,是以頭、軀幹、四肢等大肌肉來控制移動位置,而階段性的學會抬頭、翻滾、爬、坐、站、走、跑、攀、跳、跪、丟等動作。對孩子來說,每個階段都需要透過不斷的練習,才能更順利的進入下一階段,但由於我們的生活空間狹小,孩子缺少天然的活動空間及運動機會,導致許多原本應該精力旺盛的小孩除了偶而至公園遊戲場走走外,只能在家裏爬高爬低,因此動作緩慢、容易被絆倒、經常碰瘀傷。      
據報載,日本孩子由於功課壓力大缺乏活動時間,加上一有空就看電視打電玩,因此摔跤時缺乏保護自己的概念,常常摔得鼻青臉腫甚至骨折。專家警告,如果家長不設法讓孩子多活動,則將來孩子會出現兩種典型:肥胖及頭大身小型,共同點為:輕輕一推便應聲倒地。      
由此看來,動作玩具對現代孩子甚為重要。從玩動作玩具中,孩子可以認識自己身體各部位的功能,也可促進運動知覺的發展,例如:身體的位置感,自己與他人的動作配合,對於周圍人或物體的距離及方向感。除此之外,動作玩具也讓孩子的神經、骨骼、肌肉獲得正常的發展,吸引孩子主動從事各種運動,培養積極開朗的個性。
動作性玩具的內容   
隨著孩子的年齡與發展,各有適合他們的玩具,以下依孩子的發展列舉一些玩具給您做參考:
一、嬰兒床邊玩具   
孩子三、四個月後,神經反射動作出現,肌肉張力也逐漸形成,慢慢具有自主活動能力。等到神經反射動作成熟,嬰兒手腳才能做有意識的活動,例如:看到玩具會用手去抓或用腳去踢,聽到聲音會把頭轉向聲源,所以這時期在他的小床邊綁吊一些顏色鮮艷的小玩具,讓他用手去抓、用腳去踢,可讓他的全身都得到運動。
二、爬行玩具   
孩子約八個月時,就具有爬行的能力,一些會滾動的球、滾筒或爬行毯都可誘引孩子為想追球或觸摸爬行毯上的小配件而往前爬行,除了增進爬行動作的純熟度外,對於將來走路所需的平衡能力幫助也很大。
三、搖晃玩具   
孩子能夠坐穩後,會很喜歡搖動自己的身體,所以像小木馬、小鞦韆等可以讓身體搖晃的玩具,都是他們所喜愛的。從前後搖晃身體的過程中,孩子慢慢會體會如何使用身體的力量帶動玩具,享受搖晃的樂趣。而這也讓他的前庭獲得刺激,增進平衡感,使他在學走路時能更輕鬆些。
四、推車玩具   
初學走路的孩子,通常都不太有信心,每移動一步都是一個大挑戰,這時期適合給他各式的推車,讓他在走路時有所憑藉,例如:咕咕雞、萬能手推車等,這種推車由於推動時會發出聲音,孩子會感到驚奇而一推再推,也因此讓他能更平穩的前進,更有信心的踏出每一個步伐。
五、拉車玩具   
拉車通常前面有條拉繩,後面有個可愛或好玩的玩具,例如:鐘琴車,電話拉車。拉車可以讓已經會走路但還走不太穩的孩子增加練習走路的機會,也學習控制速度,走快,走慢,或在行進間改變方向。
六、騎乘玩具   
孩子的身體日益茁壯,當然需要更強而有力的雙腿來支撐身體,這時適合提供他需靠雙腿出力才能前進或後退的騎乘玩具。如果孩子騎不動腳踩的三輪車,不妨先給他用腳移動的二輪或三輪車,等孩子有足夠的雙腿交替出力能力時,再讓他玩腳踩的三輪車。
七、丟擲玩具   
飛盤、套圈、傳球手套、安全飛鏢(用子母帶設計的飛鏢)等都是孩子喜愛的丟擲玩具,這些玩具不但可以讓孩子的肩、肘、腕的肌肉更靈活,也可以增加孩子對物體的專注力,並加強對空間及速度的判斷力。
八、運動設施   
隨著孩子身體的發育成長及日漸成熟的運動技能,複雜挑戰性高的設施可以滿足孩子接受挑戰的慾望,也能激發他的潛能。一般常見的運動設施如:滑梯、攀爬網、單槓、吊環、跳床、鞦韆等,都與雙手雙腳的相互動作協調能力有關,也讓孩子的運動能力更上一層樓。
陪孩子玩動作性玩具
注意安全:孩子玩動作性玩具的時候,父母不一定要參與,但一定要在場,以免孩子發生危險。
了解孩子的動作發展需要,再選擇適當的玩具,避免孩子做超過能力或不當的運動產生運動傷害。
不必刻意要求孩子的動作要如同運動員一般標準,最好讓他在無壓力的自然狀況下感受運動的樂趣。
衣著儘量簡單輕便。
讓孩子跟自己比賽,是否比上次跳得更高、丟得更準,而不要拿孩子跟鄰家孩子比較。
從活動中,父母可觀察孩子哪些動作已經發展完成,還有哪些尚須等待或加強。

  大肌肉的動作發展,是孩子一切發展的基礎,因為人類生理發展是由靠近軀體近處的大肌肉開始,再漸漸地發展到肢體末端的小肌肉。等到感覺、運動神經協調逐漸成熟,才能接受文字及抽象符號的學習。在學前階段,透過吸引孩子的動作玩具,讓孩子從運動中獲得感覺運動的經驗,對日後讀書、寫字等認知學習,以及適應團體、社會所需具備的各種感覺協調能力,都有極大的幫助。

作者:陳娟娟、李小鈴







******************************************************************
吸引孩子伸展的玩具

  一些玩具當孩子想玩它時,就必須伸展身體及四肢去碰觸,但碰到時它又會滾走,更吸引孩子伸展軀體想拿它,就這樣一再的重覆,孩子就從不斷的練習中,學會控制身體的方向......
  Debby Cryer等人在「嬰幼兒的活動學習」一書中,將一歲之前的活動分成三個年齡組群:   
1.從出生到五個月幼兒能做的。   
2.從五個月到九個月幼兒能做的。   
3.從九個月到一歲幼兒能做的。   
平躺、學坐、學爬至學站是嬰幼兒發展上很重要的點,這裡所要分享的玩具,就是在躺、坐、爬時期吸引幼兒伸展軀體、靈活四肢的玩具,我們稱它為「伸展」的玩具,如此稱呼的理由,是因為這些玩具當孩子想玩它時,就必須伸展身體及四肢去碰觸,但碰到時它又會滾走,更吸引孩子伸展軀體想拿它,就這樣一再的重覆,孩子就從不斷的練習中,學會控制身體的方向,和手、眼及手、腳協調。
孩子的發展   
從孩子進入四個月起,家長們會發現再也不能把孩子單獨一個人留在床上換尿布,或單獨留在沙發上了,因為孩子逐漸學會翻身,仰臥的孩子,已經可以逐漸靈活的從側臥至仰臥、仰臥至側臥。這時期的孩子坐或臥時,頭部可以自如的轉動,俯臥時,雙臂伸直或以前臂支撐,可以將頭抬起至與床成直角。在第四或第五個月中,父母第一次看到孩子從俯臥的姿勢翻成仰臥時,可以帶著孩子練習,尤其這時他開始抓他身邊可能搆得到的東西,家長可以用大或小型球誘使孩子將雙手伸向目標,或雙腿做抬踢的動作,這些活動將加強他對周遭的視野。五個月的孩子喜歡抓著雙腳送至嘴裏吸吮,可以搖擺、翻滾、扭動身軀來移動身子。六個月的孩子可以向各方向翻轉、滾、蠕行,這種像毛毛蟲似的蠕行,是爬的預備期,若把孩子放在地板上,他可以從這頭連翻帶滾的蠕行至另一頭。到了七個月,孩子俯臥時能以一手支持重量,抬起頭和胸,輕易翻身。八個月後,他可能會爬了,之後他坐或站著操作玩具的機會就多了。
玩具種類
 一、爬行毯類玩具   
一般常見的爬行毯長約三十一英吋,毯上設計有許多種顏色鮮亮的圖案及活動,孩子趴在毯上,經觸摸、拍打,可以感受不同的觸覺及聽覺經驗,尤其毯子上端的鏡子,或可以躲到洞中的小白兔設計,都很吸引孩子。有些爬行毯可以摺起來扣住,攜帶更方便。
二、球類玩具   
1.橡膠製品    
常見的有三種,一種是浮雕式的,即圖案突顯於球面;一種是沉嵌式的,即圖案凹陷於球面;另一種橡膠製品是由一條條橡膠條圈成球形,裏頭包一個小球。這些類別都有一個相同的特性,都滾得不遠,不小心碰到都會發出叫聲,而且容易抓握住。   
2.布製品    
常看到的有毛巾布和泡泡布做的。有圓球形、橄欖球形等等......,內裝鈴噹,共同特性是輕、柔軟。   
3.水晶球類    
光滑、透明的球體,由於很容易滾動,所以較適於肢體已很靈活的孩子使用。通常透明球裏有蝴蝶、動物等圖案,滾動時圓形跟著轉動,相當吸引孩子。還有一種水晶球,如果撥弄它,它只會搖晃一會兒,但若用滾的,就會滾得很遠,主要是因為這種玩具下盤有不倒翁的設計,因此搖動時只在原處,而旦發出美妙的聲音。   
4.充氣塑膠球    
直徑約八十公分的海灘球,氣不能太足,孩子可以趴、躺、坐或靠在球上,做些小小的運動,小一點的球則可以握住或伸展四肢撥弄。另一種長形滾筒式的,滾動起來有聲音,孩子也很喜歡。
三、拍打的玩具(不倒翁性質  
小小孩的雙手雙腳經常不規律的全身亂動,因此「拍打」玩具就很適合。這裏所謂的「拍打」玩具是指玩具本身採用不倒翁的設計原理,孩子躺著或趴著時,只要手或身體不小心拍、打到,玩具就會自己搖晃不已而且發出聲音,孩子先是驚奇的看它搖晃,接著重覆不斷的操作它,就這樣拍拍、滾滾的,孩子不但伸展了四肢,也慢慢的學會控制身體的方向。   
常見的拍打玩具包括前述的水晶球、還有不倒翁、噹噹鳥......等。
四、綜合體能架   
上一期我們曾經介紹過,這類體能架是由可拆卸的架子和若干個環扣及可懸掛的抓握玩具組成,每個部份都可以獨自玩,拆下來可以當抓握玩具玩,掛起來可以用來伸展四肢,可以躺著玩,也可以坐著玩。
如何選玩具   
1.視孩子發展的需要選擇    
剛開始玩伸展類玩具的孩子,通常手眼都不太協調,所以重量和質料是首先要考慮的因素,像布類和橡膠類玩具不但輕、容易抓握、方便嚙咬,而且滾不遠,很適合初入門的孩子使用。   
2.挑選精緻、做工好的玩具    
爬行毯或布製的球,除了考慮功能的多樣外,車縫技術也是很重要的。這時期的孩子正好在長牙期,任何東西都會拿到嘴裏,因此車縫不但要密,而且布料也要耐扯耐咬。其次就是毯面或球面上的設計,所放的位置適不適合孩子的身長?是裝飾用的還是真的能夠操作?毯上的每一個小活動趣味性如何?布料會不會磨傷孩子的腳?圖案、色澤如何?然後再比較一下價錢。   
3.挑選容易清洗的玩具    
看清楚註明在盒面或附在玩具布標籤上的洗滌方式,挑選方便清洗的玩    具。   
4.挑選悅耳的玩具    
伸展玩具有許多附有「鳴叫器」的設計,購買時試試看會不會太大聲?聲音會不會太過尖銳?對孩子來說,悅耳、輕柔的聲音,才是較好的選擇。
親子同樂   
從孩子會翻身開始,也就是你和你的另一半該坐下來好好思考一下的時候。想想看怎樣把家裏佈置得既安全又適合孩子活動,因此尿布?、小床、大床、床頭櫃、遊戲的地板等附近,只要可能被孩子拉倒、碰撞、易碎的東西,可能被他搆到的電源和熱源如插座、小家電,以及可以放入口中的小東西,像玩具上的眼睛、鼻子等,都需加以處理。
  重新審視和處理過家裏的安全問題之後,我們可以比先前更easy的跟孩子玩了。伸展類玩具很需要成人跟在旁邊玩,像爬行毯類玩具,孩子還不會爬時,父母就會讓孩子俯臥在上面,通常父母會坐在孩子的對面,先叫喚名字,如果孩子沒什麼表示,就會拿起毯上繫的玩具按壓出聲音吸引孩子伸手。若搆不著,就會把孩子拉近一點,讓他可以操作到。每一個孩子能俯臥操作的時間不同,孩子累了自然會讓父母知道,他也許會翻過去吃吃腳或扭扭屁股,或玩一點其他的玩具,想玩時再伸伸手腳動一動。剛玩時,離玩具近一點,等孩子漸漸會移動身體時,再放遠點。
  表面不光滑的球(布製、橡膠製的)或有不倒翁設計的拍打玩具較適合初期使用,開始玩時父母可以先輕輕的操作、示範,孩子對於悅耳的聲音和不停的晃動會覺得有趣,之後再拿近一點讓孩子可以操作得到,坐在孩子的身邊鼓勵他或幫他攔下滾開的球,練習一陣子之後,他就變成高手了,然後再換光滑的水晶球或塑膠球。而綜合體能架可以每次更換玩具懸吊的位置,以增加趣味性,當孩子翻滾到邊邊時,記得移動架子,以免孩子卡在橫桿下。
  從不會到會是一段艱辛與喜悅的過程,也是一段想辦法解決問題的過程。孩子在你身邊嗎?如果沒有,趕緊排除萬難接他回來,以免錯失與他一起成長的美妙時刻,也許要犧牲一點自由,也許要磨練一下自己的脾氣,但是當你親眼看到他第一次準確的做一些事時,一切都是值得的。

作者:陳娟娟





******************************************************************
玩出靈巧雙手的操作性玩具
什麼是操作性玩具   
「操作性玩具」,也就是幫助孩子手部小肌肉及手眼協調發展的玩具。小肌肉在成長過程中比大肌肉發展晚,從剛出生時的抓握反射,到掌心能握住東西、腕部自由活動、靈活運用拇指食指,一直到雙手萬能,這一連串精密的發展過程,是整個肢體發展中最晚的一部份,但對孩子的生活適應來說,卻是最重要的一環。
操作性玩具的功能   
對孩子來說,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需要藉由靈活的小肌肉及手眼協調來配合,如吃飯、穿衣、梳洗等生活技巧,及彈鋼琴、畫畫、捏麵人等培養興趣所需的技巧,還有一些是日後接受學校教育所需的技巧,如寫字、翻書等。因此健全的小肌肉發展對將來生活、興趣、學業的適應是非常重要的,操作玩具正可以幫助孩子在遊戲中健全發展。舉例來說,剛學吃飯的孩子動作十分笨拙,吃得滿臉滿桌都是,合適的操作性玩具可以幫助孩子手部肌肉控制更靈活,讓孩子在生活上更有獨立性,也更自信。
操作性玩具的內容   
從孩子的發展來看,不同年齡層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操作性玩具,而各年齡的孩子操作的方式也不同。
一、綜合操作玩具   
包括撥、轉、抓、握、按、壓等基本操作動作的玩具。孩子在一歲以前什麼東西都想摸一摸、壓一壓、轉一轉,從操弄中漸漸認識這陌生的世界。這個時期典型的操作性玩具是綁在床邊或椅子上的活動玩具板,它的設計與構造可以讓孩子按壓、撥轉,剛開始孩子可能只是隨意拍打著玩,多次嘗試之後,他會發現這玩具只要一按就有聲音、一轉動就有反應。從這樣的操弄中孩子發現「原來我也可以控制這些東西啊!」從此產生了控制的能力與自信,也從過程中漸漸學會精細動作及掌握肢體的技巧。
二、敲打玩具   
一歲左右的孩子喜歡敲敲打打,但通常沒有什麼章法,所以剛開始最好是選擇可以隨意敲打而且沒有附件的。有了這樣的經驗之後,再給他有簡單附件的玩具,如簡易的工作?或「敲珠?」,敲珠?經孩子一敲,會有珠子或其他配件滾出來,撿起來後放到洞口又可以再敲一次,多了「拿--放」這個動作,對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是一種新的挑戰。五、六歲的孩子可以嘗試釘釘子,鎖鏍絲等更複雜的工作?。從敲敲打打中,孩子可以增加腕力、臂力及手指抓握力,更可從中學習到力量控制的技巧。
三、建構玩具   
指一塊一塊可以讓孩子堆疊、搭蓋、建構的玩具,例如布製、塑膠、木頭製的各種積木。      
一歲多的孩子看到積木只會抓、拍或扔,或抱著積木走來走去,從這些動作中孩子可以感受到積木的重量、手感和形狀。兩歲後孩子喜歡把積木一塊塊堆疊起來或平鋪在地上,這些實際的經驗使原本抽象的形容詞如輕、重、大、小等變得鮮活而有意義。三歲的孩子在熟悉積木的特性後會開始搭蓋出心中想像的東西,如門、汽車、火車。四歲的孩子開始能搭建出更複雜的造形,甚至給作品命名,如飯店、動物園等。經驗豐富尤其是已有良好空間、數量、平衡概念的孩子,到這個階段特別能表現出這些特質。
四、組合玩具   
組合玩具與前面介紹的建構玩具都是能讓孩子隨心所欲發揮創造力的玩具。建構玩具在技巧上需平衡、輕放以免堆疊得不好掉下來,而組合玩具則需手指用力才能互相嵌接、組合,如樂高、磁鐵積木等。      
孩子玩組合玩具的技巧也是隨著經驗而逐漸發展的,如果發現孩子只是日復一日做接長的動作,而不會做其他變化,不妨給孩子一些示範、建議,或提供產品本身所附的參考圖樣,也可利用孩子之間的相互模仿讓孩子在彼此學習中邁入另一個階段。      
如果孩子捨不得拆掉已完成的作品,父母可以把作品拍照留念或讓孩子與作品合照,對孩子來說是個永久的紀念,對父母而言也是一份難得的成長記錄。
五、穿線玩具   
這種玩具對孩子來說既好玩又富有挑戰性。剛開始可以準備粗一點的線、洞大一點的珠子給孩子自由穿串讓手指「熱身」一番,有了這樣的經驗後再給孩子素面的洞洞板,讓孩子手拿棉線在洞洞板上自由穿梭。接著可以提供有圖案而且小洞洞比較多的穿線板,由於每張圖案都有固定的穿線順序和方式,孩子可以在穿針引線中培養出更精細的手眼協調動作和控制肌肉能力。
六、其他   
例如釣魚玩具、玩具織布機、訓練自助技巧(扣鈕扣、拉拉鍊、繫鞋帶等)的娃娃、套圈玩具、玩黏土用的?麵棍及模型等,都是能使孩子雙手更靈巧的操作性玩具。
  操作性玩具大部份都比較具有技巧性,適度的示範動作可減少孩子不必要的挫折,一旦孩子對技巧有概念後,即使操作動作稍慢,也不用急著幫忙,因為孩子只有透過自己不斷的練習,操作技巧才會更熟練。      
親愛的家長,假期中除了帶孩子出外度假、遊山玩水外,在家陪孩子享受玩玩具的樂趣,也是個好點子哦!

作者:李小鈴、陳娟娟





*********************************************************************
聽‧說‧讀‧寫的語文類玩具

  孩子呱呱墜地,從一個視野模糊、聽力不佳的小嬰兒,慢慢聽媽媽溫柔的聲音,接受成人友善的逗弄。第一年,孩子發出哭聲、咕嚕聲、牙牙學語聲,接下來他們將注意力集中在特殊的聲音上,慢慢說出單字來,在與成人的頻繁互動中孩子漸漸學會字彙及正確的發音,在練習、修正的過程中領會文法的規則和語文的意義,進而能適切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感覺,並確實了解別人傳出的訊息。      
除了密切與孩子互動外,父母也可以利用各種語文類玩具,來豐富孩子的語文學習環境。凡是可以培養孩子聽、說、讀及寫字能力的玩具,都可稱之為語文類玩具。以下分項逐一介紹:
一、聽的玩具   
敏銳的聽力是孩子發音清楚的先決條件,從區辨生活周遭的聲音,如樂音、動物叫聲、人聲、交通工具聲、大自然聲,孩子的聽覺漸趨敏銳。語言的發聲,尤其是學習新的發音技巧,如注音符號或英文等,都有賴這些基礎。狄斯奈聽音旋轉盤、耳聰目明...等玩具都屬這類。
二、說的玩具
獲得新字彙和概念的玩具:字彙的多寡,與孩子的說話量很有關。字彙中通常幼兒最先學會名詞,繼而動詞、代名詞、形容詞和介詞,運用一些孩子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以及玩具書、識字卡,孩子可以練習指出物品名稱,增加字彙能力。一些遊戲如分類遊戲、記憶轉轉盤等,也有益於豐富孩子的詞彙,孩子在遊戲中相互模仿,彼此學習新的詞彙,也從輪流、等待等規則中學到向友伴表示同情和分享喜悅。
增加說話次數的玩具:玩偶很能誘發孩子說話,「偶」在孩子手中似乎是有生命的,孩子會抱著心愛的玩偶走來走去,對著它說話、撫摸,甚至對它發脾氣。對孩子而言,玩偶的確是除了人和寵物之外最好的朋友。玩具電話也頗能增進說話的次數,看片機、幻燈片照相機等,也能引起孩子討論的動機;看圖說故事的故事圖卡能供給孩子情境,讓孩子說故事。扮演玩具如娃娃屋、機場...等,都能協助孩子增進語言技巧。
增進語言組織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玩具:透過模仿和示範,孩子說話的內容會更有品質,如能重點複述別人所說的話,能有順序有結構的重述簡單的故事,能分辨故事的時間關係和因果關係。順序圖卡,關係配對、我會說...等玩具對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及理解能力均有所幫助。 

三、閱讀的玩具   
閱讀是溝通的另一種方式,要進行閱讀之前,孩子必須先發展閱讀的預備技巧,包括大小動作技巧、視聽區辨能力、分明順序的能力,及從上至下、左至右的視覺依循能力,而小肌肉和視覺區辨玩具是協助孩子閱讀的基礎:
小肌肉玩具:逐頁翻書是閱讀前最基本的手部技巧,為孩子選購布書、塑膠書、厚頁書,或加上輪子或絨毛書頁的玩具書,有助於孩子的手部靈活。
視覺區辨玩具:孩子若有敏銳的視覺區辨能力,對以後相似字的區辨助益頗大,視覺區辨包括對環境事物做仔細觀察,部分與整體關係的認知,及對於圖形、數字、文字的視覺區辨,愛玩這類玩具的孩子,大都較細心且十分專注,這類玩具有猜猜我是誰、同不同、小偵探、關係配對組...等。

四、塗塗寫寫(寫前練習)的玩具   
幼兒須在獲得廣泛的操作經驗後,才能開始書寫練習,在真正提筆寫字前,孩子須有機會操作小肌肉玩具,使他的手腕靈活,也需有機會在紙上塗塗抹抹,使手能聽腦部指揮,順利的畫直線橫線。市面上常見的畫線遊戲有助於孩子嘗試繪製各種線條;彩色繪製版讓孩子從原型放大尺寸,可使孩子從繪製中體會一個形狀在一格中的分佈;創造性模版類玩具可以讓孩子練習用筆來描外形。      
如同身體發展一般,語言發展也是依循一個可預期的順序進行。但由於孩子間的個別差異,我們不能要求每個孩子都有相同的興趣,父母的角色就是提供孩子富於聽說讀寫經驗的環境,在支持、關切中滿足孩子的需求。      
你可以準備一個充滿可看、可做、可談事物的有趣環境,讓孩子閱讀或彼此交談,自己操作錄音機聽故事或錄下自己的聲音,在遠離玩具電視的房間安排桌椅,讓孩子專心的塗塗畫畫。      
華特‧羅本(Walter Laborn)曾說:「經驗需要語言來賦予形成,語言需要經驗來賦予內容。」除了提供豐富的環境之外,不要忘了能交談、有回應的人才是孩子學習語言的最佳對象。

作者:陳娟娟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4857&next=4856&l=f&fid=67




******************************************************************
學步兒的騎乘玩具

  一歲半的孩子喜歡爬上爬下,又喜歡四處遊走,「腳動車」及「木馬」類的騎乘玩具,正可以滿足孩子的需求。
  四個月來,「0-2玩具國」與讀者一同走過孩子的躺、坐、爬、走四大階段,緊接著就是那光彩、驕傲的周歲生日了。現在的他不只是一個技巧熟練的爬行者,更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小人兒呢!
用腳丫子思考的年齡   
大多數的孩子在一歲三個月就會走路了,不過平衡力仍差,偶而還會東倒西歪的。他喜歡到處遊走,漫無目的地四處看,看到什麼伸手就抓,這是兒童發展階段中,肢體活動比率最高的時期,老祖母常說:「這個年紀的小孩用腳丫子思考」,他到處亂撞,撞到東西才停下來看一看、研究研究,不像稍大的孩子,會先觀察然後才走向它。
  和嬰兒期的無能比起來,一歲半孩子的表現的確是奇蹟;但若和兩歲的孩子比起來,這時期的孩子,在肢體動作方面,仍是處於未成熟的階段,為了保持平衡,他的兩腳張得開開的,兩手或平舉或向兩側伸展,像隻小海豹似的,頭部略往前傾,腹部微突,嘴巴微微張開的到處亂竄,雖然起步、前進、停止都能控制得相當好,但轉彎時還是有點困難。
  他喜歡上下樓梯,常手腳並用。他已經會自己坐椅子,但爬上去時有一連串的動作:先用膝蓋碰碰椅子,估量一下高度,然後用腳抵住椅子,不讓椅子跑掉,穩住自己後,兩腳一起爬上椅子,轉過身來,再坐下。他喜愛在沙發和大椅子上爬上爬下,樂此不疲。因此能滿足孩子爬上爬下,又能讓孩子四處遊走的「腳動車」,就很適合這個時期的孩子。另外,可以搖晃的「木馬」玩具,像木馬、鞦韆等,也很受孩子們的歡迎。
  說到「騎乘」玩具,很多人就會聯想到幼兒三輪車。不過,這次介紹的騎乘玩具是介於學步車與三輪車之間,有類似功能的玩具,常見的有「腳動車」和「木馬」兩類:
腳動車類玩具   
所謂腳動車類玩具是指孩子可以將腳跨過去,坐好後,用腳行走或撥動, 讓車子行走的玩具。對這個時期的孩子來說,踩踏板是件困難的工作,而腳動車既可以讓他爬上爬下,又可以練習控制行進的方向,可以跨越、前進、後退、轉彎,促進腿部的發展,更在拉車、扶車時,運用到整體統合的能力,而在屢次操作失控中,也間接的增加了學步兒挫折的忍受力。
常見的腳動車依其外形形狀及遊戲趣味之不同,分為下列幾種型式:   
1.簡單型腳動車玩具    
所謂的簡單,從外型而言,它只有一個車身,有摩拖車、汽車、飛機、動物等型式,有的車子會發出悅耳的聲音;有的在車前設計會動的眼睛或盤面;也有些有喇叭;還有些專為戶外設計的車子,輪子比較大,不同高度的車身,適合不同年紀的孩子玩。   
2.多功能腳動車玩具    
這裏所謂的多功能,是除了腳動車之外,它同時也是推車、拉車或有行李箱的設計,不騎車時,可以推、拉車子,或把東西倒進倒出。   
3.聯結車型腳動車玩具    
指聯結兩個以上車廂的腳動車類玩具,通常有一個車廂可以讓小朋友坐,其他則可裝些小東西,或者加掛一節可以坐的車廂,適合孩子多的家庭使用。   
4.駕駛型腳動車玩具    
這個類型的玩具體積較大,孩子可以打開車門,坐到車子裏面,關好門後轉動方向盤用腳行走,若家裏空間較大,可以考慮這種型式的腳動車。 
二、木馬類玩具   
1.搖馬、用餐兩用椅    
這種木馬類玩具只有一點點弧度,安全性較高,但相對的搖晃的趣味性較差,適合沒用過木馬玩具的孩子使用,通常這種樣式的玩具座位較大,還附有盤面組合,可以吸引孩子用餐時坐久一點。   
2.附安全座椅的木馬玩具    
當孩子還不能坐得很穩時,為了防止他跌下來,可以考慮這種附有安全座椅的木馬玩具。   
3.搖晃木馬玩具   
孩子的腳夠得到木馬的橫木,且可以掌握身子的前傾、後仰與木馬的快慢節奏之後,就可以順利的騎木馬了。這馬只是這類玩具的傳統形式,外形上也可以有長頸鹿、駝鳥、狗......等。
玩具的選擇   
選擇騎乘玩具有四件須注意事項:   
1.考慮玩具的高度適不適合孩子腿的長度,孩子的腿需以能碰到地為原則。   
2.考慮座椅的寬度適不適合孩子瘦小或肥胖的身子。   
3.座椅的表面是不是太光滑,以免有人從後一推,孩子就滑落了。   
4.把手在騎乘或轉彎時感覺如何,夠不夠牢固?會不會搖晃得很厲害?或是   太沈手,孩子轉不動,容易翻倒。
結語   
騎乘玩具可以滿足孩子隨處玩的特性,有些孩子十分喜愛,可以玩上好一陣子。為了安全,請在孩子已經走得很穩之後,再為他準備騎乘玩具,孩子想上去時,幫他一下,走不動時推他一下,不要操之過急,以免嚇到孩子,適時的鼓勵是孩子「向前行」的最大力量,一步一步慢慢來,孩子就會像倒吃甘蔗般的樂此不疲。

作者:陳娟娟





*************************************************************
觀察、探索的科學性玩具

了解科學性玩具   
前陣子常聽到孩子嘴邊老掛著一句口頭禪:「太帥了!」令人立刻聯想到電視上那個既有智慧、又神勇無比的「馬蓋先」。馬蓋先的智慧在於他懂得許多科學原理,並且能夠靈活運用,神勇則因為他勤於動手操作、試驗,而且膽大心細、對自己充滿信心。如此看來,「科學」實在是很生活化的常識,而不是嚴肅難懂的抽象概念。    
科學性玩具的價值   
孩子從兩歲起,就喜歡問:「這是什麼?」問的多半是一些事物、現象的名稱,問題是片斷的、陸續的,且隨時會轉移興趣到其他事物上去。四歲左右,孩子會對身邊的直接經驗,或事物的因果關係、相互關係發出「為什麼?」「怎麼會這樣?」的疑問。五歲左右,孩子的問題內容不但廣泛也較深入。的確,學前的孩子是相當好奇的,他眼觀四面、耳聽八方,他的雙手就是最有效的探險工具,而科學玩具就是要引發並滿足孩子探求的狂熱,讓孩子從遊戲中獲得科學操作的經驗,養成觀察、分析、動手做、實事求是的習慣,同時用輕鬆的方式理解與日常生活關係密切的科學現象。
科學性玩具的內容   
市面上的科學玩具並不如前幾期介紹過的各類玩具那般多,因為大人常把科學定義得太深奧,廠商認為產品不易生活化,孩子不喜歡玩,因此不願意多生產。此外,許多自然現象都有季節性,不易保存,且生活中即可取材,所以與其他類別相較之下,科學玩具顯得少了些。      
除了自然素材,例如:沙、石、水、土、光、雲、動物、植物外,以下是市面上較常見或較易自製的科學玩具:
一、觀察玩具
顯微鏡:透過顯微鏡,可以看到許多平常肉眼所忽略或看不清楚的東西,這種視覺經驗,不但能提高孩子的觀察樂趣,同時也可增進專注力。
放大鏡:用放大鏡觀察螞蟻或布料,最能讓孩子領會放大鏡的作用。透過放大鏡將外面的景色映在毛玻璃上,或用以集陽光燒紙等,都可讓孩子領略到放大鏡的奧妙。
田野探險工具:包括捕蟲網和手提標本盒。經由標本的收集、觀察、比較,培養孩子對自然的情感,刺激他運用感官來捕捉生活周遭的事物。
望遠鏡:孩子對天空充滿幻想,期待一探究竟,這類玩具恰可圓孩子的夢。
萬花筒:筒裏的花花世界,帶給孩子不同的視覺經驗,引發孩子的興趣及好奇心。

二、平衡重心玩具
不倒翁:不倒翁是孩子深愛的玩具,不管怎麼推,它都會很快恢復直立。自製不倒翁可用膠帶的捲芯或扁平圓鐵罐當外殼,以廢電池黏在下方,只要讓重心集中在底部,就可左右擺動。
陀螺:陀螺持續旋轉是靠重量、高速旋轉和完全對稱的形狀。自製陀螺,只要準備一張圓形厚紙,用一根牙籤穿過中心,再用一塊小橡皮擦從後面固定。如果在紙上塗兩種顏色,會有不同的效果,例如轉動藍、黃色陀螺會變綠色。轉得愈快,愈容易變色。
搖晃玩具:這種玩具會搖晃,是因為它正尋求一個完全平衡的位置。自製搖晃玩具,只要用一根鐵絲,從中彎曲,兩端末掛上相同重量的物品。再用一張厚紙對折,剪出喜愛的圖案後打開,黏附在鐵絲中央即可。

三、繩軸玩具   溜溜球是最近相當流行的繩軸玩具。溜溜球一甩,球就會跟著繞著中軸的繩子轉動,因為它有重量,所以向下墜。到了繩的盡頭,溜溜球仍在繼續轉動,只要稍用力抽動一下,溜溜球即會再往上昇,樂趣無窮。
四、風動玩具   玩具風車是世界性的傳統玩具,風吹在車葉上的力量推動風車旋轉。不妨讓孩子試試如何讓風車愈轉愈快。
五、齒輪玩具
齒輪轉盤:盤面上由十數個彩色齒輪相連,只要轉動一個,立刻會傳動到其他齒輪而帶動出一個生動的畫面。
開塞樂科學動力組:經由透明結構,可讓孩子觀察動力來源,由於每個部份都可以分解組合,並且不同的組合方式會影響動力的運用,孩子藉此思考引起改變的關鍵在哪?可以做些什麼變化?

六、其他   
生活中許多平凡的用具,都蘊含著有趣的科學原理,例如漏斗、大小瓶罐、量匙、篩子、果汁機、洗衣板、打氣筒、磁鐵等都是。
  科學性玩具經由簡單的原理設計,孩子一操作就會獲得與平常極不相同的經驗,因此深深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當您陪孩子玩這類玩具時,也許孩子的反應看來平淡無奇,但也可能會從操作中發現一些現象,經由不斷的觀察、測試後,自己得到結論。此外,孩子也可能邊玩邊問許多問題,無論如何,只要孩子動口問、動手做,就已經開啟了科學的大門了。      
生活中的各個角落,都存在著觀察、實驗、推理、比較、歸類、收集資料的機會,孩子會漸漸累積這些經驗,在成熟的時機下,轉化自己觀察所得,融入到生活中,成為一個會運用科學方法、懂得思考、有創意的「小馬蓋先」。

作者:李小鈴、陳娟娟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4858&prev=4912&l=f&fid=67





*******************************************************************
維妙維肖的社會性玩具

了解社會性玩具   
有些小女孩看到媽媽、阿姨每天打扮漂漂亮亮的,會要求媽媽也給她買一個化粧箱,裏面裝梳子和假裝的乳液、香水、指甲油...等瓶瓶罐罐,雖然只是比劃比劃,但孩子們化起粧來還真有模有樣,就像前幾天我在親子館看到的安安,她上完粧還把手舉起來噴香水,擦指甲油時手指頭往上翹,擦完後還不許別人碰她的指甲,似乎她的化粧箱裏真有和媽媽一樣的化粧品,而且整個裝扮過程一點也不含糊。安安玩的遊戲,就是我們所說的「扮演遊戲」,而她扮演用的道具,就是今天我們要一起分享的主題玩具--「社會性玩具」,也就是讓孩子透過模仿、裝扮、表演而認識自己、認識周遭環境及模仿大人世界的玩具。
社會性玩具的價值   
有時候孩子看到爸爸用老虎鉗、螺絲起子等工具修理東西時,會覺得很有意思,很想去摸一摸那些工具,要不孩子總愛跟著媽媽進出廚房,可是大人為了安全往往會拒絕孩子,這種情形讓天天身在成人世界的孩子有一種無力感,因此大人也要適時給孩子機會處理支配事物,以發展自己的生活技能。同時大人藉著這種扮演活動也可傾聽孩子的談話,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社會性玩具的的內容   
一般我們在市面上較常看到的社會性玩具有四種:
一、娃娃及填充玩具(Dolls and Stuffed toys)   
指柔軟、抱起來感覺很舒服的娃娃及各種造型(小綿羊、小熊寶寶等)的填充式玩偶。由於孩子有愛與被愛的心理需求,所以在成長過程中多少需要一兩個這類的親密玩偶,做孩子傾訴的對象、情感的象徵、想像的媒介。      
這類玩具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有著不同的意義。對一歲以前的孩子來說,它是一個有趣而可擁抱、搖動、觸摸、抓握的玩具。一歲以後才逐漸成為孩子喜愛的扮演玩具。大約在一歲半左右,孩子會學著爸爸媽媽餵這些玩偶喝牛奶、哄他們睡覺,直接模仿家中某個角色的簡單言行。三歲以上的孩子由於比較會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所以這些玩偶對他們來說不但是抒發情緒、表現情感的對象,同時也是分享秘密的好友伴。
二、角色扮演玩具(Role-play toys)   
一些職業角色或孩子生活中熟悉的角色所使用的道具,例如:醫生箱、仙女裝、化粧箱等,都是角色扮演的玩具,透過這些玩具的扮演,孩子可以運用想像力嘗試各種角色,模仿他在生活中所觀察到的各種角色行為,從而進入成人的真實世界。      
大約兩歲以後孩子開始進入真正的扮演遊戲階段,但模仿的角色限於常接觸的一、兩個角色,而且動作經常重覆。三歲的孩子最常扮演家庭角色或各種動物。四歲孩子的角色扮演仍以家庭角色為模仿重心,但偶爾會嘗試一些生活中的職業角色,例如老師、醫生等,這個年紀的孩子常會誇大某個角色走路和說話的樣子,以表達他們對角色的了解。五、六歲的孩子已有豐富的生活經驗,所以扮演時常會跨越出家庭角色的範圍,扮演消防員、警察等,甚至憑空創造出各種角色。
三、扮家家酒玩具(Kitchen set toys)   
包含扮家家酒用的碗、盤、杯、刀、叉等。小一點的孩子透過這種玩具的扮演,能更熟悉各種餐具的使用方法,按照食物的型態使用湯匙、筷子或刀叉。大一點的孩子則會用這些玩具扮演屬於自己的宴會,有板有限的演練餐桌上應有的禮儀和應對談吐。
四、社會機構扮演玩具(Constitutional toys)   
一些讓孩子跨越家庭生活主題、認識自己身邊環境、吸收其他生活經驗的玩具,如超級市場、學校、消防隊,都是社會機構扮演玩具。三歲以前的孩子有的在全神投入扮演情境時,會混淆真實與想像,例如有一天我看到一個兩歲多的孩子玩一件「游泳池」玩具,他先讓玩具中的小人由滑梯滑入游泳地,然後自己也跨到玩具上準備滑下去,他還分不清扮演與真實的不同。而五、六歲的孩子卻能自創各種角色,扮演全然想像的遊戲而毫不混淆。當大人很認真的欣賞這個角色時,他還會很鄭重的告訴你:「這不是真的,這是假裝的。」所以爸爸媽媽不用擔心孩子會因扮演遊戲而與現實生活脫節。
扮演技巧也有階段性   
有時父母心裏不免存疑:面對同樣一件玩具,有些小孩扮演得十分投入,有些孩子卻摸不到幾分鐘就不想玩了,何以有這種差異呢?其實就如同孩子學習其他事物一樣,扮演技巧也是有階段性的。當然,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各不相同,某一個階段未必與某個年齡有絕對關係,但是,年齡與經驗的交互影響卻是決定一個孩子扮演層次的重要因素。因此孩子實際的生活經驗、爸媽的參與態度以及文化取向都會影響孩子的扮演層次。
選擇玩具注意配件   
當爸爸媽媽為孩子選擇社會性玩具時,不妨留意一下玩具配件的大小,小的孩子儘量選擇大的、好拿的、不容易掉的。因為配件複雜的玩具不但收取困難,而且會帶給孩子很多使用上的困擾。但四歲以上的孩子就必須選擇配件多、內容豐富的玩具,這會讓他的扮演更完整、更有趣味。 走出刻板印象適應社會變遷      
有些家長也會存疑:選擇社會性玩具,是否應該有性別上的區別?事實上對學前階段的孩子來說,玩具本身並沒有任何性別上的差異,尤其在中班以前,男生可能玩扮家家酒玩得很起勁,女生玩工匠玩具敲敲打打也玩得不亦樂乎,但是孩子上了大班後,經由媒體及成人影響而接觸社會價值觀,有時玩伴也會說:「你是男生,還玩這個?」從此孩子有了性別上的印象與認知,開始在遊戲時有了性別的分野。      
目前的社會雙生涯家庭為數甚多,因此媽媽要自己動手換保險絲或修燈管的機會增多了,爸爸在家中也開始分擔家務事。身為父母如果能從孩子玩玩具時就走出傳統的兩性刻板印象,對日後孩子真實的生活是相當有幫助的。      
社會性玩具不只是扮家家酒、煮煮菜而已。藉著遊戲扮演孩子可觀察模仿生活中各種角色的行為、抒發情緒、學習待人接物的禮儀、瞭解生活的內涵。上街挑選玩具時,別忘了「社會性」玩具哦!

作者:李小鈴





*******************************************************************
玩出智慧與歡樂的認知玩具

認識認知性玩具   
相信大家都玩過「大富翁」吧!從遊戲中一去不回的童年彷彿就在分錢、擲骰子、機會、命運、買置地產中又回來了。      
學前的孩子也有類似但玩法較簡單的玩具,一般稱為Board gamegame,是本期我們介紹認知玩具中的一種。這種遊戲不僅吸引孩子,而在其中孩子必須不斷地思索「我怎樣才能過關」、「怎樣才會不死」等問題,藉由思索過程孩子不但樂在其中,同時也得到各種概念。像這些讓孩子玩出各種概念,如:數、顏色、形狀,相對概念(大小、長短)、時間、空間、配對、記憶、推理等的玩具,就叫「認知性玩具」。      
這一類的玩具往往是父母最樂於購買的,因為它不僅能讓孩子玩出快樂,更能讓孩子玩出智慧。不過,在此要提醒家長一點:認知玩具只是玩具分類的一部分,並不代表孩子所有的玩具世界。就像在飲食中,肉類雖然很有營養,但只吃肉而不吃其他蔬菜、水果,一樣會營養不良。
認知性玩具的價值   
在認知的領域中,一般的家長多希望孩子學會1之後就學2,學會2之後就學3...。但是一般而言,孩子的學習並不只是垂直方式的學習。例如:當孩子數東西時,有時他能數得很正確,有時卻又變得不會數。如果給他一堆他喜歡的糖,請他從中取出五顆來,或許他能很快的做到,但是若給他一堆雪花片,請他取出五個來,他可能會隨便抓一把,因為他並不在乎這個東西,所以也就不會認真的去數它了。造成這種情形的原因是,孩子除了垂直式的學習外,還需要水平式的學習。利用兩者的相輔相成,才能將概念深植在小腦袋裏。例如:若現在要一個孩子學習110的數概念,我們可以提供他數量配對卡、小方塊積木、賓果牌或是撲克牌等。而提供這種種的玩具,是希望他能夠在水平學習的領域中奠穩基礎後,再往垂直方向上發展。而這也正是認知玩具的最大功用。
認知性玩具的內容
一、數與量的玩具(number and measure toys)   數與量二者是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常見家長說:「我的孩子太棒了,還沒上幼稚園就能從1數到100...。」但事實上這並不是數概念的全部,因為這種唸數的情形就和鸚鵡學說話差不多。孩子只是重複一串字序,並不是真正了解數的概念。就數的方面而言,數包括唱數及點算、比多少、分解與合成、序數等;就量方面而言,量包含長短、大小、測量、時間、快慢等。拿小方塊積木為例,剛開始時,孩子可能只是隨興堆疊或接排,但慢慢地他會發現,兩個一排的小方塊比三個一排的小方塊短,所以23少。數量的概念就在這樣的「實在物體」操作下逐漸奠基。      
在觀察一個孩子是否真的了解數的概念時,可以注意他是否有大、小、多、少、一樣的概念。事實上,所謂的實物的操作,並非僅指玩具而言,數與量的概念在生活用品中幾乎無所不在,從吃的糖果餅乾,到用的杯、罐、筷子、吸管,都可能成為孩子操作的工具。所謂「概念」,有時就在一些大人認為無聊或頑皮的遊戲中得到。      
有心的父母可以耐心看孩子操作,幫助他清楚自己做的事,以及發現了什麼。例如:帶領孩子並問他「我們數數看,一行用了幾個小方塊?」或「哪一排比較長?」有了實物操作經驗後,待孩子稍大時,再加上一些骨排接龍、撲克牌或是一些規則性的紙上遊戲,孩子的數量概念就在其中一點一滴的形成了。
二、圖形與空間玩具(figure and space toys)   
這類玩具包括形狀、顏色、方向、平面及立體圖形、位置概念等玩具,例如:七巧板、形狀箱和各式拼圖。      
在形狀的領域裏,孩子在反覆捏握中,發現一件物體有四個角,轉來轉去都差不多,此時正方形的抽象概念與捏握經驗相配合,形成奠基於實物操作基礎的真正正方形概念。相同的情形下,若是四方形有兩邊比較長、兩邊比較短,就叫做長方形。由此類推,孩子很容易就知道,有三個角及三個邊的叫三角形;圓圓的,可以滾動的叫圓形。從觸覺與視覺經驗中,孩子逐漸了解形狀與名稱的關係。對孩子來說,了解形狀的特色(具象的東西)比知道形狀的名稱(抽象的東西)更重要。所以,認知性玩具需要孩子透過生活經驗去組織,然後再將原本不知道、不穩熟悉的事物一一分類與界定,而後才能產生信心,掌握週遭的事物。      
拼圖也是這類玩具的一種,它可以培養孩子的耐心,又能提昇孩子的空間概念及視覺辨認能力。一般來說,孩子大約在兩歲左右就有能力玩簡單的拼圖了。由於這個時期小肌肉發展得很並不完全,因此可以提供孩子有鈕的拼圖便利操作。一般而言,不同片數的拼圖,難度不一,適合不同年齡的幼兒。
三、邏輯與關係玩具(logic and relation toys)   
有些人遇到問題時,會慌亂不知所措,但有些人則能臨危不亂。造成這兩種不同反應的關鍵往往在於一個人的邏輯思考概念。在邏輯與關係的領域中涵括了分類、配對、推理、因果、序列(時間、長短、粗細等)、結構及相互關係等。例如:順序圖卡讓孩子根據他所看到的線索,如形狀、顏色或行為的改變;從而推斷出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及因果關係。這些圖卡經過特別設計,順序幾乎都相當固定。例如,蠟燭燃燒的過程一定是從長變短。不可能忽長忽短或是由短至長。這類玩具的最大功能是讓孩子由具體的操作配合生活經驗,訓練邏輯推理能力。玩這類玩具前後應該帶領孩子觀察實際現象,讓孩子有更明晰、更清楚的概念。
如何陪孩子玩認知性玩具
打開一個玩具盒時,父母先和孩子一起認識整個玩具的結構以及配件,共同研究玩具的玩法及遊戲規則。如果孩子沒有玩這類玩具的經驗,則不一定要依照玩具說明書上訂的方式,等到孩子熟悉後再加訂一些規則,如此一來可以常保持孩子對玩具的新鮮感與興致。一般來說,遵守遊戲規則要有成熟的概念做基礎,這對幼小的孩子來說可能相當困難,因此勉強幼兒接受成人所訂的規則,是件很自討沒趣的事。
幫助孩子更清楚自己在做些什麼,以及發現了什麼。例如:當孩子把相同顏色的玩具放在一起時,父母可以用鼓勵或讚美的口吻說:「哇!你把所有的黃色玩具都放在一起了!」然後試著讓孩子用自己的話,描述他正在做的事。記得要接納孩子原本自在的想像,不要用大人那顆「事事視為當然」的心去限制孩子,即使是玩認知玩具,也是如此。這樣才能常保孩子用活潑的思緒和多種的角度觀察事物。
給孩子機會「教」你怎麼玩,從中也可以觀察到孩子的進展與成熟度。
當孩子一直無法掌握一項遊戲時,視孩子的興趣決定是讓他繼續用自己的方法摸索,還是暫時收起待孩子較成熟時再玩。一般而言,孩子的學習需有學習刺激及成熟度兩方面的配合,每個孩子的步調不盡相同。舉例來說,若要教一個兩歲的小孩子認顏色可能花很多時間,結果孩子可能還是一知半解;但是若等到三歲左右,孩子成熟度夠的時候,學習起來不但輕鬆而且容易!
遊戲結束後,將所有的玩具配件歸位,以便下次能順利取用。並且鼓勵孩子良好的表現。

  對孩子來說,「概念」是抽象而且難懂的東西,但是透過遊戲及生活經驗,孩子對各種概念會透過自己的步調組織、建構而逐漸成熟,大人是急不得的。      
幾乎多數的父母在陪孩子玩這類遊戲時都有股衝動教孩子如何玩,希望孩子很快就學會,這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值得注意的是,切莫放縱自己衝動過度,造成親子關係「短路」。其實,當孩子玩玩具時,父母最好是站在輔導者的立場,給孩子適時的反應,作為孩子的情緒支持者,不宜過分要求孩子遵守成規。而我們也希望透過認知性玩具,孩子不但能建立信心,也能運用學到的概念思索問題、靈活運用。惟有如此,「玩出歡樂、玩出智慧」的認知性玩具才算發揮了它的功能。

作者:李小鈴、陳娟娟








 ********************************************************************************
1歲孩子的感官玩具
很多人都有為孩子選擇玩具、買玩具的經驗。但是,如果對特定年齡孩子需要的玩具種類,沒有充分的認識,只靠銷售服務員、或產品包裝上的推介,很可能會選擇錯誤。筆者曾經看過一個掛在嬰兒床旁邊,提供孩子觸摸及手指運動的玩具,其標示適用年齡竟然是三歲以上。事實上,一個會跑會跳的三歲小孩,是不可能侷限在嬰兒床內,而滿足於碰觸、撥動、按壓、扭轉的玩具。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對玩具,會有不同的需要。為了幫助父母正確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的玩具,筆者將在本刊陸續為您介紹各個年齡層的適用玩具。
出生到六個月   
在嬰兒還不會伸手去抓東西前,是用眼睛和耳朵來探索新世界。三個月大以前,視線的焦距非常有限,所以,為嬰兒準備的玩具,最好放置在距離眼睛八到十四英寸的地方。另外,根據研究結果,此階段嬰兒的視覺習慣,有百分之八十的時間是朝右邊看,因此,高掛在嬰兒頭頂或左邊的玩具,對寶寶的意義不大。研究報告也指出,移動緩慢且有柔和音樂的玩具,遠比掛在牆上的圖畫,更能引起嬰兒的興趣。當嬰兒可以翻身、爬起時,要記得把懸吊玩具調高或移開,以防在扯動後,玩具掉下來而傷到寶寶。      
許多新生嬰兒的玩具,是提供給大人,以鼓勵嬰兒用眼睛追尋移動的物體,及試著伸出手腳去拍打,其中包括能發出聲音且顏色鮮明的擠壓玩具、手搖鈴、及柔軟的布製玩具。這些玩具日後仍可繼續使用,所以,在選購時,應以容易清洗為宜。      
選擇可以擁抱的絨毛玩具時,安全性的考慮非常重要,掉毛或任何附加在絨毛動物上的鈴子、鈕扣、裝飾花、鬍鬚、緞帶,及毛線假髮等,都會因為嬰兒誤食而具有危險性。
六個月到周歲   
一旦嬰兒開始學坐,他對周遭世界會有全新的看法,也開始沈迷於操作物件的樂趣。他用眼睛、嘴巴、手指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探索玩具。不論是他用兩手各握一個玩具互相敲擊,或是花了好長的時間,把玩具從一個手換到另一個手,他臉上的表情告訴你,他在專注地做一件非常嚴肅的工作,也正藉此途徑來發現東西及他本身身體器官的特性。更重要的是,他對自己能夠「使事件發生」的能力非常有興趣。      
此期的典型玩具是綁在嬰兒床邊的活動板,它的設計與構造,可以講嬰兒開門、按壓、撥動輪子、扭轉按鈕。除了手指的運動外,還可以充分享受聽與看的樂趣。      嬰兒對於一些可以抓、放、丟、搖及敲時會砰砰響的玩具非常有興趣。如果有形狀分類積木,可只用來丟進倒出,暫時不需要強迫分類。      
除了選擇不同的操作玩具外,最好也能找些具備多種功能的玩具。例如,一種含有特殊金屬材質、不易破,可同時做固齒器、搖鈴、鏡子的玩具,自然要比單純的搖鈴來得有趣。另外,響聲柔和的手搖鈴,遠比聲音大得足以嚇壞寶寶的搖鈴,容易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最後,要提醒父母的是,嬰兒也會因為注意新奇的東西,而忽略了眼前的東西,所以,與其要經常添加新玩具,不如定期換玩具,不要一次提供太多,才可以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


作者:溫碧珠







*******************************************************************************
用玩具開啟孩子的智能
誰說玩具愈貴愈好,其實媽咪不一定要花大錢買很高檔的進口玩具,有時動點小腦筋,舊玩具也能有新玩法喔!

1
歲以下寶寶玩什麼?
1歲以下的BABY也需要玩具?答案是YES!高雄市樂仁啟智中心董事、廣宣出版社社長陳世文老師表示,1歲以下的寶寶身體、大腦變化快速,學習力強,更需要多重感覺的刺激,才能有助於其智力的發展。 另一方面來說,對1歲以下的寶寶而言,遊戲=學習,也是嚐試新東西最快的一種方式,遊戲除了有助於孩子的理解及認知、智力、知覺、運動等機能發展外,對於安撫寶寶的情緒也有不錯的效果,寓教於樂,效果是雙倍的賺到喔! 

玩具怎麼挑 才對味?
替小寶寶買一個玩具,很值得深思熟慮,千萬不要一踏進賣場就被外表絢麗的玩具吸引,而採購了一堆中看不中用的玩具。陳世文認為,爸媽應事先做些功課,才能挑到你滿意,寶寶也愛玩的產品。
1. 年齡: 選玩具最重要的就是適合孩子的年齡,依其肢體發展的程度,來挑選適當的玩具,否則就算購買了昂貴的玩具,都是不合用的唷!

2.
性別、個性: 依照孩子的性別選擇玩具,才能使孩子正確認識性別概念,例如:男寶寶就適合買玩具車,不宜給洋娃娃;另一面,也應依孩子的偏好及個性來挑選,如:有些寶寶偏愛鮮豔的玩具,有些則相反。

3.
材質: 最好挑選自然、耐久、觸感好、易清洗、經得起重覆玩的玩具,但最重要的,還是得視品質來決定。一般來說,木質玩具勝過金屬玩具,除了質量較輕,易抓握之外,也可培養孩子自然、環保的概念;絨毛玩具,則適合不會過敏寶寶,其具備了柔軟、好清洗的優點;而塑膠、橡膠玩具,則應選擇軟硬適中、不易碎的才好。

4.
功能性: 媽咪最好選擇具多重功能,可啟發孩子智能發展的玩具,像是兼具感觀、聽覺刺激,又可啟發創造力及智能的玩具。如:一按鈕,就有音樂的玩具,或是可自由組合的積木等,擁有多種玩法、具多重感觀刺激、音量可調節、玩的久、又不易膩的玩具。

5.
安全性: 購買玩具先不論其外型是否絢麗,首先要考慮的是安全問題;例如:是否有SP安全標識?零件是否牢固、不脫落?是否一體成型,沒有利角或細小的鈕釦?是否使用無毒油漆,不含化學物質,且不脫漆?此外,還需注意,質量要輕,才不會砸傷小朋友;體積不宜過小,以防止小朋友誤食等。

6.
美感: 美的概念要從小培養,給玩具時應選擇造型自然、有趣、具環保概念的產品,才可從小刺激孩子的視覺發展,讓孩子自然地認識美。

7.
生活化的玩具: 選購時,不一定都得特地去「買」製造精美的玩具;隨手可得、與生活環境相符合的道具也很好用,如:小湯匙、小碗等,都是很不錯的唷!


依寶寶月齡挑選玩具
寶寶的玩具也是不能隨便就唬哢過去的呢!不同月齡的孩子,使用的玩具可是大大的不一樣喔!陳世文認為,講求英才教育的媽咪,更要研究仔細,依寶寶每個月的發展及特性,選購玩具,讓不同月齡的寶寶,長到哪,玩到哪?每個月都擁有「嘟嘟好」的私人珍藏品!


玩不膩舊玩具的方法
孩子一下子就玩膩玩具,老吵著買新的,看著家裡堆積如山的玩具,是否讓您感到很頭疼。怎麼樣才能讓孩子珍惜舊有的東西呢?陳世文表示,想讓孩子玩不膩舊玩具,媽咪的態度很重要,他也提供一些小秘訣,讓媽咪參考。
1.
給玩具的時機及方式很重要
2.
賦予舊玩具新玩法
3.
教孩子善待自己的玩具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2190&prev=2191&next=2159&l=f&fid=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