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6月27日 星期三

孩子的99%靠父母的努力?太沉重!


中央社公關稿平台20070815 11:20:28美國波士頓訊

只有亞洲的父母願意犧牲自己、全心投入孩子的培育?只為了有朝一日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其實美國的家長也一樣,夢想可以造就不凡的孩子,哈佛人出版社執行長張錦娥在美國出差期間,就觀察到這樣的現象

很多台灣家長一定以為美國人採取「自由放任的教育」,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會像台灣家長這麼投入。但是張錦娥在美國看到很多全職媽媽,投入孩子的教育的程度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以西洋棋為例,一些有棋力的孩子,即使只有十歲出頭,已經參加超過一百五十場賽事,而且每場賽事常是早上九點到晚上七點。美國因為地大人稀,往往開車到比賽場地就花掉一個多小時,很多家長幾乎等一天,還有人帶了八片電影DVD去看。所以,一百五十場比賽就表示三、四年來的每個週末,這些媽媽們就是在等、等、等。

看著這些家長消耗大量的時間枯等,張錦娥會不時想到:「這樣的人生值得嗎?這也難怪媽媽會把孩子的比賽看得像是自己的競賽,因為過程實在太辛苦了!

雖然育兒是人生的必經步驟,但是她認為全職媽媽要在育兒之外,經營自己的興趣,才不會把孩子的成績當成自己的績效,導致得失心看得太重。像是現在很多媽媽學鋼琴、畫畫,也有的媽媽會建自己的部落格,把自己的生活或和孩子一起讀的童書和更多人分享,不只自己有成就感,也能在育兒之外,紓解自己的心情,是蠻健康的做法

講到興趣,張錦娥還要謝謝孩子給她不同的學習機會。她的孩子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學長笛,後來興趣缺缺,所以放棄了。結果她捨不得花了一萬元買的長笛,反而自己上了一年半的長笛課。她自嘲雖然吹得不怎麼樣,但是也多了一個興趣和舒壓的方式。她現在想起來,如果不是有小孩,她也不可能去學樂器

她又接著提到:「也是因為孩子,我才讀了那麼多有趣的童書,像是札克檔案就是他推薦的,果然讀了之後,我就有了開出版社的想法。」現在札克檔案受到大小朋友的喜愛,還真要謝謝當初這位十歲的「始作俑者」呢

雖然市面上有部分的教育論調提出,孩子的99%是靠媽媽的努力得到的。但是張錦娥卻認為把孩子的成敗攬在自己身上太沉重,對孩子也不公平,倒是和孩子一起經歷人生的過程更是彌足珍貴!將自己的姿態蹲低一點,重新經歷新世代的童年,對自己輕鬆一點,過於苛責自己似乎沒必要

孩子的99%真的要靠父母的努力嗎?如何讓孩子成長,父母也跟著成長?也許你現在有不同的想法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y12435/article?mid=1292&prev=1298&next=1235&l=f&fid=6






*******************************************************************************

孩子的問題100%是父母的問題!
孩子的任何行為都是正常的。無論他們的行為在我們看來多麼荒謬,都是孩子對周圍環境的一種正常反應。孩子的狀態往往是成年人內心狀態的鏡像,成年人內心是什麼樣子,孩子就會是什麼樣子。親子關係是一切關係的基礎,孩子會將與父母的互動模式帶入與他人的互動模式當中。


兒童的自信心來源於生活的獨立自主能力,尤其是動手能力,其實也就是承擔責任的能力。


一個不能得到足夠關注的孩子,的確會花費很多精力去獲取成年人的關注,不管這關注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這種額外的精力則掠奪了孩子發展自我的空間。孩子會犧牲自己身心兩方面的健康,來滿足父母的心理需求。如果想改變孩子的某些異常行為,必須改變他們所處的環境,也就是說只要成年人改變了,孩子也會改變的。改變孩子先改變父母接納孩子的理念。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etma-lady/article?mid=1915&next=1193&l=f&fid=26






*******************************************************************************

父母觀念對 孩子才教得好

孩子開始學走路時,父母都會購買學步車讓孩子學習行走。但是有研究顯示,那是錯誤的,應該讓孩子先學會爬,然後站立,才學習走。若延後了孩子獨立行走的日期,就會延緩其智力發展。就好比用左手的孩子,父母會逼其轉用右手寫字,其實這種做法等於在扼殺孩子的天份。



用錯方式扼殺好奇心

每天都得面對孩子林林總總疾病的陳成亨醫生,表示自己不是演講人,而是一位分享者。他說,現代父母都以孩子的成績為主,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健康,但是成績再好,沒有健康,卻是空歡喜一場。



每位小孩自呱呱墜地開始,除了天生智能障礙之外,基本上都無資質聰穎或愚鈍之分,他們都是各領域上的天才,只是父母在成長過程中慣於向小孩說「不」,硬生生的把小孩的創意和想象空間給壓制了。從出生開始的「黃金六年」是小孩腦袋發育的最佳時期,父母需要把握與小孩相處,促進親子關係。



學習的欲望來自於好奇心,也許有時候它會使某件事情被破壞,但若失去了這分好奇心,我們根本完成不了任何事情。陳成亨醫生放了一張滿臉、滿身都塗了漆顏料的小女孩照片。顯然相片中的小女孩不知那罐顏料為何物,在好奇心驅使下打開了它,結果釀成一場笑劇。

禁止小孩嬉鬧跑跳,不是理想的教育方式;抑制小孩的行動,等於埋沒孩子的選擇及應對能力。陳醫生建議父母每晚臨睡前,撥時間與小孩共閱一本書,增進親子關係。因為有研究發現,一個溫暖的家,其力量是強大的,可以成為孩子心靈的支柱。離家在外的遊子,在異鄉受挫時只要回想起童年時光以及心愛的家人,心裡流露的暖意會讓他繼續奮鬥下去。所以,孩子能否有健康的童年,是父母需加倍努力的。

素食可增強免疫力
環境是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大重點,父母抽煙是導致孩子多病的因素。若父母因為忙於工作,認為做飯太費時,而選擇外帶食物回家,當中保麗龍盒子就含有致癌物,可能嚴重影響孩子的腦部發育。

陳成亨醫生讓聽眾了解如何從食物方面加強自己的IQ和免疫力。糖果、冰淇淋和巧克力滋味好,許多人以為甜食能幫助集中思緒,思維能力變強,但事實恰好相反。甜食是導致發胖的主因,會讓免疫系統下降、影響IQ及降低抵抗力等。

很多人都喜歡吃魚,陳醫生引用一份研究,顯示美國智障與過動兒的出生率逐年飆高,這與海洋污染脫離不了關係。海洋污染導致魚類體內含有水銀,大魚含的毒素更多。而且水銀是無法排出體外的,所以陳醫生奉勸停止再吃魚。

陳成亨醫生說,有人總把素食者跟臉色蒼白的形象聯想在一起,認為肉類才能提供足夠營養。事實上,大部分人體所需的營養都可從蔬菜及豆類上獲得,營養價值甚至比肉類更高,也無脂肪。而且全素者看起來會比同齡人較為年輕。吃素好處多多,尤其是能夠讓平日不堪工作壓力及不慎選食物的人們,幫助降低高血壓和心臟疾病,還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身體要健康,才能日日都有好心情,也只有幸福安寧的心靈,才能夠打造一個快樂家庭。

盡可能保持素食
父母不要埋怨自家孩子不是天才,可能是自己埋沒了孩子的條件。講座最後,陳成亨醫生呼籲父母帶動孩子持素,助孩子健康成長。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etma-lady/article?mid=1968&prev=2074&next=1966&l=f&fid=26






********************************************************************************

學習做一個有智慧的父母!
教育孩子這件事並不是很難,我們只需要把握這樣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培養一個懂事明理、善於學習、自主獨立、自信積極、快樂感性的孩子,和他成為無所不談的朋友。


培養懂事明理的孩子:總是把“聽話”當做一個好孩子的必備條件。但是我希望我們的孩子不要只做聽話的孩子,而是要成為懂事、明理的孩子。聽話的孩子可能只會盲從他人,而不見得知道為什麼要那麼做。


懂道理的孩子善於分析每件事背後的原委,他們會在父母講的話有道理時百分之百地服從,在父母的話不完全正確時則會與父母主動討論、交流——這樣的孩子才是既尊重父母、又堅持原則的好孩子。


孩子們的成長既需要啟發,也需要紀律和規矩。他們既需要培養自信,也需要學習如何自省。關於“規矩”,首先要把與規矩相關的道理講清楚,不能盲目地要求孩子服從;在規矩的限制範圍內,孩子有完全的自由;違背了規矩,孩子將受到預先講好的懲罰;規矩越少越好,這樣才能發揮啟發的功效。


另外,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教育孩子時,眼光要放長遠些。好的父母能為孩子創造寬鬆的成長環境,他們只是在孩子碰到困惑時才給以建議和幫助,他們更善於引導孩子,善於和他們溝通,而不是強加給孩子某種期望或價值觀。


培養善於學習的孩子:在今天這個素質教育的學習環境裡,我們很難完全忽視孩子們的課業成績。但是,孩子也要面臨一定的壓力,我們不要總是將一些不切合實際的目標加在他們身上。


太高的目標或不合理的期望都只會給孩子太大的壓力,讓孩子產生對不起父母的愧疚感。因此,家長不要把孩子的學習成績看得太重,只要他們盡了力就好;不必總要求孩子考第,只要今天比昨天有進步就可以了。


其實,對孩子來說,打好基礎和真正掌握學習方法遠比學習成績更重要。有一句格言說:“我聽到的會忘掉,我看到的能記住,我做過的才真正明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這句話真的非常有效。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etma-lady/article?mid=2227&prev=2229&next=2074&l=f&fid=26






*******************************************************************************

帶孩子的17個絕招!
我朋友在美國生了兩個孩子,生育前後都有培訓班,家庭醫生每次洗腦讓她受益匪淺,她的兩個寶寶在嬰兒時期乖巧得好像家裡沒有小嬰兒,她甚至疑心她們會不會哭?如今她的外婆常拿這句傻話笑她。回國後看到朋友或鄰居們被小祖宗折磨得精疲力竭,想著將媽媽經寫下來,或許可以幫到被小祖宗弄得手忙腳亂、身心疲憊的年輕爸爸媽媽。再次感謝南加州著名的兒科醫生JANE GU,這幾年在她的指導下學到很多一輩子都受益的育兒寶典。



絕招一:如何讓小寶寶不哭

愛哭的BABY都是爸媽教出來的。才出生的小BABY聽不懂話,他們靠條件反射來做判斷。中國的家長一聽到孩子哭就抱起來。JANE GU醫生反復告誡我:孩子一哭就放下來,不哭才抱起來,正好反過來。這樣一來,再小的孩子都能明白,不哭的時候才有得抱,這招極靈。放下愛哭的孩子開始訓練,看著時鐘,不要抱讓她哭,準備等10分鐘再抱。第一次可以設定5分鐘,以後一次比一次時間拉長,我的妞妞第一次就沒有熬到5分鐘,大約3分半的時候就停了,我已經心疼得肝腸寸斷自己都快哭了,一定要忍住了。讓孩子知道哭聲是叫不來媽媽的。

訓練“不哭的孩子”要排除4個哭的其他原因:尿了、病了、餓了,困了。上帝保佑,我家兩個孩子都不會無理由哭,偶爾哭一下當作運動也是極少數,妞妞和妙妙100%是快樂的寶寶,躺在床上都咯咯笑出聲的孩子。



絕招二:如何讓剛出生的小寶寶一覺睡到天亮
美國醫生再三批評我:你不是好媽媽,隔壁的孩子一睡到天亮,隔壁的媽媽是好媽媽,你不是!每次去看家庭醫生我都挨批評,原因是我晚上要餵奶1-2次,抱怨養孩子很累很辛苦。醫生告訴我一個觀念:人類晚上不需要進食!我傻乎乎問,為什麼呢?醫生沒辦法,只好大聲說:因為我們是人類!我印象極深,妞爸早就笑彎腰了。
很顯然,我擔心BABY晚上會餓根本是多餘的,10-12小時的連續睡眠,對孩子來說比吃奶重要100倍!我們被老大妞妞折磨很慘,晚上吃一頓奶的壞習慣一直延續到快2歲。養老二的時候按照醫生說的,徹底讓我和老公解脫出來,從剛出生到一個禮拜我家妙妙被訓練距離5個小時才吃奶,2個禮拜之後,孩子就能睡天亮了。晚上不需要吃奶!!!(三個感嘆號是請媽媽們切記的意思)

絕招三:讓寶寶自己靜靜入睡,不要搖晃
醫生說,一個快樂的BABY會睡在床上唱歌的(不是真唱,是嬰兒咿咿呀呀)!嬰兒的大部分時光都需要在床上度過,這裡請爸爸媽媽們記住,床是不會動的!所以,抱起嬰兒的時候不要搖晃,不要來回走動,更不要這樣哄孩子睡覺,輕輕放在床上讓他自己睡就好。再說一次,床是不會動的。爸爸媽媽你們沒有權利剝奪孩子躺在床上享受快樂的權利。
還有一點一定要注意的就是,興奮的家長不要用力和孩子“瘋鬧”,孩子的大腦在嬰兒時期還是膠狀的果凍狀態,很容易受傷。

絕招四:趴著睡養美女
個人經驗,孩子趴著睡覺比仰著睡得安穩,才出生的孩子心臟朝下,幾乎不會一驚一驚的狀態,模仿子宮被包裹的狀態。另一個最大的好處是改變亞洲人的大餅臉,5天之內的嬰兒需要1個小時幫忙翻臉,5天之後,我家妞就會自己左右轉向自如了。妞是標準的小臉,和生出來的時候大方臉好像變了一個孩子,呵呵,得意。
老二妙妙的臉沒有刻意這樣做,那時候妞妞需要人照顧,沒有精力1個小時翻頭的精力了,很可惜。這個機會只有在出生到3個月之內有效,大了就沒用了。

絕招五:寶寶的抵抗力比你強十倍
爸爸媽媽穿2件,寶寶絕不能穿2件半,只能比你穿的少,不能比你穿的多。我家兩個孩子都十分強壯,冷熱其實很好控制,偶爾看到兒童醫院發燒的孩子被花被子棉襖裹著一層一層的,可憐啊,孩子不會說話,都是家長害的。

絕招六:拒絕抗生素!
感冒發燒是孩子成長的過程,是增強抵抗力的過程。我家寶寶發燒了最常用的就是用冰敷,用有拉鍊的保鮮袋裝冰塊,用乾淨毛巾裹了冰敷在全身,30分鐘一定退燒。燒厲害了配點美林或泰諾。如果是著涼了感冒沒有發燒,就讓孩子吊著鼻涕沒有事,幾天就好。不要相信任何藥能治療感冒。到目前為止,除了去年的手足口被醫院騙進去那一次之外,我家2個孩子從來沒有掛過鹽水和注射過抗生素。
在美國,是那種要死的病才注射抗生素的,在中國注射室的景觀,嚇壞了妞妞的爸爸,那個景象讓人發毛他說。一排一排的吊針,打手打頭打腳的小孩子們在媽媽爸爸爺爺奶奶的陪護下掛鹽水。集中營莫過如此,很恐怖。花錢不說,更可怕的是體內的細菌大戰存留的各種毒越來越多,週期性的需要掛鹽水來壓下去,常常聽到媽媽們說,有一點症狀馬上掛水壓下去,十分得意。我為她們的無知十分惋惜。我的孩子越來越健壯,從不生病,病了也幾天自己好,基本不治療。鄰居的孩子半夜跑醫院,累的人仰馬翻樂此不疲,從這點看我是好媽媽。

絕招七:天天洗澡,用清水,少用沐浴露
我的2個寶寶健康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天天洗澡,天天洗澡是必要的。記得我生完孩子出來,準備聽我媽媽的教誨躺著不動,打算熬到第二天才洗澡,護士驚訝地拉我起來洗澡“不管你什麼傳統,把汗水和細菌都洗掉才會健康”。我被誤會成個髒媽媽被拖去洗澡,當然要說明的是我生兩個都是順產。產婦如此,何況小孩子?
孩子每天運動量大,臭汗奶腥味便便尿尿什麼味道都有,一定要洗澡,不能隔天才洗。這也是健康不生病的重要原因,他們不會著涼的,抵抗力比成人強十倍。醫生交代:寶寶洗澡儘量用清水,再名牌的嬰兒產品都不如清水好,不要用任何沐浴露、洗髮水,清水最最好!醫生說儘量不用,一定要用的話一個星期用一次沐浴露就好,我家是三天用一次(我覺得一周太長了,心理作用)。

絕招八:沒有奶不夠吃的媽媽,只有不想餵奶的媽媽
能吃到2歲半是天下最幸福的寶寶。JANE GU醫生說,沒有奶不夠吃的媽媽,只有不想餵奶的媽媽,孩子的食量多大,媽媽的奶就有多少,生雙胞胎的媽媽的奶同樣夠兩個孩子吃。這一點我很失敗,儘管GU醫生用筆劃了一個圓圈,她告訴我,你的孩子吃多少,你就能生產多少,你覺得奶不夠,加奶粉進去,奶就會真的不夠,最後就沒了,事實證明我後來真的越來越少直到沒了。孩子不會說話,她吃飽沒有很難知道,媽媽覺得奶少了就放棄母奶,就補奶粉,其實是告訴自己的身體,我只能生產這麼多了。
要相信自己能當頭稱職的奶牛。如果再生一個,一定要證明一下。生完小孩第三天就去醫院參加“餵奶班”,幾個媽媽帶嬰兒圍成一圈,有黑媽媽白媽媽和亞洲媽媽,餵奶課用的是那種很舒服的沙發,腳下有墊腳的專用凳子。醫生們將孩子脫光,包括尿布,然後稱BABY的重量精確到小數點後面2位數。然後讓我們抱孩子餵奶,不准穿衣服只穿尿布。醫生一對一教媽媽們如何讓孩子一口就咬准乳頭,如何保護乳頭,一次一次訓練,期間有別的媽媽來用免費提供的吸奶機下奶,用塑膠袋裝回家。我剛開始的害羞和尷尬慢慢沒有了,呵呵,我在家完全不知道妞妞吃了多少,這下好了,一堂課下來,馬上稱孩子份量,我妞妞吃了不少,好像是那天的第二名,前後資料證明,我有奶。

絕招九:寶寶吃奶睡著怎麼辦?
BABY被媽媽抱著舒服又安全,沒吃飽就睡著了,醒了又吃兩口,折磨媽媽,寶寶也吃不飽睡不好,害人害己。訓練班裡學到最有用的一招,如何弄醒孩子讓他們專心吃奶,就是脫衣服!脫得就剩尿布,醫生告訴我,放心吧,你抱著她有媽媽的體溫,這體溫能保證嬰兒不會著涼,溫度剛剛好,BABY有一點涼意,他們會用心進餐(她說的真是進餐,呵呵)。
放心吧,這些看起來弱不禁風的小東西,從媽媽母體帶出來的抵抗力比成人強10倍,餵奶的產婦也不容易病,這就是繁殖的力量。(當然室內的溫度是有一定溫暖的,國內無空調寒冷地區的人不要對照模仿誤會)

絕招十:母奶是最好的“抗生素”
妞妞大概10來天的時候,一隻眼睛發炎化膿了,我和妞爸嚇得抱到醫院,還是急診,兒科的男醫生問,你餵奶還是奶粉,我說母奶。他說擠點出來放進孩子眼睛,BABY就會好。What? 我排隊等急診老半天就這麼打發我回家了。於是如法炮製,母奶當藥,幾天後妞妞果然見好,是否母奶的原因還是不清不楚,美國醫生忽悠得或許有點道理吧。總之母奶是好東西。

絕招十一:你會換尿布嗎?
廢話,養孩子的誰不會換尿布呢?不一定哦。你是否有被孩子噴到尿或臭便便的時候呢?一天洗5次床單是我的最高記錄。換尿布的時候,每次來的新阿姨都要重新教一遍,竅門就是把乾淨尿布放在臭尿布下麵,再打開尿布,擦乾淨抽出來,這樣即使孩子正好那時候又便又尿,你的床單保住了。習慣這麼做以後,永遠沒有意外發生。

絕招十二:你會拍嗝嗎?
姿勢1:趴在肩膀上輕拍孩子後背,這種是傳統姿勢,很多時候不太容易拍出來嗝。
姿勢2:讓孩子側坐在腿上,左手托著孩子的脖子,撐起下巴,右手拍後背,這樣效率極高,通常十幾下就拍出嗝了。
臨睡的最後一頓奶,一定要喂飽足了,拍完嗝繼續喂,我家妙妙2禮拜就睡整晚就是用這招,拍完嗝還可以再喂2-3次,直到她真的不吃了,小嘴巴往外推奶瓶的狀態,妙妙就能睡到天亮。

絕招十三:早點吃五穀雜糧
4個月吃米粉再大點跟大人一起吃東西,孩子長大不太會偏食,早點吃和成人一樣的食物對孩子有好處。6顆牙的時候,JANE GU醫生說,她已經可以用這幾顆牙齒吃很多東西了,什麼都可以喂,沒有不能吃的。

絕招十四:別破壞寶寶的專注力
再小的寶寶玩玩具或看電視或看圖畫書的時候,請家裡的阿姨或者任何人都別打斷她們。即使是吃飯的時間到了,晚一點也沒有關系。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就等於培養她們長大了能注意力集中做任何事情。我家妞妞專注力很好,她喜歡的事,比如拼圖,一個下午幾個鐘頭不抬頭,沒有人叫她,除了尿尿之外。最怕那種大呼小叫逗孩子的長輩們,自以為聰明,邊看電視邊問問題。閉嘴,請安靜。給孩子一個專注的環境吧。

招十五:慢慢走路,小聲說話
身體力行很重要,大人怎樣的孩子都會學。難得遇到上海一位陸老師,教孩子慢慢走路,輕聲說話,人家聽得到就好了,別那麼大聲。回了家鄉,社區的幼稚園老師教孩子們扯起嗓門唱歌,我在一旁看,心想完了,培養了半天的小淑女被漢派文化同化了,哈哈,如今的妞妞熱乾麵一樣的個性十足,整個兒一辣妹。大環境很厲害,幾乎沒有不被同化的可能。

絕招十六:只要沒有生命危險,鼓勵寶寶試試看,摸摸看
中國父母禮節有餘,膽子太小。“別動,危險,站起來地上髒,別摸,會刺到。。。。不許這樣,不許那樣”美國父母最常說的卻是“Try it! ”試試看,摸摸看。鼓勵寶寶,只要沒有生命危險,不要阻止孩子用他們的小手嘗試和認識世界。大不了衣服弄髒,地上滾來滾去的寶寶時光很短,飯粒菜湯翻了一地,大不了掃一下。他們會早學會吃飯甚至用筷子,玩水大不了感冒,玩沙子大不了進鞋子難受難清潔。總之有很多阻礙孩子快樂的條條框框,促使我們的小天使們越來越快地變成成人,變成聽話和懂事的孩子。
快樂第一重要,衣服髒了不重要,只要沒有生命危險,不要阻止你的孩子。

絕招十七:也是最重要的一招,一天只能批評兩次!
父母也不可以隨便批評寶寶,一天只能批評兩次,兩次用完了就等明天的配額吧。美國老師這麼慎重交代的。於是,寶寶外婆說:“你的孩子一天10次都不夠,2次的話我10分鐘就用完了,這太難了。我大笑。在嬰兒的時期,批評有用嗎?當拉個便便也被阿姨批評“寶寶又幹壞事了”時,我會反問阿姨,你有哪天不拉屎嗎?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etma-lady/article?mid=2387&prev=2408&l=f&fid=26






********************************************************************************

教育女兒的獨特方式!
有位元父親他對女兒的教育方式比較獨特,他從來沒有輔導過女兒做功課什麼的,就是每天回來跟女兒聊十分鐘,只聊四個問題,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



這四個問題是:

1,學校有什麼好事發生嗎?

2,今天你有什麼好的表現?

3,今天有什麼好收穫嗎?

4,有什麼需要爸爸的説明嗎?

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其實蘊涵著豐富的含義:

第一個問題其實是在調查女兒的價值觀,瞭解她心裡面覺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個問題實際上是在激勵女兒,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個問題是讓她確認一下具體學到了什麼;

第四個問題則有兩層意思,一是我很關心你,二是學習是你自己的事

就是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問題,包含了很多關愛關懷在裡面,事實上也證明很有效。

在教育理念中,要把孩子教育好,最關鍵的就是親子關係要處理好。如果家長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絕對的責任,孩子相信家長無條件地愛著自己,相信家長所有批評、表揚的出發是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潛意識裡對此達到完全相信,那麼這種關係是良性的,是相互關愛、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穩定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所有教育孩子的最簡單的事情,用蘇聯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就是“伴隨孩子成長”。但是,現實生活大部分人的親子關係是不穩定的,或者說是扭曲的,孩子並不能真正信任家長。

誰家的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子女的,但98%的家長錯把愛的方式當成了愛。比如給孩子最好的東西吃,最好的衣服穿,這只是一種愛的方式,並不是愛本身。而家長們的愛也經常是有條件的,比如會出現只要這次考試得了前三名,就帶你去哪裡玩等等。

愛是一個生命喜歡另一個生命的感情,是一種平等的關係,是無條件的,是一種整體接納的,是要讓對方接收到的,要真正做一個好家長並不難,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下面幾句話:

 1,絕對禁止高壓打罵孩子的做法,建立平等的關係。
 2,真正地無條件愛孩子,給予孩子精神意義上的愛。
 3,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
 4,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時常對其鼓勵表揚。
 5,調正親子關係,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6,要注意孩子的人格精神。

如果真正理解了以上的六句話,教育好孩子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了。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etma-lady/article?mid=2408&prev=2546&next=2387&l=f&fid=26





*******************************************************************************

'身教勝於一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xanwky8EBs






********************************************************************
  (文╱洪蘭 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模仿是孩子的本性
實驗顯示,當孩子眼睛看到一個動作時,他大腦裡管這個動作的地方就活化起來了,根本不需要特意叫他學,模仿是孩子的本性。例如有一個研究是把遊戲室內所有的玩具都準備兩套,然後讓兩個很小還不會說話的孩子進去玩,實驗者發現當一個孩子拿出一頂帽子來戴時,另一個也從他的玩具堆中找出帽子來戴;當一個孩子把太陽眼鏡戴上時,另一個也戴起太陽眼鏡;當一個孩子拿起傘來玩時,另一個也去玩傘。他們其實大可以自己隨意玩,玩具多的很,但是小孩子聚在一起就會互相模仿。我們常看到孩子在玩時是:你要玩汽車,我也要玩汽車,旁邊有卡車就是不要,兩人得玩一樣的,因為他喜歡跟別人一樣。
這喜歡跟別人一樣是有演化上的原因,它是族群認同,同一族的人都說同樣的語言、穿同樣式的衣服、跳同樣的舞,最後形成文化。 
模仿也能讓人產生好感
模仿的另一個功能是使別人對你有好感,容易交到朋友。有個實驗是請受試者從一堆相片中挑出某些實驗者要的圖片,當他在挑時,旁邊也有另外一個人在挑,只不過那是個假的受試者,是研究生假裝的。挑完後,實驗者要求兩位受試者輪流說出他挑這張圖的理由。
在整個過程中,假的受試者不停的模仿真的受試者自發性的動作:他摸頭髮,他也摸頭髮;他換個姿勢坐,他也換個姿勢坐。最後,實驗者請他們填一張問卷,其中有一項是實驗流程順利嗎?你喜歡另一個受試者(即假的那一位)嗎?結果發現模仿會讓人增加喜好感。人喜歡被人模仿,也喜歡模仿他人。 
喜歡模仿的人同理心強
科學家還發現模仿和同理心有很高的相關,越喜歡模仿人的人,他的同理心分數越高,因為透過模仿能知道別人的感覺,知道別人的感覺才能產生同理心。這個模仿可以是手(動作)或口(語言),其實手跟口很相通,當你去捏初生嬰兒的手掌時,他的口會張開,口和手在演化上屬於同一個功能的系統,嬰兒想要吸大拇指時,常常手還未送到嘴巴去吸,口就已經張的大大的了。孩子透過模仿學會了解別人行為背後的意圖,這是我們在社會上生存很重要的一個能力,實驗者發現猴子和人類天生就有推測別人意圖的能力,但需要透過模仿的媒介去啟動。


 
語言學習和模仿關係密切
模仿在語言學習上更重要,有個實驗是請受試者大聲念一序列的音節,以及聽別人念同樣的音節,同時用核磁共振掃瞄他的大腦,結果看見運動皮質區跟發音有關的部位有活化起來,表示自己說和聽別人說在大腦中都是同樣的部位在負責。當受試者在聽別人說話時,用一種新的儀器「跨顱磁刺激」(TMS)(這是一種銅線圈,放在受試者頭上,當電流通過時會產生磁場,使那個地方像被電擊一樣,暫時失去功能),電擊受試者運動皮質區的部位,這時受試者聽音節的能力就大大受損了,所以模仿跟語言的學習很有關。
有一種「Moebius Syndrome」的病人,他們是先天性無法移動臉上的肌肉,結果發現他們有溝通障礙,因為不能動臉上肌肉,就無法模仿表情,就無法了解別人臉部表情的意思。這些實驗都讓我們看到模仿在孩子社會認知、人際關係、語言學習、同理心等種種人類認知最重要的功能上都扮演了關鍵性角色。 
表裡如一,做孩子的好榜樣
模仿是演化來幫助我們適應外界生活、存活下來的一種本能。知道了模仿的重要性後,父母怎麼可以表裡不一,說一套做一套呢?父母給孩子再多的紅包,買再多新的衣服都不及給他一個好榜樣,讓他正直的成長,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來的重要。
 
                                                    資料來源:學前教育32009168
資料來源http://kp6355.pixnet.net/blog/category/1362884






********************************************************************************

父母是否擁有正確教養觀
文/陳可卉

這一代的小孩生活比較富裕,但父母絕不能因此寵溺孩子,反而要掌握教養原則,才能協助孩子強化挫折免疫力,勇敢克服逆境。

少子化的現代社會裡,孩子的成長背景,已經與我們小時候的環境全然不同,以前家門口的巷子就是我們玩樂的天堂,下課後,就在巷子裡跟鄰居(通常也是同學)一起打彈珠、玩球、騎車,一直到天黑了,各家的媽媽出來叫大家吃晚餐,才各自回家(或許很多年輕爸媽已經沒有相同的經驗了)。

實際上,現在的孩子是幸福的,因為他們擁有很多我們當年缺乏的物質享受,相反地,現在的孩子也很可憐,即使住在同樣的地方,以前寬敞的巷弄卻已變成大家的停車場,他們沒有了活動空間。以前熱絡的人際關係,漸漸變得冷漠,他們再也不會知道隔壁住著什麼樣的鄰居。以前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早已不復存在;相同的,家長的教養觀也必須隨著時間改變。

教養維他命

現在就讓爸媽利用測驗檢視一下自己的教養觀,看看你是不是擁有正確的教養觀,以培養出具備高挫折忍受力的孩子。

測驗開始

Q1當孩子沒有將玩具收拾到箱子裡,你會怎麼做?
A默默幫他收好。
B請他自己收拾。
C跟他一起分類、收拾。
D生氣地把玩具丟掉。

Q2當孩子邊吃邊玩,一碗飯吃了一個小時還沒吃完,你會怎麼做?
A把碗飯收起來,不讓他吃了。
B跟他約定結束時間,時間一到,就把飯碗收起來。
C一口、一口餵他吃。
D隨他的習慣,愛吃多久就吃多久。

Q3當孩子考試得到99分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A責問孩子,為什麼只考99分。
B了解孩子答錯哪一題,找出問題點,並且陪著他訂正。
C無所謂,分數不是最重要的。
D找出孩子答錯的題目,讓孩子做二十題類似的題目。

Q4當孩子不願意上臺介紹自己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A無論如何,一定要強迫他上臺。
B不想上台沒關係,只要他高興就好,不過後果要自行負責。
C鼓勵孩子,想辦法跟他溝通,或是陪他上臺說兩句話。
D去跟老師溝通,不要讓他上臺。

Q5當孩子做事的方法不符合你所期待的標準時,你會怎麼做?
A告訴他正確的方法,並且示範一次給他看。
B自己重新做一次。
C禁止他繼續做下去。
D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很好,只要達到孩子希望的結果就好了。

Q6你認為孩子犯錯的時候,最好的處理方式是?
A告訴他做錯了,希望他下次不要再犯。
B哪個孩子不會犯錯,長大就不會了。
C當然要好好教訓一下。
D問孩子犯錯的原因,跟他一起討論下次如何改善。

Q7你認為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誰要負最大的責任?
A爸爸、媽媽(主要照顧他的人)。
B孩子自己。
C老師。
D家長和孩子。

Q8當孩子遇到不知該如何處理的事情,向你求助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A沒有空,請他去問別人。
B馬上把自己知道的答案告訴他。
C請他自己想辦法解決。
D了解他的困難處,引導他想辦法解決問題。

Q9當孩子不小心摔破杯子,你會怎麼做?
A讓孩子自己收拾碎片。
B請孩子看著大人收拾碎片,讓他從旁協助。
C馬上請孩子離開,避免危險。
D責罵他,邊罵邊收拾碎片。

Q10當孩子出言頂撞你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A暫時不理他,離開現場。
B嚴厲地處罰他。
C問他為什麼要這樣說,告訴他,你很難過。
D忽略這件事情,假裝沒有聽到,繼續你未說完的話。

評分表
A B C D
Q1 1 3 4 2
Q2 3 4 1 2
Q3 2 4 3 1
Q4 3 2 4 1
Q5 3 1 2 4
Q6 3 2 1 4
Q7 2 3 1 4
Q8 2 1 3 4
Q9 2 4 1 3
Q10 3 2 4 1


測驗解析

40~35分
恭喜你,依照你的教育方法,你一定可以教出具有高挫折忍受力的孩子。你能夠讓孩子感到被信任,也可以讓孩子有自己動手的空間,最重要的是,你給了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去探索世界,更懂得協助他解決問題和學習承擔責任,讓他能夠有效的處理問題並且克服挫折。

25~34分
你是個稍微嚴格的父母,或許你的孩子具備勇於面對挫折的能力,但他十分缺乏 自信,若能適當地提供孩子一些自主的空間,你會發現他的表現可以更耀眼。

15~24分
你的孩子在與你互動的過程,會感到不知所措,一般來說,孩子的行為需要透過學習而有所進步,家長的功能是引導他朝正確的方法執行,而不是忽略不管,多給孩子一些引導,他可以更快達成你所期待的目標。

14分以下 父母過度的保護,是導致草莓族的重要關鍵,如果家長凡事都幫孩子處理,他可能難以獨自面對、解決問題。家長切記,千萬不要當直昇機父母(每天盤旋在孩子頭上,關注著孩子的一舉一動,當孩子一有狀況,就出手干預,完全不給孩子自主的空間),父母要知道,我們不可能永遠守護在孩子身邊,幫他解決問題,還不如放手讓他去做!
---------------------------------------------------------------------------
做完前面的測驗,相信父母已經大略知道自己的教養方式是否需要稍微調整了,父母的教養原則是孩子成功與否的關鍵,如果你願意放手,讓孩子獨自經歷生命中該有的挫折,那麼孩子自然會有勇氣面對未知的困境,相反地,如果你選擇以保護的方式養育你的孩子,不讓他有機會跌倒碰撞,也不知道生活中有這麼多困難需要解決,他又怎麼可能學會處理這些問題呢?



本文出自《挫折,是讓孩子勇敢的維他命》活泉書坊
資料來源http://www.wo-men.com.tw/article.aspx?cid=63&id=3876







*******************************************************************************

名模辣媽倪雅倫 冷靜面對「生兒」育女人生大事

名模辣媽倪雅倫升格全職媽媽一年多以來,全心全意陪伴愛女妍兒,在帶孩子的過程中,也讓自己成功甩掉因懷孕而增加的20公斤體重,恢復孕前好身材。談起對女兒的教養問題,倪雅倫嚴守父親的教誨:扮黑臉的同時也要謹記給孩子台階下。至於何時再懷下一胎?倪雅倫奉勸全職媽媽們別急著「做人」,給長子、長女添手足的時機,一定要冷靜,好好想清楚再做決定。

在陽光燦爛的冬日午後,倪雅倫(Emma)和一歲十個月大的女兒妍兒,首度接受《媽媽寶寶》封面人物的拍攝,母女倆穿上Burberry當季親子裝幸福亮相。這雖不是Emma母女倆第一次進棚拍照,不過,由於即將邁入兩歲的妍兒越來越有自己的意見,這次的拍攝任務能否順利完成?對Emma平日的教養功課,可說是一項考驗。

教養小人兒大不易,父母要為孩子訂規矩

俗話說:一眠一吋大,孩子每一天都在成長著,許多新手父母對於教養一歲至兩歲這個階段的孩子,經常感到不知所措。因為這年齡的孩子正處在似懂非懂的年紀,「不受控制、很有個人意見」是對這個階段孩子的行為和想法,再貼切不過的形容。身兼名模和全職媽媽角色的Emma,非常能體會教養小人兒並不容易,她毫不保留與新手爸媽們分享自己的育兒經驗談。

她說:「當孩子處在似懂非懂的階段,孩子的行為往往是在測試父母的底線,這時候,給孩子訂規矩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她和老公邱啟益都非常重視訂規矩這條教養守則,只要認為是不恰當的行為,「從一開始,父母就要堅決說不可以!」

她舉例說,選鞋子、選衣服這些生活上的小事,從女兒第一次想要為自己做決定開始,就被她斷然地拒絕了。她認為,因為孩子還無法自己做出正確的判斷,所以,並不適合讓女兒依自己的意見做主。當自己的意見或欲望被父母拒絕時,一般而言,這個年紀的孩子會以大聲哭鬧、甚至在地板上打滾、耍賴的方式吵著要。Emma坦承,妍兒也曾在大庭廣眾發生「凸槌」行為。

讓孩子宣洩情緒之後,再講道理

Emma笑著說:「當我們不依她時,愛撒嬌的妍兒,也曾在大賣場的地板上大哭。」身為名人夫妻,兩人又是如何處理這尷尬的場面?Emma的回答也頗令人意外,她說:「我們二話不說,就把她抱起來拎著走。因為公共場合的地板比較髒,如果是在家中,就讓她哭吧!我們不會因此而妥協。」 「地板很髒」這一點,相信Emma和老公邱啟益都非常在乎。因為在拍攝過程中,妍兒只要穿著襪子卻沒穿鞋子想要在攝影棚內跑動,夫妻倆會立刻要求妍兒穿上鞋子再去玩耍,沒穿鞋子時只能乖乖的坐在椅子上,這項規矩,夫妻倆可都是非常堅持,絕對不妥協的呢!

不過,Emma表示,隨著女兒漸漸長大,夫妻倆也開始嘗試對女兒講道理。她說:「我們會讓妍兒哭,等她情緒恢復平靜之後,再跟她好好溝通,說明理由,漸漸地,妍兒就能了解到父母的規矩,哭鬧的次數也逐漸減少,不會以大哭的方式來達到目的了。」Emma在言談之中,不經意地流露出做為一位稱職的全職媽媽應有的自信風采。

的確,在拍攝現場所見,妍兒的行為可說是超乎一般同齡孩子應有的表現,配合度高而且情緒非常穩定,聽到喜愛的音樂還會隨著節奏起舞,爽朗的個性十分討人喜愛,即使有點累了,也只是窩在媽媽的懷裡撒嬌,讓整個拍攝過程進行的十分順利。

教養過程中,父母須顧及孩子感受

很多教養專家都提倡夫妻的教養態度要一致,Emma表示,對於女兒的管教,她和老公邱啟益的理念相同,都會採取冷靜和嚴謹的態度。反而是疼惜孫女的外公對夫妻倆的態度看不下去,提醒Emma在教養的過程中,還是必須顧及孩子的感受。Emma反省後也發現,當父母兩人都扮黑臉時,脾氣比較倔強的孩子反而會更加「叛逆」,後果是演變成一場親子大戰,這樣不僅無法有效的教養孩子,還傷了親子間的親密情感。但若是父或母其中一方扮黑臉,另一方扮白臉,讓孩子有台階下,結果就會大不同。

她說:「面對妍兒胡鬧時,剛開始我跟老公兩個人都會變成黑臉,但是,父親提醒我要給孩子台階下,所以我們也做出調整,其中一方扮黑臉時,另外一方會去給孩子惜惜,再跟孩子講道理。」

那麼,平常在家多由誰扮黑臉呢?個性大辣辣的Emma透露,其實,夫妻倆並沒有誰一定是扮黑臉的那一方。她說:「有些家庭都是固定由爸爸或媽媽來扮黑臉,但在我們家卻不是這樣。因為如果都是由爸爸扮黑臉,久而久之,孩子對爸爸也會有莫名的敬畏感吧!」

為女兒的飲食營養嚴格把關

除了教養課題之外,Emma最在意的事就是愛女的飲食營養了。她還自爆,曾經為了長輩給妍兒吃糖果這件事,而和公婆起爭執。她認為,吃糖果對這麼小的孩子來說,一點好處都沒有,大人並不需要急著給小孩吃這些不健康的食物。為此,她努力與長輩溝通、協調,對妍兒的日常飲食也會嚴格管控。

她回憶到,妍兒剛滿6個月大開始接觸副食品期間,正值炎熱的夏天。廚藝不精的Emma對自己下廚沒信心,就怕自己沒把食材處理好,擔心女兒吃了會生病,於是她索性直接挑選口碑好的寶寶粥當做妍兒的副食品。由於寶寶粥使用的是滴雞精高湯熬煮而成的湯底製作,過程中不加任何人工添加物,營養豐富、均衡,很對妍兒的胃,妍兒斷斷續續吃了一年多,隨著成長,也開始吃中寶寶粥。

除了正規飲食之外,各種零食、速食、巧克力、糖果等等,自然都被Emma列為黑名單。即使帶妍兒出門跟朋友聚餐,Emma也嚴格挑選口碑好的親子餐廳,為妍兒的飲食營養嚴格把關。當天拍攝工作結束之後,造型師稱讚妍兒表現很棒,想送妍兒巧克力做為獎勵,立刻被Emma拒絕。由此可見,Emma對照顧女兒生活上的各種小細節一點也不馬虎,而且堅持原則絕對不破例,讓小編由衷佩服:Emma果然是位要求嚴謹的媽媽。

耐心等待女兒自然戒除尿布

當孩子滿週歲之後,許多新手父母都會面對的共同課題,就是如廁訓練。今年夏天,妍兒剛滿18個月大,Emma也展開了如廁訓練計畫。「我們讓妍兒練習坐兒童馬桶,但是,妍兒卻把馬桶當成玩具收納箱,將玩具放進馬桶玩耍。」哭笑不得的Emma,惟有暫時將計劃喊卡!

至於傳統的如廁訓練方式,Emma並不認為這是一個值得推崇的好方法。她說:「當小孩尿在地板上時,往往會被大人責罰一番,但是如果孩子還沒做好準備,勉強孩子戒除尿布的做法,反而會打擊孩子的弱小心靈。」她非常不認同這種做法,而且有些父母會要求孩子在家得到洗手間去尿尿,出門時因為不方便找廁所,於是又同意孩子可以尿在尿布上,她認為這麼做也會造成孩子混淆,折衷的辦法就是不要勉強,耐心等待孩子做好戒尿布的準備。

生孩子這件事,不必趕進度

既然Emma對教養很有自己的想法,全程陪伴女兒的過程中,也讓她輕鬆甩掉了因懷孕而增加的20公斤體重,恢復孕前好身材。但是,女兒都快滿兩歲了,肚皮卻始終沒傳出消息,何時再為夫家添丁?Emma解釋,自己並沒有排斥再生下一胎,不過生孩子這件事,不需要急著趕進度。

「對全職媽媽來說,老大年紀尚小,這時若挺著大肚子又要抱老大,實在太令人心疼了!」她奉勸全職媽媽們,懷下一胎的時機一定要冷靜想清楚。至於教養專家多數建議,手足之間的年齡不要相差太多,比較能玩在一起。不過,在Emma看來,年齡不是距離,因為她和哥哥年紀相差4、5歲,她也不認為這樣有什麼不好?所以,現階段的她,把和老公「做人」的計畫擺在第二位,只想全心全意當愛女妍兒的好媽媽。


~原文刊載於2011年1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詳細文章內容,請至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站閱覽
資料來源http://www.wo-men.com.tw/article.aspx?cid=63&id=3947






*******************************************************************************

求助不丟臉
親職教育求助不丟臉 父母要學會紓壓

【聯合報韓青蓉/韓青蓉社工師事務所社工師】


偶有父母對子女不當管教的新聞傳出,有時成人的管教方法令人匪夷所思,受害兒童令人心疼不已。

若經專業評估,功能不佳的父母不適任子女的保護者,必須安排兒童至安全的住所,如寄養家庭或兒童之家等。但最新研究發現,父母若有改變的動機和潛力,經施以適當的親職教育訓練後,父母學習到好的親職能力,讓兒童的原生家庭得到改變,原生家庭還是可以轉變成兒童成長的適宜環境。

A君是位工作不穩定的單親媽媽,她每天必須面對三位分別就讀國中、國小的子女,除了經濟壓力,子女成長過程中的教養問題,對她來說也是嚴峻考驗。在孤立的情況下,她只好咬緊牙關,努力工作,要求子女乖乖的,不准闖禍,不要增加她的負擔。

當孩子不乖時,她常覺得壓力大到無法承受,只好用高壓手段控制孩子,往往過於激烈,變成嚴重體罰。專業人員介入後,她一面害怕失去子女,一面覺得鬆了一口氣,她並不是不愛孩子的母親。社工師仔細評估她的狀況和心理,決定暫時安置子女,一面加強她的親職能力,等到她準備好了,再將孩子安排回家。

在外力協助下,A君學到:

1.向外求助:A君的娘家姊妹很早就想幫忙她分擔壓力,只是在她強烈的自尊心下被拒絕,為了孩子成長,A君不再堅持一定要靠自己,當她假日需要工作時,孩子有人可以幫忙照顧,她也比較放心

2.情緒管理:A君瞭解自己壓力大時必須要有紓解管道,好好照顧自己的情緒一點都不過分,她也需要休息,需要有自己的休閒娛樂,與可以和自己談心的朋友交往,這樣她可以將孩子照顧得更好。

3.讓孩子參與:A君從親職課程中學到可以和孩子做朋友,她和孩子們分享她的工作情形,孩子們也開始願意和她談在學校發生的事、老師如何、同學如何等等。家中經濟上的捉襟見肘,她和孩子們一起計劃家中如何分配預算,孩子們也比較能體諒她的辛苦,不敢亂要求不必要的開銷。

4.建立人際關係:A君很在意孩子成長,她有時被青春期孩子的古怪脾氣,弄得不知所措,現在她知道可以請教工作上的同事,她們是如何走過來的,有了同事的經驗傳授,她比較知道該如何與孩子相處,情緒也比較不受影響。

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父母光有愛心不夠,要有方法和行動,而這些是可以學習的。