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8月26日 星期一

聰明寶寶健康元素


DHA & EPA的營養小檔案

何謂DHA 和EPA?
DHA 和EPA 是一種長鏈不飽和脂肪酸, 其中DHA是二十二碳六烯酸, 顧名思義就是結構中有二十二個碳和六個雙鍵存在, 而EPA是二十碳五烯酸,
結構中有二十個碳和五個雙鍵存在, DHA 和EPA皆可以由次亞麻油酸轉換而來, 次亞麻油酸、DHA和EPA且又屬於(Omega-3)w-3系列的脂肪酸,
因為第一個雙鍵的位置是由尾端(甲基端)算起的第三個碳的位置。


DHA 和EPA對寶寶的益處
DHA對腦部發展

DHA是構成大腦皮層重要的元素, 在腦部中磷脂質其含DHA量約20%。研究發現胎兒三個月及出生後三個月內, 是小寶寶大腦累積DHA速度最快的時間,
出生後的嬰幼兒, 雖然其腦細胞總數是已固定, 但腦細胞間突觸的聯接, 才是智力成長的關鍵, DHA是構成突觸部份的成份, 可幫助腦部傳導訊息。學齡時期是突觸成長的高峰期,
智能的發展在四歲以前己達成人的50%, 七歲以前達成人的80%。

DHA對視力的發展

DHA是構成視網膜重要的物質, 研究發現視網膜磷脂質中DHA含量高達50~60%, DHA讓視網膜細柔軟, 視網膜細胞每天都需要進行新陳代謝,
DHA能使新陳代謝活躍, 能使視網膜細胞迅速把訊息傳達到腦, 讓視力維持正常肌能。

DHA和EPA預防心血管疾病和抗發炎作用

住在北極的愛斯基摩人平常是很少攝取蔬菜水果, 而攝取很多高脂肪高蛋白的深海魚, 但是他們的心血管疾病罹患率很少,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魚油中含有大量的DHA
和EPA, 能降低血中膽固醇和血中三酸甘油脂, 可預防心血管疾病。 而且w-3的脂肪酸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形成, 前列腺素是一種局部性的荷爾蒙,
能夠引起發炎, 所以w-3的脂肪酸(DHA 和EPA)能緩和自體免疫發炎症狀(如氣喘、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腎臟炎、紅斑性狼瘡)

DHA 和EPA的食物來源

除了植物油可以提供次亞麻油酸在身體中轉換成DHA和EPA, 還有深海魚油也可提供DHA 和EPA, 以下是各種魚類DHA和EPA的含量:


魚類名稱 DHA含量(mg/100g) EPA含量(mg/100g)
鮪魚 2877 1288
鯖魚 1784 898
秋刀魚 1398 844
鮭魚 820 492
鯛魚 297 157



DHA& EPA與寶寶配方奶粉

因為DHA對嬰幼兒的健康十分重要, 而且母乳中的DHA含量豐富, 所以營養專家考慮把DHA 加入奶粉中,但因DHA為長鏈不飽和脂肪酸,
結構雙鍵太多, 較不穩定, 容易氧化, 所以一歲以下的配方奶粉多以植物油的形式, 調整亞麻油酸與次亞麻油酸比例5:1~15:1, 符合ESPGAN(歐洲小兒科胃腸及營養學會),
這樣適當的比例在寶寶體內演換成DHA、EPA 及AA , 是寶寶腦部及視覺發育的元素。 至於一歲以上幼兒奶粉, 有些以魚油形式添加,
這樣以食物的形式添加, 避免了高劑量的DHA 和EPA 所造成奶粉的不穩定性, 為了使奶粉不易氧化和變壞, 配方奶粉一般會加入抗氧化劑維生素E或b-胡蘿蔔素, 增加營養價值和抗氧化性。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1433&prev=1434&next=1427&l=f&fid=36







*******************************************************************************

類維生素知多少

什麼是類維生素?和維生素有什麼不同?
維生素是維持生命的要素, 必須從飲食中攝取, 人體所需要的量不多, 但卻是維護身體健康與促進發育不可缺少的物質, 維生素負責體內新陳代謝之責任, 目前已發現的維生素超過15種, 而類維生素則是可由身體合成的, 亦是維持正常生理機能的營養素, 一般健康的成年人體內是不會缺乏的, 但對於早產兒、嬰兒、生理代謝異常患者或營養不良患者, 體內形成的類維生素不足, 故造成某些營養素代謝不良或某方面的疾病, 故類維生素又叫條件或的營養素, 這些類維生素如膽鹼、牛磺酸、副肉精和肌醇, 所以近代研製的嬰兒配方多把這些類維生素加入配方中。
類維生素的功能和對嬰幼兒的營養價值
膽鹼(Choline)
膽鹼在體內可合成乙醯膽譣, 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 研究顯示, 膽鹼和學習和記憶力有關, 而在大腦發育,膽鹼扮演了刺激腦細胞分裂的重要使命, 懷孕與新生兒早期的足量膽鹼補充對於腦細胞的發育幫助以及學習力和記憶力的幫肋, 已經被證實, 膽鹼亦與脂肪的代謝有關, 因膽鹼是構成膽汁的元素, 缺乏膽鹼亦會引起肝臟功能異常, 成熟母奶中含量是50~140毫克/公升, 而美國配方中一般提供的含量是8~16毫克/100kcal, 世界衛生組織的規定至少在7毫克/100大卡。
副肉精 (Carnitine)
副肉精可在肝中由兩種氨基酸所合成: 離胺酸與甲硫胺酸, 所以對於健康的成年人而言是可以由體內合成的, 但肝硬化患者、營養不良或是素食者可能有副肉精缺乏情形, 根據最近研究顯示( ), 副肉精的添加不僅是早產兒所需, 對於足月的寶寶亦有添加的需要, 配方奶粉中添加每100毫升2.2毫克的副肉精(L-carnitine), 與喝母奶的寶寶比較, 其血中副肉精生化形態對身體有著相同的情形, 減少了副肉精缺乏症的危機, 副肉精主要的功能是幫助長鏈不飽和脂肪酸帶入細胞中代謝, 營養素用得更好, 亞麻油酸與次亞麻油酸是長鏈不飽和脂肪酸 , 也是必需脂肪酸, 其對於嬰幼兒時期中樞神經系統和頭腦發育十分重要, 所以副肉精是促進寶寶健康重要的營養素。
牛磺酸(氨基乙磺酸)(Taurine)
牛磺酸是由兩種含硫氨基酸:甲硫氨酸和胱胺酸組成, 研究顯示, 牛磺酸可幫助視網膜及腦部發育, 牛磺酸本身亦可合成膽汁, 可幫助乳化脂肪, 促進代謝, 保護肺臟細胞免於被氧化, 保護中樞神經系統, 血液凝集, 心臟收縮, 成人不易缺乏牛磺酸, 除非是極度不營養的狀況, 但牛磺酸對胎兒、早產兒及嬰兒十分重要, 因此時期器臟及組織常未成熟, 牛磺酸缺乏會導致脂肪代謝不良、 膽汁分泌不足、 視網膜功能障礙、 肝臟代謝異常。研究顯示母乳中牛磺酸的量為53~84毫克/公升, 素食者母奶中的牛磺酸含量為35毫克/公升, 在美國嬰兒配方中有添加牛磺酸, 分析嬰兒喝母乳或含牛磺酸之嬰兒配方, 其血漿中牛磺酸濃度較喝未添加牛磺酸濃度為高。所以配方中添加牛磺酸對寶寶有正面的影響。
肌醇(Inositol)
肌醇是構成細胞膜及細胞質的一個成份, 在腦中發現有豐富的肌醇磷脂質, 其生化功能與神經傳導, 酵素活性調節有關係, 此外肌醇與蛋白質和脂肪的代謝有關, 缺乏肌醇時, 可能導致三酸甘油脂堆積在肝臟和腸道脂肪代謝異常, 糖尿病人和腎衰竭病人其肌醇代謝異常, 在成熟母奶中含量為21.9毫克/100大卡, 嬰兒配方在美國標準為每100大卡至少4毫克。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1434&prev=1463&next=1433&l=f&fid=36






*********************************************************************************

營養觀點:談b-胡蘿蔔素
β-胡蘿蔔素和維生A的關係
  食物中b胡蘿蔔素於攝取後於腸胃道中轉變成維生素A, 因為b胡蘿蔔素為形成維生素A的前趨物質, 故稱之為前維生素A, 維生素A只存在於動物性的食品中發現, 如肝臟、魚肝油、腎臟、蛋及乳製品, 而維生素A的直接來源較稀少, 因此可由天然植物性來源中的b-胡蘿素, 於體內轉換為維生素A的攝食來源, b-胡蘿素存於黃紅水果或綠色蔬菜中有: 如杏桃、櫻桃、木瓜、胡蘿蔔、南瓜、萵苣、菠菜、蕃茄、蕃薯、甘藍、蘆筍等。維生素A的單位由視網醇當量(mcgRE或Retinol Equivalence)或國際單位(IU)表示, 維生素A和b胡蘿蔔素互換單位為:
1 mcgRE=3.33 IU (活性維生素A)=10 IU b-胡蘿蔔素=6mcg β-胡蘿蔔素。
維生素A生理作用, 缺乏時對身體的影響
  維生A可維持正常的視覺, 上皮組織的正常型態及機能, 並維持骨骼的正常發育, 缺乏維生素A會引起夜盲、失明、皮膚乾燥、牙齒生長不良、腸胃功能失調、舌炎、體質虛弱、新陳代謝不佳、過敏、食慾不振、眼灼熱、搔癢等症狀, 根據民國八十七年一份營養調查報告顯示, 1~3歲和4~7歲的學童 均有維生素A攝取不足的問題, 所以父母們應重視寶寶的營養問題。
維生素A過多會造成毒性?攝取β-胡蘿蔔素對身體造成負擔嗎
  維生素A對身體非常重要, 但攝取過多的維生素A則對身體造成毒性, 每日攝取100,000IU便會造成中毒, 但β-胡蘿蔔素則較不易造成負擔, 研究顯示, 每日攝取β-胡蘿蔔素20mg(3,333RE), 皮膚有顏色泛黃的現象, 但不會產生危險性, 停止攝取皮膚將回復正常, β-胡蘿蔔素在進入身體之後, 被肝臟和腸臟等組織器官所分解, 因分解後形成維生素A, 腸道吸收不是百分之百吸收, 所以不容易對器臟造成堆積產生毒性, 所以攝取β-胡蘿蔔, 避免了因維生素A的攝取過量而造成毒性。
註:100公克胡蘿蔔含維生素A 9980RE
β-胡蘿蔔素的功能
1. β-胡蘿蔔素在體內轉換成維生素A, 可維持正常的視覺, 上皮組織的正常形態及機能, 並維持正常正常的骨骼發育。
2. β-胡蘿蔔素為抗氧化維生素, 可清除體內之自由基及細胞氧化壞死之有害物質, 由於自由基為人體老化和萬病之源, 所以平日攝取足夠β-胡蘿蔔素, 可預防或延緩癌症發生, 尤其是抽煙, 過度暴曬和環境污染造成對身體的傷害.如皮膚癌、胃、食道、大腸、支氣管膀胱、前列腺、子宮頸癌的發生率。
3. β-胡蘿蔔素可增加免疫細胞和巨噬細胞的量, 提高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研究顯示, 分別給予受試者每天15mg, 30mg, 45mg 及60mg, 兩個月, 結果以30mg b-胡蘿蔔素能增加natural killer cell 和淋巴細胞數目最為顯著。
母乳中的β-胡蘿蔔素的含量
  研究顯示, 每100cc母乳中, β-胡蘿蔔素含量為17~23mcg, 可幫助寶寶的視覺發展, 保護皮膚及呼吸道之正常, 並有抗氧化作用, 以增強寶寶的抵抗力, 所以餵哺母乳最好, 若不能餵哺母乳, 也可選用含β-胡蘿蔔素含量為17~23mcg的配方奶粉, 醫學專家表示, β-胡蘿蔔素的穩定性較維生素A高, 配方奶粉中含脂肪酸, 加入β-胡蘿蔔素較不易氧化, 奶粉穩定性高。
成人和小孩維生素A和β-胡蘿蔔素的建議量
  根據美國RDA每日飲食建議攝取量中維生素A的建議量為成人5,000IU, 小孩2,500IU, 懷孕婦女為5,000IU, 哺乳婦為6,000IU。b-胡蘿蔔素則沒有RDA每日飲食建議攝取量, 但美國醫學報告β-胡蘿蔔素每日劑量為9mg (15,000IU)
攝取維生素A和β-胡蘿蔔素的注意事項
  維生素A於體內進行同化作用時需脂溶性維生素D、E及維生素B群及C的共同作用, 至於維生素A的破壞者則包括: 空氣污染、強光、礦物油、高溫油脂、維生素D缺乏、酒精及咖啡均會破壞維生素A, 肝臟疾病患者不宜攝取大量的維生素A或魚丸油, 孕婦要避免超過25,000的使用量, 小孩若服用維生素A一個月以上, 應避免超過18,000IU的攝取量, 抗生素, 軟便劑及降低膽固醇的藥物會干擾維生素A的吸收。 β-胡蘿蔔素可預防癌症發生, 但是肺癌患者不適宜攝取高劑量β-胡蘿蔔素以避免讓肺癌患者病情惡化。
  衛生署建議的每日飲食指南為五穀類3~6碗, 魚肉蛋4份油脂3湯匙, 蔬菜3碟和水果兩個, 其中蔬菜類, 多攝取不同種類的蔬菜, 每天有紅黃水果和深綠蔬菜, 則有助β-胡蘿蔔素攝取,有益身心健康。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1427&prev=1433&l=f&fid=36







********************************************************************************

什麼是乳鐵蛋白?

乳鐵蛋白為一分子量為80000的鐵結合蛋白質(iron-binding protein),多存於哺乳動物的乳汁中,尤以母乳中的含量最高,另外亦含於人的眼淚、唾液、腦脊髓液、嗜中性白血球等。其對於促進嬰兒防禦能力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免疫系統發展不良及缺乏抵抗力之嬰兒。 乳鐵蛋白的功能
相關的研究報告指出,乳鐵蛋白具有多種生理功能,包括:
1. 抗菌作用:乳鐵蛋白螯合鐵離子的能力為一般運鐵蛋白的260倍,可搶走細菌的鐵質,使細菌因缺鐵而無法繁殖,但對於體內有益菌(如比菲得氏菌)反而可促進生長。
2. 防止腸胃炎發生:乳鐵蛋白可保護消化道黏膜,避免被破壞,減少腸胃之感染。
3. 調節免疫功能:乳鐵蛋白可促進其他免疫因子之產生,如IgM免疫球蛋白、T-淋巴球及B-淋巴球細胞。
4. 促進鐵質吸收:動物實驗顯示,乳鐵蛋白可幫助鐵質吸收,對於貧血有改善作用。
5. 抑制脂肪過氧化作用:在脂肪過氧化作用中,需要含鐵複合物或鐵離子參與,乳鐵蛋白此時扮演著一種強的抗氧化劑角色,可搶走與脂肪過氧化作用有關的鐵質,抑制脂肪的過氧化作用發生。

乳鐵蛋白的應用
寶寶出生3~6個月後,來自母體的免疫球蛋白已降至最低。此後寶寶必須靠自體免疫系統來對抗外來病原,此時適當補充乳鐵蛋白可幫助強化寶寶抵抗力、減少腸胃感染及促進鐵質之利用,目前的食品科技已能安全地將乳鐵蛋白添加於嬰幼兒食品中來補充,且經證實具有多種生理功能,對於寶寶營養的補充提供了另一種選擇。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910&prev=930&next=909&l=f&fid=36









********************************************************************************
抗微生物尖兵─乳鐵蛋白Lactoferrin(上)
自從SARS肆虐全球後,普羅大眾開始理解病毒感染性疾病在治療上的極限,許多病毒引發的疾病如腸病毒、肝炎病毒,甚至感冒病毒感染,醫學界也只能採取強化免疫力的支持性間接療法,人類本身的免疫力,就是抵抗疾病最佳的利器,只可惜現代人由於環境污染,飲食精緻化及不均衡,體內自由基的不斷提高,導致免疫力的不斷衰減。

存在母乳及初乳中的許多成分都是上天賜給初生生命最佳的禮物,除了其中含有豐富的免疫球蛋白外,生化學家同時發現,其中高濃度的乳鐵蛋白可能是初生生命對抗這個陌生又危險的環境時,最佳的利器,只是很多現代忙碌的上班族媽媽都忽略了這個給寶寶的第一個最珍貴的禮物,一般的鮮奶中,每公升約含有150毫克的乳鐵蛋白,但是,牛初乳的含量則為1000毫克,人類初乳的乳鐵蛋白更高達每公升2000毫克。

◎乳鐵蛋白的作用機轉

乳鐵蛋白是存在乳清蛋白中的醣蛋白,由於與鐵結合的特性,使它具有抗菌及抗病毒的特性,美國FDA於2003年正式公布,將乳鐵蛋白的水溶液噴灑在市場的冰鮮牛肉上,可以抑制肉品表面的微生物滋長,乳鐵蛋白同時也被證實具有促進免疫T細胞、吞噬細胞、殺手細胞、腫瘤破壞因子(THF-alpha)及介白質(Interleukin-6)的活性,乳鐵蛋白亦證實對腸病毒感染具有保護作用。

乳鐵蛋白的抗氧化作用也是另一個強化免疫系統的機轉,消除體內過多的自由基,使得乳鐵蛋白同時具有抗發炎的作用。

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經常因為是否能逃過成年人胃部強酸環境,而被質疑其增加免疫力的效果,不過乳鐵蛋白確實能夠被人體胃腸道所吸收而達到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誰需要補充乳鐵蛋白

乳鐵蛋白最適合被運用在病毒感染時的支持性療法,病毒感染性疾病並不若細菌性感染,有抗生素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雖然還是有抗病毒藥物可以使用,但是,因為控制效果多半不是很好,臨床上針對病毒感染性疾病,多是使用提昇病人本身的免疫力來對抗病毒,給予病人足夠的營養、充分的休息及各種可以提高免疫力的保養,這些都是支持性療法中的主要原則,乳鐵蛋白就是在支持性療法中,用來提高免疫力很好的營養補充品。

在動物試驗中,乳鐵蛋白已證實對大腸菌、葡萄球菌、念珠菌等細菌感染都具有明顯的療效,在病毒感染方面,實驗室研究發現,乳鐵蛋白對AIDS的HIV病毒、泡疹病毒、BC型肝炎、鼻病毒、腸病毒等都具有抑制作用,故對於有細菌或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在治療中補充乳鐵蛋白,對於病情整體的痊癒應該會有明顯的助益。

一份針對接受化療的癌症病人所做的實驗發現,乳鐵蛋白具有提高免疫力,降低因為化療降低免疫力而遭受細菌感染的機會。

另外,在腸病毒流行旺季的地區,每天給兒童補充乳鐵蛋白可以增加抵抗病毒的能力,感冒旺季補充乳鐵蛋白也可以提昇體內對抗病毒的免疫力,預防感冒所引起的嚴重併發症。



抗微生物尖兵─乳鐵蛋白Lactoferrin(下)
◎如何補充乳鐵蛋白

一般針對乳鐵蛋白的補充,每天補充250mg「純」乳鐵蛋白,兒童劑量可按成人體重60公斤的比例來調整劑量,如體重10公斤,大約只需劑量為40-50毫克,雖然乳鐵蛋白是與鐵結合的醣蛋白,不過,大部分的乳鐵蛋白營養補充劑都已將大部分的鐵質去除,不會有補充過多產生鐵劑量過高的疑慮。

選擇冷凍噴霧乾燥製成的乳鐵蛋白凍晶,產品所具有的生物活性比較不會被破壞,乳鐵蛋白不會有苦澀味道,可以很容易的與牛奶或冰淇淋混合給兒童服用,請記得,不要將乳鐵蛋白混合食物烹煮,熱效應可能使乳鐵蛋白的活性降低及破壞。

◎如何選購乳鐵蛋白

乳鐵蛋白經常被添加在奶粉或乳酸飲料中,一般來說,食品中所添加的乳鐵蛋白劑量都沒有清楚的標示出來,膠囊狀錠狀的濃縮產品,雖然所含的乳鐵蛋白劑量會比較清楚的被標示出來,卻也經常出現混水摸魚的現象,如成分標示「初乳蛋白(colostrum)(含乳鐵蛋白Lactoferrrin)....500mg」,這樣的標示到底是含500毫克的初乳蛋白或乳鐵蛋白,答案當然是500毫克的初乳蛋白。至於其中所含的Lactoferrin一般多只有3-5%,乳鐵蛋白本來就是由初乳中所提煉出來的,純的乳鐵蛋白需要由很大量的初乳中所提煉出來,一般價格會比較高。

另外,還有產品名稱標示為「Lactoferrin乳鐵蛋白」的每粒500毫克左右的產品,事實上,所含的純lactoferrin僅有二、三十毫克,其他儘是一些果寡糖、維他命、活益菌等的成分,消費者在選購時,「成分表」上所示為Lactoferrin的劑量才是真正乳鐵蛋白的劑量,其他成分只是一些成本較低,廠商用來稀釋主成分的填充物而已。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1031&prev=1134&next=1004&l=f&fid=36







*******************************************************************************


嬰幼兒營養品選購指南


【副食品】
寶寶4~6個月大,除了哺育母乳或應兒配方奶粉外,媽媽必須為寶寶添加其他食品,以提供其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素。根據業者表示,副食品的添加有助於寶寶學習成人的飲食方式,進而養成其日後的飲食習慣,對寶寶的人格發展與健康有深遠的影響。如何為寶寶添加及選購適合的副食品呢?
3~4個月五穀類如米粉、麥粉、五穀粉,每次添加一種五穀類,用湯匙代替奶瓶餵哺,且從一茶匙試餵再逐漸增加。
4~5個月
水果及蔬菜類如:果泥、果汁、菜泥、菜汁,可選擇味道較溫和的蔬菜或果汁,不需添加油鹽或其他調味料。

5~7個月
蛋黃、麵包干、餅乾、肝泥,由1/2 ~1 茶匙漸增至全份,為避免過敏,應在寶寶出生6至12個月後才添加蛋白。

7~9個月
肉類如魚肉末、肉末、肉鬆、魚鬆,開始時以一茶匙的量,再慢慢增加。

家長在選購時應注意包括:挑選有品牌、有知名度的商品、製造日期、營養標示適合年齡,及包裝如檢查玻璃瓶是否有裂損、瓶口是否生鏽、瓶蓋是否浮凸等問題,確保衛生、安全。
【營養添加品】
物質生活水平提高,殷切期盼孩子健康長大的父母們,只要能力許可多樂於為孩子添加營養補充品,常見的營養補充品有下列幾種:
益生菌
益生菌會隨年齡增長而漸漸減少,所以,市面上出現了添加益生菌的食品或嬰幼兒配方乳,增強腸道抑制害菌的生長。

蜂膠
據研究顯示,蜂膠有極廣泛的生物活化性,如抗菌、抗病毒、抗發炎、止痛、強化細胞膜、活化細胞、提高免疫功能、產生自然抗體、改善過敏體質、預防感染、治濕疹、減少蛀牙、安定血壓、促進血液循環等功效,此外,蜂膠所含的酚多精及咖啡酸,也可避免格蘭陰性及陽性菌、酵母菌、霉菌及原生蟲等細菌感染。

但須注意蜂膠不適合對蜜蜂相關產品過敏的人,及氣喘者;且醫師建議,幼兒至少需等到一歲半後再食用較恰當。
DHA可促進神經細胞的生長分化,有助於活化腦部功能,嬰幼兒的DHA除可由母乳或牛奶中獲得,魚油中亦含有豐富的DHA及EPA,幫助腦部發育。
維他命補充品
目前市面上所販售的嬰幼兒維他命補充品,大致可以分為含(嚼)片,糖漿(滴液)等類型,所含的營養成分,不外乎嬰幼兒成長發育所必須的13種維他命A、B、C、D、E等重要礦物質。

通常嬰幼兒專用的維他命補充品會有標示建議量,如果小孩有偏食習慣,可請教醫師或營養師,針對幼兒需要補充某一類的營養來購買維他命。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1134&next=1031&l=f&fid=36







*********************************************************************************

寶寶聰明健康元素: 脂肪酸AA? DHA? EPA? CLA?大解釋

寶寶最需要的脂肪酸
※DHA:原名二十二碳六烯酸,屬於ω3家族的脂肪酸,在深海魚中的脂肪與眼窩的部位含量特別豐富,而深海魚常見的有:鮭魚、鮪魚、沙丁魚等…,所以平時多吃深海魚則可以攝取到豐富的DHA喔!DHA是智能與視力發展最重要成份,所以DHA對人體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長鏈不飽和脂肪酸;尤其對於正在發育中的寶寶是最佳的脂肪酸之一,對於寶寶來說可說是必需的脂肪酸喔!
 
※AA:原名花生四烯酸(花生油酸),屬於ω6家族的脂肪酸,也可以由亞麻油酸轉換而來,主要的食物來源像是:肉類、蛋、內臟、牛奶、微生物藻類等,所以攝取足夠的AA可促進寶寶的健康生長,亦是寶寶必備的脂肪酸。根據ISSFAL(脂肪酸國際研究組織)指出恰當比例的AA與DHA為1:1~3:1,而較接近母奶的比例為2:1左右。
 
CLA:共軛亞麻油酸,屬於ω6家族的脂肪酸,主要的天然來源為反芻動物之肌肉和乳汁,像是吃新鮮牧草的牛羊其乳汁與肌肉中都含有豐富的CLA,而CLA的結構較亞麻油酸來的穩定,不易變質產生不好的脂肪酸,所以對人體而言是非常好的脂肪酸喔!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本來就是媽媽們的心願。 媽媽們都想寶寶多聰明一點、 健康一點, 所以對於能幫助寶寶聰明健康的營養,都十分注意, 有一次接到媽媽詢問,到底有哪些營養素可以讓寶寶腦部好、身體好的?廣告中提到的A 元素都是什麼呢? 所以我想用這個機會為大家介紹一下對寶寶聰明健康的脂肪酸AA、EPA、DHA及 CLA。
脂肪酸碳氫鏈中含兩個或兩個以上雙鍵的為長鏈不飽和脂肪酸(PUFA)。 分為兩類: ω-3系列PUFA(簡稱ω-3脂肪酸); ω-6系列PUFA(簡稱ω-6脂肪酸)。Ω-3系列PUFA主要為次亞麻油酸、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EPA和DHA在一般植物油中含量甚微,在深海魚類(如魚油、魚內臟中)含量豐富。Ω-6系列PUFA主要為亞麻油酸、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AA) 以及共軛亞麻油酸(CLA)。其中亞麻油酸可在寶寶體內轉化為AA,而次亞麻油酸可轉化為EPA、DHA,這些元素是寶寶腦部、眼球視網膜、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及健康所需要的營養來源,所以對寶寶的成長十分重要。


  • AA(Arachidonic acid)為花生四烯酸 是構成腦部的重要脂肪酸。大腦部中脂肪酸佔60%, 其中AA為15%, 所以AA對腦部的發展十分重要。除此以外,AA可合成前列腺素(PG),它可調節血壓、凝血、免疫系統與護膚作用。主要的食物來源:肉類、蛋、單細胞藻類油脂等。要額外補充AA時, 要注意是否有特殊處理, 例如AA容易氧化, 市面上就有護球乳清蛋白包覆AA,較不容易氧化,使其保留營養。當體內之亞麻及次亞麻油酸攝取不足、比例不正確或生病時; 其體內無法自行合成AA,需經藉由攝取補充才能滿足人體生長所需,因此足夠之AA能促進寶寶的正常生長。
  • DHA(Docosahexaenoic acid)為二十二碳六烯酸, 是構成腦部的灰質及眼睛視網膜的主要成份。腦部中脂肪酸佔60% 其中25%是DHA。DHA可刺激腦神經細胞纖維的延伸,增加腦容量。適當攝取DHA也有助於心血管系統的健康。研究也發現攝取魚油DHA, 可減少過敏。植物油如葵化油、大豆油中的次亞麻油酸可代謝為EPA和DHA,亦可直接補充魚或魚油提供DHA。富含DHA的食物有:深海魚、鮪魚、鮭魚、單細胞藻類等。
    AA與DHA 的關係
      嬰幼兒的大腦發育非常迅速,尤其是剛出生到4歲時,嬰兒大腦的重量已達到成人大腦重量的90%。同樣,視覺的發育在嬰幼兒時期也發展迅速,在3歲時已達到成人標準。因此提供完整腦部發育的黃金時期,要在三歲前加強補充足夠的營養, 根據ISSFAL(脂肪酸國際研究組織)指出, 飲食中恰當的AA與DHA比例為(1:1~3:1), 有利於腦部發育及視覺發展, 所以AA和DHA是構成腦部及視網膜的成長來源, 對於嬰幼兒的智力、視力發展十分重要。
      EPA(Eicosapentaenoic acid,EPA) 為二十碳五烯酸: 魚油中含量豐富,科學家研究愛斯基摩人攝取魚類和心血管疾病的相關性, 發現魚類中的脂肪酸, 有益於心血管健康,EPA能減少血小板活性因子合成,降低纖維蛋白原含量,適當的EPA有助於心臟血管系統健康。
    DHA與EPA 的關係
      DHA和EPA均助於心臟血管系統健康,根據ISSFAL(脂肪酸國際研究組織)指出, 飲食中恰當比例的DHA與EPA比例為5:1,健康組織鼓勵人們要攝取深海魚, 有助於身體健康。
      CLA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為共軛亞麻油酸,為亞麻油酸的衍生物質,其雙鍵的位置為C9-C11,或C10-C12,因其化學結構較穩定且不受自由基的影響,對人體的健康有許多功效,體內無法製造合成CLA,根據研究CLA有以下特點:
    1. 是抗氧化營養素,可保護細胞,消除自由基
    2. 促進瘦肌肉組織(Lean body mass)的生長;減少脂肪(fat)組織
    3. 可激發免疫反應中激素TNF的活性(即可調整免疫力)
    * 新鮮牧草中所含有較多的CLA,故食用新鮮牧草的牛羊,其乳汁中有較高的CLA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1423&prev=1424&next=1419&l=f&fid=36








********************************************************************************

兒童營養素補得太亂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五花八門的兒童營養補充劑開始佔據我們的視線:鈣片、鋅片、鈣鎂合劑、葡萄糖……各種產品層出不窮﹔“補充大腦營養、提高記憶力”、“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媽媽我們要補鋅呀”……一句句廣告語不斷敲打著父母們敏感的神經。於是,很多家長產生了這樣的疑問:每個孩子都需要補營養素嗎?補得越全越好、越多越好嗎?要是不補,自己的孩子會不會長不過別的小孩,在競爭中敗下陣來……“六一”兒童節前夕,記者採訪了北京兒童醫院營養科主任齊可民教授、中國兒童食品學會著名營養專家劉冬生教授和中國醫師協會兒童健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丁宗一教授。在採訪中,專家們深入分析了家長給孩子補營養素時存在的幾個典型問題。

   現象一:不管孩子缺不缺、缺什麼,先補了再說

  張女士的兒子今年兩歲了。回憶起以前為孩子營養發愁的情形,她現在還記憶猶新。當時,孩子隻有3個月大,她堅持進行母乳喂養,可是看到身邊的朋友紛紛給孩子買含鈣和鋅的營養補充劑,她開始心慌起來,懷疑光靠母乳養不好孩子。於是,她在網上四處搜索,給孩子訂購了一堆營養補充劑。她的丈夫覺得這樣做不妥,建議先去咨詢一下醫生。結果,在醫生的指導下,她放棄了給孩子吃營養補充劑的做法。一直到現在,孩子都長得很健康。

  齊可民:張女士的例子很典型,像她這樣由於受到周圍的人影響,不進行檢查就給孩子吃各種營養補充劑的家長很多。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衡量孩子是否缺乏營養素,一定要看他們的飲食習慣、生長發育、精神狀況是否正常,最好定期去醫院做檢測。家長想當然地補,是絕對不行的。

  劉冬生:家長們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補營養素是一件講究科學的事情。補充體內的微量元素,如鈣、鐵、鋅等,應該先咨詢醫生的意見,弄清楚孩子到底缺什麼、缺多少,再根據需要的量來補。有時候,一種症狀的出現,可能是因為孩子體內缺乏好幾種微量元素造成的,但是,據我了解,很多家長往往自行其事,看到一個症狀,然后去查能改善這種症狀的營養素,認為吃它就夠了,結果造成一種元素補過量,而其他元素仍然不足。

  丁宗一:很多家長都犯了一個錯誤,說得不客氣一點就是“不問蒼天問鬼神”———總認為通過營養補充劑來撫育孩子更科學。其實,對於身體健康的孩子,沒必要給他們補這個補那個,隻要保証“自然食物、均衡膳食”,做到肉蛋奶、蔬菜水果均衡攝取,粗糧、細糧都吃,動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不缺就可以了。

   現象二:營養素吃多了沒事

  李先生最近跟家人鬧得有點不愉快。前幾天,他給3歲大的兒子買了好幾種營養補充劑,有鈣鎂合劑、葡萄糖口服液等。可是,父母和妻子都不贊成他給孩子吃營養補充劑,怕對孩子不好。李先生當時火就上來了,說道:“這些都是營養,又不是藥,隻有好處沒有壞處。我自己的孩子,還能虧了他!”后來,妻子把他拽到醫院,醫生跟他講了很多營養素攝取過多導致中毒的事例,這才改變了他“營養素吃多了沒事”的觀點。

  丁宗一:臨床中,我見到的給孩子補過量的情況太多了。很多家長都和這位李先生一樣,認為營養素反正是好東西,補多了也沒有關系。其實,任何營養素吃多了都會中毒,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腎功能衰竭和肝細胞受損。

  齊可民:在給孩子補充營養的過程中,補過頭是個很突出的問題。這位家長還算比較幸運,及時打消了錯誤的念頭,可有些孩子就真的被家長補出問題來了。一般來說,鋅過量會導致孩子胃腸道不適、惡心、嘔吐﹔維生素D和鈣過量會導致高鈣血症、臟器組織鈣化﹔維生素A過量會導致精神萎靡、嘔吐,嚴重時甚至還有顱內壓過高,昏迷等症狀。我最近接診了幾個孩子,都是因為鈣補多了,結果患上了高鈣血症。

  劉冬生:即使孩子真的缺乏某種營養素,家長們也一定要注意,補的時間不能過長,一般以一兩個月為宜,不要一直補,否則一來可能造成中毒,二來微量元素太多,吸收不了,反而是種浪費。

  另外,微量元素之間會相互影響。比如鋅吃多了,會影響鐵的吸收。所以,給孩子吃那些含多種微量元素的營養補充劑,一定要慎重。

   現象三:隻要沒症狀,就認為孩子肯定什麼都不缺

  劉女士這幾天覺得有些后悔:以前,朋友總是建議她去給孩子做一個微量元素檢測,但她總是不以為然地說:“你瞧我女兒,個頭不比別的孩子差,學什麼都快,整天活蹦亂跳的,肯定沒問題。”但在最近幼兒園的體檢中,醫生卻發現這個孩子缺鋅,劉女士這才著急起來,連忙按照醫生的建議,開始給孩子補鋅。

  齊可民:如果說有些家長是盲目給孩子進補,那還有些家長就是對孩子的營養“抓得不夠細”。這位家長的經歷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教訓。我經常遇到這樣的孩子,身體沒有明顯症狀,但其實已經處於一種亞臨床營養缺乏狀態。

  人體內有一個儲存微量元素的倉庫,當身體缺乏微量元素時,就會從倉庫裡提取。如果出現了嚴重的症狀,就說明倉庫裡已經沒有什麼“存貨”了。對有些孩子來說,可能倉庫裡已經開始缺貨,但還沒有缺到出現臨床症狀的程度,可是已經開始影響臟器發育。例如,缺鋅會對孩子的腦部發育產生影響,但真要等到孩子表現出智力低下時,缺鋅就已經非常嚴重了。因此,家長們要經常咨詢醫生,最好半年或一年做一次檢測。

  丁宗一:我同意給孩子進行定期檢查,這是一種科學的做法。不過,在檢測時,一定要選擇正規的醫院。如果孩子營養均衡,就不要刻意去補﹔如果孩子真的缺營養,也要嚴格按照醫囑去辦,不要自己隨意補充。因為,改善營養缺乏和看其他的病一樣,都屬於治療。該吃多少、怎麼吃,都得聽醫生的。

   現象四:認為飲食能解決一切營養問題

  周女士的女兒剛滿1歲,沒吃過任何營養補充劑。最近去醫院檢查,醫生發現孩子缺鈣,建議她給孩子吃兩個月的鈣片。一家人都非常著急,生怕缺鈣會影響到孩子的生長發育,但即便如此,周女士依然不肯給孩子吃鈣片。她說,藥補不如食補,是藥三分毒,那麼小的孩子,吃這些東西肯定不好。而且專家也說了,科學飲食才是營養均衡的根本,孩子隻要多吃含鈣量高的食物,身體自然就會慢慢恢復。

  齊可民:首先,我們得承認,人體內營養素的主要來源是食物。食物中光是已知的礦物質就有七八十種,對人體來說十分重要,再好的營養補充劑也代替不了食物的作用。

  但是,如果孩子真的已經缺鈣了,就應該按照醫生的要求進行補充。周女士把一切希望寄托在食物中,也不太科學。如果孩子體內營養素缺得太多,就會對身體產生損害,要是不及時補充,損害會進一步擴大,而通過食物補充營養素是很慢的,很難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必須使用藥物。另一方面,如果缺了微量元素,孩子可能會食欲不振,這時,通過食補就很難補得進去。應該通過治療的方式使營養水平達到正常值,然后再採取食物補充的方式。

  劉冬生:周女士認為孩子的營養要靠飲食來保証,這種看法是科學的。不過,如果孩子真的缺乏某種微量元素,在一段時間內,通過食物是補不上去的,應該考慮治療。在這種情況下,醫生一般都會告訴家長營養素應該補多久,怎麼補,而家長也應該積極配合。

   現象五:盲目迷信國外的營養補充劑

  譚先生有一個好朋友,兩人都有一個兒子,年齡差不多,個子也差不多。他們經常開玩笑說,以后要比比,看誰家的孩子能更勝一籌。后來朋友去了美國,兩年后回來探親時,譚先生嚇了一跳:朋友的小孩已經比自己的兒子高出了半個頭。他左思右想,將原因歸結為國外的兒童營養補充劑比中國的好。看了電視廣告后,他給兒子買了一種“美國標准配方”的營養補充劑,說是一定要給孩子“補回來”。

  齊可民:中國的孩子在6個月以前與國外的孩子沒有什麼差別﹔但6個月后,我們的孩子的身高、體重就開始落后,主要原因正是過渡期食物添加不及時,導致營養攝入不足。但是,我們不能照搬國外營養模式,因為我國和西方的飲食習慣不同。我們的食物以谷物為主,西方人吃的肉類、蛋白質較多。飲食差異導致了孩子需要的營養結構不同。

  丁宗一:譚先生朋友的孩子比他的孩子長得高,我認為這是本身基因的問題。我們做過移民營養調查,發現到了國外的人,身高、體重等指標還是和國內差不多。因此,不能認為孩子到了國外就會長得不一樣,更不能將原因歸結為國外的兒童營養補充劑好。

  另外,國外的營養補充劑要進入中國,必須依照進出口管理局的要求,按中國人的標准重新進行配制。所以,那些在國內買到的外來營養補充劑,其實跟國產的沒多大區別,沒必要覺得它們不同。

   現象六:照著廣告上說的給孩子補

  易女士的孩子最近剛上幼兒園。一天下午,她去接孩子時,跟園裡的老師聊了幾句。老師說,這孩子什麼都好,就是好像干什麼都慢騰騰地,也沒其他孩子活躍。易女士一聽心裡就開始著急了: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不夠聰明呀?這事成了她的一個心病。前幾天,她看到電視上有一則某種口服液的廣告,是一位著名演員做的代言。廣告裡說,吃了這種產品,孩子長得聰明,還不會挑食。易女士看了,馬上就去買了回來。

  齊可民:廣告裡宣傳的一些概念不一定是錯的,但是,任何產品都針對的是整個人群,對個體而言,最好是對症下藥。比如,缺鋅會導致智力低下,但對不缺鋅的孩子來說,補鋅對智力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像這位易女士,最好先帶孩子去做個檢測,不要聽廣告裡說吃了某種產品孩子能變聰明,就去買給孩子吃。

  丁宗一:現在,國內的兒童營養補充劑廣告基本上都是商業性質的,經常片面夸大功能,如宣傳鈣長個、鋅補腦等,個個看上去都很科學。但是,這種宣傳問題很多。比如,鋅確實對智力發育有好處,但是,一種產品裡,除了鋅以外,還有其他的物質,吃進去以后,鋅還能不能發揮促進智力發育的作用,這是需要拿出科學試驗的証據來証明的。很多廣告就說鋅能補腦,但卻不說自己產品裡的鋅能不能補腦,這樣做明顯不科學。

  除了要弄清科學知識和產品功效之間的差別,大家也不要輕信廣告裡所謂的“專家”。有些廣告裡打出某某學會或專家,讓他們“推薦”產品。其實,這是違反國家規定的。要麼那位專家收了很多錢,要麼“專家”根本就不存在。我就經常看到聽都沒聽說過的“國內權威兒科專家”大做廣告,說某產品能促進孩子大腦發育什麼的。現在還有很多兒童營養補充劑打“洋招牌”,說自己是美國、歐洲某家公司研發的,然后請出一個穿白大褂的老外“專家”推薦產品。據我了解,在發達國家,科研人員是不准做廣告的,因此,這些“國外專家”一般都不可信。

  一方面是不要輕信廣告,另一方面,家長們也要樹立正確的觀念,不要老想著培養神童。神童不是靠吃營養補充劑“吃”出來的。隻要吃喝玩樂睡都正常,就沒必要擔心孩子的智力,更不用因為書沒讀好就懷疑孩子的智商有問題。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868&prev=909&next=864&l=f&fid=36






*******************************************************************************

正確飲食最重要
該為寶寶添加營養劑嗎?
文╱台中烏日張文華診所負責醫師 張文華
「我的寶寶個頭明顯比別人小,我是不是該幫他添加營養劑?」「我的寶寶不愛喝牛奶,我擔心他長不高,是不是該補充鈣片?」現代新孝子父母為了寶寶吃的問題,可真是一個頭兩個大,到底該不該為寶寶添加營養補充劑呢?
寶寶SIZE比別人小怎麼辦?
一位瘦小的媽媽帶著2個月大的小女娃來打預防針,順便作幼兒健康檢查。趁著我在記錄病歷的空檔,她趕忙地問了一連串的問題:「我女兒和隔壁也是2、3個月大的小孩相比,個頭明顯地比較小,是不是因為我餵母奶的關係?人家說母奶比較沒有營養,是不是真的?我是不是該幫她添加什麼營養補充劑?」
我翻看了一下她的生長曲線圖,發現身高、體重的落點一直都在第三個到第十個百分位之間,雖然較瘦小,不過仍沿著正常的生長曲線成長。記得之前小女娃的爸爸陪同來過一次,也是瘦瘦小小的。因此,我確信小女娃的營養及成長狀況應該沒有問題。於是告訴媽媽:「妳們夫妻倆都比較瘦小,所以小孩子比別人瘦小是合理的,只要生長發育順著合理的生長曲線就可以不用擔心。母奶是天底下最適合小寶貝成長的絕佳食品,說它比較沒有營養絕對是錯誤的。只要媽媽的營養攝取正常,妳儘管只餵母奶就好,在孩子4個月大之前,不需要添加任何的東西。」
寶寶不喝牛奶,補充鈣片好嗎?
另一個媽媽,帶著1歲多的小男生來看病,順便問道:「我兒子最近變得很不喜歡喝牛奶,我聽說小兒成長需要較多的鈣質,我擔心不喝牛奶會影響他的發育,是不是該買鈣片來讓他吃?」
我給這位媽媽的建議是:先了解小男孩最近不喜歡喝牛奶的原因。如果是因為喝了牛奶後會肚子痛或是拉肚子,需考慮是不是有「乳醣不耐症」,可以到醫院檢查一下。如果不是這種情形,應該以鼓勵的方式誘導他每天喝2杯牛奶,畢竟牛奶是鈣質的最佳來源。否則,補充鈣片不失為可行的方法。不過,要記得:(1)鈣片要依指示使用,避免過量;(2)不要忘了,除了牛奶外,還有很多其他的鈣質來源,例如:優酪乳、乳酪、綠葉蔬菜、小魚干、豆腐等,這些食物的均衡攝取,比吃鈣片更有效,而且安全。
正確飲食,BABY頭好壯壯
諸如此類的問題,在門診中經常會踫到。其實不論小兒的年紀多大,有一個答案,幾乎是一律適用的,那就是:除非有特殊的醫療上的需要,小兒只要餵養正確,額外的營養補充劑是不需要的!
吃太多垃圾食物,連營養劑都難以補救!
總而言之,在4~6個月大之前,母奶或是配方奶是寶寶唯一需要的營養食物。此後,則該開始以漸進方式,提供小兒均衡而多樣化的飲食。只要餵養正確,若沒有醫療上的特殊需要,任何的營養補充品都不是必要的。就怕有些父母太忙,沒有時間幫寶寶調配正確的三餐及點心,而垃圾食物又是唾手可得,因而養成了寶寶們不良的飲食習慣,時日一久,寶寶的生長發育及健康當然就會受到影響。此時,縱使愧疚地想以一些營養補充劑來試圖補救,恐怕也助益不大哦!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469&prev=825&next=459&l=f&fid=36









*****************************************************************************

2~3歲孩子的均衡飲食

當寶貝逐漸長大,飲食上應該如何供應,營養才足夠呢?父母親總是會擔心孩子的體型會不會「輸在起跑點上」,孩子會不會太瘦了?太胖了?還是長得不夠 高 ?此時可以拿出孩子的健康手冊,依據性別對照實際的年齡及目前的身 高 、體重,找到兩者的點。如果孩子的身 高 、體重都落在相似的百分位範圍內(2575百分位),其實無須太過擔憂,但是當體重落在75百分位,身 高 在25百分位,表示孩子的身 高 未能趕上體重增加的速率,此時雖然身 高 體重都在正常的範圍內,但是二者如果成不對等的比例時,才需擔心孩子的生長問題。
少量多餐,營養均衡,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2
歲以後的孩子,每天足夠的飲食攝取量是:正餐三餐,再加上23次的點心。因為這個時期孩子的胃容量較小,活動量大,因此點心的供應非常重要。蛋點心供應的量必須注意,不可過多,這反而會造成正餐吃的少。孩子的正餐及點心應該以優質營養的食品為首選,不要因為孩子吃的少,就不斷提供糖果、糖果、果汁或口味重的食物,希望孩子多吃點東西,這樣反而會造成孩子偏食。
23歲孩子的一日飲食攝取量,建議如下:
類別
攝取量
提供的營養素
奶類
2(1杯約240C.C)
提供孩子生長所需的鈣質和維生素B1B2
五穀根莖類
1碗半~2
提供熱量、少量蛋白質及維生素B群,特別是全穀類,可提供維生素B群、礦物質及膳食纖維。
蛋豆魚肉類
1.5
提供蛋白質及鐵質,每週應有1~ 2紅肉或黃肉
蔬菜
2/3小碟
主要的膳食纖維來源。其中深綠或黃色的蔬菜,如花椰菜、小黃瓜、胡蘿蔔等,能偍供類胡蘿蔔素。
水果
1.52份(1份約1個拳頭大小)
提供膳食纖維,可挑選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芭樂、奇異果、草莓、鳳梨、柑橘類水果等。
油脂
3小匙
橄欖油、葵瓜子油等植物性油脂,能提供孩子生長發育所需的必需脂肪酸。
幫助孩子養成飲食好習慣,從日常生活中準備好
23歲的孩子,大部分的咀嚼吞嚥能力都沒有問題了,提供您以下的檢視表,看看有哪些做法能輔助幫助孩子均衡飲食、不挑食:
□ 
不需要特別為孩子準備及挑選食物,可以從為家人準備的菜餚中,變化出孩子的食物即可。
□ 
注意餐點的烹調及調味應該清淡些,不要完全以大人的口味為主,過鹹、過油或過辣對孩子都不好。
□ 
在飲食習慣上,請讓孩子與家人一起用餐,不要在另外的時段進食。因為和家人一同用餐,可以讓孩子習慣在定點用餐,並且學習正確的用餐禮儀。
□ 
全家用餐時,請使用公筷母匙,因為孩子的抵抗力較低,一同進食有時會造成大人的病菌傳染給孩子,公筷母匙可以避免這樣的問題。
□ 
讓孩子練習用杯子代替奶瓶喝牛奶及飲料,並用碗盛裝湯類讓孩子練習吞嚥
□ 
提供孩子專屬的餐具,學會自己吃飯,不由大人餵食。
讓孩子練習自己進食,有助於口語及肌肉能力發展
當孩子1歲以後,就要讓孩子練習用杯子喝牛奶等液體飲料,不一定非用奶瓶不可。雖然孩子剛用杯子喝水時,可能因力道控制不好而潑灑到身上、弄濕或弄髒衣服,增加父母收拾上的困擾,但對孩子而言卻是好處多多,美國醫學學會建議,及早讓寶寶學習使用杯子,可以減少發生奶瓶性齲齒的機會,並且能幫助孩子的肌肉發展、身體發育,還能提 高 認知能力,有助於語言學習發展。
2
歲起,孩子應該開始練習自己吃飯,大人不要再餵食。剛開始練習時,可以讓孩子由布丁、優格、木瓜等軟質的食物吃起,當孩子的臼齒長出後,父母可以先注意孩子咀嚼吞嚥的情形,只要沒有吞嚥不易、容易噎住的問題,就可以開始給予軟質的食物,例如:軟的白飯、瓜類、肉類、水果等。雖然孩子進食的速度可能很慢,父母及家人仍須堅持由孩子自己進食,千萬不要因為擔心孩子吃的太慢或弄髒餐桌、地板,而由大人取代餵食,這不但剝奪了孩子的學習機會,也讓孩子失去日常練習手眼協調、小肌肉發展的時機。
專家小建議
2~3
歲孩子的一日飲食小食譜
早餐
牛奶200C.C.,吐司麵包半片、蒸蛋半碗
早點
蘋果1/4
午餐
白飯半碗、紅燒肉2大匙、蔬菜2大匙
午點
奶酪1杯、香蕉半根
晚餐
白飯半碗、蒸魚1兩 、蔬菜2大匙
晚點
牛奶麥片200C.C.

《摘自巧連智月刊幼幼版 2008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