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改變食物原味 小孩不偏食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兒童偏食,父母家長該如何應對?署立雙和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黃琮聖醫師建議,家長可以透過烹飪,改變食物原本的味道、口感,讓小孩更容易接受。舉例來說,有些小孩可能不喜歡茄子煮軟後的口感,這時可以運用油炸方式使茄子酥酥脆脆,小孩就會比較喜歡吃。
 
家長也可以將小孩不喜歡的食物藏在其他食物當中,雖然小孩可能將不喜歡的食物挑出來,但多少還是可以吃到一點,或者先讓孩子嘗試少量食物,使孩子慢慢習慣那味道,久而久之,小孩或許就會接受。有時也可讓小孩稍微餓一下肚子,小孩較不會那麼挑嘴。
 
黃琮聖醫師指出,小孩子偏食,若只是一、兩種食物不吃,情況還好,可以多吃其他含相同營養成分的食物。但如果是一大類食物都不吃,像完全不碰蔬菜、水果,就比較嚴重。孩子營養不均衡,不但容易便秘,也可能影響發育、智力發展。
 
舉例來說,有的小女生愛美,不吃油炸、含脂肪的食物。如果油脂吃太少,會影響脂溶性維他命吸收。另外,蛋白質是身體製造荷爾蒙、膽固醇重要材料,不吃蛋白質,身體正常機能便大受影響。

醫師提醒,小孩一旦出現手腳浮腫、頭大身體小、體重一直沒有增加等現象,代表營養嚴重不良,或營養嚴重不均,此時家長一定要帶小孩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診斷,看看有沒有其他疾病,以維持小孩正常發育。
資料來源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58908







*********************************************************************************


為什麼寶寶不愛吃?/教寶寶不挑食有方法

【文/李佩璇】

媽媽寶寶 2012/03/20

1歲以前的嬰幼兒以喝奶和副食品為主,在喝了4個多月的奶水後,有些寶寶開始出現厭奶的情形,或是在開始吃副食品之後,只吃某些食物。厭奶、偏食和挑食容易讓寶寶營養不良,爸爸媽媽可要留意喔!

寶寶的厭奶期

剛出生的寶寶消化系統還未完全發育,新生兒只能透過喝奶來攝取營養,但是在連續喝了好幾個月的奶水後,寶寶對於奶水的味道會感覺到膩,喝的奶量開始減少,或是到了喝奶的時間也吃得很慢,這就是所謂的「厭奶期」。

厭奶的原因

馬偕紀念醫院營養課營養師徐于淑表示,隨著寶寶的月齡增加,味覺也會愈來愈敏感,因此在持續喝了好幾個月的奶水後,就會對一樣的味道生膩,但每個寶寶都有厭奶期,出現的時機也不太一樣,要看個別寶寶的飲食習慣,通常在36個月大時,都有可能出現厭奶的狀況,當然,也有寶寶完全不會有厭奶期。

偏食或挑食的原因

偏食和挑食並沒有明確的定義,徐于淑營養師表示,嬰兒大概到了8個月大,才會表現出對食物的喜好;偏食通常指寶寶明顯的不喜愛某類食物,例如:不吃雞肉、豌豆等,只要有加某類食材的菜就不吃,或是會把食材吐掉;挑食並不針對食材,而是寶寶會不喜歡食物的色、香、味或烹調方式而抗拒,像是不喜歡吃五榖粥、不吃水果泥等,是不喜歡食物的搭配方式而非食材。但不管是偏食或挑食,可能是爸媽的餵食方式或習慣,還有寶寶自己的食量,導致他們對這些食物不感興趣。

生理上的偏食

因為小嬰兒還不會順利表達自己的意思,有時候對某些食物的喜好,可能反應了生理上的問題,就像有些老人家偏好吃軟爛的食物,並非出於自發性的喜好,而是因為牙齒咬不動而只好吃不硬的食物,同樣的情形也可能發生在小嬰兒身上。徐于淑營養師指出,如果嬰幼兒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和胃食道逆流的情形,因為吃東西會引起疼痛,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對進食興趣缺缺;而有胃扭轉症狀的嬰幼兒,吃流質的食物會引起不適,因此會偏好吃固體的食物。因此,當寶寶突然對食物出現特定偏好,爸媽也要觀察他是否身體不舒服。

食量小、胃口有限

雖說新生兒平均3個小時吃一次奶,但每個寶寶的食量不同,也會呈現不同的進食模式。徐于淑營養師表示,等到寶寶開始吃副食品,有些媽咪每次會準備很多種,但如果寶寶天生胃口不佳,他只會挑自己比較愛吃的,因此看起來好像很挑食,但其實是因為孩子吃不下。當寶寶在只能喝奶時,媽咪就可以觀察出孩子的食量較小,因此在副食品分量的銜接上就要拿捏好。

對「吃」心生恐懼

徐于淑營養師表示:「偏食或挑食會讓寶寶的營養不均衡,但對進食感到畏懼的寶寶,則會有較嚴重的營養缺乏問題,強迫餵食通常是寶寶拒絕吃東西的原因。」即使是很小的小孩,有時媽咪餵奶看到瓶子裡還剩下一點點,就想要寶寶把它喝完,但是嬰兒只覺得:「我已經飽了,為什麼還要逼我吃?」如果常常有這種強迫餵食的情形,寶寶對吃東西就會產生排斥心理。另外一種則是曾經生病住院、早產兒等,必須用口餵管進食的寶寶,對進食的印象較差,也容易有對食物感到畏懼。

幫助寶寶不偏食

造成寶寶偏食或挑食的結果,常常是多種不同因素所導致,像是寶寶胃口大小、家庭習慣的口味、餵食習慣,甚至是主要照顧者對進食的態度等,都可能影響寶寶的飲食,因此,要幫助寶寶不偏食,就必須從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開始。

不使用強迫的方式

有些寶寶從小就對食物沒有興趣,奶量少或吃奶速度較慢,甚至是畏懼食物,等到換成副食品時,也會有同樣的問題。徐于淑營養師建議,如果孩子對食物的興趣已經較低,千萬不要用強迫的方式餵食,只會讓寶寶對食物留下更不好的印象。

寶寶月齡較小出現厭奶期時,可以嘗試在孩子有點想睡覺時餵他喝奶,在半睡半醒之間,不知不覺就會喝下比較多奶水;至於大一點的孩子,在餵他吃飯時,儘量不要在談話中聊到食物,例如:「這個紅蘿蔔媽媽都燙過了,一定沒有怪味,快點來吃吃看」!徐于淑營養師表示,有些孩子已經對食物畏懼了,若在談話中一直強調或評論食物,只會讓他們更不想吃,因此,反而可以在吃副食品時說一些和食物無關的話題,例如:「昨天有沒有跟阿嬷去公園玩」?引開孩子對食物的恐懼。到了孩子2歲以後,有了自己的意見,甚至是已經開始上幼兒園,則可以利用說故事、聽繪本,或是同儕的力量來鼓勵孩子吃飯,會有比較好的效果。徐于淑營養師提醒:「常常在看到家長強迫孩子吃飯,到最後大人小孩都為了吃飯而頭痛,切記不要用強硬的態度逼迫寶寶,多嘗試其他方式,否則只會讓孩子更抗拒吃東西。」

挑食或偏食的影響

徐于淑營養師表示,如果寶寶長期處在營養不均衡的狀態,可能會影響日後的認知發展和學習狀況,注意力和學習的集中力會較差,常見的有身高體重比一般同年齡寶寶小,抵抗力較差或總是經常生病等。

偏食或挑食的寶寶,通常容易缺乏某些微量營養素,像是營養素「鋅」,會讓寶寶的生理發展較遲緩,若一直到長大還是很缺乏,則可能對青春期第二性徵的發育有影響。値得注意的是,如果嚴重缺乏維生素B群和鋅,則可能會造成孩子的味覺退化,因此他會覺得吃什麼東西都沒有味道,就對吃東西更沒有興趣,為避免孩子落入這樣的惡性循環,主要照顧者必須多加觀察,為什麼孩子會偏食、挑食甚至拒絕吃,再對症下藥來處理,若寶寶的身心狀況不對勁,記得尋求小兒科醫師或專業營養師的協助。

2012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6061&prev=16066&next=16042&l=f&fid=28




********************************************************************************

寶寶粥餵食拉鋸戰

文/春嬌妹

一年又3個月了,威猛弟弟不僅會自已拎著鞋子走路,也長了好多顆牙。每長一顆牙,都記憶著威猛弟弟的成長階段,從學著抬頭、不倒翁穩坐、爬到他自認桌下只裝的下他的秘密基地玩起躲貓貓來..直到現在已經學會自已獨立跨出步伐外,他驕傲得意的笑容,點點滴滴告訴我他長大了。

春嬌妹常常跟威猛弟弟說,粉多水水阿姨在懷孕過程中,都會把你的照片Copy當胎教照片。

唉呀!也不知道這小子聽不聽的懂..每每我這麼一說他似乎聽出我在炫耀著他的豐功偉業似的,竟給我出現出不好意思的表情來了,真是被威猛弟弟打敗了(無言傻笑中…)。

人氣直逼破表的威猛弟弟,就連出門都已經會被認出來了。
(現在要簽名也行喔!一看就知道很有藝術家的品味了)


可是最近太多阿姨媽咪們,都紛紛Call in給威猛弟弟的阿嬤求救…
不知道你們家的寶貝是否和威猛弟弟一樣,曾經有段餵食拉鋸戰呢?
是不是看到湯匙,張大眼珠子寧可被數落一番也不肯張口?
甚至於跑給麻麻追,活像看到故事書裡的虎姑婆似的!
眼看寶貝日漸消瘦,麻麻的水桶腰卻多了一圈?
也讓小寶貝最驕傲的「米其林」寶座快坐不穩了?

說真的,能健健康康、長得頭好壯壯,除了我的母乳年度計畫努力不懈有所堅持外,重要的是還有春嬌阿嬤煮好吃又營養的寶寶粥及滴雞精給威猛弟弟加油打氣,讓威猛弟弟「超級人氣」直逼現在超級偶像爆紅的蹦蹦哥,搜尋度一直居高不下呢!

「威猛寶寶飲食調配餐」登場囉!家中已有快焦頭爛耳的阿姨、麻麻,面子快掛不住的拔拔叔叔們,一定要仔細看,也一樣可以像我家威猛弟弟一樣有臉蛋、好身材、有人緣喔!



一鍋好的高湯,所須具備的基本材料都不可少,才能熬出又濃香、又天然的湯底。有了這營養滿分的高湯,偷懶的麻麻們快把家中有「高湯罐頭」、「雞湯塊」快拿去丟掉吧!別再讓家中的寶貝淪陷在食品加工的環境裡了。


所有麻麻聽春嬌班長這邊來
「注意!」…
「注意還動…」
「還不張大眼睛仔細看,它可是粥品的靈魂人物」
「可別小看它,可是大有來頭的,每年度新瀉評鑑出來的一等米」
在「新瀉魚沼越光米」的庇護之下,簡直可取代台灣有機米、台東最頂級月光米了。每顆白米粒,就像半透明水晶體一樣,粒粒飽滿又結實,口感的Q度,有如在嘴中雀躍的彈跳著…


>>> 醬~醬~醬~~~~~~~~~~
現煮的喔!各位麻麻,快快把春嬌妹推薦的「新瀉魚沼越光米」拿出來試,煮之前先泡個20分鐘,可是我煮粥的秘訣呢!(小越越…我兒子太愛你了啦~愛你!)



補充一下嘿~春嬌妹今天主要想跟各位客倌們經驗分享,如何讓小寶貝更喜歡也享受吃粥的感覺,而且超級人氣王也可以是家中的寶貝,讓寶寶期待每餐的到來,張大口也要吃,而不是看到碗啦、粥啦就跑給你追,而是追著妳的碗跑唷!! (挑眉微笑中…呵)

現在啊~威猛弟弟一整個超愛寶寶粥啦!甚至一到吃飯時間,馬上就衝到冰箱,眼睛看著冷凍庫等著要吃,有時候已經等不及了,還自己去拿小板凳,站在板凳上想打開冷度庫拿寶寶粥,無奈身高還是不夠,只能在那邊叫著跳著!吵著要吃呢!
(大家終於知道…威猛弟弟那米其林小肉肉是怎麼來的吧…得意的呢!)



文章轉載自:田原香滴雞精部落格
資料來源http://www.wo-men.com.tw/article.aspx?cid=63&id=3776






*******************************************************************************

一歲以後,讓孩子自己吃飯
媽媽追著孩子喂食,這確實是許多媽媽心里隱隱的痛;孩子一口飯含上幾十分鐘、或是瘦巴巴地不愛吃飯,怎么辦?其實,讓孩子養成自食其飯的習慣并不困難,只要能以愛心和耐心對待,再加上一些小技巧,相信你一定也會有個愛吃飯的寶寶!  


自己吃飯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現    
從兒童生理、心理發育的過程來看,孩子在一歲以后自我意識開始萌動,會表現出較強的自我獨立愿望,如愛說“我”,“我來”等字眼。他們渴望做一些事情,在學會走路的同時,他們開始想學著吃飯,而且要自己拿著湯匙吃,不愿得到大人的幫助。和走路、玩玩具一樣,自己吃飯也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現。正是這種求知欲和好奇心擴展了孩子的認知范圍,培養了他們的獨立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通過自己的行為感到自己具備影響環境的力量,并初步品嘗到成功的滋味。一般說來,發育正常的孩子都可以在兩歲左右學會吃飯,這是他們應該具備的生存能力。  


為什么有些孩子沒能在這個年齡學會自己吃飯呢?
這和父母的教養方式有關。一兩歲的孩子由于動作協調性較差,剛開始學著吃飯時,常搞得湯汁四濺,飯粒滿身。這時一些父母過于急躁,缺乏耐心,或對孩子大聲訓斥,或一把搶過孩子手中的湯匙。殊不知,這樣束縛了孩子的探索精神,會使他們產生一種受挫感,日后可能形成自卑心理。另外一些父母擔心孩子自己吃不飽,便以“喂”的形式取而代之。長此以往,孩子往往形成依賴性人格。    

孩子學習吃飯的過程也是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過程。孩子經過自己的努力吃飽了,他會由此產生成就感,會幫助他長大后更自信。即使孩子暫時沒有把飯吃下去,他有了失敗的體驗,也是好事,這樣可以增強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所以,在孩子吃飯的問題上,父母應該更耐心,常常給孩子鼓勵,讓他們做好這件力所能及的事。孩子不吃飯,可以餓餓他。

怎麼才能幫助孩子學會自己吃飯呢?

前置準備期
從孩子滿五、六個月開始學習抓握,就是為培養自食其飯習的前置準備時期;許多父母以為這個時期的孩子還太小,應該什么都不會;實際上,孩子由這個時期到約滿九個月之間,是手部抓握能力的發展期,所以這段時間正是開始讓孩子學習正確的餐具握法的最佳時機!且恰好孩子剛接觸副食品,對乳汁以外的食物有著相當的好奇;因而在一邊喂食副食品時,一邊讓孩子學習餐具的抓握,甚至是協助他自己舀取副食品食用,對奠定孩子日后自己吃飯,會有相當的效果。  

實際誘導期
孩子滿周歲后,就是讓孩子自食其飯的實際誘導期,而其中自滿一歲到一歲三個月之間,又可視之為“黃金誘導期”;因為在這段時間里,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迅速發展,若給予以適當的誘導,則會有事半功倍的成效。但可別想得太理想化?,想要孩子一下就像大人一樣“吃的很完美”,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所以您一定得先作好心里準備,孩子在這段時期里,會吃得全身“臟兮兮”、“糊沙沙”的狀況,是在所難免的。  

萬全的準備
了解誘導的最佳時機之后,接下來就是準備實際應戰,而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專家提醒您,在應戰前一定得先作好“萬全的準備”,才能夠凱旋而歸;大致上,你應該做的準備有:  
食物的準備
將食物布置化:為孩子預先準備一份色、香、味俱全的食物,當然是促使孩子喜歡吃飯的第一法寶;專家表示,除了香氣、口感及營養的考慮外,“色”的應用是相當重要的;因而她建議在準備孩子的食物時,不妨將食物“布置化”。例如:做各種色澤的顏色飯(分別可用胡蘿卜、綠色蔬菜、番茄等攪成泥后拌飯,就可成為澄色飯、綠色飯及紅色飯);或是作成山丘上的樹(以小碗盛飯后,將碗中的飯倒置于餐盤上,并插上一株小綠花菜,作成小山丘狀),都是不錯的方法。  一次給少量:一次給予的食物量不要太多,也是食物準備的要點之一,因為容易吃完會增加孩子吃飯的成就感;所以專家建議,以多次“給予”的方式,并再加上言語的鼓勵(如:哇!爸爸才吃兩碗,可是你吃了三碗耶!你好棒喔!)孩子容易產生成就感,就會喜歡吃飯了。  

環境的準備
餐具的準備:準備一份孩子喜歡的餐具,也可以增加孩子對吃飯的好感。假如能帶孩子親自去選購他喜歡的餐具,將會有更好的效果;至于在兒童餐具的選擇上,目前市面上的種類非常多,但基本上還是以“平底寬口”為佳。  餐墊、報紙的準備:前面已經提過,讓孩子學習吃飯的過程,是絕對不可能保持“整潔美觀”的,所以事前準備吃飯用的圍巾;并在餐桌上加餐墊,以及在孩子座位周遭的地板上鋪設舊報紙,可是非常重要的。  

時間的準備
給予預留時間:當你正認真在作一件事時,相信也不喜歡被打斷吧!同理可證,假如孩子正興致沖沖地在玩游戲或是看卡通時,你卻強制他得中斷而立刻來吃飯,自然孩子對于吃飯這回事兒的印象也就大打折扣了;故應該在開飯前十分鐘提醒孩子:“在十分鐘就開飯?!”或是告訴孩子:“卡通演完就要吃飯了”的方式,讓孩子有時間準備。
  有了萬全的準備之后,讓孩子自己練習吃飯,就不會再一團亂了。  

要讓孩子養成良好進餐習慣,你必須注意的
第一 父母要告訴孩子,吃飯就是吃飯,要規規矩矩地坐在飯桌前,定時定量,不要讓孩子養成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或玩玩具的習慣。    

第二 正確認識孩子吃飯的問題,既不要批評打罵,也不必過于心急。    

第三 就餐氣氛要輕松愉悅,吃飯時父母可以和孩子談論哪些食物好吃,哪些有營養,喚起孩子對吃飯的興趣。    

第四 不要強迫孩子吃飯。如果孩子一時不想吃,過了吃飯時間可以先把飯菜撤下去,等孩子餓了,有了迫切想吃的欲望時,再熱熱給他吃。這樣幾次過后,孩子就建立了一種新認識:不好好吃飯就意味著挨餓,自然就會按時吃飯了。這個方法聽著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因為父母首先要硬下心來,不能總擔心孩子餓,給他零食吃,那就適得其反了。    

第五 飯桌上的教育只是一部分,父母平時也要有意識地多給孩子灌輸“好好吃飯,長得更快,變得更聰明”之類的觀點。    第六 如果孩子成功地自己吃了飯,飯后父母可以陪他玩一會兒作為獎賞,讓他產生關于吃飯的快樂的記憶,以后對吃飯就不會排斥了。
資料來源http://mid.lt263.com/huaiyun/yuer/yinger/yingyang/200705/9065.shtml.html







********************************************************************************

培養孩子良好的進餐行為

網絡資料收集
  對於較大的嬰兒來講,除了吃適當的食物外,還需要培養孩子的良好的進餐行為。其目的一是為培養孩子良好的進餐行為和進餐禮節;二是為將來建立良好的進餐習慣打下基礎。
  對於不到一歲的孩子,家長應注意什麼才能使孩子養成良好的進餐行為呢?
  (1)認識孩子的吃飯模式:
  孩子學會爬行、站立、行走後,彷彿一刻也安靜不下來。他們整天忙著在屋子裡「探險」,沒有時間乖乖地坐著吃飯;即使能坐下來,由於注意力持續時間短,也不能乖乖地坐在餐桌前把飯吃完。滿9個月的孩子,手的精細動作發育為能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小東西,並且日漸熟練。為了練習這項重要的新技能,他會用手指揀起盤子裡的小塊食物或者伸手去拿盤子裡的東西,搞得餐桌亂七八糟。這是喂孩子吃飯最困難的時期。
  (2)變化無常的飲食習慣:
  學步期的孩子飲食並無規律,昨天的胃口可能還很好,今天就可能一口都不肯吃。看似毫無章法的飲食習慣搞得母親暈頭轉向,同時很為孩子擔憂。有專家建議,把孩子一周或一個月所吃下的東西平均一下,你會發現他的飲食其實比你想像的均衡。他們往往不會天天攝取同樣熱量的食物,或許今天吃得很少,但過兩天就會補償回來。因此,孩子沒有胃口時,少吃一些食物是很正常的現象。
  (3)言傳身教:
  孩子雖然還小,但是他已經有了很強的模仿能力。在餐桌上,如果他看見別人含著滿嘴食物大笑、亂丟食物、敲餐具等,他也會模仿這樣做。所以,大人要注意自己在餐桌上的言行舉止。
  (4)固定地點:
  每次固定在一個地方喂孩子食物,容易使孩子明白,一旦坐在這個位子上就是要吃飯了,可以養成在固定地點吃飯的好習慣。如果孩子真的餓了,只要坐在這裡,就能很快地進入準備吃飯的狀態。
  (5)餐桌上的表演:
  在餐桌上,孩子會有各種各樣的表演。當寶寶把餐具或一塊食物掉到地上時,身邊人的反應會讓他覺得很有意思,於是就開始了他的表演:把食物弄得到處都是,就是不放進嘴裡。對於他的行為無論你是笑還是罵,孩子都認為你的回應是讓他繼續表演,會讓他對自己的主導能力更加有信心。應付小傢伙的胡鬧,最好的辦法是不予理會。這樣,他就會自覺無趣,而不再繼續。
  (6)孩子不餓:
  如果孩子在餐桌上只顧擺弄餐具、食物,而堅持不肯吃東西,證明孩子根本不餓。這時,需要及時地將食物收走。等孩子餓了,他自然會好好地吃飯。
  (7)鼓勵孩子:
  如果孩子有了一點進步,哪怕僅乖乖地吃了兩口東西,家長都需及時地鼓勵他。這樣才能促使他向你希望的那樣發展。
  對於嬰兒期的孩子,家長不能強迫孩子用餐。否則,用餐的時間對於孩子和父母來講,都會充滿壓力,感覺緊張。長此下去,必將影響孩子身心發育。家長可以採取變換食物花樣的方式引導孩子吃飯,但不要過度地關注孩子每頓吃的食物量夠與不夠。總之,餵養行為是關係到母子雙方的行為問題,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營養結局,即身心的健康,所以必須引起每位家長的足夠重視。
  一旦孩子養成不良的膳食習慣,家長需要付出很大努力來糾正。因此,平時就需注意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膳食習慣,而良好的膳食習慣的培養是個日積月累的過程。
  (1)避免挑食、偏食習慣的形成。
  本年齡段孩子的進食特點是:喜歡吃熟悉的飯菜,不喜歡吃那些不常接觸、比較陌生的食物。長期如此,有可能造成孩子偏食、挑食。家長應注意食物品種要多樣化,經常更換,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各種食物,熟悉它們的口味,可以避免養成挑食、偏食的習慣。此外,任何一種食物所含的營養素都不全面,只有多樣化食物通過營養素互相補充,才能達到營養平衡。家長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你對某些食物的厭惡。
  如果孩子已形成挑食、偏食的習慣,家長需有耐心地、慢慢地糾正。家長應借助各種形式向孩子講道理,說明偏食、挑食的壞處;不要打罵、批評孩子。孩子喜歡色彩鮮艷、味道鮮美的食物。因此,家長對孩子不愛吃的食品可通過不同的製作方法,保證色、香、味、形俱佳來吸引小兒的興趣。應堅持不斷地嘗試,不要因為孩子一次不吃就不再提供了,更不要因為心疼孩子而使你的嘗試屢屢失敗。因為如果孩子掌握了你的心理後,便會利用不斷地哭鬧、拒食,換得他喜歡的食物。
  (2)不隨便吃零食。
  不斷地吃零食,缺乏飢餓感,會影響對正餐的食慾。同時,胃腸不斷工作,得不到休息,易引發胃腸功能紊亂,導致消化不良和胃炎等。許多零食屬於高糖、高鹽、高脂肪食品,營養素單一,攝入過多會導致肥胖和營養素缺乏。因此家長不要給孩子準備許多零食,以免讓他養成隨時想吃就吃的習慣。而應保證讓孩子定時、定量地吃好「三餐一點」。
  (3)不要讓孩子邊吃邊玩。
  準備吃飯前,應提前讓孩子收拾好自己的玩具,並鼓勵孩子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餐前準備,比如擺碗筷等,以吸引孩子對進餐的注意力。固定時間、固定座位、固定餐具可使孩子樹立正確的進餐觀念。同時,進餐時家長不要追喂孩子。因為這樣,孩子只需被動地張口接受食物,便有更多的精力注意周邊的事情。應鼓勵孩子自己進餐,這不僅是一項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還可增進孩子進餐的主動性。孩子通過使用餐具的訓練,還可增加手的精細動作以及協調能力。
  (4)細嚼慢咽,不狼吞虎嚥。
  細嚼慢咽可使食物在口中充分地被研磨並與唾液充分混合,可刺激胃腸各種消化液的分泌,可減少胃腸道負擔並使食物更好地消化吸收。同時,多咀嚼還有利於顱骨和牙齒的發育,增強牙齒抵抗力,防止牙頜畸形以及齲齒。最重要的一點是讓大腦飽食中樞有充足的時間告訴你——「吃飽了!」以免食入過多的食物。
  (5)愛惜糧食,不浪費糧食。
  (6)培養進餐禮儀,比如等待全家人共同進餐,不要自己先吃;懂得禮讓和分享食物,大家都喜歡的食物不要據為己有。
  (7)堅持飯前洗手,飯後漱口。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6041&prev=16040&next=16039&l=f&fid=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