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12月10日 星期六

嬰幼兒冬季保暖有一套


還記得今年夏天的炎熱嗎?可是,秋天的腳步未駐足太久,很快地,就置身在冬季國度了。家有嬰幼兒的父母,得好好想想該如何為寶寶做好過冬的準備,但請記住要把握「恰如其分」的原則,別讓寶寶熱過頭了!
文/李藹芬;採訪諮詢/周怡宏小兒科診所院長周怡宏;演出/施雯‧譚佩昕

一想到冬天來了,父母莫不費心該如何讓寶寶穿得暖暖的,以免受涼生病!的確,冬季做好保暖工作很重要,但「如何做到剛剛好」才是重點,因為溫度過高會讓寶寶覺得不舒服,也容易引起皮膚不適的

過於溫暖‧皮膚易有狀況
周怡宏小兒科診所院長周怡宏指出,「雖然冬季令人直接想到要保暖,但三歲以下的嬰幼兒大部分的時間待在家中,少有體溫下降的機會,如果過於保暖,反而容易使寶寶出現其他問題!」
他解釋,三歲以下的嬰幼兒因體溫調節中樞還不發達,身體週邊血管與皮膚對外界溫度變化的調節能力差,易受到外在環境溫度改變而有所變化。當寶寶身穿太多衣物,無形中,增加流汗的機會,但寶寶的汗腺與皮脂腺分泌管腺細而窄,易發生阻塞,當大量汗水與皮脂分泌物無法適當「宣洩」時就會阻塞了汗腺,導致長疹子,寶寶受不了癢,小手一直猛抓到破皮時,小心引發皮膚遭細菌感染的可能!周怡宏醫師建議,與其幫寶寶穿很多衣服,不如為他創造一個溫度舒適的環境。

需要保溫的時機
周怡宏醫師指出,嬰幼兒需要特別加強保溫的時機有三:
1.
外出時:除透過衣物加強保暖,也盡量減少在戶外逗留的時間。
2.
生病時:因體溫不穩定,而需要特別注意溫度的變化。
3.
體重偏低的寶寶或早產兒:體重偏低是指出生時在2,500公克以下的寶寶,早產兒則是指未滿32週即出生的寶寶(通常需要住院直到矯正年齡接近足月或體重超過2,000公克才可出院),兩者都面臨因皮下脂肪不足,使新陳代謝速度變快,容易消耗熱量以維持體溫,因此,需要做好保溫工作,以維持體溫的穩定。

居家‧適宜的溫度與濕度
怎樣的環境才能令人感到舒適呢?周怡宏醫師根據經驗認為,「讓室溫保持約2024℃或平均溫度為22℃,加上相對濕度控制在5070%,就是使人感到舒服的狀態」。他建議父母,家中不妨擺放一個室內溫度計及濕度計進行測量,當溫度與濕度未達此一標準時,即可適度使用如電暖器、除濕機等設備,將溫度、濕度調整至宜人狀態,這樣就不需要為寶寶穿上太多衣服,即使睡覺,蓋上一層薄薄的被子也已足夠。
但使用這些設備時,周怡宏醫師有以下的提醒:
1.
務必讓寶寶與之保持距離,避免發生意外。
2.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也很重要,不要因為怕冷而把窗戶完全緊閉,建議稍微留一點縫隙讓空氣流通!
3.
使用電暖器可讓室內溫暖,但因吸附了空氣中的水分,使空氣變得乾燥,建議在使用時,最好在室內放一大盆水或使用加濕器,維持空氣的濕度,以免引起皮膚因乾燥而容易發癢。媽媽還可幫寶寶塗抹乳液,增加皮膚的濕潤度以提供保護力。他提醒,「皮膚是身體最大的器官,一定要善待!」
4.
室內空氣乾燥,也會讓氣管有乾乾的感覺,應注意幫寶寶補充水分。

睡覺時太溫暖‧易使寶寶忘了呼吸
每到冬天,總不時有「嬰兒猝死」的意外登上媒體版面,周怡宏醫師解釋,雖然造成嬰兒猝死的原因很多,但是應該特別注意其中一項危險因子是「過熱的衣著、被蓋或室溫」,因在長時間睡眠時,環境若過於溫暖悶熱,有機會讓寶寶忘記呼吸,因呼吸暫停,增加了嬰兒猝死症的發生機率。

3點觀察寶寶是否太熱?
不論是使用電暖器或增加衣物,都可發揮保暖效果,但寶寶是否真的覺得舒服呢?尤其常有媽媽用自身的感覺幫寶寶穿衣服,媽媽覺得這樣穿剛剛好的衣物,卻讓寶寶滿頭大汗,年紀大一點的孩子還能用言語表達,但無法言語的小嬰兒可能以哭鬧、躁動不安的情緒表現,甚至難以安撫,為避免讓寶寶覺得熱而不舒服,照顧者應多加細心觀察,以適時增減衣物、調整環境溫度,

周怡宏醫師提供
三種觀察方式,幫助媽媽了解寶寶是否「覺得好熱」:
1.
全身皮膚摸起來熱熱的。
2.
看到有明顯的疹子出現在皮膚上。
3.
皮膚出汗而感覺濕濕的。

寶寶手腳冰冷‧一定是體溫低?
有的媽媽以為,寶寶的手腳摸起來冰冰涼涼的,就是寶寶的體溫低,而需要添加衣物,但又看到寶寶的額頭在冒汗……周怡宏醫師說,「用手腳冰冷程度判斷寶寶是不是冷並不準確,因為寶寶的週邊循環系統較差,末梢神經又尚未發育完成,要掌握寶寶的體溫,必須透過量體溫了解中樞體溫的變化」。
他建議媽媽,多觀察寶寶哪些部位容易有「濕濕、水水、黏黏」的感覺,這表示了寶寶容易出汗的部位,隨時留意寶寶的狀況並適時擦去汗水,減少他的不舒服,也能減少其哭鬧的機會。

外出‧穿著件數與大人相似
即使在冬天低溫的日子,依舊有外出機會,該怎麼為寶寶穿呢?周怡宏醫師表示,「大人穿幾件衣服,小孩就穿幾件」,千萬不要以為寶寶會冷,而讓他穿得像「包肉粽」一樣,然後,稍微動一動就滿頭大汗。
他建議,內層以透氣性佳的純棉衣物為主,至於外層,則以既保暖又好穿脫的衣物為首選,這樣,再進到溫暖的室內時,才方便脫下,而不是室內、戶外都穿同樣的衣服,寶寶會難以調節體溫來適應溫差的變化,悶著一身的汗再出去吹風,可是容易生病的。
周怡宏醫師提醒,外出時,最要注意的是寶寶頭部與手腳的保溫,可透過戴帽子及手套維持體溫。如果戶外的氣溫偏低,最好盡量減少寶寶在外的時間。

寶寶穿太多也會「發燒」
有時侯,媽媽隨手一摸寶寶的額頭,覺得有點燒,一量體溫,「哇!38℃」還真的發燒了,可是看寶寶並沒有不舒服的樣子,如咳嗽或流鼻水,頂多有一點躁動,不知是否要帶去求醫?
其實寶寶的「發燒」,可能不是生病的症狀,而是媽媽幫寶寶包了太多層而使體溫升高。因嬰兒的體溫調節中樞還不發達,皮下脂肪層較薄,所以,身體對外界溫度變化的調節能力差,容易受到外在環境溫度改變而變化,可能因過冷造成體溫過低,也可能因環境溫度太高而引起體溫升高。擔心寶寶會冷的媽媽,千萬不要忘記溫度過高對寶寶也是有傷害的!
因此,讓寶寶待在溫度適宜的環境中,使中樞體溫保持在36.537.5℃,真是一件不容輕忽的事!
~原文刊載於《媽媽寶寶雜誌》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7900&next=7892&l=f&fid=6






******************************************************************************

嚴寒保暖開暖氣要得宜 嬰兒過熱易致猝死
(2011年01月24日)
近日天氣嚴寒,家長們紛紛為年幼子女添衣服,部分嬰幼兒更「包到成隻粽咁」,甚至在室內開暖氣,避免他們著涼。有兒科醫生指,周遭溫度過熱的情況下,或會擾亂嬰兒控制呼吸的中樞神經,令他們停止呼吸,導致猝死,故建議家長在冬天時,室內溫度不能過熱,而嬰兒的衣服切勿過緊,讓嬰兒的四肢能向外伸展,不阻礙呼吸。

嬰兒在睡眠時突然死亡,而且死因不明,便屬於「嬰兒猝死症」,常於嬰兒出生後首6個月內發生,尤其24個月為高峰期,其中冬天出現的個案較其他日子高。香港港安醫院兒科專科醫生張蔚賢()表示,曾有本地研究指出,每1,000名嬰兒中便有0.16名嬰兒猝死。他指,一般嬰兒當出現呼吸困難時,會作出掙扎反應,但部分患有先天性缺陷的嬰兒,因自我復甦機制失調,故不懂得反應。其中若室溫高於27度、或被鋪太熱,無法散熱時,便會影響這些嬰兒的中樞神經協調,繼而出現不規則呼吸、心律不整,甚至不呼吸而猝死。

張蔚賢續稱,早產嬰兒、母親在懷孕期吸煙,均影響嬰兒的中樞神經,而嬰兒的身體機能仍未完全成熟、遇上突然嘔奶等外來刺激,均是引致自我復甦機制失調的高危因素。因此,他建議家長為幼兒保暖時,應注意他們的體溫,切勿過高,而且嬰兒床的床墊不宜過軟,因嬰兒容易陷入墊內,而且容易轉身,俯睡時便會影響呼吸。

曾有一名兩個月大的女嬰,出生時身體健康,沒有呼吸系統及心臟疾病,其母為免女兒受冷,在家中長期開著暖氣,室溫平均超過27度,並再為女兒穿上大量保暖衣服,突然有日,母親發現女嬰睡在床上沒有呼吸,送往醫院後證實死亡。醫生相信女嬰在呼吸不正常時,曾出現氣促情況,但母親未有發現。

張蔚賢再三提醒家長,別讓嬰兒俯睡,盡量將嬰兒的腳部貼近床尾,以防嬰兒被被蓋過頭,床邊別放置太多雜物,冬天勿讓嬰兒置身過熱的環境,室溫應低於27度,而且嬰兒的衣服別過緊,四肢應向外伸展。

資料來源http://mamacloud.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674&extra=page%3D1







********************************************************************************

秋冬幼兒保健Q&A(上)
秋老虎來啦!一到秋天,天氣忽冷忽熱,寶寶容易著涼感冒,平日儲備的體力於此時都拿去抵抗疾病,對生長發育不免造成影響。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季自然界變化由「生長」轉為「收藏」,透過秋冬溫補來儲備寶寶們的活力,讓寶寶在春夏時生長更快速!各位把拔媽麻要好好把握秋冬養氣的黃金時期,利用食補、作息調整等小撇步,替家中小寶貝打好底子,增強小兒防禦力。
中醫師:
  以往人們會以為生病是因為遭病毒感染此一單種致病因素,但現代醫學已經證實,氣候引發疾病導致疾病症狀加重的決定因素。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氣溫、濕度和氣壓三種氣象要素。通過人的皮膚感受器反映到大腦,使腦垂體分泌相應的激素,以保持天氣變化前後機體的相對平衡,使人不致患氣象過敏症

秋季氣象要素變化劇烈、秋天的氣溫和濕度比夏天低,而氣壓則升高,某些易感者對這些氣象要素的變化尤為敏感。人體一時適應不了劇烈變化的氣候條件,於是便產生種種不適症狀,即患上秋季氣象過敏症

城市居民比農民、女性比男性更易患秋季氣象過敏症
  城市居民長期生活在高樓深院和舒適穩定的安逸環境中,與大自然接觸少,以中醫的角度來說就是沒有「吸地氣」,農民每日腳踩田地耕種,常吸地氣較能感受天氣變化;女性生性感覺敏銳,能覺察到激素分泌(如:腎上線、甲狀線)的微弱變化,加之女性分泌的激素少於男性,故對氣象環境因素的調控能力比男性差。

中醫師:
  氣候會影響人體的激素分泌,進而影響心理情緒喔!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在人體的大腦底部,有個叫松果仁的腺體能分泌一種褪黑激素,它能使人昏昏欲睡、意志消沉抑鬱。充足的陽光能使褪黑激素分泌減少,但秋涼以後,經常陰雨連綿,陽光減少且弱,褪黑激素隨之相對增多。

  褪黑激素還有調節人體其他激素(如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的作用,而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素是喚起細胞工作的激素,這些激素因褪黑激素的增多而相對減少,就會使細胞懶散,人的情緒容易低落

中醫師:
飲食宜以減辛增酸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

  人體在秋季肺旺肝弱,早晚溫差變化大,若人體抵抗力下降,容易導致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天氣忽冷忽熱的刺激,抵抗力減弱,所以飲食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秋氣燥,容易出現乾咳、喉嚨不適、鼻燥口乾、手腳心熱等症狀,所以要滋陰潤肺

飲食注意
  少吃辛辣煎炸的食物,如:麻辣鍋、油炸食品;多吃富含水分、潤滑咽喉的食物,多喝水、宜食麻(芝麻)以潤其燥,禁冷飲。生梨、甘蔗、荸薺、柚、枇杷等,都有很好的養陰潤肺功效,也可選用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粥、雪梨川貝冰糖羹等,它們都具有良好的滋陰潤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經過中醫師的講解,春嬌妹對秋冬的保健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可是還是不知道在秋冬照顧威猛弟弟的撇步為何!春嬌妹又要去追問中醫師了!大家祝我好運喔~









秋冬幼兒保健Q&A(中)
中醫師:預防勝於治療,確實做好平日保健才是預防疾病的最高招,春嬌妹真是用心,中醫師要給妳一個讚!秋冬常見疾病種類相當多,在此針對流行行性感冒、過敏性氣喘、和腸病毒這三種來回答: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會經由飛沫傳染,平時出門或是流感患者較多的時節,外出時可替寶寶準備口罩,避免待在密閉空間或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適時地為寶寶補充水份、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都能夠預防流行性感冒

另外,疫苗的施打也是有效預防流感的方法之一。雖然流行感冒病毒的變種速度太快而未必能100%防堵流感侵襲,但是寶寶因為抵抗力較弱,為避免流感可能造成寶寶身體的損害,仍可考慮讓(6個月以上)寶寶每年秋天施打當年預測的流感疫苗。

過敏性氣喘
居家環境整潔的維持,適度就好,過於無塵無菌的環境,反而會使寶寶免疫力差,像溫室裡的花朵,無法適應環境

過敏寶寶應少飲用冰冷、刺激食物,調味料、色素與加工製品都應避免。適當的運動也可以訓練寶寶的抵抗力,讓寶寶更有抵抗力

腸病毒
腸病毒傳染途徑也是經由糞口、飛沬或接觸傳染,因此須特別留意病童的口腔黏膜、分泌物以及居家與自身的衛生習慣。
  除了平時就應維持居家以及家長、寶寶的整潔外,養成正確的洗手習慣更是預防腸病毒的有效方法。


中醫師:   
  寶寶流鼻血時,先讓寶寶維持坐姿,將寶寶的鼻翼朝內側後方壓住約35分鐘。若寶寶仍有持續性的出血,或是不明原因的流鼻血、體重下降、肝脾腫大、凝血不易、臉色蒼白或合併其他症狀,則應趕緊就醫檢查,觀察是否為白血病或其他疾病

睡覺時可在房間內擺放一杯水,增加房間內的溼度,當天氣太過乾燥時,建議可塗抹些許凡士林在寶寶的鼻粘膜處,防止因太過乾裂而受傷出血。


中醫師
  在減辛增酸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下,少吃多餐。可以給寶寶吃熟軟開胃易消化之物,如:四神湯山藥芡實粥寶寶粥
  勿進油膩食物、過食寒涼之品或生冷、不潔瓜果,否則會引起溼毒滯腸中,致使腹痛、泄瀉。

  另外,水為陰氣之源,秋冬季節應多喝水,女性每日約1500~2000cc,男性每日約2000~2500cc,六歲以下的幼兒則減半。
  藕、魚、蘿蔔、胡蘿蔔、黑木耳、白木耳、芝麻、土豆、萵苣、白菜、花菜、紅薯、蜂蜜、梨、花生、枸杞、麥冬、胖大海等養陰之品,都是不錯的選擇

經過中醫師的講解,春嬌妹偶有如"撥雲見日"一般,在秋冬時更能為威猛弟弟的身體把關,除了飲食,還有什麼日常保健要注意呢?下次春嬌妹將為大家揭曉喔!









秋冬幼兒保健Q&A(下)
中醫師:
一、初秋之時,欲食之味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
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
秋燥最容易傷人的津液。而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補充人體的津液,並有生津潤燥、消熱通便之功效。另外也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蓮子等清補食品。
少吃:辛辣煎炸熱性食物。
韭菜、大蒜、蔥、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調味品,炸雞腿、炸鵪鶉等煎炸的食物,多食皆會助燥傷陰,加重秋燥,避免讓寶寶吃這類辛燥食品。

二、中秋炎熱,氣候乾燥,容易疲乏,此時應多吃新鮮少油食品
並應多吃含維生素和蛋白質較多的食物,滴雞精製作過程濾去多餘油脂,保留雞高湯的養份,是為寶寶進補不錯的選擇。現代醫學認為,秋燥症應多食含維生素A、B、C、E類食品,如胡蘿蔔、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以養血潤燥,提高寶寶抗秋燥、抗病能力。

三、晚秋季節,日常飲食中注意多攝入含蛋白質、鎂、鈣豐富的食物。

  像蛋、肉、豆類、滴雞精等食品都富含蛋白質,紫菜、堅果、綠葉蔬菜則富含鎂,牛奶、優酪乳所含的鈣最多,既可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也可預防腦血管意外的發生。寶寶粥使用香菇、高麗菜、南瓜、山藥、海帶芽等當季有機蔬菜,並添加自然豬腰內肉、自然雞雞柳肉,豐富蛋白質和鎂、鈣、鐵等營養素,能為寶寶的健康加分。

  另外,切忌進食過飽,其晚餐以八分飽為宜,晨起喝杯白開水,以沖淡血液。日間,多喝淡茶,堅持每天喝二三杯茶水,對心臟有保健作用。
中醫師:  
  「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饑和寒」,因為人體體溫調節是靠皮下毛細血管的收縮與擴張來實現的,天氣微涼時,不急於多加衣服,讓機體逐漸適應環境,就能減少傷風感冒的發生。
  視情形及時增減衣服,可為小兒加件好穿脫的外套,早晚氣溫較低時穿上外套,中午較熱或運動時可脫下,適時彈性調整穿著。
  立秋之後,晝夜之間的溫差較大,不宜赤膊露體,也不宜穿得太多,太暖。另外,要注意胃部(腹部)的保暖,夜晚睡覺蓋好被褥,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痛或加重舊病。

中醫師:

1生活有規律,早睡早起:生活作息上,起居有常,作息有時,生活有規律,早睡早起早睡利養陰,早起利舒肺,呼吸新鮮空氣,使機體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2多曬太陽吸收維生素D,促進鈣質吸收:在室外鍛鍊身體,在晴朗的日子裏讓寶寶沐浴在陽光下,吸收維生素D,促進鈣質吸收。

3攝取蛋白質,能消除抑鬱情緒:多吃牛奶、雞蛋、瘦肉和豆類等含蛋白高的食物,如滴雞精寶寶粥,可使大腦產生一種特殊的化學物質,能消除抑鬱情緒。

4保持心情愉快:心理上應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一切事物,以順應秋季收斂之性,帶寶寶出去玩使他心情愉快,親子同樂之餘,也可讓大人感到開心,有益心理健康


~原來秋冬來臨時,要注意氣溫、濕度變化以及環境整潔,預防病毒感染和過敏原;飲食上,要多吃濕潤滋補咽喉的食品,避免食用辛的食物,記得為寶寶補充蛋白質、鈣質;衣著上,留意寶寶腹部保暖,視情形穿脫增減衣物。另外,平日要保持心情愉快、作息正常、多曬太陽。有了這些法寶,春嬌妹和威猛弟弟就能準備充足對抗秋老虎啦!(兩人雙手交叉胸前得意貌)春嬌妹又多學了一課!謝謝中醫師~^o^/








********************************************************************************
嬰兒手套綁太緊 手掌壞死恐截肢
2010/12/30 18:58 華視新聞綜合報導
很多父母為了防止新生嬰兒把臉抓傷,都會幫小寶寶戴上手套,可是中國河北有一對粗心的父母,卻因為把手套綁得太緊,造成嬰兒整個右手手掌肌肉壞死,雖然送醫急救,但恐怕還是無法避免被截肢的命運。

這名剛剛出生才10天的男嬰,28號傍晚被父母送到北京兒童醫院急診室,醫生打開孩子被紗布包裹的小手,當場嚇了一跳,孩子的整個右手手掌已經變成了黑紫色,肌肉壞死,而且幾乎沒有溫度,原來是孩子的父母怕他抓傷臉,就給他戴了一副小手套,沒想到繩子綁得太緊了,阻塞了血液循環,儘管小寶寶不停的哭鬧,這對粗心的父母卻不以為意,一直等到三天以後,才發現情況不對,趕緊送醫急救。雖然醫院立刻為這名嬰兒動了手術,但結果卻不樂觀,可能還是得截肢,有可能會保住某個手指功能,或者一部分功能,那樣對他已經是萬幸了,同時醫院也呼籲父母,不要給嬰兒穿有鬆緊帶或綁帶的手套,以免造成類似的遺憾。

資料來源http://mamacloud.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664&extra=page%3D1






*******************************************************************************

分辨寶寶穿著是否保暖適中

分辨寶寶穿著是否保暖適中,你可經由幾個小地方來判斷:

1. :觀察寶寶是否太冷、太熱的第一步,不妨從寶寶的「小手」開始,若是寶寶穿得過少,手掌摸起來會冷冷的穿太多時,身體各部位會出現流汗的現象,這時家長們不妨依照實際的情況,幫寶寶增減衣物即可。

2. :若寶寶出現可愛的蘋果臉,別以為這樣很可愛唷,這可表示寶寶穿得太多了,應適時適量的幫寶寶減少一些衣物!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nanny06annie/article?mid=399&prev=400&next=398&l=f&fi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